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高中范文帶評析(通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3:16:52 頁碼:7
最新高中范文帶評析(通用8篇)
2023-11-10 03:16:52    小編:ZTFB

9.總結(jié)是對自身成長與發(fā)展的一種自我審視和反思在撰寫總結(jié)時,我們應該盡量言簡意賅,不偏離主題。如果你正在寫總結(jié),不妨先來看看以下這些范文,或許能幫助到你。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一

2017年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歷史試卷緊扣課程標準的考試說明,穩(wěn)中出新,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學科能力和思想素養(yǎng)。其主要特點有:

一、穩(wěn)中出新,體現(xiàn)了歷史感和時代感的和諧統(tǒng)一。

材料新穎,切口很好,時代感強,實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有效結(jié)合,體現(xiàn)了歷史感和時代感和諧統(tǒng)一。試題選擇多樣化的新鮮素材,有詩詞、地圖、工藝制作流程、繪畫名作、圖表等,并以靈活的方式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超越簡單的知識記憶與重復,考查學生面對“新材料”、“新情景”,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4題以“中國詩詞大會”引入古典詩詞,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與品格。第13題,以綜藝節(jié)目“見字如面”中,20世紀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請識字的同胞念給不識字的同胞聽》將兩段時空打通,歷史感應運而生。試題還以歷史細節(jié)來還原歷史場景,如第15題,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全體會議投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場景,第19題,1997年中英香港政權(quán)交接儀式。此外,試題還引入江蘇史料,體現(xiàn)地域特點。如:第3題,以古運河的交通樞紐,在唐代“雄富冠天下”的揚州,來考查古代商業(yè)發(fā)展;還有第10題無錫的紡織業(yè),第14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蘇北。

二、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與評價。

試題較好地測試了學生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其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與評價。試卷著眼于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歷史借鑒,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與文化自信的關照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彰顯歷史的教育價值。如:第36題考查“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其中內(nèi)含的治國理政智慧。第38題考查“中國20世紀的思想理論成果”,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明示理論的實踐性、時代性與創(chuàng)造性,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三、學術(shù)成果的引用與所學知識關聯(lián)性強。

試題在引用學術(shù)成果時,明了有效,既有思維的力度,也有基礎知識的考查,符合歷史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如第22題、第24題對學者觀點的處理,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歷史問題能力。材料解析題第36題、第37題對學術(shù)專著的處理,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系統(tǒng)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二

由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開始了深一層地思考。

造成現(xiàn)狀的客觀原因:

1、課本中所選的某些詩篇確實與學生有一定距離,不能吸引學生。

如《詩經(jīng)》,就有不少學生反映這首詩古奧難懂,提不起興趣?!对娊?jīng)》雖然是我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源頭,距離學生的時代比較久遠。雖然前面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詩經(jīng)》,但對于楚辭,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nèi)容上仍然是陌生的。從字面上看,障礙特別多,學生也就沒有了讀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槍殺了學生的學習古詩詞的激情。

(二)造成現(xiàn)狀的主觀原因。

現(xiàn)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學習的認識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1、“長一點的詩歌,學起來費時費力,又難懂,學了就忘”

2、“為了考試,我愿意在語文課堂上讀讀古典詩詞,在課外我從來不讀這些詩詞”

這些學生很實際也很純粹,他們學習古典詩詞就是為了考試時的得分。抱著這種應試心理,學生就變得功利、浮躁,不肯靜下心來多讀多背,至多背幾句“名句”“考點句”。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三

一教材: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詞的相關知識。了解柳永詞的相關風格。

2積累字詞及名句,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

通過感受形象,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感情,品味語言,學習藝術(shù)特色,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技巧。

情感態(tài)度價值。

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理解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2讓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做到“舉一反三”。

二教法:

詩詞有的基本鑒賞方法已有所掌握,學習本課之前必修一第一單元的詩歌教學已經(jīng)比較系統(tǒng)的講述了詩歌,并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和品味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但很少能有獨立運用這些方法來分析作品,所以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重點在于,抓住關鍵詞理解景之妙處,情之真切,感受詩中意境和感情,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色。

三學法:

研讀討論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或參考書,了解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和背景。

四教學過程:

以“導---讀--聽--賞--背--練”為核心,展開教學。

1、導入:學生列舉幾句離別主體的詩句,教師補充:離別是一種常事,文人筆下的離情或深沉,或豁達或婉約,當然將離別寫得最纏綿的當推婉約派代表此人柳永的《雨霖鈴》。

2、介紹詞的相關知識(按段落,風格,長短)。

3、作者及其寫作背景介紹:學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柳永,教師補充。介紹寫作背景明確三點(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chuàng)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4、解題:明確《雨霖鈴》是傷感的詞牌名,奠定文章基調(diào)。

5、整體感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nèi)容和感情。

(1)學生自由誦讀一遍,體會感情基調(diào)。

(2)學生聽范讀,要求正字音,把握節(jié)奏。

(3)指名學生誦讀,教師根據(jù)出現(xiàn)的問題指導誦讀:韻腳的音要稍長,以體現(xiàn)凄涼、傷感之情:切、歇、噎、節(jié)、月;需要重讀的字如:念字等。

(4)學生進行齊讀:這樣學生有目的的進行了四遍誦讀之后,對內(nèi)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體現(xiàn)詩詞誦讀的重要性。

(5)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剛才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么下面我就要求學生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

6精讀(體會意象,意境,把握作者感情,學習藝術(shù)特色及鑒賞詩歌的方法)。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意象),它們在表現(xiàn)詞的內(nèi)容和詞人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討論,學生不但明確了詞的內(nèi)容,更對作者的濃濃的離愁別緒有較深刻的體會。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7拓展思維:鑒賞詩歌的技巧?

1總思路: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情感(通過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描繪怎樣的畫面?表達什么感情?)。

措施:看題目,典型景物,關鍵字詞。

2你最喜歡那句話?原因是什么?

8板書設計。

雨霖鈴。

景情。

別前寒蟬驟雨長亭悲戚。

(實)。

別時蘭舟煙波暮靄楚天不舍愁苦。

(實)。

別后楊柳曉風殘月孤寂落寞。

(虛)。

9歸納:通篇“傷離別”三字構(gòu)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里。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虛實相生,達到了情景交融天衣無縫的境界。

10總結(jié):從整體上看,這首千古名詞,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情深意摯,凄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在步步的推進中顯出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12反思。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四

學習難,語文學習尤其難。有教師能把語文學習變成容易的事、享受的事,恐怕是天方夜譚吧。然而,在8月全國語文學習科學研究會“轉(zhuǎn)變學習方式,構(gòu)建學習型課堂”的競賽活動中,沈文濤老師(一等獎獲得者)執(zhí)教《雨霖鈴》一課,在這方面作了一次可喜的嘗試。

一、讓學生沉醉其境,體驗作者痛感。

一般教師執(zhí)教詩歌總喜歡先讓學生“知人論世”,講一番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詩歌;而沈老師執(zhí)教《雨霖鈴》時,卻一反常態(tài)避開這種似乎必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課開始,他踏著鄧麗君演唱的《雨霖鈴》走上講臺,與學生一起靜靜地聆聽一代歌后美妙的歌聲。歌聲一停,他連上什么課文也不交代,而是伴著剛才的樂曲(已刪除唱詞)朗誦柳永的《雨霖鈴》。接著,再伴隨音樂縱情朗讀他改寫的小散文。此時此刻,除了教師的朗讀聲,全場一片寂靜,有幾個女生眼睛里都噙滿了淚花,之后,教者才讓學生打開課文齊聲涌讀《雨霖鈴》。這一歌三誦,整整花了十分鐘時間。沒有剖題,沒有板題,沒有講作者,沒有任何背景介紹。為什么?一是給足學生整體感知的時間,二是使足引導學生進入詞作情境的招數(shù),三是去除影響學生進入忘我境界的“雜音”。目的只有一個,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入“高峰體驗”(馬斯洛語)的境界,使他們充分體驗詞人纏綿悱惻的傷痛之感,以完成從審美痛感到審美快感的順利轉(zhuǎn)化。

經(jīng)典文學作品本身就有著強大的情感張力,具有傷痛色彩的詩歌更易于撼動人與感染人;作為少男少女的高中生有著強烈的情感接受力,更易于產(chǎn)生共鳴,陶醉其中。在此種情景下,所有抽象的講解、說教、討論以及作者介紹都是多余的。讓學生直接接觸與真切感受作品,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形象世界,在詩歌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教者深諳詩歌教學之道,讓學生通過聽歌、聽朗誦、參與朗誦,傾心體驗多情才子柳永創(chuàng)造的《雨霖鈴》。此刻,沈老師連課題都沒有板書。他要使其他動作“輕些”、“輕些”、“再輕些”,讓干擾的“雜音”少些、少些、再少些。他是怕干擾學生走進作者情感世界的步履,擔心影響學生形成痛感的“高峰體驗”,以致無法將痛感轉(zhuǎn)換為快感。

學生聽歌曲、聽詞作朗讀、聽小散文朗誦與集體朗誦詞作這四步學習,雖不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也近乎“歌之詠之”。如果像一般教師那樣只實施一步兩步,學生未必能沉浸其中,陶醉其里。

當然,這四步之后盡管有人動情盈淚,卻只是走進詞人情感世界的初級階段,即整體感知階段,而要真正進入作者的情感深處,還需要進行必要的理性解讀。學生在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而“說不清,道不明”是“痛”還是“快”之際,自然會產(chǎn)生“知其所以然”的欲望。沈老師趁著這樣的態(tài)勢轉(zhuǎn)入理性分析階段,通過“寫得怎么樣”的發(fā)問,引出“心靈痛感往往能產(chǎn)生欣賞快感”的學理介紹,過渡到…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的主題,消解學生心中諸多問題之核心塊壘。諸如為什么會“無緒”、“無語凝”、“更與何人說”,詞人為什么要寫“寒蟬”、“長亭”、“暮靄”、“楊柳岸……”,全都可以從“不堪于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之中找到解答。

二、讓學生建構(gòu)圖式,產(chǎn)生認知快感。

對文學作品進行理性解讀,是從局部到整體,還是從整體到局部?閱讀理論界早就有了結(jié)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應當交替進行,不可偏于一種方式。然而,解讀的內(nèi)容繁多而復雜,一般教師只會從頭到尾依次展開,把“芝麻綠豆”的知識與內(nèi)容全都雜亂無章地搬出來,還聲色俱厲地強調(diào)“考試會考到”。不僅大煞文學欣賞之風景,而且讓學生記憶苦不堪言。沈老師先拎出“‘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這個中心,且以之為詞眼,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全詞。教者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本課是從整體欣賞詞作開始的。如果從整體欣賞一下子跳到局部解讀,不僅突兀不自然,而且逆其學理。學如析薪,貴能順理;逆理橫斷,學之大難,教之大忌。

教者這樣做不僅上承整體感知,而且讓學生以“惜別之傷”為線索串起一系列內(nèi)容,可謂“彩線串珠”。更為精彩的是,在“師生、生生討論”中建構(gòu)了一個相對完美的認知圖式(或曰“認知結(jié)構(gòu)”、“認知框架”)。

沈老師幫學生建構(gòu)的這種寶塔式認知圖式(加粗的文字為課后作業(yè)的答案),把這一課所涉及的語文知識與相關內(nèi)容作了網(wǎng)絡式加工,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賦予了嚴謹?shù)倪壿嬒到y(tǒng),具有一種邏輯美。這種邏輯美不僅美在它的形式,從塔尖到塔底,從一級到五級;而且美在它的內(nèi)容,塔尖統(tǒng)領塔身與塔底,塔底支撐塔身與塔尖。

建構(gòu)這種認知圖式更為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還在于讓學生產(chǎn)生理性的認知快感,學時易理解,學后易鞏固,用時易提取,學習者何樂而不為?誠如布魯納所言,學習者最大的樂趣則是獲得知識的樂趣。

三、讓學生超越文本,獲取創(chuàng)造美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遍喿x教學不僅要源于文本,而且要超越文本。只有這樣,文本才能物盡其用,充分發(fā)揮其促進學生提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功能。所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應是這個道理吧。據(jù)此,沈老師和學生在這一課即將結(jié)束時,作了一個更有價值的嘗試。

他問:“這‘首詞把男女離別的傷感,寫得這么凄楚與銷魂,是不是傷感就是古代惜別詩歌的最高境界呢?”一石激起干層浪。學生認為未必,與傷感相對的還有豪邁。然后,教者順勢舉出高適的《別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例子予以汪明。接著發(fā)問:“我們鑒賞惜別詩歌,喜歡傷感還是豪邁呢?”在學生答出“都有欣賞價值”后進一步升華:“如若我們寫惜別詩文,是選擇傷感還是豪邁呢?”在學生選擇豪邁之后,教者作了肯定,并解釋其原因:“傷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滿消沉情調(diào)”,“豪邁大多豁達開朗,充滿積極傾向”。這不僅照應了前面“一般情況下就是這樣”的肯定,而且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

沒有思維發(fā)展的閱讀快感往往是短暫的、膚淺的:超越文本的閱讀快感才是恒常的、深刻的,才是從生命底處中煥發(fā)出來的美感。文本是一堵墻,也是一扇窗。把它作為一扇窗,由此觀賞到的世界,遠比眼前作者建構(gòu)的文學世界美妙得多、豐富得多。沈老師這種讓學生生成超越文本的價值取向的教學策略,無疑也給我們廣大師生打開了一扇視及千里的窗戶。

(伴著鄧麗君演唱《雨霖鈴》優(yōu)美的歌聲,教者走上講臺。)。

(生齊誦)。

師:這首詞(板題)寫得怎么樣?

生:說不清??傊呛芷鄾?,很悲苦。

生:戀人之間惜別時的凄涼和悲苦。

師:怎么看出來是戀人之間的?

生:“執(zhí)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薄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都應該是男女之間的表現(xiàn)。

師:真不簡單,有理有據(jù)啊。柳永(板書)有沒有點出這種惜別之情?

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師:對。其凄涼和痛苦這兩句也能概括。即…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板書)。請把這個重組的句子齊誦三遍。

(生齊誦)。

師:下面我們來看整篇是如何表現(xiàn)這個凄涼和痛苦的,是怎樣圍繞這個中心層層展開的?

(師生、生生討論)。

生:這首詞是分上下闋來寫的。上闋的前三句點明分別的時間和地點,景物描寫很細膩,營造了凄涼的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的基調(diào),渲染了人物離別時悲傷的心情。然后是分別時的場景,用了白描的手法,把離別的情景寫得十分真切感人。下闋是作者想象到離別之后的情景,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情緒物化得非常具體。楊柳、曉風、殘月本是自然之景,現(xiàn)在是作者內(nèi)心悲涼的寫照。柳葉無依。曉風凄涼,明月殘缺,有情人不能相聚。何其凄慘。何等悲涼!再寫“此去經(jīng)年”,良辰好景也沒有心情玩賞,不值一看。最后寫有再多的“風情”也沒有人可以訴說的痛苦。

師:說得太好了。一層層分析過來,特別到位。賞析詩詞就要這樣,細心閱讀,用心揣摩。

師:還有補充賞析的嗎?

生:我想再說一下前三句。開頭的“寒蟬”是秋天的蟬鳴,點明時間;“長亭”是交代離別的地點,又是傍晚時分。整個情景非常凄涼。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開篇三句不僅交代背景,而且渲染離別氣氛,奠定全詞基調(diào)。

生:我覺得這三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聽覺,也有視覺的描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這三句都是四字句,比較整齊,和下面的長句子相互映襯。

生:前面同學說得特別完整,我來說下闋吧。作者宕開想象,寫自己對情人長久的不舍,就是在特別好的時辰,特別好的地方,沒有知己,無人可訴說心中的情意,特別傷心。

師:這種傷心已經(jīng)超越了“清秋節(jié)”。在時間上延伸開來。悲傷情緒充塞了未來!

生:我最喜歡的還是上闋的`最后一句。這首詞通篇被離別的愁緒充塞著,但是這一句展現(xiàn)了一幅非常廣闊、渺遠的場景,他的愁緒擴展到一個更加遙遠的空間,上升到一個更加沉重的層次。

師:特別好。同學們注意到了虛實相濟的妙處。上片主要實寫,但這一句是實中有虛,是由實而虛的關鍵句。作者前面實寫清秋節(jié)的別離,到這里,自然的“清秋節(jié)”漸漸演化為作者心中的“清秋節(jié)”。至此。作者的心境已經(jīng)與自然的情境融為一體。

師:這是寫景,更是寫情。這里的景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同學們可以試著用比喻的句式把這種情景關系直接表現(xiàn)出來。

生:離別之傷啊就像千里煙波那么綿長幽深,就像沉沉暮靄那么沉重壓抑,就像遼闊楚天那么無邊無際。充塞天地。

師:這里也有前面提到的點染手法。何為“點”?何為“染”?

生:以“去去”重疊,表明行程之遠,此為“點”;以“煙波”、“暮靄”具體描繪遠之形態(tài),此為“染”。

生:寒蟬,長亭,酒、蘭舟……。

師:好的我們回看全詞,簡要概括一下。

生:我覺得可以聯(lián)系柳永的背景資料、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屢次科舉失利、他就去為歌女寫詞,讓她們傳唱在那里他得到了知已,當要離開她的時候,當然是不舍的,而且前途渺茫。內(nèi)心是壓抑的,所以特別悲傷。

(投影柳永生平)。

師:柳永仕途坎坷,他在最狂妄的年紀被折斷了理想的翅膀,在京城再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離開心上人。真誠愛護過他、給過他慰藉、關心過他的心上人也將和他天各一方。至情至痛才有了這千古佳作!

師:這種感情讀出來就會更加感人。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

(學生點評,再讀展示)。

生:恐怕不是。

師:同樣是惜別詩,除了傷感型,還有豪邁型、誰知道豪邁型的惜別詩詞,

生: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達對朋友的美好祝愿,

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生:好像都喜歡。

生:傷感纏綿悱惻,體現(xiàn)柔美;豪邁豪爽瀟灑,體現(xiàn)剛美。

生:都有欣賞價值。

師:說得好!如若我們寫惜別詩文,是選擇傷感,還是豪邁呢?

生:選擇豪邁吧。

師:一般下情況是這樣因為傷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滿消沉情調(diào);豪邁大多豁達開朗。充滿積極傾向自然應該選擇后者。下課。

課后作業(yè):根據(jù)《雨霖鈴》詞作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完成“認知圖式”表格中的填空。

主持人語。

為什么要做課例評析?我們可以有很多答案,但基本的出發(fā)點,就是點出課例的外顯特征和背后學理,讓讀者和聽者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張老師從三個方面來評析沈老師的課:“讓學生沉醉其境,體驗作者痛感”、“讓學生建構(gòu)圖式,產(chǎn)生認知快感”、“讓學生超越文本,獲取創(chuàng)造美感”。每一個方面,前半句是點出課例的特征,后半句揭示教學的效果或者目的,而學理的分析則貫穿其中。課例評析,其道也大,其式也豐,其術(shù)也多,但觀點鮮明,持論有據(jù),令人受益,是不管何種評析都要首先做到的,張老師這篇評課稿庶幾近之。

從沈老師的課來看,確實很好。這好,不僅僅是沈老師的教學設計,更在予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熟稔于詩詞鑒賞之道了。課的精彩主要是學生精彩,學生精彩跟教學設計和教學調(diào)控是分不開的。

當然,好的課例及其評析更在于提出問題,讓人思考。譬如要達到營造氣氛,讓學生身歷其境的目標,連“作者介紹”都是“多余的”嗎?任何場景和細節(jié)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了解故事和人,更能讓場景和細節(jié)豐富起來。譬如學生還處在“憤”、“悱”狀態(tài),教師就“轉(zhuǎn)入理性分析”,一般效果都不會太好。如何突破文學體驗教學中的這個難題?還需要更多的教學探索。譬如張老師肯定沈老師的情感價值導向,也值得進一步斟酌:“因為傷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滿消沉情調(diào);豪邁大多豁達開朗,充滿積極傾向。自然應該選擇后者?!惫嫒绱??人類的情感悲欣交集,如果能夠?qū)?,則“暮靄沉沉”的“楚天”也要變成“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了。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五

(一)情感目標: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yǎng)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yǎng)。

(二)知識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三)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古典詩歌傳統(tǒng)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2、體會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雨霖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詩話故事:《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五引俞文豹《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1、柳七所指何人?

2、從答話中說明了詩歌鑒賞的那方面問題?

一作者簡介。

北宋詞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稱他為“柳七”。后來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被稱作“柳屯田”。柳永年輕時到卞京應試,常常和歌妓們一起生活,為人狂放不羈。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聽到柳永這個人之后,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歲左右的時候,他才進士及第。柳永終生潦倒,據(jù)說在他死后,家中沒有多余的錢來安葬他,只能由幾個歌妓一起出錢葬在了南門外。柳永的詞作音律諧婉,詞意妥帖;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中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后人對柳詞的評價也較高。

二、題目和背景解說。

n《雨霖鈴》這一詞調(diào),又名“雨霖鈴慢”,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相傳,唐安史之亂中,玄宗西逃入蜀。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后,玄宗日夜思念。入斜谷后,遇上連日霖雨,在棧道中,又聽見鈴聲陣陣,倍感凄涼哀婉,于是作《雨霖鈴曲》,寄托思念之情,調(diào)極哀怨。前人稱“一曲霖鈴淚數(shù)行”,可見一斑。宋代成為詞牌名。在詞史上,雙調(diào)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便是柳永的這首詞。而當時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汴京(河南開封)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是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反映了柳永當時的這種復雜心情。下面請大家聽一聽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diào)。

2、聽完了詞大之后,同學們感覺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凄切低沉(從文章中找依據(jù):凄切、傷離別)。

3、明確了詞的感情基調(diào)之后,我們來齊讀一遍,看看同學們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把握的怎么樣。

(過渡: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

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防用我們的聲音來表達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個時候,你將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你獲得了一種另辟蹊徑的愉悅和享受。)。

5、下面我們先把上闋一起來讀一下。

(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讓我們一起進入到這首詞的血肉和肌理中去。)。

四、詞的鑒賞。

明確:

上闋:離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

(離別難)。

下闋:離別后孤寂凄清的情景。

(思念苦)。

節(jié)令:寒蟬。

地點:長亭。

時間:晚。

天氣:驟雨初歇。

渲染氣氛:蕭瑟凄涼。

表達感情:詞人與戀人將別未別時的痛苦心情。

3、“都門”三句展現(xiàn)了什么場景?

明確:京城門外,情人設宴餞行,離別的.愁苦使這對情人對佳肴美酒也興味索然。正在難舍難分之際,船家催促出發(fā),此時此刻,離別的痛苦達到頂點。

4、怎樣理解“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明確:兩手緊緊拉在一起,兩眼被酸楚的淚水模糊,便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吐,只好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的眷戀之情、又無可奈何之心寫的非常深刻.

明確:不對。作者選用三種景物來表達心情。用“千里”形容“煙波”,表明煙波的浩淼,去程的遙遠;用“沉沉”形容“暮靄”,表明暮靄的濃厚,天地的蒼茫;用“闊”形容“楚天”表明楚天的遼遠無邊。作者正是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以及如此濃密深重的霧靄,來表現(xiàn)離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

5、自由討論。

同學們自己鑒賞下闋,你喜歡下闋中的哪一句,為什么?

(由學生自己討論)。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明確: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lián)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教師明確:關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xiàn)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時——曹操為功業(yè)人才而愁,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抖谈栊小罚┏顣r——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保ā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保ā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保ā端驮拱参鳌罚?。

關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關于風: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jié)。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總結(jié):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弊髡呓M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xiàn)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小結(jié):“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課后作業(yè)。

1.比較鑒賞:將柳詞與蘇詞作比較。

體會其風格的差異。

2.熟讀并背誦詩篇。

附:上闋朗讀指導。

解讀第一句話“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師問:為什么?

學生發(fā)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huán)境氛圍多悲戚之意。

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凄涼的環(huán)境來暗寓他凄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diào)應起得低沉傷郁,句與句之間應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

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隨便抽一個同學。

(讓他想象)現(xiàn)在,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著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

讓學生深入到這種情景中去,并試著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diào)應該來得更凄切一些。

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女生朗讀。

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

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diào)朗讀。

(學生對此反映極強烈,議論紛紛,均表示這樣來讀這句話不妥。)。

在你們陳述你們的意見之前,我先來說一說我這樣來處理的原因。此句景象闊大。大凡闊大之象,即有氣勢。我這樣來處理就是為了表現(xiàn)一種氣勢。

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

生答:讀出來了。

那么這樣處理好不好呢?

生答:不好。

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

生答:沒有。

那我們這里該讀出什么味道來?

學生舉手發(fā)言,他們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diào),且這句話所寫之景象仍是飽含愁緒的。

繼續(xù)問:這里僅僅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什么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緒?(提示結(jié)合前面看到的提示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并舉手作答,得出結(jié)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嘆,失意之愁。

教師總結(jié),并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凄切的基調(diào)上應加上蒼茫厚重之感。

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

全體男生讀此句。

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現(xiàn)在,我們醞釀一下情緒,然后帶著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xiàn)。

生齊讀。

分組討論,每組選派兩個同學代表發(fā)言。一個同學負責朗讀,一個同學負責解說他們這樣來朗讀的原因,他們要表達什么樣的情緒。

學生討論。

結(jié)束語:送大家一句話: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文學作品,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生活,你定會收益匪淺。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六

知識與技能。

(1)熟讀《雨霖鈴》了解柳永及其婉約詞的特點。

(2)感受詞中濃濃的離別之情。

(3)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藝術(shù)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強調(diào)音讀、意讀、情讀,對詞作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有總體印象。

(2)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詩作內(nèi)容和風格。

(3)討論法:對詞作中疑難點進行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重視感情并正確對待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認真審視詞中意象和情感基調(diào),體會婉約詞風。

(2)重點賞析名句,體會融情入景、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點。

(3)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

1、了解詞牌(學生課前作好資料卡準備)。

2、了解詞人(學生課前作好資料卡準備)。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簡要點撥: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窮困。經(jīng)常出入娼館酒樓,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蕩公子,紈绔子弟之流的風花雪月,雖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樓酒館,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發(fā)揮才華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痹谒暮芏嗉炎髦?,很多取材于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

3、預習字詞疑難生生對答。

教師預備內(nèi)容:帳飲、無緒、竟、凝噎、暮靄、堪、縱。

三、聽讀全詞感受離別。

第一步:教師范背全詞。

第二步:學生初讀全詞,讀準字音。

第三步:師生聽多媒體范讀。

師生共同探討誦讀要注意的問題:感情基調(diào):悲戚低沉。

(學生集體朗讀全詞)。

四、品讀全詞體味感情。

1、學生分小組討論重點分析上下闋寫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詞的上下片內(nèi)容。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出示板書:《雨霖鈴》。

敘別前(實)--情語:執(zhí)手相看淚眼。

景語情景交合。

情語實寫:寒蟬驟雨長亭蘭舟虛實相濟。

思別后(虛)--景語虛寫: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

2、學生觀看flash圖片,進一步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

3、根據(jù)詞上下片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個送別場景或回憶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惜別事件。

4、作者在本詞中抒發(fā)了什么情感?他和我們的情感相同或是相似嗎?(學生再次集體朗讀全詞,注意讀出感情,然后回答問題)。

五、賞析名句體會意境。

1、本詞抒發(fā)了跟情人難舍難分的感情,從哪些詞句最容易看出這種情感?

2、還有幾句不能直接看出與情人難舍難分之情,那么這幾句到底有沒有這種情感(引導學生賞析名句,準確把握詞中景物描寫所起的作用)。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教師明確:開首這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受,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lián)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里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教師明確:江面上,輕煙籠罩,浩淼空曠,傍晚的云氣重重地下壓,所以是沉沉的暮靄。給人一種壓抑、郁悶的感覺。還沒有離別,便想象行程遙遠,空曠廣漠中充滿著漂泊無依的愁緒。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lián)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教師明確:關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xiàn)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時——曹操為功業(yè)人才而愁,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钡母锌??!抖谈栊小?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關于風: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jié)。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p>

總結(jié):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弊髡呓M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xiàn)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回想整首詞,指名背誦)。

六、課下作業(yè)。

學生分組為本詞寫一個腳本,然后交流。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七

誠信,金錢豈能與之比;誠信,面貌豈能與之比;誠信,地位豈能與之比?誠信之貴,所謂至高無上之精神也!

誠信,在我等日常生活或做人待事中是必不可少的。

我將手縮了回來,轉(zhuǎn)眼心中的惡念已煙消云散。

答完卷,走出教室,內(nèi)心無比舒暢,體內(nèi)收獲著誠信所帶來的果實。

也許,這正是應了曾子的那句名言:“君子有大道,必誠信以得之?!彼沁@么說的,也是那么做的。

《曾子殺豬》的故事大家都一定不算生疏:曾子的妻子要去菜場,她的兒子喊著也要去,妻子哄篇他說:“等會兒讓你爹殺豬給你吃。”這后,曾子果然宰了豬,妻子說他太忠厚,他卻說:“小孩子還在成長之中,不可對他無誠信?!痹诠适轮?,曾子正是施行了誠信的道義,即使是對妻與兒。其實,就算他不去殺豬,兒子頂多也是哭哭鬧鬧而已,但他沒有這樣做,他的心中有一種不可積污的信念,相信做人誠信,可以在人們眼中留下好的印象,信心靈不染上污點,做一個盡可能仁義的人。正如后人對他的誠信的高尚評價。

…………。

如果你天生誠信,那么請去維持,如果你缺乏誠信,那么,就更好地完善自己吧!

文檔為doc格式。

高中范文帶評析篇八

x老師的執(zhí)教的這節(jié)《雨霖鈴》從技能意識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性,雖然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也恰當?shù)剡\用了教學技能,展現(xiàn)了一定的教學功底,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技能意識并不是很強,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甚至是錯誤的。

首先,本視頻前一部分是x老師關于課文《雨霖鈴》的一個說課,從說課上就可以看出,x老師的技能并不怎么樣。第一,x老師在說課的過程中,沒有脫稿,幾乎都是照著稿子讀的,顯然沒有進行精心的準備,甚至可以說課的能力不強。第二,在說課的過程中,x老師的眼神很奇怪,可能是想與臺下進行溝通,但是又離不開稿子,以至于他每一次抬頭都是用眼睛向上一瞟,甚至都沒有與臺下的目光進行接觸就又迅速地低下頭去,給人一種很輕蔑的感覺。即使后來面向同學說的時候,目光也不堅定,游移不定,左右閃爍。第三,x老師的普通話并不標準,很多發(fā)音不準確,如“教學難點”說成“教學藍點”、“雨霖鈴“發(fā)成了“與您靈”、“執(zhí)手相看淚眼”讀成了“執(zhí)手相看內(nèi)眼”等,而且在很多語調(diào)和聲調(diào)的.表達上,方音顯得也過于濃重,這樣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普通話表達。

其次,在上課的過程中,在儀態(tài)方面,x老師并沒有做到“雅”,他的手會時不時地背到背后,給人一種很牛逼的居高臨下之感,讓人看了很是不爽。這樣的動作,就會使得教師失去親切感,又顯得很不自然。但是在穿著上,x老師做的還是不錯的,穿著西服正裝,踏著皮鞋,顯得很正式。在上課過程中,x教師移動的范圍就是在講臺和第一排座位之間,沒有深入到課堂內(nèi)部。上課的語言上,除了普通話不太標準外,語音、語調(diào)、語速都還是不錯的,能夠講得彬彬有禮,語速適當,聲音也夠響亮,口齒清晰,沒有口頭禪和重復,這些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x老師在叫學生站起來讀課文的時候,眼光卻不注釋這個同學,而是到處閃爍,顯得沒有在用心傾聽,最后的時候才看這個同學,卻不是正視,而是有斜眼盯著,毫無贊賞與鼓勵的目光可言。

最后,x老師比較厲害的教學技能應該算是板書了,這位教師最后的板書不僅字體端莊美觀,而且板書設計的也很精巧,這是技能意識方面的亮點。在組織學生學習上,這位老師也顯示出了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能夠充分的調(diào)動課堂氣氛,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展示等,做的很恰當,但我怕覺得這不僅僅是教師組織能力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很“給面”。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方面,這位教師的評價語言過于單一,很多時候就是“很好、不錯”,沒有給予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和贊許,在這方面還是需要加強的。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