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實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4:28:25 頁碼:11
最新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實用14篇)
2023-11-10 04:28:25    小編:ZTFB

日記是一種記錄自己思想感情、經驗教訓以及對生活的體驗與領悟的文字形式。在總結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偨Y是一個提高思考和表達能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不錯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一

《蘇武傳》記述了蘇武在匈奴的艱苦處境和他卓絕的節(jié)操,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古代忠君愛國的典型人物,為后世所頌揚傳唱,而蘇武牧羊的故事也家喻戶曉。

首先,我們可以從《蘇武傳》中看出蘇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當單于使衛(wèi)律勸降時,蘇武說:“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遂引刀自刺。蘇武以他的舉動表明他忠于漢朝絕不變節(jié)的決心。而又有誰會有他那份堅定的忠君愛國之心呢?連李陵這樣的將領都勸他投降,蘇武也不為所動,表明心志說:“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

在私底下,在無人處,蘇武也一如既往的堅定他的愛國心。當他聽李陵說漢武帝駕崩時,“南鄉(xiāng)號哭,嘔血。旦夕臨,數月。”無論在何時何地,蘇武的忠君愛國之心都得到體現。

反觀那副中郎將張勝在衛(wèi)律舉劍威脅的時候,立刻請降。張勝這副貪生怕死的嘴臉,如何與蘇武面對生命威脅時的巍然不動相比呢?到最后,連衛(wèi)律都清楚地知道蘇武的滿腔愛國心,知道他絕不會投降。敵方單于對他的種種刁難也只是因為佩服他的氣節(jié)而生出愛才之心。從敵方的表現中,更能看出蘇武堅定高尚的愛國心和民族氣節(jié)。

其次,蘇武還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在面對叛國者衛(wèi)律的勸降之語時,蘇武痛罵衛(wèi)律“不顧恩義,叛主背親”。然而,在他面對同僚李陵的勸降時,他知道李陵的投降是事出有因。雖然李陵因個人恩怨而不顧大義,蘇武也只是說:“愿復勿再言?!睂盍瓿錆M理解和耐心。

最后,蘇武還是一個堅韌不屈、意志堅定頑強、不畏艱難困苦的人,人格高尚。天下大雪,單于不給蘇武食物時,蘇武“臥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都不死。單于沒有辦法,又不忍殺他,把他流放到北海無人處,對他提出種種刁難,并且連唯一的財務都被偷走時,蘇武仍堅持下來。

蘇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從壯年到滿頭白發(fā),都沒改變他的'初心,至始至終都堅定他的愛國信念。這樣難能可貴的愛國者,這樣堅韌的人,值得被名流青史,為后世所頌揚。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二

《邊城》是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34年。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qū)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邊城人物形象分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翠翠

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翠翠身上的“美”,是通過她的愛情故事逐步表現出來的:第一階段:翠翠愛情萌生階段。她在小鎮(zhèn)看龍舟初遇儺送,愛情的種子就萌芽了。第二階段:翠翠愛情的覺悟階段。兩年后又進城看龍舟,她的愛情意識已完全覺醒。第三階段:翠翠對愛情執(zhí)著的階段。她在愛上儺送后,沒想到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她。出于對愛情的忠貞,她明確向爺爺表示拒絕。然而,她與儺送的愛情卻忽然受到嚴重挫折,儺送遠走他鄉(xiāng)、爺爺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間“長成大人”。最后,她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并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些充分表現了翠翠性格堅強的一面。

爺爺

爺爺保有著中國傳統的美德,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話、唱歌。他也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凄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天保

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斗”,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的走車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開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了他的手足之情。后來他外出闖灘,既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難,可以說他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

儺送

儺送有著他母親的美好品格,細膩。儺送孤獨地追求著愛情,和哥哥的“決斗”,夜半唱情歌,卻并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飄泊到什么地方。

俱為女子,我卻原本并不喜歡翠翠。

十四、五歲時第一次讀《邊城》,就不喜歡這個與自己差不多同齡的女子。十五歲時的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觸目皆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活脫脫就是一個自然之子,有著原始的善良和純真的可愛,應惹來無數愛憐。

可那時的我卻不喜歡,覺得這個女子的純真過了份,這是她保護自己的盾牌,也是尖銳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刺傷了那些深愛她的人。她的不諳世事,她的含蓄懵懂,全變成一條條致命的引線,引向最終的慘烈。記憶里永遠揮之不去的只有最后的悲哀結局,如同改編的同名電影里在昏黃溫暖的色調下,卻隱隱透出煙水空蒙的凄寒。

這是我一直都不懂的故事,也是我一直都不懂的世界。作者筆下的茶峒山城,只是一個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境小城,在故事里卻仿佛真正成了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安靜角落。在那個風云變幻、改朝換代的時代中,不管別處的人們如何不幸掙扎,生死存亡的恐慌感都似乎永遠彌漫不到這里。熱鬧充滿生氣的小河街,婦人聚集的吊腳樓,負責擺渡的老船夫,在難卻盛情的收下過客的一枚銅板后會轉送一大把的煙草葉。在那里就連世俗最為不齒的妓女,“也永遠那么渾厚”。她們可以為了生計接待四川商人,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淚快樂牢牢地系在歸期不定的水手身上,有著古代女子“拼將一生休,盡君一日歡”的勇氣和無悔,“較之講道德和廉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這樣的水土和民風養(yǎng)育出的翠翠,有我想象中的淳樸,卻沒有意料內的勇敢。一如她的那段傷痛初戀,在那時的我看來不過是一個簡約和克制導致的悲劇。對于這樣一個簡單的三角故事,作者舍棄了傳統的情節(jié)要素,沒有門第之見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倒多了民主和放手。可那個女子還是沒有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只能回望那一川碧溪,帶走自己的愛與希望。

那時的自己,并不理解這樣的含蓄,也不喜歡翠翠的純真善良毫無機心,當這些品質成為一個人性格的全部時,反倒失去了最基本的一點可愛。于是,我離開這個故事,忘記翠翠,忘記湘西清亮的白河,繼續(xù)經歷自己的青春歲月。

時隔兩年,因緣際會下我再次翻開《邊城》,只因為懷念起湘西瓦藍的云天。故事里的翠翠在成長,已經走到了自己命運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固執(zhí)地等待,等著那個年輕人回來一同去采最喜歡的虎耳草。故事外的我也在長大,走過豆蔻年華,面臨著少年人走向成熟的蛻變。而當我懷著這樣的心境再次去讀這個早已熟悉的故事、讀到最后的那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時,心底的那份慘然和惋惜尚在,卻多了幾許釋然,并不再過多地執(zhí)著于因那些巧合誤會所導致的有情人未成眷屬的收場。若說兩年前這個故事讓我感到的是溫暖中透出凄寒,那么兩年后我不僅感受到全篇無處不在的寂寞孤獨,也更執(zhí)著于其中幾許溫暖的色調,依舊昏黃,卻足以照亮我的心房。

而兩年后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俱為女子,翠翠卻真是特別的。她不應僅僅只是爺爺疼愛的對象、男子夢中的理想,也是女孩子心中永難消逝的情結。再讀時,我不再指責她的懦弱隱忍,而是喜歡她的活潑率真,也愛她的含蓄。因為這才是每個這樣年紀的女孩子心中最純真的一面,也是最真實的一面。

再品與翠翠有關的章節(jié),我看到了兩條線索推動著人物的塑造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最明顯的一條自然是三年的端午節(jié),這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第一年的端午節(jié)由翠翠的回憶帶入,與茶峒山城一樣,他與儺送的初遇仿佛也是靜止于時光中的美好。黃永玉曾以此為題材作過木版畫,畫中的翠翠只一低首,回眸間卻有不勝涼風的嬌羞。這樣的畫面即使只是最簡單的白色,也足以在人的心上幻化出萬紫千紅。即使后來有漫天花雨,在翠翠的印象里也沒有那個端午所經歷的事甜而美。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翠翠和爺爺在順順吊腳樓上避雨,那個場景在電影中拍得十分溫馨祥和。天保一家送的大白鴨和尖角粽子,船總與爺爺間關于翠翠婚事若有若無的談論,不僅再次體現了地方人情之美,也為下文情節(jié)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契機。而到了第三年的端午,所有事紛踵而來,然后走向最后的終局。這三年的端午節(jié)對于翠翠的意義不言而遇,也是她感情最明顯的體現地。

不過不同于兩年前一直認為的愛情,再讀時我卻對那兩個男子的感情產生了小小的質疑。也許是著墨不多的緣故,天保和儺送的感情僅體現在一次又一次的求婚上。翠翠的純真美麗,是區(qū)別于其他女子的特別,也正是這份特別吸引了他們??蓮氖贾两K我都覺得他們只是把翠翠當成一件最美好的東西那樣小心翼翼地去追求,可以兄弟相爭,可以唱一夜的山歌,可心底其實想要的在這一塊純澈的水晶之外,還是一個節(jié)儉持家的女子。但愿這只是我對男子的偏狹。

可是翠翠,在這時卻真的初嘗到愛情的甜蜜,煥發(fā)出少女的`光彩。她會在罵人后聽到對方名號時“心里又吃驚又害羞”,沉默一個晚上,也會在爺爺提到嫁給天保時又羞又氣地掐斷話頭。而在面對爺爺正式講起求婚時的心念更是如電般瞬間即是百轉千回,她的心會輕輕地跳動,會即使不知所措也裝作從容地等待爺爺的決定。而當心上的事落空時,此刻的心理描寫猶為精彩:“翠翠弄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頭抬起,心忡忡的跳著,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去,望著它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也儼然從容了許多”。她的驚愕和極度失望,以及妄圖掩飾的心理過程,在看似隨意的動作中暴露無遺。其后面對爺爺的淚水,她的心中又煩又亂,想哭又覺得沒有理由哭。就是在這一刻我仿佛明白了過去一直都不理解的事,翠翠并非不愿去大膽爭取大膽說出自己的愛情,只是自身少女含蓄的性格,以及對爺爺的顧及使她不知所措,只能以不回應的方式來回應??此撇缓锨槔?,卻恰恰是人之常情。

而這種人之常情,卻恰恰是當年的自己所不懂的。所以很多路必須親自走過,才能知道坎坷波折,很多故事只有一讀再讀,才能體會個中情味。當讀到另一條暗線時,才驀地驚覺,翠翠走過的路,難道不就是自己曾感知過的一切。印象中全篇有四次將翠翠與“新娘”二字聯系在一起,有年少無知時扮做新娘的懵懂,也有情竇初開后追看花轎的好奇。她會歡喜會紅臉,會愛聽取茶峒歌聲的纏綿,也會為一片云一顆星而孤獨凝眸??吹竭@里,現在的我會抬頭微笑,無論上天賦予了女子多少種不同的性格,在此刻的心緒縱橫旖旎情思當皆如是。所以當全篇最后一次在爺爺的葬禮上出現“新嫁娘”這三個字時,才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哀涼。夢起之處,夢終之時,翠翠就這樣以癡癡站立的方式無聲地回應了自己年少夢想的如此終結。面對至親的離去,至愛的離開,此刻的翠翠有前所未有的真實感。若說前面的嬌羞含蓄引人憐惜,那么這時她的默然更貼近我的靈魂。

同樣面對找不回的過往,作者選擇用筆將其記錄下來。而對于那些猜測的目光,他曾說過:很多人看我的書近似買櫝還珠,你們欣賞我故事的清新,作品背后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欣賞我文字的樸實,那背后蘊藏的悲痛也忽視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是一個買櫝還珠的人,對于《邊城》這樣一個故事我只愿單純地隨心而讀,不愿加之以所謂深刻的挖掘的目光。我讀到了背后的熱情和悲痛,卻還是想許給自己一個希望。只是語序的不同,但又未嘗不可以是作者留下的慈悲,那個在月下唱歌,把靈魂輕輕浮起來的年輕人,“也許明天回來!”。

每個人心里也許都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作者如是,翠翠如是,我也應如是。然后,我們都將余下的歲月留在了等待里,孤寂地等待。但即使等得眼已垂落、耳已閉鎖又如何,畢竟似水的流年還在記憶里,曾經的夢想還在心里,閉上雙眼往昔的溫暖還一息尚存。

既然一切都還在,來過就未曾離開,那么即使心已漸漸消瘦,也沒有什么是不可釋懷的。

主題思想

《邊城》寄托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哆叧恰窐O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于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欲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哆叧恰访鑼懙南嫖?,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yè)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凈,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凈?!哆叧恰穼懸愿枨蠡?、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tài)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欲泛濫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藝術特色

《邊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特有風土民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細膩的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的描繪?;蛘归_人物的美好心靈,或揭露人物的丑惡靈魂,以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其方法多種多樣:或通過對話、獨白、行動、姿態(tài)、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夢境間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寫、氣氛渲染及周圍人物的反映等側面烘托。本文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人物的幻想、夢境來披露人物心理。翠翠離奇的“胡思亂想”,讓人感到漸漸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單寂寞,以及愛情的幼芽時心靈的躁動;翠翠“頂美頂甜”的夢境,展示出對朦朧愛情的甜蜜感受和潛意識里對愛情的向往。二是通過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形成強烈的暗示,誘使讀者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上去體味人物的內心奧秘。翠翠“帶著嬌,有點兒埋怨”地一再央求爺爺丟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邊,讓人感受到翠翠對爺爺的無比依戀之情。聽著爺爺唱的“那晚上聽來的歌”,“翠翠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則讓人感受到情竇初開的翠翠對甜美愛情的神往。

二是詩畫般的環(huán)境描寫。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而且為我們展示出湘西邊陲特有的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在作者筆下,啼聲婉轉的黃鶯、繁密的蟲聲、美麗的黃昏、如銀的月色……奇景如畫,美不勝收。這些又都隨著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動而自然展開。或是以黃昏的溫柔、美麗和平靜,反襯翠翠愛情萌動的內心的躁動、落寞和薄薄的凄涼;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著的一層薄薄的白霧、蟲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對儺送情歌的熱切期待,以及少女愛情的純潔和朦朧。

《邊城》成書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yè)雙豐收的季節(jié)。1931年社會雖然動蕩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個絨線鋪的姑娘。沈從文在行軍的途中,有一個叫趙開明的好友,在瀘溪縣城一家絨線鋪遇到了一個叫翠翠的少女,她長得俊秀。趙開明發(fā)誓要娶她為妻。17年后,沈從文乘坐的小船又??吭跒o溪。他站在船頭上,回憶到翠翠的美麗形象,便朝絨線鋪走去,在門前意外地看到了一個和翠翠長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從文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翠翠的女兒小翠。當年的翠翠嫁給了追求她的趙開明。這時她已死去,留下父女兩個。為了不打擾趙開明,沈從文沒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卻久久不能平復。翠翠,這個美麗、樸實的少女,他怎么也無法忘懷。1934年,他坐在院子里,在陽光下的棗樹和槐樹枝葉陰影間寫《邊城》時,翠翠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沈從文在《湘行散記·老伴》中提到:“我寫《邊城》故事時,弄渡船的外孫女明慧溫柔的品性,就從那絨線鋪子女孩脫胎而來?!?/p>

沈從文一生寫下很多部小說和散文集,但是在他眾多的作品之中,《邊城》則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梢院敛豢鋸埖卣f,正是《邊城》奠定了沈從文先生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1999年6月,《亞洲周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對20世紀全世界范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說進行了排名,遴選出前100部作品。在這一排行榜中,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位列第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單篇小說計,《邊城》則屬第一?!哆叧恰繁蛔g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選進大學課本。

延伸影視作品:1985年,凌子風執(zhí)導《邊城》同名電影。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三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婦:她溫柔善良,疼愛孩子,愛護丈夫,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家庭。

劇本開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圍中,圣誕節(jié)的前夕,娜拉認真的準備著圣誕樹和過節(jié)的禮物,丈夫親昵的喚自己為“小鳥兒”、“小松鼠兒”,似乎對娜拉寵愛有加,讓讀者很是羨慕這樣的家庭生活。但是這個家庭真如表面那樣幸福嗎?隨著閱讀的深入,實則不然,讀者了解到八年來,娜拉一直在獨自承受著一筆巨額的債務。

而是在遇到困難時,有勇氣有智慧面對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個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為人妻子為人母親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個人見解。

娜拉的成長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難中一步步成長的,在劇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長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劇情的可能,也為她的覺醒做了很好的伏筆。從一開始,面對丈夫的病,父親的去世,娜拉敢于擔當,到后來面對珂洛克思泰的要挾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當,讀者都可以看出,這個女人擁有的不僅僅是善良智慧,還有一顆堅毅的心。

娜拉的成長,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與她朝夕相處的丈夫促成的,這為她后來的覺醒的奠定了基礎。

全是對立指責她的嘴臉時,才讓她明白過來,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對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錯付了年華啊。從一開始對愛情的絕望,到最后對自己人生的覺醒,娜拉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最終以她的出走標志著她的覺醒。

魯迅在女子大學做過“娜拉走后怎樣”的演說,他說娜拉不是回來,就是墮落。誠然獨自生活是充滿艱辛的,女人沒有獨立的經濟是不會有獨立的話語權,但是她不走出這一步,她的人生永遠只能是個玩偶。

換個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爾茂是否會有所觸動,是否會隨之覺醒?讀者不得而知。

劇本沒有告訴讀者男女不平等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只是用“娜拉出走”這一象征性的舉動結束全篇,我認為這沒有什么不好。文學畢竟是文學,文學與現實相關聯,但文學家畢竟不是社會學家。

其實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都會有“娜拉”這樣的形象存在,每一個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們所反映的無非是婦女的覺醒,女權運動的促成??梢詫@一類形象進行一個總的概括總結,對女性文學進行探討。

總結: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閃耀在文學歷史的殿堂,是因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時代無數要求人權的女性,以及她所獨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著每一位讀者。角色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才顯得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尤其是娜拉最終的出走,震撼的不僅僅是劇中的那個傀儡丈夫海爾茂。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四

1 、哈姆萊特是古代丹麥的一個王子,他是一個人文主義形象,這和他在“威登堡大學”里所受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

2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而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個思想家那樣地思考許多哲學問題,卻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為父報仇,可是他內心又是矛盾,因為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扭轉整個乾坤。在這樣艱巨的任務面前,他想要行動也行動不起來。

3 、性格過于內向、審慎及單槍匹馬的處境,使他感到猶豫,造成他行動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與敵人同歸于盡。

4 、他的悲劇既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存性格弱點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從《哈姆萊特》看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思想

一、《哈姆萊特》的創(chuàng)作背景?!豆啡R特》是他創(chuàng)作最輝煌時期的作品,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體現了莎士比亞悲劇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戲劇的典范。它取材于十二世紀末丹麥王為父復仇的故事。莎士比亞以人文主義觀點處理原來的題材,把只是單純地為父復仇的故事改編為社會悲劇,使它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二、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思想。劇情發(fā)生在丹麥,但劇中所描寫的宮廷內荒淫無度,朝臣們阿諛奉承、陰險狡詐,國內民怨沸騰,社會動蕩不安。克勞狄斯不僅是封建暴君,也是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中的野心家。哈姆萊特與克勞狄斯的`沖突是全劇的主要沖突,其實質是資產階段人文主義者同新舊社會邪-惡勢力,人文主義思想與現實社會尖銳矛盾的反映;同時也反映出人文主義思想在社會的普及,以及哈姆萊特的內心對于自由和理想的渴望。哈姆萊特在劇中沒有自己的生活,他的生存意義在于為父親報仇。對仇人的憎恨和與仇人的斗爭成為哈姆萊特的感情基礎,這是這部悲劇的主題和思想。

三、 哈姆萊特的性格特點 。在哈姆萊特的形象里,莎士比亞體現了他的時代最優(yōu)秀的進步的人類特點,哈姆萊特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他出身王室,卻在當時新文化中心的德國威登堡大學接受了人文主義教育,他出身上層統治階級,卻接近人民,他痛心周圍社會的丑惡現實,抱有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崇高理想,同時對 “ 人 ” 抱有美好的看法:

四、《哈姆萊特》深刻的社會意義。在鬼魂出現之后,他知道父親是誰害死的,并立志復仇。對于哈姆萊特來說,復仇既是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又因為兇手是當今的國王,是專制王朝的代表,推翻了國王,也就扭轉了這混亂的局面,拯救了這瀕于崩潰的國家,因而不僅僅是個人問題,還是關系到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問題。他勇敢地承擔了這一責任,同時也深感這一責任的重大: “ 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 這一方面表達了他作為王子要為父復仇的堅定決心和作為人文主義者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的氣魄;另一方面,表現了他面對黑暗現實,對所負重任的悲愁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哈姆萊特的裝瘋說瘋話,一方面適應了內心的憂郁,一方面針對外界的罪惡社會現象。

哈姆萊特所處的封建勢力雖然已經腐朽但仍占統治地位,并有原始積累時期出現的新的罪惡勢力與之結合,在力量對比方面暫時還大大超過了人文主義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而哈姆萊特所代表的人文主義者本身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把社會的斗爭看作 “ 善 ” 與 “ 惡 ” 的斗爭,把改革社會的希望寄托在開明君主身上。在政治上是改良主義者,在行動上是孤軍作戰(zhàn)者。這就決定了哈姆萊特只能以悲劇告終,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莎士比亞善于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緊密結合起來,《哈姆萊特》對自然和人的贊頌也都洋溢著浪漫主義氣息。同時莎士比亞很注意情節(jié)的安排,他的戲劇常常包含幾條平行的或者交錯的情節(jié)?!豆啡R特》中三條復仇的情節(jié)交織在一起,而以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為主線,以雷歐提斯和福丁拉斯為副線,三條線相互聯系,又彼此襯托,在復仇這個主要情節(jié)之下,還配合了情、友誼、家庭關系等次要情節(jié),起著充實、推動主要情節(jié)和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

作者從“擁劉反曹”的歷史傾向和以“忠義”為核心的道德倫理觀念出發(fā),進行了對曹劉政權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曹操:

首先,作為一代霸主,他雄才大略、見識高超。這一方面在與同為奸雄的袁紹的外寬內忌、多謀少決的對比中突出得更為鮮明。如曹操入冀州后,有須發(fā)皆白的父老數人跪于地,說袁紹“重斂于民,民皆生怨”,歌頌曹操“官渡一戰(zhàn),破袁紹百萬之眾”,使百姓“可望太平矣”。

其次,雖然曹操奸詐巧偽,但同時也具有仁德之心,爭取民心,愛惜百姓。他雖然知道劉備胸懷大志,久為必患,但是他認為“方今用英雄之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為也?!痹陉P羽掛印封金離去時,曹操又認為“彼各為其主,勿追也?!迸崴芍潛P曹操有王霸之度,休美之心。

再次,曹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領州牧之后,就急忙“招納賢才”,荀彧來投奔,他認為是“吾之子房”;郭嘉應聘,曹操以為是“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荀彧與郭嘉后來果然成為曹操智囊團的核心人物。典韋、張遼、龐德等人,或是自來投奔,或是被俘的降將,曹操都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后來均成為曹操手下沖鋒陷陣的猛將。

但另一方面,曹操信封的人生原則又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當爭取民心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抵觸時,她就會視民命如草芥。如殺呂伯奢、血洗徐州。同時,對待部下,他是陰險和殘酷的,如借倉官的頭來穩(wěn)定軍心,割發(fā)代首、夢中殺人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假名借勢之舉,確實是一種明智的表現,是他成就霸業(yè)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手段。但從道德的角度來看,這又是一種“欺君罔上”的行為,因之小說一再罵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2、劉備:

劉備是作者極力推崇的仁德愛民、寬厚誠信、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作者對劉備的描寫塑造寄托著儒家的仁政愛民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五

魯迅在小說中以“為人生、為人性”的主旨,重點是將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和封建文化,揭露了其“吃人”的本質。并且大多都是愚昧麻木和奴性十足。他們之中最多的是孩子、女人、老人和青年。來自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深刻的人性探究價值。仁慈、善良和同情是人性最珍貴之處,應讓學生從這幾處分析小說中除了祥林嫂之外的人物,從他們身上去找祥林嫂的悲劇根源。

作者在重筆濃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同時,還作了匠心獨運的構思,那就是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劇的發(fā)生都是在春天。

首先看她最初的身份--童養(yǎng)媳。她有一個比自己小十歲的丈夫。正值青春少年的她,在婆婆家里做牛做馬,把自己的青春支付在無窮無盡的勞作中,封建夫權奪取了她一生中的春天。

再看她第一次喪失,也是在春天。

如果一直做童養(yǎng)媳,生活再苦再累,總有小丈夫長大的一天,丈夫成人后總會給祥林嫂一些依靠,不幸的是在婆家失去青春自由的祥林嫂,又在春天里失去了丈夫。在當時的中國的農村,女人失去丈夫就意味著更要聽從婆婆的呵斥,要謹遵著"從一而終"的信條,所以在這個春天,祥林嫂失去的不僅僅是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更是她做一般婦女的權利。如果說有小丈夫的祥林嫂是婆婆家的媳婦兼?zhèn)蛉耍敲创禾炖锸フ煞虻南榱稚﹦t成了婆婆家里純粹不用付錢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隨人使用隨人買賣。為了躲避婆婆難堪的虐-待,而逃到魯家做了一個冬天短工的祥林嫂,在有了短暫自由之后的新春時節(jié),又被婆家人五花大綁而去。婆婆為榨取祥林嫂最后的一點價值,用賣她到賀家坳的錢給小叔子說親,讓另一個"祥林嫂"來到婆家。

其三,再看祥林嫂一生中的又一次打擊。在春天里再度喪夫且失子

嫁到賀家坳之后,盡管祥林嫂沒有逃脫被賣的命運,但是她卻有了一個有力氣、會干活的丈夫,有了個白胖的兒子,日子可以說舒心了不少,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可憐的祥林嫂再次在春天里被拋入不幸的深淵。壯如牛的丈夫因傷寒而死,在"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里,女人寡而再嫁,本來就要無辜地背上不貞的罪名,再加上一寡再寡更無辜地要讓滿腦子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們加上"不祥"的罪名。沒有了丈夫,祥林嫂還可以有做母親的權利,但是祥林嫂的不幸仍在春天里延續(xù),狼叼走了兒子,也叼走了祥林嫂所有的希望和生命力,甚至封建族權這條豺狼還叼走了祥林嫂夫妻二人苦心經營的家--大伯把她趕出了家門。

最后再看祥林嫂在新春的祝福中倒斃。

一寡再寡,失去青春的祥林嫂,在給魯家付出青春血汗之后,被魯四老爺借助于封建的政權逐出了家門。流落街頭的祥林嫂由于受到封建神權的毒害,在新春到來之時,又惶惶恐恐,瑟瑟縮縮地承受鬼神思想的折磨。春天本是讓人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魯鎮(zhèn)的人們在祝福的聲聲祈禱中盼望著幸福降臨。然而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祥林嫂卻在連綿不斷的爆竹聲中,帶著被分尸的驚懼寂然逝去,為自己凄慘悲涼的命運劃上了句號。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祥林嫂的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春天里發(fā)生,作者這一匠心的構思,真正用意不外乎有兩點:一、讓讀者更深刻地把握祥林嫂的悲劇性;二、讓讀者明白在封建四權的統治下,像祥林嫂這樣的舊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生命中沒有"春天"可言的,封建四權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網羅著祥林嫂這樣的女子生命中的一個個春天,直到吞噬她們的靈魂。

可以說祥林嫂就是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蠱惑之下的犧牲品。在魯鎮(zhèn),她是以勞動工具的身份出現的。她希望以自己全部誠實的勞動來換取起碼的生活。此外,她對生活沒有什么所謂的非分要求。她出身卑微,她沒有姓名,也沒有人去關心她的姓氏。她從來沒有懷疑過她自己為什么滿足這種奴隸式的生活,她只想維持這種奴隸式的生活。在等級觀念森嚴的封建社會里,婦女的社會地位是最低的,而維護封建等級制度之一的封建禮教歷經二千余年的發(fā)展,在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無孔不入。祥林嫂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她盡力維持這個奴隸地位,也正是因為封建禮教的束縛使她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她很滿足于付出很多得到很少的生活。

封建禮教如同一把無形的枷鎖死死的纏著她,慢慢的侵蝕著她的靈魂。對她這個寡婦的到來,魯四老爺第一個感覺就是“皺眉”,因為她是一個寡婦。按當地的習俗,福禮由她做,會給他帶來不祥的征兆,封建禮教之網己經悄悄的散開了。她在魯四老爺那里感到滿意的生活很快因她婆婆的到來被打破了。她被她的婆婆“用繩子一捆,塞在花轎里”強迫嫁到山坳里去了,抬到男方家后,她拼命反抗,以致使她的頭“撞香案角上”,留下一個永遠消滅不了的傷疤。但只要能夠不受侵擾的依靠自己的勞動平靜生活下去,祥林嫂也還是能夠感到滿足的生活下去的。她對生活的要求,始終不過是要過一種平凡的起碼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這種平凡的起碼的生活隨著她的男人的死亡而終止。封建的族權制度又一次搶起大棒,施加在她的身上,丈夫死了,兒子又被狼叼吃了,遭受滅頂之災的她,再次回到魯四老爺家里,已經讓他感到她是“敗壞風俗”、“不干不凈”。這一次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在祭祀時干這干那,擔當一切了。她已經失去了主人對她的信任,祭祀時不讓她沾手。因為封建禮教的歧視,她想通過自己誠實勞動得到主人信任的希望破滅了,對她是沉重一擊。在封建禮教下的祥林嫂想做奴隸而不得。

《祝福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六

金圣嘆曾說:“《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樣?!钡拇_,施耐庵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活靈活現的時代。

水滸之中共有108將,但是之中我認為人物形象刻畫最為細膩、內心世界描寫最成功的則是林沖這個人物。

一、“義”——重義重情的好漢男兒的英雄本色

酒生兒李小二是個年輕人,以前曾經在東京的一家酒店里做事。李小二不該偷了店主人家里的東西,被店主人捉住了,要把他送官府治罪。林沖知道以后,盡管李小二和他不沾親帶故,但是林沖看到他是個青年人,還沒有完全成人,偷東西也許有一些難言之隱,便主動替李小二向店主人求情,賠禮道歉,又自己掏錢償付了店主人所丟失的物品,這樣,使李小二避免了一場在小小年紀里就會留下嚴重創(chuàng)傷的官司。林沖又是一個做人須做徹,辦事辦到底的人,看到李小二沒有盤纏,又打發(fā)給他一些錢,使他離開了東京,到外地去謀生。后來,李小二到了滄州,真的改過自新,和妻子開了一個茶酒店,做著正當的生意。林沖也許不會記得這件事,這反映了被林沖救助過的絕不止李小二一個人,也顯示了林沖救人不圖人回報的高尚品質。

林沖的“義”還表現在對梁山事業(yè)的“大義”上,當晁蓋,吳用等人推他為梁山寨主,但是林沖執(zhí)意不肯,后來在眾英雄的推薦下,他才勉強答應坐了第四把交椅,這一義舉,突出表現了林沖“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大義”之氣,這是對他的“義”的最為深刻的表現。

二、“忍”——委曲求全的封建官吏的奴性表現

面對高衙內對妻子的調戲,林沖打了他一拳,但是在知道他是太尉高逑的公子,卻害怕得罪上司委曲求全。后來林沖被陷害入獄,妻子無人照料,他勸其另行改嫁,表面上是為了妻子著想,但是沒有去努力改變現狀,以致自己家破人亡。

林沖在發(fā)配往滄州的時候,押送他的兩個差役一路上對他百般折磨。給他帶厚重的枷鎖、讓他光腳走路、給他吃很少的食物,甚至用開水燙他的腳。這一切林沖都毫無反應,順受了對自己的折磨。后來走到野豬林,兩個差役要殺他時,林沖還是一點警惕都沒有,要捆就捆吧,要是換成其他的好漢,在這種情形下是決不會聽天由命的。他到滄州后因為沒有及時送給牢頭銀子被牢頭罵做賊配軍,一番話說的林沖哪敢抬頭。等他罵完了,林沖去取了銀兩,陪著笑臉說:“差撥小哥,些小薄禮,休言輕微”。

上述的幾件事充分表現出林沖的委曲求全的奴性。

三、“狠”——勇猛冷酷的蓋世豪杰的兇狠手段

林沖武藝高強,作戰(zhàn)勇猛,殺人手段狠毒,做事果斷冷靜,膽識過人,無不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狠”的大氣,“狠”的透徹,要么不做,一做就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而林沖的“狠”與他在逼上梁山前的極度的“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比起李逵,武松等人的一味的.“狠”來,更顯得林沖的“狠”來的到位,更富有張力。

林沖的“狠”表現之一就是他的勇猛,林沖武藝高強,任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時就聲名遠播。在水泊梁山軍五虎將中排名第二,這里應考慮排位的其他因素。說道林沖武藝高強,比較典型的有這樣兩個場面,一是“棒打洪教頭”,二是“生擒扈三娘”。

林沖的“狠”表現之二是他的殺人手段的狠毒。這種“狠”勁在他被-逼入絕境時就充分體現出來。特別是在“風雪山神廟”,就顯示了他的這一特點。

林沖的“狠”表現之三就是他過人的膽識,做事作風果斷冷靜,總是在該出手時就出手,一出手就意義非凡。

總之,林沖獨特的性格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豐富了《水滸傳》的英雄人物的畫廊。

水滸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之一,它以人物眾多,刻畫細致聞名,而在書中的108位好漢更是我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而書中眾多的人物的刻畫又以:林沖、松江、吳用、李逵等人為最。作者將他們的性格、喜好、缺點等方面豐富化,使人物更加豐滿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水滸之中共有108將,但是之中我認為人物形象刻畫最為細膩、內心世界描寫最成功的則是林沖這個人物。

林沖是宋朝的八十萬進軍教頭,平日喜歡打抱不平、武槍弄棒、為人剛直不阿。不僅在京都有很好的名聲,還在綠林中讓人佩服。他武功超群、有漂亮的妻子、小康的生活,可以說是擁有很幸福的人生。但是他生錯了時代,在腐朽黑暗的宋朝,依靠真本事是根本發(fā)達不了的。聽起來林沖是八十萬進軍教頭,好像權利很大,但是事實上進軍教頭這個職務在當時的京城卻有5-6000個,是底層的底層,就是個武術教練。而宋朝又歷代重文輕武,武官最多做到朝廷二品大員,再加上宋朝官場黑暗、吏治腐朽、皇帝昏庸,想依靠自己的真本事根本不會有出頭之日。甚至當時的軍事總指揮也是高俅這樣一個靠踢球逢迎高升的街頭痞子,性格貪婪、狡詐、氣量狹小。在面對兒子調戲下屬妻子,竟然還公報私仇,借機陷害。

作為施耐庵筆下篇幅最大的人物之一,林沖的性格不僅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的缺點。

林沖是個豪放之人,好武成癡,喜歡舞槍弄棒,結交各路朋友。他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從不用武力欺負弱小,甚至對于謀害的他的官差也三番兩次的饒恕,還將剩余的盤纏相贈。甚至于在梁山落草要交投名狀時,還因為路過的都是貧苦百姓而苦等三天,差點失去自己的最后一條生存之路。

林沖是個優(yōu)柔寡斷之人,當晁蓋等人走投無路上山投奔,對于王平的百般刁難卻敢怒不敢言,直到吳用使計讓他看清了王平的真實面目后,才一怒之下刀殺。再就是高衙內調戲自己的妻子,也不敢用武力保護,害怕得罪上司,致使自己家破人亡、被判充軍。在面對高俅這個仇人兵敗梁山,卻因為松江等人的阻攔下不去殺手,失去了報仇的最佳良機。

林沖還是個心胸寬廣的大丈夫,在刀殺王平之后,晁蓋等人一致要奉其為山寨頭領時,卻毅然將寨主寶座讓給領導能力更為出眾的晁蓋。

以上都是林沖性格中好的一面,但是他性格中的弱點也在《水滸傳》中昭然若揭。

例如:面對高俅兵敗梁山可以輕易擊殺他仇人的機會,他憤然出手卻被宋江喝止時,只是唉聲嘆氣,郁悶吐血,沒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氣。

再如:面對高衙內對妻子的調戲,林沖打了他一拳,但是在知道他是太尉高逑的公子,卻害怕得罪上司委曲求全。后來林沖被陷害入獄,妻子無人照料,他勸其另行改嫁,表面上是為了妻子著想,但是沒有去努力改變現狀,以致自己家破人亡。

又如:遭人陷害、落草為寇,他沒有努力奮斗以圖報仇機會,而是在梁山終日借酒消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林沖在宋朝不得志,與政治制度、朝廷腐敗有很大關系。但是讓其郁郁而終的根本原因還是他自身的性格問題。

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林沖如果在和平年代能做很好的下屬,能力頗強,不好名利??梢苑艞壸约旱睦鏋榻M織等出力。而性格上的缺陷更是他的致命硬傷。

反觀書中林沖生在宋朝,猶豫不決的性格讓他注定成為一個悲劇人物。在遭陷害家破人亡時他還對腐朽朝廷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只要認罪伏法,自己的家人就可以免遭毒手。還對心中滿是做官幻想的宋江這個領導者抱有希望,受義氣的拖累放棄手刃仇人。最后在所有希望落空時只是心灰意冷的離去。

故而林沖這個人物與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有極大的矛盾性,機會與美好的結局在優(yōu)柔寡斷中破碎無形。但這樣的也造就了一個經典人物生成的必然,造就了一個與很多當時中國普通百姓相同性格的人物。在受傷害時總抱有委曲求全的心理,甚至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還不能破釜沉舟,這更加顯示了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愚昧,讓讀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極大的讓全本小說更加貼近現實,具有突出作者意圖的作用。并深刻的體現出人文主義者要求沖破封建勢力束縛的愿望和找尋人生方向的無助與彷徨。也正是林沖的這種性格缺陷讓他的形象更加豐滿,讓人在記住他的同事產生更多的思考。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七

保爾·柯察金:

保爾是一個自覺的、無私的革命戰(zhàn)士,他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戰(zhàn)爭年代,保爾和父兄們一起馳騁疆場,為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而努力奮斗,同外國武裝干涉者和白匪軍浴血奮戰(zhàn),表現了甘愿為革命事業(yè)獻身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在那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恢復國民經濟的艱難歲月中,他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犧牲愛情。他愛麗達,但受《牛虻》的影響,要“徹底獻身于革命事業(yè)”,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來了個不告而別。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xù)為黨工作。保爾在人生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在敵人的嚴刑拷打面前,他堅貞不屈;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他勇往直前;在與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卻步,創(chuàng)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跡。尤其是他在病榻上還奮力向藝術的殿堂攀登的過程,表現了一個革命戰(zhàn)士鋼鐵般的意志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保爾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他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漸歷煉成熟起來的鋼鐵戰(zhàn)士,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讓人感到親切的榜樣式人物。

冬妮婭:。

冬妮婭是保爾·柯察金少年時代的愛人。冬妮婭是林務官的'女兒,一個純情美麗的烏克蘭少女。她開朗活潑,不厭惡貧窮,性格也很溫和。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認識保爾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強和熱情,她不自覺地喜歡他,而愛他。她與率真少年保爾·柯察金相偎在寧靜的湖畔,盡情享受著屬于他們初戀的時光。沒有階層貧富的界限,對殘酷的現實生活一無所知。但由于階級出身的關系,她沒有和當時許多的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后來,保爾在成為一名布爾什維克后,他對冬妮婭的一些小資行為感到不滿,決定與她分手。最終冬妮婭嫁給了一名鐵路工程師。

冬妮婭對愛情的追求明朗熱烈,性情也活潑,仿佛燦爛春光中的一朵玫瑰,剛剛盛開,沉醉于愛情和世界的幻想,對所有的美好充滿了愛戀,信任。全然不知地獄的火焰已經快要沖出晃動的地殼,燒毀她擁有的一切,燒毀她的未來。

麗達:

麗達,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是保爾深愛的對象;漂亮、機智,打扮簡單而干練,心地善良而堅定。她酷愛工作,善于出謀劃策,能夠積極應對突發(fā)事件,不讓私人的感情影響工作大局。她愛憎分明,熱愛自己所信仰的共產主義,與保爾志同道合,配合默契。因為麗達的哥哥造成了保爾的誤會,麗達最終沒有與保爾在一起,而保爾再見到她時她已經結婚并且有了一雙兒女。

朱赫來:

水兵,俄羅斯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省肅反委員會主席,軍區(qū)特勤部副部長。

朱赫來是一個老布爾什維克,他身體寬大而結實,平時不茍言笑,言語簡單明了,但生動易懂。他喜歡聰明的孩子,善于循循善誘,把深刻的道理用淺顯的言語表達出來,在和保爾一起生活的時間里給他講了許多革命道理,傳授了許多革命知識,對保爾思想的成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他無私,愿意將自己的本領教給他人,不會想到做任何的保留,同時善于結交他人,關心他人,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富有魅力,遇事沉著,有主見,認真負責,雷厲風行,組織能力強,善解人意,對朋友能夠雪中送炭,給予實際的幫助。他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對做敵人有火一般的憤怒與憎恨,不屈不撓堅決地和剝削者做頑強的斗爭。朱赫來整個人就像一棵多年的結實的橡樹有力而堅定。

謝廖沙:

謝廖沙是保爾·柯察金童年時的朋友,是一個調皮的男孩子。少年時期,謝廖沙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樣,他也會淘氣、會倔強,甚至有點反叛。謝廖沙和保爾一起捉弄神父。在保爾被神父趕出學校的時候,謝廖沙還是沒有勇氣與好朋友一起承擔一時調皮犯下的錯誤。青年時期,蘇維埃政權建立后,他加入紅軍,并成為共青團烏克蘭區(qū)委會書記。具有高昂的革命熱情和自我獻身的精神,后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中彈身亡。在與敵軍的抗爭中,他充分顯示出了自己頑強不屈的意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年輕人。

作品簡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于1933年寫成。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zhàn)勝敵人也戰(zhàn)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zhàn)士。

作者簡介:

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出生于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2歲開始勞動生涯,15歲加入共青團,參加過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zhàn)爭。19因傷重轉業(yè),投入到經濟建設的潮流之中,先后負責過團與黨的下、中層領導工作,是蘇維?!皟?yōu)秀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在傷病復發(fā)導致身體癱瘓、雙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1935年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列寧勛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八

說到《三國演義》中智謀過人的將領們,人們總是最先想到諸葛亮、周瑜、曹操、司馬懿等人。然而談及陸遜,人們卻知之甚少。這也難怪,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中,重點寫陸遜的只有兩回,其余大部分內容則是一筆帶過,著墨甚少。而在我看來,陸遜智謀雙全,品德高尚,無論在是領兵作戰(zhàn)還是在治國安民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對孫吳的貢獻極大,晚年時卻由于孫權的昏聵含恨而終。這樣一個智謀不輸于周瑜、諸葛亮的人,值得我們深入了解、正確評價。

在此先簡要介紹一下陸遜的生平。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家是江東大族,他十歲喪父,十二歲時便一個人承擔起了家族責任。二十一歲時,身為一介儒雅書生的他應召入了孫權的幕府,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從東曹令史一直到丞相,陸遜時刻都在為孫吳殫精竭慮。晚年時他卷入了孫權的兩子——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斗爭中,因此開罪于孫權,郁郁而終,享年六十三歲。陸遜死后,家無余財。

接下來,我便從軍事才能、政治才能兩方面來淺談《三國演義》中陸遜的形象。

一、運籌帷幄、料事如神的軍事才能

在《三國演義》為數不多的描寫中,我們已經能看出陸遜杰出的軍事才能。他是東吳繼呂蒙后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以出神入化的用兵技巧為孫權解決了不少麻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熟悉兵法,善于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荊州一戰(zhàn),他抓住了關羽驕傲自大的缺點,用一種謙卑恭敬的態(tài)度放松了關羽的警惕;夷陵之戰(zhàn)時,他誘敵深入,拖長戰(zhàn)線,在敵軍疲敝的時候一舉攻破,這些都是陸遜深諳用兵之道的證據。所以《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中贊陸遜的詩第一句就是“虎帳談兵按《六韜》”。

其二,智勇雙全,善于抓住時機。從陸遜參加的幾次戰(zhàn)役中都很明顯地體現出了他擅長審時度勢的特點。夷陵之戰(zhàn)中,劉備親率七十萬大軍(雖然史實中數量并沒有這么多,但也是遠多于陸遜所指揮的部隊)為關羽報仇,士氣高昂。而陸遜僅僅帶領五萬軍隊,自身又是一個年輕的'書生,作為大都督有些難以服眾。況且魏國虎視眈眈,實為大患。在作戰(zhàn)過程中,陸遜正確分析敵我形勢,頂著眾老將的質疑,對敵軍的挑釁也毫不在意,堅持等到了破敵最佳時機再出兵。陸遜的以少勝多之勇、審時度勢之智為東吳多次取得利益。

其三,軍法嚴明,善于把握人心。夷陵之戰(zhàn)中,陸遜以一少年書生臨危受命。雖然孫權對他極其信任,但滿朝文武非議頗多。面對如此的內憂外患,陸遜一方面借助軍法鞏固了自己命令的權威性。一聲“不許妄動。如違令者皆斬!”(《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確實鎮(zhèn)住了吳將的心;另一方面,陸遜以智理服人,向其部將展示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博得了部下的信服,才有后來的彝陵大敗劉備。會稽太守淳于式表奏陸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而陸遜卻在孫權面前稱贊淳于式,孫權問其原因時,陸遜回答說:“式意欲養(yǎng)民,是以白遜。若遜復毀式以亂圣聽,不可長也?!庇纱丝梢?,陸遜時刻以國家為重,有容人之雅量。

二、心系國民、顧全大局的政治才能

陸遜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干旱的實際出發(fā),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在國家大政方針上,他主張在敵我雙方形勢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之前,吳國還是以“限江自保”為上策,力主保境安民,反對大規(guī)模用兵。這一點與諸葛亮的看法不謀而合。不聽勸阻的孫權執(zhí)意要收買公孫淵為燕王,欲與其夾攻曹魏,果不其然遭到了背叛,這足以體現陸遜看法的正確性。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盡量少動干戈,務以養(yǎng)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足以證明陸遜并不僅僅是一個會領兵打仗的武夫,還具有極高的政治才能。

然而,陸遜雖深受孫權信任,為孫吳作出了巨大貢獻,最后卻還是不得善終,真可謂是生不逢時。在這個人才輩出、將星閃耀的三國時代,陸遜的光芒終究是被周瑜掩蓋著。闞澤保薦他為大都督時說“此人名雖儒生,實有雄才大略,以臣論之,不在周郎之下”(《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當先主問陸遜何許人時,馬良對陸遜的評價與闞澤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陸遜之才,不亞周郎,未可輕敵?!痹谌藗兊男哪恐?,周郎的形象已先入為主了,陸遜也似乎成為了周瑜的“陪襯”。而在我看來,陸遜不但功勛卓著,而且忠心耿耿,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絲毫不輸于三國中曹操、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

《陸遜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九

每讀完一遍《水滸傳》,我都會掩卷沉思。這部名著不但使我了解了當時北宋晚期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真實史實,而且還塑造了許多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歷歷在目,栩栩如生。讀他們的事跡,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好象自己已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而這眾多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的鮮明的個性特征:如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花和尚魯智深,有膽識有智勇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心懷“忠義”的山東小吏人稱急時雨的宋江,命途多舛的青面獸楊志,魯莽純真對不公平社會充滿仇恨怒火的黑旋風李逵等眾多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

但是,在眾多人物形象中,我尤其欣賞的人物不是武松、宋江,也不是楊志、李逵,而是疾惡如仇、扶助弱小、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的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原名魯達,在渭州經略府任提轄官,他本應過著悠閑自得、舒適安逸的生活,為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幫助金翠蓮父女,而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西”,從此走上了流-亡江湖之路。

從出場先后來看,繼九紋龍史進之后,是花和尚魯智深。以渭州經略府的提轄官到梁山泊頭領,這便是魯智深的性格發(fā)展逐漸完善的歷史。魯智深被-逼上梁山,不是由于現實對他個人的迫-害,而是恃強凌弱的統治集團橫行霸道,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導致的結果。魯智深雖是“粗鹵”之人,可由于他有一身好武藝,統治者還需要他來幫護。他本來可以“逍遙自在”地做提轄官,然而,他卻不能忍受他所生存的社會,對不合理的社會壓迫他沒有采取妥協的態(tài)度,而是采取了積極進攻的態(tài)度。他的正義感和責任心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是有極為突出的典型性。

于是,當金氏哭訴“鎮(zhèn)關西”強騙的暴行時,史進和李忠都無動于衷,但卻激起了魯智深的強烈反應,他立刻就要去打死那“腌臟潑才”,雖然當時被史、李二人三番五次的勸住,還是不肯干休,終于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西”,走上流-亡江湖之路。

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在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但又兩次酗酒大鬧五臺山,被智真長老遣往東京相國寺,在路上,遇到小霸王強娶劉太公的獨生女,他又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大鬧了桃花村;途經瓦罐寺,有兩個道士為非作惡,他又拼殺了他們。

后來,到了東京,與林沖相識結為至交,當他聽說林沖娘子受了高衙內的欺辱,林沖還“不怕官,只怕管”,魯智深卻“怕他甚鳥”(第七回),終于大鬧野豬林,到二龍山落草去了。

魯智深對封建朝庭的認識是明澈的深刻的:“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敝圣聰,就比俺的直裰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保ǖ谄呤换兀┮蚨麍詻Q反對招安,被-迫招安后始終郁郁寡歡,當捉住方臘后宋江向他致辭賀時,還憤慨的說:“只得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第一百十九回)

魯智深,原名魯達,北宋年間關西人士,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魯達原是宋渭州經略使種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西,避禍出走,后在五臺山文殊寺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1.人物生平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惡霸鎮(zhèn)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發(fā)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p>

他從此有了安身之處,隱姓埋名過起了日子??婶斨巧钤谒轮须y守清規(guī)戒律,結果酒醉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看守菜園,收服了附近的一伙潑皮。他在菜園中倒拔垂楊柳,并偶遇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豹子頭”林沖,結為異姓兄弟。后來林沖遭太尉高俅陷害,被刺配滄州,魯智深不放心,一路暗中保護。在野豬林,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沖性命,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下林沖,此后一直護送至滄州七十里外。魯智深因而為高俅所迫,只得逃離大相國寺。

魯智深在江湖上漂泊,后與楊家將之后“青面獸”楊志、林沖之徒“操刀鬼”曹正等一起攻下青州二龍山寶珠寺,就此在二龍山落草為寇。后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義,又一同上了梁山。

《魯達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圓,見信而寂’的謁語,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2.魯智深性格分析

2.1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 魯提轄在潘家酒樓吃酒時,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控訴后,毫不猶豫地要去“打死了那廝”,被史進、李忠勸住后,馬上從身上掏出五兩多銀子,又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一并交給金家父女作盤纏。回到住處后,仍不釋懷,氣得連“晚飯也不吃”。第二天還親到客店中,將店小二痛打一頓,以使金家父女能夠脫身?!叭颉辨?zhèn)關西時,采取不依不饒的態(tài)度,“應口”要打,“討?zhàn)垺备颍銓⑦@個地方惡霸置于死地。本來,魯提轄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無怨無仇,能如此這般,就充分顯示了他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的性格特點。而這些性格特點的中心皆在一個“義”字。

2.2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魯提轄在救助金家父女,懲治惡霸鄭屠時,處處表現了這個性格特點:當詳細了解金家父女的姓名住處及鄭屠肉鋪的地址后,雖氣憤難當,卻能權衡利弊,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脫身,并能考慮到他們缺少盤纏,將銀子送給他們;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他們,一反平時的火暴脾氣,竟然能“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拳打”鄭屠,更顯出他的智勇雙全:先采用“激將法”,鄭屠果然經不住“三激”,被他引到當街上,手執(zhí)利器,造成持器行兇的口實,然后再當眾質問“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使圍觀的人知道懲治鄭屠是伸張正義,待到“拳打”時,本欲狠狠懲治,并非想把鄭屠打死,面對這種意外情況,卻能隨機應變,故意說:“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大罵著慢慢離去。這些情節(jié)皆表現了魯提轄的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

2.3熱忱率直,粗獷剛烈,兼有粗野。

邀史進、李忠吃酒敘話,當酒保問他:“官人吃甚下飯”時,便不耐煩地說:“問甚么!但有,只顧賣來,一發(fā)算錢還你!這廝,只顧來聒噪!”當聽見隔壁閣子里有啼哭時,就摔碟子摔碗,并要酒保“你與我喚得他來”問個明白。聽了金家父女的哭訴后,二話不說就要去“打死了那廝”,又送銀相助等。這些都反映出魯提轄對朋友熱忱,辦事直爽,性情剛烈粗獷,兼有粗野的性格特點。

3.“俠”論魯智深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部《水滸》中最具光彩的好漢。

不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之一”,而只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是因為以在下的眼光來看,魯智深是水滸世界里唯一一個真正具有俠義精神的人。

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如果拿金庸、梁羽生筆下的武俠人物的行事作衡量標準,那么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魯智深是唯一可以入選新派武俠小說的人物。

再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

不慷慨赴之,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每當魯智深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ê蜕须m疾惡如仇,卻從無李逵兩把板斧排頭砍倒一片百姓的兇殘,也沒有武松鴛鴦樓連殺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的個人行俠旅程里,從沒見他的禪杖揮向無辜弱小,這在梁山眾好漢中也屬罕見。總之,這是水滸世界里唯一一個真正具有純正俠者胸懷的好漢,如果水滸世界里少了魯智深,那么它在品格上將是一大降低。

《魯達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佛”論魯智深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飲酒吃肉,殺人放火,不受任何約束而終成正果,這正深合狂禪的精神,尤其是他大鬧五臺山那段,在人們眼中已成了一個旺盛苦悶而渴望自由張揚的生命尋求解脫的象征。

另外,《水滸傳》中的一些敘述,確實也提供了和狂禪聯想到一起的思路,如第五十七回中,有一首魯智深的出場詩:

自從落發(fā)寓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

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

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

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第九十回,宋江和魯智深來見智真長老,長老一見魯智深便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濒斨巧钅粺o言。

第一百十九回,魯智深杭州六合寺坐化前,作偈道:“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p>

段來看,說作者此處是有意嘲謔調侃也未嘗不可,再進一步,從中讀出狂禪意趣也未嘗不可。

(注:狂禪,南宗禪發(fā)展而來。反對任何清規(guī)戒律,反對任何偶像崇拜,率情任性,驚世駭俗,這些就是狂禪。狂禪,所有的外在束縛全沒有了,心靈達到了空前的解放,生命達到了一種極致的自由。)

5.魯智深小評

他正義的赫怒,往往狙滅了罪惡(例如鄭屠之死,瓦官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們時感一己小利的局促(如李忠之賣藥和送行)和丑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搶親),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們對人性生出真純的信賴(如對智真長老總坦認過失,如和金翠蓮可以相對久處而無避忌,如梁山上見著林沖便動問“阿嫂信息”,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滸賦給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榮,是魯智深那種最充分的人心。在渭州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遠去,魯智深尋思著坐守了兩個時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后,他勸周通不要壞了劉太公養(yǎng)老送終、承繼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官寺,面對一群襤褸而自私可厭的老和尚,雖然饑腸如焚,但在聽說他們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鍋熱粥,再不吃它——這對人類苦難情狀真誠入微的體悟,是《水滸》中真正用感覺來寫的句子。這些瑣細的動作,像是一陣和煦的微風熨貼地吹拂過受苦者的灼痛,這種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樣映照著魯智深巨大身影,讓我們看見他額上廣慈的縠皺。這一種救世的憐憫,原本是締造梁山泊的初始的動機,較之后來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義疏財”,魯智深這種隱而不顯的舉動,才更觸動了人心。水滸其實已經把最珍惜的筆單獨保留給魯智深了,每當他“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

6.名人論魯智深

6.1金圣嘆論魯智深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

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些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

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6.2李卓吾論魯智深

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薩、羅漢、佛

率性不拘小節(jié),是成佛作祖根基。

此回文字(指大鬧五臺山)分明是個成佛作祖圖。若是那般閉眼合掌的和尚,絕無成佛之理,外面盡好看,佛性反無一些,如魯智深吃酒打人,無所不為,無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十

《史記刺客列傳》是唯一一篇記錄刺客事跡的史書文章,記錄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五個不同的刺客以及他們的刺殺事跡。司馬遷也是唯一一位將刺客列入史書的史官,因此,《史記刺客列傳》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既然司馬遷把這5個刺客同列入一個類傳中,除了他們都擁有刺客這個身份以外,他們五個應該還擁有共同的形象特征和精神特征。但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必然也會有異于其余四人的個性特征。本文將從五個刺客的形象入手,著重分析他們共同的形象特征以及各自獨特的形象特點,并且簡要概述在這些形象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特征和對后世的影響。

(一)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的共同刺客形象

1、“士為知己者死”的情義

《史記刺客列傳》中的五個刺客,他們行刺的最根本的動機都是對“義”的履行,如豫讓所說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彼麄兠爸劳龅娘L險進行刺殺行為,原動力就是“義”。而這里所說的“義”,是一種“基于一定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的人際關系的準則”。即當對方給予自己一定的物質待遇以及精神上的尊重和能力上的肯定,自己也應報答對方。“義”是刺客個人情感的體現,具體描述為講義氣,有情有義。

五個刺客都是重情義之人。曹沫作為魯國將領,雖然“與齊戰(zhàn),三敗北”,但是魯莊公“猶復以為將”。曹沫與魯莊公的關系就是“君臣知遇關系”。

曹沫劫齊桓公,除了為了魯國國家利益,還出于對魯莊公知遇之恩的一種回報。同樣的,在伍子胥向公子光引薦專諸以后,“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當然,專諸為公子光刺殺王僚,應當是有一部分原因是物質上的回報,但是“善客待之”除卻了物質上的回報,還有精神上的尊重。

2、視死如歸的勇敢

刺殺是一種高危的行動,常常以生命為代價,除了曹沫,其余四個刺客都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要成為一個刺客,視死如歸的勇氣和勇猛高超的武技都是必須的。

除了豫讓,其余的四人并沒有選擇諸如毒殺的方式,而是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直接的刺殺,而且選擇的武器,不是刀,不是劍,而是匕首;刺殺的動作不是劈,不是砍,而是刺?!拔ā獭臅r候,身體門戶大開,全力以赴,‘刺’讓刺客們的刺殺舉動有了一種一身博人的壯烈情懷?!痹谧畛踹x擇刺殺工具與方式的時候就已經體現了他們的“勇”了。

于荊軻,司馬遷著了更多的筆墨在他身上。一段經典的易水送別,營造出了一種悲劇氛圍,用于塑造一個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的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荊軻。同時,荊軻在太子丹欲先遣秦舞陽之時,叱太子“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钡脑捳Z中,也體現出荊軻之勇猛。在刺殺失敗后,荊軻“倚柱而笑”,面對刺殺失敗,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荊軻卻是笑,這笑是“勇敢的笑,在笑中承擔失敗”。這是一種視死如歸的勇敢。

3、 先謀而后動

《史記刺客列傳》中的五個刺客,不僅勇猛,而且機智有謀略。曹沫趁著諸侯會盟時劫齊桓公,抓準了時機,讓齊桓公無法反悔自己許下的承諾;專諸在刺殺王僚之前曾經進行過一段詳細的分析,“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弟將兵伐楚,楚絕其后。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睂VT能根據當下情況條理清晰地分析刺殺行動,可見他并非一介魯莽武夫,而是有策有謀。豫讓兩次刺殺,第一次改名姓,第二次“漆身為吏,吞炭為啞”,都是采取了偽裝近身的方式進行刺殺活動,可見其機智。與慌張的秦舞陽相比,荊軻為了打消群臣對秦舞陽驚恐的懷疑,“顧笑舞陽”,寥寥數語即打消群臣的疑慮。司馬遷寥寥幾筆就生動地寫出了荊軻的機智。

(二)同中有異的刺客形象

雖然五個刺客有著共同的形象特點,但是畢竟是五個不同的個體,除了共同點以外,個體間的不同點也是值得關注的。本文選取其中三個突出人物集中論述司馬遷塑造這三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1、豫讓――執(zhí)著的刺客

豫讓異于另外四個刺客很突出的一點即是他的刺殺行動進行了兩次。第一次改名換姓,假裝涂廁襲擊趙襄子,未果;第二次改頭換面,連妻子都不認識,埋伏于橋下偷襲趙襄子,依然失敗。在第二次失敗后,最后豫讓擊趙襄子之衣替代刺殺,心愿了結后自殺而亡。豫讓執(zhí)著的其實并非是刺殺趙襄子這件事,他執(zhí)著的是“義”的聲名,“堅持履行‘士人’的職責,對‘士人’身份的執(zhí)著”。

除此以外,最后豫讓擊衣而后自殺,是因為豫讓明白“為智伯報仇的愿望實際上已經無法實現,還能實現的僅是以此只具有象征意義的行為來實現‘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其中的舍生取義者即是豫讓。盡管儒家的“義”與《史記刺客列傳》所要表達的“義”有所不同,但是這句話用在豫讓身上也是妥當的。

2、聶政――重孝的刺客

司馬遷在寫這五個刺客的時候,唯獨在寫聶政事跡的時候提到了他的家人。在嚴仲子第一次請聶政為己報仇時,聶政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為由拒絕了?!抖Y記》有言:父母存,不許友以死。這正是聶政的為孝準則。盡管他感恩于嚴仲子雖貴為諸侯之卿相,紓尊降貴到市井鄉(xiāng)野求助于己,但是因為對親情的注重,以及一片孝心,所以“只要母親還活著,供養(yǎng)母親就成了高于一切的頭等大事”,報恩之事只能等到其姐出嫁,母親去世并且三年孝期過后才前往助嚴仲子刺殺俠累。

而在刺殺事成后,聶政“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毀容自殺,死無全尸,為的是不連累自己的姐姐,體現出聶政對家人的愛護。勇猛如他,內心依然存著對家人溫柔的愛意。

荊軻――抱負滿懷的刺客 荊軻與其他四個刺客相比,最突出的一點不同便是司馬遷兩次提到荊軻嗜酒好讀書。好讀書這一點說明荊軻并非只是一介武夫,而是腹中有經綸,心中有抱負的讀書人。文中提到“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保m然并沒有詳細寫荊軻到底是以何術說衛(wèi)元君,也沒有解釋為何衛(wèi)元君不用,但是可以看出荊軻內心中其實是有抱負的,只是無法施展罷了。

荊軻流—亡到燕國后,與高漸離相識,此時提到“荊軻嗜酒”,并且兩人在酒酣以后還會擊筑和歌?!熬茖τ谥袊娜藖碚f有著深刻文化含義。酒的意象,反映了人生在醉與醒之間的徘徊狀態(tài)文人飲酒,得以釋放激情,忘卻塵俗,盡情抒發(fā)心中的豪氣,進入虛無縹緲的自我陶醉境界?!鼻G軻就與后世所有飽讀詩書卻無法施展抱負,而寄情于酒的文人一般。司馬遷寥寥數語,一個無法實現胸中抱負的失意文人形象躍然紙上。荊軻身上的文人氣質與身為刺客的勇猛瀟灑完美結合,成為流芳百世的刺客荊軻。

正如前文所言,《史傳?刺客列傳》展現的,是以“義”為核心的“戰(zhàn)國士林精神”即“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追求,愿為“義”的實現獻上生命,名副其實的舍生取義。這種“義”的實現,“很好地結合了完成對他人的義務和實現自我價值兩方面的內容?!?/p>

除此以外,反抗強暴也是《史傳?刺客列傳》中非常突出的一個精神價值。雖然刺客這個職業(yè)本身就是一個暴—力的代表,“反抗強暴并非一定是刺客的自覺主觀意圖。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為,特別是曹沫和荊軻的行為在客觀上具有了反抗強暴的意義?!?1對于曹沫和荊軻而言,國力強盛的齊國與秦國才是強暴的代表。曹沫和荊軻的刺殺行動實際上代表的是當時弱小國家對強大國家兼并侵略的一種抗爭方式,因此客觀上是具有反抗強暴此精神價值。

《史記刺客列傳》對后世帶來的影響,除了為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素材與故事藍本,誘發(fā)出如駱賓王的《易水送別》、陶淵明的《詠荊軻》和元雜劇《豫讓吞炭》等文學作品以外,其中體現的精神價值更是對后代帶來深遠的影響?!皬哪撤N意義上可以說,刺客的存在為中國崇尚柔弱,中庸的文化傳統注入了某些‘匕首’的剛性。加入去掉這種剛性,我們對延綿不已的不斷重復的中國歷史的感覺會變得更加蒼白,無力,麻木,綿軟了?!薄妒酚洿炭土袀鳌匪w現俠義與反抗強暴等精神價值,是儒學以外,與儒學相去甚遠的一種文化,與儒學互為補充,完整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另一方面,《史記?游俠列傳》中記載了漢代輕身重義,重信重明,鋤強扶弱的俠客事跡。這些俠客身上體現的精神,實則是繼承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這些刺客。《史記刺客列傳》“有力地影響了漢代的游俠精神。兩者合流形成了至今不衰的中國俠義精神?!痹谶@種源遠流長至今不衰的俠義精神的影響下,誕生了王維的《少年行》,李白《的俠客行》和明代的《三俠五義》等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1]司馬遷撰,韓兆琦評注《史記》,岳麓書社2012版

[2]唐紅《在文本解析中復活中的刺客形象》,《宜賓學院學報》,2017年第十期

[3]張三夕《勇敢的精神 感人的行動――評說》,《海南大學學報》,1997年6月

[4]胡進才《論中的刺客形象》,《作家雜志》,2017年第9期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十一

柴進,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水滸中柴進是怎樣一個人?以下內容是關于柴進人物形象的分析,歡迎閱讀。

柴進是滄州人氏,后周世宗嫡派子孫,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賜丹書鐵券。他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杰,被譽為當世孟嘗君,綽號小旋風。

林沖刺配滄州時,路經柴進莊上,便去拜訪柴進。柴進久聞林沖之名,不但對他厚禮款待,還寫信給滄州大尹、牢城管營,讓他們照看林沖。林沖因此被免了一百殺威棒,還得到看守天王堂的差使。

林沖風雪山神廟后,碰巧到了柴進的東莊,再次遇到柴進。柴進又修書一封,推薦林沖到梁山泊入伙,還親自將他送出滄州。

宋江殺死閻婆惜后,也到滄州投奔柴進。柴進讓宋江安心在莊中住下,還稱就算“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自己也敢藏在莊里。

此外,白衣秀士王倫、摸著天杜遷、行者武松、石將軍石勇都曾得到柴進的幫助。

要說《水滸傳》中我最佩服誰,那自然是非柴進莫屬了。

在《水滸》整本書中,柴進可能不是功夫好的那個,也可能不是足智多謀的那個,但是柴進絕對是最熱心的那個。試問,《水滸》中有多少個好漢受過柴進的照顧?那絕對是數不勝數。單是算算那些有名號的吧,宋江、林沖、武松、王倫等等,并且,柴進不單是熱心,還有仗義疏財,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能夠對于錢財這般的人,天下可謂是少之又少啊!

柴進和盧俊義應該是梁山泊中身份較為高貴的兩個人,而我覺得柴進這個人比盧俊義懂得人情世故,他看重親情,凡事考慮謹慎,在他化名柯引潛入方臘當臥底的時候,曾經深得方臘的信任,甚至娶了金芝公主當了駙馬,由此也可見柴進懂得與人交往,交際能力較強。

不光如此,柴進也是個分析能力較強的人,在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后,他發(fā)現戴宗納官求閑,阮小七被朝廷剝去官了之后,非常仔細地分析了當時的格局,很明顯,當時的朝廷根本就沒安好心,再加上本身自己也曾當過方臘的駙馬爺,為了免受奸臣之辱,所以納官返鄉(xiāng)了,最終的結局也算是可以,無疾而終。

柴進被人稱為“柴大官人”或是“小旋風”,從這中也能看出來柴進此人的性格以及在江湖人士心中的地位,從全書上來說,柴進此人大約被施耐庵老先生塑造成了當時那個時代的“孟嘗君”了吧!

在《水滸傳》中,有一個很仗義、有錢、多次幫助梁山好漢的皇族后裔,他就是柴進。

柴進本是宋太祖趙匡胤結義兄弟柴榮的嫡派子孫,自柴榮的兒子柴世宗因陳橋兵變,被迫讓位給趙匡胤后,趙匡胤曾賜予他家誓書鐵卷(即免死金牌)。柴進因仗義疏財、喜好結交江湖好漢,被江湖人物稱之為“小旋風”。用現代話講,柴進是北宋時期的“富n代”,從華麗的穿著打扮到風風火火的生活方式都非常之夠檔次。柴進一心追求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廣攬門客,接納四方落難的英雄,可謂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不過上天好像并不為柴進的所作所為而感動,柴進雖身世顯赫,家財萬貫,因其為人仗義疏財,廣愛結交江湖豪杰,因此很為梁山好漢所敬重。不料,高唐州知府高廉妻弟殷天錫看中柴進叔父柴皇城的府第,仗著權勢欺人,一心想要將柴皇城的府第據為己有,因此屢次上門搔擾,并派惡奴把柴皇城打傷,柴皇城因傷帶氣臥病在床。柴進得知后,帶領暫住在他莊的黑旋風李逵來探望。此時,恰逢殷天錫又來搔擾,生性嫉惡如仇的李逵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錫。高廉聽聞妻弟打死大怒,派人抓了柴進。柴進雖據理力爭,并說出太祖皇帝親授丹書鐵券之事,但高廉卻依仗高球的勢力,根本不予理睬,將柴進痛打后押入死牢,一心想要結果他的性命。幸虧牢獄節(jié)級藺仁敬佩柴進,將柴進藏入枯井之中,直至宋江發(fā)兵攻打高唐州,攻破城池斬殺高廉,李逵下到井中救出柴進,大家一起上了梁山。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十二

作者將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將現實生活的詩情畫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種體現著人類尊嚴和命運重壓下仍有優(yōu)雅風度的硬漢子形象。

作品通過主人公桑地亞哥與鯊魚的頑強搏斗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奮斗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

“我不能夠阻止它來害我,但是也許我可以捉住它。”老人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他鼓起全身的氣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桿鋒利無比的魚叉扎了進去。他向它扎去的時候并沒有抱著什么希望,但是他抱著無比的決心和十足的惡意?!崩先瞬⒉槐裁聪M?,但他有決心,也有勇氣,一個敢于挑戰(zhàn),勇于抗爭的“硬漢”形象躍然紙上。

“他想,能夠撐下去就太好啦?!痹谟龅锦忯~的襲擊時,文中幾次出現這樣的想法,通過這樣的內心獨白,說明老人現在確實身陷困境,筋疲力盡了,此前他已和大馬林魚搏斗了三天兩夜,精力消耗殆盡,現在又要面對鯊魚的一次次兇猛的攻擊。他難免會有畏難情緒,難免想要退縮,但這些消極的念想總會被他的韌性與毅力所打敗,轉瞬即逝。這句話是老人“硬漢精神”的真實寫照:面對困難,堅強樂觀,決不屈服退縮。正如老人所說的“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想點開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說,‘一分鐘一分鐘過去,離家越來越近了。丟掉了40磅魚肉,船走起來更輕松些?!边@是老人在困境中的自言自語,文中類似的自說自話有很多,表明老人具有樂觀的心態(tài),懂得在失去后自我安慰,這是強者的智慧。

也許從生活上來講,老人是孤獨的、寂寞的,長時間的出海打漁,他都是孤身一人;然而從精神上來講,他永不孤獨。

“于是他用舵把對準鯊魚的頭打去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兩次,又一次。他聽到舵把折斷的聲音,再把那裂開了的槳往鯊魚身上戳去?!薄袄先爽F在簡直喘不過氣來,同時他覺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边@是老人與鯊魚進行的最后一次搏斗,他搏斗的對象是一群鯊魚。那種赤裸裸的、凝聚血汗的、用盡全身最后一點力氣,寧死也不肯放棄的搏斗,是一種執(zhí)著,之一種堅韌,是一種堅守,是一種生命的頑強。在那一刻,我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動,我的靈魂在震顫!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勝利在望時的雀躍者,而是明知前面是失敗依然挺起胸膛無畏無懼走向死亡的人,是西西佛斯似的英雄。

故事的結局歸于平靜,結束在沉寂的忍耐中,在對人的盛贊中,流露出淡淡的孤獨與悲傷。然而,是一種宏大的孤獨與悲傷,沒有凄寒,反帶著熾人的熱烈!猶如一曲“天鵝的絕唱。”色彩瑰麗而濃重,意境深邃,意味雋永,余韻悠長聯系海明威的經歷,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面對著戰(zhàn)爭后遺癥給社會帶來的混亂和毀滅,給人們帶來的遺憾和幻滅,他覺得人們要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具有老人那種“打不敗”的硬漢精神。作者筆下的老人形象是一個英雄,能產生感染力和滲透力。老人最終帶著魚骨上岸,可是他始終未向自然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于挑戰(zhàn)自身缺陷以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他的赤裸裸、血淋淋的堅定的相信,激人心魄。

“生活只有兩種——腐爛與燃燒?!辈皇撬腥硕伎梢员环Q作“英雄?!庇腥嗽鴮δ切┇@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樣評論:“他們的作品或深沉凝重,或婉轉抒情,像智慧的泉水,像深邃的大海,超越了語言和種族,貼近人類的本心。他們用文字訴說著人類亙古不變的情感、靈魂和真理?!焙C魍摹独先伺c?!氛沁@樣。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十三

甄嬛 (莞常在-莞貴人-莞嬪-莞妃(未封成)-熹妃-熹貴妃-圣母皇太后)

甄嬛不愿嫁入帝王家,在選秀時故意打扮樸素,卻因為天生麗質難自棄,再加上容貌神似雍正摯愛——故去的純元皇后,便注定了一生的命運。

原以為胤禛是她的“良人”, 終究不過是別人的替身,是一場謊言罷了。

美夢破碎的一瞬間,她好似什么都沒有了。一心癡愛卻換來皇帝的絕情,真心相待卻得到姐妹的背叛,突如其來的家人的苦難.……這一切讓她心灰意冷,終究被-迫離開剛誕生的女兒,在清冷苦寒的的寺廟內,企圖默默地用殘留的歲月,安撫自己支離破碎的心。 直到遇到了溫潤如玉的胤禮,才驀然想起曾經的心愿。即使抗拒,即便疏遠,卻仍然忍不住在那個雷雨交加的晚上,撲入他的懷中。用一顆不完整的心,靜靜感受他的柔情與呵護,享受著平靜而幸福的時光。

皇后(烏拉那拉宜修,雍親王側福晉-嫡福晉-皇后-死后追廢)

宜修是烏拉那拉氏的庶出,在那個講究嫡庶尊卑的年代,庶出就意味著一輩子低人一等。宜修比任何人都敏感自卑,比任何人都更渴望上位,早早學會了隱忍。

在華妃身上,宜修只用了五成功力。對付聰慧的甄嬛,宜修則出盡了手中的牌。感受到甄嬛巨大威脅的宜修,借純元皇后的禮服上演偷梁換柱的把戲,一舉扼殺甄嬛的封妃前程,也令甄嬛對皇帝傷心絕望。緊接著,她又在皇上面前暗示甄嬛不識大體,指使祺貴人的父親陷害甄遠道,令甄氏家族前朝后宮均損。此外,安陵容故意將甄父入獄的消息透露給甄嬛,加深她對皇帝的怨恨,并讓在大牢中的甄遠道患上鼠疫,將甄嬛逼入絕境。如果說甄嬛的后期是一段腹黑女的奮斗史,那么之前那個善良、小清新的甄嬛則是被宜修一手扼殺的。 毒辣的宜修也是后宮的可憐人,從來沒有被皇帝真正注目過?;实蹖ψ约旱慕憬阋灰妰A心,頓時將封宜修為嫡福晉的承諾忘得一干二凈。姐姐死后,宜修終成皇后,卻也已年老色衰,膝下無子,眼睜睜地看著夫君的愛在年輕的美人們那里泛濫。

當真愛而不得時,宜修還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權力。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心,那么,讓她擁有皇后的尊貴、保全烏拉那拉氏一族的榮華富貴也可聊以安慰了。因此,當神似純元的甄嬛出現,并且一路青云直上,宜修再次產生了莫大的危機感,把畢生的“功力”投入到這場權力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而這一次的用力過猛也終于撕開了她高貴、溫厚的偽裝。

華妃(年世蘭 華妃-華貴妃-年妃-華妃-年答應-追封敦肅貴妃-追封敦肅皇貴妃)

華妃貌美,“一雙丹鳳眼微微向上飛起,說不出的嫵媚與凌厲。體態(tài)纖秾合度,肌膚細膩,面似桃花帶露,指若春蔥凝唇,萬縷青絲梳成華麗繁復的縷鹿髻?!痹?,作者這樣描述華妃。她深諳女為悅己者容的道理。在后宮中,她永遠是披金戴銀,顧盼生輝,明艷動人。

與甄嬛的才貌雙全不同,華妃并未擁有與她美貌成正比的智慧。這令她無緣成為皇

帝政治上的賢內助,只能在后宮想方設法謀得專寵。然而,沒有那兩把刷子,爭寵之路也不好走。比起皇后借刀殺人、合縱連橫的計謀,她折騰眉莊黑燈瞎火看賬本,命貼身太監(jiān)將淳常在推進湖中淹死等等都實在太小兒科。稍稍高級一些的“遣余答應給甄嬛下毒”還是在曹貴人、麗嬪這些軍師的參謀下才得以進行??梢哉f,華妃爭寵的手段雖然毒辣,但并不算高明,只能為她謀得一時之利而沒有長遠之效。

華妃的悲劇正是拜這段癡戀所賜。當她被皇帝賜死,掙扎還想挽回愛人時,甄嬛將歡宜香的秘密和盤托出(皇帝賜華妃“歡宜香”專用,暗中叫人在此香中放入麝香,導致華妃不孕),專寵的賞賜居然是皇帝平衡前朝權力的手段。真-相像一把銳利的刀子,刺破了華妃最后的武裝,她愛了皇上一生,卻連這一生都變成了一個笑話。華妃絕望自戕,只留下一句:“皇上,你害得世蘭好苦?!?/p>

沈眉莊 (沈貴人-惠貴人-沈答應-惠貴人-惠嬪-惠妃)

沈眉莊人如其名,嫻雅端莊。她出身良好,飽讀詩書,大方得體,性格恬淡,眉莊的家庭從來都把她作為后宮女子典范作為教養(yǎng),可以說賢良淑德是眉莊行走后宮最大的資本,因此眉莊是同批秀女中最早獲得皇寵的女子。然而賢良于皇帝、太后是通行證,對于其它妃子卻是遭嫉的源泉。首沾雨露的驕傲或許讓她忘記了“槍打出頭鳥”,忘記了隱藏才華。初入宮便得到皇帝允許學習協理六宮,這無疑在腹黑的皇后和驕縱的華妃處埋下了定時炸彈。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初得圣寵眉莊還是情竇初開的女子,她會吃醋,也會對皇帝的愛情有所期待。早期的鋒芒畢露加上求孕心切終讓眉莊落入了別人的陷害。然而沈眉莊又偏偏是剛烈的一顆玻璃心易碎易折,她交出了自己的真心,也表現了自己的隱忍和賢良,卻在宮中幾次險些喪命,于是她心冷徹悟倒成最早看透宮斗和皇帝寡情的人。這時的眉莊在宮中只求自保。溫實初是深宮之中,沈眉莊唯一能接觸到的好男人,他溫文爾雅、體貼入微,沈眉莊那被皇上摒棄的真情,一入深宮難以得償所愿的理想愛情,都一發(fā)不可收拾的給了溫實初,她沉淪了。為這顆不甘寂寞和尋求真愛的心,她付出了代價,生下實初的孩子后血崩而亡。只是,能死在心愛之人的臂彎里,沈眉莊或許是這后宮的眾多女人中最幸福的一個。

安陵容(安答應-安常在-安貴人-安嬪-鸝妃)

出身低賤,父親只不過是個小小縣丞,為了出頭也寒酸的競選了秀女無非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連帶安家的命運。

初次入宮參加選秀,讓安陵容、沈眉莊與甄嬛三人相識相知結為好姐妹;入宮之后,眉莊、甄嬛先后蒙圣寵日子紛紛過得蒸蒸日上,而陵容則因為第一次侍寢過于緊張被太監(jiān)“原封不動”地抬回后宮,一度在宮中被傳為笑柄。在陵容的心中,總覺得甄嬛與眉莊之間的情誼遠比她們與自己的感情要深厚很多,即使是甄嬛出謀劃策助她第一次得寵之后,她也從未覺得甄嬛是看在姐妹情分上真心幫她。

當年一段美好的姐妹情誼就這樣一步步被盡毀,而事后證明宮中唯一曾真心待她之人都被她推向了深淵。

其實陵容何嘗不知道自己在后宮的地位,她沒有皇后無人能及的尊貴地位,也沒有華妃飛揚跋扈的資本、更沒有甄嬛的縝密心思,她有的只是表面溫順柔婉的性子,而日子長了她怕也是忘了自己的真性情,被皇后捏成了一肚子邪-惡計謀的毒女子。

陵容恨皇上,恨他一道圣旨賜予了自己從此暗無天日的生活;她恨皇后,恨她把自己當作鞏固后位棋局上的棋子;她更恨甄嬛,皇上皇后的所作所為是陵容無力法抗的,但與自己同時入宮的甄嬛卻能集萬千寵愛于一生,這讓心胸狹窄的她每日倍感煎熬。但最后,她更恨自己,恨自己身不由己一次又一次被人利用,由失望漸漸絕望,回首昔日繁華如夢,自己多年急功近利的斗爭竟也似笑話一場。正如陵容在自殺前所說:“這條命,這口氣,從來由不得自己,如今,終于可以由自己做一回主了”,陵容可悲地只有在最后為自己選擇生死時才擺脫了被人擺布的命運。

端妃(端妃-皇貴妃-皇貴太妃)

一碗墮胎藥送走了年世蘭腹中的兒子,自己也被年氏灌了整整一壺紅花,從此再不能生育。華妃恨她入骨,百般迫-害。她表面上韜光養(yǎng)晦,遣散了身邊的宮人,背地里把這后宮看的一清二楚。華妃一死,她也終于有了出頭之日,加封皇貴妃,位同副后,得以善終。

敬妃(敬嬪-敬妃-敬貴妃-敬貴太妃)

端莊溫婉,內斂淡薄。她用自己的忍換來了前半生的平穩(wěn)生活,用自己的聰明識人換來了后半生的安然穩(wěn)度。她善良有謀略,甄嬛后期的翻身除了外掛瑾汐姑姑和溫太醫(yī)外的幫助外,敬妃與端妃的扶持也功不可沒。

葉瀾依(葉答應-寧貴人-寧嬪)

她心屬允禮,無意入宮,無奈天意難違。她不愛皇帝,所以即使喝下會導致不孕的九寒湯也在所不惜。對皇上冷若冰霜的葉瀾依,只有看見果郡王的時候,才會柔情似水,才會有笑容。她冒著大雨,收集果郡王最愛的合歡花花瓣,真情流露;誤以為甄嬛負了果郡王,她仍然護她周全,只因甄嬛是他最愛的女人;知道皇上毒殺了果郡王,她以牙還牙。比起浣碧和靜嫻設計成為側福晉,愛的`如此霸道,葉瀾依的愛純真、無私、也更讓人憐憫。果郡王至死都不知道有一個女子如此為自己付出,而葉瀾依也從不計較得到任何回報,只要能看見他的笑容,她已心滿意足。復仇完畢,她已此生無憾,割腕了結自己,或許她而言,與其在人間孤獨終老,還不如去天上和允禮重逢!

祺嬪(瓜爾佳文鴛 褀貴人-褀嬪-褀貴人)

祺貴人出身貴族,所以會帶有富家小姐的刁蠻狂妄的性格,看不起安陵容。仗著父親在朝中的勢力和皇帝的喜歡處處找甄嬛的麻煩,以為找了皇后這個靠山便可以衣食無憂,殊不知,那串看似恩賜的紅麝香珠串卻毀了她一生的希望。滴血認親的失敗,她扛下所有的罪責,落到悲慘的結局,也只是換來皇后一句“不中用的人就該死!”

齊妃

她生下了皇上的長子,她貌似愚蠢,給甄嬛送摻了夾竹桃花粉的栗子糕,給葉瀾依送摻著九寒湯的紅棗湯,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兒子??伤龅脤嵲谔黠@,以致被皇后抓住把柄,安排下殺母奪子之計,三尺白綾了斷殘生。 【甄嬛】雖為主角,甄嬛的性格并不分明。似乎她只有優(yōu)勢,沒有過當。如原著小說的架空歷史,甄嬛被架空描寫為一個“完人”,類似我們說的個性非凡。她玩樂時如紅色活潑純真,謀劃時如藍色深思熟慮,遇險時如黃色殺伐決斷,退隱時如綠色與世無爭。只有偶爾的情緒化泄露出幾縷紅。(紅)

華妃】劇中性格最鮮明、過當也最容易抓的人物當屬華妃。按照性格色彩的理論,她是標準的紅+黃。表現欲和控制欲都很明顯。不時醋意大發(fā),任情緒化泛濫,甚至橫行宮中,欺負其他妃嬪,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一旦雍正的恩寵旁落,她會用盡各種手段打擊對手,情緒也隨之大起大落。(紅+黃)

人物形象分析范文范本篇十四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個個都有血有肉,活靈活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人物形象分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相當復雜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仍然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經驗還不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的還沒有找到正確方向和堅定信念的青年形象。他既讓人同情,又讓人憎恨;他既可愛,又可悲。在他身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品質: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樸實,虛榮,堅毅,浮躁等。在他身上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

《人生》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當代農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高加林這個形象,內涵豐富,又具有較大普遍性,他是一個生活在我們中間的性格矛盾又統一的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遭際和思想面貌,在八十年代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一個性格復雜而又矛盾的人物,他既不像過去那些先進的新農村青年那樣,腳踏實地的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而奉獻力量,也不是熱衷于建設自己的安樂窩,或者為謀取私利而不擇手段的庸碌之小輩。在高加林身上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交織著時代變革新引起的追求和矛盾。

高加林是幸運的,他有理想,有知識,有文化。學校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為他打開了另一個更為絢麗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對現代文明懷著熾熱的向往。他不愿庸庸碌碌的生活,極想有所作為;他又是那么不幸運,他畢竟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的兒子,理想同現實間存在太大的距離。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郁悶,形成了他復雜的性格。他深愛著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的土地和親人,但他十幾年拼命苦讀,就是為了不向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他深知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內心深處也從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卻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時時渴望離開這貧瘠的土地;他編織著美麗的夢想,但卻違背了現實。畢竟他不應該蔑視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終成為一個孤獨的失敗者。當然小說中高加林生活之路并沒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艱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處在急劇的變動中,而不是一個走完人生之路失敗者。日后,他經過正確人生觀的指引,他是可以成為推動生活前進的一種力量的。

通過閱讀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高加林具有如下性格特征:

高加林接受過新思想教育,血氣方剛,熱情奔放。有追求自身發(fā)展的愿望。從小又受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父母用辛勤汗水換錢供他上學。他身上的泥土味已沖刷得差不多了。因而會不自覺地感到自己不比別人差。在他被撤了教師職務后,表現極為強烈,他想只要高加村有高明樓,他就非要比他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樓他們更強。去縣城掏糞時與克南媽爭吵后,眼里噙著了淚花,望著悄然寂靜的城市,心里暗暗說:我非要到這里來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識,我比這里的年輕人那一點差?我為什么要受這樣的屈辱呢?此時反映出高加林如此強烈的自尊。從小說中可以看出,高加林是有能力的人,連高明樓這樣的“大能人”也不能不感到一種威懾,不能不感到“將來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高加林是優(yōu)秀的,自信心可使他進取,但也可扭曲他的靈魂。于是我們在他自信的背后,發(fā)現了一種隱藏更深的自卑感。在他第一次去賣饃,卻因為是熟人,而不愿去做那筆生意。當遇到老同學張克南和黃亞萍時,對他們所說的話非常敏感。即使他們是很真誠的,但在他看來,是在他面前夸耀自己的優(yōu)越性。高加林的自尊心太強了。因此精神處于一種藐視的狀態(tài),說話時不時的諷刺、挖苦。最終老同學不歡而散。在賣饃的過程中,他后悔不該來。感到自己象一個真正的鄉(xiāng)巴老。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看他,他低著頭,什么也不敢看,連叫賣也不敢。心里難受得象無數個蟲子在咬。在城里掏糞時,緊張防備周圍,鬼鬼祟祟象做賊一樣,恐怕被熟人看見丟面子。每當看見騎自行車的縣上和公社的干部們,從河對面公路奔馳而過,雪白的的確涼襯衫,被風吹得飄飄忽忽的身影時,他的心就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惆悵,苦澀的味兒頓涌心頭。就像吞了一口難咽的中藥,難受極了。即使和巧珍在一起,他也會認為那是墮落和消極的表現。他的自卑是強烈的。

高加林之所以有這樣的自卑感,與他的思想意思是分不開的。他一心想離開這貧瘠的土地。他不愿象他父親一樣當一輩子土地的奴隸。害怕的貧困、愚昧。他始終渴望到大城市去,渴望施展“抱負“。因此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愿望。他在當教師時,不斷發(fā)表文章,刻苦鉆研。并且得到了認可—他是一個很受尊敬的教師。然而對于這樣一個有抱負、有上進心的青年,周圍的人沒有去承認他,發(fā)展他,而是讓社會的不良之風,深深傷害他,使他回到了黃土地上。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我們社會的肌體是健全的,假如社會主義陽光照耀在每一個角落,那么高加林周圍的環(huán)境力量就有可能不段完善他的性格,而他本人或許能夠避免他的悲劇命運。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特別是那些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確立的青年。由于社會尚不是由他們來開拓,他們的視野就顯得過于狹窄,往往容易被生活表象所迷惑。而當他們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時,這一影響就更不能低估。在以高加林為典型意義的青年形象中,自信和自卑彼此排斥卻又緊密膠合在一起。這正是他性格中潛伏著的悲劇性的危機。

高加林是自信的。而當現實扼制了他的“欲望”,他又變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他有的只是“欲望”本身,沒有的恰恰是把“欲望”本身化為現實的真正動力。他只能在順境中馳騁自己的想象,而不能在逆境中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他貌似強者的外衣下,隱藏著的卻是一顆脆弱的、不穩(wěn)定的自我。

高加林的脆弱性在他兩次大的人生轉折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當高加林被擠掉教師職務,第一次復歸到土地上當農民時,他感到理想破滅。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無法冷靜下來。三年的教書生涯,美好的夢想頃刻間就變成了泡沫。他的臉痛苦的抽搐著,一只手很很地揪著自己的頭發(fā),淚水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來。他不思茶飯,用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自己?;蛟S他的拼命勞動只是希望用極度的疲勞來消彌騷動的“欲望”。當他走后門當了縣委通訊干事,而事情敗漏,他又一次被譴回農村時,又一次感到孤零零的自己,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他不知自己從什么路上走來,又向什么路上走去…。想到破滅的不僅是那遠走高飛的幻想,也是與黃亞萍那并不牢靠的“愛情”。又想到自己以后貧窮的農民生活,他痛不欲生,想叫叫不出,想喊喊不出。他甚至想到死。然而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反而恨起了自己:他兩只手瘋狂地揪著自己的胸脯,外衣上的紐扣“崩崩”地顆顆飛掉……在波濤起伏、曲折不平的人生道路上,高加林就是這樣地失敗了。當他孤魂般走在大馬河川道上時,山坡上傳來的是孩子們辛辣而直率的信天游歌聲:“哥哥你不成才,賣了良心才回來……”這利劍般閃射著冷峻真理光輝的古老歌謠,雖然從孩子們口里唱出,但那深沉的譴責力量,仍然使他感到驚心動魄。只有在這時,他才如夢初醒,有了五內俱焚的痛悔。高加林是一個彷徨與人生十字路口,生活閱歷還不豐富的青年。遇到挫折不能積極面對,只會痛苦、流淚、抱怨、后悔。表現出極度的脆弱。但只要受到別人的安慰,鼓勵,他會作深刻的自我反省,對生活產生希望。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正因為如此,他還會振作起來,前途還是美好的。

盡管在逆境中高加林往往表現的很脆弱。但在順境時,他往往表現的很勇敢,積極進取,具有一種冒險精神。

高加林痛苦于農村落后,渴望現代文明的春風吹到這閉塞的地方。因此,在他當上農民以后,與因循守舊的古老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反抗力。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以特有的力量與農村舊道德觀念和庸俗輿——論挑戰(zhàn):他鼓勵巧珍刷牙;鬧了一場“衛(wèi)生革命”;藐視農村“明媒正娶”的傳統道德,和巧珍大膽公開彼此的愛情,公開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和巧珍騎著一個車子去逛縣城。可見,高加林是以一種勇敢、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沖擊著農村的平靜,和古樸的生活方式。憧憬著現代文明的生活。

高加林這種勇敢精神與他自身的性格和經歷有關。首先他受過很好的教育,受過新思想的影響,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當面臨這樣的大災難,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一種責任感讓他沖在了前面。再者,高加林是一個要強、好勝、狂熱、有自尊心的人。這一次采訪對他來說是個難得的表現機會……當他聽到那篇沒被改動的第一篇報道時,一種幸福頓涌心頭,忍不住輕輕地高吹起了口哨。

高加林由于受到父輩的影響,他具備天下農民所特有品質—樸實。如小說上所描繪的那樣:在勞動時,他手磨起了水泡,流出了血,他仍然挺著。在縣城掏糞時,哪個廁所要是沒糞,他立刻失望喪氣,哪個廁所糞多,就高興想笑,像是發(fā)現了金子。在失去教師職業(yè)后,他抽的煙由紙煙變?yōu)楹禑?,表現出他生活的節(jié)約。他憨厚、老實,當他第一次和巧珍在大馬路上并肩行走時,心呼呼直跳,感到很難為情。也是這種樸實,才使巧珍和他走近。也正是這種樸實,使他主動上地里給父親幫忙;給母親拉風箱。并且還養(yǎng)了兔子,想搞點副業(yè)。他忙忙碌碌,儼然象個過光景的莊稼漢。也更是這種樸實,使他感到,他不該那樣害怕在這黃土地上生活;在這親愛的黃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高加林還擁有農民兒子質樸的責任感和內疚感。雖然他在精神上承受壓抑和痛苦,但看到在勞動中的母親滿頭的白發(fā);瘸腿的父親一輕一重地出山……想到莊稼人的吃苦精神,眼里流出了淚水。在作品下篇,我們看到,當他和黃亞萍在一起時,猛然想到巧珍,心如刀絞,情緒的熱情忽至冰點。內心深處,是一種深深的愧疚與譴責。

我們知道,高加林有極強的自尊心。他不甘不如人。始終渴望到大城市去,渴望施展“抱負”,其目的僅僅是實現自我價值?還是為了事業(yè)的發(fā)展?這在高加林思想上顯然是相當模糊的。于是,在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中,其虛榮心得到了極度膨脹:當巧珍要把狗皮褥子拿到縣城給他時,他有點嚴厲地說:“我不冷!你千萬別拿來,人家笑話哩!”在縣通訊處的那些日子里,他不斷陶醉在事業(yè)的成功中。他內心里每時每刻都充滿著驕傲和自豪,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甚至和同志們說話都言詞尖刻,才氣外露,得意之情溢于表。但他有時也會警告自己不要太張狂,他有更大、更高的抱負和想法。不能滿足于這個縣城所達到的光榮……。甚至在省城的大街上,看到公園里一隊對挽胳膊走路的青年男女,也幻想著自己令人神往的富于彩色的大城市生活。高加林的內心是虛榮的,他的所謂個人抱負和個人前程,始終是他內心深處最縈繞關注的東西。正是這個日夜困繞著他內心的幽靈,指使著他走錯一步,再走錯一步。人生的道路是復雜的,社會的矛盾也是錯綜的,然而決定一個人性格面貌的,畢竟是一個人的思想、情操。當他和黃亞萍舊情復萌,重新戀愛,以及在這種愛情矛盾的厲害權衡中,“遠走高飛,到大地方去發(fā)展自己的前途”成為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砝碼”。于是“權衡了一切后”他“決定要和巧珍斷絕關系,跟黃亞萍遠走高飛”。純真的愛情終于被壓倒在內心的虛榮之中。他無情地拋棄了巧珍這個天真純潔姑娘赤誠如火的愛情,卑劣地傷害了一顆純正坦直的心靈,也暴露出他靈魂深處潛伏著很不美妙的污垢!我們可以看出高加林對劉巧珍和黃亞萍的選擇,并不是由愛決定的,而是由內心的虛榮決定的。誰能滿足他的虛榮,他就會選擇誰。思想意識的錯誤,致使最終陷入痛苦深淵。

高加林這些性格特點,有時是孤立的,有時又是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從而形成這一人物形象的復雜性。

高加林以上性格形成,與他生活的社會、家庭、自身思想意識是分不開的。高加林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那是一個能呼吸到城市文明的空氣卻又保留著古老、落后的習俗的城鎮(zhèn)郊區(qū),一個交織著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生活環(huán)境。也是現代意識與傳統道德觀念碰撞最激烈的時期。他的理想與現實、性格與環(huán)境交織的錯綜復雜,又顯得格格不入。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副令人不可思議的畫面:一個明明有才能,可以充分發(fā)揮作用的知識分子,卻被別的有權勢的人同過“合法手續(xù)”而從教師隊伍中除名;隨后他又依靠自己的“關系”,進入縣委大院,而“紀律檢察委員會”又以合法的途徑將他重新除退。生活在這樣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環(huán)境中,高加林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有的只是一連串失敗的記錄。還有家庭環(huán)境、自身思想意識對他性格的形成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農村的落后、貧窮及父母對他的精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他一心離開黃土地的自身條件。我們從作品中可看出,形成他復雜性格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身的思想意識。由于剛步入社會,對生活認識不清。錯誤地把個人的欲望當作理想,不能根植于現實的土壤中,過分強調個人的需要。缺乏扎根土地,在家鄉(xiāng)的土壤上實現自己理想的決心。這些思想意識,促使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矛盾重重,徘徊不前。

高加林的悲劇不是偶然,大量的偶然性中顯示出了生活的某種必然性:傳統的生活已經容納不下這一代青年對人生的追求,而他們又往往不太理解通往新的生活的正確而又艱難的道路。他們理想大于現實,盲目追求實際上不能得到的東西,得到的必然是一種對人生扭曲的認識。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像高加林這樣的青年也并不少見。文學是一面鏡子,高加林這樣具有豐富內涵和典型意義的形象,無論他的逆境、順境、長處、弱點、教訓和悲劇,都具有發(fā)人深思的鑒戒的力量。希望那些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們從高加林的形象中得到啟發(fā),正確處理好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以誠懇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讓人生的理想之花開得更加鮮艷!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商品經濟的活躍打破了農村的僵持與保守,具有現代文明的城市開始對一直困守在土地的農民產生強烈的誘惑。特別是在青年心中引起巨大的騷動,他們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的世界產生懷疑與不滿。

20世紀80年代,中國戶籍制度清晰地將公民分為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戶口,在這種固態(tài)格式化的身份制度下,中國社會形成了獨特的社會地理景觀:鄉(xiāng)村景觀和城市景觀;與這兩種景觀相對應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制度和生存方式、文化特征、價值觀念。由此導致了中國社會最重要的社會差異;城鄉(xiāng)差別。同時,國家還通過各種舉措在主觀上強化這種差異。譬如在勞動分配制度上,城市工作的工人、教師、職員每月有固定的工資收入,有相對完善的醫(yī)療制度、退休制度,同時還可以享受國家各種福利待遇。而在鄉(xiāng)村,農民不僅要按時按量向國家交納糧食,在很長的時期內只能有限度地支配自己的勞動產品。并且,農民還要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各種稅費。參與無償的勞作(例如大規(guī)模強制性的農田水利建設)。而國家采取的各種政策將農民強制性地限制在土地上。這些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了農民在整個社會發(fā)展中長時間處于相對貧困的狀態(tài)中。因此,可以說在這種基本的身份差異之下,城市和鄉(xiāng)村作為兩個基本對立的概念被凸顯了出來。這是一個作為卑賤農民和一個高貴知識分子的對立,普通百姓和達官顯貴的對立。

《人生》就是在城市的場景中展開,似乎一切都處于城市的控制下,甚至鄉(xiāng)下人天生就應該在城里人面前低人一等。這種強烈的等級觀念、城鄉(xiāng)差異在小說中被強化。

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xiāng)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于像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并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涌而來的種種沖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做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并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一翻巡視。他發(fā)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復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