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下面我們的車進入了四號園區(qū)——五四廣場。請大家跟上我的腳步,注意安全小心下車。五四廣場背倚市政府大樓,南臨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余公頃。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風(fēng)格的廣場。
[廣場的由來及概述]
相信大家從五四廣場的名字就能推測出它的由來,沒錯,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19年爆發(fā)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dǎo)火索是青島的主權(quán)問題。自1897年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主權(quán)而努力。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進而提出分割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占領(lǐng)青島,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quán)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并強行將青島主權(quán)轉(zhuǎn)讓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xué)生于5月4日舉行游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簽合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quán)”,“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xué)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占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下,終于在1922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島主權(quán)。鑒于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guān)系,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周,五四廣場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綠的冷季型草坪為主調(diào),以小龍柏、金葉女貞、龜早冬青、紫葉小檗、豐花月季等組圖,構(gòu)成富有現(xiàn)代園林氣息的大色塊花帶,松柏、合歡、耐冬等花木點綴其中,與主體雕塑和海天自然環(huán)境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園區(qū)蔚為壯觀的景色。
由于東海路從廣場中間橫貫而過,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連接青島市政府,是中心廣場。南區(qū)瀕臨浮山灣,為區(qū)海濱公園。一會呢小賈就先帶大家去南邊的濱海公園去看一下,請大家跟好穿過東海路,我們就來到五四廣場南區(qū)的濱海公園。從空中鳥瞰海濱公園,宛如一只展翅飛翔的蝴蝶。沿廣場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可進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旱地點陣噴泉和雕塑“五月的風(fēng)”。
下面小賈就帶大家一一去了接一下這些景觀:
[噴泉→下沉廣場]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旱地點陣噴泉,她乍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廣場,而實際卻隱藏著橫9排縱8排,共計72處地下噴泉,可按不同形狀,高度進行噴射。
前邊是一個下沉式廣場,這里可舉行露天演出,它是由半圓形4級觀眾看臺和圓心形露天舞臺組成,每逢節(jié)假日及重大活動,這里都舉行各種演出。舞臺下的地下室是五四廣場的辦公室和總控制室。
[五月的風(fēng)]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型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fēng)”,它的作者是動力機械工程專家黃震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質(zhì)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dǎo)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鸺t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jié)構(gòu)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zhì)感表現(xiàn)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fēng),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勵人們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奮發(fā)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百米噴泉]
接下來我們看到海面上正在噴涌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shè)計采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涌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為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設(shè)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shè)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奧運分會場]
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灣叫“浮山灣”。青島是北京舉辦20__年奧運會的分會場,而這里就是帆船比賽的場地。
大家可以看到這里是建設(shè)大型海上體育運動、海濱旅游及休閑娛樂設(shè)施的理想地帶。該區(qū)域南面是海域開闊的浮山灣,北臨已具雛形的中央商務(wù)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服務(wù)配套設(shè)施齊全。區(qū)域內(nèi),陸地面積45萬平方米,東南角為一處海拔高度27米的山頭綠地,其余地勢平坦,港池內(nèi)海岸線總長度1300米,水域面積46.9萬平方米,已修筑的600米防浪堤形成良好的港灣掩護條件。建設(shè)條件得天獨厚,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一比賽地是所有奧運會單項比賽中第一個通過審核的。
[市政府辦公樓]
各位團友,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部分,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廣場的北區(qū),廣場的周圍建起了“豐合大廈”、“太平洋中心”等高層建筑。在我們的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筑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筑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與市政府大樓大樓背靠背的那座建筑就是阜新大廈,市政府大樓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嚴肅莊重,氣度非凡,其南面為正方形網(wǎng)狀,隱喻著黨政機關(guān)作風(fēng)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1994年7月份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相繼遷入新市政府辦公樓。新建的市政府辦公樓已成為青島建制百年的標志性建筑。同時,它也標志著市委、市政府“東遷戰(zhàn)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進一步加快東部新區(qū)的建設(shè),早日建成青島市新的現(xiàn)代化政治、經(jīng)貿(mào)、文化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音樂廣場]
下面我們要到的這個地方呢,可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奇幻世界,大家準備好了么?
各位團友,現(xiàn)在呢我們就從從五四廣場來到“青島市音樂廣場”。青島市音樂廣場位于澳門路東端,北接青島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東鄰五四廣場。以綠化、音樂、休閑為主題。它是青島市一處獨特的、具有全新理念的文化廣場。1999年3月開工建設(shè),同年9月竣工開放。
音樂廣場分為樹陣區(qū)、偏心園廣場、軟雕塑區(qū)、橢圓廣場區(qū)、音樂觀海臺、地下購物商場六大區(qū)域。配以先進的照明、音響設(shè)備,形成音樂廣場獨特的文化娛樂景觀。五個功能區(qū)以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合理分布,組成廣場的扇形平面結(jié)構(gòu)。登高俯視,猶如一棵美麗的扇貝鑲嵌在海岸邊。下面我就帶大家走進這顆美麗的貝殼。
樹陣區(qū)
音樂廣場東北部設(shè)有三層開放式圓弧型平臺,上面有修剪整齊的歐式綠籬模塊和馬牙石嵌草鋪裝,48棵法桐排列有序地分布其中,形成樹陣,故為樹陣區(qū)。大家累了的話可以在平臺上均勻分布的木格式桌凳小憩下。
偏心廣場
在音樂廣場中部,由兩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組成,中心小圓處建有軟體雕塑——音樂之帆,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音樂廣場的中心景觀“音樂之帆”。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進口膜結(jié)構(gòu)張拉而成的錐形軟體雕塑,它高20米,通體為乳白色,分為兩片,約有5米的高度差,由15個錨點拉固?!耙魳凤L(fēng)帆”如滿風(fēng)之帆,富有動態(tài)美感,晚上隨著色彩變幻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
帆下地面有一架石制仿真數(shù)字鋼琴——銀色波濤,,不過他有一個響當當?shù)耐馓朹___“鋼琴王”,它是中國海洋大學(xué)研制的,作者是傅圣雪,它占地面積36平方米。是集科學(xué)與藝術(shù)于一體的雕塑,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演出時必須同時由兩個人來彈奏。每逢節(jié)慶,這里常常仙樂飄飄。方圓2平方公里的范圍,都可聽到優(yōu)美的鋼琴旋律。這架鋼琴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shù)字鋼琴”申報吉尼斯紀錄。
橢圓型廣場區(qū)
廣場東南部為橢圓型廣場區(qū),它是由三環(huán)不同直徑和平面高度的橢圓組成。鋪裝是隨橢圓的弧度按放射狀排列鑲貼,中心橢圓為紅色花崗巖磨光板,上有樂器組合圖案的浮雕。北側(cè)最高處弧形排列有12支模結(jié)構(gòu)傘狀雕塑,形成觀海長廊,外觀造型同“音樂之帆”相映成輝。橢圓廣場區(qū)平時多做演出用,一些專業(yè)和業(yè)余方藝團體經(jīng)常在這里舉辦音樂會和文藝演出。
觀海臺
廣場西南部建有寬12米、長30米的觀海臺,地面設(shè)計堪稱國內(nèi)首創(chuàng)。材料以高強度水磨石為主,用鋼條界割為一本翻開的樂譜書。書上譜寫有十幾首世界名曲,它的樂譜制作真實完美。部分音符下還裝有按壓式感應(yīng)器與電腦音響相連,可隨游人的踩踏播放百余首不同的音樂,妙趣橫生。
文化購物商場區(qū)
文化購物商場區(qū)在廣場西北部地下,商場以出售與音樂有關(guān)的書籍、樂器和有青島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為主。內(nèi)設(shè)音樂茶座,可作音樂沙龍。商場區(qū)內(nèi)用綠色幕簾制成的出口、入口和一個采光天窗分別伏臥在綠樹碧草中,宛如綠寶石晶瑩剔透。
大家可以看到,音樂廣場有一大特點,他的綠化是很別致的。綠化以花缽、草坪、模紋綠化帶和樹陣搭配,其排列、布局如音樂般流暢。近海處栽有陰繡球的四十個石制花缽,沿防浪壩環(huán)繞擺放。東部以法桐為主的樹陣結(jié)構(gòu),則為人們休閑提供了方便。東部以龜甲冬青、小龍柏、石巖杜鵑、金葉女貞等組成的大模紋花帶,則襯托出了廣場宏偉壯觀的氣魄。廣場的地勢高低錯落,一收一放、一幽邃,一疏朗,高處謀其景,低處謀水色。幽邃處花木掩映,疏朗處帆影翔集,海天自然環(huán)境與典雅、舒展且具有現(xiàn)代韻律的音樂廣場融為一體,步移景異,賞心悅目。
音樂廣場以音樂為主調(diào)。數(shù)字鋼琴王、地面樂譜書和全場背景音響形成音樂廣場的主題。八支專業(yè)音響和三十支背景音箱,使游人無論在何處,均可獲得音樂的享受。廣場照明燈具的造型也新穎別致,有高桿帆形燈、吊籃燈、錐形庭院燈折射埋地燈、草坪燈、效果射燈等近百盞。每至夜晚,華燈齊放,五光十色,明暗相間,人們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每當夜色降臨,音樂廣場燈光旖旎,音樂風(fēng)帆在濃淡各異的燈光照耀下,色彩繽紛,美不勝收,音樂廣場完全處在音樂與燈光的海洋中,成為島城人民夜晚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xiàn)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shù)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0xx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jīng)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shè)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nèi)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shè)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gòu)思設(shè)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fēng)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yīng),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jīng)。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fēng)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風(fēng)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shù)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nèi)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風(fēng)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yīng)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tài)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shù)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fēng)雨吹打得煙消云散?,F(xiàn)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fēng)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nèi)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cè)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jié)構(gòu)與配天門雷同,殿內(nèi)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cè)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cè)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shù)?,氣勢非凡,為岱廟現(xiàn)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shù)抱,枝干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zhàn)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郁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jīng)殿、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皆毀于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jīng)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nèi)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余件,古書籍3000余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nèi)槽殿頂為四個復(fù)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jīng)數(shù)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疤┥缴瘛笔堑澜趟欧畹摹鞍俟碇瘛?,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圣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jīng)”,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lián)為清人吳云所書,“帝出乎震,人生于寅”。橫額是清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zhèn)”巨匾。殿堂內(nèi)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nèi)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xiàn)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著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xié)調(diào),給人以極高的美學(xué)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zāi)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shù)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臺分上下兩層,雕欄環(huán)抱,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臺兩側(cè)各有一座御碑亭,內(nèi)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实叟e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里。池內(nèi)及周圍9塊姿態(tài)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20xx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說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岳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jù)說,游人蒙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zhuǎn)三圈,然后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達,那些編寫傳說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天貺殿兩側(cè)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fēng)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
西側(cè)廊內(nèi)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nèi)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xiàn)出古拙質(zhì)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nèi)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岳》》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nèi)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nèi),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nèi)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nèi)按清宮設(shè)置作復(fù)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丁短┥角乜淌贰风澘糖厥蓟使Φ裸懞颓囟涝t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jīng)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fù)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胺Q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fēng)景,直至登“天”。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基本旅游線路(南線):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zhí)镀俨?/p>
嶗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山、海、崖線周圍87.3公里,高1133米,堪稱從地上升,從海上升。嶗山歷史悠久,古跡豐富。早在1.4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嶗山就形成了。五六千年前,先民就生活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總之,清新濕潤的空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gòu)成了嶗山生態(tài)旅游的豐富內(nèi)涵。
太清宮也叫夏青宮,當?shù)厝艘步邢膶m。它位于嶗山南的老君峰腳下,前臨黃海,后臨七峰,群峰秀麗,地勢幽靜,竹林蔥郁,夏風(fēng)清新,冬暖夏涼,故有“北方小江南”之稱。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寺廟分為三個庭院,每個庭院都有自己的山門。三觀廟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尊塑像;三清寺供奉“德敬”、“元氏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三皇伏羲、神農(nóng)、軒轅。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的“龍頭榆樹”,又稱“唐榆樹”,是唐代神佑時期李哲炫栽種的。醫(yī)院里的銀杏和古柏據(jù)說都比較老。明代種的兩棵抗寒樹,枝葉繁茂,每年冬天都開得像錦一樣,開了三個多月。三觀寺外的院子里,有一股清泉叫神水泉,清泉清甜,是嶗山第一泉。
明霞洞位于昆崳山陽光下的玄武峰腳下,是一個天然的石洞,原是上清宮的庭院。明霞洞地勢高,景色優(yōu)美。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夕陽幽幽,云霧繚繞,陽光和山色變幻無窮。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的群山之中,山深,煙塵遠,空氣清新,山坡青翠,竹林青翠,鳥語清晰,奇石聳立,不僅靜謐,而且十分幽靜。上清宮是嶗山特有的“叢林”寺廟。道教稱“上清”、“夏青”、“玉清”三宮為“三清仙境”?!吧锨逄鞜o絕霞,有八帝,載九天仙,也在上清宮”,故名。因與太清宮對稱,故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主要道觀。
龍?zhí)镀俨?,又名玉龍?zhí)?,來自海?00米的天茶鄉(xiāng)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水流穿山越嶺,幾十條小溪沿著道路匯聚,匯聚成一股洪流,向下奔流,在幾尺之外約30米高的懸崖頂平臺上直沖而出;水在半空中幾經(jīng)波折,會形成一條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90度的懸崖,落入懸崖下的藍色水池。那股氣勢,就像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頂上呼嘯而下,在池中濺起水花。人們畫其形,取其音,觀其色,稱之為“龍?zhí)镀俨肌薄F俨枷碌纳钐睹麨椤褒執(zhí)丁?。瀑布頂端有兩個直徑一米的隸書大字“龍隱”,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寫的。瀑布下的長巨石尖而平,游客可以坐在平臺下,俯瞰周圍的山峰,仰望“龍?zhí)秶娪辍钡膲邀惥吧?/p>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xiàn)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shù)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jīng)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shè)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nèi)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shè)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gòu)思設(shè)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fēng)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yīng),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jīng)。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fēng)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風(fēng)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shù)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
現(xiàn)在,我們到的這個地方叫“遙參亭”。它位于泰安市區(qū)的中部,通天街的北首,座落在岱廟正陽門外,是岱廟的前庭,為進入岱廟的初階。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因此,古時又稱“草參亭”。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山東參政呂經(jīng)升任副都御史,臨行前改為“遙參亭”,一直延用至今。遙參亭門外的遙參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創(chuàng)建,至今完好無損。另有旗桿高豎,左右鐵獅蹲列。坊南的“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建,方石壘砌,引王母池之水,環(huán)繞岱廟注入池中。因池內(nèi)西北、東南角各有一個進出水的石雕龍頭而得名。池南是通天街,使人一進入泰城南門就置身于神秘、莊嚴的“登天”氣氛之中。池北側(cè)的華板上刻有“龍躍天池”四字。1992年又在池外圍以漢白玉雕花石欄,周長63米,以保護文物。石欄內(nèi)東側(cè)立有清代石碑二通,北側(cè)立有“濟南五卅慘案紀念碑”,西北側(cè)有古槐一株,相傳為唐代所植,至今枝葉繁茂,青翠欲滴。雙龍池周圍為一小廣場,四周古建筑林立,形成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nèi)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風(fēng)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yīng)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tài)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shù)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fēng)雨吹打得煙消云散。現(xiàn)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fēng)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nèi)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cè)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jié)構(gòu)與配天門雷同,殿內(nèi)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cè)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cè)有碑碣20塊,最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shù)ぃ瑲鈩莘欠?,為岱廟現(xiàn)存兩大碑碣。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五
各位游客:
下面我們的車進入了四號園區(qū)——五四廣場。請大家跟上我的腳步,注意安全小心下車。五四廣場背倚市政府大樓,南臨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余公頃。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風(fēng)格的廣場。
[廣場的由來及概述]
相信大家從五四廣場的名字就能推測出它的由來,沒錯,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20xx年爆發(fā)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dǎo)火索是青島的主權(quán)問題。自1897年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主權(quán)而努力。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進而提出分割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占領(lǐng)青島,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1920xx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1920xx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quán)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并強行將青島主權(quán)轉(zhuǎn)讓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xué)生于5月4日舉行游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簽合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quán)”,“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xué)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占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下,終于在1920xx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島主權(quán)。鑒于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guān)系,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周,五四廣場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綠的冷季型草坪為主調(diào),以小龍柏、金葉女貞、龜早冬青、紫葉小檗、豐花月季等組圖,構(gòu)成富有現(xiàn)代園林氣息的大色塊花帶,松柏、合歡、耐冬等花木點綴其中,與主體雕塑和海天自然環(huán)境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園區(qū)蔚為壯觀的景色。
由于東海路從廣場中間橫貫而過,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連接青島市政府,是中心廣場。南區(qū)瀕臨浮山灣,為區(qū)海濱公園。一會呢小賈就先帶大家去南邊的濱海公園去看一下,請大家跟好 穿過東海路,我們就來到五四廣場南區(qū)的濱海公園。從空中鳥瞰海濱公園,宛如一只展翅飛翔的蝴蝶。沿廣場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可進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旱地點陣噴泉和雕塑“五月的風(fēng)”。
下面小賈就帶大家一一去了接一下這些景觀:
[噴泉→下沉廣場]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旱地點陣噴泉,她乍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廣場,而實際卻隱藏著橫9排縱8排,共計72處地下噴泉,可按不同形狀,高度進行噴射。
前邊是一個下沉式廣場,這里可舉行露天演出,它是由半圓形4級觀眾看臺和圓心形露天舞臺組成,每逢節(jié)假日及重大活動,這里都舉行各種演出。舞臺下的地下室是五四廣場的辦公室和總控制室。
[五月的風(fēng)]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型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fēng)”,它的作者是動力機械工程專家黃震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質(zhì)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dǎo)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jié)構(gòu)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zhì)感表現(xiàn)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fēng),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勵人們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奮發(fā)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百米噴泉]
接下來我們看到海面上正在噴涌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shè)計采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涌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為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設(shè)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shè)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奧運分會場]
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灣叫“浮山灣”。青島是北京舉辦20xx年奧運會的分會場,而這里就是帆船比賽的場地。
大家可以看到這里是建設(shè)大型海上體育運動、海濱旅游及休閑娛樂設(shè)施的理想地帶。該區(qū)域南面是海域開闊的浮山灣,北臨已具雛形的中央商務(wù)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服務(wù)配套設(shè)施齊全。區(qū)域內(nèi),陸地面積45萬平方米,東南角為一處海拔高度27米的山頭綠地,其余地勢平坦,港池內(nèi)海岸線總長度1300米,水域面積46.9萬平方米,已修筑的600米防浪堤形成良好的港灣掩護條件。建設(shè)條件得天獨厚,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一比賽地是所有奧運會單項比賽中第一個通過審核的。
[市政府辦公樓]
各位團友,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部分,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廣場的北區(qū),廣場的周圍建起了“豐合大廈”、“太平洋中心”等高層建筑。在我們的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筑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筑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與市政府大樓大樓背靠背的那座建筑就是阜新大廈,市政府大樓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嚴肅莊重,氣度非凡,其南面為正方形網(wǎng)狀,隱喻著黨政機關(guān)作風(fēng)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1994年7月份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相繼遷入新市政府辦公樓。新建的市政府辦公樓已成為青島建制百年的標志性建筑。同時,它也標志著市委、市政府“東遷戰(zhàn)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進一步加快東部新區(qū)的建設(shè),早日建成青島市新的現(xiàn)代化政治、經(jīng)貿(mào)、文化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音樂廣場]
下面我們要到的這個地方呢,可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奇幻世界,大家準備好了么?
各位團友,現(xiàn)在呢我們就從從五四廣場來到“青島市音樂廣場”。青島市音樂廣場位于澳門路東端,北接青島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東鄰五四廣場。以綠化、音樂、休閑為主題。它是青島市一處獨特的、具有全新理念的文化廣場。1999年3月開工建設(shè),同年9月竣工開放。
音樂廣場分為樹陣區(qū)、偏心園廣場、軟雕塑區(qū)、橢圓廣場區(qū)、音樂觀海臺、地下購物商場六大區(qū)域。配以先進的照明、音響設(shè)備,形成音樂廣場獨特的文化娛樂景觀。五個功能區(qū)以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合理分布,組成廣場的扇形平面結(jié)構(gòu)。登高俯視,猶如一棵美麗的扇貝鑲嵌在海岸邊。下面我就帶大家走進這顆美麗的貝殼。
樹陣區(qū)
音樂廣場東北部設(shè)有三層開放式圓弧型平臺,上面有修剪整齊的歐式綠籬模塊和馬牙石嵌草鋪裝,48棵法桐排列有序地分布其中,形成樹陣,故為樹陣區(qū)。大家累了的話可以在平臺上均勻分布的木格式桌凳小憩下。
偏心廣場
在音樂廣場中部,由兩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組成,中心小圓處建有軟體雕塑——音樂之帆,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音樂廣場的中心景觀“音樂之帆”。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進口膜結(jié)構(gòu)張拉而成的錐形軟體雕塑,它高20米,通體為乳白色,分為兩片,約有5米的高度差,由15個錨點拉固?!耙魳凤L(fēng)帆”如滿風(fēng)之帆,富有動態(tài)美感,晚上隨著色彩變幻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
帆下地面有一架石制仿真數(shù)字鋼琴——銀色波濤,,不過他有一個響當當?shù)耐馓?____“鋼琴王”,它是中國海洋大學(xué)研制的,作者是傅圣雪,它占地面積36平方米。是集科學(xué)與藝術(shù)于一體的雕塑,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演出時必須同時由兩個人來彈奏。每逢節(jié)慶,這里常常仙樂飄飄。方圓2平方公里的范圍,都可聽到優(yōu)美的鋼琴旋律。這架鋼琴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shù)字鋼琴”申報吉尼斯紀錄。
橢圓型廣場區(qū)
廣場東南部為橢圓型廣場區(qū),它是由三環(huán)不同直徑和平面高度的橢圓組成。鋪裝是隨橢圓的弧度按放射狀排列鑲貼,中心橢圓為紅色花崗巖磨光板,上有樂器組合圖案的浮雕。北側(cè)最高處弧形排列有12支模結(jié)構(gòu)傘狀雕塑,形成觀海長廊,外觀造型同“音樂之帆”相映成輝。橢圓廣場區(qū)平時多做演出用,一些專業(yè)和業(yè)余方藝團體經(jīng)常在這里舉辦音樂會和文藝演出。
觀海臺
廣場西南部建有寬12米、長30米的觀海臺,地面設(shè)計堪稱國內(nèi)首創(chuàng)。材料以高強度水磨石為主,用鋼條界割為一本翻開的樂譜書。書上譜寫有十幾首世界名曲,它的樂譜制作真實完美。部分音符下還裝有按壓式感應(yīng)器與電腦音響相連,可隨游人的踩踏播放百余首不同的音樂,妙趣橫生。
文化購物商場區(qū)
文化購物商場區(qū)在廣場西北部地下,商場以出售與音樂有關(guān)的書籍、樂器和有青島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為主。內(nèi)設(shè)音樂茶座,可作音樂沙龍。商場區(qū)內(nèi)用綠色幕簾制成的出口、入口和一個采光天窗分別伏臥在綠樹碧草中,宛如綠寶石晶瑩剔透。
大家可以看到,音樂廣場有一大特點,他的綠化是很別致的。綠化以花缽、草坪、模紋綠化帶和樹陣搭配,其排列、布局如音樂般流暢。近海處栽有陰繡球的四十個石制花缽,沿防浪壩環(huán)繞擺放。東部以法桐為主的樹陣結(jié)構(gòu),則為人們休閑提供了方便。東部以龜甲冬青、小龍柏、石巖杜鵑、金葉女貞等組成的大模紋花帶,則襯托出了廣場宏偉壯觀的氣魄。廣場的地勢高低錯落,一收一放、一幽邃,一疏朗,高處謀其景,低處謀水色。幽邃處花木掩映,疏朗處帆影翔集,海天自然環(huán)境與典雅、舒展且具有現(xiàn)代韻律的音樂廣場融為一體,步移景異,賞心悅目。
音樂廣場以音樂為主調(diào)。數(shù)字鋼琴王、地面樂譜書和全場背景音響形成音樂廣場的主題。八支專業(yè)音響和三十支背景音箱,使游人無論在何處,均可獲得音樂的享受。廣場照明燈具的造型也新穎別致,有高桿帆形燈、吊籃燈、錐形庭院燈折射埋地燈、草坪燈、效果射燈等近百盞。每至夜晚,華燈齊放,五光十色,明暗相間,人們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每當夜色降臨,音樂廣場燈光旖旎,音樂風(fēng)帆在濃淡各異的燈光照耀下,色彩繽紛,美不勝收,音樂廣場完全處在音樂與燈光的海洋中,成為島城人民夜晚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六
各位游客:
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長島旅游風(fēng)景區(qū),歡迎您到長島來觀光旅游!我們的行程安排是長島旅游風(fēng)景區(qū)全線游,主要參觀九丈崖、月牙灣、望福礁、地質(zhì)博物館、仙境源、烽山、林海等景點,現(xiàn)在車已從長島港出發(fā),往北行駛,到達九丈崖大約需要2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島的概況。
(長島概況)長島素有“海上仙山”之稱,古籍《山海經(jīng)》中就有這樣的稱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曾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詩句賦予了長島最婉約最神奇的自然美。《鏡花緣》、《西游記》等神話小說把長島描寫為超脫凡塵的世外桃源,給長島增添了神秘色彩。古人“曾在蓬壺伴眾仙”的詩句,使長島素以“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之稱而享譽古今。因此“蓬萊仙島”成為長島歷史悠久的別稱。
長島全稱長山列島,亦稱廟島群島,簡稱長島。1956年建縣,隸屬煙臺市管轄。因廟島顯應(yīng)宮著稱于世,自清代始,以廟島群島為名,嵌于國際版圖。長島地處黃海與渤海的交匯處,位于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南攜領(lǐng)膠東蓬萊,北銜接遼寧旅順,東遙望朝鮮、日本,西背倚著北京天津,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長島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是中國十大最美海島,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旅游強縣??h境內(nèi)有32個島嶼,8700平方公里海域,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6公里,轄2鎮(zhèn)8鄉(xiāng),人口5萬,分布在10個有居民的島上。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島嶼是南長山島,島陸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共有人口1.7萬人,是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為長島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漁村方言)長島方言具有濃郁的海洋氣息和海島特色,我們馬上到達“黑(he)石嘴(zei)”村了,“黑(he)石嘴(zei)”村就是當?shù)氐耐猎?,?hei)用我們長島的方言介紹就是黑(he),嘴(zui)用我們長島的方言介紹就是嘴(zei)。在日常生活中,長島南五島居民與蓬萊、龍口人的口音接近,北五島方言與遼寧長??h的方言相似。特別是形容詞,不但豐富、具體、貼切,而且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比如:酸、甜、苦、辣、咸、鮮,叫做:焦酸、西甜、烈苦、死辣、生咸、溜鮮;胖、瘦、粗、細、大、小,叫做:大胖、精瘦、老粗、節(jié)細、老大、不點兒。動詞、名詞更顯生動、形象。比如:肥皂,叫“夷子”;薄弱,叫“蝦楞”;來不及,叫“不趕趟”;口干渴了,叫“口卡了”;不干凈,叫“賴呆”。俗話說“十里不同音”,北島砣磯方言很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誰”,砣磯島人則說“杓”。“擱那吧”,砣磯島人則說“門那吧”。
長島方言直接反映了當?shù)氐娘L(fēng)俗習(xí)慣,日常生活中,語言禁忌十分明顯。如果玻璃器具打碎了叫“笑了”,餃子煮破了叫“掙了”,升帆叫“掌篷”,拋錨叫“給貓”,充分反映了海島人圖吉利,忌邪惡,向往太平與富有的意愿。
(黑石嘴村)大家看您的左手邊,這排整齊的小樓房,就是長島著名的漁家樂民俗文化旅游村-黑石嘴村。因村西北處有塊黑石礁,外形像鳥嘴而得名。該村現(xiàn)有村民188戶,500多人。全村“漁家樂”經(jīng)營業(yè)戶規(guī)模達26戶,3a級示范戶2個,共有床位600多張,年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村級“漁家樂”旅游管理服務(wù)中心立足海島旅游資源優(yōu)勢,打造“民俗旅游文化村”品牌,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并結(jié)合“花園式漁村”建設(shè),先后投資600多萬元進行舊村改造,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大大增強了“漁家樂”發(fā)展的載體功能。該村20xx年被評選為首批漁家樂示范村,村委書記王昌利是全縣十大杰出青年和尊師重教先進個人。
(漁家樂)長島漁家樂,近幾年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獨樹一臶的新形象和旺盛的“人氣兒”,為長島旅游開創(chuàng)了一道前景廣闊的風(fēng)景線。自1999年創(chuàng)始以來,全縣像黑石嘴村這樣的“漁家樂”村有14個,經(jīng)營業(yè)戶600戶,床位1萬多張。尤其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jié)目以上下兩集的篇幅對長島“漁家樂形象大使”的播放,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單單為漁家樂而赴長島的游客已呈絡(luò)繹不絕之勢。
(漁家樂特色)漁家樂的確很有特色。它的誘人之處在于讓游客真正融入了海島漁村,實實在在住進漁家潔凈的院落,睡上漁家暖融融的炕頭,在漁家圓桌上吃上豐盛的海鮮。我們長島,漁家大嫂是有名的勤快好客,特別會做地地道道的漁家飯菜,像鲅魚餃子、手搟面、咸魚餅子、鮮魚面等,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色香味俱全。再打開香噴噴的老酒,面對各種讓你垂涎的海鮮,那種海的氣息如同海浪滾滾撲入你的懷里。船老大在海上作業(yè),如果閑暇時間可以飯后與船老大一起出海,參與拔蟹子籠、拖網(wǎng)活動,還可以把收獲的螃蟹、扇貝、牡蠣、小魚小蝦帶回去讓漁家大嫂加工,或者讓她教您如何做,參與漁家大嫂的廚藝工程,體驗一次真真正正的假日休整。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七
岱廟創(chuàng)建于漢代,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年),漢廷于博縣境內(nèi)建泰山廟(又名岱宗廟,后世習(xí)稱東岳廟,即今岱廟的前身)。武帝元封二年(前120xx年)四月,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于泰山廟中植柏千株,夾廟之兩階,是為岱廟漢柏之由來。
后趙建武十三年(347年),后趙永貴侯張余向泰山廟獻金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奉于廟中神器庫。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兗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岳祠,并“虔修岱像 (泰山神像)”。此為岳廟設(shè)立泰山神像之始。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文帝行巡兗州,遂次岱岳祭天“飾神廟展宮懸于庭”。開皇二十年(620xx年)十二月,文帝下詔保護泰山等神造像,稱:“五岳四鎮(zhèn),節(jié)宣云雨,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岳鎮(zhèn)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p>
唐武德七年(620xx年),唐廷立制:東岳泰山祭于兗州,年行一祭,以立春舉行。武周時期(690-720xx年),武則天命將岱岳廟(岱廟)由漢址升元觀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于今址。開元十三年(720xx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禪社首山。日本、新羅、大食等數(shù)十國皆遣使從封。禮成后詔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命拓修泰山廟。開元二十年(732年),泰山神進封王號后,其信仰較前更盛。天寶十一年(752年),朝廷遣朝議郎、行掖令孫惠仙諸人修整岱岳廟告成,立題名碑柱于廟庭。唐時,于岱岳廟植槐,今岱廟唐槐院古槐,傳為唐植。唐代(618-920xx年),隨著泰山神影響的增大,各地漸有行祠(于泰山以外地域奉祀泰山神的廟宇)之建,元和之前,兗州、魚臺等縣已有泰山府君祠,其他關(guān)內(nèi)、河?xùn)|各道亦多建有東岳廟宇。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贊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岳瀆祠廟,此為東岳廟入宋后首次重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七月,創(chuàng)建天貺殿。十月,詔封泰山神為“仁圣天齊王”。大中祥符六年(1020xx年)六月,真宗詔翰林學(xué)士晁迥撰《大宋東岳天齊仁圣帝碑銘》,記加封泰山神帝號之事,立石于岳廟。宣和六年(1120xx年),宋徽宗嗣位后,屢降詔命,增葺岳廟,至是竣工,稱“凡為殿、寢、堂、閣、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合八百一十有三楹?!痹t翰林學(xué)士宇文粹中撰《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同期,民間報賽活動的頻繁舉行,泰山廟會逐漸形成,尤以三月二十八日之東岳廟會為盛。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東岳廟發(fā)生火災(zāi),惟存門墻,堂室蕩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軍事徐偉等加以重修。金宣宗貞祐四年(1220xx年),岳廟因遭戰(zhàn)火,殿宇盡焚,僅存延禧與誠明堂。
元世祖中統(tǒng)四年(1263年)元廷以岳瀆諸廟多毀于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師誠明真人張志敬分別修復(fù)。張志敬委泰山道士張志純提舉東岳廟事務(wù)。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詔命重修東岳廟,構(gòu)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九月,惠宗頒旨,宣諭保護東岳廟產(chǎn)。元末,戰(zhàn)事頻繁,東岳廟被毀。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瀆之靈受命于上帝,非國家封號所可加”,詔去泰山神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廟詔告天下。明成祖永樂元年(1420xx年)十二月,下詔修泰安州東岳廟。明世宗嘉靖元年(1520xx年),山東參政呂經(jīng)改泰安東岳廟前草參亭為遙參亭。遙參亭原為岱廟之第一門,明代奉祀元君像于其中,遂與岱廟分隔。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廟起火,正殿、門廊俱焚,僅存寢宮及炳靈、延禧二殿。古樹、碑刻也多被毀。此后朝議重修,聚材鳩工,歷時十余年始開工重建。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發(fā)生強烈地震,東岳廟配天門、三靈侯殿、大殿等墻垣坍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鄭經(jīng)在東寧省城(今中國臺灣臺南)創(chuàng)建東岳廟,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傳入中國臺灣??滴跏?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東岳廟竣工。此前東岳廟建筑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毀,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委張所存督工營繕,全部工程歷時十年。殿宇門墻皆予重修,并于正陽門前創(chuàng)建岱廟石坊一座。同期,在岱廟施工期間,泰安民間畫工劉志學(xué)等人應(yīng)召在峻極殿(即今岱廟大殿)繪制《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滴醵哪?1685年),泰安官府于岱廟建御墨亭,以庋圣祖登岱手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東巡至泰安,謁岱廟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廟,共題泰山詩百七十余首。
描寫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及感悟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游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內(nèi)有趵突泉而得名。現(xiàn)居市中心,位于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gòu)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云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gòu)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征。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guī)劃為十個景區(qū),這就是趵突泉景區(qū)、三大殿景區(qū)、尚志堂景區(qū)、漱玉泉景區(qū)、東門入口區(qū)、楓溪景區(qū)、滄園景區(qū)、白雪樓區(qū)、南門入口區(qū)、萬竹園景區(qū),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qū)在我們公園內(nèi)西側(cè),是全園構(gòu)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筑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xiàn)是《春秋》上關(guān)于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zhí)發(fā)生戰(zhàn)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于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jīng)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xué)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并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霸旗F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gòu)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yǎng)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歷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后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cè)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墻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鐘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游客有的可能會發(fā)現(xiàn)突轉(zhuǎn)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shù)袅?,才使“突”字轉(zhuǎn)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yōu)”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凈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lǐng)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jù)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lǐng)略趵突泉的萬般風(fēng)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后,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游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tǒng)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yún)味促e的教師鐘離權(quán),稱“鐘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lián),“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yīng)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后恢復(fù)為“濼源堂”。游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內(nèi)花格透墻鑲嵌著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nèi)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后《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nèi)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游客,那里是尚志堂景區(qū)。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后設(shè)齋舍數(shù)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后,相繼改為“校士館”、“師范傳習(xí)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yǎng)科舉人才的機構(gòu)。院外三面小溪環(huán)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gòu)成綠廊。院內(nèi)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岳遺物,上面布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qū)與尚志堂景區(qū)相鄰。東側(cè)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luò)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l、透的優(yōu)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yǎng)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xiàn)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zhèn)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于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環(huán)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nèi)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桿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jīng)過一片云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聲瑯瑯,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jīng)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jù)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fēng)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內(nèi)由正廳溪亭、疊翠軒、回廊、大門構(gòu)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fēng)前后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lián)“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的對聯(lián)體現(xiàn)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nèi)東?ρ誶犢痰?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chuàng)作。廳內(nèi)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qū)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zhì)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qū)建筑中采用了許多“建筑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余,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后溪流環(huán)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cè)景色開朗的楓溪區(qū)。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余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huán)繞,曲廊相圍,園內(nèi)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nèi)設(shè)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nèi)珍藏著200余幅珍品遺作,供游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qū)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于景區(qū)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后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中國文學(xué)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dǎo)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diào)”,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后去陜西任按察司提學(xué)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后起復(fù)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zhuǎn)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樓景區(qū)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弦悠揚,古箏陣陣,專業(yè)劇團為游客獻上他們精心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占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shè)計新穎,古今結(jié)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tǒng)風(fēng)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干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后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nèi)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nèi)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nèi)側(cè)“濼源門”集書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lián)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筑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yōu)美和諧,有關(guān)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于公園西鄰,是一座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占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nèi)外有白云、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fēng)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于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nèi)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jù)該園,歷經(jīng)數(shù)年修建方成今日規(guī)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shè)在園內(nèi),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長期展出,供游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chǔ)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fēng)格,利用墻、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gòu)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xiàn)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huán)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diào),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tǒng)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shù),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jīng)游覽完了行程里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心得體會和感想(匯總12篇)
- 第十九屆亞運會心得體會及收獲 亞運會歷程(九篇)
- 新崗位續(xù)寫新篇章心得體會和感想 新崗位新起點感悟語錄(五篇)
- 最新藏傳佛教行為準則心得體會精選(實用11篇)
- 收費站三比三看心得體會及感悟 收費站三講三比(九篇)
- 2023年小學(xué)生網(wǎng)課心得體會(優(yōu)質(zhì)13篇)
- 2023年形式與政策第五章心得體會(優(yōu)秀14篇)
- 預(yù)防性侵法制教育心得體會及收獲 防性防侵害教育心得體會(九篇)
- 保險行業(yè)誠信教育心得體會如何寫(優(yōu)質(zhì)12篇)
- 關(guān)于民警依禮依法執(zhí)法心得體會及感悟(8篇)
- 探索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xué)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jié)(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jié)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shù)員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8篇)
- 大學(xué)學(xué)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jié)(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4篇)
相關(guān)文檔
-
山 東 港 口 大討論心得體會(精選15篇)37下載數(shù) 753閱讀數(shù) -
2023年
山 東 港 口 一體化的心得體會簡短(匯總18篇)47下載數(shù) 468閱讀數(shù) -
最新
山 東 港 口 發(fā)展心得體會(模板19篇)37下載數(shù) 988閱讀數(shù) -
山 東 港 口 融合心得體會精選(大全8篇)21下載數(shù) 164閱讀數(shù) -
山 東 港 口 一體化的心得體會報告山 東 港 口 發(fā)展體會(五篇)33下載數(shù) 584閱讀數(shù) -
山 東 港 口 整合發(fā)展心得體會總結(jié)山 東 港 口 整合過程(7篇)23下載數(shù) 348閱讀數(shù) -
山 東 港 口 整合發(fā)展心得體會山 東 港 口 六個融合心得體會(八篇)23下載數(shù) 974閱讀數(shù) -
山 東 港 口 整合發(fā)展心得體會簡短山 東 港 口 整合過程(2篇)45下載數(shù) 248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