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優(yōu)秀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5:56:06 頁碼:8
2023年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優(yōu)秀9篇)
2023-11-19 15:56:06    小編:ZTFB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我們不應該放棄,我想我們需要時刻堅持下去。在寫總結之前,我們應該對所要總結的內容進行認真梳理和整理。以下是我在各個領域搜集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一

為推進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學教學建議”(小學數學)的學習與實施細化,積極探索“創(chuàng)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數學教育”的學科追求,不斷提高鄉(xiāng)村學校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及課程實施水平,促進鄉(xiāng)村數學學業(yè)綜合質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學數學鄉(xiāng)村骨干教師教學研修暨“解決問題的策略”專題在線教研活動如期舉行。

線上教學研修現場。

據介紹,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廣大一線數學教師的關注,百余所學校教研組集中線上觀摩,近20_人圍繞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從“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本質”“策略如何內化”等,展開在線研討,以實踐智慧碰撞,探尋提升學生問題解決意識與能力,促進學科關鍵能力發(fā)展?;顒佑墒薪炭圃盒到萄袉T蔣敏杰老師主持,市級學科中心組及學科教研員全程參與本次線上教研?;顒庸卜终n堂展示、互動評課、總結提升三個環(huán)節(jié)。

活動首先進行在線課堂觀摩,三位來自鄉(xiāng)村的一線教師同題異構,以不同的思路展開不同時段的策略教學。新北區(qū)孟河實驗小學的陳雨老師執(zhí)教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陳老師注重學生體驗,讓學生主動建構解決問題策略的一般步驟;常州經開區(qū)橫山橋中心小學蔣文老師執(zhí)教三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蔣老師充分預設,精編習題,重視對學生困難的指導,引發(fā)由問題架構條件的思路;溧陽市燕湖小學的彭琪老師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靈活選擇)》,彭老師注重學生不同思維路徑的引導,讓學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

線上教學研修現場。

研討環(huán)節(jié),三位鄉(xiāng)村教師結合課堂觀察,進行主題評課。新北區(qū)孟河中心小學的張思月老師以“厘清解題思路,促進思維提升”為主題,天寧區(qū)鄭陸實驗學校惲潔老師以“理解解題思路,促進思維提升”為主題,溧陽市河心小學的王佳玲老師以“經歷體驗,感悟提升”為題進行了互動評課,三位老師圍繞“策略”學習中兒童的學習心理及思維過程,以課堂教學組織的視角,闡述了對學與教,思維遷移內化的理解。

其后,在線研討開啟互動環(huán)節(jié),老師們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展開了具體而準確的評析思考,不時還提出自己的疑問以供專家解答。從視頻中可見了,有的學校年級備課組圍攏,有的則以學科組為單位,邊聽邊想、邊聽邊研、邊聽邊議,研討氛圍異常熱烈,研究效果非常好。

江蘇省特級教師溧陽市教師發(fā)展中心蘇瑜老師上線交流。她指導大家思考以下問題,并給出了實施建議:如何理解這三節(jié)課在策略教學中的價值,如何幫助學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據教材特點建構解決問題的教學框架。她強調教師應重視“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體的問題解決”。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長圍繞解決問題的策略“教什么,怎樣教”展開論述,他強調教師應重視策略教學的一般結構:“產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驟——靈活運用策略——內化掌握策略”。同時,潘院長還對我們這次線上專題研討的模式提出表揚,他鼓勵常州市各小學創(chuàng)新教研模式,多加展開專題研討,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為創(chuàng)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數學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二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5—6頁例3、例4。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多媒體課件

1、揭示課題課件出現:摩天輪、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知旋轉現象,建立旋轉的表象。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師:剛才,同學們反復地提到“旋轉”,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旋轉”(板書課題)用語言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旋轉的。還可以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物體的旋轉。體驗旋轉現象,初步認識旋轉。

2、聯系生活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轉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把學生的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內化為學生的知識。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三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主題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的欲望。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

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4、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十5。

師:8十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2、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師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問: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學生匯報。(教師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5、師: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做一做”。

1、第1題?!叭σ蝗Α?,完成湊十的過程,再算出得數。

2、第2題。先讓學生說出湊十過程,再填在書上。

3、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看圖,描述畫面。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類方法確定兩個加數,獲得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9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四

1.通過平均分小棒的活動,溝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過程與除法豎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知道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名稱,并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2.通過溝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橫式、書寫除法豎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感受有余數的除法的多種表征方式。

3.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嚴謹性,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以及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除法豎式中每一部分的含義以及除法豎式的寫法與眾不同的道理。

1.出示題目,明確題意。

教師(出示題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么樣?

教師:請你們讀一讀,并在小組內說說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審讀題目后交流審題結果。

教師: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組是什么意思?

教師:結果會怎么樣呢?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方法?

2.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3.匯報交流。

預設1:列式計算。

13÷4=3(組)……1(根)。

教師:13、4、3、1分別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預設2:擺(圈)小棒。

教師:仔細觀察,這位同學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師:接下來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個圈,有4根就圈一個圈。)。

教師:圈了多少個圈?是多少根小棒?還剩多少根?(圈了3個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還剩1根小棒。)。

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同學分小棒的過程?

讓學生體會: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可以分3組,還剩1根。

教師:擺(圈)的過程和算式的書寫過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們都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溝通符號表征、圖形表征、語言表征三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義是相同的。)。

1.整體感知寫法。

教師:剛才有的同學用擺或者畫的方式,有的同學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這個除法算式,我們叫它橫式。除法算式還可以寫成豎式的形式。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出“3叫商,4叫除數,13叫被除數,1叫余數”。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提問,理解12是4和3的乘積,即除數和商的積。

2.溝通平均分操作與書寫除法豎式之間的關系,理解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

(1)建立聯系。

教師:知道了每個數的名稱,那你們明白豎式中每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嗎?

教師:看來這對大家有些難度。下面我們就對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過程,一邊分小棒,一邊寫一寫除法豎式。請大家跟老師一起,邊分、邊寫、邊說。

(2)溝系。

教師(板書):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邊寫邊說):再寫被除數13(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數4(每4根一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

教師:請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組,再重新分一分。

教師:結果是可以分成3組,這個“3"寫在哪里?

教師:為什么要寫在個位上?(板書:)。

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一組,可以分3組。)。

教師:誰能邊分邊說說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

教師:要分13根小棒,現在已經分掉了多少根?你從哪里知道已經分掉了12根?

使學生體會: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組有4根,有這樣的3組,3個4是12根小棒。從算式中我們可以用商乘除數,3×4的積是12。

教師:這個“12”寫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樣算出來的?(板書:12。)。

教師:我們畫一條橫線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板書:。)。

教師:這條橫線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要分13根小棒,已經分掉了12根小棒,還剩多少根?你是怎樣知道的?

使學生體會: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還剩1根小棒。從算式中我們可以用要分的13根減去已經分掉的12根,還剩1根。

教師:這個“1”寫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它是怎樣算出來的?(補充板書:1)。

3.回顧對比,理清寫法。

教師:我們一邊分小棒一邊寫出了這個除法豎式。請同學們認真地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分小棒的?又是怎樣寫豎式的?豎式中的每個數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重點幫助學生建立分小棒的過程與寫除法豎式的過程之間的聯系。通過邊分小棒邊寫豎式這種對應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在直觀操作的基礎上理解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為其今后進一步自主學習除法豎式的寫法奠定基礎。在回顧對比的過程中,對橫式寫法和豎式寫法進行比較,加深對有余數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

4.嘗試練習,進行鞏固。

教師(出示第62頁“做一做”第1題):請你邊分邊寫除法豎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收集典型案例并組織交流匯報。

5.通過遷移學習表內除法豎式。

教師:如果我們有6根小棒,每4根一組,結果會怎么樣呢?請你自己分一分,寫一寫。

學生活動,教師巡察,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基本方法,選取典型案例。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如下問題。

(1)這個除法豎式的意思你讀懂了嗎?

(2)豎式中兩個16表示的意思相同嗎?它們分別表示什么?

(3)你發(fā)現這道題和剛才的題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沒有剩余的時候,我們怎樣表示?

6.鞏固表內除法豎式。

教師(出示第63頁“做一做”第2題):請同學們先自己讀題,然后圈一圈,寫一寫。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巡察,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選取典型案例并組織交流。

教師:這個豎式表示什么意思?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并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

3、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紙板,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片(硬卡紙做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動手操作。

1.情境導入。

2.出示問題,明確要求。(理解重點要求,如整分米數,整塊)。

3.學生猜測可選用幾分米的地磚。

4.介紹教具,明確活動要求.5.小組活動。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展示學生作品,得出結果。

2.教師將不同鋪法展示到課件上。

3.明確王叔叔對地磚的要求必須符合什么條件。(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

4.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揭示課題。

5.鞏固練習課本80頁做一做。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出示例2,獨立思考,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歸納方法,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之間的關系。(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他們公因數的倍數,他們的公因數是最大公因數的因數。)。

四、鞏固練習,

總結。

提升。

1.81頁做一做,獨立思考,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總結規(guī)律。(當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較小的數就是最大公因數。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時,那他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五、小結。

談談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六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系。

難點:克和千克質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課件,2分的硬幣,黃豆,天平,兩袋500克的鹽,臺秤,自己帶來的小物品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發(fā)現了什么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100頁情景圖)

生1:他們都在討論跟質量有關的話題。

生2:從圖中知道5個蘋果重1千克,一壺豆油重5千克,一包餅干重110克……

師:生活中物體的質量經常用到,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是“斤”和“兩”,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發(fā)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師: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發(fā)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單位的。

師:是啊,我們一般用“克”作單位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克”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g”來表示。

學生在小組里測量較輕物品的質量,尋找重1克的物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說一說小組測量的結果。

(1個2分的硬幣重約1克)

師: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做一做”)

指定學生回答,并適時作出評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生1:一塊小橡皮比1克輕。

生2:一根頭發(fā)比1克輕。……

2、教學例2。

師: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質量超過1克,甚至更重,那么對于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上面的圖)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覺得應該是用“千克”作單位稱量比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蘋果重25千克,我也認為是用“千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師:“千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kg”來表示。

師:仔細看看,蘋果的箱子上寫的是“凈含量”,什么是“凈含量”呢?

生:“凈含量”是指這箱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箱子的質量。

師:對,生活中經常用到“凈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實際質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舉例說一說。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一包重5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

師:那你覺得“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誰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單位的秤有哪幾種?

生1:我在超市里、菜攤上見過的有電子秤、臺秤。

生2:我在體檢的時候見過測體重的體重秤。

生3:我在實驗室里見過彈簧秤。

師: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fā)現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分別指著幾,告訴大家所稱物品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02頁例2下面的圖)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體重是23千克。

師:請在小組里合作交流,稱出質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學生在小組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斷對錯。

一個雞蛋約重50克。 ( )

小明今年7歲,約重20xx克。( )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鹽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千克。( )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四、作業(yè)布置:

教材第105頁練習二十第3題和第106頁第8題。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七

設計者(姓名、通訊地址)。

一、概述。

·說明學科(數學、語言藝術等)和年級(中學、小學、學前等)。

·簡要描述課題來源和所需課時。

·概述學習內容。

·概述這節(jié)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修改后的課標要求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tǒng)媒體。

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獲得情況。

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

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最后,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注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教學內容與教師的活動媒體學生教師進行邏輯選擇的運用的活動。

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幫助和總結。

說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梢圆贾靡恍┧伎蓟蚓毩曨}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八

本節(jié)內容的要點是乘法結合律。它是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既要使學生懂得算理、知識遷移的道理,又能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還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各類簡便計算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開拓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

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是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雖然交換和結合在生活中接觸很多,但它比較抽象,要建立此概念對學生可能有點難度。所以教學中,應該多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體驗學習方法。讓學生自我感知,自主構建知識網絡。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學習簡便運算打下基礎。

54名學生中,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整體看來很不錯;百分之四十學生踏實、認真但接受新知的能力較慢;百分之十五的學生屬于聰明卻不好學的類型;還有百分之十五的學生是學困生。我相信,通過本節(jié)課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引導教學,小組討論交流等的方式,班級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能在輕松,快樂氛圍中掌握新知。而百分之十的學生經過“一幫一”的學習也沒有問題,難的是百分之五的學生(基礎差,不好學,加上智商不同常人)。雖然班級兩極分化嚴重,但若通過努力,能達到預期效果,我也很滿意。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特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九

1、理解稅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2、建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納稅的重要性。

理解納稅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實物投影。

一、學前導入:

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有關稅收的知識嗎?板書:納稅。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納稅含義,懂得應納稅額。

三、討論發(fā)現:

1、什么人需要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是國家用稅收款投資完成的?明確:1、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

2、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3、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fā)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yè)。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作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yè)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yè)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多少萬元?(多名學生板書演示)

求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30萬元的5﹪是多少。即: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1.5萬元。

五、作業(yè)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02頁第

4、5題。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容。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