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的依據(jù),它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多個教案范本等你來下載,一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一
二、了解司馬遷及《史記》;
三、加強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學習;
四、體會課文用語言、行動來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作者、選取和組織材料的方法。
教學設想。
一、進入高中以來,這是第一篇文言文,應先復習一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以便同學們有針對性的去進行學習。
二、文言文中需要記憶和理解的知識很多,擬把重點講解和練習結合起來。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累計課時。
一、導入。
在初中的時候,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好些篇文言文。對于怎樣去學習文言文,你們原來的老師肯定也講過了?,F(xiàn)在我再跟大家回憶一下,同時提出我對大家的要求。我認為學習文言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學習:
a、文學常識的把握。
b、文章的理解。
c、通假字。
字多義字。
注音。
d、一詞多義。
詞古今異義總體要求:字字落實。
詞類活用。
e、被動句。
句倒裝句。
判斷句。
省略句。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二
1.知識和能力:繼續(xù)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過程和方法: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在學習小說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鑒寫法。
三、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疑。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背景,導入課文。
1.作者和作品。
司馬遷一生經(jīng)歷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為恥辱的腐刑后,“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彼脒^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猶豫了,因為他把事業(yè)、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寶貴,他思想升華了,毅然活下來,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fā)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群、險象橫生的環(huán)境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或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導入)。
2.由學生介紹課文故事發(fā)生時的戰(zhàn)國形式、歷史條件。
合縱連橫:戰(zhàn)國時弱國聯(lián)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
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
戰(zhàn)國后期,秦最強大。合縱指齊、楚、燕、趙、魏、韓等國聯(lián)合抗秦;連衡是指這些國家中的某些國跟著秦國進攻其他國家。
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tǒng)一中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聽讀課文,理清脈絡。
本文寫了三個故事,以藺相如為主,以廉頗為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后又有傳。
1.完璧歸趙2.澠池相會3.廉藺交歡(負荊請罪)。
(三)細讀課文,局部強化。
第一部分:簡介身份。
既是對兩個人物出身情況作必要交待。這是史傳文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對后文作了鋪墊,介紹廉頗,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氣聞于諸侯”。同時又為廉頗居功自傲作了鋪墊。
介紹藺相如,則顯出他出身低賤,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愛國的品質作了反襯:出身低賤,但品格崇高,才能出眾。
第二部分:主干,寫三個故事。
1.完璧歸趙。
這一部分寫藺相如,雖不正寫廉頗,但從側面暗寫一筆廉頗,照應開頭。
主要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愛國精神,能言善辯、善于把握時機,同時也暗寫廉頗的軍事才能和勇氣。虛實明暗相映襯,情節(jié)上環(huán)環(huán)緊扣,越來越緊迫的氣勢。
2.澠池相會。
澠池會上,秦王負強欺趙,欲對趙王施無禮。相如挺身而出,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秦王不從,相如欲以死相拼,震懾了秦王,使秦不能加勝于趙,趙盛設兵,秦不敢動,又一次體現(xiàn)了廉頗的作用。外交上的勝利全仗相如之勇氣,廉藺相互配合,保全了趙國的尊嚴,又使秦受挫,這里繁筆寫藺,簡筆寫廉,相映相生,突出了兩個人物。
3.廉藺交歡(負荊請罪)。
廉頗居功自傲,輕視出身平民,低賤的相如,而相如卻一再忍讓,經(jīng)由門客傳言,終于使廉頗領悟到相如不欲與廉將軍爭列并非是懼怕羞愧,而是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是相如忍讓的原因,體現(xiàn)了相如的以大局為重,不計小嫌的大度,終于,廉頗親自負荊請罪于藺相如門,表現(xiàn)了廉頗雖執(zhí)著名位之爭,卻性格直爽豪放,知過能改,忠于國家的高尚品質。
這一故事點出了藺相如廉頗之所以能夠獻忠尚義,就在于以國家為重的忠義之心。前兩事全突出了廉藺配合文武相濟才使趙不敗,是突出了合作的重要。
(四)仔細閱讀,品味性格。本文通過對比體現(xiàn)人物性格:
1.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強暴、胸懷坦蕩、熱愛祖國;。
(蘇軾:“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頗:目光長遠、有勇有謀、以國為重、勇于改過。
(五)寫作借鑒,閱讀體會。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xiàn)了士階層的兩個杰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代所起的重要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作品的傳記文學,它又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可供寫作借鑒:
1.三個故事各有首尾,有獨立性卻又環(huán)環(huán)緊扣,相互關聯(lián)。
故事以秦趙——藺廉這一雙重矛盾沖突貫穿,以前者為主,后者為次,前者決定著后者,層層推進,引人入勝。內外兩者矛盾沖突層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緩和了,內部矛盾便激化了,這樣結構文章清晰而有力量。
2.敘事有波瀾,曲折抑揚。
如完璧歸趙,秦求趙璧又不予之城,秦強而趙弱,矛盾陡起,藺相如分析了形勢,并入秦請完璧歸趙,情節(jié)已趨緩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緊張,秦王答應相如的要求,又趨緩和,相如欺秦王,幾被處死,情節(jié)緊張,秦王終于畢禮而歸之,不再索璧,又趨緩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趙,又緊張,為好會,引出澠池會,歸國拜上卿,廉頗與之爭位的矛盾。
敘事要有波瀾,不能平鋪直敘流水帳。就要抓住貫穿于事件中的矛盾沖突,圍繞矛盾沖突組織材料。本文的沖突是塑造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在沖突過程中展現(xiàn)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藺相如的智、勇、忠義是一成不變的,廉頗的則隨矛盾發(fā)展而有變化。
3.選材的精當。
寫人物要把人物置于沖突中寫,才能生機勃勃,而傳記則是以人物一生中的最光輝的事件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質的。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個人和國家雙重的矛盾、利益糾結在一起,突出了廉藺的崇高品質和性格特征,且又以細節(jié)描寫予以聲色之,就使得人物在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當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主旨。同時,全文也顯得十分集中。描寫人物,刻畫細節(jié)很生動突出。
4.懸念、虛實映襯等技巧在本文體現(xiàn)突出。
(六)小結要點,融會貫通。
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句式。
(七)趁熱打鐵,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最后5個段;。
2.由負荊請罪的故事所想到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三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2.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滲透目標。
突出弘揚愛國主題,引導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的設計。
1.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
(2)借助字典,正確譯文。
(3)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采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知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
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
2.關于《漢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3.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二、整體感知。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合起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
【明確】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碧K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鞋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具體描寫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接著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著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維持著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斗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表現(xiàn)的是蘇武與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xiàn)批判統(tǒng)治者的進步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斗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tài)都比較復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兩節(jié),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jīng)過。課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梢哉f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
2.【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首先,以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蘇武留胡十九年,經(jīng)歷坎坷曲折,漢與匈奴的關系錯綜復雜。作者抓住蘇武經(jīng)歷中的關鍵之處,運用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使蘇武這個人物躍然紙上。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fā)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的單于和衛(wèi)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寫蘇武的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蘇武的語言也具有典型意義。如衛(wèi)律逼降時,說:“副有罪,當相坐?!碧K武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使衛(wèi)律啞口無言,只得無恥地“舉劍擬之”,但蘇武巋然不動。又如,李陵勸降,蘇武仍然不為其情所動,表示“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表現(xiàn)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其次,為了突出表現(xiàn)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文中著重寫了三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副使張勝,一個是為虎作倀的衛(wèi)律,一個是曾為朋友的李陵。他們都在匈奴的威勢面前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拜倒在敵人腳下。唯獨蘇武大義凜然,為了民族尊嚴和漢王朝的利益,寧死不屈。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豐滿的、動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3.【提問】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要自殺,后來又想方設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
【明確】并不矛盾。蘇武在胡地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為準則。我們不難明白,匈奴對蘇武等人的勸降實際上是匈奴與漢朝的一次對峙,關乎國家尊嚴、民族氣節(jié)。事發(fā)時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重負國”是因為事先沒有發(fā)現(xiàn)副使張勝的陰謀而導致禍及國家,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guī)硇呷瑁砸詺⒁员苊馐軐?。后來,在審訊時被衛(wèi)律威逼利誘,他在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動表示堅決不投降的決心,二是要為國家雪恥。匈奴明白了蘇武的決心,知道威權、富貴無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毀蘇武肉體的方式來征服其意志。所以蘇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變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種艱難困苦中堅強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與支柱依然是漢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從全文看來,蘇武將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慮的是漢朝的榮譽與利益,所以在局勢變化的情況下,他的對抗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四
文本。
譯文。
原文。
文本。
郭橐駝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傴僂病,行走時背脊高起,臉朝下,就像駱駝,所以鄉(xiāng)里人給他取了個“駝”的外號。橐駝聽到后說:“很好啊,給我取這個名字挺恰當?!庇谑撬餍苑艞壛嗽?,也自稱橐駝。他的家鄉(xiāng)叫豐樂鄉(xiāng),在長安城西邊。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yè),長安城的富豪人家為了種植花木以供玩賞,還有那些以種植果樹出賣水果為生的人,都爭著接他到家中供養(yǎng)。大家看到橐駝所種,或者移植的樹,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別的種樹人即使暗中觀察模仿,也沒有誰能比得上。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人問他,他回答說:“我郭橐駝并沒有能使樹木活得久、生長快的訣竅,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讓它盡性生長罷了。大凡種植樹木的特點是: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根上帶舊土,筑土要緊密。這樣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種好以后離開時可以頭也不回。栽種時就像撫育子女一樣細心,種完后就像丟棄它那樣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從而按它的本性生長。所以我只不過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沒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訣竅,只不過不壓制耗損它的果實罷了,也并沒有能使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的訣竅。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種樹時樹根卷曲,又換上新土;培土不是過分就是不夠。如果有與這做法不同的,又愛得太深,憂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離開之后又回頭去看看。更過分的做法是抓破樹皮來驗查它是死是活,搖動樹干來觀察栽土是松是緊,這樣就日益背離它的天性了。這雖說是愛它,實際上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實際上是與他為敵。所以他們都比不上我,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2001/12/01。
文本。
譯文。
原文。
文本。
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yè)。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當官的喜歡不斷地發(fā)號施令,好像很憐愛百姓,結果卻給百姓帶來災難。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割,早些繅你們的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yǎng)好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豬。’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一會兒鼓梆召集大家,我們這些小百姓放下飯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過來,又怎能使我們人丁興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這樣困苦,又這樣疲勞。如果我說的這些切中事實,它與我的同行種樹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的人說;“真好啊!這不是很好嗎?我問種樹,卻得到了治民的方法?!庇谑牵野堰@件事記載下來,作為官吏們的鑒戒。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病?/p>
2001/12/01。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五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的諷喻性特點,理解作者的“養(yǎng)人術”;
2、掌握“瘺”等18個文言實詞,歸納“雖”、“因”、“且”、“焉”四個文言虛詞的用法。
3、背誦3、4段。
二、教學設想:
1、方法:學生自讀與教師導讀相結合。
2、重點與難點:本文寓意及關鍵字詞。
3、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及有關內容,學生初讀課文。
教學步驟及內容:
二、投影學習目標(見上)。
三、簡介作者及有關內容。
1、學生讀課文題注2、學生補充3、教師的補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另一位領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他的許多作品,體現(xiàn)了這個主張,為當時散文的寫作樹立了榜樣,我國散文史上,他的貢獻是很大的。創(chuàng)建的作品所達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是超過韓愈的。
柳宗元的詩文具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論文八書)、傳記(《段太尉逸事狀》、《童區(qū)寄傳》等)、寓言(《三戒》、《傳》、《羆說》等)、山水游記(《永州八記》)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劉禹錫整理編成《柳河東集》,劉并作了序。
四、題解。1、體裁2、針對性。
五、教師范讀全文(或放錄音),學生思考:作者把一個什么道理寄寓于了個什么故事?
六、學生借助注釋,自讀課文,個別答疑。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提導誦讀。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指導誦讀第一段。
1、學生質疑。
2、教師強調應掌握的字詞:瘺、信、類、固當、名(為……起名,動詞)。
3、指名學生口譯第一段。
4、提問(1)本段傳什么?(介紹人物身世)。
(2)介紹身世側重介紹名字,“駝”并不雅,為何駝要自稱?(豁達――身殘而自信)。
(3)駝自信什么?
二、學習第二段:1、學生質疑。
2、教師提問重點字詞:業(yè)(以……為業(yè),意動用法)。
3、學生口譯,師生共同訂正。
4、提問:(1)駝種樹本領如何,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際遇――爭迎取養(yǎng)b、全面――兩種人均能滿足;c、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寫駝種樹本領全面高超,是種樹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側重于側面描寫)。
三、指導學生誦讀第三段。
1、指名學生閱讀。
2、學生質疑。
3、教師就字詞句提問并強調:
(1)蕃、植、本、舒、顧、抑、耗、思、離、憐、卒。
不抑耗其實而已。
(2)。
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3)句式:a、故不我若也(賓語前置)。
b、吾又何能為哉(賓語前置)。
4、提問:(1)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么?他認為種過錯后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他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如何評價的?(看《教師教學用書》)。
(2)其他種樹的人往往怎樣做?結果如何?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傳駝?(對比、映襯)。
(4)本段分幾層意思?(討論)。
板書(或投影)。
三、駝談種樹經(jīng)驗。
總括分述。
1、木之性(理論說明)。
2、種植方法(實踐總結)。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3、順其自然(議論)對比映襯。
4、他植者違返(反面申述)。
5、種樹之術,并不高深(自謙明理)。
5、指名學生背誦第三段。
四、布置作業(yè):完成文后練習三、四題。
第三課時。
要點:學習第四、五段并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檢查練習三、四題,完成第五題。
二、學習第四段,指導背誦。
1、字詞:勖爾植(勉勵)早繅而緒(而通“爾”。絲的頭緒)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故病且怠(懈?。?。
2、學生翻譯,師生訂正。
3、提問討論:
(1)“問者”問“養(yǎng)樹”后,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駝是怎樣評價,描述官吏煩令擾民的?
(禍――呼、鼓、聚、擊、召,參看《教學用書》)。
(3)“養(yǎng)樹”和“養(yǎng)人”有何相通之處?
投影:
根拳而土易雖曰愛之,促爾耕。
旦視而暮撫其實害之;勖爾植。
已去而復顧雖曰憂之,督爾獲。
爪其膚以驗其實仇之。早繅而緒。
搖其本以觀早織而縷。
字則幼孩。
遂而雞豚。
勤慮害樹繁政擾民。
(注:中間用紅色筆)。
4、指名學生背誦第四段。
三、學習第五段。
1、指明學生翻譯本段,師生訂正。
2、提問: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何在?(傳其事以為官戒)。
四、總結全文。
1、指明學生歸納主題:本文講……(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的治道)。
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寫作特點歸納)。
(1)對比與映襯。
(2)婉約而多諷(板書)。
教師小結:
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駝介紹養(yǎng)樹的經(jīng)驗,再把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yǎng)樹”與“養(yǎng)民”聯(lián)系起來,形象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
五、布置作業(yè):閱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
附板書設計(或投影)。
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
對郭橐駝:順木之天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映。
比以至其性襯。
他植者:勤慮害樹(害之、仇之)繁政擾民。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六
明確:第一段,直接敘述,簡介方山子生平,并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第二段,細節(jié)描寫,寫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第三段,倒敘,細節(jié)描寫,寫方山子少年時的豪俠之氣。第四段,補敘,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對方山子的贊頌。
2、第一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俯而不答,仰而笑。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
明確:(1)他與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成年--折節(jié)讀書,有志用世。晚年--無所遇合,遁于光、黃間。
(2)生活態(tài)度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待人接物的方式與常人不同: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4)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世有勛閥,歲得帛千匹。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表彰陳慥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換句話說:對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請問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豐滿形象的?
明確:本文沒有像一般傳記那樣,平鋪直敘地介紹人物的姓氏、鄉(xiāng)里、家世、生平等。開始,只是粗略地介紹了方山子生平,并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但其人真實姓名、家世、籍貫等均未介紹,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懸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誰。接著,記敘自己在黃州跟他的一次巧遇,點明人物姓氏。隨后追溯此隱士曾有過的年少氣盛,最后說明其擁有的顯赫家世。這樣,由隱而顯,由略而詳,層層設疑,層層呼應,愈深愈見方山子的不同尋常和卓立無匹。
作業(yè)布置:預習《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七
一、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的習慣。
二、了解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三、學習運用對比、類比這兩種比較手法進行說理。
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運用比較方法進行說理。
二教時。
一、導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南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東。曾貶為永州司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和韓愈齊名,并稱“韓柳”,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宋代的“三蘇”、歐、王、曾都以寫散文著稱,并稱“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傳記文,借“傳”立“說”,用種樹之道,說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駝是寓言中的虛構人物。為什么作者將他設計成生理上畸形的駝背人呢?可能受莊子的影響,《莊子·達生》中承蜩的佝僂丈人,就是生理駝背與技藝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個身軀“拳曲”的人對生物自然生長受到扭曲、傷害有切膚之痛,因而更能體會順應生物自然規(guī)律生長的可貴。
二、教學。
1、學習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環(huán)節(jié),亦可與分析課文合起來,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課文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釋義。
(二)懂得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見附件)。
(三)在以上基礎上理解文意。
2、分析課文,學習比較(對比、類比)。
第一自然段緊扣了題目中“郭橐駝”三個字,介紹主人公名字由來、形象特征。寫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第二自然段寫主人公的籍貫、職業(yè)、身份和技藝,緊扣題目“種樹”兩字,然后分三方面寫他精于種樹。首先,側面烘托:“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比缓螅婷钄⒅魅斯诜N樹:“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藩?!鼻鞍刖鋸娬{種樹或移栽樹沒有不成活的,隱含一個“壽”字;后半句強調種的樹高大茂盛,且果實結得早、多,隱含一個“孳”。這句直敘主人公種樹技藝之高明。又說明了“爭迎取養(yǎng)”的原因。最后以對比手段來反襯郭橐駝精于種樹:“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技藝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技藝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窺伺效慕,
且碩茂,早實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結尾設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笔棺x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駝到底有什么訣竅。
第三自然段從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的態(tài)度方法的對比中,闡述種樹之道在于順天致性。緊承上文,采用對話形式展開。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態(tài)度和方法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態(tài)度和方法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離”
“舒”、“平”、“故”、“密”“拳”、“易”、“過”、“不及”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通過這層層對比,闡述了郭橐駝的種樹經(jīng)驗,突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種樹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從而得到使木“壽且孳”的結果,與下段中寫到的官吏“好煩其令”,從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惡果,這兩者也是對比。因此這段的對比也為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第四自然段以問者的口吻寫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過郭橐駝的答語,由養(yǎng)樹術推出養(yǎng)人術。他植者“種樹”與為官者“治民”如出一轍。
要求學生從三、四兩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種樹”與為官者的“治民”相類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他植者的“種樹”與為官者的“治民”進行類比:
他植者——(類比)——為官者。
種樹馬馬虎虎不關心老百姓痛癢。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長人者好煩其令”:
“旦視而暮撫”“爪其膚”“搖其本”?!暗┠豪魜矶簟薄傍Q鼓”“擊木”。
“木之性日以離”百姓在煩瑣政令下“病且怠”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類比聯(lián)想從郭橐駝的養(yǎng)樹術推出為官者應采用的養(yǎng)人術。
要求學生根據(jù)三段中郭橐駝的養(yǎng)樹術,參考四段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應采用的養(yǎng)人術。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從郭橐駝的養(yǎng)樹術推出為官者應采用的養(yǎng)人術:
養(yǎng)樹術——(類比)——養(yǎng)人術。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蒔也若子”要愛護老百姓。
“其置也若棄”治國要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過問者之口,說寫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當官者作為鑒戒。
文章體現(xiàn)了柳宗元進步的“養(yǎng)民”的治國思想。
運用比較,研討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與《種樹郭橐駝傳》進行對比,認識暴政害民與惠政擾民同樣會造成民不聊生。
(二)聯(lián)系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本淅锏摹芭d,百姓苦”,理解封建社會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壓迫受剝削的重要原因:煩令擾民。
(三)認清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打著愛民、恤民的幌子行擾民、傷民之實的虛偽面目。
三、小結。
1、比較說理可以分對比和類比兩種手法,對比是相對相反之比,類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兇。
3、郭橐駝的形象是“丑”與“真”的統(tǒng)一體。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八
1、把握歷史事實,理清文章脈絡。
2、疏通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欣賞歌曲《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發(fā)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菔癄€,大節(jié)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二)簡介班固及《漢書》。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稘h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更。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漢高祖,止于王莽,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間史實?!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
(三)疏通文言知識。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始以疆壯出疆:通“強”,強壯。
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相抵償。今義:副詞,表程度。
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位列將古義:位;官位。今義: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義:排列。
兄弟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動詞,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獨有女弟二人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
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2.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高二語文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篇九
王卓:(講劉禹錫《石頭城》,講得比較好。“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西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鐵皮鼓:王卓同學講得很好!不過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叫女墻?
學生:(議論紛紛,無人能答)。
鐵皮鼓:我現(xiàn)在給出三個說法,大家判斷是哪一個。一,宮墻,二,矮墻,三,女貞樹組成的樹墻。
學生:(說三種的都有)。
鐵皮鼓:呵呵,大家講詩歌,首先要弄明白字面的意思。如果我坐在下面聽課,我就要問講詩的同學啊?可見以后備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
學生:到底是哪一個?
鐵皮鼓:我不說,留下個懸念。大家自行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感冒了,多發(fā)言嗓子痛,所以我想這兩節(jié)課我不講交給大家好不好?(有說好,有說不好)這畢竟是自讀課文啊!具備辦法是這樣的,第一節(jié)課大家預習,第二節(jié)課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講課文。第一組主要解決一二段的問題,第二組主要解決三段的問題,第三組主要解決四五段的問題,每組同學都要鉆研全文,在此基礎上有所側重。然后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來講本組重點研究的段落,至少必須翻譯一遍,然后同學們自由提問,由這個代表進行解答,如果回答不上來,本組的其他同學可以幫忙。自由提問完畢,我還要問每個代表三個問題,當然,還可以附加其他問題,那不算在評判標準之內。那一個代表獲得第一,說明哪一組同學鉆研得比較認真,這次就不用再書面翻譯全文了,其他兩組就必須翻譯全文。好,現(xiàn)在開始,可以把譯文書拿出來鉆研,但是上臺講的時候不允許帶譯文書。
(學生獨立鉆研,自由討論,老師巡回解決學生提出的個別問題,王卓和金薇追問“女墻”的意思,我拒絕回答)。
第二課時。
(課間做眼保健操時,三班被扣了0.1分,但是過了一會兒,檢查的人又來了,擦掉了4.9,成5分)。
鐵皮鼓: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比較搗。
學生一:“搗”是什么意思?
學生二:就是頑皮唄!
鐵皮鼓:好,閑話休敘,言歸正傳,現(xiàn)在大家先把各組的代表選上來。
(學生選代表,一組選嚴忠孝,二組選楊曉梅,三組選趙瑞雪)。
嚴忠孝:(略,把第一二段很好地翻譯出來了)。
楊曉梅:我想問一個問題,“隆然伏行”中有個什么用法?
嚴忠孝:這句的意思是說他聳起脊背彎著腰走路,沒有什么特別用法啊?
楊曉梅:不對。伏是動詞,在這兒做狀語。(按:楊曉梅這一說是有問題的,但我當時沒反應過來,沒有及時糾正,只能留在下一課了)。
嚴忠孝:他要寫這個人,自然先要交待啊?
付銳:不對,他完全可以不寫呀?可以直接從第二段開始寫!
金薇:(一組的,幫忙)題目是《種樹郭橐駝傳》,既然是傳記,肯定先要交待人物的姓名來歷了,這有什么奇怪的?!
鐵皮鼓:我插一句,這是一篇傳記嗎?
(學生議論紛紛)。
金薇:這是一篇寓言體的傳記!(按:這是書上注釋里有的,但是我在上課之前居然沒有看到,備課不到位)。
鐵皮鼓:那么這篇文章中的郭橐駝是否真有其人?
學生:沒有!
鐵皮鼓:付銳問得很好,既然沒有,是虛構的人物,為什么還要介紹姓名來歷?
楊曉梅:(二組的)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為他作傳,作者只是想借郭橐駝這個人種樹來說明治理百姓的道理!
嚴忠孝:……(無法解釋)。
黃泳:(二組的)用作動詞,命名!(大家哄笑,因為她實際上是在幫別人,她意識到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嚴忠孝:就是用作動詞。
嚴忠孝:……(本組另外一個同學回答說是省略句,被其他同學否決)。
鐵皮鼓:有沒有其他組的同學知道答案?
楊曉梅:“豪富人”是中心詞,后面的部分好像是前面部分的定語。
鐵皮鼓:非常不錯,很了不起!這個句子有些難度,是個標準的定語后置。我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求人可使報秦者”,哦,對了,是在四班舉的例子,我忘了,這句的意思是想找一個能夠回復秦國的人,后面的部分是定語,修飾“人”。
學生:有沒有什么標志啊!
嚴忠孝:以……為業(yè)。
鐵皮鼓:什么用法?
嚴忠孝:意動用法。
鐵皮鼓:不錯?,F(xiàn)在請第二組楊曉梅同學上臺!
楊曉梅:(講第三段,非常清晰)。
鐵皮鼓:你講得好清楚喲!大家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她?
汪洋:“故不我若也”怎么理解?
楊曉梅:就是“故不若我也”,代詞做賓語,被前置了。
楊曉梅:郭橐駝只是一個虛擬的人物,作者是借種樹來說明為官的道理,所以種樹方法對不對并不重要。
金薇:怎么不重要?!既然論據(jù)是虛假的,那么論點也自然靠不住!
楊曉梅:不是這樣的……。
(雙方爭論不休,其他同學也參與進去)。
鐵皮鼓:好了好了,聽我說幾句。我覺得楊曉梅說得有道理,這篇文章本來就是借種樹來說明道理的,重心在道理而不是種樹。如果這是介紹如何種樹的書,你這樣質疑是有道理的,但這不是說明文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懂種樹對不對?(大家哄笑,這一場爭論結束)。
鐵皮鼓:我再問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去不復顧”你能再翻譯一下嗎?
楊曉梅:(看書)離開了就不再回頭看。
鐵皮鼓:但我聽你剛才翻譯所有的“去”都翻譯成“去了”呀?
二組學生:口誤嘛!
鐵皮鼓:第二個問題,“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這里的“以”是什么意思?
楊曉梅:就是一天天地離去啊。(其他學生表示反對)。
鐵皮鼓:“離”是“背離”的意思?!耙浴笔鞘裁从梅?
楊曉梅:……(答不出來)。
鐵皮鼓:本組的誰來幫忙?
黃泳:表修飾的。
楊曉梅:能順木之天性以致其性焉爾!
鐵皮鼓:好,非常正確,請坐。(學生熱烈鼓掌)現(xiàn)在請趙瑞雪同學上來講。
趙瑞雪:我先翻譯一遍,然后再講重點要注意的問題。(趙瑞雪講得也非常精彩到位)。
楊曉梅:(在趙瑞雪翻譯完后即刻提問)“則有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這一句你的翻譯不對。
(這一段爭論略,待我調查清楚后補上)。
鐵皮鼓:好,先停一停,等趙瑞雪講完后再行提問。
鐵皮鼓:說得有道理?,F(xiàn)在請同學們提問。
學生一:請你把“理,非吾業(yè)也”再翻譯一遍。
趙瑞雪:管理,不是我的職業(yè)。
學生一:不對。管理,怎么可能是一種職業(yè)呢?
(雙方開始爭論)。
鐵皮鼓:好了好了,我來說幾句,我贊同趙瑞雪的翻譯。這句話當然也可以翻譯成“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職業(yè)”或者“不是我的事”,不必拘泥。
蘇暢:請問,“字”為什么要當養(yǎng)育講?(大家笑)。
鐵皮鼓:說實話,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不上來,大概要文字學家來回答,難為趙瑞雪了!(按:如果備課細致一些,是可以備到的)。
魏銘江:“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的“傳”字,我聽你剛才翻譯成了“傳揚”,不對,這個應該是“記下”。
趙瑞雪:(無以言對)。
鐵皮鼓:“傳”字解釋為“傳揚”和“記下”都對,沒有本質的區(qū)別。
余鑫:最后一段說,“嘻,不亦善夫”,問者為什么要笑呀?
趙瑞雪:我還看到一個版本,說“問者笑曰”之類的,我比較喜歡現(xiàn)在的版本,他問種樹之道,連帶地知道了官理,當然很高興,所以要笑。
(還爭論了幾句,但大家基本認可這種解釋,這時下課鈴響)。
鐵皮鼓:好,今天就到這里,第一組的同學今晚翻譯,明天早上必須交上來!第二組和第三組同學明天繼續(xù)決戰(zhàn)!(教室里歡呼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最新高中一棵樹通用(大全10篇)
- 在路上高三范文如何寫(優(yōu)秀16篇)
- 校園文明公益宣傳廣告語匯總 校園文明的公益廣告語(三篇)
- 人力資源公司年終總結ppt(通用18篇)
- 遙遠村莊劉亮程散文精讀讀后感 劉亮程散文選集(六篇)
- 最新廉潔文化進校園心得體會范本(匯總15篇)
- 最新實現(xiàn)個人理想范本(實用9篇)
- 2023年干部個人自薦理由范文(精選9篇)
- 精益生產(chǎn)心得體會范文精益生產(chǎn)個人感想與總結簡短(匯總13篇)
- 最新大學生心理落差研究論文(實用17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