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01:34:44 頁碼:9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模板11篇)
2023-11-11 01:34:44    小編:zdfb

總結也是對過去所做決策及其結果進行評估的過程。了解規(guī)則和基本技巧是學習和掌握任何一項運動的第一步。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寫作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為大家提供靈感和思路。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一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也停留在知識點上,單一地要求學生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并不能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出現(xiàn)恐懼心理,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教師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將理解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拋到一邊,學生往往學會了生字,但是對詩詞的含義理解表現(xiàn)為蜻蜓點水。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學體制。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fā)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shù)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

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xiàn),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

“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

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xiàn)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

這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成績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讀寫結合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其頭腦中會自覺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加工,對文章的結構和所表達的思想會進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具有促進作用。

學生在基于大量的閱讀基礎上,當其知識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具有創(chuàng)造的動力和源泉,再通過寫作教學從而訓練其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開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例如,讓學生大量閱讀關于四季的記敘類文章,學生就會不自主的形成關于四季的記敘方法和表達語句,再讓其以“家鄉(xiāng)的春天”為主題寫作時,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會條件反射的將其積累的關于春天的記敘方法和描寫春天的典型用語并結合自己家鄉(xiāng)的特征在寫作中反映出來。

以讀促寫就是要做到大量閱讀,聯(lián)系對照。大量閱讀就是要多讀,不僅要做到讀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讀的遍數(shù)多,甚至達到熟讀成誦的結果。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去學習理解內(nèi)容,同時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二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是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就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改變嚴肅枯燥的教學方式,緩解學生的課堂緊張心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并采取積極性評價的方法,對正確的、有發(fā)展空間的見解,及時給予肯定和稱贊,對可行性低、邏輯性低的見解,指導學生改進,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一個新穎的角度導入課堂,在課堂講解中恰當?shù)夭迦胍恍﹦?chuàng)新型見解,通過了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

興趣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做好課堂導入。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時,可以先讓學生畫出自己覺得最漂亮的房子,豐富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畫出不一樣的房子,使學生在動手作畫的過程中,體會到創(chuàng)新的樂趣,成功導入課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其次,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雪孩子”時,可以讓學生準備各種顏色的橡皮泥,發(fā)揮想象,自己動手做出一個“雪孩子”,使學生在興致盎然的動手活動中體會到創(chuàng)新的樂趣。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學習和探索,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春雨的色彩”時,可以先問學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發(fā)學生思考,再將學生分為數(shù)個小組,進行小組間交流討論,再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這種方法不但使學生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充分參與課堂學習,還使學生通過他人的交流和互動,拓寬視野,開拓思維,學習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進行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課堂提問的藝術,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烈的年齡特征,合理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符合學生好奇心、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四個太陽”時,可以提問:“為什么會有四個太陽?我們平時能看到幾個太陽?”再問學生:“四個太陽分別是什么樣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另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勇于質(zhì)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五、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教師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僅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不夠的,還必須指導學生將創(chuàng)新理論合理應用于實踐中,通過實踐檢驗理論、改進理論,實現(xiàn)理論的二次升華,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開展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將創(chuàng)新思維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當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實施失敗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傊?,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給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開發(fā)學生潛力。同時,教師應當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nèi)容,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肯定并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教師應當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采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不斷學習并吸收新的教學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及全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三

在合作學習展開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才可以保證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得到順利的展開。教師此時要做好正確的指導,根據(j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制定出明確的教學任務,并把這個教學任務向?qū)W生們說明。同時要求學生們把需要用到的相關學習工具準備好,為合作學習的展開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的實施開展過程。

1.教師首先要確立好教學目標和整體計劃。

在合作學習展開之前,教師首先應該要把本次課堂學習的目標和計劃在黑板上或者是通過課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課堂需要閱讀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師應把以下教學目標列出:

(1)要求學生們對可以自主的認讀“地毯、渲染、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這些生詞。

(2)要求學生們認真的朗讀課文,體會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現(xiàn)出的美麗風光。

(3)文章中主要講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用哪個詞語來描述草原最合適?

(4)進行回顧和總結,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組織學生展開合作討論。

教師把教學目標列明之后,此時可以把所有的學生有效的組織起來,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選出一名組長作為代表。讓每一個小組自由展開討論,要求他們根據(jù)之前列出的教學任務逐個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組成員獨立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圈出自己認為比較難的部分。接著,組長把各個小組成員的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針對這些問題逐一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閱學習字典尋找生字的正確讀法,我?guī)兔Π焉值钠匆粲浵?,你解決文章中的這個問題,我解答另外一個問題,大家通過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務分配好,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通過合作提高了解答問題的速度。組長把大家討論出的最終答案記錄下來,在進行整理。等待每個小組都討論完畢后,結束討論。此時,教師要按照列出的教學任務展開講課,首先是先認讀生字。從每一位小組成員中抽取一位作為代表(各個小組在討論部分已經(jīng)把各自的任務分配好),對生字進行念讀,完畢后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其次,在從每一位小組成員中,還是抽取一名代表來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代表朗讀的同學都會出于為本組爭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組代表都朗讀完畢后,由全班同學一起評選表現(xiàn)最出色的學生,然后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接著,教師繼續(xù)做好引導,完成第三個教學任務。向?qū)W生們提出問題,在本次閱讀文章中,主要講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的,用哪個詞語來描述草原最合適?要求學生們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風光然后進行描述。依然由每組的成員代表(在討論過程中已經(jīng)分配好任務)來進行回答,a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繪了大草原,草原上無邊無際,人們自由自在的生活著。b組成員的回答是草原一望無際,找不到邊,草原上的藍天白云,充滿了樂趣。c組的回答是草原遼闊,景色宜人。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在每一位小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確了一部分,最適合形容草原的詞語是一碧千里,因為這個此可以很生動的描寫出草原大而綠的特點。在本次文章中,不僅僅講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還講到了草原上的人,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同時,鼓勵學生們努力發(fā)揮想象力,閉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麗的景象,增加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最后是,引導大家完成最后一個學習任務,體會文章中的情感,詢問學生在本次學習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沒有固定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鼓勵學生們自由發(fā)揮,大膽發(fā)言。a組通過談論后結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國壯麗景色,擁有美麗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非常獨特,他們熱情,善良。b組討論結果是:草原又大又美麗,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愛,是一個歡樂的大家庭。c組討論結果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美麗的景色。教師根據(jù)學生們回答的問題,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對課堂進行小結,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順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學任務,大家都收獲了豐富的知識。

三、合作學習開展后學生們的情感升華。

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深刻的明白到了這樣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把每一個人小小的力量匯集起來后,就會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團結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大家應該要相親相愛,學會分擔,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學習成績。結束語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成果理想,對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值得在今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力推廣并且使用。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四

【】小學語文作為各科學習的基礎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從觀念、內(nèi)容到方式、方法都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賞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應運而生。下面筆者即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jīng)驗,具體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利用賞識教育及其意義,以期對廣大教育同胞有所助益。

賞識教學是有效貫徹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賞識教學對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非凡意義。下面本文即以賞識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具體分析賞識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各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想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賞識教育,首先自身應從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掙脫出來,徹底摒棄“大家長主義”的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從根本上改變他們過去麻木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所以,各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盡量給予他們平等的表現(xiàn)機會,贊賞他們的行為,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愛與關懷。只有這樣,師生間才能構建平等和諧的關系,賞識教育才能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場合。每位教師都應從課堂入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被賞識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受到賞識后,樹立信心、積極主動學習。鑒于小學生年齡偏低、心智不夠成熟,且自身的認知能力與接受能力都處在形成和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相對簡單,同時還期望得到老家長師和的欣賞和贊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學生的行為和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比如一些學生比較內(nèi)向,平時不愛講話,但手工做得很好;還有一些學生成績不夠優(yōu)異,但課堂表現(xiàn)積極,表達力強;還有一些學生不夠聰明,但踏實認真…教師都應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繼續(xù)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進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情緒進行仔細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因成績落后或者和同學關系不好而引發(fā)的心理問題。教師要積極開導他們,幫助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己在學習過程的優(yōu)缺點,從而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課堂上的這些做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被賞識的環(huán)境大有裨益,學生全方位地受到賞識,逐漸變得積極而自信。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陸續(xù)被引進教學課堂。教師應積極利用這些器具,以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賞識教育。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植物種子被小動物帶走傳播的圖片和小視頻,還可以帶學生到野外觀察蒲公英飄散、豆莢炸開的實景。這樣直觀生動的效果更能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加深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認知和理解,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也有利于賞識教育的開展進行。再比如在一些成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成語的含義用圖像或語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根據(jù)其內(nèi)容去猜成語。這樣借助兼具聲色效果的多媒體設備,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對學生的不同看法要持鼓勵態(tài)度,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思考,仔細分析,讓賞識教學發(fā)揮到恰到好處。

各位教師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借助先進教學設備進行賞識教學,還應關注學生課外的學習生活,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與他們適時適當?shù)谋頁P,讓他們真正享受到“成就感”,充分發(fā)揮賞識教育的積極作用。比如有一次在課下,我發(fā)現(xiàn)一位后進生寫字姿勢非常正確,態(tài)度也踏實認真,我便在班里表揚了她。在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yè)本中,我又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的作業(yè)真的比之前要認真的多。于是,我又把她的作業(yè)本和其他優(yōu)秀的同學的作業(yè)本一起張貼在班里的學習園地上。從此,該生明顯自信了很多,同時語文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另外,在課堂以外教師還要按照學生的興趣、學習體驗等,對現(xiàn)有的語文知識傳授方式進行有效的改造,對課堂學習效果進行積極評價,讓語文課堂成為小學生生命成長的一個樂園。例如:在教師對小學生語文寫話、寫作作業(yè)進行批改的時候,要善于使用類似:“你真有心,老師也被感動啦!”“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積極思考的好學生!”“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溫馨評語”對小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信心。這樣,教師課下的適時鼓勵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積極性大大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明顯增強,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變得輕松而高效,可謂是一舉多贏之策。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賞識教學的大力開展,對于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賞識教育開展與實踐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著眼課堂內(nèi)外,適時夸贊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小學語文賞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奠定堅實基礎。

【】。

【1】王霞民.用愛打開封閉的心靈——談賞識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下),20xx(09)。

【2】雷慶宇.淺談賞識教育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j】.中華少年,20xx(2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五

作文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教學途徑。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進行教學,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使其在寫作練習中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在作文練筆中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展。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的教學經(jīng)驗。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閱讀為寫作積累素材,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從而在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再枯燥無味。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為學生布置作文,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對閱讀的內(nèi)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感悟,從而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教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后,我就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阿曼達在廢墟下的時候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并讓學生將這些寫下來。這樣的課文小練筆使得學生在閱讀時更加投入用心,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然后我再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并將其中的一件事或者兩件事描述出來,這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練筆使得學生都很順利地就完成了,并且,在描述與回憶中,學生對父母的愛有了更深的感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其作文更加充滿情感,更加真實動人。

在傳統(tǒng)的作文課堂中,教師往往是為學生布置一個作文題,然后就讓學生以此為題進行寫作,如“我的爸爸”、“我的理想”、“最難忘的一件事”等,這樣的命題作文學生很難有所發(fā)揮,而且學生的思維也會被局限住。因此,在新時期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也要轉(zhuǎn)變作文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充分地思考、想象,為學生放寬寫作的范圍,使其在寫作時可以暢所欲言,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變化,并以此為題寫一篇作文。比如,我曾經(jīng)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者某件事物,有的學生就觀察了自家的貓,寫出了貓好吃懶動卻又惹人喜愛的特點;有的學生則仔細地關注打雷下雨時的變化,并將雨前、雨中、雨后的天空、景色與人們的反應都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還有的學生以童話的形式描寫了柳樹與蘋果樹的對話,并在對話中突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使得作文新穎而生動。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教學,不僅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思考的能力,使其在生活實際中獲得知識,在寫作中升華對生活的認識。

以情動人是作文的靈魂所在,在寫作中融入作者真實的情感,作文才會更加充滿靈性,更加能打動人。在現(xiàn)在的小學生作文中,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生在寫作時千篇一律,只是注重了語言詞句的優(yōu)美,而忽視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意,導致作文讀起來索然無味。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寫作技巧,還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設計符合學生生活與認知的'寫作主題,讓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了讓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就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例如,我曾經(jīng)組織學生玩一個“接力畫畫”的游戲。首先,我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不可以提前商量要畫什么,而要憑借自己的想象與前面同學所畫出來的部分進行思考。然后每個小組內(nèi)的成員依次到黑板上畫畫,最后再經(jīng)過幾個小組的評選選出畫畫最好的。這樣的游戲使得學生都充分地進行了思考,并積極地參與活動,課堂中的氛圍十分熱烈。在學生興趣盎然時,一節(jié)課就這樣結束了。我便讓學生在課下將這次活動記述下來,學生在欣喜高興的狀態(tài)下寫出來的作文充滿了各自的特色。總之,提高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水平是新時期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為學生設計多種作文形式,使其在寫作中提高閱讀能力,在習作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人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六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包含著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學實踐活動。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選擇探究的策略,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利用多種渠道收集信息,應用各種材料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本文就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意義、實施策略及其注意問題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認識。

研究性學習。

學習方式。

教育是一種文化傳遞的工具,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jīng)濟時代,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教育隨之發(fā)展和變化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課程改革,而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它能啟人心智,開發(fā)和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能有效地保護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其探究的興趣,提高的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促進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有著特殊學習方式的課程,它是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的更新,是學習的革命。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為主,探索性為基礎,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研究性的學習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體驗科學的態(tài)度、科學的規(guī)范、科學的思想,體驗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覺等。它不同于學法指導,是學法指導的擴展與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庇纱丝梢?,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讀課文中的語文現(xiàn)象、掌握規(guī)律、獲取知識,應用有關的知識去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既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學習方式,也有課文學習過程的研究性學習,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無一不是在進行語文實踐。語文學科是研究性學習最便于開展的學科,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真正促成語文課程目標的具體落實。

研究性學習與以往的教學學習目標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它更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也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所在。大力倡導研究性學習,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的教育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是從人的發(fā)展的角度考慮而作出的富有時代意義的選擇。進行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嘗試是實施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舉措,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切實有效的手段。

小學生探究的本能和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確定學習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親身實踐,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獲得探索的真切體驗。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它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接受知識轉(zhuǎn)向主動的獲取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讓學生盡情地朗讀,默默地思考,大膽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不斷地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F(xiàn)代語文教學的理念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學”,羅丹說:“不是因為美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薄爸馗形颉?,不把現(xiàn)存的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都來參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大量的時間安排學生讀、寫、說。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爸胤e累”,學文如積沙,收集信息,積累語文知識,學生的積累過程同樣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構建開放型的語文知識體系,厚積才能薄發(fā)。研究性學習科學的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教育回歸兒童本性的價值追求。

開展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和知識結構等特點,尤其是生理、心理,學習活動變化的梯度,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應該是靈活的,方法也是多樣的,確保學生也通過一定的努力,獲得研究性學習的成果。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外顯過程。研究性閱讀能很好開展,關鍵是確定研究課題。至于如何才能選準選好研究課題,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堅持把課題的選擇確立在學生的興趣愛好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對課題的研究始終保持巨大的內(nèi)在動力,才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求知欲和探索熱情,并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進行選題。

“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diào)學生的親生經(jīng)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如《飛天》就是一個從生活中尋找到的好課題。我們班在神舟六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期間選擇開展了這一課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一方面,在電視里、互聯(lián)網(wǎng)上相關材料較為豐富,另一方面,本課題切合時宜,與學生生活較貼近,容易激發(fā)孩子的研究興趣。他們分別從“古老的傳說”、“‘神五’跨越”、“‘神六’輝煌”、“永遠的夢想”等內(nèi)容作為研究的切入點,進行了深入有效的學習。作為教師,我們的目的更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有關航天知識、研究廣袤宇宙的興趣。這一角度的選題,不僅能夠克服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中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而且為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鍛煉開辟了渠道。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作為語文教師還應努力在學科領域的教學中使書本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鑒于對研究課題的功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而不能隨便拿一個問題或質(zhì)疑便可以充當。研究課題是師生縱橫捭闔,凝聚了課文精髓的產(chǎn)物,自然應當是智慧的結晶,所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研究課題是設定課題的一般方法。

研究課題應當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研究興趣,才能最具有針對性,可以發(fā)揮最佳效益,所以,由學生提出研究課題自然是最好不過了,教師若能從學生的質(zhì)疑中加以提煉、升華,而最終形成研究課題,實為最佳策略。如研讀《小珊迪》,在深讀階段,教師問學生你有哪些疑問希望在深讀課文時解決嗎?學生提了不少,如:

小珊迪為什么非要“我”買他的火柴不可?

如果小珊迪不急于還錢,他就不會死,難道他不需要錢嗎?

……。

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了這些疑問都與“小珊迪是一個怎樣的人?”有關,便自然提升出研讀的課題是:“小珊迪是一個()的人?”學生填寫了“飽受饑寒”、“關愛弟弟”、“善良”、“誠實守信”、“將信用”、“不貪小利”……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寫,研讀有關的重點詞句并交流研讀體會。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誠實、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質(zhì)。

“題”的本意是“額頭”,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題目比之為一個人的額頭和眼睛,道出了題目對課文的重要意義。在研讀一篇課文時,我們往往可以從題目中知其內(nèi)蘊,窺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從解讀課題入手得出研究課題,可收到綱舉目張、提綱挈領的作用。如教學《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時,讀題后,教師問學生:“讀題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提出讀懂課文的問題嗎?”學生讀題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a.紅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b.紅軍是怎樣飛奪瀘定橋的?c.表現(xiàn)了紅軍什么精神?老師就讓學生圍繞以上三個體現(xiàn)課文重點的問題來研讀全文。通過學生反復品讀、深究、討論、爭辯,其間教師作適時、適度地點撥,以開闊學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內(nèi)蘊。

教材編者設計的課后習題,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體現(xiàn)了訓練重點和編輯意圖,由此帶出的研究課題,常有較高的效能。如研讀古詩《別董大》,課后習題要求說出詩中所寫的景物,由此我得到啟發(fā),讓學生通過合作研究,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劇本,并當導演,把劇本排演成一個短劇。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查閱了詩人高適寫《別董大》的背景,研究了當時詩人和琴師董庭蘭(董大)的內(nèi)心活動,再通過寫、演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變被動的消極接受為主動的積極探究。在學生的活動設計上,教師若能更多地讓學生覺得有趣,則活動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如教學《鯨》這篇課文,教師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研究課題是:“我們已初步讀懂了《鯨》這篇課文,大家對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要請大家來扮演鯨,向人類介紹自己家族的特點。要介紹好自己家族的特點,就得更細致地讀課文和查閱關于鯨的資料。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進一步理解了鯨的體形特點、進化過程、生活習性等內(nèi)容。

在課文中尋找研究課題,其實就是營造研究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課題研究既達到了解讀課文、操練語言的要求,又從中培養(yǎng)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綜合性學科的學習活動,它包括研究者——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綜合能力,文獻檢索能力以及研究報告的編制能力等內(nèi)容,而小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最為薄弱?;顒右潦?,我們就發(fā)現(xiàn)學生在時間的分配、學習的順序、成員的分工等許多方面均表現(xiàn)出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研究能力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要站好位置。因為,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師生之間形成的是一種極其密切的認知關系,教師要丟棄“解惑”職能,保持“引而不發(fā),躍如也”的態(tài)勢,保持一種認可與耐心的氛圍,等待學生去自主地研究發(fā)現(xiàn)。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研究能力。

首先,應當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進行文獻檢索和資料查閱、收集的方法。如在《鯨》一課的研究性活動中,引導學生們通過相互溝通明白自己不僅能夠從書店、圖書館、網(wǎng)上搜尋相關材料,更可以去采訪自然教師或其他人獲得大量寶貴的資料。其次,在對有關材料進行篩選的同時,組織學生先就選擇的材料進行廣泛的閱讀與深入的討論,再結合課題實際確定子題目進行分析研究。當然對問題的分析研究更應該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進行,因為我們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會經(jīng)常遇到研究內(nèi)容遠遠超出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與能力的情況,這時指導教師可邊教邊導。一方面,通過有針對性的知識講解,使學生的知識層次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生研究過程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注意從宏觀上把握課題,對課題的研究深度和進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加強定向引導,通過“導”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研究學習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解決,當然,教師更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研究能力,使小學生在科研啟蒙階段養(yǎng)成嚴格要求的習慣,從而形成小學生良好的研究素質(zhì)。

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边@種學習既需要學生發(fā)揮各自不同的學習特長,又依賴組內(nèi)每一成員的協(xié)作學習能力。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學生的個人特長和整體力量協(xié)調(diào)起來。具體表現(xiàn)在讓細致認真的學生偏重于檢索文獻,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偏重于對較困難的問題進行分析,讓文筆流暢的學生偏重于文章的寫作,讓擅長電腦的學生偏重于電腦的操作;讓能力強的學生承擔工作量大的任務,讓能力弱的學生進行簡易操作的工作等等。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發(fā)揮各自的長處,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和發(fā)展的機會,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當然教師除了考慮到學生的個人特長的優(yōu)化組合外,還應注意到組內(nèi)學生的整體效應的體現(xiàn)。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學會與伙伴及時溝通,良好配合,形成一個能創(chuàng)造橫向交流、團體合作的氛圍;教育學生在學會責任感的同時又要學會謙讓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使學生體會到進退之間自有天地,體會到協(xié)作學習帶來的個人力量無法企及的樂趣,高效高質(zhì)地完成課題研究的任務。

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習活動的,“問題”是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要特別指導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要從整體入手,在課文的特色、主題處切入,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探究,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不一定像專家那樣,必須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應該避免“成人化”的傾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徑,學習的過程才是我們追求的結果。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評價,重視的是學習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改革中新提出的學習方式,它并非對其他學習方式的否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凸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能使他們的個性、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3、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zhì)》、

4、安桂清:《“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反思》)。

5、石中英:《試論研究性學習的性質(zhì)》。

6、馮新瑞:《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探討》。

7、王升:《論研究性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七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讓學生讀什么?如何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有所感悟呢?語文是唯一以言語形式為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學科,它主要不是學習文本的內(nèi)容,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擁有的言語形式。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句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詞和句組成了一篇篇的小學語文教材。綜觀學生的閱讀實踐,反思課堂的閱讀實效,我們便不難發(fā)現(xiàn),看似簡單的詞語還是小學生閱讀中的一只只攔路虎。學生往往在閱讀文本時對某個詞不能讀或不能理解而形成對篇章的閱讀障礙,更無從去體驗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因此,抓好詞句教學是當前閱讀教學最基本的特征,用讀掀起語文課堂情感的漣漪,就得從品詞、品句、品讀入手。

品讀之品從三口,謂之品讀,也就意味著,必須多層次地、有梯度地、反復地讀,讀出情境,品出情味,讓課堂的情感在大門扣開后,隨著讀,漾起漣漪,泛起微波?!读趾!愤x自老舍的《內(nèi)蒙風光》,他是這樣描述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雖然上至嶺頂下至山腳,都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教學中我充分運用換詞品味、省詞品味、換位品味引領學生進入到文本中,進入到大興安嶺的嶺中去。在朗讀中,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字里行間蘊藏著作者熱愛大興安嶺的濃濃之情。首先運用換詞比較讀下面句話: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

初看起來大不一樣可換成不大一樣,兩句話意思沒多大差別。但是讀著讀著,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兩句話蘊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學生充分體會到了老舍在用詞上的獨到之處。大不一樣在哪里?話鋒一轉(zhuǎn),引出下文,接著進行了省詞比較讀: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橫的,順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

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出示的句子與原句不同,學生在比較讀中品味到兩個句子都是在描摹大興安嶺的形態(tài)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長的,短的中間加了一個點字,說明大興安嶺的嶺雖高也有限,雖低也有度,盡管姿態(tài)各異,但都懸殊不大,因此給人溫柔的感覺,而在橫的,順的中間加個著字,形成了動態(tài)感。接著用可是,話鋒一轉(zhuǎn),從所見過渡到所感,一是與秦嶺對比,進一步感到其溫柔,二是通過對韓愈云橫秦嶺家何在的感嘆,流露出對新社會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最后進行詞序換位比較讀:

多少條嶺啊,在疾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在疾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那么多條嶺。

換位讀中體會到句子也是在寫嶺的特點,但是寫得比較含蓄。火車疾弛幾個鐘頭,沿途擦過車窗的嶺多得看不過來,何況山勢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見其多,看不厭不僅因為嶺千姿百態(tài),更與嶺的線條柔美,令人賞心悅目有關,后句的表達雖然意思沒有改變,但語意不如原句顯豁,情味也淡了許多。前句將多少條嶺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嶺的多和作者對此的感嘆。

課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讓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師外力的推動,有時是美讀體察,有時是思辯比較,有時是投石激浪,從而引發(fā)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漣漪,一旦蕩漾,就再也平靜不下來。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的氣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動的外觀和升華。

研讀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準確把握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軌跡,并以自己的情感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xiàn)教師情、學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肖紹國老師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跨越時空,整合文本,將周曄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對照參讀,鋪設周曄的淚小孩的淚青年的淚老人的淚巴金的淚的情感線索,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在教學救護車夫這一環(huán)節(jié),肖老師在半跪和清清楚楚兩個點上重錘敲擊,鋪陳舒展,一氣呵成。試看肖老師對半跪的咀嚼:讓學生說魯迅先生的哪個動作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腦海里,學生集中到半跪,老師先讓學生半跪一下,讓孩子說說有什么感覺?然后教師用畫外音描述,請學生閉上眼睛馳騁想象,讓畫面動起來。再到課文中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魯迅就這樣跪了許久?三個孩子從三個角度找到了理由,給學生一種震撼,因為就這樣在凄風冷雨中半跪著的可是大文豪,當時的名流魯迅呀!最后提升到:這一跪跪出了什么?(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跪出了同情、跪出了親切)一個字,這一跪,跪出了愛。這一細節(jié)的敲打,酣暢淋漓,躍然課堂,如汩汩甘泉直沁學生的心田。

在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時,我與學生也感受到了課堂情感的沖擊,產(chǎn)生了心靈的共振。我們循著春光是這樣的飽滿,這樣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這一個句子,探詢冰心眼里的春光是怎樣的浪漫,怎樣的飽滿?學生首先發(fā)現(xiàn):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縫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這是花的浪漫!還有誰也是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再去讀文尋找,于是一個個集現(xiàn)實與浪漫為一體的句子都被學生找出來了:這幾扇大紅門,就像一只大魔術匣子,蓋子敞開著,飛涌出一群接著一群的關不住的小天使。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fā)著太陽的氣息。春光里有兒童也有海棠,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是文中的這一小節(jié):對,對,就是開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給他適時地澆水施肥,花也和兒童一樣在春天的感召下,歡暢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這時候,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著也快樂。抓住這里的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著也快樂進行層層激蕩。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快樂自己,快樂別人,接著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怎樣才能快樂自己,快樂別人,從花來看是管理得好,開得旺。那么,兒童呢?我們呢?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吧!這樣,循著課文的思路,摸著了作者的心路,學生的肺腑之言也噴涌而出。

別林斯基說過一段話:你可以不必擔心兒童領悟不了多少,你還應當竭力使孩子們盡量少領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好的文章是作者優(yōu)美的言辭、豐富的思想和飽滿的情感凝聚成的,能歷經(jīng)歲月而傳誦不衰。于永正老師七十高齡,朗讀《月光曲》的兄妹對話,贏得數(shù)千觀眾的一片掌聲。無需繁碎的講解,萬語千言讀自明。因為兒童學習母語,重在感悟把握。可是我們的語文課,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識的滲透,恰恰缺少激情的誦讀。所謂誦讀,首先應是有感情地朗讀,再是進行背誦,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的有感情地背誦讀。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是渴望誦讀而又不具備誦讀能力的一族。學生朗讀課文難,有感情朗讀課文更難,而誦讀課文則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教師指導誦讀,首先要精心選擇誦讀的內(nèi)容:褒義的課文內(nèi)容確定有感情朗讀;中性的課文內(nèi)容不一定安排有感情朗讀,貶義的內(nèi)容一般不進行有感情朗讀。其次要展開誦讀的過程:由感知課文到理解課文到引起共鳴,內(nèi)化為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加強誦讀內(nèi)容的情感體驗,一味的通過讀是沒有感情的,要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誦讀,更要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色彩,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好課文,不必強求一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指導誦讀時,應當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讓學生的心靈自由地飛翔起來!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八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用總分結構,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有關恐龍的很多知識。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課學習時加以重點關注;課文的自然段在表達方式上各有特點,可以用來訓練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對于恐龍形態(tài)和種類的介紹,反復運用了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和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文中還有不少用詞非常準確,“望而生畏”等幾處關鍵詞也是訓練學生聯(lián)系語境理解詞語意思的很好憑借;而對于“恐龍”這種遠古時代的動物,學生大多充滿好奇,非常感興趣,因此,可以在教學中安排訓練查找資料,引導交流。這些語文因素的開發(fā)利用,應該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可以使這一篇說明文的教學效果更加豐厚扎實。鑒于第一課時的要求特點,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0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重點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義,滲透解詞方法。

3、初讀課文,理清層次,了解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恐龍。

初步激發(fā)閱讀興趣。

4、學習概括自然段內(nèi)容和課文大意,滲透概括方法。

梳理文脈,認識本課總分總的結構。

對于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學內(nèi)容,酌情在第二課時落實。

二、立足課時目標,扎實推進語文訓練。

1、以難字為抓手,授以新法。

學生進入三年級,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對于比較容易辨識和記憶的生字,是能夠通過自學初步掌握的。但是,僅停留于此,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得不到發(fā)展的。進入三年級以后,教師依然要重視生字詞的教學,只是“教”要針對疑難點、未知點、關鍵點,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教一些規(guī)律性的識記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寫興趣和識寫能力。

2、扣住段落差異,引導概括。

《恐龍》第一節(jié),用凝練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生活的時代、自然環(huán)境和活動范圍,課文不長,但卻是概括的難點。在教學時,筆者提示學生這樣的段落,可以用“提煉關鍵詞”這個方法來概括大意。學生對于“提煉關鍵詞”還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約兩億年前”這個短語下畫線,并提醒學生這個短語介紹“時間”,準確講是“恐龍生活的時代”,然后請學生照這樣的方式分別從下面的文句中提煉出“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范圍”,然后進一步提示學生抓住這些提煉出來的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樣,根據(jù)課文段落特點,不斷鞏固學生已有的能力,同時傳授給他們新的方法并加以不斷練習,使之每堂課都有些微的吸取和鞏固,從而逐漸培養(yǎng)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從段落到篇章,不斷遞進。

“概括”,是把課文讀“薄”。這個把課文讀“薄”的功夫是需要層層遞進地訓練的。從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邏輯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述,教師充分利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恐龍》第一課時教學中,在全文六個自然段逐一梳理后,教師點撥學生關注“哪些段落寫了恐龍某一方面的特點”,以此為指引,帶領學生明白課文首尾是總的概括性的介紹,中間幾段是從不同方面對恐龍進行具體的介紹。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滲透分段和引領認識文章的布局。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板書中各自然段的關鍵詞用簡潔的語言串聯(lián)起來,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課堂上反復練習之后,學生對于“提煉關鍵詞”,然后“抓住關鍵詞”概括這個方法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鞏固。此時,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三、拓展激趣適度,以學定教。

鑒于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jù)課標指出的年段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話說“過猶不及”,適度才合理科學和有效。

如“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在引出課題后,先是引導學生說說對恐龍的認識,然后請學生提出還想知道的有關恐龍知識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是“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花了較長時間,影響到后面的教學節(jié)奏。而所補充的內(nèi)容———“恐龍名字的由來”的確是學生所不知道的,學生了解過后有恍然大悟之感。這樣的補充介紹簡潔易懂,立足學情和發(fā)展,是比較合理的。

總之,無論是哪一類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這個“不同”就取決于文本的差異、學情的差異和教學目標的差異。教師關注以上幾點,用好教材,準確定位,扎實訓練,對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語文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九

我國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在祖先留下的歷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及藝術造詣,語文知識的學習,除了要對作者的藝術手法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與學習古人的先進的情感認知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還很欠缺,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沒有完全的定型,這時候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采用的情感認知培養(yǎng)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總體來說,可以根據(jù)課本中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情感擴展,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予以說明。小學課本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反應愛國精神的課文,在此類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課本內(nèi)容予以適當?shù)臄U展、引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深切愛國情懷,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起強烈的民族意識及愛國精神,這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是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的。雖然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的打基礎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對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進行適當?shù)呐囵B(yǎng)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相關語言知識的學習中,積極創(chuàng)造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加強學習過程中字、詞、句的延伸意義的理解與掌握,為后續(xù)的復雜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包含著多方面的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目標的改革創(chuàng)新等,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fā)展,任何存在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會的前進步伐,就需要不斷的革新與進步,小學語文教學也一樣。正因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存在種種的弊端,加強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從教學內(nèi)容上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很多事物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在語文教材中的實例的選擇時,應該選用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接近的事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灌輸?shù)闹R,對于基礎的字、詞、義、音的掌握,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反復抄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學效率,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變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的學習予以正確的引導,采用各種高效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基礎知識的識、記,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最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進行適當?shù)母母?除了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情感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3.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培養(yǎng)能容,這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積極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環(huán)境中,自主的學習、探索所學知識,最終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其它學科的學習當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得到鍛煉。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所學的新知識,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領悟,這對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結語。

小學階段是各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各方面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本文就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簡單分析,并針對其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教學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認知能力的正確引導,對于小學教育的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十

從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xiàn)來看,男生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要比女生更好些。無論是及格人數(shù)還是優(yōu)秀人數(shù),男生都更占優(yōu)勢。在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上,男生大膽外向,好動,學習熱情高漲,積極性也很高。提問回答問題時,女生膽怯內(nèi)向,害羞且不善于表達,說明平時缺乏表現(xiàn)和鍛煉的機會。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在課堂上下,女生都比男生自卑內(nèi)斂。這與學校所處地區(qū)的民族宗教觀念以及與女孩子所處的家庭地位和家庭教育觀念無不相關。措施:要求學校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應多提供給女生更多的表現(xiàn)和鍛煉的機會,尤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與她們溝通交流,多傳授一些“自信、自尊、自立、自強”的信息和知識,鼓勵她們大膽表達自己的喜惡和真實的想法。女生身心膽小乖巧,應少施與體罰,多了解她們,走近她們,鼓勵她們,幫助她們。

1.生字詞匯量積累不夠。學生在學習中應用的學習方法仍然保留固有的模式,“死記硬背”,不知道如何舉一反三或者是靈活運用。

2.對知識不求甚解,淺嘗輒止。在學習上依賴性和懶惰性非常強。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覺學習的習慣。

3.沒有自覺性,不愿意寫作業(yè),對學習和作業(yè)完全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因此,今后的教學應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

4.學生缺乏家庭教育。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成績差完全是老師教學能力不行。作為教師,本人認為家庭教育對養(yǎng)成學生優(yōu)秀品德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本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仔細地觀察并及時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廣大農(nóng)牧區(qū)的漢語文教師,作為民族地區(qū)漢文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有著國家對農(nóng)牧區(qū)教育教學的支持和重視,相信只要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取。摸索出富有自己的教學特色,既適應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又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在這片田野上收獲希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000字篇十一

近幾年,隨著我國對中華文化的推廣和課程改革的推進,人們已經(jīng)開始越來越注重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誦讀,而小學階段是學生誦讀經(jīng)典的黃金時期,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擴展學生的視野,因此各個學校應積極將經(jīng)典誦讀這件事納入到語文教學體系之中,已實現(xiàn)輔助教學的作用。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典誦讀存在的問題及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中華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一篇流傳下來的詩作和文章都積淀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閃耀著先賢的理性光輝,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說,從小學階段開始就鼓勵學生誦讀經(jīng)典,有助于熏陶學生的性情、提升審美品位、增強人文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并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以說誦讀經(jīng)典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讀經(jīng)熱”的出現(xiàn)還比較短暫,經(jīng)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致使實施效果不理想,接下來,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的策略。

識字教學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并且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推進,識字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深入的體現(xiàn)。但是在常規(guī)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教學時間和教材內(nèi)容的限制,小學生識字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每年新學的生字也不過兩三百而已,但是這與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識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也是記東西最扎實的階段,若是在這一時期讓他們多多朗誦諸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唐詩》《宋詞》《論語》等經(jīng)典,能夠在誦讀的時候無形中擴充他們的識字量,鍛煉學生的識字能力,這樣一段時間后,學生的識字水平必然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若是能夠?qū)W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和訓練,那么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將得到飛速的提升和發(fā)展。就像人們常說的:“英語學習要在12歲以前,這樣才能打好基礎”,語文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在學生小學階段借助其優(yōu)秀的記憶力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開展經(jīng)典誦讀是十分有必要的。

俗話說:“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是否讓學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否為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同時,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人們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而中華傳統(tǒng)經(jīng)典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語言精辟,通過誦讀可以使學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讓學生在經(jīng)典的熏陶下逐步凈化心靈、感受生活。

雖然現(xiàn)階段絕大多數(shù)的學校都開始逐漸安排學生每天進行一些經(jīng)典誦讀的時間,但由于學校的重點還是在教學上,所以很多時候教師都不太重視經(jīng)典誦讀的時間,只是讓學生草草了事的讀一讀,然后就把這些有限的時間拿來進行語文教學了,再加上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很少有人會回家后還主動去讀,這就使得經(jīng)典誦讀在小學生身上根本沒有有效地開展起來。

另一面,與不夠重視相反,有些教師對經(jīng)典誦讀過于在意,以至于在認識上造成了偏差,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誦讀都當成了古詩文閱讀教學,對每一篇文章都過分的剖詞析意,而忽略了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因而,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經(jīng)典誦讀的時候,要讓誦讀與教學有機的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步滲透誦讀,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經(jīng)典誦讀的時候,都還是采取朗讀加簡單講解的傳統(tǒng)方式,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單調(diào),很難激發(fā)他們誦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一段時間之后還會產(chǎn)生誦讀的惰性,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生誦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讓形式多樣化。同時,由于經(jīng)典誦讀還未正式納入語文教學之中,所以至今還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經(jīng)典誦讀的評價和檢驗幾乎還是空白,這就容易使學生不重視經(jīng)典誦讀,使誦讀效果大打折扣。

校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不但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有利于經(jīng)典誦讀的開展,因此,學校應該努力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讓校園氛圍彌漫在濃郁的經(jīng)典文化氣息之中,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讀經(jīng)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將學生課本中學過的《游園不值》《題西林壁》《望洞庭》等詩歌或《勸學》《龜雖壽》《論語四則》等文學佳作中的經(jīng)典名言名句圖文并茂的方式張貼在學校走廊、教室、宣傳欄、學校墻壁上,讓學生在課間活動時都能看到這些經(jīng)典佳作中的精華,以便進行潛移默化的經(jīng)典文化的熏陶,逐步激發(fā)他們對誦讀的熱愛。

雖然誦讀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整個小學生涯之中,但由于學生年齡水平各不相同,相應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經(jīng)典誦讀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結合其具體的情況和水平,根據(jù)學生的年級進行分層教學,對各個階段的學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內(nèi)容的經(jīng)典誦讀,這樣才會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收獲。

例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說話和識字,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經(jīng)典誦讀的時候應選取內(nèi)容簡單、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像《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讓學生在讀這些經(jīng)典的過程中去認字、識字,去學會語言表達;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則更應注重經(jīng)典對學生習作水平、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熏陶,所以在長春版小學六年級學完《列子》《論語》以后,教師可以適當?shù)貫閷W生進行補充,讓學生誦讀《莊子》《大學》《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經(jīng)典佳作,并背誦其中的經(jīng)典句子,為后續(xù)的寫作和閱讀打下基礎。

小學生因為身心發(fā)育還未成熟,所以比較活潑好動,充滿童趣和好奇心,也有著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經(jīng)典誦讀的作用,就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誦讀經(jīng)典的興趣,從而使其自覺地進行誦讀,也可以使誦讀教學更有活力。如:開設“經(jīng)典誦讀課堂”,每天30min進行經(jīng)典晨讀和講解;開展師生共讀、共寫經(jīng)典活動,讓學生在練字的時候品悟經(jīng)典;定期開辦“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等,以便通過這些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誦讀的樂趣,進而加深對經(jīng)典誦讀的熱愛,使其一直堅持下去。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jīng)典誦讀教學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熏陶學生的情操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需認識到經(jīng)典誦讀的意義,并采取豐富的形式和手段,這樣才能保障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能夠更好地進行。

參考文獻。

[1]郎曉露.關于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實施對策的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20xx(1):31.

[2]路陽.經(jīng)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及其研究[j].中華少年,20xx(23):54.

[3]王恒云.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典誦讀的有效實施[j].新校園,20xx(12):163.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