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實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4:36:55 頁碼:7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實用14篇)
2023-11-11 14:36:55    小編:ZTFB

總結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做出改變。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如何保持與自然的聯(lián)系和平衡,讓自己更加健康和快樂呢?總結范文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建議和指導,讓我們的總結更精彩。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一

選題的目的、意義(理論意義、現(xiàn)實意義):。

一.選題目的:

通過對張承志回族題材小說中有關回族的日常生活描寫,來探究作品中所反映出張承志的宗教情結,并以此為基礎讓人們在讀他的作品時不會對他作品中所反映的宗教和對他所描寫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誤會,使人們對伊斯蘭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

2.現(xiàn)實意義:

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理論淵源及演化、國外相關研究綜述、國內(nèi)相關研究綜述):

1.理論淵源及演變:

伊斯蘭教從公園七、八世紀隨著阿拉伯商人通過陸路和海路傳入開始,這個對他人看來有些神秘的宗教,從而對與伊斯蘭教有關的一些不太和世紀相符的誤解,這其中當然包括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

2.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國外對張承志的相關研究基本還是空白的。

3.國內(nèi)相關研究綜述:

自張承志1987年發(fā)表蒙文小說《做人民之子》及短篇小說《歌手為什么歌唱母親》之時起就受到了很多的關注,當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轉變后,人們對他的`回族題材小說評價就不再和以前創(chuàng)作的“草原小說”的評價那樣一致,而是有爭議的,肯定、批評的都有。

自1991年7月發(fā)表長篇小說《心靈史》后,張承志可以說就成為了文學界一個備受爭議的作家之一了,肯定的、批評的不乏有之??隙ㄋ淖髌穬?nèi)容、風格、思想,批評他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偏激或者說對他作品中的宗教情結,但是也不乏對他做全面的評價的。馬麗蓉《踩在幾篇文化上:張承志新論》對張承志做了全面的評價,特別是以作為一個回族的視角對張承志作品中的宗教描寫做了公正的論述。

三、論文(設計)主要內(nèi)容(三級提綱):

1.總論(導言)。

3.

四、擬研究的主要問題、重點和難點:。

1.主要問題:

從張承志的回族題材小說中重新看待他的作品之中反映出的宗教情,并且從張承志作為一名有宗教信仰的作家這一基點出發(fā)闡述作品中反映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結。

2.重點:

從作品中所描寫的回族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語言、行為等方面看張承志的宗教情結及作品中反映的伊斯蘭文化。

3.難點:

本品論文主要是以張承志的回族題材小說選集《回民的黃土高原》中的小說為研究材料的,小說一些關于黃土高原的細節(jié)描寫理解不太能理解,且作品中的某些教義和自己所接受的教義不是和相符。這在理解作品的時候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比如說《心靈史》中涉及到的哲合忍耶派教徒的殉教的追從,這和伊斯蘭教教義中的教徒禁止輕生是相違背的。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片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分析歸納法,對相關進行分析及歸納,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本論文的結果。

2.可行性分析:

本篇論文主要是探究張承志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宗教情結,作為一名回族同學,對張承志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伊斯蘭文化及宗教方面的相關問題會更熟悉,這對本篇論文在寫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研究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1.特色:

作為一名回族,可以從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關的事情中找到與作品中有關的寫作,從這些寫作中與生活中相關之處尋找論文的寫作點。

2.創(chuàng)新之處:

參考文獻:

1.馬麗蓉.踩在級片文化上——張承志新論【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12。

2.馬麗蓉.20世紀中國文學與伊斯蘭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2。

3.何清.張承志——殘月下的孤旅【m】.: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4。

5.張承志.回民的黃土高原【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0。

6.張承志.金牧場【m】.: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1。

10.何向陽.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m】: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3。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二

:怎樣給文學博士寫好一份推薦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收集的一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我應x同學請求,推薦他參加貴所博士生入學考試。

我曾擔任x同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三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對他主要印象:

該同學平時表現(xiàn)對人真誠實、熱情,對生活態(tài)度樂觀、向上。對工作認真負責、吃苦耐勞,并具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對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發(fā)展目標,有相對成熟的認識和定位,有較高的政治覺悟。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表現(xiàn)很好。

經(jīng)過碩士階段的學習和訓練,該同學已經(jīng)具備扎實的生態(tài)學專業(yè)基礎,熟練掌握試驗技能。獨立完成導師交給實驗項目,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有較好英語基礎,可以熟練閱讀和撰寫相關專業(yè)文獻。

專業(yè)課程學習方面,能根據(jù)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針對性的認真研讀有關核心課程,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實基礎;并涉獵了一部分其他相關課程,視野開闊,對本研究方向的應用背景以及整個學科的結構有了整體的認識。

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能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獨立鉆研問題的能力。該同學如果經(jīng)過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培養(yǎng),將能夠進一步發(fā)揮其獨立科學研究的能力。

本人愿意推薦該生繼續(xù)博士階段學習深造。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三

學生姓名:李南蘭。

學院:中文學院。

指導教師:蔣曉城。

課題名稱:花開三生,情深緣淺--淺析網(wǎng)絡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寫作藝術。

(1)本選題研究現(xiàn)狀。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平臺越來越開放,網(wǎng)絡也越來越普及,國內(nèi)自20世紀末,興起一種文學新形勢--網(wǎng)絡文學,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眾多網(wǎng)絡小說平臺不斷發(fā)展擴大,網(wǎng)絡小說的門檻越來越低,玄幻、武俠、仙俠、言情、都市、歷史、穿越等小說類型在網(wǎng)絡小說中不斷創(chuàng)造數(shù)量極為龐大的文學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為新的文學經(jīng)典??v觀當今文學現(xiàn)象,網(wǎng)絡文學的發(fā)展一日千里,而對于網(wǎng)絡文學的研究還缺少系統(tǒng)而全面的論著,網(wǎng)絡上也僅有文學愛好者進行簡單對網(wǎng)絡小說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

網(wǎng)絡文學在數(shù)十年的光景中逐漸呈新型之勢,發(fā)展成為巨大的產(chǎn)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網(wǎng)絡文學覆蓋的讀者已達2.74億人、注冊寫手200多萬人、市場年收入40多億元。并且男頻和女頻不相上下,男頻諸如起點中文網(wǎng)、幻劍書盟等,女頻諸如紅袖添香、錦江中文網(wǎng)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在言情小說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稱不上巨著。然而它獨有的寫作藝術與文學模式,開創(chuàng)了仙俠言情體裁的一個新境界,為眾多女性讀者為之癡迷,并稱之為“仙俠言情之紅樓”,在心中的地位沒有其他書可以比擬。因而選此為題。

(2)本選題的意義、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意義:自網(wǎng)絡文學興起以來,雖然大部分讀者都為之喜愛,進行書評或者在貼吧論壇抒發(fā)意見看法,但是鮮少有人對新興的網(wǎng)絡小說文本進行具體的解讀分析論述。因為這些小說沒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也沒有諸多作家學者的關注與認可,甚至在茫茫網(wǎng)絡文學中一逝而過,但不能否認在數(shù)年之后,網(wǎng)絡文學也能歷經(jīng)沉淀,出現(xiàn)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較新的論文選題。

重點:本選題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語言寫作藝術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題目意義和在文中的體現(xiàn),以及小說寫作模式與敘述方式的獨特性三個方面。

難點:怎樣在沒有任何研究資料的情況下,依據(jù)文學語言分析模式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全面而有意義的研究。

創(chuàng)新點:能夠脫離傳統(tǒng)論文對于文學著作的研究僅限于經(jīng)典傳統(tǒng)或者大眾認可的文學文本,關注網(wǎng)絡文學,關注新型小說構成。

(3)論文的結構及簡要說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學意義。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寫作藝術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語言藝術特色。

2.1.1以詼諧寫悲涼。

2.1.2以無情襯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結構藝術特色。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四

同學的碩士畢業(yè)論文《電信融合計費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在相關文獻研究和時事動態(tài)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既可以維持運營商利益同時也使消費者利益最大化的融合計費方式,并結合現(xiàn)實運營商的計費系統(tǒng),設計了幾個場景,進行了模擬分析驗證,論證了該系統(tǒng)功能夠滿足了融合計費的`實際工作需要,達到了設計目標。

[5]。充分體現(xiàn)了3g網(wǎng)絡下滿足現(xiàn)有用戶全部需求,發(fā)揮運營商服務到極致的工作目標,對目前電信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論文采用規(guī)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等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研究方法較為科學。 論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 一是構建了融合結算分析的新模型,二是比較系統(tǒng)地運用實證分析方法從多角度分析影響融合結算的因素。三是平臺設計理念新穎,投資低,可操作性強。論文有相當?shù)睦碚撋疃?。論文觀點鮮明,論證清晰有力,論據(jù)充分可靠,數(shù)據(jù)準確,資料詳實,文獻綜述豐富而規(guī)范。不足之處在于電信融合計費的實驗論證還不夠全面,有效工作量不夠。

論文達到了碩士學位論文水平,同意其參加論文答辯,并建議授予碩士學位。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五

一、課題來源:

本課題為自選課題。選題理由:。

主觀方面: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和自身對文學學識的熱愛,在閱讀了一系列相關的書籍后,我對張愛玲筆下塑造的女性形象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廣泛的收集了這一方面的探究資料,想對其經(jīng)典小說之一《傾城之戀》中女主人公白流蘇進行形象分析研究。

客觀方面:張愛玲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同時其小說創(chuàng)作是現(xiàn)代文學的巨大收獲。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視野和女性文學的新天地?!秲A城之戀》中對主人公白流蘇女性的塑造,揭露女性在男權社會下被禁錮的悲慘命運,對于女性自身社會地位的發(fā)展及女性婚戀情感思想變化歷程研究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所以,我決定就這一探究話題來表述對這一經(jīng)典作品的個人之見。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傾城之戀》這部小說向讀者展示了一位什么樣的女性形象。在男權社會下的女性,柔弱背后的堅強,她的命運是如何被扭曲的。研究意義是:對于解讀作家對于生命、社會及存在的思索具有重要意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和完善前人相關研究。同時論文的寫作對于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加強有很大幫助,也能夠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綜述:

2003年,楊澤編寫出版了《閱讀張愛玲》一書,引起了文壇的廣泛重視。本書集結了臺灣。大陸及海外學者(康來新,池上貞子,周芬伶,羅久蓉,王德威,張小虹,平路,胡錦媛,梅家玲,蔡源煌...等)對張愛玲的討論。而這篇論文所引用的歷史材料及理論構架,尤其可以見得張愛玲的啟發(fā)之深,影響之遠。本書是張學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

作家錢亞玲在一書關于《傾城之戀》的另一種解讀中,敘述道無論是思想內(nèi)涵抑或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作于1943年10月的《金鎖記》被公認為是張愛玲中篇小說之精髓。1944年出版的《傳奇》小說集中,作者選《金鎖記》作為開篇,足見張愛玲本人對這部中篇小說的偏愛。為此人門較易忽略于集中位居第二的《傾城之戀》。對于《傾城之戀》的評論,不論是力度還是文字的長度都遠不及《金鎖記》。對于《傾城之戀》這部經(jīng)典文學之作,期探究價值更為明顯。

《傾城之戀》具有外向的唯美主義色彩,結局是范柳原于白流蘇共同走進婚姻殿堂,表面上看似圓滿的結局背后卻隱匿著滄桑,透露著卡破紅塵的徹骨悲涼。白流蘇的圓夢讓讀者覺得是一傳奇故事。正如作家張愛玲的人生一樣。

綜上所述,當前,關于《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形象分析研究比較零散、狹隘。本選題對《傾城之戀》白流蘇形象分析的系統(tǒng)歸納,無論是對《傾城之戀》文本思想內(nèi)涵的探究還是對張愛玲小說文筆的透析,都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四、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擬采取的技術路線、試驗方案: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

一是介紹作家張愛玲及其生平;二是分析張愛玲小說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影響研究價值;三是探究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四是敘述《傾城之戀》的故事梗概;五是對主人公白流蘇的形象分析;六是研究《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柔弱背后的.堅強。

研究路線:

本課題擬采用分析,比較法和綜合敘述,并根據(jù)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白流蘇形象的有關知識以及指導老師的指導,通過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來論述白流蘇形象分析的價值.

五、研究基礎:

(1)可參考的書籍有江肇欽的《論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悲劇形象》,戴玉《論張愛玲小說中女性形象的扭曲,胡梅《傾城之戀》中主人公白流蘇形象分析,等等。

(2)自身具備的條件:

b未具備的條件及解決辦法:對于作品中白流蘇這一女性形象了解得還不夠全面,需要進一步通過相關理論資料的閱讀來分析得更加透徹,對相關材料和見解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進一步歸納出自己的觀點,現(xiàn)在正在努力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和研究相關材料。

六、預期達到目標及進度安排:

預期目標:按時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研究論文。該文結合他人研究成果,并通過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其進行研究闡釋,力求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述有理有據(jù)。

進度安排: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選題。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收集資料,確定選題方向,閱讀相關參考文獻。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在教師指導下確定題目,完成開題報告。

20xx年1月20xx年4月:撰寫論文初稿。

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5日:撰寫論文二稿,請指導老師審閱。

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三稿。

20xx年5月初:完成論文定稿、交稿。

20xx年5月中旬:參加論文答辯。

七、閱讀的主要文獻、資料。

(1)盧云峰.《張愛玲小說語言風格探析》[j]理論界.2006年第3期。

(2)劉濤.張愛玲的觀念寫作《傾城之戀》細讀[j]青春2011年第9期。

(4)周玉英.《論張愛玲的女性立場》[j]華夏星火.2005年z1期。

(5)胡梅.《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形象分析.文學教育(上)2010年第6期。

(6)劉焱.張愛玲《傾城之戀》淺析.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第6期。

(7)白春香.對《傾城之戀》的另一種解讀.社科縱橫.2010年第5期。

(10)吳宏聰范伯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11)張愛玲《張愛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2008年1月。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六

博士研究初級階段是否需要參加課堂學習,每個大學及專業(yè)有不同規(guī)定。

我的經(jīng)歷可以概括為形散神不散,看上去仿佛時間很多,組織松散,然而事實上忙碌不已:

論文相關文獻閱讀量巨大,寫作不斷,挑燈夜讀是常事;

相當數(shù)量的時間在檔案館或圖書館查閱資料,白天奔波,晚上整理筆記;

大學里相關的講座、研討會、小組討論等源源不斷,最好不要錯過;

定期與導師開會,提交論文章節(jié),研討學習進度及文章發(fā)表;

牛津大學要求博士生在提交論文、進行博士學位答辯以前,需通過兩次相關的晉級考核,以確保學生的研究有計劃、有質(zhì)量,若不能通過這些考核則提前出局,因此每年均感覺壓力沉重。

看似放羊式的學習,其實緊湊,考驗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及抗壓能力。

(責編:路西)。

感謝您閱讀《關于人文學科博士課程》,文章來源于bbc,由本站收集、整理、轉載。更多內(nèi)容請訪問:https:///k_bbc/。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七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xiàn)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xiàn)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xiàn)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xiàn)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

三、本課題的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xiàn)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查字典。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后,她在美國辭世后,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xiàn)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四、本課題的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研究內(nèi)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jù)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xiàn)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jù)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fā),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xiàn)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五、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并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xiàn)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六、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月第1版。

3、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意識》【m】。北京:3聯(lián)書店,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月第1版。

6、吳戰(zhàn)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wèi)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20第5卷第4期第51頁。

2、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2005年第6期第140頁。

3、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2004年第1期第204頁。

網(wǎng)絡資料:

1、《恐怖情節(jié)心理分析》。

2、《綻放在暗地里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3、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八

(1)本選題研究現(xiàn)狀。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平臺越來越開放,網(wǎng)絡也越來越普及,國內(nèi)自20世紀末,興起一種文學新形勢--網(wǎng)絡文學,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眾多網(wǎng)絡小說平臺不斷發(fā)展擴大,網(wǎng)絡小說的門檻越來越低,玄幻、武俠、仙俠、言情、都市、歷史、穿越等小說類型在網(wǎng)絡小說中不斷創(chuàng)造數(shù)量極為龐大的文學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為新的文學經(jīng)典??v觀當今文學現(xiàn)象,網(wǎng)絡文學的發(fā)展一日千里,而對于網(wǎng)絡文學的研究還缺少系統(tǒng)而全面的論著,網(wǎng)絡上也僅有文學愛好者進行簡單對網(wǎng)絡小說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

網(wǎng)絡文學在數(shù)十年的光景中逐漸呈新型之勢,發(fā)展成為巨大的產(chǎn)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網(wǎng)絡文學覆蓋的讀者已達2.74億人、注冊寫手200多萬人、市場年收入40多億元。并且男頻和女頻不相上下,男頻諸如起點中文網(wǎng)、幻劍書盟等,女頻諸如紅袖添香、錦江中文網(wǎng)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在言情小說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稱不上巨著。然而它獨有的寫作藝術與文學模式,開創(chuàng)了仙俠言情體裁的一個新境界,為眾多女性讀者為之癡迷,并稱之為“仙俠言情之紅樓”,在心中的地位沒有其他書可以比擬。因而選此為題。

(2)本選題的意義、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意義:自網(wǎng)絡文學興起以來,雖然大部分讀者都為之喜愛,進行書評或者在貼吧論壇抒發(fā)意見看法,但是鮮少有人對新興的網(wǎng)絡小說文本進行具體的解讀分析論述。因為這些小說沒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也沒有諸多作家學者的關注與認可,甚至在茫茫網(wǎng)絡文學中一逝而過,但不能否認在數(shù)年之后,網(wǎng)絡文學也能歷經(jīng)沉淀,出現(xiàn)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較新的論文選題。

重點:本選題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語言寫作藝術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題目意義和在文中的體現(xiàn),以及小說寫作模式與敘述方式的獨特性三個方面。

難點:怎樣在沒有任何研究資料的情況下,依據(jù)文學語言分析模式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全面而有意義的研究。

創(chuàng)新點:能夠脫離傳統(tǒng)論文對于文學著作的研究僅限于經(jīng)典傳統(tǒng)或者大眾認可的文學文本,關注網(wǎng)絡文學,關注新型小說構成。

(3)論文的結構及簡要說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學意義。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寫作藝術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語言藝術特色。

2.1.1以詼諧寫悲涼。

2.1.2以無情襯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結構藝術特色。

2.2.1錯雜但合理的.倒敘。

2.2.2繁復但合情的插敘。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結構。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卻無情的白淺。

2.3.2無情卻有情的夜華。

2.3.3形象生動的其他角色。

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點與瑕疵。

3.1創(chuàng)新點與亮點。

3.2瑕疵與局限。

4.總結。

(4)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寫作藝術剖析。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射出的內(nèi)涵及意義。

(5)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課題研究步驟:

(a)查閱并研讀相關資料及參考文獻;。

(b)撰寫開題報告及上交審核;。

(c)撰寫本課題論文;。

(d)修改提交審核。

2、課題研究方法措施:

(1)資料收集方法。

除了圖書外,數(shù)據(jù)資料的研究成果和結論對本課題的研究起到重要的的參考作用,資料收集的方法主要為上網(wǎng)查尋、借閱圖書、查閱報刊雜志等。

(2)資料研究方法結合圖書館圖書與數(shù)字資源,搜集。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九

一、文獻綜述: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在收集經(jīng)傳的基礎上對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學術價值極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據(jù)陽海清等編撰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見書目》說,《說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計1849種,其著錄部數(shù)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有清一代,對《說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說文四大家,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于形,桂馥《說文義證》偏于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側重于聲,獨段氏注形音義三者并重。近來,《說文解字》的研究,有綜合性研究、詞義研究、“六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體例研究、比較研究、方言研究和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等8個方面的新成就,本時期《說文解字》研究顯示出重視普及性研究和學科轉向漸趨自覺等新特點。

禮學研究可分為四類:以禮經(jīng)以及其它儒家經(jīng)典中記載的禮為對象的禮經(jīng)學,主干是三禮學,涉及對其它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中記載的禮的研究;以儀制的撰作和儀制的研究為對象的禮儀學;對禮的本質(zhì)、價值、功能和歷史作用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的論證和闡發(fā)的禮論;由禮在中國的泛化現(xiàn)象滋生的泛禮學。禮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是顯學。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中國傳統(tǒng)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傳統(tǒng)禮學時代的終結。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禮學研究在我國學界逐漸得到復蘇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當分量的成果。特別是曹元弼、沈文倬、陳戍國師生三代,前后相續(xù),成為20世紀以后禮學傳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脈。復旦大學楊志剛教授認為,現(xiàn)代禮學研究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比較早的時候起,就注意到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古禮?!拔幕备拍畹膶?,給禮學研究這門傳統(tǒng)學問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識,二是形成了一種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態(tài)勢,拓展了現(xiàn)代禮學的研究領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獻資料與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以及民族學資料的互相印證,四是以沈文倬、楊寬等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說文解字》不單單是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對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11月在河南漯河召開了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學者對《說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近代以來,戴震提倡以訓詁明義理,學者多受其影響,致力于小學,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將其當作經(jīng)學附庸。實際上,《說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蟲雜物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幾乎是許慎時代社會生活的實錄,有關當時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反映。對于這樣一個寶貴的文獻資源,歷代研究者雖用力頗勤,但鮮有學者從社會學方面來研究,更沒有從禮學的眼光來研究《說文解字》的。利用文獻典籍及考古出土資料并參之于民族學資料來研究古禮已成共識,但利用《說文解字》以及相關古文字資料來從事禮學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社會生活一方面由語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語言文字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能動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禮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社會生活的總規(guī)范,影響、浸淫至制度、器物、行為、觀念形態(tài)各個層面。以儒家經(jīng)典“六經(jīng)”言,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三禮》就說,“六經(jīng)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jīng)之義,亦以禮為尤重”,曹元弼先生說:“六經(jīng)同歸,其指在禮?!兑住分?,《書》之政,皆禮也”。許慎生活的時代,今古文爭論激烈,“五經(jīng)無雙”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說文》時烙下禮的痕跡,反映自己的禮治思想。包括三禮在內(nèi)的先秦典籍以及當時的禮既是許慎撰作《說文》的資料來源,也為其提供了編寫撰作的指導思想,還提供了一種據(jù)禮釋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說文解字》,領悟作者的微言大義,可以更本真地認識中國古禮。

因此,把《說文》研究同中國古禮研究結合起來,運用禮學來研究語言學和運用語言學來研究禮學,準確地揭示其內(nèi)在關聯(lián),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古禮開辟了另一條途徑,豐富擴充禮學研究的視野。

三、研究內(nèi)容。

《說文》引稱的禮書。許慎在《說文》敘目里說,“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jīng)皆古文也,其與所不知,蓋闕如也”,引用的禮書是《周禮》,此外許慎還引用《禮記》等先秦禮類典籍。對《說文》引用的禮書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并對相應內(nèi)容與今本進行比較,研究許慎引稱禮書的依據(jù)和規(guī)律。

《說文》記載的古禮?!墩f文》保存了有關上古禮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們用禮行禮的痕跡,成為今之學者探索古禮的淵藪。許多精蘊的解說,資料性甚強,有助于考史和印證古禮。如:《說文》卷一上玉部:“瑁,諸侯執(zhí)桓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犁冠?!吨芏Y》曰:‘天子執(zhí)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zhí)桓圭九寸,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皆七寸;于執(zhí)蒲璧,男執(zhí)谷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zhí)圭。”這是由瑞信禮儀說明等級制度。這一部分的研究將依據(jù)古禮的五分法進行分類梳理。

《說文》表述的漢禮?!墩f文》一書,大量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禮教、禮制、禮論等,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禮制禮俗的文獻,可以看作是研究漢禮的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如第三部示部釋祜和十二部釋莊皆曰“上諱”,反映當時的避諱之禮。

《說文》涉禮小篆的追源。許慎博綜篆籀古文之體,發(fā)明六書之指,因形見義,分別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隸行草遞變之跡。清代學者孫星衍說:“說文不作,幾于不識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復識,五經(jīng)不得其本解。”將結合古文字演變和當代語言學研究成果對涉禮小篆進行詞源學上的研究。

《說文》古禮名物制度銓釋。經(jīng)禮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僅執(zhí)義理以求之者,固必釋訓詁,銓名物,征制度,而后義理乃現(xiàn)?!墩f文》分類別目、以類相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廣博性,古禮許多名物賴《說文》而存之。本部分將按禮儀、禮器以及禮物等進行研究。

經(jīng)禮與《說文》釋字體例。許慎在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細考經(jīng)禮,其中訓詁之語多為許慎所用,其行文體例、風格亦多受禮經(jīng)影響。本部分將考證經(jīng)禮對《說文》成書的影響。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三代之時,禮樂大行,“郁郁乎文哉”,學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絕對控制,看起來比較統(tǒng)一。戰(zhàn)國之際,禮崩樂壞,私學昌盛,文字形體急劇變化。始皇隆法黜儒,有儀而無禮,雖欲“書同文”,但秦書實有八體。漢初,禮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過渡,文字寫法紛呈不一,點畫出入隨便。至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雖稍稍統(tǒng)一,但數(shù)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說文》成書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別體繁出。這一部分研究禮之變遷與文字演變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兩漢之際,禮經(jīng)學特別是《周禮》之學,在東漢經(jīng)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樞紐的地位。極力推崇古文經(jīng)學的許慎是古文經(jīng)學大家,在撰寫《說文解字》時吸收了大量古文經(jīng)學的`成果,但也有極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經(jīng)學的優(yōu)秀成果。這一部分結合許氏所著的《五經(jīng)異義》,參之以同時之賈馬何鄭,研究兩漢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

《說文》禮治思想。古文經(jīng)學和今文經(jīng)學對同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解釋是不同的。許慎雖沒有專門的禮學專著,但他的禮學思想在《說文》的注釋及編排、所用資料的引稱等方面得到體現(xiàn)。如在釋玉有“五德”,提出“仁、義、智、勇、潔”之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研究《說文》包含的禮治思想,可進而推衍出許慎的禮學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研究重點:許慎的禮學思想。許慎“五經(jīng)無雙”,《說文》出后,同時代鄭玄注經(jīng),晉灼寫史已多加引用,許氏對我國古代文字的發(fā)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禮學思想也意義非淺,上升、提煉其禮學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想發(fā)展軌跡。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中,通過與許慎同時代的經(jīng)學家的活動考察中,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的信息,確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實、完整性。

難點之一:禮古文字知識?!墩f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漢語的語音、詞匯資料。在研究禮類文字的詞源時,必須把握古代文字的演變規(guī)律和軌跡。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韻、訓詁三個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從文字上考察,“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但同時,“聲在文之先,意在聲之先”,即聲音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文字是用來記錄聲音的,“故凡發(fā)音部位相同的字,其義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見文字與讀音關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字研究功底,這種素質(zhì)就是相當艱巨的挑戰(zhàn)。

難點之二:禮今古文之爭。根據(jù)許慎的《五經(jīng)異義》,兩漢的群經(jīng)各家學說,存在今文、古文兩派的基本界限;兩派的區(qū)分標準,又在禮制。晚清的廖平發(fā)揮許慎的觀點,進一步指出:“今學博士之禮制出于《王制》,古文專用《周禮》,故定為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然后二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歸宿”。經(jīng)學今、古文分派問題十分復雜,雖然研究者雖眾,但聚訟千載的學術問題還須探討。

對于上述難點和重點,擬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綜合分析文獻訓詁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從中稽核出符合歷史面貌的結論來。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

人類的藝術審美活動,其實,也就是借助某種藝術媒介的誘引,在一個想象創(chuàng)造的幻覺世界中,或得以精神的撫慰,或得以人生的徹悟。藝術想象能夠化無為有、化腐朽為神奇,創(chuàng)造出無限多樣的審美意象和深邃美學的意境。唐人柳宗元《江雪》一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如作者僅僅寫出了具體物象美的畫面,顯然還不能算成功的詩,實際上這首詩的妙處,正在于作者通過具體的物象,通過想象抒發(fā)出作者自己的一種遺世而獨立、孤高的情感,并由此表達了自己的人格和境界。柳宗元雖然長期謫居異地,但仍然不畏雨橫風狂而泰然自若。所有這些都是此詩的言外之意、詞外之情。其詩深層的情感內(nèi)涵隱蔽于詞外,隱蔽于言外,而有待于讀者神與物游,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

藝術創(chuàng)造和藝術欣賞活動都需要想象,古今中外都有對想象精辟的論述。藝術的本質(zhì)在于觸摸生命最本質(zhì)的東西,并予以審美的救贖,而想象就是強化藝術這一本質(zhì)的最重要手段,想象是藝術成為藝術的重要原因。在想象的藝術審美境界中,想象的最關鍵的作用是開拓了人類自由精神翱翔的天宇,守望精神家園就成了想象秉承的使命。

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是須臾也離不開形象的加工、意象的濃縮、情感的升華的。形象激起想象的風帆,意象鼓起想象的翅膀,想象又促使情感的升騰和變化,形象、意象、情感與想象交織在一起不斷滲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形成一股合力,推動著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順利地向前進行。因此可以說文學藝術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奇特的想象力,質(zhì)言之,想象力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本體精神。想象力始終灌注著創(chuàng)作主體的豐富情感,是在情感力量的催動下展現(xiàn)的,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并通過凝鑄而成的形象和意象展示在作品中。因此缺乏想象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然而,當我們厘定清新健康的文明坐標重新審視當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時,不難發(fā)現(xiàn)在藝術領域里想象力的日漸匱乏和作家藝術家對想象力的忘卻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文學作品、電影、相聲等藝術門類越來越遠離必要的想象空間,失去詩性的審美質(zhì)感與詩意智慧,這不僅彰顯著作家藝術家在藝術思維上的蒼白無力,暴露出作家藝術家對商業(yè)利益積極迎合的姿態(tài),同時還表現(xiàn)出他們對心靈自由這一藝術理念的淡化與漠視。想象的思維特點有日漸程序化、單一化的趨勢,因此,當下的想象世界呈現(xiàn)出一片荒蕪而蒼涼的景象。誠如一位評論家所說的,日益受制于理性的想象力,一方面,在無數(shù)概念的指導下,獲得了精致的邏輯秩序,并有了新的流動方向,一方面又被概念所纏繞所束縛乃至被窒息了。缺乏想象力不僅使文學藝術變得索然無味毫無魅力可言,也使原本充滿詩意的生活陷于一種彼此模仿的單調(diào)重復之中。無疑地,缺乏想象力,就會使我們的生命不但沒有必要的更動和新鮮感,而且連最為日常的運作都顯得特別慵懶乏味。一旦缺乏想象力,藝術作品的延展性和審美趣味就會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失去生命律動感。想象力之于藝術猶如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之于生命。事實上,想象力不僅是一種綜合能力,更是一種生命意識,如果沒有這個意識做前提,就沒有曠世作品的出現(xiàn)和個性流派的誕生,更沒有文學藝術的總體發(fā)展和欣欣向榮。

我國古代美學與文論一直都很重視想象,其理論資源非常豐富,對想象的闡述也采用了不同的理論話語與言說方式。先秦諸子中,老子和莊子是最富于想象智慧的大思想家,他們對道的描述與體悟就具有很鮮明的想象品格。老子認為,要認識那個不可名的道就要滌除玄覽。這樣的虛靜狀態(tài)實質(zhì)上就是要在想象的世界里尋求與天地萬物精神的交流,也就是內(nèi)外兼忘、物我合一,也就是主體拋棄了一切有限的形式和偏執(zhí)的觀念,心純志一地去遨游大道。莊子繼承了老子關于道不可言的思想。莊子認為,書語意,都是有局限的,需要以道的顯現(xiàn)和把握來說。莊子不直接說道而是以寓言來暗示、象征道。與老子的滌除玄覽的體道相似,莊子提出了心齋坐忘的理論,莊子在他的文章里廣泛運用想象這一心靈工具。想象用莊子的哲學語言來言說,就是游坐忘虛靜懸解喪我天籟守本守神。因而使得莊子的想象具有否定邏輯、否定語言、否定感覺經(jīng)驗、否定知識、否定理性等內(nèi)涵,注重精神界的直覺體驗的整體把握,特別是對自我存在的純粹意識的詩性關照和智慧性的提問。莊子的人生美學就是建立在莊子哲學基礎道之上的一種指向人生對個體生命進行終極關懷的美學,它包括莊子對美和美感的認識,更蘊涵著其體道過程中的一種心靈狀態(tài),是用審美化的思維方式來設計人類精神的棲息之所在,同時為個體生命尋求可能抵達這美妙精神家園的途徑。所以,莊子的想象論既不同于感性思維,也不同于理性思維,而是一種詩性思維,它一開始所具有的就是哲學睿智和詩意的品格,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認識的工具;它給予我們的并不是價值性的預設和前提,而是詩性智慧的開啟與敞亮。西晉陸機的《文賦》即對創(chuàng)作構思中的藝術想象進行過形象的描繪:收視反聽,耽思旁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南朝梁代劉勰更認為,想象就是主觀神思與客觀物境的有機交融,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文心雕龍?神思》)。想象在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體系中,一開始就與西方有明顯的不同,它不是心理的思維的范疇,而是把它提升為一種人類精神的最高審視形式,作為一種最高的探究現(xiàn)象和追問自我存在的思維方式與邏輯工具,具有詩意的品格。

對于當前文學藝術發(fā)展不景氣的局面,致力于呼喚想象力的回歸,是當今所有藝術創(chuàng)造者都應該首先思考的問題。優(yōu)秀的藝術家總是以奇特的想象力密切地觀察、分析、感悟著自己所身處的大千世界,揭示出生命的存在狀態(tài)與本體精神。想象力的回歸可以有效地遏制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的衰敗頹廢之勢,增強藝術作品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力,提升大眾的藝術品味和審美水平。同樣,想象力對當下的社會文化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上)[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3]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外國理論家作家論形象思維[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4][德]康德著、李秋零譯.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黑格爾.美學(第一卷)[c].商務印書館,1979:357.

[6]高爾基.論文學技巧.論文學.[c].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317.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十一

學院:中文學院。

指導教師:蔣曉城。

xx年2月26日。

(1)本選題研究現(xiàn)狀。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平臺越來越開放,網(wǎng)絡也越來越普及,國內(nèi)自20世紀末,興起一種文學新形勢--網(wǎng)絡文學,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眾多網(wǎng)絡小說平臺不斷發(fā)展擴大,網(wǎng)絡小說的門檻越來越低,玄幻、武俠、仙俠、言情、都市、歷史、穿越等小說類型在網(wǎng)絡小說中不斷創(chuàng)造數(shù)量極為龐大的文學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為新的文學經(jīng)典??v觀當今文學現(xiàn)象,網(wǎng)絡文學的發(fā)展一日千里,而對于網(wǎng)絡文學的研究還缺少系統(tǒng)而全面的論著,網(wǎng)絡上也僅有文學愛好者進行簡單對網(wǎng)絡小說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

網(wǎng)絡文學在數(shù)十年的光景中逐漸呈新型之勢,發(fā)展成為巨大的產(chǎn)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網(wǎng)絡文學覆蓋的讀者已達2.74億人、注冊寫手200多萬人、市場年收入40多億元。并且男頻和女頻不相上下,男頻諸如起點中文網(wǎng)、幻劍書盟等,女頻諸如紅袖添香、錦江中文網(wǎng)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在言情小說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稱不上巨著。然而它獨有的寫作藝術與文學模式,開創(chuàng)了仙俠言情體裁的一個新境界,為眾多女性讀者為之癡迷,并稱之為“仙俠言情之紅樓”,在心中的地位沒有其他書可以比擬。因而選此為題。

(2)本選題的意義、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意義:自網(wǎng)絡文學興起以來,雖然大部分讀者都為之喜愛,進行書評或者在貼吧論壇抒發(fā)意見看法,但是鮮少有人對新興的網(wǎng)絡小說文本進行具體的解讀分析論述。因為這些小說沒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也沒有諸多作家學者的關注與認可,甚至在茫茫網(wǎng)絡文學中一逝而過,但不能否認在數(shù)年之后,網(wǎng)絡文學也能歷經(jīng)沉淀,出現(xiàn)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較新的論文選題。

重點:本選題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語言寫作藝術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題目意義和在文中的體現(xiàn),以及小說寫作模式與敘述方式的獨特性三個方面。

難點:怎樣在沒有任何研究資料的情況下,依據(jù)文學語言分析模式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全面而有意義的研究。

創(chuàng)新點:能夠脫離傳統(tǒng)論文對于文學著作的研究僅限于經(jīng)典傳統(tǒng)或者大眾認可的文學文本,關注網(wǎng)絡文學,關注新型小說構成。

(3)論文的結構及簡要說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學意義。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寫作藝術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語言藝術特色。

2.1.1以詼諧寫悲涼2.1.2以無情襯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結構藝術特色。

2.2.1錯雜但合理的倒敘。

2.2.2繁復但合情的插敘。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結構。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卻無情的白淺。

2.3.2無情卻有情的夜華。

2.3.3形象生動的其他角色。

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點與瑕疵。

3.1創(chuàng)新點與亮點。

3.2瑕疵與局限。

4.總結。

(4)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5)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課題研究步驟:

(a)查閱并研讀相關資料及參考文獻;。

(b)撰寫開題報告及上交審核;。

(c)撰寫本課題論文;。

(d)修改提交審核。

2、課題研究方法措施:

(1)資料收集方法。

除了圖書外,數(shù)據(jù)資料的研究成果和結論對本課題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資料收集的方法主要為上網(wǎng)查尋、借閱圖書、查閱報刊雜志等。

(2)資料研究方法。

結合圖書館圖書與數(shù)字資源,搜集。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十二

“臨川四夢”都本于小說,但比小說內(nèi)容豐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部傳奇都增添了小說所沒有的具有諷刺意義的人物和情節(jié)。其諷世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官場社會、時事政治、禮教和人性三個方面。

(一)官場社會之刺。

做官幾乎是古代所有讀書士子的夢想,因為出入官場就意味著擁有盛名、權勢和利益。然而湯顯祖對明代官場社會有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在“臨川四夢”中對官場社會進行了辛辣的嘲諷,總體上否定了明代官場社會并給予了深刻的鞭撻,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第一,“四夢”塑造了陰險毒辣的“權臣”系列形象。如《紫釵記》里的盧太尉、《南柯記》里的丞相段功和《邯鄲記》里的宰相宇文融。這些權臣位高權重,可都是老奸巨猾,品行卑劣,面目可憎。盧太尉將權力用來滿足私欲,書生李益中了狀元,只因未參拜他,就被貶為玉門外參軍;他豢養(yǎng)特務和刺客,誰讓他不滿就陷害誰。段功和宇文融都與盧太尉是一類的人物。“權臣系列”表現(xiàn)了高層官場之黑暗。第二,“臨川四夢”塑造了一批貪贓枉法的大小官吏。譬如《南柯記》中的府幕錄事官,他自言“為官只是賭身強,板障。文書批點不成行,混帳。權官掌印坐黃堂,旺相。勾他紙贖與錢糧,一搶?!?第二十一出)他與手下的小吏都不務正業(yè),貪贓枉法,《大明律》的作用就是幫助他們撈銀子?!逗愑洝分械难轮菟緫魟t是枉法酷吏中的典型。湯顯祖生活的嘉靖、隆慶、萬歷年間,貪贓枉法成了普遍現(xiàn)象?!八膲簟笨坍嫷呢澒傥劾?,是對中下層官場社會的諷刺。第三,“臨川四夢”諷刺了科場弊端。在湯顯祖的年代,科場的不正之風相當嚴重,科場弊端也是“四夢”的諷刺矛頭所指?!逗愑洝分斜R生便是通過結拜高官和行賄而一舉獲得狀元的?!赌档ねぁ分械淖R寶使臣苗舜賓不懂文字,卻因能辨珠寶,被任命為科舉考官。他判卷草率,如同兒戲,因與柳夢梅有舊而判他為狀元??婆e考試的嚴肅性輕易地被消除了。此外,“臨川四夢”還描摹了走裙帶關系、徇私舞弊等官場丑惡現(xiàn)象以及一些官場陋習。如《南柯記》里的淳于棼做的便是“老婆官”,憑其妻瑤芳公主的關系當上了南柯太守,二十年掌一方大權,地位顯赫。

(二)時事政治之刺。

(三)禮教和人性之刺。

明統(tǒng)治者尊崇孔子,加強禮教,推崇理學,均為鉗制思想,加強其專制統(tǒng)治?!芭R川四夢”揭示了禮教和理學對人的危害性,這集中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女性的壓迫,它剝奪以杜麗娘為代表的女性正當?shù)臋嗬?,通過婦女教育壓制其思想,在行動上則嚴密禁錮,使女性完全淪為男性的工具;二是對普通民眾尤其是讀書人的精神戕害,如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思想荒蕪,迂腐可笑,他言必稱教條,而其教條不出《四書》《五經(jīng)》和八股文的范圍?!八膲簟边€有對假道學者的嘲弄。《邯鄲記》對假道學者的刻畫尤為入神。盧生既得高官,既要貪享淫蕩生活,但嘴里又要維護道學,他的下場是可憐的,縱欲淫樂使他一命嗚呼。關于“臨川四夢”禮教與理學之刺,學界論述較多,本文不多贅述。明代虛偽的禮教和理學統(tǒng)治,并未培育人性之善,反而彰顯了人情人性的庸俗與丑惡,明中后期社會風尚不象前期那樣樸厚,“人情以放蕩為快,世風以侈迷相高”(張瀚《松窗夢語》卷之七《風俗記》)。“臨川四夢”對人情人性也多有思考和諷刺,如薄情負心者,這主要由《紫釵記》中的李益來表現(xiàn)。李益與霍小玉定下終身,但后來盧太尉挾持他并欲以女妻之時,他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后決計拋棄小玉而依附有權有勢的盧府,最后歷經(jīng)變故卻仍然回到小玉身邊,李益的軟弱和薄情受到了感情和道德的雙重批判。再如卑劣勢利者,在《南柯記》和《邯鄲記》中,人們在主角淳于棼和盧生得意時畢恭畢敬趨之若騖,失意時則唯恐避之不及?!芭R川四夢”還諷刺了人性的墮落?!赌峡掠洝分械拇居阼ⅰ逗愑洝分械谋R生都演述了人性墮落的過程。富貴之時他們都喪盡了善美之性與羞恥之心,淪為腐朽沒落的人,這既與黑暗齷齪的官場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同時亦由本人的“惡”性所決定。

二、“臨川四夢”的諷世特征。

首先,諷世意識貫穿于“臨川四夢”始終?!八膲簟钡膭?chuàng)作時間從萬歷十五年(1587)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作《紫釵記》時作者三十七歲,作《邯鄲記》時五十二歲,前后十五年。四夢的創(chuàng)作正是作者思想從發(fā)展到成熟的過程?!芭R川四夢”一以貫之的諷世意識反映出作者持久的否定態(tài)度和批判精神。作者感受到種.種丑惡的現(xiàn)實,失望逐漸加深,有時乃至產(chǎn)生絕望和幻滅的情感,這在后“二夢”的佛道傾向中可見一斑?!赌峡聣粲涱}詞》中說到“世人妄以眷屬富貴影像執(zhí)為吾想,不知虛空中一大穴也”(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三《南柯夢記題詞》),將世人尋常追求的目標都視為空虛,實際否定了現(xiàn)實人生和傳統(tǒng)社會的價值觀。從這個角度說,湯顯祖是社會和時代的叛逆。但另一方面,湯顯祖畢竟是深受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的熏陶浸染,古代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tǒng)信念根深蒂固,他的社會地位和禮教的修養(yǎng)都限制他,使他不可能與舊觀念完全決裂從而擺脫其束縛。所以“四夢”中的諷世意識局部又是有所波動起伏的,有時是較為軟弱的。這些復雜情形反映出作為士大夫文人和思想者的湯顯祖心靈的痛苦和思想的矛盾。

第三,“臨川四夢”的諷刺是多指向的,不僅包括時事政治、官場科場,還有文化和人性,反映出湯顯祖思考的廣泛性。這顯示了他對其所生活的時代的深刻體察,也反映出他對更深遠的問題的積極探索。由于其思考的廣泛深入,湯顯祖被人們列為思想家。但“臨川四夢”是一組文學藝術作品,不是單純的哲學思考的演繹,而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描繪和人生感受的抒發(fā),這其中包含、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因為“四夢”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xiàn),它在某些某些方面反而超越了當時的哲學思考。譬如《牡丹亭》中杜麗娘“驚夢”“尋夢”的行為以及陳最良的形象,生動地展示出理學思想和禮教文化違背自然和戕害生命的真實面目,這比任何簡單的批評和蒼白的論證都要深刻。再如后二夢通過對社會丑惡現(xiàn)實和人性墮落過程的描摹以及夢醒成空的結果,揭示了人之存在的荒誕性和人生意義的虛無性。當然這里有佛道出世思想的影響?!芭R川四夢”諷刺的多指向特征反映出湯顯祖多方面的廣泛的思考。

三、結語。

“臨川四夢”的諷世意識既是作者個性和思想的反映,也是戲劇傳統(tǒng)精神和時代革弊的強力表達。湯顯祖?zhèn)€性耿介,精神不欺,操守高潔。儒道釋思想的混合使他既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包括對政治、社會和人生的參與,又具有距離意識。因而“臨川四夢”雖然對社會現(xiàn)實集中描摹,敏銳地透視其中的丑惡人事并予以否定,但并不采取時事批判劇嚴肅寫實與激烈的風格,而是采用“怪怪奇奇,莫可名狀”(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二《合奇序》)的寫夢手法,借助夢境外殼和諷刺筆法表達了他對社會世態(tài)和人性特征的感受與理解。從時代特征來看,明代中期以后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社會丑惡情形,促使晚明作家較多地強烈否定客觀世界,暴露社會現(xiàn)實的陰暗面,譬如色情文學和公案文學就盛行一時。就戲曲來說,明代中后期戲曲一反明前期粉飾太平、道學氣濃的作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諷刺戲曲,內(nèi)容豐富,諷刺的矛頭指向各個方面。諷刺成了時代主題之一。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作為一組傳奇作品,憑借藝術大師的高水準創(chuàng)作,唱出了時代最強音,其諷世意識正是時代主題的強力表達,部分內(nèi)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十三

時間回溯到20xx年初的一天。在友人的鼓勵下,我終于鼓足膽量給早已獲得相當國際學術聲譽卻素昧平生的知名西方修辭學者、福建師范大學劉亞猛教授寫了一封英文郵件毛遂自薦。一年以后,我如愿地考取了劉老師的博士研究生,成為他的一名入室弟子。

尚未正式進入師門,劉師便督促我要盡早地確定博士階段研究課題。一段時日的旁搜遠紹和苦思冥想均告無功,不免稍感沮喪。待到回鄉(xiāng)暫避溽暑,偶然翻至一本我于十多年前尚在南京大學求學時購置的普及讀物《聽錢鐘書講文學》。

孰料,書中關于錢鐘書先生學術思想的淺易文字竟迅速點燃了我一窺錢學堂奧的渴望。于是,在導師的把關下我?guī)锥雀鼜埜南?,最終敲定了研究框架,踏出了我在錢學研究領域小心翼翼的第一步…四年的求學時光如彈指一揮間。在敲下博士論文最后一行字的時候,我卻全無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我深知這一匆匆殺青的文稿雖然意味著任務的完成,但距離導師的期望依然是萬里之遙。亞猛吾師早年負笈北美,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后長期任教于美國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2017年底,心系桑梓的亞猛師應邀回到母校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工作,成為國內(nèi)西方修辭乃至整個修辭學界的領軍人物。他博極群書,學貫中西;性情溫雅醇厚,一派藹藹長者之風。對于悟性尚可然而定力不足的我,他從未疾言厲色,總是婉言點到即止,以求春風化雨,其間的良苦用意令我至今不時反躬自省。謹于此,向導師劉亞猛先生表達我最深摯的敬意和感激!

同樣值得深深鳴謝的還有林大津、陳維振、王麗麗、林元富等教授。大津師對我抬愛有加,多有獎掖,沒有他在學業(yè)和生活上的支持與幫助,我能否如期畢業(yè)還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shù);維振師的語言哲學課不僅啟迪了我的學術思維,而且豐富了我對現(xiàn)象人生的感悟;王、林二位老師則多次為我的博士論文提出卓有洞見的修改建議,讓論文的學術水準獲得了質(zhì)的提升。此外,我碩士階段的導師、南京大學陳新仁教授一直關切著我的學術成長,并給我提供了諸多及時的幫助。

華東師范大學胡范禱教授是國內(nèi)權威錢鐘書研究專家,與錢鐘書先生生前交誼匪淺。胡教授兩年前在義烏中國修辭學年會上已經(jīng)對我的博士論文提綱詳加點撥,作為我的答辯委員會主席在畢業(yè)答辯會上的諄諄指導更讓我受益良多。國內(nèi)資深文學理論家、福建師大孫紹振教授、葛桂錄教授以及福州大學陳小慰教授也同樣多次不厭其煩地為我把脈送醫(yī),讓我的論文撰寫繞開了不少彎路。

我的同門張雅卿兄與李秀香師妲與我學業(yè)上的切磋以及在生活上對我的照料,讓我身在異鄉(xiāng)卻享受到家人般的呵護。這份親情我會永志不忘。同級博士生林繼紅副教授、胡雯以及林斌學姐雖然與我研究興趣迥然,卻在精神上不時為我注入能量,令我感動。

我的同鄉(xiāng)至交北京林業(yè)大學姚曉東副教授和福建協(xié)和醫(yī)院的朱帥俊醫(yī)師,以及我的同窗南京大學張曉明博士、張翼博士對我的鼓舞和幫助,成為我最終完成學業(yè)的有力支撐。我的好友美國georgiastateuniversity的王小博博士幫我搜集到許多國內(nèi)難以獲取的學術資料,解決了我很多的燃眉之急。福建師大協(xié)和學院檔案館羅炎鑫副主任是我來到福州結識的第一位也是最密切的朋友,六年來對我生活上的關照無微不至,我無法忘懷。

當然,這份功勞簿上更少不了我的家人。父母年事已高,卻寬容理解從未讓我分心;姐姐、姐夫毫無怨言地全然代我履行作為子女本應自己盡到的責任;我的博士同學同時也是我未來人生的親密伴侶楊雯琴耐心督促我砥礪心性,培養(yǎng)踏實的治學品格;外甥孔傲、外甥女孔晨則擔負了我的“玩伴兒”角色,讓我不時地從繁重學業(yè)當中得到解脫…沒有他們幕后的支持,生性散漫如我,要想摘獲博士學位,不啻是癡人一夢。

請允許我向以上所有關心幫助我的老師和親友以及其他難以一一掛名的舊朋新知表達我最深切的謝意。我會帶著你們的深情厚誼和殷殷囑托,在錢學研究的道路上繼續(xù)勉力前行!

論文雖然完成了,可是心情仍然忐忑。因為不知道論文是否能得到導師的認可,也不知道能否經(jīng)得起答辯導師們的考量。因為惡棍英雄這個選題爭議很大,直接相關的研究少,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我選擇這個題目一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二是因為馬洛作品中的巨人形象不但有令人神往的英雄魄力,還有叛逆矛盾的一面,這樣的人物深深吸引了我。我初步選定題目征詢導師的意見時,沒想到馬上得到了導師首肯,并且巧的是,他也在寫相關的文章。

我于是欣欣然選定了惡棍英雄人物作為研究主題。

我確定主題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題目的難度,一來這個題目的研究十分有限,二來這個主題研究的爭議實在很大。要在前人論述的重重矛盾之中找到自己的立場,對一個剛剛上路的學術新手來說,是一件非常挑戰(zhàn)勇氣的事情。不但題目的難度大,要克服自己的“寫作焦慮”更不容易。這種焦慮不僅來自學術能力的不足,更來自心理的焦慮,這是一種“浮士德”式的痛苦,因為自己寫作的權威性總在被自己質(zhì)疑,這樣寫到底對還是不對,能還是不能?這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感覺在混沌中前行,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或者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卻要克服重重語言的障礙,將其表達為合理有序的、規(guī)范的、能被正確理解的學術語言。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充分明白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交流的障礙。

也有快樂的時候,是因為突然發(fā)現(xiàn)文本中潛藏的深意向我顯現(xiàn),突然之間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聲音,而且在跟其他的評論對話時,突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聲音的力量。在這種過程中,表達真正成了自己的表達n只是……;只是往往這種快樂是短暫的,因為經(jīng)常是過了一夜以后再來審視自己的文字,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自己想象的精彩和力度。

寫論文的雖然痛苦,但也是難得的人生經(jīng)歷。朋友連續(xù)三次邀我出去我都在忙論文而不能出去。她用極其夸張的語調(diào)說:“哈,寫論文,這么痛苦呀,真是太洋氣了!”恨得牙癢癢過后,我在想,這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jīng)歷。因為要在數(shù)不清的故紙堆中搜尋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數(shù)不清的筆記串出自己的邏輯,即使做個書目,還有數(shù)不清的規(guī)范要遵守;這不但鍛煉出極大的耐心,也極大地鍛煉了閱讀、寫作和思辨的能力。在這樣絞盡腦汁的過程中,腦細胞應當被極大地激活了吧,不然為什么那么多學者在高齡時還反應敏捷。

經(jīng)過幾個寒暑的閱讀、思索與寫作,最終我得以完成這個“愛因斯坦的小板凳”.能夠堅持下來,我首先非常感謝導師肖明翰教授的支持與鼓勵,最重要的是,他一向對我自己深感忐忑的原創(chuàng)想法表示肯定,這是對我的莫大鼓勵!

感謝蔣堅松教授、蔣洪新教授、趙炎秋教授、鄧穎玲教授,他們嚴謹?shù)膶W識讓我感佩,他們精彩的授課和講座開闊了我的學術視野,使我受益非淺。感謝湖南師范大學提供的良好學術氛圍,在這里,我經(jīng)常能夠聆聽來自各地的學術權威的講座,極大地開拓了我的學術視野。感謝我的同門師兄弟、姐妹,他們給了我無私的鼓勵和幫助。感謝國家留學基金委提供的機會,讓我得以在美國留學一年,搜集到豐富的資料。

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先生譚青山,他不但鼓勵我考博士,而且在這數(shù)年焦慮、困惑之時從來不吝鼓勵我,是我最堅強的后盾;感謝我的婆婆,毫無怨言地承擔一切家務,讓我心無旁騖;感謝我懂事的女兒,小小年紀就知道在我寫作的時候幫我把門關上。

有關文學博士信范文范本篇十四

一、文獻綜述: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在收集經(jīng)傳的基礎上對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學術價值極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據(jù)陽海清等編撰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見書目》說,《說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計1849種,其著錄部數(shù)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有清一代,對《說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說文四大家,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于形,桂馥《說文義證》偏于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側重于聲,獨段氏注形音義三者并重。近xx年來,《說文解字》的研究,有綜合性研究、詞義研究、“六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體例研究、比較研究、方言研究和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等8個方面的新成就,本時期《說文解字》研究顯示出重視普及性研究和學科轉向漸趨自覺等新特點。

禮學研究可分為四類:以禮經(jīng)以及其它儒家經(jīng)典中記載的禮為對象的禮經(jīng)學,主干是三禮學,涉及對其它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中記載的禮的研究;以儀制的撰作和儀制的研究為對象的禮儀學;對禮的本質(zhì)、價值、功能和歷史作用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的論證和闡發(fā)的禮論;由禮在中國的泛化現(xiàn)象滋生的泛禮學。禮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是顯學。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中國傳統(tǒng)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傳統(tǒng)禮學時代的終結。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禮學研究在我國學界逐漸得到復蘇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當分量的成果。特別是曹元弼、沈文倬、陳戍國師生三代,前后相續(xù),成為20世紀以后禮學傳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脈。復旦大學楊志剛教授認為,現(xiàn)代禮學研究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比較早的時候起,就注意到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古禮?!拔幕备拍畹膶耄o禮學研究這門傳統(tǒng)學問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識,二是形成了一種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態(tài)勢,拓展了現(xiàn)代禮學的研究領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獻資料與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以及民族學資料的互相印證,四是以沈文倬、楊寬等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說文解字》不單單是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對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xx年11月在河南漯河召開了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學者對《說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近代以來,戴震提倡以訓詁明義理,學者多受其影響,致力于小學,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將其當作經(jīng)學附庸。實際上,《說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蟲雜物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幾乎是許慎時代社會生活的實錄,有關當時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反映。對于這樣一個寶貴的文獻資源,歷代研究者雖用力頗勤,但鮮有學者從社會學方面來研究,更沒有從禮學的眼光來研究《說文解字》的。利用文獻典籍及考古出土資料并參之于民族學資料來研究古禮已成共識,但利用《說文解字》以及相關古文字資料來從事禮學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社會生活一方面由語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語言文字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能動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禮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社會生活的總規(guī)范,影響、浸淫至制度、器物、行為、觀念形態(tài)各個層面。以儒家經(jīng)典“六經(jīng)”言,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三禮》就說,“六經(jīng)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jīng)之義,亦以禮為尤重”,曹元弼先生說:“六經(jīng)同歸,其指在禮。《易》之象,《書》之政,皆禮也”。許慎生活的時代,今古文爭論激烈,“五經(jīng)無雙”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說文》時烙下禮的痕跡,反映自己的禮治思想。包括三禮在內(nèi)的先秦典籍以及當時的禮既是許慎撰作《說文》的資料來源,也為其提供了編寫撰作的指導思想,還提供了一種據(jù)禮釋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說文解字》,領悟作者的微言大義,可以更本真地認識中國古禮。

因此,把《說文》研究同中國古禮研究結合起來,運用禮學來研究語言學和運用語言學來研究禮學,準確地揭示其內(nèi)在關聯(lián),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古禮開辟了另一條途徑,豐富擴充禮學研究的視野。

三、研究內(nèi)容。

《說文》引稱的禮書。許慎在《說文》敘目里說,“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jīng)皆古文也,其與所不知,蓋闕如也”,引用的禮書是《周禮》,此外許慎還引用《禮記》等先秦禮類典籍。對《說文》引用的禮書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并對相應內(nèi)容與今本進行比較,研究許慎引稱禮書的依據(jù)和規(guī)律。

《說文》記載的古禮。《說文》保存了有關上古禮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們用禮行禮的痕跡,成為今之學者探索古禮的淵藪。許多精蘊的解說,資料性甚強,有助于考史和印證古禮。如:《說文》卷一上玉部:“瑁,諸侯執(zhí)桓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犁冠?!吨芏Y》曰:‘天子執(zhí)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zhí)桓圭九寸,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皆七寸;于執(zhí)蒲璧,男執(zhí)谷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zhí)圭?!边@是由瑞信禮儀說明等級制度。這一部分的研究將依據(jù)古禮的五分法進行分類梳理。

《說文》表述的漢禮?!墩f文》一書,大量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禮教、禮制、禮論等,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禮制禮俗的文獻,可以看作是研究漢禮的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如第三部示部釋祜和十二部釋莊皆曰“上諱”,反映當時的避諱之禮。

《說文》涉禮小篆的追源。許慎博綜篆籀古文之體,發(fā)明六書之指,因形見義,分別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隸行草遞變之跡。清代學者孫星衍說:“說文不作,幾于不識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復識,五經(jīng)不得其本解?!睂⒔Y合古文字演變和當代語言學研究成果對涉禮小篆進行詞源學上的研究。

《說文》古禮名物制度銓釋。經(jīng)禮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僅執(zhí)義理以求之者,固必釋訓詁,銓名物,征制度,而后義理乃現(xiàn)?!墩f文》分類別目、以類相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廣博性,古禮許多名物賴《說文》而存之。本部分將按禮儀、禮器以及禮物等進行研究。

經(jīng)禮與《說文》釋字體例。許慎在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細考經(jīng)禮,其中訓詁之語多為許慎所用,其行文體例、風格亦多受禮經(jīng)影響。本部分將考證經(jīng)禮對《說文》成書的影響。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三代之時,禮樂大行,“郁郁乎文哉”,學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絕對控制,看起來比較統(tǒng)一。戰(zhàn)國之際,禮崩樂壞,私學昌盛,文字形體急劇變化。始皇隆法黜儒,有儀而無禮,雖欲“書同文”,但秦書實有八體。漢初,禮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過渡,文字寫法紛呈不一,點畫出入隨便。至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雖稍稍統(tǒng)一,但數(shù)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說文》成書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別體繁出。這一部分研究禮之變遷與文字演變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兩漢之際,禮經(jīng)學特別是《周禮》之學,在東漢經(jīng)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樞紐的地位。極力推崇古文經(jīng)學的許慎是古文經(jīng)學大家,在撰寫《說文解字》時吸收了大量古文經(jīng)學的成果,但也有極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經(jīng)學的優(yōu)秀成果。這一部分結合許氏所著的《五經(jīng)異義》,參之以同時之賈馬何鄭,研究兩漢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

《說文》禮治思想。古文經(jīng)學和今文經(jīng)學對同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解釋是不同的。許慎雖沒有專門的禮學專著,但他的禮學思想在《說文》的注釋及編排、所用資料的引稱等方面得到體現(xiàn)。如在釋玉有“五德”,提出“仁、義、智、勇、潔”之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毖芯俊墩f文》包含的禮治思想,可進而推衍出許慎的禮學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研究重點:許慎的禮學思想。許慎“五經(jīng)無雙”,《說文》出后,同時代鄭玄注經(jīng),晉灼寫史已多加引用,許氏對我國古代文字的發(fā)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禮學思想也意義非淺,上升、提煉其禮學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想發(fā)展軌跡。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中,通過與許慎同時代的經(jīng)學家的活動考察中,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的信息,確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實、完整性。

難點之一:禮古文字知識?!墩f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漢語的語音、詞匯資料。在研究禮類文字的詞源時,必須把握古代文字的演變規(guī)律和軌跡。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韻、訓詁三個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從文字上考察,“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但同時,“聲在文之先,意在聲之先”,即聲音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文字是用來記錄聲音的,“故凡發(fā)音部位相同的字,其義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見文字與讀音關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字研究功底,這種素質(zhì)就是相當艱巨的挑戰(zhàn)。

難點之二:禮今古文之爭。根據(jù)許慎的《五經(jīng)異義》,兩漢的群經(jīng)各家學說,存在今文、古文兩派的基本界限;兩派的區(qū)分標準,又在禮制。晚清的廖平發(fā)揮許慎的觀點,進一步指出:“今學博士之禮制出于《王制》,古文專用《周禮》,故定為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然后二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歸宿”。經(jīng)學今、古文分派問題十分復雜,雖然研究者雖眾,但聚訟千載的學術問題還須探討。

對于上述難點和重點,擬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綜合分析文獻訓詁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從中稽核出符合歷史面貌的結論來。

五、論文工作量及進度。

論文涉及《說文》學及古禮兩大艱深學術領域,工作量浩大,體現(xiàn)在:

艱深的文獻閱讀:研究者必須對《說文》及三禮有充分的閱讀和準確的理解,這些文獻內(nèi)容艱深、專業(yè)性強。另外須對前輩禮學與《說文》學的研究成果很好利用,對許慎時代的歷史面貌有準確把握,需要古文字學方面的堅實基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說要有大量堅實的文獻閱讀作為基礎。

繁重的文獻梳理。作為交叉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只有在大量的資料占有、整理后并進行仔細認真和富有發(fā)散性的分析、歸納后,才能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材料梳理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哪些有用,哪些會產(chǎn)生誤導等,研究者應當正確處理。

嚴密的論證推理。許慎本身流傳下來的資料并不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大都集中于文字學研究方面,這項研究提出的許多新觀點新結論必須有縝密的論證,運用嚴密的推理方法對觀點進行支撐。

論文進度:

xx年6月前完成本項研究的資料收集與文獻閱讀。

8月前《說文》引稱禮書的整理。

10月前《說文》記載的古禮疏證。

12月前《說文》記載的漢禮考訂。

xx年2月前《說文》涉禮小篆的詞源學研究。

4月前《說文》記載的古禮名物制度考證。

6月前三禮與《說文》行文風格特點研究。

8月前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的歷史考察。

10月前《說文》禮學思想研究。

12月前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關系。

xx年4月前學位論文的潤飾。

6月前論文答辯。

六、論文預期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論文預期成果:專著及系列論文。

創(chuàng)新點:

1、開辟《說文》學研究的新領域,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說文解字》,特別是從禮學的角度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本研究尚屬首創(chuàng),并為今后與其他儒家經(jīng)典的結合研究奠定基礎,形成《說文》說經(jīng)系列。

2、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研究說文者雖眾,但尚無對許氏學術思想尤其是禮學思想進行探討。研究許慎的學術思想可對經(jīng)學的今古文之爭提供材料學上的支持。

3、開創(chuàng)古禮研究新思路,也就是說,對禮學的研究可以從古代文獻、地下出土、民族學資料“三重推理”法擴充包含古文字資料的“四重推理”法。

七、完成本課題擬閱讀的主要文獻。

1、《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姚孝遂主編中華書局。

2、《金文編》容庚先生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中華書局。

3、《積微居小學述林》楊遇夫先生著中華書局。

4、《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撰巴蜀書社。

5、《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撰。

6、《說文句讀》義筠撰。

7、《說文解字義證》桂馥撰中華書局。

8、《古文字類編》高明編中華書局。

9、《經(jīng)典釋文》陸德明著中華書局。

10、《史記》(附三家注)司馬遷著中華書局。

11、《漢書》班固著中華書局。

12、《后漢書》范曄撰中華書局。

13、《三禮漢志疏證》劉善澤撰岳麓書社。

14、《十三經(jīng)注疏》阮刻影印本,中華書局。

15、《周禮正義》孫詒讓撰中華書局。

16、《儀禮正義》胡培翚撰清經(jīng)解續(xù)編本。

17、《禮記集解》孫希旦撰商務印書館。

18、《儀禮圖》張惠言著清同治九年楚北崇文書局重雕本。

19、《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沈文倬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中國禮制史》陳戍國著岳麓書社。

21、《古漢語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等。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