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 寺廟游歷感悟(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0 22:33:48 頁碼:12
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 寺廟游歷感悟(七篇)
2022-12-20 22:33:48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大家好!熱誠歡迎大家來靈巖寺游覽,今天我將陪伴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希望靈巖寺的優(yōu)美風(fēng)光和深厚佛教文化能給您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希望我的解說能幫助您更好地認(rèn)識靈巖,解讀靈巖,體驗靈巖的“靈驗”,帶一份靈巖勝水靈山的靈氣和快樂回家,與您的家人和同事們共享。

靈巖寺蘊含了豐富的自然和文化積淀,素有“靈巖奇異出塵寰,壓盡江南萬重山”的美譽,加之與泰山一脈相承,不但歷代文人墨客趨之若鶩,就是歷代皇帝去泰山封禪也喜歡駐蹕此地。公園665年,唐高宗和武則天到泰山封禪曾在這里逗留十天之久。也許是兩口兒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又深感靈巖護(hù)佑大唐盛世的靈驗之氣,回京后便降旨免除當(dāng)時的齊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濟南一年半的賦稅。而大家所熟悉的乾隆皇帝,曾經(jīng)八次駐蹕靈巖寺,留下一百多篇詩文。另外,自宋神宗熙寧三年至明代,靈巖寺的住持一律由皇帝欽定,可見其地位之高,名聲之大。唐朝名相李吉甫把靈巖寺與浙江天臺國清寺、南京棲霞寺和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稱“域內(nèi)四絕”,靈巖寺位列其首。所以,靈巖寺不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風(fēng)景名勝區(qū),而且也同泰山一起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特別是靈巖與靈驗諧音,人們在靈巖寺許下美好心愿,相信不久就會靈驗,很快變?yōu)楝F(xiàn)實。因此,來靈巖寺不但欣賞了優(yōu)美的景色,而且也會因靈巖靈驗的寄托,助推您幸福的人生和光明的前程。 (萬德,靈巖廣場)

各位朋友,在我們前行的右方,有座四壁陡峭,險峻難攀的山,由于它的山頂突起,酷似一只傲然高唱的胸雞,所以從前便

取名叫做雞鳴山。傳說,雞鳴山上有只神雞,不但能報時辰,且知陰晴、曉禍福,還能勸人改惡從善。元朝時期,這一帶有一伙強盜,常常到雞鳴山下集結(jié),之后便入戶搶劫偷盜,鬧的遠(yuǎn)近村莊人心惶惶,夜不安寐。一天晚上,這伙強盜在山下剛剛商定行動計劃,準(zhǔn)備出發(fā),就聽到了雞叫聲。他們以為天就要亮了,便匆匆忙忙的作鳥獸散?;氐劫\窩,見天上星斗仍在上半夜,就又回到雞鳴山下,商討繼續(xù)作案的計劃。誰知剛欲動身,又聽到此起彼伏的雞鳴聲,只得又作鳥獸散。待他們行至半路,仰觀天上星斗剛剛移至半夜時分,就第三次返回山下,商議新的作案計劃。但是,經(jīng)過這三次的往返折騰,東方真的破曉,山下村莊的大公雞們已經(jīng)齊聲高唱了。強盜們驚得目瞪口呆,以為這是神仙顯靈,警告他們不要做壞事,于是他們商定,從此金盆洗手,改邪歸正,不再干那雞盜狗偷,傷天害理的勾當(dāng)。從此,雞鳴山周圍百里之內(nèi),出現(xiàn)了夜不閉戶,雞犬不驚的安寧局面。雞鳴山從此得名,不但是靈巖寺的門戶,還被列為靈巖寺外八景之首。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正式進(jìn)入靈巖寺這個禮佛向善、福緣靈驗之地了。

靈巖山青水秀,人杰地靈,更有許多巧奪天工之處,我們行進(jìn)方向的右邊,大約兩公里處的那座山叫做明孔山。明是光明的明,孔是洞孔的孔,顧名思義,那就是因為該山的崖峭壁上有個透明山洞而得名。大家可以仔細(xì)觀看,那鑲嵌在懸崖峭壁上的透明山洞,遠(yuǎn)遠(yuǎn)望去,山陰暗淡處那大如磨盤的耀眼光亮恰似明鏡高懸,皓月當(dāng)空,令人嘆為觀止。正如許多奇景奇觀一樣,它也有一個美妙神奇的傳說。朗公和尚創(chuàng)建的靈巖寺因為遭到北魏太武帝的滅法之劫而毀為灰燼,法定大師重建靈巖寺時,由一條青龍為他引路,兩只老虎為他馱經(jīng),但當(dāng)他將近靈巖時卻遇到一座插翅難過的絕壁高山。法定大師便雙手合十,面壁肅立,默念經(jīng)文,不飲食長達(dá)三九二十七天,終于打動了菩薩心。菩薩令太陽

神射穿巖石,絕壁高山頓時透出紅光數(shù)里。法定大師尋光而進(jìn),穿越明孔洞,到達(dá)現(xiàn)在的靈巖寺址,開始了他的復(fù)興大業(yè),明孔洞也變永世不滅的留存在人間?,F(xiàn)在的穿越題材影視劇充斥銀幕、熒屏,我們面前的明孔山明孔洞應(yīng)該算是穿越劇的鼻祖了。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實地穿越一下明孔洞,過把穿越癮。

(黃茅崗)

靈巖寺水秀山青,幽絕雅靜,引歷朝歷代無數(shù)文人墨客來此尋好詩覓佳句。咱們眼前的這座小山崗叫做黃茅崗,崗側(cè)的這座小亭子叫做黃茅亭。別看這座小亭子不入眼,他可是當(dāng)年寺僧們迎接官員的地方,所以又叫接官亭。無論黃茅崗還是黃茅亭,之所以名聲顯赫是因為蘇東坡大學(xué)士于元豐八年八月二十日,因奉命下齊州祭祀泰山,過靈巖時酒后醉臥黃茅崗并賦詩一首。那首詩豪放不羈,頗顯有蘇大學(xué)士的典型的文風(fēng),詩云:“醉中走上黃茅崗,滿崗亂石如群羊。崗頭醉倒石作床,仰觀白云天茫茫,歌聲落谷秋風(fēng)長。路人舉手東南望,指手大笑使君狂”。如今,這首詩鐫刻在千佛殿西側(cè)墻壁上,過一會大家一看便知。不僅東坡先生的詩意狂放醉游人,那豪放如游龍的筆法更令酷愛書法藝術(shù)的游人陶醉。所以,游人每每至此,必于黃茅亭中坐,更要在片麻石上躺,那“崗頭醉倒石作床,仰觀白云天茫?!钡臑t灑與放浪便于不知不覺中浸潤到肌膚與骨髓中去了,如果哪位游客朋友有興致的話,不妨去巖石上躺一躺,找回一些東坡先生狂放不羈的豪放情懷。

(靈巖寺山門外)

靈巖山最早的名字叫方山,也就是我們面前這座山。方山峰巔雄偉高大,四面陡如刀削,方方正正,形狀很像古代帝王的傳國玉璽。所以,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又稱它為玉符山。而“靈巖”的來歷則與靈巖寺的創(chuàng)始人朗公和尚有關(guān)。據(jù)傳說,朗公和

尚創(chuàng)建之初,在山前講經(jīng)說法,聽眾達(dá)一千多人,不但聽眾為他的精彩說法所打動,就連山上的巖石也為之點頭,大家據(jù)此說他經(jīng)文講的精彩生動,他卻十分謙虛,說是那是因為此山有靈氣,于是,方山之名就逐漸被靈巖所代替,也就有了“靈巖靈驗”的佳話。所以就有了山門外的這通“大靈巖寺”碑。我們通過這個山門,便可進(jìn)入聞名遐邇的大靈巖院內(nèi)。但是,進(jìn)山門之前我還要給各位游客朋友,特別是年輕的游客朋友介紹一景,那就是大靈巖寺碑(轉(zhuǎn) 載 于:w :靈巖導(dǎo)游詞)南邊的“鴛鴦檀”。

所謂“鴛鴦檀”就是兩株胸圍分別為1.84米和2.2米的青檀樹。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我國有青檀樹皮造紙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用這種原料造出的紙細(xì)致綿潤,光潔如玉,紋理純凈,墨韻清晰,色澤耐久,吸水力強,揉搓無損,不蛀不腐,經(jīng)久不變,享有“壽千年”之美譽,故又名“千年檀”。這兩棵千年檀,根部交織在一起,枝葉相吻相伴,雖樹心鏤空、依然輕篤意深,所以人們便喜歡叫他們做“鴛鴦檀”。成為情侶們連心定情的留影寶地。凡在此留有合影的夫妻,無不親密纏綿似鴛鴦,忠貞不渝如青檀。

廣場正中這塊大靈巖寺碑,是元代文書納題寫,往前走為乾隆皇帝的御碑壁,內(nèi)容是對靈巖寺景色的贊美。靈巖寺不僅景色秀美而且文物眾多,因為眾多文物的存在,靈巖寺獲得了很多的頭銜,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chǎn);20xx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4a級景區(qū)。

寺內(nèi)現(xiàn)存北朝以來的寺院建筑遺址,宋代辟支塔、墓塔林、40尊宋代彩塑羅漢等著名景觀,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逐一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靈巖寺的山門——金剛殿,始建于元代,現(xiàn)為清代遺物,里面有護(hù)法金剛(1985年重塑),俗稱“哼哈二將”,塑在山門里,守護(hù)佛法寺院的安全。

(進(jìn)山門)

我們腳下的這座小橋叫聚善橋,毫無疑問,凡踏上這座小橋的朋友必定是同心向善之人。橋下的這條無水小溪叫虎溪。據(jù)說,開挖此溪并建此聚善橋是仿效廬山慧遠(yuǎn)僧人送客不過橋的故事。再加上靈巖寺是散布式庭院,與中國大多數(shù)寺院的中軸線式庭院建筑不同,僧人送客過此橋、此溪,便猶如將客人送出山門了。可見佛門中人也是十分講究客套禮數(shù)的。

與聚善橋近在咫尺的這座古建筑就是靈巖寺的二山門——天王殿。這座殿面闊三間,進(jìn)深二間。天王殿始建于金末元初,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遺存,因殿內(nèi)素有護(hù)法四大天王而得名。殿東側(cè)持寶劍者為增夫天王,持琵琶者為持國天王;殿西側(cè),持傘者為多聞天王,手臂繞龍者為廣目天王。據(jù)說,四大天王手中所持法器蘊含“風(fēng)、調(diào)、雨、順”之意,表達(dá)著農(nóng)耕社會中人們的祝愿與期盼。歷史上傳說,大旱之年,地方官吏都會到靈巖寺祈雨,心到神知,非常靈驗。

鐘鼓樓在寺院里是不可或缺的,靈巖寺也不例外。天王殿東側(cè)為鐘樓。是宋朝政和四年(1120xx年)至金夏統(tǒng)元年(1141年)間,由妙空和尚營建。后來不斷重建翻修,現(xiàn)存古樓為明代建筑。鐘是佛教法器,凡住持上堂、道法、說教都要撞鐘,所以,鐘聲又應(yīng)該是寺院的號令。靈巖寺鐘樓上懸掛的銅鐘為明正統(tǒng)六年(公元1441年)用五千斤黃銅鑄造而成。鐘鳴時,山巒鏗鏘作應(yīng),繚繞蕩漾,讓人神清氣壯,聽來蕩氣回腸。鼓也是佛門法器,凡住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都要擊鼓。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門的委托,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游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dǎo)游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貌同頎賞學(xué)習(xí)的好機會??春笳埩粝聦氋F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xiàn)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鄉(xiāng),亞圣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xiàn)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lián)合國保護(hù)單位,世界文化遺產(chǎn)3處,全國保護(hù)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hù)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圣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fù)圣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xiàn)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圣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讖R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并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筑時間最久遠(yuǎn)、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筑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xiàn);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shù)百次達(dá)到現(xiàn)在的規(guī)模??讖R仿皇宮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占地327.5畝,長達(dá)兩華里又150公尺?,F(xiàn)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guī)模。解放后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hù)。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成為聯(lián)合國保護(hù)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筑時間之久遠(yuǎn),規(guī)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墻”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墻。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墻”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xué)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并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xué)問好比一堵墻,我這道墻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墻有數(shù)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xué)問等于一肩膀頭子高,一目了然沒什么深奧的;孔子的學(xué)問有我數(shù)倍之多,經(jīng)過詳細(xì)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后,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后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xué)問高深,從夫子之墻數(shù)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xué)問有“萬仞”,贊頌孔子學(xué)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墻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墻”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為表達(dá)孔子學(xué)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鐘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贊揚孔子的學(xué)問是集先賢先圣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fù)?dān)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fù)?dān)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xué)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fā)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墻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欞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鐵石的?!皺粜情T”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欞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lián)系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疤驮獨狻毕瞪綎|巡撫曾銑手書。

至圣廟坊。明代所建“至圣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棱環(huán)繞,千頭萬續(xù),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yán)靈感,可驅(qū)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圣時門。三門并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于孟子,對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跡歸納為四句話: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圣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jīng)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圣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圣時門;歷代“衍圣公”出生時打開“圣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xué)問“五經(jīng)四書”,誰先學(xué)誰先有文化,誰先學(xué)誰先有知識,爭相學(xué)習(xí),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jù)顏回贊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贊孔子學(xué)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xué)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jīng)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xué)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卑忱蠋熝普T,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jié)。

漢石人。仰高門里亭子里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wèi)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xué)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蕩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鬃邮莻€普通文人,為什么成為圣人?贊孔子總結(jié)了先賢先圣的經(jīng)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叭四芎氲?,說人能指揮創(chuàng)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贊揚人的主觀能動性?!焙氲篱T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志”,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xué)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wèi)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jìn)入大中門里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cè)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制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guī)范化、標(biāo)準(zhǔn)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于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圣,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游三千,往圣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xié)力,團結(jié)一致才能干好事業(yè);文字要統(tǒng)一,有統(tǒng)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jīng)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筑,完全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在中國樓的建設(shè)上稱孤例。經(jīng)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筑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圣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鬃悠呤淮鷮O孔昭薰將廟內(nèi)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墻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jìn)院落,亭內(nèi)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nèi)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謚、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jīng)皇帝批準(zhǔn)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xiàn)存不可多見的建筑。凡是用赑屭馱的碑都稱“御碑”?!摆P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于負(fù)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yīng)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采的石頭經(jīng)大運河,經(jīng)濟南又運到這里。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里起分為三路布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圣門”,再往東為“承圣門”。大成門的建筑結(jié)構(gòu)是“犬牙交錯,勾心斗角”。中間插進(jìn)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斗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圣先賢之大成,達(dá)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里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jù)記載:孔子在這里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于兵火,樹枯而又發(fā)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歷年間才子楊光訓(xùn)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cè)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施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鬃犹柗Q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zhǔn)、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后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后一律改為木制牌位。東西廡現(xiàn)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xùn)子、蝙蝠行醫(y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fù)盛名的藝術(shù)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jì)念孔子講學(xué)建的。孔子當(dāng)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xué)。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jiān)修孔廟時,將正殿后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huán)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黨懷英篆書。亭內(nèi)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lián)、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建筑,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huán)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tài)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zé)怪。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shù)瑰寶??傆[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圣十二先哲。大成殿內(nèi)供奉著17尊像。

五大圣人。至圣孔子,意為圣人中的圣人,至高無上??追蜃釉谥醒?,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yán)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cè)為四配:東邊是復(fù)圣顏子,述圣子思;西邊是宗圣曾子,亞圣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xué)家,五經(jīng)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吧裎从小钡呢遥敲献淤澘鬃?,說“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叭f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薄八刮脑谄潯笔饩w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里。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筑。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后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圣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shù)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圣跡殿。以石刻連環(huán)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跡。有120塊文圖并茂的石刻,是孔子后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nèi)墻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huán)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xí)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征。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后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后!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征在,皇帝封為啟圣王和啟圣王夫人,建有啟圣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筑。

孔廟的東路,前后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xiàn)在看到的經(jīng)書,立頭功的應(yīng)為“魯壁”。為紀(jì)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xué)詩不會講話,不學(xué)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nèi)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圣跡圖”。后院是崇圣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xué)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鬃邮鞘ト耍彩莻ゴ蟮穆糜渭?,周游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xué)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guān)圣人的遺跡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wù)。

孔廟就看到這里,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環(huán)境清幽的佛門圣地靈巖寺來游覽。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園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具有“海內(nèi)四大名剎之首”(天臺國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學(xué)家王世貞曾說“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而不至靈巖,不成游也。”現(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ジ惺芤幌蚂`巖寺的風(fēng)韻吧。

我們現(xiàn)在來到山門金剛殿,殿內(nèi)塑有“哼哈二將”,專為把手大門守護(hù)寺院的安全,走過“聚美”小橋?,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內(nèi)望有四大天王,建筑風(fēng)格為單檐硬山頂,殿內(nèi)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塊。記載了靈驗的歷史沿革及影響。(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因為“晨鐘暮鼓”之說)。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原為宋代的獻(xiàn)殿,明清重修。建筑風(fēng)格前后是不一樣的,前為外廊式卷棚頂,后為硬山頂。造型精巧玲瓏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shù)才能?,F(xiàn)在殿內(nèi)的石柱及柱礎(chǔ),還是宋代的遺物。上額的彩畫邊很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保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筑。(建筑風(fēng)格為單檐殿頂,面闊七間,進(jìn)深四間,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創(chuàng)建的,宋代擴修,(唐宋時為寺中主殿,成為大雄寶殿),現(xiàn)在殿宇為明代的建筑,雖然自創(chuàng)建以歷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現(xiàn)在仍保存著唐宋的建筑風(fēng)格。進(jìn)到殿中,中置長方形須彌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間為吡戶遮那佛(藤胎),東為藥師佛(明成十三年)西為阿彌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許都看到西殿上有許多高30厘米的銅鑄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羅漢泥塑,(據(jù)佛學(xué)文獻(xiàn)記載,為眾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沒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羅漢,千羅為花崗巖),而靈羅為藤木所制,顯得非常栩栩如氣。他擺脫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個塑像都以現(xiàn)實人物為基礎(chǔ),神情狀貌非常生動,喜怒哀樂俱形于色,動態(tài)變化各有特征,堪稱海內(nèi)無雙??矗险呤稚系那嘟?那個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個個口目傳情,沒有一個相同的。羅漢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黃丹,雄黃,石綠,大青,天藍(lán),茄皮紫等礦物質(zhì)顏料。因此雖然年代已久,但顏色還是那么逼真。(這些羅漢的塑造年代,史料記載不詳),根據(jù)資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這些羅漢對我們現(xiàn)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學(xué)有非常高的價值,是中國泥塑遺存的藝術(shù)瑰寶之一。清末學(xué)者梁啟超為“靈巖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這正是對我國古代藝術(shù)才能的高度評價。

(御書閣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專門為存放皇帝賜御書而建造的,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遺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東山峰有一怪石,狀如一個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禪杖,而后面的柏樹,活脫脫就是一對弟子,這塊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傳》中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來此山說法,講的“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朗公說“此山,靈邊,為我凈也;它時涅磐當(dāng)埋于此”)

好的辟支塔參觀到這里,我們接著向西走,我們來到了靈巖寺的另一重要景點“墓塔林”,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靈巖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塊,其數(shù)量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國第二,它與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屬于磚塔,靈巖寺屬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異。有的高達(dá)數(shù)十尺,有的才尺許,底部都是帶有浮雕。在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靈巖寺創(chuàng)建間慧崇的墓塔,(惠崇是靈巖寺貞觀年間的和尚,生前在靈巖勤于佛事,對靈巖寺做出了極大貢獻(xiàn),它活了100多歲。)是重檐單層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寬3.74米,上面雕有獅頭,飛天,武士等圖案。南面辟半圓拱門,內(nèi)為方形室。東西門均為飾門,是半掩式假門,雕有樂伎,舞伎等圖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塔頂以露盤,仰蓮,寶珠組成塔剎,這座塔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雕刻藝術(shù)的珍貴字資料。

《息庵禪師道行碑記》,日本和尚邵元為靈住持息庵禪師撰寫的。和翠證盟殿亦稱證盟功德,方山證盟殿,平面呈橢圓形,跨進(jìn)殿門,正中雕有高約五米的釋迦佛像,東西兩壁各有一菩薩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內(nèi)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時,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門朱紅色,故亦稱紅門。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您來江蘇大明寺游覽,我是導(dǎo)游員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覽江蘇大明寺,共度美好時光,我感到十分榮幸。

大明寺位于揚州西北郊的蜀岡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廟宇,也是一方風(fēng)景名勝,由大雄寶殿、平遠(yuǎn)樓、平山堂、御園、鑒真紀(jì)念堂、棲靈塔、天下第五泉等組成。

大明寺殿內(nèi)迎面坐著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為海島,上有觀音腳踏鰲頭的立像。殿內(nèi)東西兩側(cè)分列著十八羅漢,這里常年香煙繚繞,經(jīng)聲不斷,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來此撞鐘,以求幸福。

棲靈塔

西隋朝時,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仁壽元年(601)他過生日,曾下詔在全國建立三十座供養(yǎng)佛舍利的塔,揚州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塔,贊嘆道:“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稱贊寶塔氣勢磅礴。

白居易、劉禹錫同游該塔,兩人同齡,都是55歲的人了,但精神很好,興致很高,在揚州玩了半個月,登棲靈塔是他們這次游覽的高潮,白居易寫詩道:“半月騰騰在廣陵,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上到棲靈第九層”。劉禹錫寫詩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闌干。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shù)游人舉眼看”。

他們是以登上棲靈塔為自豪的,現(xiàn)在該塔修復(fù),塔身方形,總高度為70米,共9層。塔為仿唐式塔,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遠(yuǎn),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欞形窗。塔雄踞蜀崗之上,氣勢雄偉,古樸典雅,遠(yuǎn)觀似孤峰聳秀,矗入云霄;登臨則眼界頓開,胸襟曠達(dá)。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五

各位游客,杭州市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素有“東南佛國”之稱。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靈隱景區(qū)。

靈隱景區(qū)不僅有聞名全國的千年古剎靈隱寺,還有古代石窟藝術(shù)瑰寶飛來峰造像。這里名山勝水,名人逸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幽雅、秀麗,文化氛圍濃郁的仙山佛國。

請看這面寫有“咫尺西天”的照壁?!板搿?,是我國周代計算長度的單位,“咫尺”是距離很近的意思。就是說,從這里只要在往前邁一步就是佛國世界靈隱寺了。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jìn)入景區(qū)游覽。

“飛來峰概況、青林洞”: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我們眼前的這座海拔僅168米的奇秀的小山風(fēng),就是蘇東坡詩句中提到的飛來峰了。相傳在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奇峰怪石,風(fēng)景絕異,驚奇地說:“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時飛來?”因此后人命此山為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還有人說,飛來峰是從峨眉山飛來,并流傳著濟公活佛搶新娘就生靈的故事。真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其實飛來峰形成于地質(zhì)史上的二疊紀(jì)時期,已有2億年歷史,是一座石灰?guī)r山峰。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質(zhì)地松脆,易受水蝕和風(fēng)化,長年累月就形成眾多形狀迥異的巖洞,大自然造就了“無石不奇,無水不清,無洞不幽,無數(shù)不古”的飛來峰。特別珍貴的是,在天然巖洞里和山崖上,布滿了五代、宋、元時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長約600米,寬約200米的區(qū)域內(nèi)共有153龕,470余尊造像,保存較為完整的有338尊。這些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品不僅給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是飛來峰成為我國石窟造像中的藝術(shù)寶庫。 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叫“青林洞”,因洞口形似虎嘴,故又稱“老虎洞”。

靈隱寺

請大家抬頭細(xì)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華嚴(yán)三圣”:中間是“毗盧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邊是文殊菩薩,右邊是普賢菩薩。這龕佛像建于公元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龕。

在“華嚴(yán)三圣”旁還有3尊小佛像,人稱“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廣順元年,即公元951年,,這是飛來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間那尊叫阿彌佗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稱無量壽佛、接引佛;兩側(cè)分別是他的左右脅侍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這件作品雖然已經(jīng)風(fēng)化,但仍能看出五代時期精湛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讓我們再看那洞口右邊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盧舍那佛會》浮雕,這是飛來峰中雕刻最為精致的作品。石龕里正中坐在蓮花座上的是盧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眾生,故名“大日如來”。盧舍那佛頭戴寶冠,身披袈裟,雙臂上舉,呈說法狀,左右兩側(cè)騎在獅、象之上的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還有四大天王和四菩薩像,再加上隨身供養(yǎng),一共15尊。龕外還有兩個“飛天”浮雕,都是北宋乾興元年,即公元1020xx年的作品。這組浮雕,雕刻線條非常細(xì)膩生動,很有現(xiàn)代裝飾畫風(fēng)格。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六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lǐng)大家游覽靈巖寺。它地處長清縣萬德鎮(zhèn)東北七公里的靈巖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處,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F(xiàn)在我們的游覽車已進(jìn)入了靈巖山,這里群山環(huán)抱,峰巒清幽,松柏蒼翠,泉水清冽,風(fēng)景十分秀麗。明代詩壇領(lǐng)袖王世貞曾贊美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處”。靈巖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于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guān)。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qū)的佛教領(lǐng)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眾達(dá)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眾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為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yuǎn)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于后。據(jù)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來此開辟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為我國佛教神宗的據(jù)點,與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為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為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里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余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余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為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為鼎盛。靈巖寺風(fēng)光優(yōu)美,殿宇崢嶸,布局宏偉,其中有極負(fù)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之說。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最負(fù)盛名的主體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當(dāng)時叫大雄寶殿?,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jié)構(gòu)建筑,闊七間,深四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單檐廡殿頂,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樸莊嚴(yán),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xiàn)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nèi)四周墻壁上原有數(shù)以千計的,高約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xiàn)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足半數(shù)。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于明憲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內(nèi)最引人注目,為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厘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zhì)顏料涂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tài)、氣質(zhì)刻畫細(xì)致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或怒上心頭,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著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從泥塑的貼近現(xiàn)實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稱它是“海內(nèi)第一名塑”。當(dāng)代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參觀后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shù)珍品,是國家級重點保護(hù)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cè)老干龍鐘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為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并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云龍山時而作。

主題游覽佛寺心得體會及感悟七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lǐng)大家游覽靈巖寺。它地處長清縣萬德鎮(zhèn)東北七公里的靈巖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處,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F(xiàn)在我們的游覽車已進(jìn)入了靈巖山,這里群山環(huán)抱,峰巒清幽,松柏蒼翠,泉水清冽,風(fēng)景十分秀麗。明代詩壇領(lǐng)袖王世貞曾贊美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處”。靈巖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于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guān)。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qū)的佛教領(lǐng)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眾達(dá)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眾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為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yuǎn)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于后。據(jù)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來此開辟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為我國佛教神宗的據(jù)點,與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為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為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里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余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余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為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為鼎盛。靈巖寺風(fēng)光優(yōu)美,殿宇崢嶸,布局宏偉,其中有極負(fù)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之說。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最負(fù)盛名的主體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當(dāng)時叫大雄寶殿?,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jié)構(gòu)建筑,闊七間,深四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單檐廡殿頂,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樸莊嚴(yán),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xiàn)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nèi)四周墻壁上原有數(shù)以千計的,高約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xiàn)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足半數(shù)。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于明憲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內(nèi)最引人注目,為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厘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zhì)顏料涂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tài)、氣質(zhì)刻畫細(xì)致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蚺闲念^,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著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從泥塑的貼近現(xiàn)實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稱它是“海內(nèi)第一名塑”。當(dāng)代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參觀后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shù)珍品,是國家級重點保護(hù)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cè)老干龍鐘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為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并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云龍山時而作。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