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3:10:06 頁碼:14
2023年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通用13篇)
2023-11-23 03:10:06    小編:ZTFB

通過總結心得體會,我們可以體會到努力和付出的價值,激勵自己不斷向前。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一些寫心得體會的佳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一

當今的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的重要時期。在改革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過程中,必然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學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正確把握學校德育價值取向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市場經濟對學校德育價值取向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于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變革和深化,有促進的一面。這主要表現(xiàn)在:在這種經濟體制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效益意識、時間觀念、平等競爭思想等等,不僅反映了市場經濟的需要,同樣也符合人類進步、社會和個體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些都有利于學校德育能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使德育自身更具有時代精神。同時也應看到,市場經濟意識與學校德育在價值取向上,還有相悖的一面。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成為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機制,是以經濟利益為其驅動力的,市場交換的雙方都以自己的利益作為行為的出發(fā)點。正常的市場行為雖然是一種互利的行為,但是這種互利首先還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礎上,一個個人或單位不從利己出發(fā)也就不可能產生市場行為。這就是說,在價值取向上,市場經濟會導致強烈的趨利性和利己性。社會主義社會學校的德育是建立在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基礎上的,因而在引導學生處理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時,就只能以利他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而不是以市場經濟的利己原則作為準則。當然,社會主義道德行為不排除互利,但這種互利是以利他主義為前提和邏輯起點的,是一種必要時犧牲自我的互利,同市場經濟法則中的那種互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再者,道德行為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亦不以獲取行為主體的經濟利益為驅動力,而受主體的道德意識和社會的道德輿論的策動和制約,主體從道德行為獲得的往往是一種精神的滿足。這些特征都是與市場意識根本不同的。

價值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fā)展的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要求形成某種特定的價值觀念。在現(xiàn)階段,學校德育所堅持的價值觀不能簡單地以市場經濟內涵為轉移,而要充實新的內容,注入新的內涵,從而使之與新的社會經濟狀況相適應,并對后者產生積極的反作用。

1.學校德育不能以市場為唯一取向。

復雜的社會整體存在著不同的.子系統(tǒng),每個子系統(tǒng)各具有其特有的運行機制,不同運行機制,在運行的主體、動力、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為促使社會的整體發(fā)展,需要各種不同的運行機制協(xié)調發(fā)展。對整個社會正常運行來說,它們是缺一不可的,不能互相取代,更不能把某一種運行機制作為整個社會唯一的運行機制。建國以來,在這個問題上是有教訓的。如將適用于政治領導的運行模式擴大到各個社會領域,搞成政治泛化。今天同樣也不能將適用于經濟領域的運行機制推及到其它一切領域,搞成市場泛化。選擇市場經濟作為當今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運行機制是完全正確的,經濟是社會的基礎,作為社會子系統(tǒng)的教育事業(yè),要按其本身的法則通過實現(xiàn)個體的全面發(fā)展以促進社會整體的發(fā)展,就德育來說,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和遵循社會不同的領域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

[1][2]。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二

如何興辦第一流的大學——尤其是在中國的大地上嘗試做這種事,如何衡量大學的素質——尤其是在世界的大尺度上這么做,我對這個問題的比較系統(tǒng)的關注開始于1980年代的前半期。那時候我在美國讀研究生,我的導師貝爾教授在哈佛大學退休前的最后兩年,到英國的劍橋大學——哈佛大學是劍橋大學的畢業(yè)生創(chuàng)辦的——做了兩年的訪問學者,頭銜是pittprofessor(庇特榮譽講座教授,庇特在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任英國的首相),這是劍橋大學對外國學者所給予的最高榮銜之一。他告訴我,他在英國期間從事的研究課題,將會是英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對英國國際地位的升遷有哪些影響。這啟發(fā)了我在考慮中國的大學的時候,也要把它們與中國的國運聯(lián)系起來看。不過,雖然這個問題是我多年的興趣和關注所在,但是只有到了目前的時候,也就是中國政府正式提出“科教興國”大政策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內地有了廣大的聽眾。

我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就著手收集零零星星的、多種多樣的大學評鑒標準和相關的報告,這個資料的收集工作到今天也沒有中斷。此外,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受益于過去這些年里我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幾個研究型大學中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對它們的教學研究活動、體制細節(jié)、程序合理與否、社會大環(huán)境等等方面進行了細心的觀察。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世界一流大學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學子的夢想,無論是為了自身的成長還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大家都希望能夠進入一所世界一流大學。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我堅信只有在世界一流大學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和學術氛圍。所以,我一直從未放棄努力追求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心愿。

第二段:努力追求(250字)。

在自主招生的考試中,我參加了各種適宜自己的培訓班,修讀課程,自備書籍并盡最大的努力進行備考。雖然這一過程非常的辛苦和困難,但是我明白,如果想要申請世界一流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備考的過程中,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每天晚上自我訂立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雖然付出很多,但是我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功地被心儀的世界一流大學錄取。

第三段:深入學習(350字)。

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后,我意識到自己并不是最出色的學生,有很多比我更聰明、更優(yōu)秀的同學。這個認識讓我更加明白,世界一流大學之所以能夠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不僅僅是因為大學本身的資源,更在于每個學生的自我奮斗和努力。于是,我更加加強了自己的學習,與優(yōu)秀的同學交流學習經驗,參加各種學術講座、學習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努力的學習和實踐,我培養(yǎng)了自己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第四段:開拓視野(300字)。

世界一流大學具有國際化的特點,學生們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教授和學者,拓寬自己的視野。在世界一流大學的校園里,我有幸結交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與他們交流學習經驗、文化和觀念。這個過程不僅讓我更加了解世界,還讓我更加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在這個國際化的環(huán)境下,我積極參與各種國際交流活動,提高了自己的外語水平,并且學會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這些經歷為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五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200字)。

世界一流大學具有強大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他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世界一流大學的培養(yǎng)下,我鍛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與教授參與科研項目,獨立進行課題研究,并進行學術交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這種鍛煉讓我對學術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將繼續(xù)保持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并在各自的領域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結束語(100字)。

通過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我深刻體會到了他們的獨特魅力,無論是學術資源、國際化視野還是人才培養(yǎng),都讓我受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我付出了許多努力和汗水,但是我也獲得了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回首這一過程,我想說,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是值得的,因為它給了我機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讓我擁有了更廣闊的未來。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四

據(jù)報道,5日,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近日發(fā)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要求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此前出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在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取得突破性成果,完善高等學校科研體系,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載體,為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高校資產整合和證券化將迎來加速期。機構認為,高校改革本質屬于國企改革,目前全國高校企業(yè)資產達4500億,潛在規(guī)模突破萬億,證券化空間巨大,尤其是國內知名大學旗下資產可操作空間較大。

目前a股市場約有35家高??毓尚^k企業(yè),清華和北大系公司排名居前。截至去年末,清華控股總資產1425億元,已上市7個平臺;北大校企總資產超過1800億元,去年末已上市6個平臺。另外,浙江大學旗下浙大網新、復旦大學控股的復旦復華、華中科技大學旗下的華工科技等,由于對應的高校上市平臺較小,符合小公司大集團特征,資產證券化空間較大。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五

11月5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公布《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要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開始新一輪建設。

方案已于今年8月18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日前由國務院正式印發(fā),11月5日系公布全文。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方案確定每5年一個建設周期,20開始,與國家五年建設規(guī)劃同步實施。建設將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通過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動態(tài)調整支持力度。

與以往文件不同的是,有業(yè)內人士指出,方案將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擺在5項建設任務的首位。方案還列出5項改革任務,包括完善內部治理機構、構建社會參與機制、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等。

此外,方案明確建設分“三步走”,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shù)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相比211、985工程,方案有哪些進步?

公眾熟知的211、985工程先后于1995年和啟動,曾連續(xù)10多年被納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點,但教育部工作要點并未提及這兩項工程,甚至一度爆出“廢除211、985”傳聞。

“入選后沒有淘汰機制,就自然享受相關待遇、政策,造成有的學校吃老本,形成新的‘鐵飯碗’?!敝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而未進入211、985工程的高校,即便擁有特色學科,也因缺少經費支持,在科研人才引進、生源質量等方面被甩在后面,導致高校被分成“三六九等”。

有媒體曾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11、985高校拿走了7成的政府科研經費,而不少用人單位也更青睞211、985工程高校畢業(yè)生,甚至以此作為門檻設限,招聘大學畢業(yè)生。

然而,由于缺乏專業(yè)評價,儲朝暉分析,985高校和211高校在使用財政支持方面,又易出現(xiàn)績效偏低等問題。

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則表示,不少211、985高校反映在經費使用上“管得過死”。

“對應這些問題,方案都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蓖醴榉Q,比如,方案引入了績效評價甚至是第三方評價,并提出建立動態(tài)支持機制,即“在相對穩(wěn)定支持的基礎上,根據(jù)相關評估評價結果、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動態(tài)調整支持力度,增強建設的.有效性。”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長周玉則發(fā)現(xiàn),方案第一次明確進一步增強高校財務自主權和統(tǒng)籌安排經費的能力。

“與211、985等建設工程相比,方案有個重要的進步就是從以前的學校建設轉向在建設學校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科的建設?!敝袊嗣翊髮W教育學院教授項賢明認為,這有利于對高等教育的支持真正落到實處。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難有具體標準,但應在學術上有崇高聲譽。

儲朝暉發(fā)現(xiàn),方案并未規(guī)定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

如何評估高校是否屬于世界一流?儲朝暉認為,真正的一流大學應該是個性化的,“不能設計一流大學有什么共同目標。”

不過,儲朝暉也認為,一個大學能否稱得上世界一流,可以通過兩個標準進行檢驗:一是世界一流學者是否愿意進入該大學工作,二是世界一流生源是否愿意在該大學就讀。

項賢明也認為,“世界一流大學”不存在什么世界公認的評判標準,其象征意義要遠大于實質意義。

“對于世界一流大學,從來就沒有一個準確的、可衡量的標準,但它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應該有崇高的聲譽?!蓖醴檎J為,世界一流大學一般是指在學術上擁有崇高聲譽、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科技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領導者,培養(yǎng)出享譽世界的各行各業(yè)領袖,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大學。

王烽稱,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質就是創(chuàng)新和引領,即在科學和技術、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在世界上具有引領作用。

而一流大學一般是由一流學科、一流專業(yè)支撐的,王烽表示,一流大學內部必然有一批一流學科或專業(yè),同時這些學科和專業(yè)之間具有相互支撐、融合發(fā)展的優(yōu)勢。

哪些高校能獲得支持?原先已累積優(yōu)勢的高校將先獲支持。

高校如何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解釋,高校要根據(jù)自身實際,合理選擇建設路徑。

但方案并未明確哪些高校、學科將獲得支持。對此,王烽認為,方案明確了政府的分工范圍,“中央財政主要支持部屬高校,地方財政主要支持地方高校,從結構上立體化了,也有利于學校在不同層次上爭一流?!?/p>

具體而言,中央財政將中央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納入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中統(tǒng)籌考慮,并通過相關專項資金給予引導支持;鼓勵相關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對中央高校給予資金、政策、資源支持。

而地方高校則由各地結合實際推進,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統(tǒng)籌安排,中央財政通過支持地方高校發(fā)展的相關資金給予引導支持。

如此一來,與211、985工程相比,王烽預計,“雙一流”建設支持高校和學科數(shù)量或將擴大,“擴大的最大空間在地方高校,主動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上?!?/p>

儲朝暉則預計,原先已累積優(yōu)勢的高校將率先獲得支持,但要給一般高校、一般高校的突出學科更多機會。

項賢明認為,這將給一些規(guī)模較小,整體實力不強,但在某些學科上有著突出優(yōu)勢的高校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使這些在學科發(fā)展上有自己特色和特長的學校獲得國家資助”。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六

據(jù)報道,日前印發(fā)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shù)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論文大學”支撐不起世界一流。

對于總體方案提到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有輿論說太快——五年之后,就將有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恐怕難以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還有的則感覺太慢,因為從最近發(fā)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看,我國已有多所高校躋身前100強、50強,有更多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似乎指日可待。

那么,究竟怎么看待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快與慢呢?實際上,對于完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沒有必要設定所謂的時間表,也不必追求實現(xiàn)目標的速度,而對于我國當前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學校辦學制度,則應該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要求,進行盡可能快的改革,只要建立起現(xiàn)代大學制度,在我國不斷加大的`國力支撐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遲早的事。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加快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推出了“985工程”、“211工程”,集中優(yōu)質資源,重點投入少數(shù)高校,而列入“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都紛紛列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表,比如,北大計劃在,清華計劃在20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為實現(xiàn)一流大學的目標,許多高校,都實行任務與資源掛鉤的政策,即對教師們提出嚴格的考核指標要求,規(guī)定每年必須發(fā)表多少核心期刊、國際期刊論文,申請多少課題經費等。這樣的建設效果似乎很“顯著”,許多高校發(fā)表的科研論文數(shù)量快速增長,并由此提高了學校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的位次(這些大學排行榜都把科研作為重要指標),可是,卻難免讓整個大學充滿急功近利的氛圍。為完成科研任務,發(fā)表更多論文,很多教師不重視人才培養(yǎng),那些重視教學而投入學術研究不夠的教師,在學校里被邊緣化。與此同時,學術研究逐漸變?yōu)椤鞍l(fā)論文”,這讓大學的學術研究泡沫化。

雖然我國高校論文成就驚人,可是,很多論文并沒有太大價值。根據(jù)有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研究人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通過課題結題后,有90%被束之高閣。從長遠看,不要說建世界一流大學,就是如何維持基本的大學精神,也變得困難。學校辦學者沒有從容的辦學心態(tài),而教師們也難以潛心做自己感興趣的學術研究,十年磨一劍在大學變?yōu)椴豢赡艿氖隆仨毐M快出成果,否則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可以說,只要加大投入,重金獎勵教師撰寫、發(fā)表論文,以及引進國外人才,要他們以中國大學名義發(fā)表頂級期刊論文,我國高校在強調論文的大學排行中,會有越來越好看的排名,但是,這不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捷徑,這最多把中國大學建設為論文中的大學,國外期刊界會為中國高校把錢花在炮制論文、交論文版面費上而高興。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能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能產生真正有世界影響的一流成果。而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是需要長期的積淀的。縱觀所有現(xiàn)今的世界一流大學,無不是通過明確自身的辦學定位、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逐漸形成學校的國際影響的。

沒有現(xiàn)代大學制度,難有世界一流大學。

以上種種,都需要大學有現(xiàn)代大學制度。從我國學校辦學的現(xiàn)實分析,正是由于缺乏現(xiàn)代大學制度,導致目前辦學存在比較嚴重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傾向。而針對大學存在的問題,多份關于教育改革的文件,都提到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的現(xiàn)代治理結構。但是相對于給教師布置論文、課題任務的快速推進來說,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學校辦學制度改革,卻極為緩慢。

比如,取消學校行政級別、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試點推進校長公選,實踐情況仍不夠理想。改革試圖將行政權和教育權、學術權分離,把學術委員會建為最高學術權力機構,可在大多數(shù)高校,學術委員會還未走上正軌。而如果這些改革不能推進,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很可能欲速而不達。

這次總體方案再次提出,“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深化高校綜合改革,加快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學校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這說明國家已經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如何盡快推進改革,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最為重要的事。對比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表,有無取消學校行政級別的時間表、將財務自主權交給大學的時間表,無疑顯得重要。當大學擺脫行政化和功利化的羈絆,不愁辦不出特色和一流。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七

第一段:引言與背景介紹(200字)。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漸凸顯,成為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作為一名曾經的大學生,我也幸運地獲得了接受世界一流大學教育的機會,并努力堅持在其成就中追求卓越。從這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性,并意識到它對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和人生意義的深遠影響。

第二段:追求卓越的動力(200字)。

我選擇追求世界一流大學并堅持下去,是因為我相信卓越的教育將賦予我更多的機會和挑戰(zhàn)。在這樣的學府里,我接觸到了世界頂尖學者和同齡人,他們的思維和見識激勵著我不斷超越自己。在高質量的教學環(huán)境下,我學習到了前沿的學術知識和研究方法,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都為我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段:克服困難的堅持(300字)。

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并非一帆風順,其中充滿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在學業(yè)上,世界一流大學通常會設置嚴格的課程要求和高水平的考試難度,對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我常常需要把課業(yè)放在第一位,通過合理的時間分配和自律,克服種種困難。除了學業(yè)上的挑戰(zhàn),還有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等等。然而正是這些困難的克服和不斷的自我超越,使我更加堅定地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第四段:獲益匪淺的收獲(300字)。

通過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我收獲了很多難以估量的寶貴經驗。首先是全球視野的拓展,通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我了解了各國的文化、歷史和思維方式。這種跨文化的交流使我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培養(yǎng)了我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其次是思想的升華和成熟,接觸到世界一流大學的前沿研究和學術思潮,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興趣和研究方向。這些收獲不僅為我提供了終身受益的資本,也為我未來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不僅是為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和人生意義著想,更是對社會的回報和責任的體現(xiàn)。世界一流大學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常常在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和社會公益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影響力,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應該成為每個有志向的人的目標和追求,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果斷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結尾:

綜上所述,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是一段充滿艱辛和挑戰(zhàn)的旅程,但它也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獲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獲得全球視野、思維的升華和社會責任感,為我們的個人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讓我們攜手努力,堅持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xiàn)我們的職業(yè)理想和人生價值而奮斗。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八

第一段:引言(100字)。

上大學是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而上世界一流大學更是眾多學子的夢想。我也不例外,為了追逐理想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我努力考取了一所世界一流大學。在這幾年的求學生涯中,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了自己獨到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堅持努力學習(250字)。

在世界一流大學里,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這里,我意識到與普通高中相比,大學的學習要求更高、內容更深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深刻認識到要想與同學們競爭并脫穎而出,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我堅持每天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將重點放在課上的學習上。其次,我盡量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和課外講座,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和知識面。此外,我還積極參與各種科研項目,與老師合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總之,我始終堅持著學習,并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

第三段:積極參與社團活動(250字)。

除了學習,參與社團活動也是我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活動不僅能夠幫助我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強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在大學里,我選擇加入了學術研究社團和志愿者協(xié)會。學術研究社團給了我更多的機會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和合作,不僅增加了學術氛圍,還提供了更多科研的機會。同時,志愿者協(xié)會讓我參與社區(qū)服務和公益活動,培養(yǎng)了我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精神。通過社團活動的參與,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也豐富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第四段:拓寬國際視野(250字)。

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我始終堅持向外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通過參加國際交流項目和留學生活,我能夠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拓寬自己的眼界,并且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交流思想和見解。

在我大學期間,我參加了一次交換計劃去到了美國留學了一段時間。在留學期間,我與當?shù)氐膶W生們進行了交流,并體驗了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與國際接軌。

第五段:總結與前瞻(350字)。

通過這幾年的求學生涯,我明白了堅持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性。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得到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結識了更多優(yōu)秀的同學和老師,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和思維。同時,我也明白了要想在這樣的學校脫穎而出,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未來,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爭取更多的科研機會,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同時,我也將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我將繼續(xù)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增長見識,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總之,堅持世界一流大學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但這也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收獲。通過努力學習、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和拓寬國際視野,我相信自己能夠在這樣的學校中不斷成長,并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九

“世界一流大學”是當下國內一批名校的頭等目標。最新提出的計劃是,到,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不僅是傳統(tǒng)名校在推進,新近籌備的私立大學如西湖大學,也以世界一流為榜樣。

怎么看待大學,怎么看待中國同行?3月18日,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petersalovey)先生接受了記者專訪。

蘇必德是耶魯大學第23任校長,也是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上世紀90年代,他以與約翰?梅爾教授開創(chuàng)了“情緒智力”理論及“情商”研究而著稱,他的著作已被譯成11種語言出版。

我們節(jié)選其中的10個問答與讀者分享。

答:當我們排名位列榜首或名列前茅,我們當然是驕傲的,但排名本身并非十分科學。一所大學的聲望是影響排名的重要因素。而聲望往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非常穩(wěn)定的。所以我認為排名是了解頂尖高校的一個參考指南,但不要過分看重。

我不會去研究排名。如果讓我對申請人建議,我會說排名不應是申請或不申請一所學校的原因。當然,排名接近的高校也各有不同,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并不代表任何區(qū)別。統(tǒng)計學家對此稱之為“虛假精確”,即排名并不能足夠精確地區(qū)分出前三名之間的差異。前三名與第49名、50名之間是不同的,但我不會太在乎那些影響排名先后的微小細節(jié)。

答:中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讓我印象深刻。事實上,中國的一流大學已經站在了國際舞臺上。這正是我們尋求與中國高校推出學分互認項目、合作建立研究中心的原因。我們與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都有學分互認項目,因為它們都是好大學,而且只會越來越好。

我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持續(xù)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如果中國那些最優(yōu)秀的學生都能被中國大學吸引,那么距離中國大學躋身世界名校就不會很久了。

我認為中美兩國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在美國,校園文化鼓勵學生彼此質疑,也可以質疑老師,學生們會參與對各類議題的辯論;而傳統(tǒng)的中國大學更注重對于學問的傳授,而非互動,當然,這種情況現(xiàn)在也在改變。但我相信美國教育的最大優(yōu)點之一就在于能讓學生進行充滿活力的辯論。我感覺這種風格會越來越多影響到中國大學。

問:您是怎樣界定大學校長的權力和責任?您認為大學老師有哪些使命?

答:耶魯大學有一個管理機構,名曰“校董會”,這個聽起來老派的名字,可追溯至3前。校董會有17名成員,都是畢業(yè)于耶魯?shù)母鹘珙I袖。我也是這17人之一。我所要闡明的是,當我們考慮一系列問題,諸如耶魯?shù)奈磥?、我們的策略、我們所要強化什么、我們將要擴大什么等,我們必須以團隊的身份去做。他們都很聰明,我只是成員之一,作為校長我會領導這個小組,但我更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參與進來。

在耶魯,校長很大程度上是試圖清晰表達學校發(fā)展圖景的人。我也花了大量時間招聘領導團隊,副校長、院長等等。同時,沒有大量來自慷慨善良人們的贊助,耶魯也不會成為今天的這所大學。所以我也花大量時間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耶魯,被耶魯所鼓舞,對耶魯產生興趣。

在我大部分職業(yè)生涯中,我都是一名心理學教授,管理著一個研究情商的實驗室,教授心理學概論等課程。在授課時我所要做的,或者說所有教授在授課時都想要做的,不僅僅是把我腦中的知識傳遞到你腦中,那是遠遠不夠的,而是去激發(fā)學生想在余生中保持學習的興趣。這樣后,我的學生才會在聚會中對我說,“是你的課程激勵了我,讓我從事了什么什么”。讀書,學無止境,讓心理學與生活融為一體,這對我而言就是成功。

問:在線教育會是個趨勢嗎?再過半個世紀,未來的頂尖大學會是什么樣子?

答: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會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它在今天已經如此。我對在線教育最贊賞的,是它能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予以補充,如果我現(xiàn)在還在教授心理學課程的話,我肯定不會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我會讓學生們在網上觀看課件,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更多的探討、辯論、試驗和推理。

所以我相信在線教育會創(chuàng)造改變教育方法的機會,讓我們得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去教育到較以往千百倍的學生。我相信在線教育將會扮演愈發(fā)重要的角色,我對此非常支持,但我不認為它會代替那種坐在課堂中,與師生共同學習的感受。

很難知道高等教育未來什么樣子。我能告訴你的是,我們所提供的教育是為目前并不存在的工作機會和挑戰(zhàn)而準備的。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而教育,因此很重要的是塑造那些具有普遍技能的終身學習者。

答:我想我們真正要討論的是教育的內涵。你具體在學習什么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并不如學習那些普遍的、能突破任何學科界限的知識與智慧,比如如何創(chuàng)新地運用思維,如何去解決問題,如何清晰地溝通。

學習如何學習,或許更為重要,這樣你就能夠保持終身學習,即便畢業(yè)了也始終受到教育的滋養(yǎng)。

答:我認為這本書“小題大做”了。我不會把我們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興趣濃厚的、聰慧過人的、充滿積極性的學生稱為“我們的綿羊”。但是,我會把這本書看作是一種警告,即,我們始終要幫助學生不僅僅去記住知識,也要通過質疑、批判等方式與知識同行;不僅僅是讓學生作為個體具備這種意識,在集體中也應同樣如此,這將對他們的整個人生都大有裨益。

答:我覺得認識中國對美國學生而言非常重要。10年前百名耶魯學生訪華,我是帶隊老師之一。從北京到西安到上海……我們在中國花了大量時間調研。我相信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是全球性問題。我們所討論的氣候變化、貧困、食品安全問題,都不是一個國家能夠獨立解決的。作為當今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必須合作攜手應對挑戰(zhàn)。而美國學生越了解中國,這種合作才會越發(fā)成功。

我相信了解另一種文化的最好辦法就是實地訪問。耶魯大學鼓勵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間進行至少一次國際交流。另一件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語言。如今中文已經是耶魯校園第二受歡迎的語言,當學生們理解中文并親身到訪中國,用中文與那里的人們交流,我相信那才是你欣賞一種文化的開始。

答:這的確是一個爭議性話題。當我們錄取學生時我們是整體來看的。我們會看重學生的成績,但同樣注重領導力證明,注重你在多大程度上能為耶魯?shù)慕逃h(huán)境作出貢獻。這造就了我們今天的.課堂上,有許多亞洲人,許多亞裔美國人,許多非裔美國人,許多拉美人,許多本土美國人――來自全球的學生。這些由各種族裔構成的群體,是耶魯學生的主體。

當今世界充滿了沖突和偏見,我對此深表遺憾。但作為一所大學,我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迎接四海學子,他們背景各異,但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學習,成為同道中人,差異也得以被更好地理解。

與提供形式上的融合相比,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被同等對待,受到同等的尊重,所有想法都能夠充分交流。在我看來這才是對抗偏見與沖突的最好方式。

答:首先,我強烈建議中國學生力爭在高中取得優(yōu)異的學業(yè)成績和sat成績。我們已經增加了本科生中的國際生名額。我們會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為了使申請脫穎而出,你在重視學業(yè)成績和sat成績之外,還需要得到教師的評價和推薦,這同樣重要。你的申請文書需要體現(xiàn)你將如何充分利用耶魯?shù)慕逃Y源。同時要清晰闡述你想到耶魯求學的動機。

招生辦公室每年會收到大約3份申請。從明年起,我們將擴大規(guī)模,每年錄取人數(shù)將達1550至1600左右。學生們如何為彼此創(chuàng)造教育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耶魯會注重評估每位申請人能夠對耶魯教育環(huán)境所作出的貢獻。

問:還有哪些建議,是您覺得對青年一代而言至關重要的?

答:我對青年一代的建議是,盡可能保持開放的姿態(tài),去學習新事物,認識新的與自己不同的人,去探索與所熟悉的領域相距甚遠的世界。我想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向“意料之外”打開自己。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十

每個人都希望上世界一流大學,沒有一個國家覺得可以沒有世界一流大學。

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中國的大學校長們懷著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聆聽耶魯、劍橋等名校校長傳經送寶。北京大學處在中國高?!褒堫^”地位,校長許智宏在題為“北京大學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fā)展戰(zhàn)略與實踐”的演講中說,經過7年的基礎性準備,北大將從2005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奮斗,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這意味著,2015年,中國將擁有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學嗎?

許智宏說,北大提出了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兩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從1999年開始逐步改革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優(yōu)化配置,完成學科整合,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學術及管理隊伍,改善辦學條件,建設國際水平的教學及科研基地。但是,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世界一流大學也在不斷發(fā)展。北大何時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我還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表。

高等教育狀況是一個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取得了巨大進步。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校1552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guī)模達到19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宏觀體系和結構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大學的多樣性和分層結構。從“上大學”到“上好大學”,公眾對高等教育的心理預期發(fā)生變化,擁有中國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也不再遙不可及。

教育部部長周濟在這次論壇上指出,高水平大學建設對整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發(fā)揮著支撐和帶動作用。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相繼實施了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和以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985工程”,這是適應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崛起的新形勢,適應中國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和社會加速轉型要求,帶動高等教育整體水平提高的重大舉措。

夢想激勵著中國的大學校長?!?85工程”許多重點大學榜上有名,而非重點高校也在紛紛向重點大學看齊。在中國高校發(fā)展過程中,一些新問題的出現(xiàn)引起了有關專家的憂慮:有的高校急于擴充專業(yè),向綜合性大學發(fā)展,片面追求辦學規(guī)模;有的重點大學在花大量精力與一般高校、民辦院校爭奪生源,開辦大量的成人教育和自學考試輔導班而忽視科研;有的普通院校盲目同“高精尖”攀比而喪失自身優(yōu)勢和特色,??平逃?、高等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盲目向本科教育看齊……。

是不是所有高校都要辦成綜合性大學?耶魯大學校長萊文說,大學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畢竟現(xiàn)在很多有競爭力的大學都是綜合性大學。但是,也有一些專業(yè)性學校,如麻省理工學院、倫敦經濟學院,它們規(guī)模并不大,也并非綜合性大學,一樣可以辦出很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能為學生提供較多跨學科學習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以多種方式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國有巨大的勞動力市場,高等教育必須為市場提供所需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考慮專業(yè)設置時也要結合社會需要,掌握好“度”。

是不是擴大辦學規(guī)模就能提高辦學效益?萊文說,高校招生規(guī)模擴大可以帶來更多財源,可以產生規(guī)模效益,同時也會對質量形成挑戰(zhàn)。規(guī)模必須與教師隊伍及硬件設施設備狀況相匹配,規(guī)模擴大了,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素質和教學質量。要明確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不是為了急功近利,而是為了持續(xù)發(fā)展。

是不是所有大學都要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劍橋大學校長理查德說,中國的大學目前正飛速發(fā)展,這與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相對應。不過,學生和社會需要的教育不同,不需要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大學都變成一流大學。在美國,每個州有1所旗艦大學就可以,其他更多的大學不是很有名氣,但都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目標定位。要考慮高等教育的整體性戰(zhàn)略問題,發(fā)展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結構,使不同大學承擔不同的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與世界著名大學相比,中國大學目前在運行機制、科學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大學應如何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萊文校長說,大學首先應了解自身處在什么位置,準確評價自己的現(xiàn)狀,找出與規(guī)劃目標之間的差距。中國大學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就是錄取的學生質量非常高。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目前中國大學硬件設施已經有了很大改進,最關鍵的是要有杰出的教師,教師要對學術的認可度非常高,要作出一流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寫文章出書就行了。目前中國大學整體水平相當不錯,但教師水平與耶魯大學比起來相對遜色。他說,中國大學提高師資水平不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為中國實行開放的政策,教育的國際國內交流不斷加強。世界一流大學一定會建成,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萊文說:“中國的大學校長都有美好的遠景和藍圖,并清醒地認識到完全照搬照抄外國經驗是行不通的。他們正在學習先進經驗,并努力把這些經驗適應中國的文化和社會適當加以調整。所有來中國參加論壇的大學校長,都景仰地看到中國的大學正從基礎設施建設、課程改革、師資水平、教學評估等方面進行改革。我們?yōu)橹袊恼疲诖袊懈嗟拇髮W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我們有在悠久歷史中積淀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有學習世界各國發(fā)展高等教育事業(yè)先進經驗的博大胸懷和廣闊視野。借鑒世界著名大學成功的管理模式,順應國際高等教育變革趨勢和人類文明進步與科技發(fā)展潮流,中國將從高等教育大國逐步成為高等教育強國。中華民族擁有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學雖不能一蹴而就,但夢想終能成真。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十一

近一兩年來,關于中國大學管理制度改革的議論不絕于耳。尤其是在5月底至6月初北京大學推出教師人事制度改革草案之后,更加引起了國內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此過程中,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博士的關于“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討論格外令人矚目,在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有關“世界一流大學”的辯論熱潮。

丁博士自詡為“國際非盲流”,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進行學術訪問、教學工作,對美國、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大學制度及其歷史沿革頗有研究。近年來則更是“抱著宗教般的熱忱”,將推進中國大陸的大學改革作為自己的“志業(yè)”,以“在中國土地上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傳教士”為己任,先后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等學府做過多次有關“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和關于大學改革問題的學術報告,并就此多次接受《21世紀世界經濟報道》等知名媒體的采訪。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將這些報告和采訪匯集成書,以《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為題出版。

這是一本少有的讓人必須一口氣讀完且仍需反復玩味的書。讀完這本書后產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中國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學?這本書回答了這個問題。

一所大學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物質實力,二是制度,三是精神氣質。中國的大學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概可以從這三個方面找到原由。

關于物質實力也就是資金或經費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包括今天在內,中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的確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將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足(事實上政府對少數(shù)幾所國內頂尖級大學的投入是相當可觀的)作為我們無法搞出世界一流大學的理由,是對社會的一種嚴重誤導,它無法解釋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在中國引進西方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一百多年來,高等教育界人才輩出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五四”前后,一個是抗戰(zhàn)時期的西南聯(lián)大(華人諾貝爾獎的兩位得主李政道、楊振寧就出自這里),那是國難當頭、中國最為貧窮的時期。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界的資源狀況一定不會比現(xiàn)在好,為什么會出了那么多的人才?中國的大學辦得不好,問題不是缺錢,而是出在制度上。起碼可以說,目前中國的大學在學術規(guī)范方面遠未恢復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水平。

另一方面,現(xiàn)階段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動員社會力量辦學方面大大地落后于現(xiàn)實需求。這是目前中國大學經費不足或資源配置不當?shù)囊粋€重要原因。美國的大學辦得好,得益于辦學的多樣性,它的大學體系不是以公立大學為主,而是以多元的社會財源辦學。這不僅使大學的數(shù)量足夠多,使更多的人能夠上大學,也使得好的大學可以在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硬指標之上,推出自己的附加標準,而且大學的收費水平也會拉開檔次,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競爭的大學教育市場。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接近或達到美元時,國民對大學教育的需求將會急劇增長,以民間資源辦大學的物質條件也會相應成熟。日本在1970年代以后私立大學的迅猛增加證明了這一點。丁博士認為,中國應當盡快開放動員社會力量辦私立大學這條道路,因為就目前中國民間社會的各種資源來看,辦私立大學的條件是相當充分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套獨立、透明、公正的高等院校評鑒規(guī)則。為此,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嚴格的大學資格的審查委員會――大學資格評鑒委員會。它應該有政府參與,但絕對不能成為政府的附屬部門。它應當是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著重專業(yè)資格和水平的審查機構。

丁博士在這本書中筆墨著重的是大學的體制或制度。他有句讓中國的大學領導們坐不住的話,聽起來十分尖刻但并非離譜:“中國大學是本科生比研究生好,研究生比教員好,食堂比圖書館和實驗室好――中國大學里的那些好食堂跟國外大學的食堂相比,辦的還是挺不錯的。最不能跟別的國家好大學相比的,是領導方式、是大學管理體制,那不是量的差別,是質的差別。主要就是因為這種管理體制不合理,才導致大學里的真正出色的人很難發(fā)揮全部潛力,越想發(fā)展,越有阻力;甚至于越是出色,日子越是難過?!彼?,“這就造成了北大、清華等中國的名牌大學變成了美國和西方大學的‘預科生院’”。

中國大學制度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實現(xiàn)大學管理由行政主導向學術主導的演變。這里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確保大學運作的獨立性,二是如何形成一套相對透明、公正合理且嚴格的聘請教員和對教員學術水平進行評鑒的規(guī)則。

1979年以來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使人們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企業(yè)必須要有自己的自主權,當中國的企業(yè)是“衙門”或者是“衙門”的附屬品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是沒有希望的;同樣道理,如果中國的大學仍然是“衙門”或者“衙門”的附屬品的話,中國的大學也沒有希望。大學自主運作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的教員制度設計。其核心就是教授參與治校。

如果一所大學的管理權主要是在專職行政人員手里,讓行政人員來左右教員的升遷、把握大學的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方向,大學是決然沒有未來的。因此,大學的學術評審制度是否科學、程序是否公正是大學能否獨立運作、能否提高學術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關鍵。我們知道,孔憲鐸先生領導下的香港科技大學用了十年的時間就發(fā)展成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個中緣由,就在于它在教員制度設計上一開始就以美國一些知名大學的學術評審制度為標準,在大學運作的制度層面上,實現(xiàn)了全球化的設計。對此,丁博士在書中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分析。

university(大學)的詞根是universus,是普遍、整個、世界、宇宙的意思。因此,當現(xiàn)代大學的鼻祖在公元11前后出現(xiàn)于意大利中部的時候,它的精神氣質首先就是普遍主義(universalism)的。所謂普遍主義的精神,針對大學而言就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它是抱著對宇宙中未知的一切的好奇精神,是基于純粹的好奇心而誕生的一種系統(tǒng)的思想,它不帶有任何功利主義性質,去關心一切、懷疑一切和探索一切。要做到這一點,大學必須進行開放的獨立研究。

這種開放或者說普遍主義的精神,按照丁博士的說法至少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你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你的'教員必須來自五湖四海,不能僅僅來自本校、來自本地區(qū)、來自本國,因為知識無疆,教員的近親繁殖必然導致衰敗,這是生物學的基本常識;二是你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你的學生整體必須是廣泛和多樣化的,學生的來源不能只從一個地區(qū)招生,不能用一個標準來篩選學生,更不能用一種模式來塑造學生;三是你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你的教學體系、課程和研究項目也必須是普遍主義的,世界標準的??傊凑斩〔┦康恼f法,就是“人要來自五湖四海,派要出于三教九流”。反思起來,現(xiàn)階段中國的大學缺乏的正是這種大學精神。

這種叫做大學精神的東西力量巨大,它不僅可以消滅無知和愚昧,甚至可以戰(zhàn)勝或抵制邪惡。在二戰(zhàn)期間,法西斯德國在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時,惟獨沒有轟炸牛津和劍橋,盟軍在轟炸德國時,同樣避開了德國的大學城海德堡。大學在現(xiàn)時代作為一個國家和社會創(chuàng)新的最重要的源頭,其大學精神的主要產品是產生偉大的思想,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偉大的影響,于是才可以產生偉大的國家。丁博士斷言:如果要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僅有眾多的大學還不夠,還必須要有偉大的大學,即具有真正的大學精神的大學。

綜觀世界歷史,大學興衰關乎國家興衰。從意大利“文藝復興”,到英國“工業(yè)革命”,再到“美國世紀”的興起,無不佐證了一個道理:哪里有世界一流大學的興起,哪里就有民族的興旺,就會有世界一流國家的崛起。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要看二十一世紀究竟是誰的世紀,不看別的,就看誰擁有更多的世界水平的大學。

丁學良博士簡介:

丁學良博士1984年赴美國求學,1992年畢業(yè)于美國哈佛大學,在國際知名學者丹尼爾?貝爾教授的古典式教育下獲取了博士學位,隨后在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從事比較現(xiàn)代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現(xiàn)在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任教授,從事轉型社會、比較發(fā)展、全球化和大學制度等問題的研究。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十二

一、市場經濟對學校德育價值取向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于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變革和深化,有促進的一面。這主要表現(xiàn)在:在這種經濟體制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效益意識、時間觀念、平等競爭思想等等,不僅反映了市場經濟的需要,同樣也符合人類進步、社會和個體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些都有利于學校德育能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使德育自身更具有時代精神。同時也應看到,市場經濟意識與學校德育在價值取向上,還有相悖的一面。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成為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機制,是以經濟利益為其驅動力的,市場交換的雙方都以自己的利益作為行為的出發(fā)點。正常的市場行為雖然是一種互利的行為,但是這種互利首先還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礎上,一個個人或單位不從利己出發(fā)也就不可能產生市場行為。這就是說,在價值取向上,市場經濟會導致強烈的趨利性和利己性。社會主義社會學校的德育是建立在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基礎上的,因而在引導學生處理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時,就只能以利他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而不是以市場經濟的利己原則作為準則。當然,社會主義道德行為不排除互利,但這種互利是以利他主義為前提和邏輯起點的,是一種必要時犧牲自我的互利,同市場經濟法則中的那種互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再者,道德行為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亦不以獲取行為主體的經濟利益為驅動力,而受主體的道德意識和社會的道德輿論的策動和制約,主體從道德行為獲得的往往是一種精神的滿足。這些特征都是與市場意識根本不同的。

價值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fā)展的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要求形成某種特定的價值觀念。在現(xiàn)階段,學校德育所堅持的價值觀不能簡單地以市場經濟內涵為轉移,而要充實新的內容,注入新的內涵,從而使之與新的社會經濟狀況相適應,并對后者產生積極的反作用。

1.學校德育不能以市場為唯一取向。

復雜的社會整體存在著不同的子系統(tǒng),每個子系統(tǒng)各具有其特有的運行機制,不同運行機制,在運行的主體、動力、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為促使社會的整體發(fā)展,需要各種不同的運行機制協(xié)調發(fā)展。對整個社會正常運行來說,它們是缺一不可的,不能互相取代,更不能把某一種運行機制作為整個社會唯一的運行機制。建國以來,在這個問題上是有教訓的。如將適用于政治領導的運行模式擴大到各個社會領域,搞成政治泛化。今天同樣也不能將適用于經濟領域的運行機制推及到其它一切領域,搞成市場泛化。選擇市場經濟作為當今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運行機制是完全正確的,經濟是社會的基礎,作為社會子系統(tǒng)的教育事業(yè),要按其本身的法則通過實現(xiàn)個體的全面發(fā)展以促進社會整體的發(fā)展,就德育來說,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和遵循社會不同的領域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

在現(xiàn)階段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需要的全面、完善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這些行為準則、思想規(guī)范往往與市場經濟所遵循的不一致,甚至是相背離的。如果把當前道德教育的價值取得只限于市場經濟或者僅僅是對某些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意識與行為的培養(yǎng)與強化,那么就在德育價值取得上陷入了誤區(qū),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2.學校德育應倡導高于現(xiàn)實的道德理想。

縱觀從古到今的各種不同社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都倡導過不同的社會道德理想以及理想的道德人格。盡管道德的優(yōu)越性就在于它總是引導人們去做對一般人來說難以做到的`事。道德教育具有高于現(xiàn)實的特性,過去我們常常不加思索地把歷史上存在的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不符歸結為剝削階級的謊言或欺騙,而對當今社會宣揚的道德理想又一概斥之為脫離實際的“假大空”,這種簡單化的、非歷史的態(tài)度,正是當今社會產生理想迷惘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什么說高于現(xiàn)實的道德理想的產生與倡導是合乎規(guī)律的呢?主要原因是:道德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它雖然扎根于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但它卻不直接反映這種現(xiàn)實。它對人們的經濟與物質要求的反映是十分曲折的,其中有許多中介環(huán)節(jié)。道德更直接反映的是人們精神需要和追求,高于現(xiàn)實去追求美好的理想,這是進步人類的一種本質的屬性。

在這個精神領域中“物欲”已經不是啟動人生活和行動的至上力量,而為人民服務、愛護公物、遵紀守法、勤奮學習、文明禮貌、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等精神,才是靈魂的最高境界,引導、弘揚這種理想道德、理想人格應當成為當今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取向。如果我們把道德教育僅僅定位于市場意識的強化等所謂現(xiàn)實的取向上,就會脫離當今青年學生和廣大群眾心中所蘊含著的強烈的精神追求,也無以體現(xiàn)當代社會主義的時代風貌。否定德育對道德理想的倡導與教育,不僅違反了人類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也違反了道德和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的決議》和江澤民同志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辟地論述了在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新形勢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也為學校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將有力地推進和加強德育工作。

今天的青少年,一二十年之后,將是社會的中堅,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建立,他們面臨著社會環(huán)境將更加復雜,肩負的歷史任務將更加艱巨而偉大,面對這樣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正確把握道德價值取向,是新時期搞好學校德育的重要一環(huán)。

堅持世界一流大學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十三

最近,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總體建設方案》,關于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話題再次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議論中心,人們關注教育改革,無非是因為教育牽涉到千家萬戶,不但是國家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也寄托著千千萬萬平凡百姓的希望和夢想。

這種看起來很不實用的大學教育體系,在今天人們所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中繼續(xù)沿用、秉持。

當下中國,大學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日益擴大,大學的平均入學率也在逐年上升,但大學的質量卻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一個很明顯的現(xiàn)象是,許多大學熱衷于推出自己的“富豪”、“明星”校友作為自己的形象代言,卻忘卻了自己的使命應該是培養(yǎng)學術大師、科技精英。不能否認,通過自己誠實勞動而獲取“富豪”、“明星”身份地位的人士,本身對社會也有積極貢獻;但大學教育本身卻不能以培養(yǎng)“富豪”、“明星”為自己的價值取向。作為社會的思想堡壘,如果大學的價值體系發(fā)生偏差,那么社會價值觀也可能隨之塌陷。

服務社會、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等,都歸屬于大學的功能,但精神力量、包括審美趣味的培養(yǎng)是大學教育最根本的職責,才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所在。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