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優(yōu)秀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7:54:51 頁碼:12
最新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優(yōu)秀9篇)
2023-11-13 17:54:51    小編:zdfb

教育是指教育目的明確,以過程性和系統(tǒng)化方式實現的一種社會活動。在寫總結時,要注重事實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多和他人交流、討論,可以拓寬我們的語文思維。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一

打開《國富論》的時候,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看著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總感覺讀起來會使我變得暈頭轉向。不管怎么樣,我還是讀了下來,也深有感觸。

亞當斯密是18世紀的經濟學家,因此在看他的國富論時當然要從他的時代出發(fā)。無論他說的是對還是從誰的角度出發(fā),對于今天的我看來,了解到當時的很多經濟因素和狀況,使我看待今天的經濟時聯(lián)想到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歷史。應當說亞當斯密是偉大的,他提出的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理論和社會分工,使我們直觀的理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史。就這一點我們不能用批判的眼光看亞當斯密。應當說每一個觀點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知識之上,亞當斯密的觀點也不例外。

然而讓我想到了今天的`有些學者,不是為了提出觀點而是為了整理觀點而努力,一點點成果沒有經過考證便自認為水平高就急不可待的發(fā)表。我佩服亞當斯密的精神。亞當斯密一生中為什么只有這一個成果,并不是亞當斯密寫完這本書之后就沒有精力了,而是他的治學態(tài)度非常嚴肅,()當亞當斯密處于彌留之際時讓別人將除《國富倫》其外的其他手稿一概毀掉,為了不讓半生不熟的觀點公布于世。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二

斯密《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地論證了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繁榮。他采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由于《國富論》蘊涵了諸多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經濟學原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政策實施好處,本文僅對自身感興趣或自認為有個性價值和現實好處的部分理論進行表述和評點。為避免打破原書的邏輯思維結構和思想脈絡,本文以《國富論》(謝祖鈞、孟晉、盛之譯,國富論----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節(jié)目錄為序作以擇要。

(1)斯密認為,對工資勞動者的需求務必隨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加而增長。而沒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長。而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就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個以農業(yè)為主導的時代,資本的增加引起社會資本總量的增加這一過程中,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不斷提高,使得整個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在整體上大為增加。然而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這種國家財富增長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減小的趨勢。同時,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在國民經濟持續(xù)高漲的同時(那里僅從數字能夠說明,至于這個數字的準確性和可靠度則另當別論,但還是能夠得出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結論的,只但是是程度不同而已),盡管有勞動力需求的超多增加,但國內的就業(yè)形勢卻日益嚴峻,失業(yè)人數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于經濟的增量、勞動力素質與就業(yè)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說明斯密的這一理論沒有思考到諸多的外生變量,需作進一步的改善,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

(2)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總要比城市的高,這是由于農村金融市場規(guī)模不經濟、借貸成本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資本在農業(yè)方面雖然對社會貢獻最大(此刻已不能絕對地說是最大,用比較大的說法也許更適宜),但利潤比較小,因此對農業(yè)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因此,也就出現了農村發(fā)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缺口趨于擴大,一方面卻是各種金融機構不愿意在農村從事放貸業(yè)務。以斯密的思維,能夠透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fā)展農村業(yè)務,透過圍繞時常利率進行自由浮動的適度高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后透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利率的正常水平,這不失為當前解決建設新農村資金籌集困難的有效途徑,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持續(xù)利率的適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會因為高的利率帶來新的高風險,就適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透過引導和規(guī)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締各種非正規(guī)民間金融、加大政府財政支農力度等措施來解決農村市場的金融抑制。

(3)斯密認為,當一個人的資財,只能維持他幾天或幾個星期的生活時,他會很少思考從這筆資材中獲取收入。他會盡可能地節(jié)約消費,期望依靠自身的勞動,能獲得一些收入來增補這筆資財。他的資財完全來自他的勞動收入。各國的窮苦勞動者大多過的這種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透過分析資財的額度和可支配期限將其界定為生產性和生活性支出兩部分,又將生活性支出按來源和用途細劃為三種類型。這樣,使我們對收入的認識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類型的資財,為之后人們樹立了理財觀念和收支計劃帶給了依據。

(4)斯密認為,一個為了消費而借貸的人很快就會破產,而借錢給他的人通常也會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不論是借款還是貸款不管什么場合高利盤剝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雙方均將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貸的人多為窮人,放貸的人會提高利率(如高利貸)來彌補這部分風險,但利率提高的同時又增加了還貸的風險。這樣就存在了一個悖論:不管是借貸者還是放貸者,雙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種風險,高利貸卻依然能夠生存下來。我認為原因是高利貸的存在包含了諸多不正當的經濟和社會行為,比如黑勢力介入、借款者被迫從事違法犯罪現象等。

由于當前我主要涉足的領域是農村的金融問題,所以對《國富論》中與此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拜讀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選取的精讀,第三篇是概要地閱讀,第四篇和第五篇僅作大致瀏覽,盡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為詳盡和精彩的論述,然而限于時間和篇幅,在此一一略過。上面的一些認識和觀點純屬我個人的意見,期望老師和學者能夠點出其中理解偏頗和謬誤之處,以期更好地理解這本經濟學的典范巨著。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三

亞當·斯密(adam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是其經典著作。其著名思想:古典經濟學、現代自由市場、勞動分工。

亞當·斯密的思想集百家之所長。他的繼承者中不乏像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衛(wèi)·李嘉圖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F代經濟學中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也是基于斯密的經典經濟學之上的,甚至可以說連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也受到了斯密的影響。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福利經濟學也受益于斯密的理論。森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斯密的貢獻。在經濟學界,斯密成為著作被引用最廣泛的學者之一。

《國富論》研究的對象是經濟世界,認為經濟的出發(fā)點是利己心。在經濟生過中,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種自然現象?!秶徽摗啡珪譃槲迤?,其主要內容如下:

1.“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亞當斯密認為,每個人行為的機動主要是在于利己,求的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他還認為,利己之心并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他相信,個人的自私可以有助于整個社會福利。

2.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列舉出制造針的例子來說明分工的好處。經由分工,將整個制造程序“分為十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雇傭技術熟練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廠里,一共只雇傭了十幾個工人,但每天可以生產48000根針”。分工的發(fā)展以及勞動劃分為越來越精細的專業(yè)化作業(yè),這是正在出現的工廠制度的主要結果。有了分工,同樣數量的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勞動價值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論述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時,提出了勞動價值理論。一個人是貧是富。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負擔得起和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以及種種娛樂消費品。但是,自分工完全確立以來,個人所需要的物品,僅有極少部分依靠自己的勞動,而大部分卻需依靠別人的勞動。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一個人占有其物品,但不愿自己消費,而愿意以它來交換他物,對他來說,這物品的價值等于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因此,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4.反對殖民地政策?!秶徽摗分杏幸黄獙U勚趁竦貑栴},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所以對于殖民地國家在殖民地實行經濟壟斷表示反對。殖民地國家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在他看來,對殖民地及其統(tǒng)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

5.主張“自由放任”?!秶徽摗纷钪匾牟糠质堑谒钠罢撜谓洕鷮W體系”。其中討論兩種制度:一種是商業(yè)制度;另一種是農業(yè)制度。亞當·斯密主張“自由放任”,他強調,只有對外對內的商業(yè)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與繁榮;同時他也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另外,他還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像個人與個人之間一樣實行分工,并極力倡導自由貿易。

6.政府的主要職責。亞當·斯密對于政府的職責規(guī)定得相當具體。他認為,政府的主要的任務在于對外抵御敵國,對內執(zhí)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是“創(chuàng)建并經營某些公共工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公共事業(yè)”的各種設施。

7.教育的重要。亞當·斯密認為教育社會底層民眾,國家雖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處,但總比讓民眾無知識,不受教育好得多。他指出,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輿論,因此,公眾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斷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政府對于教育的推動,實不可稍有疏忽或閃失。

《國富論》第一篇主要論述了生產力提高的原因,斯密在第一章專講分工,開篇就提出:勞動生產力的全面提高,以及生產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能性、熟練性和判斷力的逐步完善,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而后他以制針業(yè)為例,歸納出分工導致勞動效率提高的三大原因,其一,專業(yè)化提高了工人技能;其二,分工精細化降低了工人轉換工種的成本;其三,機械發(fā)明節(jié)省了勞動力。

第一,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進,勢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實施的結果,各勞動者的業(yè)務,既然終生局限于一種單純操作,當然能夠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

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jié)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平時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人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逛一會兒。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說是在工作,倒不如說是在開玩笑。閑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使工人常流于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面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jié)省勞動。簡化勞動和節(jié)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fā)明,看來也是起因于分工。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fā)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余地,各個勞動部門所雇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fā)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細密的各種制造業(yè)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fā)明。

其分工理論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受當時時代背景及社會背景的限制,其思想存在其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此,我們應對其分工理論進行批判的吸收,吸收其合理的內核,同時去掉其與社會現實不相適應的地方。其分工理論的局限性主要體面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分工的原因的論述。

亞當斯密認為交換引起分工。他看到了交換和分工之間的關系,交換和分工的這種關系有利于職業(yè)的產生。但他沒有明確指出只有商品交換才能引起社會分工。但是關于分工和交換的關系,根本上應當是“如果沒有分工,不論這種分工是自然發(fā)生的或者本身已經是歷史的成果,也就沒有交換”。在這個前提下,才是“交換和分工相互發(fā)生影響?!眮啴斔姑艿牟煌?是把最初的因果關系弄顛倒了。這一點上,馬克思在吸取亞當斯密關于分工原因的合理成分基礎上指出,分工是人們這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和產物,是分工引起交換,即人類勞動的物化形式的交換,這一點馬克思的意思是十分明確的,而亞當斯密在分工與交換的關系上恰恰倒果為因。

(二)關于分工的作用的論述。

在斯密看來,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力、增加國民財富的主要途徑。生產力的進步是分工的結果。他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原因。斯密同時還看到,分工造成人們能力的差異,認為人們在不同職業(yè)上表現出來的極不相同的才能,與其說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說是分工的結果,所以人們能力的差異主要是后天分工造成的。此外,斯密也看到了人們長期從事單調的局部工作損害了他的進取精神,所以為了防止由于分工造成人民群眾的完全萎縮,斯密建議國家大力發(fā)展教育。但是亞當斯密沒有看到分工的消極作用,正如馬克思指出,分工是勞動異化和勞動產品不平等分配的真實原因,也是所有制產生和發(fā)展的現實根源。分工造成了人的畸形化、片面化發(fā)展。

(三)分工的形式。

斯密認為,分工主要有工場手工業(yè)內部分工和社會分工,并且較多的分析了工場手工業(yè)內部的分工,未能較多的分析社會分工,他也不清楚工場手工業(yè)分工和社會分工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甚至認為這兩者的區(qū)別只是主觀的,即只對觀察者才存在的。

斯密分工理論對于世界管理理論的發(fā)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后來的專業(yè)分工、管理職能分工、社會分工等理論,都是在斯密的這一學說基礎上提出來的。特別是20世紀初,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人泰勒,以工廠管理為對象,以提高勞動效率為核心,提出了“科學管理四原則”。他在對管理者和工人的工作職責進行研究劃分的基礎上,制定出標準化、科學化的分工方法和操作規(guī)則,代替了以往的經驗和方法,曾被各類工廠廣泛采用。斯密分工理論的應用,對工廠提高勞動效率起到了巨大作用。1913年,美國人享利·福特在汽車制造上改傳統(tǒng)的汽車生產車間模式為流水線生產,使裝配速度提高了8倍,勞動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從而一舉擊敗了競爭對手。勞動分工因此成為工廠管理的主要模式。

《國富論》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他的發(fā)表,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誕生。此前,人類雖有經濟思想,卻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思維范式。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經濟學奠定了基礎。迄今為止,人類的主流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國富論》的基礎之上的。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四

《國富論》全名《國民財富的原因和性質的研究》,由亞當·斯密于1767年開始著作,歷時6年,終于完成《國富論》第一稿。之后3年,又進行重新修訂,于1776年正式出版該著作。十年磨一劍,《國富論》在經濟思想史上構建了第一個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關系的經濟學體系,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圣經”。在經濟危機波及全球的當下,反思經濟危機爆發(fā)的來龍去脈,很多人開始從傳統(tǒng)經濟學著作中找尋蛛絲馬跡??梢姟秶徽摗返冉浀渲鲗ΜF代經濟建設的指導意義非同一般,對引導人們走出經濟危機大有裨益,這也正是經典的永恒魅力。

《國富論》一書分別由:論勞動分工及分配,論財富的性質、積累和使用,論各國財富增長的方式,論重商主義與重農主義,論國家的財政這五大部分組成。

本(機器和設備)和流動資本(食料、材料、成品和貨幣),這樣深刻透徹的見解史無前例。另外,亞當·斯密還劃分了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剖析了人們的借貸行為,分析了資本運用方法的不同對生產性勞動產生推動作用的差異。

在“第三章:論各國財富增長方式”中,亞當·斯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給歐洲各國帶來的'社會結構上的巨大變革出發(fā),研究其財富增長方式的變化。主要有以下三個觀點:第一,生活的基本需要刺激農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農村的興起推動城市的進步,最終加速國家財富的增長;第二,地主兼并農民的土地,致使大片土地不利于改良,更不利于生產方式的改革,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地主不愿意改革,以致失去自己的權利、地位和財富);第三,都工商業(yè)的增加與富裕,對農村的改良與發(fā)展有三大貢獻——首先,為農村的土地生產物提供一個巨大而便利的市場,從而鼓勵了農村土地的開發(fā)與進一步改進。其次,城市資本轉入農村,為土地的改良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最后,還有一點往往不為世人所注意,卻是最重要的:農村居民一向與鄰人爭斗,對雇主依附。工商業(yè)的發(fā)達,逐漸使他們獲得秩序、組織、個人的安全和自由。

進口額——所獲得的財富,相應的重商主義政策下兩大主富國裕民的途徑就是限制進口(關稅壁壘)和鼓勵出口(出口退稅)。而亞當·斯密卻在本書中抨擊了重商主義,他更提倡自由貿易和開明的經濟政策。其二,為重農主義,重農主義由十八世紀50~70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學派(重農主義學派)提出。重農主義者以自然秩序為最高信條,視農業(yè)為財富的唯一來源和社會一切收入的基礎,認為保障財產權利和個人經濟自由是社會繁榮的必要因素。同樣,重農主義也有其明顯的局限性,也不為亞當·斯密所倡導。

實現這兩條途徑的過程中,堅持經濟自由主義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五

《國富論》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圣經”,經濟學的百科全書,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是經濟學的必學篇目,也是會計領軍班推薦的研修文獻。這本書早買來擺在我書柜很久了,一直沒完整仔細地讀完。近日得空仔細捧讀了此著作,自覺收益匪淺。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于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富論》,用了近十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全書共分五篇,總計32個章節(jié)。第一篇討論的是勞動生產力改良的原因,以及產品在不同階層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第二篇討論的是資產的分類、性質、儲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羅馬帝王衰落之后,歐洲農業(yè)發(fā)展所受的制約及其農村的衰落和商業(yè)城市興起的實際,探討了財富增長的不同路徑。第四篇則在此基礎上,從當時最受推崇的重商主義開始,論述了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兩種政治經濟體系的后果。第五篇則討論君主或國家的開支方向和收入來源。全書基本涵蓋了古典經濟學派所討論的所有問題,并對各個問題進行了最基本的理論闡述,對后世經濟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關于經濟學的目標。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即政治經濟學到底是干什么的。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目標是“富國”和“裕民”。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沒有民眾的富裕,“國富”就成了無源之水。而無論是富國還是裕民,皆有賴于國民財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要想實現國民財富的增加,就必須解決如下互有聯(lián)系的兩個問題,即什么是國民財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國民財富。前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問題,后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增進的原因。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富國裕民,那么如何才能增進一個國家的國民財富?亞當·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加主要有兩條途徑和一個保障: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它主要依賴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場交換過程的順暢;二是增加勞動者人數,而這又依賴于資本積累和適當的資本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堅持經濟自由、充分發(fā)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適當干預、讓經濟活動依其天然秩序運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第二,關于勞動分工的論述。亞當·斯密認為,分工通過提高勞動者技能、促進技術進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并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眾的普遍富裕,這是市場經濟不同于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自然經濟的重要特征。關于分工,他舉了一個制針的例子給我印象很深刻。一枚小小的針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讓一個人從頭做到尾,一天恐怕連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協(xié)作,每人負責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卻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來如此神力?其實,道理很簡單,分工可以使勞動專業(yè)化,可以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

第四,關于勞動價值論。亞當·斯密認為,交換是人與生俱來的傾向,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換而產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換價值如何確定呢?亞當·斯密明確地指出:“勞動是衡量一切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边@就等于說,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勞動。但是他同時聲稱,這個理論只適應人類社會的野蠻時代。一旦資本積累起來,投入到企業(yè),或是土地變?yōu)樗接?,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因為此時的勞動產品,不再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為利潤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亞當·斯密又得出了一條結論:在資本積累和土地私有發(fā)生之后,決定商品價值的就不光是勞動了,利潤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這樣一來,工資、利潤和地租,就不僅是一切收入的來源,而且還是“一切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比绱?,亞當·斯密就不知不覺地由勞動價值論,轉到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上去了。馬克思把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叫做的“斯密的教條”,后來的西方經濟學的不少理論,如生產費用論、節(jié)欲論等,都可以從它那里找到思想源頭。亞當·斯密揭開了商品價值的神秘面紗,的確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在價值問題上他又含糊其辭,舉棋不定,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模棱兩可的答案。

第五,關于市場經濟的密碼。政府干預和管制的主張在重商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亞當·斯密以七章的篇幅對重商主義的學說和各種干預措施加以鞭撻。在抨擊重商主義的過程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亞當·斯密認為,重商主義就其性質與實質來說,是一種限制與管理的學說,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進的最大阻礙。矯正和克服這種弊端的出路,在于實現真正的自由放任,確立“最明白最單純的自然自由制度”。對于自然自由制度的后果,斯密持有十分樂觀的態(tài)度。在亞當·斯密看來,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受“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自然自由制度和經濟自由主義,是令“看不見的手”充分發(fā)揮效力的重要保障。

第六,關于資本的利率。亞當·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要高于城市。這是因為農村金融市場沒有形成規(guī)模經濟的效應、資本借貸成本較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用于農業(yè)的資本雖然對社會貢獻很大,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利潤較小。因此,對農業(yè)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這樣,也就出現了農村發(fā)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日趨擴大,一方面是金融機構追逐高利潤而不愿在農村從事放貸業(yè)務。亞當·斯密認為,可以通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fā)展農村業(yè)務,通過自由浮動的適度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后通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正常的利潤水平。這一點對當前的農村金融市場的發(fā)展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是,利率究竟保持在怎樣的水平就可以稱之為適度呢?在這一過程中,我認為政府的干預必不可少。另外,政府在財政支持力度上仍然要給予一定的重視,鼓勵金融機構進駐農村,這不僅僅是指一些農村金融信用合作社之類的組織,也包括一些商業(yè)銀行,鼓勵其在農村多設網點,促進農村金融的發(fā)展。其實,結合社會上小額貸款、民間借貸的盛行等不規(guī)范金融行為的發(fā)生和清理的必要性來看,我在《國富論》中也可以找到答案。

經典就是經典,名著就是名著,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這部對人類的發(fā)展進程產生著深遠影響的經濟學著作,其中提到的經濟理論還有很多,比如:公平理論、絕對優(yōu)勢理論、地租理論、貨幣理論、分配理論、公債理論、資本理論、賦稅理論等等,這么多經濟學理論和觀點,對我個人來說,顯然不是讀一遍兩遍就能全部弄懂學通的,還需要反復地研讀和仔細地體會。個人的切身感受是:能真正靜下心來仔細研讀經典書籍確實是一種享受,靜靜地去感受大師的思維和歷史的氣息,感受其思想的深邃與思維的縝密,往往會對現實有一種頓悟之感。因此,研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對深刻認識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和發(fā)生的一些社會狀況,無疑是極其有利和必要的!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六

實話實說,初讀《國富論》是由于它的聲望,有人說,它是經濟學領域的不朽巨著,有人說,它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帶著這些贊譽聲,我翻開了這本書。

《國富論》于1776年在英國出版,他的作者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亞當·斯密。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一個引領時代經濟發(fā)展的巨人,他的自由經濟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讀好一本書,必須先了解它問世的時代背景。在18世紀的西方,由于世界地理大發(fā)現,發(fā)現了新大陸,工業(yè)革命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在這些新背景下,就需要有新的制度來維系。

《國富論》由此產生??偟膩碚f,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就是自由主義,圍繞自由他談了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他在《國富論》中建立了以自由競爭為基石的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解決了財富來源的問題,斯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增加國民財富為主線,以資本主義社會3個階級的收入理論為核心,總結出國民財富增長的兩種途徑,一是分工和勞動生產卒的提高,二是增加勞動者數量和資本積累。斯密的《國度論》系統(tǒng)的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范疇,共分為五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還在思想學,社會學上發(fā)揮重要作用。

有位名人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就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首先,我對斯密提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表示贊同。

自然權利是自然秩序賦予我們的權利,而自然自由作為一種經濟自由,則是自然權利的一部分,為人們所享有。自然,是《國富論》中倡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亞當·斯密將自由理解為完全自由,這是不對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里的自由也應該理解為相對自由,這也是今天在中國倡導發(fā)展的經濟理念,當然,這是后話了。

其次,與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還有平等觀念。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始終把公平,平等,平等對待作為理想。他解釋道:“兩個性格極不相同的兩個人,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醫(yī)生,他們的差異,不是起因于天性,而是起因于習慣,風俗與教育?!彼P于平等觀的思想是超越了幾個世紀,與當代所倡導的平等自由相呼應,我想這大概就是偉人的獨特之處,他們永遠快于時代的步伐,他們永遠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七

我也忙里偷閑拜讀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經濟學鼻祖。

在書中,斯密首先闡述了他的勞動價值論。他認為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節(jié)生活必需品的源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的物品。而勞動的生產率要受下述兩種情況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說,這一國國民運用勞動,是怎樣熟練,怎樣技巧,怎樣有判斷力;第二,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是什么比例。不論一國土壤,氣候和面積是怎樣,它的國民每年供給的好壞,必然取決于這兩種情況。緊接著又論述道,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至于交換產生的原因,斯密認為,主要源于人們的利己心,希望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去換取別人的,對自己有用的物品。既然有了交換,那么就必須有交換的媒介。

斯密認為,交換是人與生俱來的傾向,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換而產生了分工。

勞動是衡量一切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每一個人行為的動機,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利己心這并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個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個社會的福利。

書中還談到了教育的重要。教育社會底層民眾,國家雖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處,但總比讓民眾無知識,不受教育的好。這就是咱們教育學中的:教育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最終的受益者是國家。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輿論,因此,公眾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斷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政府對于教育的推動,實不可稍有疏忽和閃失。

寫到這里,說一下昨天談到的觀點:未來就是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但是就我們所知的甘肅鄉(xiāng)村存在的現象基本就是老齡化空巢家庭。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在城里買了房子供小孩讀書,家里都是留守了在外面市場上基本沒有勞動競爭力的60歲以上老人。即使現在甘肅基本都已經實現了路路通,路路硬。但是促使人們移居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更好的教育資源。

好的教育資源需要相應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或經濟資本的支撐。官宦階層有社會資本,但是這畢竟是極少一部分。中產階級雖有有限的文化資本,但是對下一代有高于自己這一輩發(fā)展的期盼,學區(qū)房應運而生。

追本溯源,是孟母三遷。

但是對于這些年進城(地縣級別)務工的普通大眾(80后,90后)來講,要想使下一代生活水平更高一點,只能去追尋經濟資本。再追本溯源下去,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所致。再深究下去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

存在即合理!

最后祝我們有詩有酒趁年華!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八

當讀了《國富論》這本書的速讀之后,我了解了很多很多,就是重新認識了市場經濟的不穩(wěn)定性,和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這本書十分微妙地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并不是一個把自己關在房子里的與世隔絕的作者,而是經過大量的調查實踐論證分析,所以,我們在少年階段必須要珍惜時間,抓好機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自己學習專業(yè)做輔助。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方面,在開始就講了分工,所以讀了這本書之后,對勞動分工的印象比較深。勞工分工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勞動分工是勞動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其實我們在社會中感受非常深刻。針對分工的好處,我認為工作時間會縮短很多,工作效率也便提高了,還可以擴大影響力,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我們要懂得分工合作,取別人的長處來補充自己,這樣才能在以后競爭十分激烈的環(huán)境中立足。

我認為這本書比較受重視的還有勞動價值,在這里作者基本闡明了資本家和工人自己的勞動關系就是吸收工人身體里面的體力,當工人自己的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他們的.勞動所得持平或者低于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時候,資本家肯定會裁員,作者把這種勞動關系理解成衡量一切商品的尺度,這也最貼切不過了。

這一部分主要講的是人一般分為三個階級,工人階級,地主階級,資本家,他們構成了工業(yè)時代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就是勞動收入工資,資本的收入利潤,地主的收入地租,三個階級是一個生產力統(tǒng)一的整體里面肯定是相互制約,相互斗爭的。首先資本家雇傭工人都想減少勞動價格,加大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但是工人希望標準的工作時間和豐厚的利潤,資本家和地主之間地租的相互磋商,這看似是獨立的整體無形中有了矛盾。

資本家通過榨取工人的生產價值來積累自己的資本,加上勞動用的土地,工廠,機器等等,這個資本就叫固定資本,有類資本有野心的資本家還會侵略更多的資本,就這樣循環(huán)往復,只有不斷的生產,來吸收資本。

國富論讀書心得500字篇九

亞當斯密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他關于市場機制的論述已成為經濟學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間一直被視為至圣先師。但是,斯密在天堂過得并不開心,人們崇拜他,談論他,但是卻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諦,只是用他的某個思想來為自己服務?!秶徽摗房偨Y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tǒng)的描述。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系統(tǒng)的研究,創(chuàng)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后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斗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臺上發(fā)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第五編,亞當.斯密列舉了社會發(fā)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zhàn)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xù)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yè)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yè)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guī)的司法行政。隨著牛羊群的出現,產生了比較復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后,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yè)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后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xù)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筑的必然改變??梢?,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斯密死后,人們把《國富論》奉為經濟學的圣經,把他關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見的手引導增進了社會利益的思想,作為市場經濟千古不變的基本原則,卻把《道德情操論》幾乎忘得一干二凈。于是,市場經濟缺少了道德,引發(fā)了許多罪惡,在個別地方甚至成為災難。

《國富論》,顧名思義,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財富和如何增加財富的,即如何富國裕民的。以后的經濟學家把斯密的思想簡單地概括為三點:第一,追求財富增加是每個人和社會的目標;第二,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第三,市場上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把個人利己的行為引導向有利于整個社會,即經濟中的自由放任。這是現代人對斯密的理解,也是由古典經濟學發(fā)展而來的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