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匯總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9:53:20 頁碼:7
2023年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匯總18篇)
2023-11-19 09:53:20    小編:ZTFB

總結是對過去經(jīng)驗的回顧和總結,以便更好地邁向未來。在總結中要注意突出重點,給讀者以啟發(fā)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學習總結的例子,希望能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一

1、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戲曲家?!陡]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本戲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戲,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戲。

3、曹禺,原名萬家寶,現(xiàn)代劇作家?!独子辍穭?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由于血緣糾葛和命運巧合而造成的矛盾沖突。

4、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著名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詞人。

6、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義軍萬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詞中多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憤慨之思和愛國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她通曉金石鑒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亂,不久北宋滅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難,境遇悲慘。

8、《拿來主義》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9、蒙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二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nèi)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shù)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nèi)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jù)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jù)時空順序、依據(jù)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tǒng)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xiàn)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shù)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nèi)荏:外表強硬,內(nèi)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nèi),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三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xiàn)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四

3.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是 春秋時期

4.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是 戰(zhàn)國時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 禮

6.商鞅變法后,要想獲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軍功

7.商鞅變法的時間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變法后,要想免除徭役、獲得獎勵可以通過 多種糧食多織布

9.商鞅變法對后世影響最深的是 建立縣制

10.秦國貴族都討厭商鞅變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軍功為標準授予爵位

11.商鞅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

12.支持商鞅變法的國君是 秦孝公

13.商鞅變法后,要受到嚴厲處罰的是 經(jīng)商致貧的人

14.“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決定性因素是 鐵器牛耕的廣泛應用

15.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 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16.牛耕廣泛應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在 戰(zhàn)國時期

17.秦國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變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權,主張變法強兵的思想家是 韓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適合用于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愛非攻

21.孫子的軍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22. 古書將大規(guī)模強制性集體耕作稱為 千耦其耘

23.提倡對立統(tǒng)一、要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的是 老子

24.我國百家爭鳴時期的各個學派被合稱為 諸子百家

25.戰(zhàn)國時期對各國影響最大的思想派別是 法家

26.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27.提倡民貴君輕、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對立統(tǒng)一的派別是 道家

29.我國最早創(chuàng)辦私學的人是 孔子

30.戰(zhàn)國七雄中,處于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諸侯國是 齊楚 秦 燕

31.我國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銅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國奴隸社會時期在生產(chǎn)力方面最大的進步是 青銅器的使用

35.商朝最發(fā)達的手工業(yè)是 青銅器制造業(yè)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銅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時期是 戰(zhàn)國時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點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還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寶瓶口 分水魚嘴 飛沙堰

42.戰(zhàn)國時期的編鐘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隨州

43.戰(zhàn)國編鐘主要使用的場合是 祭祀和宴會

44.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 金文或銘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龜甲或獸骨上

46.青銅器的主要成分有 銅錫 鉛

47.發(fā)現(xiàn)甲骨文和青銅器的地點主要都在 河南安陽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稱為是天府之國,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戰(zhàn)國編鐘從制造材料來講,屬于 青銅器

50.我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是 公元前2070年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記載的商王室的占卜內(nèi)容,被稱為 卜辭

52.我國文字的源頭是 甲骨文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內(nèi)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飛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將孔子的言論整理成了一本書,這本書是 《論語》

58.都江堰中,用于對江水進行分流的是 分水魚嘴

59.我國現(xiàn)在推行的縣制,最早開始于 商鞅變法時期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五

知識點歸納是學習文化知識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否做好直接影響后面知識的學習。而不同學科的歸納方式有所不同。下面小編整理了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歡迎參考。

(已知單位“1”的量(用乘法),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1、畫線段圖:

(1)兩個量的關系:畫兩條線段圖;(2)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畫一條線段圖。

2、找單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一個數(shù)×幾倍;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一個數(shù)×。

4、寫數(shù)量關系式技巧:

(1)“的”相當于“×”“占”、“是”、“比”相當于“=”

(2)分率前是“的”:單位“1”的量×分率=分率對應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單位“1”的量×(1分率)=分率對應量

1、倒數(shù)的意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強調(diào):互為倒數(shù),即倒數(shù)是兩個數(shù)的關系,它們互相依存,倒數(shù)不能單獨存在。

(要說清誰是誰的倒數(shù))。

2、求倒數(shù)的方法:

(1)、求分數(shù)的倒數(shù):交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數(shù)的倒數(shù):把整數(shù)看做分母是1的分數(shù),再交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帶分數(shù)的倒數(shù):把帶分數(shù)化為假分數(shù),再求倒數(shù)。

(4)、求小數(shù)的倒數(shù):把小數(shù)化為分數(shù),再求倒數(shù)。

3、1的倒數(shù)是1;0沒有倒數(shù)。因為1×1=1;0乘任何數(shù)都得0,(分母不能為0)

4、對于任意數(shù),它的倒數(shù)為;非零整數(shù)的倒數(shù)為;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

5、真分數(shù)的倒數(shù)大于1;假分數(shù)的倒數(shù)小于或等于1;帶分數(shù)的倒數(shù)小于1。

由小編帶給大家的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就到這里了,愿您在學習上能更上一層樓。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六

1.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2.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

3.遙遠的新疆,有美麗的天山,雪山上盛開著潔白的雪蓮。

4.去了學校,就能見到小伙伴,多么開心哪!

5.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jié)。

6.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伙伴,請他們嘗嘗水果的香甜。

7.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8.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七

1、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4、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

5、小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

6、小青蛙蹲著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

7、小白兔彎著腰在山坡上割草。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八

生字詞:

1、默寫《琥珀》的最后一自然段。

3、《自然之道》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讀句子,體會帶點的詞語對表達意思有什么作用?

太平洋綠龜?shù)捏w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后爬向大海。

6、你喜歡懷特森老師嗎?說說你的看法?

8、說說分號的作用。

1)、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2)、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9、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1)有時候他小聲地朗讀著書上的文字有時候他拿起筆在書上圈圈畫畫。

2)星期天如果天氣好我們就去郊游如果天氣不好我們就在家里學習計算機。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九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真正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對事物表層的理解,而應能把知識內(nèi)化、遷移,在此基礎上能夠把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和創(chuàng)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咭徽Z文重要知識點歸納,以供大家參考!

(1)名詞用作動詞。

晉軍函陵(駐軍)。

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

質(zhì)于齊(做人質(zhì))。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填然鼓之(擊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東面而視(面對)。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稱帝,稱王)。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以甕作;以繩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記)。

范增數(shù)目項王(以目示意)。

道芷陽間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處罰)。

(2)名詞用作狀語。

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廟禮之(在廟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

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秋水時至(按季節(jié),隨著時令)。

順流而東行(向東)。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樣;像包裹。

一樣;像口袋一樣)。

內(nèi)立法度(對內(nèi))。

天下云集響應(像浮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贏糧而景從,(像影子一樣)。

吾得兄事之(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頭發(fā)上指(向上).

道芷陽間行。(從小路)。

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時常)。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詩。

什么是自由詩?簡單說,這種詩體,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兩行的;每行沒有一定音節(jié),每段沒有一定行數(shù);也有整首詩不分段的。自由詩,有押韻的,有不押韻的。自由詩沒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來流暢,象一條小河,有時聲音高,有時聲音低,因感情起伏而變化(艾青《詩的形式問題》)。

“自由詩”,絕非“放蕩不羈”,而是一種“自由”其外,“詩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現(xiàn)代詩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帶有一定敘事性的抒情詩。

就這首詩的總的傾向而言,作者并沒有向讀者講述有關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體完整的故事,他利用這些片斷的故事或畫面,目的是傾吐對大堰河的深情。所以這首詩是抒情詩,不是敘事詩。

重點實詞、虛詞(解釋加點字)。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還)2.鄭既知亡矣(已經(jīng))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

4.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5.唯君圖之(希望)6.進兵北略地(奪取)。

19.竊(私下)為大王不取也20.會(正趕上,恰巧)其怒,不敢獻。

六、文言虛詞。

而夜縋而出(而,修飾連詞)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而、順承連詞)。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順承),朝濟而夕設版焉(而,表轉折,連詞)。

以敢以(之)煩執(zhí)事(以、介詞、用、拿)越國以鄙遠(以、表順承連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把…作為)。

之鄰之厚,君之薄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晉,何厭之有(提賓標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結構助詞,的)將焉取之(代詞,指代土地)。

焉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不譯)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為什么)。

為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介詞,表被動)為之奈何(對,介詞)。

乃為裝譴荊軻(整理,動詞)乃令秦武陽為副(做,擔任)。

為變徵之聲(發(fā)出,動詞)又前而為歌曰(作,動詞)。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替)愿舉國為內(nèi)臣(做,動詞)。

使子嬰為相(動詞,任,做)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介詞,被)。

軍中無以為樂(動詞,作為)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表判斷,是)。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呢)。

因蒙故業(yè),因遺策(動詞,繼承、沿襲)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副詞,就、于是)。

因擊沛公于坐,殺之(副詞,趁勢,趁機)。

者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呢,也可不譯,助詞)今者項莊拔劍舞(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

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詞之后表示提頓,并判斷作用,助詞)。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后,商朝統(tǒng)治穩(wěn)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jīng)牧野之戰(zhàn)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tǒng)治。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xiāng)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

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zhàn)役是城濮之戰(zhàn)。

戰(zhàn)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zhàn)國形勢圖》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fā)生了長平之戰(zhàn),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nóng)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鐵農(nóng)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顯著提高。

戰(zhàn)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及意義。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

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jié)氣

扁鵲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名醫(yī),他總結出中醫(yī)望、聞、問、切"四診法"。

屈原生活在戰(zhàn)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

戰(zhàn)國時期的"整套編鐘"出土于湖北隨州。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

他主張"兼""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tǒng)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zhàn)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一

很多同學在平時上課時不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在考試中對于這部分的考察范圍比較少,但其實幾乎每年的高考試卷上都有一些相關課內(nèi)的考試內(nèi)容,而且課本知識的學習和復習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考點的理解,因為課本知識都是在考試大綱的覆蓋內(nèi)容內(nèi)飛,所以對于明年高考語文來的同學來說還是要注重課內(nèi)的復習,并對課內(nèi)的講讀篇目要落實和過關。

詩文默寫一直是高考中的固定題型,雖然分值不大,但是這是我們應該可以拿到的分數(shù)。只要按照平時的教學要求對文章進行了背誦,那么就可以輕松的拿到這幾分所以學生首先必須首先掌握好高中課內(nèi)的所有背誦內(nèi)容,同時把握初中的課內(nèi)要求背誦內(nèi)容,再去掌握課外的背誦,這些要點考生必須了解,同時是復習背誦默寫的一個方向,只有了解了這個方向,才能"萬無一失"。

現(xiàn)在很多省的語文作文命題都是用的開放性材料,即所謂的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和過去材料作文的區(qū)別在于:過去材料作文中的傾向性明顯,引導性明顯。而新材料作文相反。要求學生圍繞材料中的主要意思,不違背主要傾向,有關聯(lián),任選角度,可以是材料的意思,或者是補充,或者是從另一個角度彌補不足的,這些都可以。"所以,相對來說新材料作文更有利于同學的把握和發(fā)揮,同學可以在多積累素材,在考試中就是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發(fā)揮的。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二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nèi)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shù)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nèi)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jù)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jù)時空順序、依據(jù)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tǒng)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xiàn)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shù)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nèi)荏:外表強硬,內(nèi)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nèi),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三

1、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譯:我雖然正氣凜然,沒什么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卻沒有一點事功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2、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譯:這五個人受斬刑的時候,神情昂然,喊著巡撫的名字而罵他,談笑著死去。被砍下的首級放在城上,臉色沒有一點改變。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4、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譯: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這座墳墓空有那塊石碑,就替它寫了這篇碑記,也借以說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平民也對國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譯:他已經(jīng)把鄭國當作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張他西邊的疆界。

7、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譯: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受益,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8、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我雖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況像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9、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譯:竭盡誠意,那么即使像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像陌路之人。

10、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譯: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播散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

11、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贏。

譯: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四

5休伸甜歌院除息您牽困。

6員青寧室樣校切教響班。

7欠元包鐘嘆哈遲鬧。

8及身仔細次外計怦禮加。

二、要求背誦的課文。

背誦《一株紫丁香》全文。

三、語文園地二。

四、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五、口語交際:《我的想法》。

六、訓練要點:加偏旁識字;體會帶提手旁的字的意思;比較形近字。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五

愛:部首是“爫”,與“采”字部首相同。

尖:上面是“小”,下面是“大”。

角:部首是“角”。

亮:部首是“亠”,不要寫成寶蓋頭。

放:部首是“攵”,不要寫成折文兒。

朵:第二筆是“豎彎”,不要寫成豎彎鉤。

美:上下結構,下面是一個“大”字。

直:中間有三筆橫。

加:部首是“力”,右邊是“口”字。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六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內(nèi)容:

性質(zhì):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zhì)的制度。

內(nèi)容:是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guī)定宗族內(nèi)部嫡庶系統(tǒng)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以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理解分封制基本內(nèi)容:

內(nèi)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

義務: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等義務。

權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在他們的領地,有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的獨立性。

2、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建立與疆域。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jù)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

了解皇帝制度的創(chuàng)立。

秦始皇首創(chuàng)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與太尉。

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權為中心比較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在中央設立三公。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執(zhí)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兼理國家監(jiān)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了解郡縣制的建立。

郡縣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時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h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郡守、縣令或縣長由朝廷(皇帝)任命??たh制的建立,實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認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影響。

對秦朝影響: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來重要作用。

對后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具有開創(chuàng)性,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了解漢朝郡國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郡國并行制:漢初劉邦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同時實行)。漢武帝時,逐步削弱王國勢力。

行省制度:元朝為改變宋朝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qū)設置宣慰司進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它的創(chuàng)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七

春:下面是“日”,不要寫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頭,不要寫成“雨”字。

入:撇短捺長。

姓:左邊不要寫成“忄”。

雙:左邊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國:里面是“玉”,不要寫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寫成“萬”。

氣:共四筆,不要寫成“乞”。

晴:左邊是“日”,不要寫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寫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寫成“土”。

萬:上面沒有點,不要寫成“方”。

高一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篇十八

盡管誰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就現(xiàn)實來看,真正努力學語文的同學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緣于同學中普遍存在的二種錯誤認識。

1、認為語文拉分不大。

這些同學似乎很精明,常拿語文和數(shù)理化比較,認為語文的拉分遠比不上理科。他們看到語文成績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許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懸殊。這種比較從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經(jīng)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因為真正稱得上拉分的應該是總體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之間的比較,看他們是否因為某一門功課的緣故而使總成績受到了影響,這兩位學生應該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兩位學生總體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也就不具備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說,我們看拉分,不應局限于個別與特殊,應著眼于整體與普遍,就全體看,在高考中,因為某一門理科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并不比因為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多。每年高考,都會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語文只考八十來分,也會有一批學生語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間的較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門理科的較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這點大家可以通過去看前幾屆的畢業(yè)生的高考成績而得到證明。

2、認為語文提高不快。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難。語文的學習好比在一湖水里放鹽,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嘗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課的學習,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點點就感覺很鮮。然而,鹽放幾天也許感覺不到,放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是一定可以感覺到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確立一個怎樣的時間范圍。如果確定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為一個月或者一學期,那就絕對不比其他功課慢。

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確立了語文學習的信心,下面的學習方法才能對你發(fā)揮作用。

高三復習,時間有限,但同學們同樣需要重視課本,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背一背,做到“心中有本”。

高三要想復習效率高,必須適時總結歸納。總結已做過的題,歸納做題方法及解題思路、設題角度及答題要點。多動手,勤總結。以點帶面,化繁為簡。

制定適合自身的切實可行的語文復習計劃,做到天天有事做,時時有目標,不急不躁,保持適當?shù)膲毫Α?/p>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