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 走進讀書中國心得(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0 17:42:26 頁碼:12
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 走進讀書中國心得(9篇)
2022-12-30 17:42:26    小編:ZTFB

學習中的快樂,產(chǎn)生于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nèi)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xiàn)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清晰。先寫12歲的周恩來剛到沈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接著寫周恩來在租界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然后寫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后寫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心系中華的振興,立下遠大志向。

課文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文中寫了三件事,中間有兩次過渡。第一次是過渡句:“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疑惑不解,好奇心驅(qū)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边@句話承接的上文是周恩來在聽到伯父說的話之后經(jīng)常想問題,說明正是這些問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個究竟,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來闖入租界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過渡段,即課文的第9自然段。“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本o承上文周恩來在租界里切身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fā)言才解開了這個謎?!边@一句話巧妙地把課文引入了下文對修身課上這件事的敘述。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fā)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繼續(xù)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的難點是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崛起”是興起的意思。上文寫其他同學的讀書目的是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yè)聯(lián)系起來,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這樣軟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這樣的欺凌,要為祖國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奮斗。與其他同學的志向?qū)Ρ戎斫?,我們可以看出,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已經(jīng)立下大志,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遠大志向。

(2)對詞語的理解。

焦點: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點。這里指當時東北是帝國主義爭奪在華利益的一個重點地區(qū),是民族危機極其深重的地方。

耀武揚威:課文中指巡警憑借帝國主義的勢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顯x風。

得意揚揚:課文中指那個大個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國巡警不給受傷害的中國人撐腰而顯得十分得意,神氣十足。

鏗鏘有力:這里指周恩來回答問題的聲音有力、響亮而有節(jié)奏。

諸生:這里是敬辭,總稱教室里的所有學生。“諸”是“眾、許多”的意思,類似的用法還有“諸位”等。

胸懷:胸襟。這里指少年周恩來博大寬廣的內(nèi)心世界。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1、課文記敘的事情發(fā)生在20世紀初,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的生平了解比較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guān)資料,為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

2、教學時,學生可以先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跡。學生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寫了哪幾件事。深入閱讀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志向,并聯(lián)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

課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如,在讀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時,“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體會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guān)注;“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體現(xiàn)出周恩來在疑惑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

第二部分,周恩來親眼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是他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遠大志向的直接導火索,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而且引發(fā)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景。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再讓學生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還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資料,體會當時我國貧窮落后、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社會現(xiàn)實,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體會周恩來當時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并聯(lián)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從“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fā)言”,到“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可以體會到周恩來絕不是出于一時沖動,而是在此之前經(jīng)過了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遠大志向,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一句,結(jié)合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現(xiàn)實和他在修身課上鏗鏘有力的話語等內(nèi)容,推想一下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什么,讓學生談一談或?qū)懸粚懽约焊惺艿降纳倌曛芏鱽淼膬?nèi)心世界。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思考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而讀書,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lián)系起來。在這樣的對比中,使學生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3、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后鼻音,“范、巡”是前鼻音;“懲”的聲調(diào)是二聲,不能讀成三聲;“懲處”的“處”是多音字,在這里讀chǔ。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范、懲”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不能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巡”字中的“”是撇點,不能寫成半圓;“嚷”字的右半部分應(yīng)寫得緊湊一些。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書寫的具體情況作適當?shù)闹更c。課文中生詞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查字典和結(jié)合上下文的方法來體會,還應(yīng)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四字詞語,抄寫、積累下來。

4、教學后,可以讓學生談?wù)務(wù)n文哪些部分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暢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讀書是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認識,升華情感;還應(yīng)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閱讀鏈接”中的文字,如果學生不理解部分詩句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作一些講解。

5、課文后面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回憶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一是了解別人成長的故事。安排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偉人、名人或身邊的人的成長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長經(jīng)歷的同時,汲取營養(yǎng),獲得啟示,主動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情況,幫助學生確定要了解的人物。在活動之前,應(yīng)讓學生充分交流,并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如,怎樣與長輩進行溝通,怎樣設(shè)計提問。

另外,《同步閱讀》中選編了兩則周總理的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和《周總理的睡衣》,選讀課文中選編了一篇關(guān)于小仲馬的故事《真實的高度》,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并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體會。

周恩來(1898—1976)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yè)后赴日本求學。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qū)W生界的領(lǐng)導人。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任政府總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副主席,第二、三、四屆主席。

《大江歌罷掉頭東》注釋

大江:宋代文學家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句。“大江”在這里泛指氣勢豪邁的歌曲。

邃密:深入、細致,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稱社會科學為群學。群科,即社會科學。一說是各種科學。

濟世窮:挽救國家的危亡。濟,拯救,變革;世,社會,國家;窮,瀕臨絕境,危亡。

面壁:面對墻壁坐著。據(jù)《五燈會元》記載,達摩大師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說是在看墻壁。這里用來形容刻苦鉆研。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二

好像一種自然規(guī)律,世界上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條隱藏的線索,包容著它崛起并且最終鑄就輝煌的種種偶然與必然。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分析英國的崛起之初始,當分別從科學、技術(shù)、管理三個方面著眼。這也是現(xiàn)代花前進的三輪。

從科學、技術(shù)的角度來講: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會崇尚科學的,他們的思想時麻木不仁的。而英國是一個較早受到文藝復興思潮影響并在這場偉大而輝煌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學巨匠的國家,莎士比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時的英國人民,眼界是很開闊的,他們反對專制與愚昧,進取追求個人民主與自由,執(zhí)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規(guī)律,到處是充滿生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誕生出了像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引導著人們以更加科學和理性的眼光來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經(jīng)典力學的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大大增強了人們探索自然的信心。當牛頓發(fā)現(xiàn)了宇宙運行的規(guī)律后,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后,英國工業(yè)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guī)律后,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yè)本事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mào)易,拓展全球市常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英國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當。

1、女皇能抓住機會。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fā)財?shù)南?。這些消息,是一個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對懵懂的人們發(fā)出的清晰信號。它意味著:在一個剛剛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世界面前,誰能搶到先機,理解新的思想,誰更快地打破舊有的價值觀念,誰就會更快地變得富有和強大。在新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里,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

2、女皇的狠。女王鼓勵私掠船、海盜,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擴大英國貿(mào)易,開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亞,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mào)易。

3、女皇的開明。在對待藝術(shù)上,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主角。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明白這一點,她并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在處理國家事務(wù)時,她明白:權(quán)力的基礎(chǔ)是全體英國人組成的民族,沒有民眾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沒有立身的可能。國王與貴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明白按照本分自己應(yīng)當擁有什么,不應(yīng)當擁有什么。雖然沒有成文的法律,可是天長日久,國王和貴族遵照彼此間的承諾,各自履行義務(wù)、享受權(quán)利,成為英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規(guī)則。4女皇的聰明。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chǎn)已經(jīng)不能滿足需要。為了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xiàn)了全民熱衷于發(fā)明、生產(chǎn)和貿(mào)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后的幾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強人意,甚至差點將英國置之死地。1約翰王又被稱為“失地王”。為了維持戰(zhàn)事,約翰王加緊了對市民和貴族的盤剝。這樣呢,就破壞了貴族和國王之間那個不成文的卻流傳已久的慣例,到了1215年春天,憤怒的貴族們集結(jié)起來,武裝討伐國王。2查理一世繼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財政危機。那些由他個人主導的,英國與西班牙、與法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宗教戰(zhàn)爭,使得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為了維持戰(zhàn)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稅收。這樣一來,議會和國王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對立也就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在1642年爆發(fā)了戰(zhàn)爭,而這個呢,就是近代歷史上十分著名的叫“英國內(nèi)戰(zhàn)”。3詹姆士二世沒有覺悟,他一意孤行,脫離議會統(tǒng)治,威脅到倫敦城和許多其他城鎮(zhèn)的利益。表現(xiàn)的像一個專制獨裁君主。他讓英國多數(shù)有產(chǎn)精英覺得他們必須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蘭,詹姆士逃跑。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

這幾位國王真有些任性所為,都自以為是,想要超越女皇,卻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經(jīng),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經(jīng)給你鋪了路,這條路必然有它獨到之處,你卻偏偏要把它繼續(xù)往另外的方向鋪,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三

以前,從歷史課本上知道了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苦難深重的災難史。內(nèi)部軍閥混戰(zhàn),國土分崩離析,向列強割地賠款,國人任人宰割。

但是,心中一個疑問始終沒有解開,為何大多數(shù)戰(zhàn)役或戰(zhàn)斗在人數(shù)數(shù)倍于敵人的情況下,卻一潰千里。如九一八事變時,關(guān)東軍才一萬九千人,東北軍十九萬,但是三天就丟了沈陽,一周就丟了遼寧,兩個多月東三省淪陷?七七事變時,日本華北駐屯軍我們統(tǒng)計為八千四百人,日本自己統(tǒng)計為五千八百人,而宋哲元一個軍十萬人,但是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nèi)華北就淪陷?

還有,在南京大屠殺中,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為什么就不知道反抗,任日本人屠殺?造成了三十萬中國人被日本人屠殺的慘案?這么多人明知道自己是死亡的命運,為什么不去反抗一下呢?就是踩過去,也會踩死很多日本人啊。

結(jié)合國防大學金一南上將的《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總結(jié)如下:

一、沒有國家認同感,換一句話,也就是不愛國。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城,上萬民眾居然在旁邊麻木觀戰(zhàn),覺得外國人是跟皇帝打仗,這事跟自己無關(guān)。見聯(lián)軍久攻不下,居然有人向敵人告密,說護城河下沒有設(shè)防,引導聯(lián)軍從此路攻入北京城。三元里戰(zhàn)爭中,民眾居然向敵人提供糧食和蔬菜。沒有同仇敵愾,團結(jié)一致御敵,卻甘當看客,敢做漢奸走狗。國人如此麻木不仁,如此沒有凝聚力,國焉將不亡!

二、集團性精神淪陷和人格沉淪。在國民政府中,不乏一大批有識之士和精英,但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了汪精衛(wèi)、周佛海、陳公博等叛國大漢奸。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對日取得大勝的某將軍,轉(zhuǎn)眼缺投敵成了漢奸。楊靖宇將軍接連被身邊最親密的得力干將出賣,最后落入低手,壯烈犧牲。在當時的是軍中,仿佛所有的人都沒有了精神,沒有了人格,有奶便是娘,整個中國打底仿佛成了盛產(chǎn)漢奸的土壤。

三、懦弱的國民性格和麻木不仁的國民思想。進入現(xiàn)代以來,國人逐漸重文輕武,在性格上便沒有彪悍的精氣神,一個個成了文縐縐的書生。以如此精神怎能抵擋住嗜血成性、如豺狼虎豹帝國主義的進攻呢?在很多屠殺中,劊子手指定殺誰,中國老百姓便引頸待宰,而且很多還是讓中國人把中國人綁住殺死,民族精神淪陷、國家氣節(jié)盡亡到如此地步。

四、國不自強,任人宰割。人不自強,遭人欺凌。國不自強,尚且如此!一個企業(yè)、一個團體、一個組織、一個人,如果不自強,終將墮入無法翻身的悲慘境地!中國不會自己崛起,需要國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從中國政治舞臺邊緣,走到東方政治舞臺的中心,影響世界格局,改變世界格局,讓國人深深體會到:毛澤東居功至偉,沒有毛澤東,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毛澤東永遠與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緊緊相連,他貢獻太大了。鄧小平同志講:如果沒有毛澤東,我們可能至今都在黑暗中摸索。中國共產(chǎn)黨勝利最大的根源,是民眾的支持,毛主席講,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毛主席不再把民眾作為包袱,改造的對象,而作為動力推動社會變更的最巨大的力量。毛主席講,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tài)。因為沒有集體自尊感,所以不知自強;因為不知自強,所以固步自封;因為固步自封,所以安于現(xiàn)狀。各行各業(yè)如此,企業(yè)團體如此,每個人都如此。

民族的崛起,更是文明的洗禮。今天崛起的不是一個民族啊,是一個文明,是全新的經(jīng)過洗禮的文明。因此,在今后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更加緊密的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實現(xiàn)中共十八大報告中的“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建設(shè)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在金融行業(y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唯有從自身做起,用新的態(tài)度、新的行動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自強不息。讓那些中華歷史上愿意拋頭顱灑熱血的探索者們和犧牲者們安心,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公司,對得起國家,共建新中國!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愿在種花家!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四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第七組中的開篇之作,本組教材通過閱讀“成長故事”,讓學生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中的問題。

說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我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我將學習目標確定為:

1、我能抓重點詞句、發(fā)揮想象,揣摩人物內(nèi)心世界,深入體會文章內(nèi)容。

2、我能在閱讀中體會文中表達“中華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3、我知道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體會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這樣確定學習目標,使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jié)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本課采用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定為教學重點。把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定為教學的一個難點。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痹诒菊n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從而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

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從內(nèi)容上看,課文涉及很多方面,如果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逐個串講,不僅耽誤時間,聽起來也是索然無味。經(jīng)過一番琢磨,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看似沒有聯(lián)系的場景與事件背后卻有著一條內(nèi)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使少年周恩來立下宏偉志向。教學只要能緊緊抓住“中華不振”深入解讀,必然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每一個文字都因為“中華不振”而立在學生眼前,活在學生心中。因此,我在設(shè)計導學案時,圍繞學習目標,遵循“自主一探究”的閱讀教學策略。圍繞“中華不振”這四個字,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中華不振的句子,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fā)學生作為中國人深藏于心的愛國情感。接著通過周恩來與別的學生的對比,及與其他愛國之士的對比,體會周恩來的遠大志向與博大胸襟。最后結(jié)合實際及周恩來的其他故事進行拓展延伸,讓周恩來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再高大起來。

1、復習導入

2、自主學習

3、合作探究

4、拓展升華:為了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成長故事的興趣,布置了綜合性學習:了解偉人、名人成長的故事,也可了解熟悉的親人或小伙伴的成長故事可以講故事,寫文章、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獲。

5、總結(jié)、反思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把文中的重點詞語“中華不振”寫出來,揭示了文本的內(nèi)涵。這樣做符合板書設(shè)計的目標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等。

總之,這節(jié)課,遺憾之處還是很多的,希望大家給我提出誠懇的批評。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五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xiàn)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清晰。12歲的周恩來對伯父所說的“中華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偉大志向的導火索,在修身課上,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他少年時代就心系祖國的具體表現(xiàn)。

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文章。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會水到渠成的解決學生“為什么而讀書”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問題,

課文所寫內(nèi)容距離學生生活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但學生對敬愛的周總理并不陌生,所以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guān)舊中國“外國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國主義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國的資料,查找周總理為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分析、歸納、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以此為基礎(chǔ),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以上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課時

1、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生字生詞。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識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理解生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生詞。

教學難點:給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周恩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周恩來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開闊學習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師多媒體出示周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指名讀。

4、大家想知道周總理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他讀書的目的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請線索。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匯報: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可分為幾段?

(三)、學習生字生詞,

1、教師板書要求學會的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

3、指名讀生字。

4、學生帶著以下要求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生字:

(1)、怎樣讀準要求學會的字的音?怎樣記住要求學會的字的形?通過書中的生詞和課外的詞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樣記住要求認識的字的音?

1、匯報小組學習生字的成果,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匯報要求學會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導學生讀準。“懲”是陽平,強調(diào)不要讀成上聲。

(2)、引導學生用比較法記憶:租—祖振—晨嚷—囊

(3)、通過組詞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帝國主義、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嚷”字右邊分上、中、下三部分,這兩個字教師邊強調(diào)邊范寫,幫助學生正確記憶。

匯報要求認識的字。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出示舊中國東北的“外國租界地”圖片。

2、指名匯報課前查找的有關(guān)“外國租界地”和“帝國主義列強”的資料。

3、師:12歲的周恩來看到外國租界地的燈紅酒綠、看到中國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關(guān)心國家大事。

1、自由讀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愛問問題、好奇心強、關(guān)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孩子。

3、分角色朗讀第一段。

(1)、周恩來的話應(yīng)該怎樣讀?伯父的話應(yīng)該怎樣讀?

(2)、指名分角色讀,師生評議后再指名讀。

(三)、學習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胸懷祖國。

1、過渡:租界地對于少年周恩來來說是一個不解的謎團,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想一想“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么?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

3、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

4、引導學生從描寫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體會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為所欲為和中國巡警的奴顏媚骨。引導學生從描寫中國婦女被欺侮的句子中體會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悲慘境遇、體會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國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6、結(jié)合查找到的資料補充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7、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8、指導朗讀:我們應(yīng)該帶著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四)、學習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來報國之心的堅定。

1、過渡:看到這一切,少年周恩來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歲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讀,大家思考,周恩來常常在想什么?

3、匯報上面的問題。

4、周恩來在沉思中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

5、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6、指導朗讀周恩來所說的兩句話。讓學生說說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么從而體會周恩來志向的異常堅定,以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五)、拓展總結(jié),升華情感。

1、讀最后一段。

2、知道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做了哪些貢獻嗎?學生結(jié)合查找到的有關(guān)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所做的貢獻的材料匯報交流。

3、學生談聽后的感受。

4、談一談自己為什么而讀書?

課程資源開發(fā)

1、將舊中國東北“外國租界地”圖片、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的圖片制成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外國租界地”、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周總理為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及名人名言。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六

古火仍在燃燒,照亮五千多年的歷史,三國紛爭的刀馬繼續(xù)演繹著大漢的壁畫里的故事,明清時的繁華承繼著唐宋的詩詞里的輝煌,還有那些數(shù)不清的星火無一不在顯示著他與眾不同的身份——這是一個大國,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

當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郁郁蔥蔥的時候,他屹立著。當古埃及春分的第一縷陽光落在獅身人面像上時,他笑了。當古印度婆羅睜著奇妙的眼睛站在蓮臺上時,他安詳著。

是的,從來沒有人質(zhì)疑過它,因為從來沒有人預料到哨聲會摧毀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國家的堡壘,就像一座雕像被時間侵蝕,所謂金身,錦繡此時幾乎成了犯罪,一個被屠殺的理由。

接著是烽火,鮮血。于是,不屈的人民開始了長期的斗爭。然而,災難、戰(zhàn)爭、貧困、落后、恥辱,卻像無法醫(yī)治的創(chuàng)傷,刻骨銘心。

然而,當天安門紅旗冉冉升起,迎著十月金風舒展,一位偉人用他那雄渾的祥音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民族沸騰了。他們哭了起來,好像要把壓抑已久的沮喪發(fā)泄出來。

當一個明媚的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畫了一個圈,圈出了中國人民的新紀元,圈出了無數(shù)的機遇和財富,圈出了多少人的豪情。

而那位老人銅鑄的雕以他慣有的慈祥,笑看國人解放思想,邁著大步走向輝煌。參觀的人仿佛還能聽見他那四川口音: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事實上,自21世紀來,中國已由原來的不習慣關(guān)注、評論到坦然接受。因為我們已經(jīng)站起來了,我們已經(jīng)強大起來了,就像一頭醒過來的獅子,開始顯示它的野心。

我們不是藍色和灰色的海洋,現(xiàn)在我們有了自己的顏色——多么熱烈莊嚴的中國紅;我們不是一個沒有發(fā)言權(quán)、處處被排斥在外的國家。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在國際社會中投下我們自己神圣的一票。我們不再孤單地站在奧運會的起跑線上,現(xiàn)在我們可以在獎牌臺上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而落淚——為這樣一個強大的祖國而自豪!

長城在烽火中堅定地屹立著,現(xiàn)在它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黃河在轟鳴的炮聲中,它用母親般的愛哺育兩岸有情。

大國正在崛起,大國已經(jīng)崛起。讓我們舉杯一起為這片土地祈福:

美哉,我東方巨龍與天不老!

壯哉,我亞洲雄獅與國無疆!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七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立下的偉大志向,這就讓我不由想到國與書的關(guān)系。

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幼時以諸葛亮自比,詩文、騎射、兵法等,樣樣精通,而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龍場悟道的故事。王陽明因得罪大宦官劉瑾而被貶謫到貴州龍場,在窮鄉(xiāng)僻壤的邊陲小鎮(zhèn),內(nèi)心極度失望的王陽明開始潛心于讀書、靜坐,反思自己的言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知行合一”觀,他強調(diào)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只為行、知決定行。自此,他的心境開始徹底轉(zhuǎn)變,縱使身處各種逆境、險境、絕境,他都不曾背離自己的內(nèi)心。后來他統(tǒng)軍征戰(zhàn)、平定叛亂,開庭講學、著書立說,終成一代大儒。王陽明為國而讀書,使國與書緊扣在一起。

晚清重臣曾國藩更加倡導讀書以求經(jīng)世致用,他曾說:“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nèi)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毫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曾國藩肩負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重任,臨危受命,作為一介書生而統(tǒng)百萬兵,將古代兵書尤其是戚繼光兵法爛熟于胸,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終成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spanstyle>

可以說,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和曾國藩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被一百年后的一位淮安人發(fā)揚光大了,他就是救萬民于水火的周恩來總理。這位是自小便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人曾說“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spanstyle>

周總理從小細讀《離騷》、《史記》、《漢書》等歷史文學著作,也說“中國人幾乎占世界人口的1/4。這樣大的國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對世界有所貢獻,經(jīng)濟上不能有較快的發(fā)展,那我們就對不住世界人民,也對不住我們的祖宗。”一席話,使我受益匪淺。而他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更是為我國外交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

知行合一、經(jīng)世致用、為國讀書;有繼承、有發(fā)展,一脈相承;正因為一代代偉人在為國而讀書,才引領(lǐng)了全社會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亦樂乎?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八

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是醫(yī)治愚蠢的良藥;是智慧的結(jié)晶。是……,在書中,也許她唯一可以決定你的一生!

記得這樣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來歷吧!這是周恩來總理說的一句話。他有遠大的理想,立志為“中華而讀書!”多么有氣質(zhì)的話語?。∽罱K,遠大的理想,也給他了“遠大”的成就!

回想起來,在學習這句話的時候,老師也曾問過我,為什么而讀書!一想起當時的回答真感到十分的可笑?!盀槲磥矶x書,希望未來我可以當國際管理女強人或是律師!”

仔細一想,自己真的很想當這些嗎?也不是,同樣的,這樣的選擇,一半無非也可以為祖國,而更多的莫過于對自己了!

十一年的理想抱負,遲鈍而來,仔細一想這也并非一個確切的目標、答案。以現(xiàn)在的能力來說,最多的也是盡力去學習,把學習學好,是現(xiàn)在的目標,也是對祖國出的一份很小的力!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多好啊!周總理的抱負遠大,成就又是如此的好。他為我們這代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給我們帶來了和平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了現(xiàn)在所擁有的……

是??!我知足現(xiàn)在的一切!更不會忘了過去祖國的歷史,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好好學習就是為祖國。長大后無論我是做什么的,我都會為祖國效力!

讀書不是僅為個人,如果讀書全是為了個人利益,那你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更何況是為了某個人。所以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書好!先讓個人富起來,再讓祖國富起來,似乎沒有可能!想讓后人的生活比我們更好,更充足,首先讀書為祖國,好好讀書!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國領(lǐng)民富,家富!

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了強的國,才有富得家!

有關(guān)崛起的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總結(jié)九

我們近代的中國歷經(jīng)苦難,我們沒有勝過,我們一敗再敗。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南京條約》簽訂,割讓香港,賠款二千一百萬兩白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接著又失敗。

對方都很少的兵力,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軍艦二十八條,軍隊一萬五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兩萬五千人,長驅(qū)直入北京,殺人放火,將圓明園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頃駕于大國首都,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

1894甲午戰(zhàn)爭更是空前的割地賠款,賠款白銀兩億兩,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所以當時的澳門報紙有這么一段評價:中國之裝備,普天之下為至軟弱的極不中用之武備,其所行為之事,亦如紙上說謊而已,國中之兵,說有七十萬之眾,未必有一千人合用!

中國當時如同破茅草房子,誰上來都是一腳踹倒,我們用梁柱支起來,再上來一腳又踹倒了,再支起來,再踹倒了。

到了八國聯(lián)軍1900年入侵北京的時候,我們達到空前的虛弱,八個國家打我們,我們?nèi)绾未虻眠^??!

但你看八國聯(lián)軍來了多少人,日軍最多8000、俄軍4800、英軍3000、美軍2100、法軍800、奧地利58人、意大利53人......

八國聯(lián)軍1900年8月3日從天津向北京出發(fā),滿打滿算18811人,就這么點兵力,還有七千德軍在海上來不及趕到,都等不及向北京攻擊出發(fā),十天之內(nèi)攻陷北京,而北京一帶有清軍十五六萬,義和團五六十萬。

我們擋住了沒有?沒有擋住??!

中國近代以來這種衰弱,這種無力達到極致,一個大國衰弱至此。

庚子賠款空前的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庚子賠款之后我們對美國人印象不錯,美國西奧多·羅斯福把部分賠款返還給我們,我們辦了留美預備學校、協(xié)和醫(yī)院,還有燕京大學的一部分,那留美預備學校也就成了我們今天著名的清華大學,所以我們很多人對西奧多·羅斯福印象不錯。

不管他怎么說,他把中國的賠款返還我們一部分辦了醫(yī)療、辦了教育。

但是你看西奧多·羅斯福,他極度看不起中國。他說,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覆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內(nèi)的安寧享樂,漸漸地腐敗墮落,對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沉溺于紙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奮發(fā)向上,苦干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滿足肉體暫時的欲望,那么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面對中國今天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這一事實。

畏懼戰(zhàn)爭、閉關(guān)鎖國,貪圖安寧享樂的民族在其他好戰(zhàn)、愛冒險民族的進攻面前肯定是要衰敗的。

羅斯福提醒美國人,我們一定不能像中國人這樣衰敗,近代以來有多少中國人為了克服這一點歷經(jīng)選擇。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是一種選擇,太平天國的意識形態(tài)其實就是基督教義的中國化,就是我們在完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前,洪秀全完成了基督教義的中國化。

用這套改革可能成功嗎?不可能,所以洪秀全失敗了。

鎮(zhèn)壓洪秀全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他們推出洋務(wù)運動。

他們認為,中國的大問題在哪呢?器不如人。

機器制造、科學技術(shù)不行,一定要搞上去,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shù)。

洋務(wù)運動30年,最大的成果是北洋水師,1894年甲午海戰(zhàn)全軍覆沒,洋務(wù)運動失敗。

洋務(wù)運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出來了,他們認為,曾、左、李的器不如人太膚淺了。

中國的問題在哪呢?制不如人,制度層面出問題了。梁啟超講,喚醒吾國千年之大夢,實至甲午一役始也。制不如人,體質(zhì)出問題了要改制,戊戌維新就是改制。孫中山辛亥革命也是改制,建立共和。

君主立憲沒有成功,戊戌維新失敗,但是辛亥革命成功了,共和建立了。

但結(jié)果怎樣?北京九易政府,24次內(nèi)閣改組,換了26屆總理,軍閥混戰(zhàn),生靈涂炭,共和也沒搞成。

所以1919年的“五四運動”已經(jīng)打出旗號了,打倒孔家店?!拔逅倪\動”講,器不如人、制不如人都太表淺了,中國的問題是什么呢?思想文化不如人,要徹底拋棄中國思想文化,即孔孟之道。

我們當年這種思想偏激和極端,認為萬事規(guī)矩一點,找個替罪羊,只要把它解決就全解決了。

我說當年打倒孔家店的旗號,與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孔子學院,形成多么大的反差啊!

我們就今天看來,孔子沒有妨礙我們走向現(xiàn)代化,我們出了問題,不是孔子的問題,我們只是在找替罪羊。

當年不僅把孔子當替罪羊,漢字也成了替罪羊,“五四運動”先驅(qū)胡適、錢玄同、郭沫若、陳獨秀、魯迅都講到漢字問題了,他們認為,導致中國落后的罪魁禍首:漢字!當年多么激進。

我們今天講他們,沒有絲毫否定他們的功績,他們都是探索者,都在探索、尋找一條擺脫滅亡的路徑,我們后來探索都是再他們基礎(chǔ)之上的。

當然我們今天講中國夢,當時中國社會也有中國夢,當年北京、上海的學者們聯(lián)合做了一次演講:你的夢想是什么?

清華大學教授林語堂這樣回答他的夢想:我的夢想只希望中國可以不打仗,無苛稅,人民不用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樂業(yè)的干浄土。

我們今天很難設(shè)想這是什么樣的中國,因為距離非常遙遠了。

很遙遠嗎?七八十年前中國就是這個樣子。

燕京大學教授顧頡剛,他的夢想:沒有人吸鴉片、吞紅丸,這是最重要的事,這種嗜好延長下去非滅種不可,只要吸毒,什么制度都救不了你。

上海大學者施蟄存的夢想:中國人走到外國去不被輕視,外國人走到中國來,讓我們敢罵一聲“洋鬼子”。

施蟄存在上海,上海外灘“華人與狗不許入內(nèi)”,你敢罵誰?

羅文干的夢想:政府能統(tǒng)一全國,免人說我無組織,內(nèi)爭的勇毅轉(zhuǎn)用來對外。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錢,婦女理家崇尚勤儉、不學摩登,青年勤儉刻苦、不穿洋服、振興國貨。

當年這些知識分子,中國社會的良心啊!他們的呼吁,他們的夢想集中在一起就是四個字:民族救亡。

民族到了危亡的邊緣,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大清王朝被推翻,民國建立了,災難沒有停止;

“九一八事變”,關(guān)東軍一萬九,東北軍十九萬,三天丟掉奉天,即是今天的沈陽,一周丟掉遼寧,兩個多月東三省淪陷;

“七七事變”,日本華北駐屯軍八千四,宋哲元二十九軍十萬,一個月華北淪陷......

我覺得我們近代以來反復講一個問題:帝國主義嗜血成性、殺人成性、兇殘無度。

我們總說我們的對手如何野蠻、如何兇殘,很少檢討自己為什么這么虛弱,為什么誰都想弄你一下,你誰都無法有效抵抗。

我們近代出了什么問題,問題出在哪里?

你看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了什么。廣東三元里抗英,大多數(shù)民眾在遠處觀戰(zhàn),英軍登陸后民眾主動向其出售蔬菜、牲畜和糧食,洋人在跟皇帝打仗,皇帝打敗了,皇帝割地賠款,與我何干?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從老照片上我們看到那么多人幫著人家后勤輜重推小車,畫面上洋人就兩個,其他都是中國人。幫著聯(lián)軍供應(yīng)后勤,給錢就可以,哪有國家觀念、民族觀念?

八國聯(lián)軍攻到了北京,北京城高池厚,八國聯(lián)軍一萬多人攻不進來,北京附近居民向八國聯(lián)軍提供消息:廣渠門下水道未曾設(shè)防。

八國聯(lián)軍從廣渠門下水道魚貫而入,八國聯(lián)軍排隊走進來,我們周圍那么多民眾揣著手站在兩邊麻木的觀看洋人在跟皇帝打仗,進攻皇宮,多少民眾幫著八國聯(lián)軍填平壕溝、綁梯子、扶梯子,還有民眾坐在墻頭上幫著八國聯(lián)軍往里瞭望。

孫中山講的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數(shù)量不能提供力量,如果你不凝聚的話,數(shù)量沒有意義,我覺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大的問題,非常松散。

我們一盤散沙這個局面被各個帝國主義所窺破,板垣征四郎1948年被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他是關(guān)東軍高級參謀,關(guān)東軍即將發(fā)動“九一八事變”,面對十萬余東北軍,關(guān)東軍也是人心惶惶,他們沒有把握,板垣征四郎給他們做戰(zhàn)前動員:沒問題,搞得過。

他認為,從中國民眾的心理上來說,安居樂業(yè)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軍事,只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一種職業(yè),在政治上和軍事上與民眾有聯(lián)系的,只是租稅和維持治安。

從一般民眾來看,國家意識無疑是很淡薄的。不就交稅嗎,交給滿洲國也是交,交給日本人也是交,交給張作霖張大帥也是交,交誰都一樣,他們不在乎,所以能搞得過他們。

我們近代的災難,絕不僅僅是帝國主義如何的殺人無度和猖狂,也是我們極度的衰弱和分散,不團結(jié)一盤散沙,被對方分而治之。

抗戰(zhàn)開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wèi)以下20多位中央委員58位將官投敵,一些部隊成建制嘩變,當時出現(xiàn)的問題不是民眾出現(xiàn)問題,是精英層出現(xiàn)問題,出現(xiàn)大問題,精英都成了漢奸,汪精衛(wèi)、陳公博、周佛海、王克敏、殷汝耕、梁宏志……

當時中國出現(xiàn)的,叫集團性精神沉淪和人格沉淪,不是一個兩個,是團團伙伙精英們的沉淪。

在最關(guān)鍵最困難的時候,共產(chǎn)黨人就與眾不同。共產(chǎn)黨人的杰出代表,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陸軍總司令楊靖宇,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個人。

程斌,抗聯(lián)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1938年率部投敵,組成“程斌挺進隊”把楊靖宇的秘密營地全部搗毀,逼楊靖宇于絕境。

第二個叛徒張秀峰,軍部警衛(wèi)排長,父母雙亡的孤兒,被楊靖宇撫養(yǎng)成人,1940年2月攜帶機密文件、槍支、抗聯(lián)經(jīng)費叛變投敵,向日軍提供楊靖宇的突圍路線,他是楊靖宇的貼身警衛(wèi),他知道楊靖宇的行蹤,二月份叛變,楊靖宇三月份犧牲。

第三個叛徒,張奚若,抗聯(lián)第一軍第一師特等機槍手,叛變后在偽通化省警務(wù)廳長岸谷隆一郎命令下開槍射殺楊靖宇,楊靖宇的特等機槍手把自己軍長開槍打死。

這是被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所窺破的,中國人的走向,發(fā)現(xiàn)提供情報,最后打死楊靖宇的都是中國人,一盤散沙的中國,它不僅是松散的問題,出賣自己國家民族利益,出賣自己的戰(zhàn)友,出賣自己的國家,出賣自己的民族。

最后趙廷喜勸楊靖宇,我看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趙廷喜哪里知道,只要楊靖宇投降,日本安排出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不但不殺他,還讓他當大官,利用他的影響擺平東北抗聯(lián)。

楊靖宇最后跟趙廷喜講了一句話:老鄉(xiāng),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這一句話驚天動地!一點勝利的希望都沒有,那也不屈服。

我經(jīng)常講,中華民族總在關(guān)鍵時刻有這樣的人物成為民族的脊梁,這個脊梁不是大眾在支撐的,關(guān)鍵時刻、關(guān)鍵人物在大家萬念俱灰的情況下,成為民族精神的圖騰和脊梁。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guān)注公眾號九龍軍事??砷喿x更多精彩好文。

一批年輕人,年紀輕輕干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他們不是為了自己的住房,為了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的待遇而干的,是為了完成民族救亡。

當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成立,中國社會有200多個政治團體和黨派,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了還是200多個,所以當年一伙熱血青年在上海的石庫門房子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時候,誰看得起他們?誰都沒想到他們能怎樣?

他們13個人,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起人,何等重要的歷史地位,但當年有誰在意?中國共產(chǎn)黨剛剛成立,走的走散的散,各奔東西,有更好的前程都走了。

自己走掉的、被黨開除的、犧牲的,13個人從頭走到尾只有兩個:毛澤東、董必武。只有這兩個人從頭走到尾。

中國共產(chǎn)黨的艱難,我們不要說形容詞、副詞,不要什么妙筆生花、添油加醋、無中生有,你僅僅看13個代表各自走向,就知道這個黨何其艱難。

無盡的流血犧牲和叛賣,以及萬水千山的阻隔。中國共產(chǎn)黨1921年建黨,是中國政治舞臺邊緣性力量。能夠從舞臺邊緣,走到東方政治舞臺的中心,今天影響世界格局,改變世界格局,我們講一句話:毛澤東居功至偉。

這個人的名字永遠與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緊緊相連,他貢獻太大了,就像小平同志講的,如果沒有毛澤東,我們可能至今在黑暗中摸索。

我覺得這是中國革命非常大的變化,中國近代想變革者比比皆是,毛澤東絕不是頭一個,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沒有一個不想變革,沒有一個不想挽救民族命運于危亡,都是變革者,但他們的問題在哪里?

從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為、孫中山,他們基本上都是力圖依托少數(shù)精英完成對社會的改造,都沒把喚醒民眾、動員民眾、組織民眾作為變革和革命的重點,在他們眼中,民眾只是改造的對象,而不是推動變革和革命的動力,最終只能導致變革與革命一敗再敗。

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共產(chǎn)黨勝利最大的根源,民眾的支持。毛澤東講,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zhàn)爭困難的前提。

毛澤東不再把民眾作為包袱、改造的對象,而作為動力推動社會變革的最巨大的力量,毛澤東講,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tài)。

說到了中國至弱之源,我們這種無組織狀態(tài),導致我們最后的災難。西方有一句話:直到列強不再把中國當作一個國家看待,中國人才真正感覺到,有組織一個現(xiàn)代國家的必要。

我們第一次覺醒,1895年康有為“公車上書”,我們可以講封建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覺醒,統(tǒng)治階層一小部分人覺醒,力圖建立現(xiàn)代國家,君主立憲;1919年“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層的覺醒;1937年全民抗戰(zhàn),民族總體的覺醒,一直到了1937年全民抗戰(zhàn),我們才發(fā)現(xiàn)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全民抗戰(zhàn),日本人到中國來侵略不僅是打國民黨,不僅打共產(chǎn)黨,而且殺中國人占中國地,是全民族的問題,真正讓我們感覺到國家民族利益共同體。

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獻上的一份大禮,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在民族國家。

西方現(xiàn)代國家學說的奠基者霍布斯講,什么叫國家,為什么要有國家?

霍布斯說,當人人難以自我保存時,人們便自覺自愿的放棄權(quán)力開始締約,指定一人或多人組成集體,來代表他們的人格,將自己的意志服從于集體意志,將自己的判斷服從與集體判斷,在此基礎(chǔ)上實現(xiàn)聯(lián)合,這就是國家。

國家不是個慈善團體,不是個人權(quán)機構(gòu),國家一定要形成集體意志、集體判斷,國家讓人民自覺自愿的放棄部分權(quán)利開始締約,形成集體意志、集體判斷。

歷史證明只有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集體意志和集體判斷。絕不是個理論問題,他是個實踐問題。

新中國剛剛成立面臨的朝鮮戰(zhàn)爭,我們猝不及防,當時部隊都在轉(zhuǎn)業(yè),國民經(jīng)濟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9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把朝鮮軍隊壓縮在中朝邊境三個區(qū)域范圍內(nèi),我們當時面臨朝鮮戰(zhàn)爭的嚴重的局勢,我們反復對美國提出警告,一定不能過“三八線”,過了“三八線”是不行的,影響中國安全,美軍越過“三八線”,直攻平壤。10月8日毛澤東下令,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nèi)出動。

這場仗過去了多時,你看美國人怎么評價的:從中國在整個朝鮮戰(zhàn)爭期間,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防御能力之中,美國及其盟國再清楚不過的看出,共產(chǎn)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可怕的對手,他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他們得出的結(jié)論,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上,新中國再也不會退讓,舊中國一退再退,我們總想退一步海闊天空,最后退到無處可退,美國人明白了,新中國再也不會后退。

美國人亞歷山大·溫特,美國建構(gòu)主義鼻祖講了這句話:一個國家,在生存、獨立和經(jīng)濟財富這三種利益之上,還必須加上第四種國家利益,那就是集體自尊。

不要以為國家利益就是生存、獨立、發(fā)展繁榮,還有集體自尊,尊嚴也是國家利益,非常重要的國家利益,尊嚴必須靠勝利來捍衛(wèi)。

我覺得這是我們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給中華民族第一次帶來集體自尊,不但從根源上消除了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痕跡,而且從根源上清除了社會一盤散沙的狀態(tài),中國人民被前所未有地組織起來動員起來,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繁榮、昌盛。既能完成民族救亡,也能完成民族復興雙重使命的現(xiàn)代民族國家,我覺得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最大禮品。

中國今天的國力和軍力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我們跟過去完全不一樣,當今世界,國民生產(chǎn)總值超10萬億美元的就兩個,美國和中國。

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文明一直在與西方文明抗爭,中華文明節(jié)節(jié)敗退,新中國成立使中華文明在政治上擺脫了頹勢,跨過鴨綠江,中華文明在軍事上擺脫了敗勢,四十年改革開放,使中華文明在經(jīng)濟上扭轉(zhuǎn)了劣勢。

今天崛起的不是一個民族啊,一個文明,全新的經(jīng)過洗禮的文明。

共產(chǎn)黨自我更新,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擔當,那是民族救亡和民族復興過程中的自我擔當。

我最后以這幾句話結(jié)束今天的演講:

第一句:

亨利·基辛格:大國塑造本國安全環(huán)境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國力的日漸增強;二是舊國際秩序的逐漸瓦解。

第二句:

英國人哈米什·麥克雷特:中國越是不團結(jié),世界就越感到高興。

第三句:

俄羅斯普京:國家越強大,個人越自由。

第四句:

我們最高領(lǐng)導人:對為國犧牲、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我們要永遠懷念,給予他們極大的榮譽和敬仰。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