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3:26:28 頁碼:11
2023年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模板15篇)
2023-11-11 13:26:28    小編:ZTFB

在工作和學習中,總結是提高效率和質(zhì)量的關鍵之一。在總結中,我們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例子或實例來更具體地說明問題。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這些總結范文,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和技巧。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一

《千米的認識》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的。千米雖然在生活中學生們都見過,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長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是本課的難點。本課我?guī)ьI全班同學經(jīng)歷實際測量操場一圈的過程,讓他們感知、了解操場十圈、2300步、走20分鐘是1千米。圍繞教材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在經(jīng)歷中感知。同時,注重了單位換算,算理的理解,使學生在反復說算理的過程中進行鞏固。鍛煉學生回答問題的邏輯能力。

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同學們回顧了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進率關系,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提出新問題,引入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接著,讓學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然后,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在這里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實踐兩種方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分別是估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和實際測量操場一圈。從想象到實踐,使學生逐步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最后,讓學生通過繞操場走5圈是1千米這個例子,自己發(fā)現(xiàn)米與千米之間的關系。真正將“變教為學”這個教學理念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緊接著,通過練習,鞏固換算算理。

1、學生方面,參與面不是很廣泛,個別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應多關注,并幫助養(yǎng)成好習慣!

2、教師教學方面

(1)研讀教材、教參不細致,例如:10x100=1000米,不能與1000米=1千米連寫。

(2)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如果不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可留做思考題。老師應靈活應變課堂上的各種問題,明確教學目標。

(3)在總結概念性的知識時,讓學生了解一下書中是怎么說的,加深印象。并畫下來,提醒學生注意,作為以后做題的參考。

(4)不要重復學生的話,不僅浪費時間,還會養(yǎng)成學生不注意聽講的習慣。

希望自己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中快速成長!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二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主題圖說明“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diào)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

本節(jié)課,如果只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學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

在上課伊始,我便帶著學生站在能夠看到學校跑道全景的教學樓上進行整體觀察,讓他們對2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帶著他們走一走、試一試,讓他們數(shù)一數(shù)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給他們記時,為學生認識1千米作好一個鋪墊。

回到教室匯報時,他們通過計算知道圍著操場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畢竟沒有親身體驗“走1千米”的感受,為了幫助學生對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組織學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時間,估計出走1千米大約需要花15分鐘,讓學生進一步在頭腦中有個比較形象的感知。

為了幫組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為學生舉了一個比較熟悉的實例:每兩個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米,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21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千米。

在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之后,我明顯的感到學生對1千米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銜接及時間的掌控存在許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還有個別學生還是需要親自引導他實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三

這次姜校長來聽課時我正好講《平方千米》這一課。其實,這節(jié)課我是跟平時一樣準備好的,但不知道為什么孩子們好像心思進入不了我的課堂。在完成練習第六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說已經(jīng)學過的面積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時,孩子們的反應很慢,讓我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前一天《認識公頃》,我已經(jīng)將面積單位從平方厘米到平方米都復習過,怎么才過了一天就忘光了?其實我也是知道今天有領導來聽課,所以前一天復習時更詳細。

課后,姜校長來給我評課。首先照例是一大堆好話,然后是重點,我聽到頗有同感。

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我們可以在紙上借助直尺畫出來,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可以比較。

一平方米也可以看我們的黑板(約35平方米),也可以看地磚。

一公頃我們可以有參照物,站在后窗可以看到后操場的全景,它的面積大約是0.5公頃,兩個這么大的土地面積就是一公頃。

可是一平方千米呢?它大約是200個我們學校的操場那么大,大約有25個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那么大??墒撬吘故怯脕肀硎敬笸恋孛娣e的單位,那有多大呢?姜校長建議我找一找南通市的占地面積,通州區(qū)的占地面積,金沙鎮(zhèn)的占地面積,這樣,雖然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至少孩子們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會有點興趣,關注度高了,自然理解力會有所提高。

另外,姜校長還建議說要讓學生了解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雖然書上沒有這個知識點,但是1千米就是1公里,這是在教學《認識千米》時書上介紹的,而且我們國家計量較大的土地面積一般用平方公里作單位。所以很有必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四

《千米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千米這一度量單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難點是將千米這一概念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形成正確的認知觀。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課前我布置學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里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為了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進行測量,記錄下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先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讓學生通過多次的猜測、比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然后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因為課前布置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課堂上請幾位同學說說家在哪里,再讓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離學校有多遠。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還是少或差不多,再進一步猜出大約是多少米。再請已經(jīng)測量好的這位小朋友當小老師進行評判,比一比誰猜得最準。小朋友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全班同學一起猜,被請到的同學人數(shù)有限,學生的參與面不夠,無法滿足大家,所以我再讓小朋友分小小組活動,讓每個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機會。通過猜一猜、說一說、評一評、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長。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于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shù)等等。再出示三個實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約是1千米?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長?(2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huán)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過這三個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簡單化聚,放手讓學生立思考,再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課堂小結。

這堂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參與對1千米或幾千米的體驗和感悟,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將生活經(jīng)驗轉化為認知結構。課前布置學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動。如果沒有這些活動,而只靠學生想象1千米有多長是無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五

看著眼前的這份教案,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與其他教案的不同,因為修改的痕跡特別多,也寫得特別詳細。的確,當知道有人來聽課時,準備得會更充分。這種無形的壓力,會迫使自己對課做深入的思考。

《認識千米》這一課的知識目標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這也是我在備課時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在課前,我了解到學校最里圈的跑道正好是100米,所以帶著學生在操場上走一圈,對1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學生認識1千米作一個鋪墊。為了知道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是1千米,我利用數(shù)步子和計時間兩種方法實際走一走,從中我也體會一下1千米的長度究竟有多長。此外,我在電子地圖上找到學校周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了解它們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說明:在試上時,有孩子猜測學校到某一地方是1千米,由于我也不知道有多遠,不好判斷。后來有老師提醒我,可以在電子地圖上量距離,這讓我豁然開朗。)。

上課的流程分為四個部分:一、復習導入。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二、初步感知1千米。在交流和觀察有關“千米”的圖片時,讓學生體會在計量路程或鐵路、公路、河流等比較長的長度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三、認識1千米。先了解100米有多長,再了解1千米有多長,并知道估計1千米長度的方法;四、鞏固練習。以書上的練習為主,補充了一些判斷題。最后介紹了一些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整節(jié)課上得還算順暢,只是最后有關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沒有來得急介紹。

課后,聽課教師對我的課進行評析,讓我對這節(jié)課和自己教學本身有了更深入地認識和反思,總結如下:

1、要適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出示有關“千米”的圖片時,要指導孩子去觀察圖中關鍵的信息。因為一幅圖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比較多的,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適當?shù)奶崾?,可以讓孩子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并進行分析。

2、學會引領學生的思維。在讓學生猜測從學校門口出發(fā)走到哪里是1千米時,有孩子說從校門口到南京圖書館大約是1千米(實際上只有400米左右)。當時,我否定了他的猜測,再請別的孩子猜。后來幾個孩子都沒猜出來,最后由我揭曉了答案。其實,當?shù)谝粋€孩子猜完之后,可以接著他的話,繼續(xù)問:“到南京圖書館大約是400米,還要往前走600米,那會到哪兒?”這樣一說,會給后面猜測的同學提供了一些線索,更容易猜出來了。并且,這樣問,更能激發(fā)他們?nèi)ニ伎迹麄兊捏w會也會更深刻。

3、盡可能增加體驗的過程。在介紹估計1千米的方法時,由于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所以對20xx步有多長沒有概念??梢栽谡n上請一個孩子實際跨一步,估計有多長,再實際量一量。然后再讓他走10步,看看有多長。經(jīng)過這些活動,再去想象20xx步有多長可能會好一些。

4、多給孩子一些說的機會。當孩子說得不夠好時,我總是急于幫他補充,或者干脆自己示范,其實可以再請其他孩子補充的。當補充得差不多了或出現(xiàn)困難時,再講也不遲??偨Y之后,再請一些孩子說一說,從而滿足不同認知水平的孩子的認知需要。

5、加強對孩子的激勵。在整節(jié)課中,對孩子的激勵還嫌少。還要多鼓勵孩子,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整節(jié)課上完,感覺自己教的痕跡比較重,因為在上課得時候,腦子里會總想著教案,希望孩子能按著自己設計得思路走下去,覺得這樣上得會比較塌實。如果按著學生的思路走下去,很怕自己會收不回來,或者出現(xiàn)無法應付的情況。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在這方面會做得好一些吧。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六

公頃和平方千米是較大的面積單位,主要是用來測量土地面積,在生活當中不常使用,所以學生比較生疏。但我還是打算試一試,本學期就開這節(jié)課,幾周前我就開始琢磨這課該如何上,怎么才能讓孩子的腦中建立起正確的概念和表象,這是一個單元難點,該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還是認為應該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才能真正建立這一概念,才能準確地去應用。

上課開始,我讓學生復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幾個面積單位,(這幾個單位在學生的頭腦中已有了表象)從這幾個面積單位再導入到讓學生自己設計更大的面積單位,學生紛紛設計出邊長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單位,進而認識到了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舊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設計新的面積單位這個環(huán)節(jié)著實很吸引學生的注意迸發(fā)學生的思維。

通過觀看航拍故宮視頻,視覺沖擊進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設計了“快樂的二選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從今天學習的兩個面積單位中二選一來填,這樣不僅鞏固了本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也讓學生放松心情,在游戲中學習成長。

總體來說,對于《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上課的效果,我是很滿意的??此坪唵蔚脑O計,其實中間包含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深入淺出的學習,厚積薄發(fā)的教學設計,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以生為本,引導學生,讓孩子們樂于學習數(shù)學,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讓本應抽象乏味的概念課變成了生動活潑的探討課,我覺得本課我上得很成功。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七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對于今后學習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具有重要意義。

認識分米、毫米時,我創(chuàng)設編數(shù)學小故事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看一看,畫一畫,加深對該單位的認識,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形成長度觀念,體驗學習的樂趣。

認識千米時,這一概念比較抽象,我首先讓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的長度有多遠,然后再在課堂交流自己的體會,以便于加深對1千米的認識。

通過以上教學,我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應該能夠非常熟練的運用這些長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們還是問題百出:

問題一:不能準確的填出一些物體的單位,比如:一個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還是沒有65分米有多長這個概念。

(1)把他們的成績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一排,學生不知道化成統(tǒng)一單位再比較。

(2)小麗比小軍少跳多少分米?他們不看問題里問的什么?想當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單位。

措施:

1、針對以上問題,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練習題,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分析,再聯(lián)系實際去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2、結合實際活用教材,讓他們回家觀察家里的一些物體,該用什么單位量出他們長度,積累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

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他們的運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八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chǎn)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jù)。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diào)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渴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lián)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1千米的長度,這樣,學生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從之后的練習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1千米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當然,用目測的方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有時間讓學生去走一走的話,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一定更加準確,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后去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教學任務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難點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銜接及時間的掌控存在許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九

《千米的認識》這一課的知識目標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教學中,學生確實最不容易理解的是從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上課的前一天晚飯后隨家人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這樣學生就能跟實際操場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掌握。這對于一部分學生有了很好的幫助。在課堂教學時我?guī)W生到操場上課,實際測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學生顯得特別興奮。大部分學生能在能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學效果較為理想。有個別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的學生,對于在室外上數(shù)學課感覺很新鮮,對于該課的內(nèi)容的關注度就減少了,所以對于這一小部分學生來說,達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如果要在課外進行實際方面的操作,我會事先講清目的和要求,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十

《千米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它不象之前學習的那些長度單位一樣看得見、摸得著,能比劃。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較困難,往往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讓學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練習。其實,正因為這部分知識對三年級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就成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經(jīng)過課前準備、課中實踐和課后鞏固三大步驟,較好地突破了這一難點。

一、課前準備。在上千米的認識前一天,我專門抽下午自習的時間,帶著學生來到操場,用測繩和同學們一起測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讓學生分別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數(shù)一數(shù)要走多少步,大約要用多少時間?然后指出:10個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長),我們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00米,繞操場走上10圈大約就是1千米,讓學生明確: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在計量較遠路程的時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課中實踐。讓學生回憶走100米的情況,讓學生思考幾個100米是1千米,根據(jù)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數(shù)和時間來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長時間。這一系列的活動意在讓學生在課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礎上,再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等豐富的活動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長度。然后,為了更準確的體驗1千米有多遠,我?guī)ьI全班同學帶上測繩,從學校出發(fā)往丁家坑方向測出了1000米,和同學們一起走這1千米,再回來的時候,和同學們一起數(shù)步數(shù),看時間。通過這一實踐,學生總算是對1千米有了比較感性、準確的認識。

三、課后鞏固,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應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橋的長度資料和步行,騎自行車、小汽車,飛機,宇宙飛船1小時的速度(以千米為單位的),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千米“的廣泛使用,并讓離家較遠的學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時候,估算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過這些活動,最終使學生建立了比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學難點。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一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jīng)驗,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教材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紤]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某某屯大約是1千米。”然后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長。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于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shù)等等。球場外一圈有約有1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huán)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過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轉化,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就瓿闪私虒W任務。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二

《千米的認識》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的。千米雖然在生活中學生們都見過,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長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是本課的難點。本課我?guī)ьI全班同學經(jīng)歷實際測量操場一圈的過程,讓他們感知、了解操場十圈、2300步、走20分鐘是1千米。圍繞教材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在經(jīng)歷中感知。同時,注重了單位換算,算理的理解,使學生在反復說算理的過程中進行鞏固。鍛煉學生回答問題的邏輯能力。

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同學們回顧了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進率關系,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提出新問題,引入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接著,讓學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然后,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在這里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實踐兩種方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分別是估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和實際測量操場一圈。從想象到實踐,使學生逐步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最后,讓學生通過繞操場走5圈是1千米這個例子,自己發(fā)現(xiàn)米與千米之間的關系。真正將“變教為學”這個教學理念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緊接著,通過練習,鞏固換算算理。

教學總結:

1、學生方面,參與面不是很廣泛,個別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應多關注,并幫助養(yǎng)成好習慣!

2、教師教學方面。

(1)研讀教材、教參不細致,例如:10*100=1000米,不能與1000米=1千米連寫。

(2)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如果不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可留做思考題。老師應靈活應變課堂上的各種問題,明確教學目標。

(3)在總結概念性的知識時,讓學生了解一下書中是怎么說的,加深印象。并畫下來,提醒學生注意,作為以后做題的參考。

(4)不要重復學生的話,不僅浪費時間,還會養(yǎng)成學生不注意聽講的習慣。

希望自己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中快速成長!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三

上《千米(公里)的認識》一課有感:今天這節(jié)課上得很開心,孩子們都不愿下課了。首先我讓孩子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同學們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讓他們用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幾乎全部同學都能有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再來一個搶答有關毫米、分米的換算練習,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

這時候進入新課,讓孩子們認真仔細觀察第七頁的主題圖,在圖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1千米的長度對剛上三年級的孩子而言還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帶著孩子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課前我已經(jīng)向體育老師了解了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大約有200米。我就告訴他們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然后讓孩子們自己討論得出:一圈是200米,兩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著就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體質(zhì)選擇跑步或者走行,體驗一下一千米有多長。

然后讓孩子們觀察書上介紹的標準的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運動員要在運動場上跑幾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間的關系,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整節(jié)課下來,大家都很輕松,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的一點體會就是:把開心給孩子,你會更開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你會有意外的收獲!這就是幸福!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十四

3月16日是小學數(shù)學中心研究組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日子,上午在靈巖中心小學聽了吳慶瑤老師一節(jié)“認識千米”的數(shù)學課(教學設計見吳慶瑤老師的博客頁),現(xiàn)將聽課的思考整理如下:

1、怎樣的導入更有效。吳老師從舊知引入,提問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答:已經(jīng)認識了米、分米、厘米、毫米(教師板書)。提問2:請學生感受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大小。提問3: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其他的長度單位嗎?學生答:千米(老師板:千米)從而引入課題。以上導入簡潔實用。無可厚非??墒牵绻覀儚母畹膶哟嗡伎?,這樣的導入有空泛之嫌,脫離了生活情境,缺少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的情境,沒有成功解決問題后的喜悅體驗。學生的參與欲望不高,難以調(diào)動學生進一步探究認識千米的積極性。因此,我想是否可以采用以下設計: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引出數(shù)學信息,具體內(nèi)容是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添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再結合具體情境感受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短,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緊接著,出示問題情境,(如:靈巖中心小學到南門市民廣場的距離有6,你知道該添什么長度單位嗎?(此處的設計教師要做充分的預設(如:學生答:米、公里、里、千米等情況該如何處理)。進而導入新課,千米的認識。

2、1千米=1000米如何引入,1千米和1000米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吳老師的1千米=1000米的引入很有新意(見吳老師的博客頁),我以為,是否可以讓學生從知識的有效遷移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猜一猜1千米可能和哪個長度單位有密切的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最后,再幫助學生用吳老師的方法進行驗證。在學生建立了1千米=1000米之后,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比較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完全必要的,只是是否可以讓學生在知道兩者相等的同時,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長度單位是不同的),由此,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產(chǎn)生“千米”長度單位的原因。

以上一點思考請同行指正。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五

上午,縣校長培訓班在學?;顒樱狭艘还?jié)研究課“千米的認識”。自我感覺,總體來說還是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但是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幾點想法,暫且記下:

1、不可低估孩子。在預習單中,設計了提問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希望提高學生預習時思考的深度。從兩次上課來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還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千米和噸有什么區(qū)別?有沒有比千米更大的長度單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說明我們的學生是帶著思考在學習的。孩子的知識面也不可小看,兩個班都有學生知道比米更大的單位是納米,追問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聞袋袋褲》知道的。還有學生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樓是800多米。這些都是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而且,對其他孩子來說,這些知識由同學口中講出來,比老師講給他聽,留下的影響更深。所以,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2、充分建立學生的表象。今天兩個閉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安靜的氛圍中,隨著老師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疊了1千米的大樓,又通過隨后的一組圖片加以強化,應該說孩子的體驗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成功的。

3、從學生看課堂。一節(jié)課的主要衡量標準要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學生參與的質(zhì)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今天的課堂上,應該說后一點是做到了,孩子們的發(fā)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讓我高興的是,這種語言的完整性表達已經(jīng)不是停留在淺層面了。

4、心中有學生,眼里有小組。課堂教學中真正能做到這兩點,我想,離“以學定教,先生后師”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蛟S“尋根課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點感慨:

高效課堂,形式在課堂,功夫在課外。無論是導學單、預習單,還是學生座位的改變,都是形式上的改變,關鍵在于教學觀念的改變。沒有這個本質(zhì),任何教學改革都是一句空話。但是,對普通教師來說,真正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啊。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