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01:09:08 頁碼:7
最新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優(yōu)秀15篇)
2023-11-20 01:09:08    小編:ZTFB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自己,從而提高自我意識和能力。在寫心得體會時,我們可以先進行思考和回顧,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感悟。希望以下這些心得體會能夠給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見解。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一

編輯:山間溪流作者簡介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影視學概論”、”電視理論思潮”等課程,參加”北京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國影視美學叢書”等大型理論工程的編著工作。曾獲得1996年度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獎、20xx年度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20xx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北京師范大學十佳優(yōu)秀教師獎等多項獎勵。出版《形象品牌競爭力》等專著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現(xiàn)代傳播》等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十余萬字。

知名影視策劃人和撰稿人。為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今日說法》《藝術人生》等50個電視欄目進行策劃,現(xiàn)任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科教頻道總顧問,北京電視臺首席策劃顧問。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20xx年”十一”黃金假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連續(xù)七天解讀《論語》心得,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二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即《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內(nèi)容簡介:

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觀后感: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fā)。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fā)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fā)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fā)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shù)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jīng)]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fā)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fā)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fā)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蔽覀兒螄L不是總愛亂發(fā)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

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并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舍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毙『⒌男袨榫万炞C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后者。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發(fā)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老師說現(xiàn)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么要選擇自殺呢?頭發(fā)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yōu)槭裁催@么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于父母,屬于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jīng)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三

于丹是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學者,他發(fā)表了許多關于論語的研究論文和著作?!队诘ふ撜Z感悟心得體會》是他對論語學習和研究的一些個人體會和心得的總結。以下是一個關于《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的連貫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引言。

于丹是當代知名的文化學者,他對于論語的研究有著獨特的見解。在《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中,他總結了自己多年對論語學習的心得和體會。通過對論語的研讀與思考,于丹認為,論語是一本經(jīng)典的智慧之書,它不僅具備教誨人們?nèi)绾螢槿颂幨赖墓δ?,更是一本修身養(yǎng)性的指南。

第二段:修身養(yǎng)性的指南。

在《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中,于丹強調了論語所傳達的修身養(yǎng)性的意義。他指出,論語所提倡的儒家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有著相通之處。通過學習論語,我們可以理解到,既要注重外在的行為,也要注重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如孔子所言:“溫故而知新”,通過對往古圣賢的學習,我們可以豐富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品格。

第三段:論語與生活的關系。

于丹在《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中談到了論語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他指出,論語中的思想和教誨是具有普適性的,可以為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各種問題時提供參考和借鑒。比如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教導我們待人寬容和關心他人的感受。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將這句話應用到自己的行為中,時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人,避免傷害他人。

第四段:對于自我的反思。

在《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中,于丹還提到了論語對于個體自我的反思的幫助。通過對論語的研讀與思考,我們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追求目標。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告訴我們在追求知識和成長道路上,要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學習和實踐。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與朋友和同事的交流與討論,加深對論語的理解和應用。

第五段:對未來的啟示。

在《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的結尾,于丹談到了論語對于未來的啟示。他認為,論語是一部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煥發(fā)新意義的經(jīng)典之作。我們應當通過學習和研讀論語,將其中的智慧和價值觀傳承下去。同時,我們還應當將論語中的思想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幫助我們成為品德高尚、有智慧的人。

總結:

通過閱讀《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論語的智慧和價值觀念,并從中汲取到修身養(yǎng)性、與他人相處、對自我的反思等多個方面的啟示。《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不僅是對論語學習的總結,更是對于我們?nèi)松闹敢蛦⒌稀N覀儜搶⑵渲械闹腔廴谌氲轿覀兊纳钪?,從小事做起,成為更好的人?/p>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四

于丹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化學者,以其對于經(jīng)典著作的研究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尤其是她的《論語感悟心得體會》一書更是深入人心。在閱讀這本書后,我深受啟發(fā),對于人生道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將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人處世的道”、“與人共事的智慧”、“做人做事的原則”、“修身養(yǎng)性的境界”五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感悟和體會。

首先,“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書中提到,人的一生應該不斷地學習,并且將所學應用到實踐當中。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我深以為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我都不斷努力學習新知識,做到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反思,我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正如孔子所言:“巧言令色,鮮矣仁?!敝挥袑⒅R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夠為人們帶來真正的實惠,才能夠將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次,《論語》中強調了為人處世的道德規(guī)范,對我而言也是很有啟示的??鬃痈嬲]我們,要做一個有思想有原則的人,要秉持“中庸之道”去看待事物,追求個人和社會的和諧共處。在面對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紛繁的事物時,我時常提醒自己要端正心態(tài),要以真誠和善良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要學會寬容和諒解。只有這樣,才能夠與人更好地相處,與他人建立起和諧而美好的人際關系。同時,《論語》也告訴我們要通過修身養(yǎng)性,注重內(nèi)心的修煉,不僅要做事情,更要做一種為人處事的境界。我希望通過修身養(yǎng)性,能夠有更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用自己的言行給他人帶來正能量,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第三,《論語感悟心得體會》還提到了與人共事的智慧。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往往需要與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處理好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書中指出,處事要注重機智,要學會察言觀色,善于分析問題。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感受。我在和同事、朋友相處的時候,也經(jīng)常運用這些智慧來處理矛盾和沖突。比如,在工作中,我會主動與同事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從而更好地協(xié)作完成工作。我也會時常反思自己的行為,盡量避免說話沖動和沖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這些實踐,我體會到只有善用智慧,才能夠與人共事得更好。

第四,《論語感悟心得體會》還提到了做人做事的原則。書中告誡我們,要做人正直,做事堅定。我認為這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在工作中,我時刻牢記著要遵守職業(yè)道德,不做違背自己良知和社會倫理的事情。在面臨誘惑和困難的時候,我始終堅守原則,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時,在工作中,我也始終堅持敬業(yè)和奉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務,為組織作出貢獻。我相信,只有始終堅守原則,做人做事都能讓人獲得成功和幸福。

最后,《論語感悟心得體會》強調了修身養(yǎng)性的境界。書中告訴我們,要修身,就要追求道德的境界,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我從中學到了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同時,書中也告訴我們要注重身體的養(yǎng)生,養(yǎng)好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我深受啟發(fā),所以每天都會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營養(yǎng)搭配,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總之,《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和思考的空間,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孔子的智慧和經(jīng)典的價值。我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將這些智慧變成自己的修養(yǎng)和品質,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對他人有益的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本書,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不斷提高自己的境界和素養(yǎng),為社會的進步和和諧做出貢獻。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五

讀完《于丹論語心得》后感觸很深,也被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于是躍床而起,舞筆暢言。該書從天地人、心靈、處世之道等為我們解讀了孔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展現(xiàn)了一個活生生的孔夫子。此時內(nèi)心的彷徨與掙扎似乎恍然明亮了,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暢快瞬即間涌上了心頭。

《論語》的思想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nèi)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F(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這些追求幸福的人們往往認為,幸福的定義是足金足銀。一天a君這樣對我說,他為了獲得足夠的幸福,每日超負荷工作,眼睛視力日漸衰退,身體越來越差。聽后心里隱隱作痛,但不知道如何勸解??赐辍墩撜Z心得》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其實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

孔子在一次和子貢談話中說:“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這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他的內(nèi)心還具有一種清亮的快樂。假若他是一個富貴而驕奢者,他仍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但當今社會上,有多少人能夠具有這樣的胸懷,金錢與物質的誘惑,使原本親密無間的朋友以及夫婦反目成仇,“禮”又從而談起。

“仁者不憂”的含義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的胸懷無限大,就能大事化小,小事了。人的一生將會遭遇很多不幸,失業(yè)、婚變、朋友落難、親人離去,假設受到傷害的是一名嬌嬌小姐,她可以痛不欲生,因此日漸消極。相反面對災難的是一個堅強而樂觀的人,她可能會化悲痛為力量,轉換一個角度去生活。因為悲與不悲的結果是一樣的,慘劇依然不能還原為喜劇。因此,遇事不順,要學會寬容自己,寬容別人,生活才會快樂起來。

有一次,朋友b君對我說,她是世界上最無奈的人,丈夫愛上了另一個女人,她在悲哀與痛苦中漸漸瘦去。我在勸解b君時說,一個人生活和兩個人生活其實沒什么區(qū)別,僅僅是一種方式而已,要勇敢地面對婚姻中突然擊起的巨浪,風浪過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那么美好。

要做到內(nèi)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的利益。如此患得患失的人,永遠不會有開闊的心胸。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缺少了關愛,早在50年代,大家住在大雜院里,街坊鄰居有個風吹草動,大家伙兒都知道,人人伸出溫暖的雙手。現(xiàn)在住上了樓房,街坊鄰里的關系也逐漸淡泊,同處一樓的竟然從不打招呼。所以人們總會有時無時感到惶恐、擔心。因此,只有使自己的內(nèi)心強大了,才能遇事從容淡定,同時也能填補其中的遺憾。

“人生有限,自然永恒”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心靈震撼??鬃訉⒆约旱囊簧爬榱鶄€階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笨鬃拥倪@個人生坐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每個人都是從曾經(jīng)的意氣風發(fā)走到不惑之年時才逐漸表現(xiàn)得淡定從容,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能夠感悟四五十歲的境界,能夠把生活中的壓力變?yōu)橐环N生活的反張力,那么這個人的人生規(guī)劃才算成功。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六

于丹是當代著名學者,其著作《論語今注今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推崇。本文旨在探討于丹《論語》的心得體會,通過研究其觀點,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部經(jīng)典著作的內(nèi)涵和價值。

第一段:論語的地位與意義。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它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一部倫理道德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強調個體修身養(yǎng)性,弘揚忠誠、孝敬等傳統(tǒng)美德。于丹認為,《論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秘笈,它對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都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研讀《論語》,我們能夠得到智慧和啟迪,使得人們更加明晰自己的生活目標和道德準則。

第二段:于丹的解讀與貢獻。

于丹在自己的著作中對《論語》做了非常詳盡的解讀,并進行了當代語境下的解譯。她注重從當代人的角度出發(fā),將《論語》內(nèi)涵與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相結合,以更好地詮釋孔子的思想。于丹通過對《論語》的解讀,將其發(fā)展成適應當代社會的修身指南。她強調了《論語》中關于修身養(yǎng)性、忠誠孝子等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性,并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建議。因此,于丹的貢獻在于將《論語》重新注入當代人生活,對于現(xiàn)代人的修身養(yǎng)性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在《論語》中,孔子一直強調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于丹認為,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人的重要基礎,它關系到個體的品德和家庭的和諧,也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于丹指出,修身養(yǎng)性的根本目標是要讓自己成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通過修身養(yǎng)性,我們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情操和品德,達到自我約束和內(nèi)心平和的境界。同時,于丹也強調了《論語》中忠誠和孝敬的重要性,她認為這些傳統(tǒng)美德對于當代人依然具有深遠的意義。所以,《論語》的道德修養(yǎng)成為人們塑造正確價值觀的一面鏡子。

第四段:實踐與應用的困惑。

與大多數(shù)倫理道德著作一樣,光有理論并不能真正改變?nèi)藗兊男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使得我們很難將道德理念付諸實踐。于丹也明白這一點,她通過對《論語》的解讀,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她鼓勵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將道德理念與實際行動相結合,責任與權力相統(tǒng)一。同時,她也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堅持認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道德修養(yǎng)的真諦。因此,解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困惑是我們今后研究《論語》的重要課題。

第五段:思考與展望。

通過研究于丹的《論語今注今譯》,我們不僅對于《論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于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然而,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nèi)匀恍枰獜V泛地研究、思考和實踐。通過對《論語》的研究,我們能夠喚起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性,推動社會的道德建設,以及指導當代人的個體修身和道德實踐。因此,我們應該繼續(xù)關注于丹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我們對于《論語》的認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于丹的著作《論語今注今譯》為我們解讀了《論語》的內(nèi)涵和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通過研究和實踐,《論語》能夠給予我們智慧和啟迪,使得我們更好地追尋真理和完善自我。同時,將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未來,我們應繼續(xù)深入研究《論語》,將其深入到當代人的生活中,為社會的道德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七

于丹是一位知名的文化學者,她以其解讀《論語》的著作而被世人所知?!墩撜Z》是一部匯集了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文集,是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重要一磚。于丹通過對《論語》的深入研究和解讀,提出了一系列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在讀完于丹關于《論語》的著作后,我深受啟發(fā),對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進行了反思。以下是我對于丹論語的感悟心得體會。

首先,于丹在她的著作中提到,修身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在《論語》中,孔子告誡學生要有修養(yǎng)和自律,要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做到內(nèi)在的和外在的和諧。于丹通過深入解讀,《論語》中的一些案例充分體現(xiàn)了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例如,衛(wèi)靈公問:“有政?”子曰:“無如!”即使是一個國君,在執(zhí)政時也要經(jīng)常檢視自我,謙虛自律。于丹在解讀中指出,修身的核心就是要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如誠信、謙虛、勤勞。通過修身,我們才能夠做到真正的“有政”。

其次,在于丹的解讀中,家和國是一個人修身的重要基礎。孔子曾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笨鬃訌娬{孝道和家庭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有良好的家庭關系,一個人的修身才得以穩(wěn)固。于丹在她的著作中對《論語》中涉及到家庭倫理的章節(jié)進行了深入的解讀。通過從父母兒女的角度進行解讀,她強調孝敬父母和照顧家庭的責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家庭關系日益疏遠,于丹的觀點提醒著我們重視家庭和親情的價值。只有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我們才能在家庭中實踐道德、修身養(yǎng)性。

再次,于丹注重政治倫理道德的教育。在《論語》中,孔子反復強調治國有道。于丹通過對孔子的思想的深入解讀,指出培養(yǎng)人才和實施善政是實現(xiàn)治國有道的途徑。在她的著作中,于丹解釋了孔子對“民無信而不立”的理解。她認為,治國者應該恪守信義,要以正義和公平的態(tài)度來處理國家事務,不能以個人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于丹的觀點提醒著我們作為公民要積極參與社會和國家事務,努力追求公平和正義。

再者,于丹在她的著作中對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進行了綜合性的解讀。她認為,這種理念是一個人應該抱有的終極目標。正如孔子所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睂W者們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孔子提出的理想境界。于丹的解讀使我更加明白,這并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在生活中不斷追求的動力。通過修身齊家,我們可以為治國平天下做出一份貢獻。

總之,于丹通過對《論語》的深入研究和解讀,向我們展示了孔子的倫理道德理念。她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并通過解讀案例和引用孔子的言行,向我們傳達了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經(jīng)過閱讀,我深受啟發(fā),明白了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中如何發(fā)揮重要作用。通過對于丹論語的深入理解,我愿意積極實踐這些道德準則,并努力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目標。我相信,通過不斷修煉自己和追求道德的人生,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八

肅恭敬的態(tài)度,再想法讓別人安樂,并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連堯、舜都發(fā)愁沒做好,難道還不夠君子么。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感智慧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么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比耸紫纫軌蛘_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九

我眼中的論語,就是這樣一眼溫暖的活水泉。

以我的學養(yǎng)和閱歷,真要作論語的解釋和辨析,萬萬不敢。那就像是讓我去作這眼溫泉的化學成分分析一樣,我沒有能力拿出一份數(shù)據(jù)精準的化驗報告。我所承擔的角色只是一個體驗者,一身體之,以血驗之,像兩千多年中數(shù)以千萬計泡過這眼溫泉的人一樣,用自己的身體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溫泉的恩惠。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去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fā)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

老和尚就淡淡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

該放下時且放下。給自己留出一片海闊天空。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十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nèi)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xiàn)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于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為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nèi)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nèi)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nèi)f化的世界,調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jīng)一定困難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xiàn)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jīng)濟發(fā)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xiàn)代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繼承兩者并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xiàn)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兩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tǒng)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nèi)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的現(xiàn)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啟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并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xiàn)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yǎng)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就是于丹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帶給人的美麗!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十一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拢酥疽?,本立而道生?!?/p>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十二

說起《論語》,心中不禁然就會響起這樣的聲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幾句簡潔的話語卻告訴了我們很多很多。

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在快節(jié)奏的生存環(huán)境里,太多燈紅酒綠,聲光電色的華彩刺傷了我們的眼睛,漸漸地我們心靈的眼睛被塵埃所掩蓋,那種簡潔淡然的心態(tài)漸趨遠離我們,而讀于丹的《論語》卻讓我們又逐漸找回心靈最初的情懷,那種簡單樸素的美。

于丹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都是樸素的。她在書中寫到“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贝_實在歷史的長河中任何的繁華最終都離不開剝?nèi)トA麗外衣謝幕的一天,而最令人難忘的卻是那種在一切華麗的涂飾褪去后剩下的來自天生的、簡樸的原色之美。

我想《論語》之所以跨越了文字、時間和生命的界限仍被大家傳誦、研讀,正是因為她身上所散發(fā)出的簡潔和質樸。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鮮活靈動,時間的塵埃無法淹沒她,無情的時光無法褪去她的色彩,在塵世中迷路的我們當看到她的身影時都忍不住靠近她,聆聽它的教誨;欣賞她,感受她心靈的平靜和淡然,并從她身上汲取我們所缺少的、匱乏的、遺失的,從而獲得的人生的提升和心靈的釋放,贏得幸福和快樂的人生。

于丹還說到,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卻與內(nèi)心相連。她寫道:“我們的物質生活顯然在提高,但是人會越來越不滿,因為你總會看到周圍還有乍富的階層,總會有一些人讓你感到心理的不平衡,這是因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笔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是如此,幸福是一種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理解,簡樸并非窮困,并非禁欲,簡樸的美來自最樸實無華的本質。

感謝于丹給了我心靈的指引,讓我擁有一點智慧去領悟孔子平易近人的語言,去感受那種簡樸的外表下透出的美麗和真正豐盈的生命。

20xx.8。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十三

聽過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的一些講演,簡直精彩極了!每一句話都是那么擲地有聲,話語中充滿著對人生信念的執(zhí)著,煥發(fā)著大方得體、健康豁達的神采。

特地冒雨去買了《于丹論語心得》,的確是充滿智慧的一本人生啟迪書,看完這本書才不難理解為什么她的這種學者風范不僅影響了國學愛好者,更打動和挽救了許多彷徨于人生坎途中的人們孤寂無助的心靈。

100個人讀《論語》就會有100個孔子,每個人對這本經(jīng)典著作的理解都不同,下面寫一些我的體會。

貧窮卻不向富人諂媚,富有卻不恃財而驕。前者是一種兩袖清風的高風亮節(jié),后者則是一種謙虛謹慎的低調作風。在如今這樣的社會,能做到這兩點的人不多,貌似文人的做派,亦或是陶淵明式的桃源隱士。

孔子認為做到這種高風亮節(jié)是不夠的,還要有內(nèi)心的富足與安適。清貧卻內(nèi)心充滿著希望,充滿著人生的理想,對生活始終沒有失去信念,這是一種何等崇高的境界?。∵_到這種境界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是如天地般寬廣,如江海般豁達。

這是于丹老師最喜歡的一句話?!叭收摺敝浴安粦n”,“智者”之所以“不惑”,“勇者”之所以“不懼”,是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無比強大。禪學中有一句話:“見心見性”,就是說內(nèi)心有什么,就會看到什么。因此,能夠掌控內(nèi)心,了解心性的人是相當了不起的。

同時,在這里我們還要探討一下“勇”。

以勇猛著稱的子路問孔子說:“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那么這個“義”、“道義”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內(nèi)心的約制??鬃诱f,“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nèi)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以上是書中的一段解釋,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蘇軾的《留侯論》中也有一段關于勇者的闡述:“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p>

我對這段話中的“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十分欽佩。這是一種韓信式的隱忍的態(tài)度和精神,年輕人更應以此為戒。

有人問孔子:井里有個賢德的人掉進去了,那么我是不是該也跟著進去?孔子說:“你用腦子想想嘛,那干嘛要這么做呢?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著毫無原則地就跳到井里去?這是一個君子所為嗎?君子也許不能避免很多的傷害,他可以被人欺騙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說,人不能被自己欺騙了。不能被自己一時智力上的糊涂,一種沖動之下做出來人生沒有效率的傻事。”

弟子宰我的提問在現(xiàn)代看來似乎有點可笑,但孔子的回答卻也折射出了很多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一個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去盲目跟從,而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分辨一下,最后做出理性的、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這里講的是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孔子還有一句話使用得更廣泛:“過猶不及”。就是說,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尺度,做過了頭和沒有做到兩者的效果是一樣的。對待朋友也是如此,有個豪豬的哲學,說豪豬們相隔太遠會覺得寒冷,相隔太近又會被刺痛,最后它們找到了最合適的距離。人也一樣,朋友之間應該講求一種適度。

你看到他有不對的事,你好好地去告訴他,把忠告告訴他,“不可則止”,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別再說了,再說下去,屬于自取其辱。

我認為這是一種關心朋友的正確態(tài)度,相信對方也不會因為你的不再勸告而覺得你有失朋友之義。

我們慢慢來看很有意思。多見闕殆,說你多聽。你先少說多聽,帶著耳朵去,先別帶著嘴,你多聽了,聽多了,你心中的疑問就少了。你聽聽別人的經(jīng)驗,這就是我們說,一個人身體力行那叫直接經(jīng)驗,但聽別人走的彎路,那是間接經(jīng)驗。多聽點間接經(jīng)驗,你心里頭疑問就越來越少了。你就算是聽完了以后,也要慎言其余,你明白了這些,其它的還是少說,盡量少說,則寡尤。

這是我所提倡的一種作風,少說話多做事,做個實干主義者。做事前先思考,思考該不該做,會不會產(chǎn)生什么令人后悔的結果,這是為人處世十分重要的一點。

這是一種評價君子與小人的標準,也是眾多孔子論君子的理論中我印象最深刻的。

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牽掛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繕的怎么樣了;而小人懷土呢,每天就惦記著衣食居住等物質生活。

君子懷刑,“刑”是制度、規(guī)矩,君子懷刑就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份規(guī)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這個社會的制度。小人懷惠,這個“惠”就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說小人喜歡鉆小空子、占小便宜。

一個君子他容易處事,但是你難以取悅他,但他一定能夠做到自己的本分,客觀地處理問題;小人就是那些特別容易高興,能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處事的人,總是對人求全責備。這個中間表現(xiàn)的是君子與小人在品行和道德上的巨大差距。

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這個朋友為人要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所讀的書,那些間接經(jīng)驗轉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系統(tǒng)。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jīng)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tǒng)。

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三種好朋友,叫友直、友諒、友多聞。

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這三者損矣。

首先,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壞朋友為什么把便辟這種情緒暴躁作為第一位呢?因為盲目的激情有可能出現(xiàn)永遠無法追回的后果,好朋友之間應該以理性為先。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就是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fā)現(xiàn),過分優(yōu)柔寡斷其實他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我們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不要被過分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干擾了你的思維,這種朋友太多也是一種危害。

第三種,所謂友便佞,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nèi)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

意思是說:和君子相處有三點要注意。第一,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說話了,這叫毛毛躁躁,這是反映一個人的急躁;第二,話題已經(jīng)說到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說,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猶未盡,不跟大家說心里話,這種朋友讓大家心里也會存有隔膜;第三,一個人不看別人的臉色上來就說話,這叫“瞽”(意思是盲人),你看看別人希望說什么,你能不能夠說出來最合適的話,你還需要自己有心理準備,你要對對方了解。

人在少年的時候是他血氣未之時,一個人容易沖動,什么樣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戒之在色。那么在這個時候,朋友之間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問題上會出現(xiàn)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見,也就是我們經(jīng)??吹降拇髮W里面學生出問題,很多都是在戀愛問題上,所以說血氣未定的時候要在心里把情感問題作為大事處理好。

過了這個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們說的血氣方剛。一個人家庭穩(wěn)定了,職業(yè)穩(wěn)定了,社會圈層、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穩(wěn)定的時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與人爭斗而謀求更好的空間。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個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時候,最大的警界就是不要跟人爭斗。這個時候與其與人爭斗不如反觀要求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好。

晚年的時候按孔子的說法叫血氣既衰,人年老了,從你整個的生命體征,到你的心理狀態(tài)都已經(jīng)開始走向了平緩,象羅素所說的那種湍急的河流沖過山巒終于到了入海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一種平緩和遼闊。在這個時候人還有所戒嗎?孔子說還有一個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以免患得患失。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保ㄘ熂簭膰?,責人從寬,就會少招怨恨。)一個敢于承擔責任而又敢于作自我批評的人,將能贏得更多人的擁護與愛戴。相反,一個攬功推過的人,到頭來總是一個孤家寡人。

意思是說:不懂天命,不可以成為君子;不懂禮義,不能立足于社會;不懂得分辯言語是非,不能了解別人。這告訴我們必須懂得了解社會、了解別人,懂得尊重別人,用內(nèi)心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十四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之一,也是我國儒家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學習《論語》不僅僅是學習一本書,更是學習一種生活哲學和處世智慧。于丹作為一位深入研究儒家文化的學者,她的《論語》心得體會讓我深受啟發(fā)。在她的解讀下,《論語》散發(fā)出更加鮮活的生命之光。

在《論語》中,孔子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位智者。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和“仁”的概念,這些思想成為后世儒家思想的基石。于丹在《論語》的心得體會中也著重強調了這些概念的重要性。她指出:“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就是要求人們在人生的種種抉擇中,遵循一種中庸之道,避免過于偏激的行為?!蔽疑罡性诂F(xiàn)代社會中,人們常常糾結于兩個極端之中,缺乏平衡的智慧。通過于丹的解讀,我明白了“中庸之道”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與此同時,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了“仁”的重要性。他認為“仁者愛人”,并以自己做出的行動和言談來詮釋了“仁”的內(nèi)涵。對于“仁”,于丹認為它是我們?nèi)诵灾械谋菊嬷?。于丹說:“仁者,愛人之心生人之心也,乃是人的本性?!薄墩撜Z》啟示我們要在待人處事中保持善良和寬容,不論遇到何種困境都要以仁心對待他人。通過于丹的解讀,我明白了仁心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要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仁心。

在《論語》中,孔子的弟子也發(fā)表了許多富有智慧的言辭。于丹認為這些言辭是孔子教誨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他們自己的思考和體驗結果。于丹指出:“他們通過世事的洗禮,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了自己的理性,并通過言談來解讀和反思人生?!边@些理性的言辭多數(shù)都是關于德行和處世原則的,如子曰:“君子之德風則行,小人之德草則萌?!边@些言辭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德行決定了他的成敗,只有通過不斷的修身養(yǎng)性,才能在社會中贏得良好的聲譽。

同時,在于丹的解讀中,我明白了儒家思想對教育的重視??鬃訌娬{過程的重要性,他說“教他如何而不知,問他,他十之八九能答也?!笨鬃映珜У氖且环N“問學”的教育方式,通過問答的過程使得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發(fā)現(xiàn)真理。于丹在《論語》的心得體會中認為,這種教育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思維能力,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學習。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儒家傳統(tǒng)對于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

通過閱讀于丹的《論語》心得體會,我對于《論語》這本經(jīng)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中庸之道”、“仁”等儒家思想的內(nèi)涵和價值所在。同時,我也通過于丹的解讀了解到了儒家思想對于人性、處世和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與孔子、他的弟子們的對話和思考,我們能夠找到生活和人生的智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墩撜Z》中的智慧,引導我們走向光明、舒展人類的理性與精神,使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找到處世和生活的真諦。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篇十五

昨天一個老師說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我在偶然的機會看了幾十頁,至今也沒看完,不過于丹在《百家講壇》講的論語,我倒是在網(wǎng)上看了一遍。于丹講了論語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普通人覺得她說的好,說出了他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想理清卻理不清的人生思路。但一些大學教授聯(lián)合把于丹講的論語狠狠批判一通,說她根本不懂論語。一百人讀論語就有一百種感悟,既然于丹說的是論語“心”得,也可以說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她的理解能對一些人產(chǎn)生作用就不錯了。別用學術的眼光苛求,說的太深奧了老百姓也不懂啊。以我看,于丹的論語心得還是有它的積極意義。

對個人,于丹強調要追求內(nèi)心的坦然與淡定,要化解生命的遺憾,不要爭名奪利,要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把握好自己,關注自己的成長,追求幸福。在如今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人們很需要這樣的心靈的指導,有些人痛苦,有些人彷徨,卻無法化解,如果于丹的那一句話打開了一個人的心結,讓迷茫的心靈看到光明,讓痛苦得到減輕,那也算行善積德了。

對國家,于丹講的論語流露著“和諧”的思想。她把論語分了七個部分,無論是說交友、理想、還是談君子、處世,看似從個人出發(fā),實際上更是一種社會道德、公約的重塑。這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一脈相通的。于丹的語言非常精妙,很動人,舉止很優(yōu)雅,用這樣的美女教授來感化國人,效果自然更好。有人說中國人是最可怕的,因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于丹讓人們追求內(nèi)心完善,心靈的寧靜,身心具修,對于沒有信仰的中國再合適不過了。

對國學,于丹可謂貢獻大大,論語掀起了國學熱,《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論著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連《三字經(jīng)》也占了國學的光。國學似乎不再曲高和寡,竟成了人人可談的大眾時尚。

古人說半部論語可以治(知)天下,于丹說半部論語可以修身。我的道行淺之又淺,對于《論語》我不敢評論,只是《論語》中的那句點撥了我,于丹的那句心得提醒了我,就感到幸運并心存感激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