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講座心得(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5 09:34:34 頁碼:12
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講座心得(九篇)
2023-01-05 09:34:34    小編:ZTFB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一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其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具有自己的特殊價值和獨特功能,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理念(1)突出學生主體

倡導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

綜合實踐活動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課程,它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實踐,同時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指導。處理好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系,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求。

(2)面向學生生活

面向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超越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fā)展綜合的實踐能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經驗,從學生所處的實際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出發(fā),展開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3)、注重學生實踐

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自然情境和社會情境,或特定的活動場所(如勞動基地、勞動教室等)中開展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勞動、服務等實際的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不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狀況,不能把學生關在教室里進行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當作一門具有系統(tǒng)的書本知識的課程,一個單元一個單元、一課一課地來教,學生一定要有在開放的情境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四、強調活動綜合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知識點的方式來組織內容的,它的活動內容是開放的,面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學生感興趣的各種話題、主題或問題。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強調通過活動來綜合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征

(一)整體性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范圍應包括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必須立足于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fā)展。

(二)生成性

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急切裝配過程。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體不斷生成,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fā),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和周密設計不僅不會抑制其生成性,反而能使其生成性發(fā)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三)開放性

給予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具體表現為:(1)綜合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必然具有開放性。

(2)綜合實踐活動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

(3)綜合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四)自主性

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和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實踐性

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fā)掘課程資源,而不是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實踐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做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的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二

新編應用文寫作課程學習總結 在沒有上應用文寫作這門課之前,我對應用文的了解是“寫作文”,我當時就想寫作文誰不會,還用教。而且從小到大,我最怕的就是寫作文,如果老師天天讓我們寫作文,那我豈不天天頭痛?學了以后,才發(fā)現原來不是那么回事。轉眼間,一學期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就結束了。縱觀這一學期來的學習,不僅讓我們初學了各種應用文的寫法,更讓我們對應用文的重要性有了深層的了解,可謂受益匪淺。

在學完這門課程后,我發(fā)現了這和我平時見到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區(qū)別。文學作品供人欣賞,其價值在于審美,它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通過豐富.透明的藝術形象使人在歡愉中不知不覺達到感染教育的效果。而應用文寫作則不然,它主要是為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具有很高的價值性與直接實用性。并且它不需要過多華麗辭藻的修飾,只需要簡明扼要地按照規(guī)范寫成文章即可。因此這讓我找到了自信,讓我下定決心要認真上好每一堂應用文寫作課程。掌握好每一種應用文所需要理解和記住的要點。

應用文不同于文學作品和其他實用文體,它不在于使人明事理、開闊視野或供人欣賞,而在于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文的寫作有其明顯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應用文最基本的特點就是“用”。為用而寫,有用才寫,這是應用文與其他文章的最大區(qū)別。明確這一點,對我們寫好應用文有很大作用。

應用文具有六大特點,即實用性、真實性、規(guī)范性、針對性、時效性、簡明性等。

應用文主旨單一,集中,明確,材料多樣,真實,有力,結構合理、嚴謹、固定,語言準確、簡明、平易、莊重。

應用文是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處理公共事務,以及人民群眾處理個人事務使用的,具有直接價值和慣用格式的文書,是解決問題、處理事務、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

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文。比如書信、請假條、借條、通知、申請書,包括我現在正在寫的總結,都屬于應用文的范疇。

老師用了一個相當生動、恰當的比喻形容了應用文的組成。應用文的主題為其靈魂,材料為其血肉,結構為其骨骼,語言為其細胞。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感觀地理解寫應用文要注意哪些部分。

我覺得應用文寫作是“死板”而不乏“靈活”的寫作。它雖然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比得文學創(chuàng)作,個人可以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但是我們學應用文也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像做填空題那樣寫出來的應用文,毫無感情可言。應用文不需要辭藻華麗、韻味雋永,它講究一個“實”字,是“看似無情卻有情”。這也是我逐漸喜歡上應用文的原因之一。

寫應用文,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應用文的內容要客觀真實,不容虛構,語言要簡明扼要,忌浮華、抒情。它的格式也需規(guī)范,以便閱讀、處理和收發(fā)。試想,若一份文件全篇盡是優(yōu)美的句子、華麗的辭藻,大段大段的描寫、抒情,閱讀者又怎能迅速地從中看出主要傳達的信息?如此一來,應用文的作用就無法體現出來了。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應用文的作者與讀者。

應用文的作者包括自然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基于應用文的實用性,應用文的作者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強烈的讀者意識、高度的責任意識、嚴格的規(guī)范意識及自覺的服務意識。其思維類型分為:對象化思維,模式化思維和越位思維。

應用文的讀者分為自然讀者與指定讀者。比如通知是給大部分人看的,而報告這類上行文就僅限于指定讀者閱讀了。應用文的讀者具有接收的實際功用性、強烈的直接性和結果指向實踐性等特點。把握這些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的應用文寫作。

應用文的寫作過程不太復雜,主要分三步:明確寫作目的,收集、整理、分析資料,撰寫。對于應用文寫作,總的要求是準確、簡明、得體,具體來說,要有合體的語言運用和恰當的表達方式。其中,敘述要用真實的人稱、真實的對象以及單純的線索;議論得是客觀的評價,不能帶主觀色彩,要就事論理、引據論說;說明要運用術語,運用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運用數據、資料。

若能滿足以上各項條件,便是一篇不錯的應用文了。 應用文主要分為行政公文、事務公文、專用文書幾大類。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公告、通告、通知、報告、請示、批復、合同及論文等多種類型的應用文。有的是學習、生活中常用的,有的是以后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我想,都很有學習的必要性。

應用文使用范圍十分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社會實踐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領導指導作用、規(guī)范準繩作用、溝通協(xié)調作用、宣傳教育作用及憑證依據作用。

應用文在行政管理、社會實踐方面都有指導作用。如黨和國家的各級組織和各部門的組織系統(tǒng)以及企事業(yè)單位從上到下都是通過公務文書來傳達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意見辦法;人們按藥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服藥;工廠在各種設備說明書的指導下安裝設備、操作儀器等。

應用文是法律、法規(guī)的載體,部分應用文用來發(fā)布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如憲法和依照法律制定的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等國家基本法律和大量的條例、規(guī)定、辦法等行政法規(guī),或章程、制度、規(guī)則等規(guī)章,都對人的行為產生規(guī)范、準繩作用。

人類社會的人際關系極為復雜,不協(xié)調各種關系就無法保證正常的生產和生活。行政公文在傳遞信息、協(xié)調上下左右關系方面功不可沒,而簡報、調查報告、書信、禮儀文書、合同、協(xié)議書等應用文,在傳遞信息、聯絡感情、協(xié)調關系諸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應用文的溝通協(xié)調作用,能促進社會有序發(fā)展。 在應用文中,行政公文和法規(guī)規(guī)章的政治宣傳、思想教育作用特別顯著,其他的應用文,無論是辦公務還是辦私務,也都能在客觀上產生宣傳教育作用。 俗話說,“口說無憑,立字為據”。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都以文件為載體、為依據,這也正體現了應用文的憑證依據作用。

由此可見,應用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確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在生活、工作中正確使用。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應用文寫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一般文體的寫作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或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心緒,或者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明。即使是新聞、紀實文學之類的文體,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視野,去所觀、所思、所感,再進而付諸筆端。而應用文寫作一般是要站在某一群體、某一組織、某一集團的位置上,它所傳達的是被代表的單位的發(fā)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團性質的或者眾多個體的。所以在寫作時不要總想著自己,而要多考慮文中所代表的單位的立場。

比如,給領導草擬文件,一定要弄清楚領導的意圖,否則妄然下筆只會徒增工作量。再比如寫請示、公函、報告、簡報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單位與所發(fā)的單位之間的關系,如隸屬關系、行政級別關系、業(yè)務工作關系等,據此才能采取合適的文體,在文中使用相應的語氣和措辭,這樣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則可能一個細小的疏忽,可能會釀成大錯。

在這個學期學習了應用文之后,有了許多收獲,我們學習了各種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格式。比如報告、請示、批復、函、計劃、總結、通知等一些常用文體的寫法,剛開始學的時候覺得無從下手,而通過《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的學習后,對寫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這個學期的應用文學習過程中,我慢慢了解了應用文這門學科,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

1. 要研讀教材中的內容,關注教材中的細節(jié)。通過研讀應用文教材,熟悉應用文的大體內容,對書本章節(ji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2. 查漏補缺,糾偏固體。熟悉以往使用過的文種,對于忽略或根本沒想到的問題要全面掌握,也要爭對平時模棱兩可的知識點,弄清它的正確做法,鞏固自己的知識點。

這半年的學習,規(guī)范了我們的應用文寫作。比如,寫一個向體育器材室借球的借條,我們往往會丟掉一些不可或缺的細節(jié),如借球人姓名,借球時間:還有收條也要寫清楚歸還日期等主要信息。

在學習寫論文的過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摘要、一篇合格的摘要應該符合哪些要求。同時,關鍵詞也要把握重點,精準、精煉不贅余。需要注意的是,在論文最后要寫上參考文獻,這可表明論文吸收了哪些已有的成果,表示對已有成果作者的謝意,另一方面也可引導讀者進一步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

以后,我們勢必會接觸到寫通知、寫活動計劃書、寫項目策劃書、寫個人簡介、自薦書、設計個人簡歷等應用文的寫作,掌握了它的基本寫法,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會有所幫助。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三

綜合實踐活動的背景及基本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fā)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guī)定的7-9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了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幫助廣大中小學教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人員理解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特制定本綱要。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背景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綜合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關注兒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深化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成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使命。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基本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信息意識與技術意識、勞動觀念與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為實現素質教育的宏偉目標,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亟待改革與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是適應這一需求的重要舉措。綜合實踐活動反映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內在需要,體現了科技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他們的發(fā)展不僅僅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而獲得的。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空間。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克服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發(fā)展。當今社會迅猛發(fā)展,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環(huán)境問題、道德問題、國際理解問題、信息科技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

綜合實踐活動的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特別是1992年以來的活動課程有效經驗,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同時又適應加強科技教育的信息時代需要。此次課程改革設立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對活動課程的繼承、發(fā)展與規(guī)范,對充分發(fā)揮活動課程應有的發(fā)展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實踐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

(一)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各種實踐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在“調查”、“考察”、“實驗”、“探究”、“設計”、“操作”、“制作”、“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積累和豐富經驗,自主獲取知識,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發(fā)展。

(二)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超越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其課程目標和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程;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表現,其學習活動方式與活動過程、評價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三)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它客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性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思。指導教師對學生實踐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活動。

(四)生成性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發(fā)揮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建構和動態(tài)生成的作用,處理好課程的預設性與生成性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學生的活動主題、課題或活動項目產生于對生活中現象的觀察、問題的分析,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展開,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豐富和深化,新的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將不斷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tài)隨之不斷完善。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7-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活動。突出學生主體,意味著把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發(fā)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積極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主動發(fā)展。

(二)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fā)展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要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密切聯系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開放的空間。面向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或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單一的、封閉的課堂時空,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活活潑地發(fā)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fā)展綜合的實踐能力。

(三)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注重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規(guī)定。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四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yǎng)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fā)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傊褪且屗麄兏嗟厝タ?,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小學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fā)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感。

3、發(fā)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fā)他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6、養(yǎng)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小學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fā)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tǒng)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fā)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fā)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chuàng)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結合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時事熱點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題目:

1.《走進汽車時代》

2.《剪紙的藝術》

3.《保護地球,愛我家園》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五

要精心設計具有新意的歷史場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挑戰(zhàn),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爭鳴》這節(jié)課時,設計了如下的討論題目: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說:我以柔克剛;莊子說:我順其自然;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墨子說:我以身作則?,F在我校的水電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請從、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別出發(fā),分別給出解決辦法”。然后讓學生來展開高二歷史教學反思討論。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對于學科領域本身的研究,學科動態(tài)信息的了解,傳奇世界私服以及課堂教學中諸如講授藝術、邏輯分析、語言表達等“內功”的和積累?;谶@樣的認識,我覺得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在備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過程中,翻閱了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白華《中國哲學史提綱》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自己深入淺出的教學打下了基礎??梢哉f,對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師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工作。因此,新課程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要多讀書。

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興趣!在課堂當中一定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將書本的知識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構建主義教學觀認為傳奇世界私服發(fā)布網,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理解對象信息和知識內涵的個性化過程。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關于新課程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更充分地體現新課程的仍舊是我必須要探索的一個大的問題。在新學期的《導言課》當中我對我的課堂內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動,讓導言課從簡單的“見面課”上升到對歷史學科的正確認識與歷史教學目的的明確。圍繞著三個主要的問題展開討論:1、什么是歷史?2、為什么學習歷史?3、怎樣學好歷史?從而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要正確理師在課堂教學“多元互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生在課堂中所出來的智慧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提高自身史學素養(yǎng),熱血傳奇私服在異彩紛呈的材面前能否從容應對已經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過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端好歷史教師這碗飯的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來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也結束了教師這一行業(yè)甚至上十年不更新業(yè)務知識的局面。

舊教材是教學大綱的直接演繹,是教學大綱的直接體現,所以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實大綱的一切任務,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而一標多本下的材,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體系,將“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內容融合起來新開傳奇私服,以專題的形式來呈現。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用一系列專題展示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全景圖,三個歷史必修課模塊實質是講述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文明史,六個選修課模塊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內容的展開和深化。在這些方面材無疑給了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貼近我們當今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梢哉f文明史觀引入中學歷史教學,勢必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次真正的。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復講了好幾遍他為什么還不會?”、“為什么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么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后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六

淺析我國知識產權政策變遷

引言

2014年1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fā)了《2014年全國專利事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推進計劃》。12月21日,由中國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知識產權智庫建設研討會在武漢舉行。12月23日,國家中小企業(yè)知識產權托管工程啟動暨鎮(zhèn)江知識產權服務聯盟成立大會在鎮(zhèn)江市政府會議中心舉行,鎮(zhèn)江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國家中小企業(yè)知識產權托管平臺)正式開通運行。

這一系列事業(yè)的發(fā)展推進都表明知識產權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的核心要素。其制度在整個國家體系中也占據重要地位。知識產權政策涉及眾多政策活動者,他們共同構成了知識產權管理的政策主體,知識產權政策的出臺和變遷是由內外部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政策共同體間的互動以及有關機制的作用,促成了問題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匯合,開啟了知識產權管理的政策之窗,推動了我國知識產權政策的發(fā)展?!岸嘣戳鳌崩碚撟鳛檎哌^程研究中屢試不爽的長青理論,在此框架下分析知識產權制度,不僅可以很好地梳理一條清晰的發(fā)展路線,而且對未來的發(fā)展前途也將產生指導作用。

一、多源流理論概述

多源流理論(the multiple―streams theory)最早是由美國政治學家翰?w?金登(n)在1995年提出來的。在“垃圾桶”決策模型(the garbage can modal)的基礎上,金登發(fā)展出了多源流分析框架,將原先的四股源流發(fā)展為問題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股源流①。問題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影響著政策的制定過程,三者相互獨立,它們共同作用,促使政策議程設置發(fā)生變化,特別是問題源流和政治源流在推動議程設置上起主要作用,政策源流則在引起闡明備選方案這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三者在一個特定時間,聚合在一起,從而打開一扇政策之窗。

多源流分析框架回答了三個重要的問題: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是如何分配的、具體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對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發(fā)現是怎樣和在哪里進行的。通過這個模型,金登試圖解釋為什么某些問題的議程受到決策者的注意,而另外

一些卻被忽略。他認為聯邦政府政策制定中三個主要的過程流是:問題識別、政策建議的闡明和精煉、政治活動,即問題流、政策流、政治流②。多源流分析框架的主要觀點是:政府議程是由政治溪流中的事件、緊迫性問題以及各類較明顯的參與者所決定的,備選方案的闡明過程既受政策溪流中的選擇過程的指引,也受相關領域內相對幕后的專家的影響。此外,如果出現一個機會使三條源流都匯合在一起的話,一個項目進入決策議程的可能性就會明顯增強。雖然與傳統(tǒng)的過程理論相比,多源流理論更加突出政策治理過程的復雜性,但它對現實生活中的政策現象卻有著極強的解釋力。多源流分析框架在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了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能夠應用到我國社會管理政策制定的分析之中,進而更準確地分析我國社會管理政策的制定議程、備選方案和政策出臺所需要的機制。

二、知識產權政策變遷的“多源流”分析

我國在知識產權政策方面給予高度的重視,在“問題、政策和政治”的多源流分析框架下,可以梳理一條知識產權政策完善變遷的路線?!皢栴}源流”可以找出最初提出的需求,“政策源流”可以看到在實施過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政治源流”可以領悟出我國整體向國際接軌并將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強國的目標。

(一)問題源流分析

金登指出,政策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由于人們確信存在問題,而且必須采取措施解決該問題。在清朝末年我國就有了知識產權制度,當時雖然是帝國主義施加壓力的結果,是一種制度上的被動移植,但它實現了知識產權從“逼我所用”到“為我所用”的轉變,特別是從政策文本上把法律理念和知識產權緊密聯系了起來。隨著知識產權制度在全國實施,法律保護理念深深嵌入了政府部門、企業(yè)以及專利相關人員的觀念之中?;仡櫄v史,中美雙方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矛盾始終非常尖銳,在我國加入wto之前,美國大都通過“特別301條款”和“337條款”來處理與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矛盾,直到2001年我國加入了wto,美國不僅開始利用wto多邊解決機制來解決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并且一面對中國展開“特別301調查”,一面越來越多的運用“337條款”對我國產品展開侵權訴訟。很明顯,我國與美國在知識產權的維護和制度上仍有差距,我國也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加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以及執(zhí)行力度對我國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從我國整體上來看,知識產權政策制定和實施的程度是衡量我國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此的關注是不可忽視的。知識產權這個概念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是在“被侵略到自強的中國”這樣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隨之的知識產權政策也有所改變,更加注重對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改革開放之后,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我國的經濟文化等方面在提升,真正意義上的走起了“獨立自主,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腳步,改變了傳統(tǒng)的被動的局面。各種制度包括知識產權制度有了重新的定義,我國開始主動調整適應并制定戰(zhàn)略來提高制度的可行性,這一系列行為都是出于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維護我國公民的相關利益的需求。

(二)政策源流分析

在政策源流中,當問題被辨別出并得到社會中一部分人們的關注時,圍繞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會產生許多建議。學術界普遍認為,知識產權是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產權保護助推經濟發(fā)展是知識產權制度的核心功能,要發(fā)展國家首先要發(fā)展經濟,在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大保護力度并完善整體機制。在完善整體機制上,構建了“1+6”研究支撐體系,為謀劃專利戰(zhàn)略推進工作重點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在運行體系建設上形成了諸多的方案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知識產權局發(fā)布來加強專利制度運行: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專利法律法規(guī)體系不斷完善。制定專利政策體系框架稚嫩,啟動建設基于網絡共享的專利政策數據庫。地方法規(guī)建設有效推進。北京、山西、廣東、江西、貴州對《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進行修訂。湖北發(fā)布了《加強專利創(chuàng)造運用保護暫行辦法》。截止目前,已有27個省份、16個較大的市人大發(fā)布了專利條例等地方性法規(guī)。二是強化工作導向,專利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加強。各省按照“穩(wěn)增長、提質量、調結構”的要求,積極落實《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發(fā)明專利申請數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專利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專利結構更加適合地區(qū)發(fā)展需要。三是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專利運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與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扎實做好科技金融服務的意見》,與人保財險公司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四是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專利行政執(zhí)法能力穩(wěn)步提升。發(fā)布《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zhí)法維權專項行動方案》,推進北京、江蘇、浙江等重點?。ㄊ?建立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電商領域專利執(zhí)法維權工作機制。五是加快職能轉變,專利行政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四川省知識產權局推動市州知識產權局機構改革,全省有14個市(州)建立了以“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為名稱的管理機構,并成為政府組成部門。六是夯實事業(yè)基礎,專利人才體系進一步拓展。出臺《全國知識產權教育培訓指導綱要(修訂版)》,制訂《國家知識產權產權局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和《關于加強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工作的意見》以及《人才庫與人才信息網絡平臺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七是提升服務水平,專利服務體系不斷加強。由此可見,知識產權政策的制定被廣大的學者和政府所重視,各個地方政府都作出了符合當地的具體相關法律法規(guī),這些都為我國知識產權政策的完善發(fā)展鋪平道路。

(三)政治源流分析

金登認為政治源流由諸如國民情緒,壓力集團間的競爭、選舉結果、政黨或者意識形態(tài)在國會中的分布狀況以及政府的變更等因素構成,是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于問題源流于政策源流而存在。結合我國的國體和政體,知識產權政策中的政治源流主要包括國民情緒、執(zhí)政黨的意識形態(tài)、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三股主要的支流。面對著一系列知識產權問題和焦點事件,我國國民的情緒受到極大的刺激和波動。與此同時,我國知識產權方面侵權未能很好的打擊進一步導致個人的不公平心理、技術人員的浮躁和焦慮心理,嚴重影響社會和諧與社會安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強調“以人為本”,國民情緒的變化,引起了我黨和政府領導人的重視,為了疏導國民情緒,鞏固執(zhí)政地位,知識產權政策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加以完善的。

201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我國要完善激勵創(chuàng)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部署建立知識產權評估機制,這從國家層面和戰(zhàn)略高度反映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價值的重視,也從側面說明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促進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與運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此外,2015年專利戰(zhàn)略推進工作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最新部署,緊密對接《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制定專利戰(zhàn)略推進重點任務,加大投入保障,狠抓工作落實,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努力開創(chuàng)專利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四)三源流聚合:我國現代知識產權制度建立

金登認為使政策之窗打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方法是問題源流中緊迫問題的出現,使解決該緊迫問題成為必然,因為這讓決策者信服了問題的嚴重性和考慮該問題的必要性;另一種方法是政治源流中有組織的政治力量或者在政治源流中發(fā)生的任何其他情況,它們支持或者推動建立提案的審議。我國知識產權制度之所以發(fā)生變遷,正是問題源流和政治源流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雖然說它是清政府實行新政,向西方學習的產物,但更多是帝國主義列強施加壓力的結果。在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頒布過一些行政章文來保護知識產權,但始終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所謂法律制度。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后加強了知識產權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商標法(1982年)、專利法(1984年)和著作權法(1990年),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其間的知識產權立法是一種有選擇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因為立法工作艱巨,準備時間不長,雖然主要知識產權法律已經制定,但其他知識產權制度未及考慮,而且因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不對等,著作權法剛剛實施,這種情況不能參加國際版權合作。這種根據本國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發(fā)展狀況作出的選擇性制度安排對于中國是有益的,在國際上也是有先例可循的,美國和日本都是如此。這說明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知識產權制度發(fā)展史上,都有一個從“選擇保護”到“全部保護”,從“弱保護”到“強保護”的過渡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這種低水平的知識保護的過渡期是非常必要的,我國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進而推動了其完善進程。

在問題源流中各種問題出現,政治源流中管理的變化以及其它元素的活動,二者共同作用,打開了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變遷的政策之窗。

三、結論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問題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聚合的結果,三個源流能夠聚合,得益于政策之窗的打開,政策之窗的打開又與問題源流和政治源流息息相關,政黨扮演著中心角色,其領導著整個政策的大致方向,在政策參與者中居于中心地位,他們使問題能夠順利提上議程并能有戰(zhàn)略方案,其領導的政府能在政策之窗打開時將問題、方案、以及契機帶到窗前,促成三源流聚合。

在現今的處境下,知識產權制度仍面臨一些困境,如懲罰力度不夠與部分保護標準超越發(fā)展階段并存;制度建設滯后等相關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認識上應該理性的清楚這是把雙刃劍,適度保護可以促進創(chuàng)新,激發(fā)新思想,過度保護會有壟斷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相應的法律進一步制約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目前,我國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勞力和財力都相對不足,專利和商標分開管理以致降低了效率。我國知識產權政策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從最初的政策之窗開啟,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專利體系,到如今面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求再次開啟政策之窗的契機,從而邁向更加成熟和穩(wěn)定。知識產權作為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國家予以關注的一個話題,也要對知識產權制度加以關注。

注解:

① 薩巴蒂爾。政策過程理論[m]。彭宗超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② 薩巴蒂爾。政策過程理論[m]。彭宗超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七

新編應用文寫作課程學習總結 在沒有上應用文寫作這門課之前,我對應用文的了解是“寫作文”,我當時就想寫作文誰不會,還用教。而且從小到大,我最怕的就是寫作文,如果老師天天讓我們寫作文,那我豈不天天頭痛?學了以后,才發(fā)現原來不是那么回事。轉眼間,一學期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就結束了??v觀這一學期來的學習,不僅讓我們初學了各種應用文的寫法,更讓我們對應用文的重要性有了深層的了解,可謂受益匪淺。

在學完這門課程后,我發(fā)現了這和我平時見到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區(qū)別。文學作品供人欣賞,其價值在于審美,它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通過豐富.透明的藝術形象使人在歡愉中不知不覺達到感染教育的效果。而應用文寫作則不然,它主要是為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具有很高的價值性與直接實用性。并且它不需要過多華麗辭藻的修飾,只需要簡明扼要地按照規(guī)范寫成文章即可。因此這讓我找到了自信,讓我下定決心要認真上好每一堂應用文寫作課程。掌握好每一種應用文所需要理解和記住的要點。

應用文不同于文學作品和其他實用文體,它不在于使人明事理、開闊視野或供人欣賞,而在于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文的寫作有其明顯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應用文最基本的特點就是“用”。為用而寫,有用才寫,這是應用文與其他文章的最大區(qū)別。明確這一點,對我們寫好應用文有很大作用。

應用文具有六大特點,即實用性、真實性、規(guī)范性、針對性、時效性、簡明性等。

應用文主旨單一,集中,明確,材料多樣,真實,有力,結構合理、嚴謹、固定,語言準確、簡明、平易、莊重。

應用文是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處理公共事務,以及人民群眾處理個人事務使用的,具有直接價值和慣用格式的文書,是解決問題、處理事務、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

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文。比如書信、請假條、借條、通知、申請書,包括我現在正在寫的總結,都屬于應用文的范疇。

老師用了一個相當生動、恰當的比喻形容了應用文的組成。應用文的主題為其靈魂,材料為其血肉,結構為其骨骼,語言為其細胞。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感觀地理解寫應用文要注意哪些部分。

我覺得應用文寫作是“死板”而不乏“靈活”的寫作。它雖然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比得文學創(chuàng)作,個人可以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但是我們學應用文也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像做填空題那樣寫出來的應用文,毫無感情可言。應用文不需要辭藻華麗、韻味雋永,它講究一個“實”字,是“看似無情卻有情”。這也是我逐漸喜歡上應用文的原因之一。

寫應用文,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應用文的內容要客觀真實,不容虛構,語言要簡明扼要,忌浮華、抒情。它的格式也需規(guī)范,以便閱讀、處理和收發(fā)。試想,若一份文件全篇盡是優(yōu)美的句子、華麗的辭藻,大段大段的描寫、抒情,閱讀者又怎能迅速地從中看出主要傳達的信息?如此一來,應用文的作用就無法體現出來了。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應用文的作者與讀者。

應用文的作者包括自然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趹梦牡膶嵱眯?,應用文的作者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強烈的讀者意識、高度的責任意識、嚴格的規(guī)范意識及自覺的服務意識。其思維類型分為:對象化思維,模式化思維和越位思維。

應用文的讀者分為自然讀者與指定讀者。比如通知是給大部分人看的,而報告這類上行文就僅限于指定讀者閱讀了。應用文的讀者具有接收的實際功用性、強烈的直接性和結果指向實踐性等特點。把握這些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的應用文寫作。

應用文的寫作過程不太復雜,主要分三步:明確寫作目的,收集、整理、分析資料,撰寫。對于應用文寫作,總的要求是準確、簡明、得體,具體來說,要有合體的語言運用和恰當的表達方式。其中,敘述要用真實的人稱、真實的對象以及單純的線索;議論得是客觀的評價,不能帶主觀色彩,要就事論理、引據論說;說明要運用術語,運用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運用數據、資料。

若能滿足以上各項條件,便是一篇不錯的應用文了。 應用文主要分為行政公文、事務公文、專用文書幾大類。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公告、通告、通知、報告、請示、批復、合同及論文等多種類型的應用文。有的是學習、生活中常用的,有的是以后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我想,都很有學習的必要性。

應用文使用范圍十分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社會實踐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領導指導作用、規(guī)范準繩作用、溝通協(xié)調作用、宣傳教育作用及憑證依據作用。

應用文在行政管理、社會實踐方面都有指導作用。如黨和國家的各級組織和各部門的組織系統(tǒng)以及企事業(yè)單位從上到下都是通過公務文書來傳達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意見辦法;人們按藥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服藥;工廠在各種設備說明書的指導下安裝設備、操作儀器等。

應用文是法律、法規(guī)的載體,部分應用文用來發(fā)布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如憲法和依照法律制定的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等國家基本法律和大量的條例、規(guī)定、辦法等行政法規(guī),或章程、制度、規(guī)則等規(guī)章,都對人的行為產生規(guī)范、準繩作用。

人類社會的人際關系極為復雜,不協(xié)調各種關系就無法保證正常的生產和生活。行政公文在傳遞信息、協(xié)調上下左右關系方面功不可沒,而簡報、調查報告、書信、禮儀文書、合同、協(xié)議書等應用文,在傳遞信息、聯絡感情、協(xié)調關系諸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應用文的溝通協(xié)調作用,能促進社會有序發(fā)展。 在應用文中,行政公文和法規(guī)規(guī)章的政治宣傳、思想教育作用特別顯著,其他的應用文,無論是辦公務還是辦私務,也都能在客觀上產生宣傳教育作用。 俗話說,“口說無憑,立字為據”。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都以文件為載體、為依據,這也正體現了應用文的憑證依據作用。

由此可見,應用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確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在生活、工作中正確使用。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應用文寫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一般文體的寫作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或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心緒,或者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明。即使是新聞、紀實文學之類的文體,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視野,去所觀、所思、所感,再進而付諸筆端。而應用文寫作一般是要站在某一群體、某一組織、某一集團的位置上,它所傳達的是被代表的單位的發(fā)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團性質的或者眾多個體的。所以在寫作時不要總想著自己,而要多考慮文中所代表的單位的立場。

比如,給領導草擬文件,一定要弄清楚領導的意圖,否則妄然下筆只會徒增工作量。再比如寫請示、公函、報告、簡報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單位與所發(fā)的單位之間的關系,如隸屬關系、行政級別關系、業(yè)務工作關系等,據此才能采取合適的文體,在文中使用相應的語氣和措辭,這樣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則可能一個細小的疏忽,可能會釀成大錯。

在這個學期學習了應用文之后,有了許多收獲,我們學習了各種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格式。比如報告、請示、批復、函、計劃、總結、通知等一些常用文體的寫法,剛開始學的時候覺得無從下手,而通過《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的學習后,對寫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這個學期的應用文學習過程中,我慢慢了解了應用文這門學科,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

1. 要研讀教材中的內容,關注教材中的細節(jié)。通過研讀應用文教材,熟悉應用文的大體內容,對書本章節(ji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2. 查漏補缺,糾偏固體。熟悉以往使用過的文種,對于忽略或根本沒想到的問題要全面掌握,也要爭對平時模棱兩可的知識點,弄清它的正確做法,鞏固自己的知識點。

這半年的學習,規(guī)范了我們的應用文寫作。比如,寫一個向體育器材室借球的借條,我們往往會丟掉一些不可或缺的細節(jié),如借球人姓名,借球時間:還有收條也要寫清楚歸還日期等主要信息。

在學習寫論文的過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摘要、一篇合格的摘要應該符合哪些要求。同時,關鍵詞也要把握重點,精準、精煉不贅余。需要注意的是,在論文最后要寫上參考文獻,這可表明論文吸收了哪些已有的成果,表示對已有成果作者的謝意,另一方面也可引導讀者進一步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

以后,我們勢必會接觸到寫通知、寫活動計劃書、寫項目策劃書、寫個人簡介、自薦書、設計個人簡歷等應用文的寫作,掌握了它的基本寫法,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會有所幫助。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八

根據教育局統(tǒng)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為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校本教研為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為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致的自查,報告如下:

近三年來,隨著工業(yè)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布局的松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fā)展。但作為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里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于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以“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風為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chuàng)優(yōu)”的教風優(yōu)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為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后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于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學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傮w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yōu)化教師素養(yǎng),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fā)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chuàng)建縣課改示范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yǎng)工程,營造寬松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yǎng)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fā)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成為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fā)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tǒng),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guī)范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guī)考核辦法》《課改教研制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guī)范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yōu)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余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了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為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后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征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了解學校課改動態(tài)。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為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于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為單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為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并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余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guī),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yè)量,一、二年級不布置課外作業(yè),其它年級課外作業(yè)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guī)范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采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有關基于課程標準講座心得體會精選九

3月份,我參加了市教師培訓學校組織的微課制作培訓。這次的培訓通過看課件,我受益匪淺。各位指導老師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我們焦渴的心田,讓我飽嘗精神大餐。下面談談微課制作幾點學習體會:“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首先是選題,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后的習題講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yè)。我選的是《倉央嘉措情詩·見與不見》的賞析,確定了主題后就要搜集材料了。

接著是撰寫教案,雖然是微課,教案中的環(huán)節(jié)也要詳細,條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課題、學科、適應年級、學生的認知起點、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齊全的,在教學流程設計時參考教學用書,不能“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思想、有價值、有創(chuàng)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個ppt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展現出新時代教師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農村學生的見聞較少,語文課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是要讓學生見多識廣,有所見識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寫作時眼界也寬廣。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錄制整合材料,錄制可以用“錄象專家”,轉化格式處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廠”,最后就是上傳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過頭來欣賞同事們上傳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課作品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要注意的:

1、錄制時調整電腦分辯率為1024*768,顏色位數為16位。ppt盡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

2、時間須嚴格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3、內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煉,在五分鐘內講解透徹,不泛泛而談,若內容較多,建議制作系列微課。

4、在編寫微課內容時,基于教學設計思想,完全一對一地“啟惑”“解惑”。

5、微課在內容、文字、圖片、語言等上須正確準確無誤。

6、微課講解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不出現“你們”“大家”“同學們”等大眾受眾式用語。

7、若在講解中使用課件,課件有視覺美感(建議ppt盡量采用單色,突出簡示潔之美)。

8、視頻畫質清晰。

9、建議能看到教師頭像?!皃pt+視頻”的錄制模式下,頭像不遮擋教學內容。

10、要有片頭片尾,顯示標題、作者、單位等信息。

11、視頻格式為:flv、mp4,視頻尺寸為:640*480或320*240。音頻格式有:aac(aac、m4a、and、f4v)、mp3andvorbis(oggandoga)。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