手機閱讀

《白楊》教學目標(實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18:37:39 頁碼:12
《白楊》教學目標(實用8篇)
2023-11-22 18:37:39    小編:zdfb

寫總結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也是對過去經(jīng)歷的一種交代。一個完美的總結應該具備客觀性、準確性和邏輯性,能夠真實地反映個人的成長和收獲。這些美麗的圖片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白楊》教學目標篇一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引出父親關于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讀詞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歌頌邊疆工作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和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nèi)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和人的某些品質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2、說說關于白楊,你都了解哪些知識?

3、現(xiàn)在,我們就追隨作者袁鷹走進白楊,感悟白楊。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認讀詞語。

說說在預習字詞時,除了讀音,你還預習了哪些內(nèi)容?

3、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4、匯報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練說,寫好。

三、再讀,理解感悟。

1、文中的白楊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把你的體會寫在空白處。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

(1)第三段:理解高大挺秀,贊美的語氣練讀,聯(lián)系上文的環(huán)境描寫來進一步理解,再讀。

(2)第五到11段:理解直,高大。分角色朗讀課文。

(3)第十二段:這是誰說的話?共幾句?分別分析。

三句。第一句是說白楊的外形直。第二句是說白楊的生命力強。文中的白楊長在大戈壁,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拓展練習: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第三句是說白楊的堅強不屈。帶著贊美之情,創(chuàng)設情境地感情朗讀。背誦下來。

(5)但是,此時此刻,孩子們知道嗎?他們只知道……引讀14、15段,想象一下,他們不知道什么?爸爸不僅想讓他們自己的心愿,還希望什么呢?讀16段,進而理解大楊樹、小楊樹迎著風沙茁壯成長。

四、總結寫法。

五、拓展練習。

2、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資料完成自己喜歡的習題。

(1)贊美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祖國建設者的文章。

(2)可用來借物喻人的事物及。

《白楊》教學目標篇二

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1、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發(fā)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p>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p>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p>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

4、過渡: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p>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p>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p>

問: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nèi)バ陆x書?到底是為什么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4、過渡:

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請學生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管……不管……總是……”

1、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白楊》教學目標篇三

1、通過學唱歌曲,引導學生珍惜同學情、師生情,培養(yǎng)對母校的熱愛之情。

2、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用豎笛、口琴演奏歌曲,將唱歌教學與器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這是一首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歌曲,單二部曲式,兩部分均由兩個變化重復的大樂句組成。a部分為齊唱部分,樂句以××××|××××|×××|××|反復出現(xiàn),曲調(diào)歡快、跳躍,表現(xiàn)了少先隊員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b部分與之形成對比,以優(yōu)美的旋律,舒展的節(jié)奏,特別是二聲部的美妙的和聲效果,更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少先隊組織,對母校依依不舍,眷戀的感情。

我覺得這首歌曲非常適合進行唱歌、器樂綜合教學實踐,因為它的旋律簡單易學,而且音域集中在5————6之間,對剛剛接觸豎笛和口琴的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演奏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經(jīng)過努力之后可以演奏出來;另外,歌曲中體現(xiàn)出來的感情與六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每個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帶領學生唱好曲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自學歌曲。

將唱歌教學和器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教具:

風琴口琴豎笛打擊樂器。

一、模擬小記者采訪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坪頭山中學校園之聲廣播站的小記者,今天想來采訪一下六年級的同學們。

引導學生心懷感恩之心,暢所欲言,表達對母校、對同學、對老師的感情。

大家想不想用音樂來傾訴我們心中的深情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校園里的小白楊》。(5分鐘)。

二、學習歌曲。

1、欣賞老師的表演。(首先,老師深情地演唱,然后老師再分別用豎笛、口琴演奏歌曲,激起大家學習歌曲的興趣)(4分鐘)。

2、學習曲譜。

a、引導同學們視唱曲譜,感受兩個樂段不同的情緒和風格。(2分鐘)。

這是一首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歌曲,單二部曲式,兩部分均由兩個變化重復的大樂句組成。a部分為齊唱部分,樂句以××××|××××|×××|××|反復出現(xiàn),曲調(diào)歡快、跳躍,表現(xiàn)了少先隊員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b部分與之形成對比,以優(yōu)美的旋律,舒展的節(jié)奏,特別是二聲部的美妙的和聲效果,更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少先隊組織,對母校依依不舍,眷戀的感情。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歌曲第一聲部的曲譜。

b、老師用豎笛帶唱曲譜。(引導學生觀察老師演奏時的指法。)(2分鐘)。

c、老師用口琴演奏曲譜,引導學生聆聽曲譜,并注意觀察老師演奏時的呼吸。)(2分鐘)。

d、學生劃拍視唱曲譜,把握好歌曲的節(jié)奏和音準。(2分鐘)。

e、引導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1分鐘)。

3、進入小組合作學習階段。(20分鐘)。

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有口琴和豎笛的同學練習演奏,沒有樂器的同學練習依譜唱詞,拿到打擊樂器的同學練習伴奏。老師也帶著樂器來到同學們中間,和大家一起練習演奏,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

三、小組音樂活動展示。(2分鐘)。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們集體上臺展示他們自學的成果。

四、課外延伸。

布置課外音樂活動任務:回家后根據(jù)存在的問題繼續(xù)開展小組互助學習活動,為下節(jié)課學習二聲部合唱做準備。

《白楊》教學目標篇四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文字雋永,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讓小學生深刻理解,卻有較大的難度。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實際出發(fā),運用了“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的讀思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從課題激疑(從課題看,本文應當寫些什么)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主要內(nèi)容之后,便直奔重點、難點,即從過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義”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生疑,深思、釋疑,逐步完成認識由表及里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通過“抓空白處”(孩子們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辦法攻破難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其次,我通過朗讀訓練,錄音欣賞等方式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白楊形象美、內(nèi)質美和建設者心靈美的感染;同時,又抓住描寫“爸爸”語言、神態(tài)的詞句引疑,使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達到了辯證的統(tǒng)一。此外,我還巧妙地把“白楊”與“爸爸”、“小白楊”與“孩子們”、邊疆和內(nèi)地、現(xiàn)實和遠景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帶領學生在“疑”的線路上逐步升華,因而教得輕松,學得主動,達到了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tǒng)一。

一、成功之處。1.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了一些功夫,以表揚、鼓勵為主,比一比,看誰在課堂上謹慎爆滿,積極開動腦筋,問題回答的好。這樣一激勵,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就發(fā)揮作用了,課堂表現(xiàn)都很好。2.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提問、啟發(fā)方式。如:我問:“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是什么?幾棵小白楊樹是什么?”一名同學理解的不正確,舉手的人也不多,看得出我的提問不恰當,于是,及時換了一種問法:這棵大樹指的只是爸爸一個人嗎?還指那些人?我剛剛說到這里,學生已經(jīng)高高的把手舉起來了。從這個問題中可以看出,教師在語文課上認真觀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diào)整提問方式是多么重要。

二、不足之處。1課堂上對意想不到的問題處理的還不夠理想。如:讀完戈壁灘的景色描寫后,讓學生談感受,我覺得這個問題簡單,就叫了一個很一般的學生,我滿以為出不了什么差錯,結果她就說出一個讓我出乎意料的答案:“戈壁灘很美麗。”當時我一聽,心里一個咯噔,怎么能是美麗呢?不對。心理雖這樣想,嘴上卻沒有評價,只是重復一句:“是美麗嗎?”下課后,我想:如果我當時這樣評價一下會彌補不足:“是啊,你的欣賞角度獨特,美麗是分好多種的,戈壁灘有一種什么樣的美?”這樣一問會使這位同學繼續(xù)思考,而不至于使她不自然的坐下。從這一問題的處理上看,我的啟發(fā)、引導、評價還是運用的不那樣靈活,教師反應也不夠敏捷。2對文中爸爸的兩次“沉思與微笑”處理的還不夠深刻。主要是對第一次“沉思”沒有很好的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一個“沉思”的理解。在備課時準備得很充分,但上課時間不夠了,就省掉了。

《白楊》教學目標篇五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認識1個生字,會寫5個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情感,教育學生熱愛西部,為建設西部貢獻力量。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課前交流:你在哪里見過白楊樹嗎?白楊樹有什么特點呢?

(隨處可見,是一種普通的樹,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這樣評價白楊樹的:(課件)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作家為什么贊美白楊樹,他只是贊美白楊樹嗎?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來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車上,跟作家袁鷹一起,去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

提出問題:請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它又長的怎樣呢?(放課件)。

(環(huán)境惡劣,可是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白楊卻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長的高、大、挺、秀。(板書)。

(生自由讀)。

爸爸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呢?

(出示課件:爸爸的話)。

默讀,你喜歡哪一句,從中體會到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生自由談)。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p>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p>

1、究竟“哪兒”會需要白楊呢?

2、你能按照這個句式說一說嗎?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3、這句話可以看出白楊的什么特點?(生命力強。)。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p>

1、“風沙、雨雪、干旱、洪水”說明環(huán)境惡劣。

2、從“不管……不管……總是……”感受到什么?

(白楊樹在惡劣的環(huán)境考驗下,總是保持他的正直、堅強的品格,不軟弱,也不動搖。)。

3、這句話看出白楊有怎樣的品質?(堅強不屈。)。

(白楊本性正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屈。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它能生長,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它照樣能長的高大挺秀。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現(xiàn)在哪里,不怕風霜雨雪,不怕嚴寒酷暑。不管環(huán)境怎樣的惡劣,都能綻放生命的光彩。)。

4、你敬佩白楊嗎?你能通過朗讀表達你的敬佩嗎?

指導學生朗讀(一生讀——師范讀——生再讀———齊聲讀)。

5、讓我們把文中的“它”換成“您”,來直接贊美白楊吧!

爸爸媽媽很早就來到了新疆,他們有文化,有知識,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們舍棄了舒適的生活,來到了這荒涼的戈壁灘上開始創(chuàng)業(yè)。

請同學們默讀下面的三個自然段,你能讀懂爸爸的心嗎?

1、他們?nèi)叶嫉叫陆畞?,他們準備干什么?/p>

2、新疆很偏遠,環(huán)境很惡劣,他們就不怕嗎?

因為他們有高尚的情懷,有奉獻精神;因為他們生命力強,有奉獻的本領;因為他們堅強不屈,不怕這里環(huán)境惡劣。祖國的邊疆需要他們。他們就來到了這里)。

你明白爸爸的身份了嗎?(爸爸是支援新疆的建設者。)。

你明白爸爸的心愿了嗎?(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獻身邊疆)。

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讀一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哪一段?再品味一下爸爸的話。

(生讀)。

爸爸為什么要贊美白楊呢?贊美白楊就是贊美了誰?你從那里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火車鳴笛)。

對呀,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這句話是寫的樹嗎?(寫的人,寫的是像爸爸一樣的許許多多的支援邊疆的建設者們。)。

在我們祖國的邊疆,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建設者,他們拋棄了舒適的生活,來到了這個荒涼的地方,默默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年華,這一切,都是為了祖國母親的微笑,都是為了大地的豐收。

同學們,再讀一讀爸爸話吧!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呢?(生自由談)。

爸爸又露出了微笑,他為什么笑?在爸爸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許他在想,我的孩子一定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成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吹胶⒆拥某砷L,也就看到了新疆美好的未來。)。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的是誰呢?是老一輩的建設者。

“幾棵小樹”指正在成長的邊疆建設的新一代。

從“一棵”和“幾棵”的對比中,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老一輩建設者的奉獻精神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子女,在他們的影響和感召下,年輕一代的心田上才播下了奉獻的種子。為了邊疆的建設事業(yè),他們不但奉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奉獻了自己的兒女。)。

五十多年過去了,昔日的小白楊已經(jīng)長成了大白楊。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的努力,現(xiàn)在的新疆的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nèi)タ匆豢此麄兊某删桶桑?/p>

1、(課件展示昔日荒灘——今日新疆——建設者風采。)。

是他們,撐起了祖國建設的大廈;是他們,不講條件,不怕艱苦;是他們,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就是建設者的風采,這就是白楊精神。)。

作者正式通過贊美白楊,贊美了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和千千萬萬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人們。(板書:借物喻人)。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文中的爸爸和孩子說點什么呢?

同學們,祖國需要你們,祖國的大西北需要你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本領,像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一樣,為開發(fā)、建設祖國的大西北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了你的付出,祖國的大西北一定會更美麗。

1、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fā)。

2、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19白楊(借物喻人)。

樹人。

本性正直扎根邊疆。

生命力強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獻身邊疆。

《白楊》教學目標篇六

我把文章從內(nèi)容上分成了描寫白楊和描寫父親兩部分引導學生閱讀。我們先是把所有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出來通讀,因為白楊和人物在文章中是穿插描寫的,所以我稱之為鏤空,我的設計是把白楊和人物兩部分描寫像剪紙一樣剔除出來,把描寫白楊的和描寫父親的像兩幅剪紙一樣呈現(xiàn)在學童面前,先整體感知,概括特點。然后把這些特點變成問題,回文閱讀是哪些語言帶給你這樣的體會?然后加批注品悟語言、交流。在交流白楊的特點的過程中,很自然的又把白楊的特點分成外形特點和內(nèi)在品質兩部分。第二步,再把所有描寫父親的語句找出來通讀,學童很自然的分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來體會父親精神品質特點。第三步,在充分閱讀白楊與人物的品質后,再鏈接白楊與人物,體會文章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2、注意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順序

我在分析一篇文章的時候,很注意一篇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順序。有時候,這種內(nèi)在的邏輯順序不僅僅存在于自然段、意義段,雖沒有明顯地段落標識,但是,縷著這種我找到的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大板塊處理,簡潔明快,能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3、用環(huán)境和白楊對比的方法體會白楊之美

學童對于白楊的外形特點不若對白楊的內(nèi)在品質理解深,這一點我沒預設到。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立刻引導孩子們把渾黃一體的環(huán)境與高大挺秀的白楊對比著來讀一讀,這樣更能體現(xiàn)白楊之美。這一點的處理很有課堂機智。

1.過渡語、評價語言預設不足。不足以與文章相匹配。沒有事先把腳本寫足。

2.今天我聽說讀寫了嗎?

課后我又認真研讀了教材,發(fā)現(xiàn)“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此處可以設計一個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拓展想象哪兒指的可以是哪里?白楊還會遇到什么?寫作訓練除了完成課后的練習,還可以結合本單元的習作給兄妹倆寫一封信,或者寫一篇贊美白楊的文字,或者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寫一篇文章。

今天讀到國際巨星裘德洛在一篇采訪中談自己塑造《哈姆雷特》這一角色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裘德洛說:哈姆雷特是一個擁有貴族血統(tǒng)的王子,對于普通人而言是高不可攀而不能理解的…似乎這一點成了幾個世紀以來莎士比亞劇作中的重要焦點。而我的角色試圖推翻這一認識。他是一個性格古怪而沒有頭腦的人,他塑造了新的丑角形象。時而絕望,時而殘酷,而對于某些人而言是致命的。他不惜殺死波洛涅斯。暗中害死羅生克蘭和蓋登思鄧。他思考命運,但是只站在他自己立場上思考。而不是其他人...他是個極度自私的人。就像我們,21世紀的人們,對什么都不感到后悔,只為自己感到惋惜。而劇院不是博物館,它不是為了珍藏,而是提供人們思考的場所。

最后一句話似乎使我找到了方向,藝術與課堂,演員和教師,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教學和裘德洛對于哈姆雷特的理解有共通之處。更有趣的是:上一次課改的時候,說到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人們常喜歡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裘德洛確實是用自己的多元理解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哈姆雷特。屬于裘德洛的哈姆雷特,裘德塑造的這個角色還獲得了托尼獎的提名。

裘德是一個有思想的演員,從12歲就開始登臺表演。我在想,一個在舞臺上在鎂光燈下,有28年從業(yè)經(jīng)歷的演員把劇場、把劇場中的哈姆雷特看做提供人們思考的場所。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和裘德一樣,也把課堂看做一個為人們提供思考的場所。這種大教育觀,在我剛才讀到高主任轉載的雷夫老師的訪談里也有影子,說到底,一節(jié)語文課或者一節(jié)數(shù)學課,并非是要學會一篇文章或者一個公理定義,而是教室里人的成長和發(fā)展。

《白楊》教學目標篇七

《白楊禮贊》是茅盾先生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作品,結構之完美,思想之深邃,把散文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線索清晰,條理順暢的結構,讓我們教者為之贊嘆。

基于散文的特點,所以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緊扣一個詞“不平凡”,抓住作者的抒情線索,把教學目標主要放在對白楊樹的形象分析以及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上。在教學時間和重點安排上主要分為三部分:

第二部分,重點在讀中找出白楊樹的“不平凡”體現(xiàn)在哪里,從哪幾個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讓學生理解白楊樹的精神品質。

第三部分,在朗讀當中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從哪些語句層層深入地把這種意義揭示出來,從而讓學生深入明白作者為何對白楊樹具有如此崇高的敬意和贊美。這樣學生就會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在教學步驟上,首先我引用詩句導入,帶領學生走進西北高原,欣賞白楊樹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大概了解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和生長姿態(tài),從而揭示課題,作者為何對白楊樹具有如此的崇敬和贊美,體現(xiàn)在哪里。接著在讀中找出作者直接贊美白楊樹的抒情語句,抓住作者的抒情線索“不平凡”,讓學生思索白楊樹的“不平凡”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從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外部姿態(tài)和內(nèi)在氣質著手,這樣層層深入挖掘突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因勢利導,白楊樹的象征精神就出來了,這樣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何說白楊樹“不平凡”。最后,當堂進行小練筆,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白楊樹的精神特點,選擇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拓展延伸。

這樣課前設計雖很完美,但在教學實踐中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正如哲學上所說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對的方面,我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1.我認為這堂課的問題事先設計不夠自然,問題過高,學生不知從哪作答,需要切合實際設置問題,并且要提前準備導學案學生預習,準備不夠到位,因此課堂問題的提出真正要做到關注學生,感受學生的接受能力,還學生以主體地位是教學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2.我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在教授本篇文章時在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上重視不夠,指導不夠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訓練。還有就是對課堂環(huán)節(jié)把握不夠到位,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應變能力缺乏,語言不夠生動,引導不到位,知識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走向更寬廣的課堂教學世界。

教與研相輔相成,教是研的基礎,研是教的總結。光有教沒有研,教學的得失不能總結,教學也無法得到提升;光有研,沒有教,那研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沒有依據(jù)。所以,集體議課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下課,黃岡師范學院教授導師帶領學院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和各教研室的教研員以及全校語文同仁就轉戰(zhàn)會議室,開始議課研課,大家開誠布公,各抒己見,就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以及語文課該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進行了深入探討。

黃岡師范學院中文系研究生們:問題設計很好,思路清晰,課堂提問緊張,學生回答不了,細節(jié)處理不夠,朗讀形式單一,朗讀部分適合多角度朗讀。

教研室楊主任: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和研相結合是很好的途徑。語文是門藝術,也是門科學。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調(diào),要深入文本,語文老師如何研究教材,找出教材的核心價值,讓學生受到震撼,文章要抓住有價值的東西,語文的價值是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語文教育不是空洞的教育,是形象化的,不是概念化的東西,要把握方向性,剔除非語文因素,把語文上成語文課,聽說讀寫多種實踐活動同時進行,關注文本,感悟,認知,理解,關注學生的體驗,思考,生成。語文實踐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要“文以載道”,人文內(nèi)涵,人文教育,在教學中不能進行空洞的說教,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去中國化是非常悲哀的”——習近平。語文是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法制教育的結合延伸。人文教育要注意它的方法與策略,語文教育不要用老師的教代替了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有方法,策略都應該圍繞學生的學,學習應該讓學生選擇,而不是告訴。語文教學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調(diào)動學生應有的語文經(jīng)驗。語文問題設置不能較瑣碎,一個會講課的老師不是好老師,老師唾沫橫飛,學生無動于衷,隔岸觀火,是不對的。語文應該注重感悟,體驗,對話,對話包括:生生,師生,文本,作者,編者所有的結合。語文學習不單是為了現(xiàn)在學習,更是為將來學習。

教研室胡主任:用三個詞形容:

1.芳華。語文課堂應該是快樂的`,課堂要關注深度和廣度。

2.驚喜。關注更多的深度,廣度,對文本,環(huán)境,突發(fā)情況的處理,很有智慧,關注學生成長,但存在設置問題過高,學生答不上來,隨機處理問題能力欠缺。

3.思考。

(1)語文課堂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語文老師是設計者也是參與者。)。

(2)如何把語文美發(fā)揮到極致?(切忌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沒有呈現(xiàn)教學目標。越是難的文本,一定要小切口,抓住一個點,不要希望一堂課解決所有問題,美的.東西很多,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有目標解決一個點就可以。)。

黃岡師范學院名師豐建霞教授:1.學生形象,學校形象清清爽爽。學校文化與課堂文化契合,教師形象帶給學生一種什么審美。2.教師的美與文本美的統(tǒng)一,教學語言的凝練與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內(nèi)容熟悉的處理和教學學法設計,教與研要結合,要做一個明明白白的老師。

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副院長方正副教授:。

1.謝雨露學校搭建交流研討的平臺。

2.教師有待成長,專業(yè)發(fā)展,當今社會的信息量大,教師要把握教材,課堂發(fā)展,能說會寫,要大量讀書。

3.希望教研活動加強。

本次教研,內(nèi)容豐富,參與面廣,精彩紛呈。既有課堂教學方式的呈現(xiàn),又有教學方法的探討;既有老師的各抒己見,又有專家領導高屋建瓴的指導;既有對課堂實效的研究,又有對文本細微的解構;既有對語文課堂深入挖掘的思考,又有對語文核心方向發(fā)展的把握等等,總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思想碰撞,成果豐碩。

通過一節(jié)課的實踐和兩節(jié)課的研討,受益匪淺,收獲頗豐,感觸深刻,學無止境,自己有待努力打磨歷練成長發(fā)展,今后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扎實基本功,專業(yè)能力要不斷發(fā)展,大量讀書,文藝化人,關注教學前言,深挖教學內(nèi)涵,教與研要深入。

2.把握課堂核心價值方向,以學生為主體深入課堂教學,關注學生成長,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結構思路,領略文章的文本思路,做到生成性教學。

4.關注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注意語言的生動凝練,注意課堂的結構安排和時間規(guī)劃。

5.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做到為人師表,做一個明明白白的老師。

6.平時要注重每一節(jié)課的打磨反思。思廣則能活,思活則能深,思深則能透,思透則能明。走進文本,深入感觸。

《白楊》教學目標篇八

《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多積累,重感悟、重內(nèi)化、重視與生實際的聯(lián)系。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回顧《白楊》一課的教學,我作了一番反思。

首先,我以生活作為學生理解課文最根本的落腳點。《白楊》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lián)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其次,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在教學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先贊美白楊樹的內(nèi)容之后,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學生非常樂于表現(xiàn)自己,同時也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其次,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更多地運用發(fā)展性的教學評價。評價不僅在于甄別選拔學生,更在于培養(yǎng)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為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努力地思考,更大膽地表現(xiàn),發(fā)揮自己潛在能力。

再次,注重朗讀的指導與合作學習。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例如,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的方式。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在學完這一自然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生中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感悟了文章的主旨。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1自然段中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以至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能夠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