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15:42:56 頁碼:9
最新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五篇)
2023-04-10 15:42:56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篇一

淙淙細泉匯入江河,滔滔百川瀉入大海;脈脈清風從耳邊、鬢角輕輕滑過,撥撩起詩人深長的情絲。世界萬物如此融洽、和諧,我們沉浸在詩人所勾畫的旖旎風光之中。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景況便急轉直下:“為何你我獨不然?”乍看,來得突兀,實則正巧、正妙,詩人的憂愁、慨嘆,憑此一筆,全部展現(xiàn)出來。這不由使我想到了辛棄疾的一首詞《青玉案。元夕》,詞人用了大量筆墨,著力渲染上元佳景,流光溢彩;但結尾一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這所有景色都是為了那所謂“伊人”而設。這玲瓏一點,足使我們忘卻全部美景,而只為詞人的癡情感動。兩位詩(詞)人,一古一近,一中一外,結構安排竟如此不謀而合,可見,詩(詞)人的靈感是相通的。

詩人雪萊還運用了奇妙的想象,把山峰、波濤、花兒、日月全都擬人化。詩人把自己的情感付諸草木,顯示了一種“博愛”精神。沉醉在幸福中的人,看周圍的一切都是美麗的;困陷于悲哀中的人,看一切都是灰暗的;癡迷于愛情的詩人,看自然萬物都是有情的。再聯(lián)系下一句:“這般柔情有什么意義,如果你不吻我。”不難看出詩人的弦外之音:如果心目中的愛人并非鐘情于“我”,那么這份感天動地的柔情便毫無意義。詩人的情意借助于自然,表現(xiàn)得更富活力。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詩寫到:“我愿意是廢墟,在峻峭的山巖上,這靜默的毀滅,并不使我懊喪……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的攀援上升?!庇纱?,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不老的情感。中國詩詞中亦不乏這樣的例子,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晏殊的“檻菊愁煙蘭泣露”,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皆以物喻情,創(chuàng)造了一種出神入畫的意境美。

由于語言的阻礙,我們無法領略詩人遣詞造句的煉字美,無法領略詩中一詠三嘆的韻律美,這是一大遺憾。但通過譯作,我們仍能感受《愛的哲學》中奇妙的構思、大膽的想象所帶來的意境美。

雪萊的詩,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動人心弦。大家所熟悉的《西風頌》、《云雀歌》、《自由頌》等,無不彌漫著濃厚的抒情氣息。雖然雪萊的生命似流星劃過,但他的詩的精神卻如恒星般光耀詩史,熠熠生輝。

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篇二

馮老不愧是理學傳人,非常有理性,他認為,中國之所以有這樣的哲學和思維方式,完全是因為地理的緣故。中國地處大陸,所以農業(yè)占主導,因為經(jīng)驗對生產(chǎn)大有幫助,于是人們迷信經(jīng)驗,因此有歷史退化觀;因為人被綁在土地上,故有家族意識;因為整天接觸都是具體的事物,所以對抽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于是整天討論“有”鞍無”鞍道”鞍天”的……而歐洲海洋貿易發(fā)達,商業(yè)為主導,所以對“數(shù)”和“邏輯”特別敏感,抽象思維發(fā)達,一切都建立在抽象推理上的哲學自然對確定的東西又特別渴望,所以有了實證主義……“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壽智者動。用來描述東西兩種文化很恰當,中國人善良,歐洲人聰明。”(大意)這多少有點史賓諾莎的味道,我們其實能自己自由決定的事情是沒有的,上帝在通過自然法律把我們當成傀儡……

另外一點給我深刻印象的是,其實很多哲學并不是“原教旨”的,而更多是一種闡釋和再造?;蛘呓凶觥靶拚?。就拿孔子來說,“原教旨”是什么已經(jīng)無關緊要了,你怎么解釋它才是重要的。孟子是一種闡釋方式,荀子又是另一種闡釋方式,但卻一個是性善論一個是性惡論相互矛盾。不論是哪一派,也都在被后世繼續(xù)闡釋繼續(xù)再造——程顥程頤都是同一個媽媽生的,生理上他們是兩兄弟,哲學上他們是拜孔孟,卻能發(fā)展出理學和心學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哲學就是一棵大樹,從最基本的那個根部不斷分出枝椏最后形成郁郁蔥蔥的綠蔭。

而且原來截然不同的學說系統(tǒng)都被人為了功利的目的不斷糅合嫁接,產(chǎn)生種種怪胎。西方也一樣,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都被宗教人士用來為教義作支撐,于是就有了圣·奧古斯丁和圣·多瑪斯的神學……這就導致了兩種學派的沖突和矛盾,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其實就是“原教旨主義”和“修正主義”的爭論,可見“修正”這種東西也是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與時俱進”,弊的一方面就是一般都是曲解或附會前人的東西,以配合時代的要求,但是往往這種“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的烙穎,越是時髦的東西就越容易過時,(偉大的辯證法!)還不如什么都不解釋,一本《論語》放在那里,讓你們自個兒猜去吧!另外,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這種矛盾在西方同樣存在,文藝復興其實就是一種古文學派的突圍。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佛家的三論宗,也叫二諦義,相當好玩。佛家認為,真理有兩種,一種叫俗諦,一種比較牛逼,叫真諦,但是俗諦和真諦是會轉化的(再一次歌頌辯證法的偉大!),主要是看你是處于那個境界。在第一個level里面,第一種真理是“萬物皆有”,是個人都能理解,也就是唯物主義的論調,一切都是真的,物質第一性,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而人的意識只是大腦的機能和產(chǎn)物;而牛逼真理是“萬物皆無”,人生如夢,都是人心的活動,類似柏克萊的觀點,意識才是第一性的。但是這些真理統(tǒng)統(tǒng)都是第一個level而已,根據(jù)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這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boss把以上兩種觀點統(tǒng)一起來然后秒殺之,這就是“萬物非有非無”,類似于笛卡爾的二元論,意識是真的,物質也是真的,倆人都沒錯。

但是這也只是一種俗諦,而第二個level的真諦是什么呢?非“非有非無”!很繞吧,簡單來說,就是說我們沒必要執(zhí)著于萬物是“有”還是“無”,還是“非有非無”這一點,因為萬物是不可以用“有”和“無”來描述的,因為“有”和“無”只是我們人類意識的概念,是我們意識的枷鎖,而宇宙萬物的存在形式并不能簡單用“有”“無”來描述,它已經(jīng)超越了我們能想象到的概念,就好像處于三維空間的人腦不能理解四維空間一樣,用康德的話來說,它跟“上帝”一樣,屬于一種“超驗”的東西,要想理解“萬物”的存在方式,你自己首先不能處于“萬物”之中,你必須跳脫出來,你做不到這一點,你不是上帝,所以你永遠不能理解萬物是怎么存在的。這才是第二個level的真諦。天礙…那么第三個level又是什么?對不起,沒有了,第三個境界理應是終極的真理,但是這已經(jīng)超越了人們概念的極限,也當然超越了語言,只能靠自己的頓悟了,而且即使悟到了,也沒辦法用語言告訴別人,只能“不可說”了,只能“拈花微笑”了,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篇三

翻開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我仿佛打開了一本“天書”。什么佛家的獨尊,什么道家的復興,都是類似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我很難看懂,也不想讀懂。因為我對哲學的興趣的確說不上高漲,也許更多的應該是漠然或不以為然,因為哲學在我看來就是太玄太妙太空,太不可捉摸,太大而無當。但是這一次為了完成任務,我必須硬性要求自己把這本書讀完。然而,就是這次的“無奈之舉”改變了我對哲學的傲慢與偏見,嘲諷與調侃。它讓我重新審視了我對哲學的理解和態(tài)度。于是我不再漠視它,而是如數(shù)珍寶似的品讀著書中的每一句話,并頗有體會。

黑格爾曾把哲學喻為“廟里的神”,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各個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圣的神一樣?!比绻屛襾肀扔鞯脑挘軐W就相當于人的靈魂,人如果沒有了思想和靈魂,那么人只能稱得上是一具行尸走肉。此書內容令我頓悟最深的就是“同自己談話”這部分內容。很多人的確缺乏同自己談話的能力,缺乏對自己審視、懷疑、反省和懺悔的能力。所以會經(jīng)常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虛耗和損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給別人給社會帶來傷害?!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其實是告訴我們人是很難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人一旦沒有了自知之明,就會變得妄自尊大,最終變成別人取笑的對象。所以人在學會與別人交流的同時,也要學會同自己談話。也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另一個自己,發(fā)現(xiàn)假面具后面一個真實的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局限、偏見、愚昧、丑陋、冷漠和恐懼;發(fā)現(xiàn)自己的熱情、靈感、勇氣、創(chuàng)造力、想像力和獨特的個性。當你學會了真正地發(fā)現(xiàn)自己時,你會在你身上找到許多隱藏很深的連你自己都不曾知道的東西。所以人有時真有必要把自己解剖開來,變成一個個分裂的個體,然后在分裂的各個自我之間進行平等、理性的對話,這正是一個人的內省過程。正如真理愈辨愈明,在各個自我之間的訴說、解釋、勸慰乃至激烈的辯論中,人心深處的仁愛、智慧和正義感就可能浮出海面。

我很感激這本書,它改變了我的生活,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讓我已經(jīng)被繁忙的時代所導致麻木的頭腦又一次學會了驚訝;它讓我這顆原來只會跳動的心臟變成了一顆鮮活而敏感的心靈;它讓我認識到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忙碌的信息時代,仍然需要有一個哲學的頭腦。因為哲學是最具條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紛亂的思緒,尋覓萌芽中的未來希望。有些人可能不會相信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和價值取向,但我相信:一本好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至少它改變了我。以往的假期我每天都是早晨睡到八點鐘,吃口飯之后便拿起遙控器以電視為伴,直到有些困意,然后按照我的生物鐘規(guī)律我又開長達三四個小時的午睡,醒來后再拿起遙控器一天過得還算“充實”。整個假期幾乎都是被這樣復制著。等到臨近開學的時候,方有點兒浪費青春的遺憾,但一打聽同事,他們也和我大同小異,我也就很自然地不為自己的“虛度年華而悔恨了”。自從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也變成了一個“追星族”,變成了許多大哲學家的“粉絲”。因為他們的淵博,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底蘊,他們的深遂,讓我無時無刻不在為之折服,為之感嘆。然而追逐過后我便深深的思索起來:為什么他們會有如此獨到的見解?為什么他們可以揭示人類和自然最深處的奧秘?為什么他們可以拋開世俗站在另一個高度來審視人生?我終于找到了答案,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博覽群書”。因為只有在閱讀中我們才能接受思想的熏陶,才能理解哲學概念的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就是與哲學家進行思想對話,在思想的交鋒中,才能磨礪我們的思維,激發(fā)我們的智慧。所以曾經(jīng)從不出入書店的我,也開始學會在那里駐足;曾經(jīng)最吝嗇買書的我,也會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曾經(jīng)在圖書館里只是走馬觀花的我,也學會了安靜地欣賞。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有神奇的力量,它真的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談話使人敏捷,寫作使人深刻?!本毩曈梦淖直硎鲎约旱乃枷?,能夠幫助我們形成有條理的連貫思維和深入分析的習慣。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人們往往改變了許多習慣,有的人養(yǎng)成了好習慣,有的人學會了壞習慣,有的人則丟到了好習慣。我以前在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寫點兒東西,絕不放過任何的靈感和激情,所以那時我很自豪地被同學稱為“才女”。然而,畢業(yè)以后經(jīng)過了歲月的磨礪,它洗刷了我所有的熱情和豪邁,而變得懶惰和平庸。有時我也會捫心自問,我還是以前的那個我嗎?我難道就這樣隨波逐流一直下去嗎?于是,我也想力圖改變,但每次都是行動拖決心的后退。今天,《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不,應該是無數(shù)位中外的大哲人喚醒了我的斗智,讓我開始去重新尋找過去的影子。于是,我又開始了嘗試寫一些東西,一點心得,一種感受,一絲啟發(fā),一種疑問盡管手中的筆已有些陌生,盡管腦中的詞匯已有些匱乏,但我慶幸我又開始培養(yǎng)寫作的習慣了;我又可以用筆來傳遞我的思想和感情了;我又擁有一顆鮮活而敏感的心靈了;我又有一雙可以發(fā)現(xiàn)美和感到驚訝的眼睛了。從哲學的角度分析,沒有驚訝的心理狀態(tài),你就發(fā)現(xiàn)不了新的東西,也就將永遠生活在一個沒有變化、沒有發(fā)展、毫無新意的世界之中。由此可見,哲學使我的生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所以說我要感謝這本書,感謝哲學,感謝創(chuàng)造哲學的哲學家們,更應該感謝上級領導的敦促,讓我的靈魂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凈化。讓哲學成為了我人生的導師,至善的良友。讓我從哲學里邊獲得了從事教育工作的思想養(yǎng)料、觀點的啟迪和思維的力量。我要把這本書變成我的起跑線,施令的槍聲已經(jīng)打響,我會目視前方,竭盡全力,一直向前沖!

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篇四

此書開頭就非常吸引我,“反科學主義”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反“形而上學”的,它似乎是站在了一個現(xiàn)代哲學的立場上言說的,比我過去所看到的一些有關音樂的著作更為親切。

本書一開頭,就說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來自火星的音樂”,以往很多音樂哲學家都妄圖研究純粹音樂,妄圖剝離“現(xiàn)實”來談音樂,這種做法就是形而上學的做法,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迦達默爾《20世紀哲學基礎》中所說的,當人們在建立龐大的形而上學體系時,不去反思自己體系的基礎所在,因而整個理論體系就像空中樓閣一般,其實對于音樂的研究也是如此。

“……好像把音樂假定為火星來客:它突然在我們的'書桌上,不知來自何方,它的形式完美,卻整個得是一個神秘現(xiàn)象,我們對他一無所知?!?/p>

對于這種方式研究形成的原因,作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則是方法論上的,一則是理論上的,這兩個原因又是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

方法論上:“來自為理智考察設定一個特定的模型的考慮,因此,也就是來自一種特定的客觀性的思想。”這種方法是科學主義的方法,我們這個時代是以科學為準繩的時代,但是仔細反思之后,其實科學并不是一切?!翱茖W主義是一個信念,即凡是適合于自然科學的標準,也同樣適合于每一種其他類型的研究,這一信念乃是一個繆誤?!薄翱陀^性是指一件事情,即恰當?shù)卮_定的對象,”“把客觀性與科學的客觀性混為一談,認為后者掩蓋了前者……科學主義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蔽覀円陀^地看待音樂,但是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客觀,我們不可能把音樂放到實驗室里面,然后剝離一切號稱不屬于音樂的元素,提取一個不存在的音樂的純凈物來觀察。作為“純凈物”的音樂是不存在的,因而所謂之客觀的音樂絕對不可能是實驗室中的“客觀事物”。他必然是包含情知因素,必然包含諸多社會因素與歷史因素的。所以我們如果除去那些因素來談音樂,我們看似得到純粹的音樂,實則我們失去了音樂。

理論上的原因,我覺得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把音樂理論體系看作是沒有支持點的形而上學的東西,音樂被認為是“純然自洽的”,“既然是純粹的自身,有意味著其他一切?!?,但是把音樂當作“形而上學”的產(chǎn)物,只不過是歷代音樂哲學家的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是沒有經(jīng)過考察的,瑞德萊這本書就是要考察這個決定,向我們展示一個非“形而上學”的音樂,一個非“科學主義”的研究手段。

mooc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答案 中國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期末考試試卷篇五

?“哲學”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夠了解,它卻充滿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個很崇高,很神圣,同時也是一個含義深厚的詞。假期我在家中反復的看這本書,但總是感覺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學它是一個充滿科學權威的領域,令人仰視它。許多事情學了哲學才能真正明白;學了哲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腦子活、眼睛亮、辦法多”,“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所以哲學給人帶來的魅力是無窮的。

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從宏觀上對中國哲學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有了認識,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漸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個起源,中國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人們常說的哲學是讓人聰明而有智慧的學問,這種說法是學習哲學的最大誤區(qū)。因為沒有學過哲學的人并不一定不聰明,而學過哲學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聰明。事實上哲學是讓人知道自己沒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熱愛智慧的學問。學習哲學就是“上路”。踏上愛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學史的學習過程就是與前人在思想上進行對話的過程。因為盡管哲學家已經(jīng)不在,但是哲學家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永遠不會過時。他們?yōu)楹笕颂峁┝烁鞣N各樣可供選擇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時候,爸爸也推薦了這本書給我。當時很不了解,覺得這本書很枯燥很乏味??赡墁F(xiàn)在的我們對讀懂這本書很難,但是我們可以領略到哲學的龐大氣場和魅力,它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夠提升我們的價值觀和擴寬知識面。

書中說,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書中還說,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對壓力與日俱增、經(jīng)濟急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面對期望與現(xiàn)實的強烈沖擊,我們很多人無法在疲憊與焦躁中尋找到內心的安寧。書中說:“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實上已經(jīng)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個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這一個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來君子修身的理想。該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們的心中就不會再有遺憾,也就不會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時,我們的教學中也就不會存在“好生”與“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這本書,因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讓我認識到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學生時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學。因為哲學是最具條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紛亂的思緒,尋覓萌芽中的未來希望。,在其中我們也可以學會

我很慶幸我能讀到這本書,它讓我的靈魂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凈化。也讓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學。雖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讓我受益匪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