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5 00:19:05
- 小編:紫薇兒
- 文件格式 DOC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一
本課教學力圖體現(xiàn)“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
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思考權、發(fā)言權,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通過互相間的探討,通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為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二
上周二,我上了一節(jié)新課改研討課——《燭之武退秦師》,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由于初次上高中的課,對高中的課文也不夠熟悉,在備課的時候雖然做了準備,但還是覺得對新課程需要怎么上,如何才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有些把握不準,所以這節(jié)課上得忐忑不安。
一堂課下來,總體來說,教態(tài)還是比較自然大方,師生互動配合較好。課堂語言順暢,教學節(jié)奏比計劃的慢了一點。這一堂課運用的教學方法有朗讀法、提問法、學生探究討論法,而是用的最多的是提問法。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在其中起主導作用。師生之間相互配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堂課同學們還是比較樂于參與學習的,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首先,課件雖然做得不錯,但有些預先設定的內容不能隨著學生的學習而生成。其次,秦晉和鄭國的地理位置,駐軍的位置都有直觀的地圖;課文重點字詞、字音都列出來方便學生的學習;主要的文意概括、分析燭之武如何說退秦君的幾個步驟均有總結,能讓學生看得比較清楚,方便筆記,但也有操控之嫌。再次,因為借助了課件教學,和我上課的引導配合得不夠理想。另外,在講授重點字詞時候時間分配過多,歷史背景講得也略多,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對課文的重難點的學習。
上面幾個方面的問題我會在以后的講課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xiàn),應該更加加強備課,對課文熟悉。吸取經驗教訓,為上好下一堂課做好的準備。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三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的情節(jié)相對簡單,但涉及鄭、秦、晉三國歷史上的恩怨與利益,涉及人物稱謂和外交辭令,當然,更涉及許多古漢語詞句。掃除了語言上的障礙,學生才能領略到文章的理性之美。閱讀鑒賞文言文,要把握“言”“文”這兩點。
所以,我在引導學生落實文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燭之武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了燭之武深沉的愛國情懷。教材是學習寫作的范例,也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庫,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本文中總結寫人敘事的技巧,歸納燭之武的游說藝術,并在寫作中學以致用。本教學設計力求穩(wěn)、實,突出了本課的重點,教學目標少而精,由整體到局部,思路清晰,側重學法指導,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同時,這篇教學設計還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課文達到零距離的接觸與交流,從而讓學生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角色的還原轉化,在老師的導演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熱烈輕松的氛圍中積極參加討論,學有所得,感到古文可以讓自己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逐步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決心。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一些地方還需改進。
首先就是部分學生預習不扎實,馬馬虎虎,不能按照要求去做,影響了課堂教學進度。其次課堂評價方面做得不夠到位,激勵性的語言單調不夠豐富,對學生之間的、小組之間的評價有些欠缺。這些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四
在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如燙手的山芋,摸涅不得。因為在文言文中承載著比較多的內容,有語言文字,也有人文的,要想在一堂課內很好的完成這些任務比較困難,而且有兩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是教師習慣于越“文”講“言”,強調各種古漢語語法規(guī)律,以為總結種種規(guī)律便能多快好省的學好文言文,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審美觀照;二是學生誦讀感悟文本的時間被教師疏解文言字詞句所擠占了。由于課堂教學“文”與“言”不能兼顧,以致教學效果嚴重削弱,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極為不利。
鑒于上述情況,如何實施文言文教學呢?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既要教“言”,也要教“文”,言文兼顧。首先要注重文言文語言教學,著力于必要的文字梳解、語言品味,走出了“重文輕言”的誤區(qū);其次要促進學生積淀民族優(yōu)秀文化,要探究語言文字中的文化信息,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并實現(xiàn)教學實施中的文化傳遞,走出“有言無文”的誤區(qū);最后要重視反復誦讀,模仿練讀,想象品讀,實現(xiàn)“文”“言”融合”。我認為張必錕先生提出的“一個轉變”和“一個轉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耙粋€轉變”是課堂教學要從教師講解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練習誦讀為主;“一個轉移”是把立足點從講翻譯、談語法轉移到指導學生誦讀上來。通過誦讀以“文”引言,以言帶文,實現(xiàn)“文”“言”兩個要素的交融合一。
當課堂進入品味燭之武最精彩的勸辭環(huán)節(jié)時,教室里的空氣凝滯了。在試講的幾節(jié)課中都在這時出現(xiàn)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我曾經有過很多改變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標注關鍵詞,教師引導示范批注但這些做法基本是徒勞。在朗讀中品味勸辭的魅力,因聲求氣是這一課要教的重點。品味不是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呀,我居然沒有明白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此處的意圖,連教的內容都有問題,還談什么課堂效率呢?“因聲求氣”“以讀帶言”,朗讀才是實現(xiàn)文言交融的最佳途徑,如此精彩的勸辭脫離了朗讀,理性的品析顯得多么的枯燥乏味呀!
師傅以她豐富的教學經驗指出文言文的處理要做到“文與言的相融相生,文與言的并舉”可以用“以文率言”“以言悟文”“因氣求聲”“以讀帶文”四種有效的方式。
文檔為doc格式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五
本課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校推行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貫徹落實高效課堂的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本課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讓他們在課堂學習、討論、探究。
2、突出合作探究精神。高效課堂強調小組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強調合作探究。
3、滲透古代文化精髓。學習文言文,應該再教學中滲透古代文化的精髓。
4、強化讀寫訓練。讀寫訓練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本科教學中,讓學生領悟課文的行文特點和寫法,并在課后實踐,強化練習。
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1、文言基礎知識應該再講解細一些。
2、訓練的量應該再合理點。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六
1978年呂淑湘先生發(fā)文《人民日報》一針見血地指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轉眼近四十年過去,語文教學效率低、質量差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人們努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的今天,活躍在不同教學崗位的語文工作者似乎掀起新一輪高效課堂的改革,致力爭取語文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不揣淺陋,本人不妨從自己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上,談談自己對高效課堂的一些體會。
要精講忌泛講
80年代語文教學提出了“精講多練”的響亮口號,時至今日不少執(zhí)教者精講不起來,反而泛講成風,單位時間利用率低,其突出表現(xiàn)仍然是“目標定不明,重點不突出,難點攻不破?!蹦繕酥萍s重點,重點完成目標。一些人講《燭》文,不是在重點上用力氣,而是泛講《春秋三傳》,婉曲寫法,甚或列表三傳異同,婉曲例解,還有的大講特講“以其無禮且貳于晉”和晉惠公“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歷史史實,看似洋洋灑灑,講深講透,實則枝繁葉茂,淹沒主干,一葉障木,不見泰山。我們說,所講的內容似乎也沒有錯,也是課文聯(lián)系的內容,但是主要內容嗎?是我們定的教學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嗎?不可以少講或不講或以后講嗎?我覺得本文從文本價值、教學價值和閱讀寫作兩個層面看,不妨將其重點放在“說退秦師”和命題作文上。重點找準了就綱舉目張,這樣孰輕孰重孰深孰淺,就分得出層次了,從全文比例看,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迫晉退兵就一般性講了,再涉及到的“無禮”、“貳晉”、“朝濟夕版”的史實就可略講了,《春秋三傳》的介紹和婉曲手法就可少講或不講了。即使是重點也不能泛講,精講是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上。開始我對燭之武的說辭也囿于別人的看法,后來反復鉆研覺得“四個角度”和一個“利弊得失”最為恰當,所謂“動之以情”不指哪幾句話,而是情動于中,言為心聲,融情于全部說辭中,至于“曉之以理”,整個說辭句句是理,這樣抓住了文本的實質再以簡要的分析。(見析書)
一、關于課文內容
1、秦晉圍鄭(開端)從地理位置說利得
2、臨危受命(發(fā)展)從利益關系說
3、說退秦師(高潮)從歷史事實說
4、迫晉退兵(結局)從發(fā)展趨勢說弊失
且不去臃繁蕪雜而顯精萃精要進而“精講”了嗎?精講且不就是高效了嗎?
要合唱忌獨唱
要形象忌抽象
要延伸忌單一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七
本學期初,我在高一三班上了《燭之武退秦師》的第二節(jié)課。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訂正、講解課后練習題和配套練習冊題。這節(jié)課任務單一,但內容很多,課后練習題5個,練習冊題15個,這些題合起來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
晉、秦兩國為什么圍鄭?
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
燭之武用哪些事實和事例說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點最關鍵?
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國進攻?
這幾個小題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基本能做上,而練習冊“要點掃描”的內容就有這幾個題的準確、全面分析?!耙c掃描”的內容有三點:
1、品味精妙的游說藝術;
2、理解文章突出重點、恰當剪裁的手法;
3、體會文章構思的精巧。
所以,在提問學生逐題回答后,就讓學生自讀“要點掃描”來自我訂正課后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一箭三雕,它將課文鑒賞分析、課后習題訂正、練習冊知識閱讀三合一進行。而且無須老師黑板書寫,無須多媒體幻燈投放,無須老師滔滔口舌之勞,無須學生專作筆記,卻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講解訂正練習冊第5小題時,有“之”的用法解析,題中例句是“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二句中“之”用法相同,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俺贾畨岩病薄?“行李之往來”是主謂結構短語,“之”用在主謂之間。學生理解有點困難,我就重點講了“之”的這個用法,又舉了例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兩狼之并驅如故”(《狼》),并做了句子成分分析,指出“師道之不傳”、“兩狼之并驅”是主謂結構短語,“之”用在主謂之間。又指出題中“臣之壯也”、 “行李之往來”與“師道之不傳”、“兩狼之并驅”的主謂短語在全句中語法成分有異,前兩者作時間狀語,譯作“臣壯年的時候”、“使者過往的時候”;后兩者作主語譯作“兩只狼并齊跑”、“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學生還不明白,又舉了《毛遂自薦》中“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秦之圍邯鄲”也是主謂短語作時間狀語。學生更迷惑了,于是只好又講主語、謂語、狀語三個成分的特點、意義,講它們一般分別由哪種性質的詞來承擔。
如此復雜引申,越講越多,越講越難,加之陌生例句又要解釋翻譯,糾纏了10多分鐘,貌似旁征博引,學生卻越聽越糊涂了。因為有些學生現(xiàn)代漢語詞性知識、單句成分知識尚未完全掌握,所以老師講得越清楚,學生聽得越困難。在課堂上,我當時就觀察到學生滿臉迷茫的表情了。
這堂訂正練習課,經驗在于:
1、練習題一定要學生先做老師后講,不能像高三有時上課那樣,當堂邊做邊講。
2、讓學生答題,學生補正,而后老師再酌情強調,盡量讓學生多思考,自行解決問題。
3、老師備課一定要前瞻后顧,左牽右連,將一篇課文的所有內容備完再開始上課。比如練習冊的.“要點掃描”,有的老師可能置之不理,而在《燭之武退秦師》這課中,“要點掃描”恰是課后習題的答案,又是本課閱讀鑒賞的講解,這就是備了課本又備了練習冊才知道的。課后練習題、配套練習冊題往往是課文學習講解的重點,我們在開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就應該留意于此。
教訓在于:難點要點撥,但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之“的這一用法,比較難,老師說到主謂之間,無意義,不譯,就可以了。學生掌握到此,對題中的兩個句子(“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中“之”的理解和對全句的翻譯是不存在問題的了。至于更深更復雜的知識,一部分學生現(xiàn)時可以理解,一部分學生待以后遇到該知識再逐步講,慢慢掌握。一口吃不成胖子,欲速則不達。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欣賞: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篇八
第一節(jié)課上過感覺學生興趣還挺高的,因為沒有涉及到課文的講解,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們?yōu)槭裁磳W習文言文?綱舉目張,知道古文的重要性了,會從思想上重視學習。在講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時告訴同學千萬不要把“谷梁傳”記成“母羊傳”,同學們哄堂大笑,這一笑一下就記牢了!問他們“四書”“五經”時,因為他們能回答出來,感覺自己知道的東西很多,積極性非常高。
學生都喜歡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愛“顯擺”,這也是學生的可愛之處,我們做學生時不是一樣熱衷于在老師面前班門弄斧嗎?老師的贊同是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動力。
在接下來分析課文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讓他們分角色朗誦課文,讀出人物情感,看哪一組讀的好。有了競爭,就有動力,同學們朗誦的非常棒。
字詞,句式,語法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難點。為了既能掌握知識,又不至于枯燥乏味,我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其他學生補充,然后翻譯。每天作業(yè)就是句句對應翻譯課文,強調字字落實,直譯為主。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第二天上課時,讓同學到黑板上翻譯重點句子,按著高考翻譯標準改分,學生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翻譯需嚴謹,如何翻譯。通過這樣的規(guī)范訓練,學生們對古文翻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反思:在講課過程中,特別是字詞、句式、翻譯這一塊,有時課堂還是沉悶,苦惱啊!我還是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完美的駕于課堂,有時感覺課堂氣氛沉悶了,采取的措施還是不得力,這也是我最最最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在學習文言文時,如何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不枯燥乏味,一直困擾著我,雖然這次進行了一些嘗試,但這篇文章比較短,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時,這種方法還適用嗎?如何調動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接下來的《荊軻刺秦王》和《鴻門宴》都是比較長的文言文,我該如何把握呢?故事性比較強的段落,讓學生分角色讀好呢,還是改編成課本劇好呢?改編的話時間夠嗎?字詞、句式、翻譯怎么能讓學生不費力,并且非常有興趣的積極主動的學呢?把重點句子寫黑板上,然后找學生翻譯還是要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不了解,怎么讀?怎么演?會把握不到位的,還是就讓他們讀,讓他們演,然后與課文比照,讓學生找出和課文有出入的地方,這樣比較好。
本學期初,我在高一三班上了《燭之武退秦師》的第二節(jié)課。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訂正、講解課后練習題和配套練習冊題。這節(jié)課任務單一,但內容很多,課后練習題5個,練習冊題15個,這些題合起來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
晉、秦兩國為什么圍鄭?
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
燭之武用哪些事實和事例說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點最關鍵?
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國進攻?
這幾個小題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基本能做上,而練習冊“要點掃描”的內容就有這幾個題的準確、全面分析?!耙c掃描”的內容有三點:
1、品味精妙的游說藝術;
2、理解文章突出重點、恰當剪裁的手法;
3、體會文章構思的精巧。
所以,在提問學生逐題回答后,就讓學生自讀“要點掃描”來自我訂正課后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一箭三雕,它將課文鑒賞分析、課后習題訂正、練習冊知識閱讀三合一進行。而且無須老師黑板書寫,無須多媒體幻燈投放,無須老師滔滔口舌之勞,無須學生專作筆記,卻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講解訂正練習冊第5小題時,有“之”的用法解析,題中例句是“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二句中“之”用法相同,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俺贾畨岩病?、 “行李之往來”是主謂結構短語,“之”用在主謂之間。學生理解有點困難,我就重點講了“之”的這個用法,又舉了例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兩狼之并驅如故”(《狼》),并做了句子成分分析,指出“師道之不傳”、“兩狼之并驅”是主謂結構短語,“之”用在主謂之間。又指出題中“臣之壯也”、 “行李之往來”與“師道之不傳”、“兩狼之并驅”的主謂短語在全句中語法成分有異,前兩者作時間狀語,譯作“臣壯年的時候”、“使者過往的時候”;后兩者作主語譯作“兩只狼并齊跑”、“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學生還不明白,又舉了《毛遂自薦》中“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 “秦之圍邯鄲”也是主謂短語作時間狀語。學生更迷惑了,于是只好又講主語、謂語、狀語三個成分的特點、意義,講它們一般分別由哪種性質的詞來承擔。
如此復雜引申,越講越多,越講越難,加之陌生例句又要解釋翻譯,糾纏了10多分鐘,貌似旁征博引,學生卻越聽越糊涂了。因為有些學生現(xiàn)代漢語詞性知識、單句成分知識尚未完全掌握,所以老師講得越清楚,學生聽得越困難。在課堂上,我當時就觀察到學生滿臉迷茫的表情了。
這堂訂正練習課,經驗在于:
1、練習題一定要學生先做老師后講,不能像高三有時上課那樣,當堂邊做邊講。
2、讓學生答題,學生補正,而后老師再酌情強調,盡量讓學生多思考,自行解決問題。
3、老師備課一定要前瞻后顧,左牽右連,將一篇課文的所有內容備完再開始上課。比如練習冊的“要點掃描”,有的老師可能置之不理,而在《燭之武退秦師》這課中,“要點掃描”恰是課后習題的答案,又是本課閱讀鑒賞的講解,這就是備了課本又備了練習冊才知道的。課后練習題、配套練習冊題往往是課文學習講解的重點,我們在開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就應該留意于此。
教訓在于:難點要點撥,但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之“的這一用法,比較難,老師說到主謂之間,無意義,不譯,就可以了。學生掌握到此,對題中的兩個句子(“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中“之”的理解和對全句的翻譯是不存在問題的了。至于更深更復雜的知識,一部分學生現(xiàn)時可以理解,一部分學生待以后遇到該知識再逐步講,慢慢掌握。一口吃不成胖子,欲速則不達。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欣賞: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2023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講稿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演講稿(優(yōu)秀15篇)
- 初中音樂教師教學工作總結個人(優(yōu)質13篇)
- 最新企業(yè)咨詢服務合同免費 企業(yè)咨詢服務合同(通用10篇)
- 最新小班愛上幼兒園小結(實用9篇)
- 2023年兒科護士述職報告(優(yōu)質17篇)
- 最新捐贈協(xié)議書(通用12篇)
- 最新企業(yè)個人工作總結(匯總10篇)
- 高三化學教師教學工作總結(匯總8篇)
- 給朋友的慰問信(模板13篇)
- 最新社區(qū)開展重陽節(jié)活動方案(優(yōu)質8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2023年俯視仰視平視議論文800字(精選12篇)
40下載數(shù) 813閱讀數(shù)
-
崗位津貼發(fā)布通知范文(精選17篇)
17下載數(shù) 402閱讀數(shù)
-
設計大賽心得體會范文(優(yōu)秀9篇)
22下載數(shù) 185閱讀數(shù)
-
銀行授信審批文化心得體會及收獲(大全9篇)
37下載數(shù) 257閱讀數(shù)
-
知易行難辯論稿件(五篇)
41下載數(shù) 931閱讀數(shù)
-
快樂雞毛心得體會及感悟 《快樂雞毛》讀后感30字(7篇)
28下載數(shù) 633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