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0:00:08 頁碼:13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大全18篇)
2023-11-22 00:00:08    小編:zdfb

經(jīng)驗是一把鋒利的武器,奠定成功的基礎。對于任何一次總結,我們都應該先明確總結的目的和重點。下面是一些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見解,希望能夠給您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內(nèi)容: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21—22頁例8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五5—8。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的意義后教學的。例8從測量的需求出發(fā),引導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教學每個體積單位時,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初步建立有關體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此外,在學生認識立方厘米后,還呈現(xiàn)了兩個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體積,既讓學生初步體會體積單位在體積計量中的應用,又為學習長方體體積公式做了必要的鋪墊。教材最后還溝通了剛認識的體積單位與已學的體積單位升和毫升的聯(lián)系。通過練一練,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對有關體積單位的感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常用的幾個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實際大小的表象;能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2.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討論、探究、類推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活動,愿意與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觀點,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能聯(lián)系已有知識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清楚各自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棱長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一個,一升的量杯一個。學生每人一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引導學生選用生活中的實例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兩個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較物體體積的大小.。

媒體顯示用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搭成的不同形狀的一些物體(12個和12個、16個和17個),讓學生比較這些組合體的體積大小,并說說各自的想法。

(因為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個組合體的體積就是使用的那些小正方體的體積和。)。

3、設疑: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組合體想讓你們比比它們的體積大小,先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說這兩個物體是怎樣的,聽完后迅速作出判斷。一個物體是用8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另一個物體是用7個小正方體搭成的。(所用的小正方體大小不同)。

學生回答后,媒體顯示兩物體,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因為所用的小正方體并不是完全一樣的,從而明白只有用同一種小正方體搭成的物體才能通過比個數(shù)方便地比較出物體的體積大小。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8下面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提問: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物體,看看哪個的體積大?

學生交流后追問:僅通過觀察,你們能斷定它們的體積大小嗎?那我們能不能聯(lián)系剛才的學習經(jīng)驗想個辦法來解決呢?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組里討論討論。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引導得出:把它們切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就能比出大小。

2.媒體演示過程:

將長方體和正方體切成同樣大的正方體,讓學生通過數(shù)方塊的方法,確定長方體的體積大。

3.過渡:的確,在計算或測量物體的體積的時候,都需要選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人們統(tǒng)一了正方體的標準,并規(guī)定了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幾個體積單位。(板書課題)。

4、認識1立方厘米。

(2)得出結論: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介紹字母表示法。

(3)引導學生比劃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4)舉例:找找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

反饋:骰子、一節(jié)手指頭等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

(5)下面兩個長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擺成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媒體顯示圖,學生口答。

(用立方厘米來測量或計算較小物體的體積)。

5、認識1立方分米。

(2)引導學生比劃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

6、認識1立方米。

(1)提問:想一想,怎樣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2)直觀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教師演示:用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墻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

指名一些學生蹲到1立方米內(nèi),讓學生體會到立方米是用來計量較大的物體的體積的單位。

(3)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米?

7.認識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聯(lián)系。

計量液體的體積,常用升和毫升作單位。容積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盛1升水。

教師演示:1立方分米正方體容器水倒入量杯。

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三、反饋練習.。

1.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2、完成練習五第5題。

比較1厘米、1平方厘米和1立方厘米,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學生口頭回答。

指出:這三個圖形分別表示相應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這是它們的不同點。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這兩個概念都與1厘米有關。這是三個圖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完成練習五7。

重點在學生交流的策略中提煉思考策略:先想想實物有多大,再思考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5、完成練習五8。

先推想再操作驗證。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認識了哪些單位?它們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單位有什么區(qū)別?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二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后教學的。本節(jié)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是認識體積、容積單位。教材先呈現(xiàn)了長度單位1厘米,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和體積單位1立方厘米,并指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然后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活動,體會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再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把體積單位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意義。后面在認識體積單位的基礎上認識容積單位。教材的的編寫體現(xiàn)出三個方面的意圖:一是把體積單位與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聯(lián)系起來,體會統(tǒng)一單位的重要性,同時對這三種單位有一個直觀的區(qū)別;二是注重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經(jīng)驗;三是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我的教學設計也圍繞著這三方面來進行,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的活動時間,我把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分開教學,第一課時教學體積單位。

學生分析:

小學生思維是具象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發(fā)展期。因此,小學階段學習的幾何是屬于經(jīng)驗幾何或?qū)嶒瀻缀?,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小學生的經(jīng)驗和活動基礎上的。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方法而言,他們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是通過操作、實驗而獲得的,幾何的相關概念與關系的獲得也是以操作為基礎的,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接觸幾何,到五年級他們對幾何教學中的動手操作活動并不陌生,并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經(jīng)驗,但本班學生對操作活動中的自律性還不是很強,教學中應注意對操作活動時紀律的控制。

教學目標:

1、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表象。

2、知道物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導學生經(jīng)歷觀察、類比、舉例、等學習活動,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

4、通過數(shù)學,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能聯(lián)系已有知識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清楚各自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棱長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學生準備棱長1厘米、1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米尺1根。

教學媒體: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單位:

老師身高155()教室的面積為48()。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積250()。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單位,它們是什么單位同學們還記得嗎?

課件出示:長度單位面積單位1厘米的長度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教學新課。

師: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這就是1立方厘米,讓學生拿出自己做的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看看和老師的1立方厘米是否一樣大。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操作要求: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多少?

說一說:什么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把它印在頭腦里。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jié)等)。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3)匯報交流。

(4)教師小結: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記法。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告訴學生這就是1立方分米。

(2)學生拿出學具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浚ㄩL短)說(概念)想(有多大)。

舉一舉:(粉筆盒、菠蘿等)。

拼(體積)。

(3)匯報交流,教師小結并板書。

3、認識1立方米。

(1)根據(jù)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我用三把米尺在墻角搭了一個體積是1立方米正方體框架,讓學生估一估能容納多少個學生,然后試一試。

(3)8個學生一組,用米尺搭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看一看,把一立方米的大小印在頭腦里。

(4)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太陽能水塔、講臺等)。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1)課件在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旁邊出示1立方厘米的圖形。

(2)讓學生觀察有什么不同。

(3)小結:長度單位表示距離大小,面積單位表示表面大小,體積單位表示空間大小。

三、鞏固練習,提升理解。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體積單位》教學設計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體積單位》教學設計1、完成練一練第1題。

2、選擇適當?shù)膯挝幻Q填在括號里。

(1)五(1)班教室占有空間約是150()。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4)一把椅子高90()。

(5)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3、連線。

一臺洗衣機的體積約為40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0.3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20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四、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教后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小學生空間觀念形成的心理特點方面手,做了以下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比較。

教學初我讓學生通過填單位回顧舊知,知道測量長度需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需要用面積單位。然后自然而然就引出測量體積就需要體積單位了。并在教學完體積單位后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進行了比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到內(nèi)在含義真正理解體積單位。

2、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注重學生實踐體驗。

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比較感知的是圖形的外顯性屬性特征。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通過觸摸、類比等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體積觀念。學生真正是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積累經(jīng)驗,有助于以后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另外,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將三個體積單位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并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欲,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的。

3、注重學習方法的遷移。

在三個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新知教學中,我采用了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老師先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舉個例子等學習活動,并學習1立方厘米。然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組內(nèi)自主活動,1立方分米,最后1立方米。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嘗試的興趣。

4、注意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知識。

在讓學生感受每個體積單位有多大時,我讓學生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學生有的提到我的一個指頭頭大約是1立方厘米,我隨機抓住這一教學資源,追問道:你們每個手指大約又是多少立方厘米呢?在例舉1立方分米時,學生說粉筆盒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有一次我買的烤紅薯大約1立方分米等等。在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時,我用三把米尺在墻角搭了一個體積是1立方米正方體框架,并讓學生估一估能容納多少名同學,然后親自讓同學們站到里邊看一看,然后分組搭1立方米的框架。通過例舉與體驗,不但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而且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每個體積單位大小的建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荒芎侠砉烙嬑矬w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經(jīng)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兩人一份學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抓住體積概念本質(zhì),就地取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觀察一下自己的抽屜,說一說你們抽屜里有些什么?”

師:“估計一下,你們現(xiàn)在的抽屜還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師:“為什么你們的抽屜還能放東西,說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

師:“抽屜沒塞滿說明抽屜還有空間,如果東西放滿了,也就沒有空間。從有空地兒到?jīng)]有空間說明什么?”

師:“書包可以把抽屜的空間占了,幾十本書也能把抽屜的空間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樣也可以把抽屜的'空間占了。說明什么?”

物體都會占空間,大家舉例說一說物體占空間的現(xiàn)象。

師:“物體都會占空間,是不是物體所占空間都一樣呢?”

師:“物體所占的空間大小不一樣,有的物體占空間大些,有的物體占空間小些,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p>

教師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二、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創(chuàng)設精準的問題情境,探索學習常用體積單位,深化理解物體的體積概念。

師:“物體占空間多,那個物體的體積就大,物體占空間少,那個物體的體積就小?!?/p>

師:“拿出你們的書包或新華字典,摸一摸它們的大小,感覺一下自己書包或新華字典體積的大小?!?/p>

師:“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劃著告訴你的同桌,你的書包或字典有多大嗎?試一試?!?/p>

學生活動后,點同學分別到講臺上比劃著告訴大家自己的書包或字典的大小。

師:“你們知道他們的書包有多大了嗎?”

師:“誰能用打電話的形式告訴我,他們的書包有多大?”

師:“想出辦法來了嗎?其實我們不是沒有辦法,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9面,看一看書,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議一議,找到方法了就告訴老師一聲?!?/p>

設計意圖:其一、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從學生的知識起點創(chuàng)設出學生的問題情境能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學習的動力。學生在認識了體積概念后,用直觀形式來描述物體體積應該說是不成問題的,用手勢比劃一個物體的大小,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經(jīng)驗是非常豐富的,而用電話的形式來告訴老師物體的體積,對沒有學習體積單位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描述物體的體積需要個標準,而這個標準便是體積單位,因為學生沒有這個標準,所以學生完不成用電話的形式告訴別人物體的體積,也因為需要,學生的探究欲也越強,此時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其二、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是從教師那得到解決問題的結果,他們需要的是形成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方法,指導閱讀教材,學會自主學習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對學生學習的興趣的鼓動性和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性。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要用到體積單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們都是描述物體大小的體積單位。書上是怎樣規(guī)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來,并說一說?!?/p>

觀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然后再用手勢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同一小組的同學可以互相進行學習。

學生自由活動,探索和體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學習的情況。

師:“1立方厘米是怎樣規(guī)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師:“1立方分米是怎樣規(guī)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師:“1立方米是怎樣規(guī)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師:“1立方米,大家比劃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可以一起來做。我這兒有三把米尺,我讓幾個同學和我一起,用這幾把尺借助教室的一個墻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p>

師:“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老師想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

師:“大家不站不知道,現(xiàn)在我們的同學進去了,發(fā)現(xiàn)沒有,1立方米的空間還真不小,整整一個小組的人都能擠進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嗎?現(xiàn)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間可放多少物品?”

師:“你們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嗎?試一試估計一下身邊物體的大小?!?/p>

學生交流嘗試用體積單位描述身邊物體的大小。

三、引導學生反思整理,形成體積概念。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你覺得很重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你還想知道有關體積的哪些知識?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最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是什么?”

四、啟發(fā)課后觀察操作,深化鞏固課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師:“今天大家的學習很投入,也學了不少有關物體體積的知識,我也很高興。其實學習不單是在課堂上學習,也可以在課外學。比如今天學習后,大家就可以去觀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間,想一想怎樣用今天所學的體積單位來描述它,如一枝鋼筆大約有20立方厘米等?!?/p>

師:“課后,同學們也可以做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比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學們的課外學習會比課堂上更認真,更投入,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和收獲?!?/p>

設計意圖:

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到課外,由他主學習轉(zhuǎn)到自主學習應該是教師教學的一種境界,是教師終身追求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需要我們在設計中去預設,在實踐中去嘗試。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四

《長度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雖然學生已經(jīng)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基礎,但是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能運用。全單元分4課時完成,本教學設計為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尺、米尺。

【設計理念】。

因為長度單位的選擇這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系。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提高。

【教學過程】。

一、米和厘米的復習。

回顧梳理。

1、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3、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4、教師進行小結,并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進行練習。

1、看書上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

3、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的錯誤。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對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

三、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1、米尺從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嗎?

2、做一做。

(1)我估計我的鉛筆盒長()厘米,用尺量鉛筆盒的長是()厘米。

(2)請你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3)細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40厘米=()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知識運用:

黑板長約4()我們的身高約130()。

旗桿高15()橡皮擦長3()。

小紅的手臂長約40()床長2()。

爸爸的鞋子長25()我們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qū)⑽锲分苯臃旁诔咦拥目潭壬蟻砹俊?/p>

【設計意圖】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三、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運用到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物體,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我們就用()作單位,如果測量較大物體時我們就用()作單位。

文檔為doc格式。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五

1.結合實驗和具體事物,經(jīng)歷建立體積概念和體積單位的過程。

2.了解體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

3.在實驗、觀察、交流等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經(jīng)歷建立體積概念和體積單位過程。

:了解體積和體積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

自主探究法。

:兩個玻璃杯、石頭、土豆、手機、文具盒、鞋盒、長方體、正方體、粉筆、酸奶盒,正方體框架等。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認識了升和毫升及長方體、正方體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設計力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強調(diào)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感受、理解概念、恢復概念來源于現(xiàn)實,又扎根于現(xiàn)實的本來面目。

1.創(chuàng)設引入概念,設疑激趣。

2.引導學生探究,主動建構知識形成的過程。本節(jié)課重視體積、體積單位概念的建立。首先利用一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實驗,把土豆和一塊小石塊放入同樣高水的兩個杯中通過直觀的水面上升高度不同的情況,由學生已有的"土豆占的地方大"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為"土豆占的空間大"接著讓學生描述手機、鉛筆盒、鞋盒等熟悉的物品,哪個占的空間大,把學生對物品大小的經(jīng)驗和占空間的大小聯(lián)系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物體占空間大小的含義",然后再揭示物體所占空間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在教學1立方米時,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1立方厘米大小,并找出生活中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品。認識1立方分米時,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認識1立方米時,用棱長1米長的正方體框架搭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等。通過觀察、描述、想象等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體積概念及體積單位的構建過程。

3.注重滲透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拼擺法,比較法。

4.重視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強調(diào)多種感官同時參與。

5.充分運用學具、小實驗操作以及巧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示知識形成過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建立清晰表象,從而理解新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本節(jié)課力求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獲取新知的樂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趣。

1.1小實驗。

1.1.1取兩個同樣的玻璃杯,放入同樣多的水,把一個土豆和一塊小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中。

(1)讓學生猜一猜:把土豆和小石頭分別放入兩個水杯后,水面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學生可能會說兩個杯內(nèi)的水面都升高,放土豆的杯內(nèi)的水面上升的高)。

(2)找學生完成實驗,并讓學生說說觀察到的結果。

1.1.2討論:

(1)兩個杯子內(nèi)的水面為什么都會升高?

(2)放土豆的杯內(nèi)水面上升的高,說明什么?

1.1.3全班研討:

(1)兩個杯內(nèi)的水面為什么都會升高?

(2)放土豆的杯子內(nèi)水面上升的高,說明什么?

重點得出:土豆和小石頭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把它們分別放到水里后,下面的水被擠上去,水面就會升高。土豆占的空間大,所以放土豆的杯子內(nèi)的水面升的高。

2.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2.1認識體積:

1.比較手機、文具盒、鞋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再讓學生說說周圍的物體哪個占空間大,哪個占的空間小。

2.匯報交流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充分感知每一個物體所占空間大小是不一樣的,引導學生得出體積的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3.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比較手機、文具盒、鞋盒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p>

4.出示教材中的兩個長方體,讓學生比較它們的體積,觀察交流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可能會認為1號長方體大或2號長方體體積大或兩個長方體的大小,不能只憑感覺,要看哪個長方體用的小正方體的數(shù)目多,從而導出體積單位。

2.2.1教學1立方厘米。

(1)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最小的正方體,并量一量它的棱長大約是多少厘米?從而揭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記作1cm3。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讓學生充分感知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學生操作,用學具中1立方厘米正方體搭成不同的立方體圖形,并說出所搭立體圖形的體積。

通過操作,使學生體會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4)估測一根粉筆的體積。

2.2.2教學1立方分米。

(1)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較大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從而讓學生自己推導出1立方分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記作1d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分米的觀念。

(3)找生活中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品。

(4)學生操作,用學具中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搭成不同的立方體圖形,并說出所搭立體圖形的體積。

(5)估測酸奶箱子的體積。

2.2.3教學1立方米。

(1)讓學生類推1立方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記作1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米"有多大。

(3)出示棱長1米的正方體框架,搭出1立方米的空間,并讓學生實際鉆一鉆看最多能容納幾名同學,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米的觀念。

3.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下面的立體圖形是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搭成的。

2.根據(jù)自己生活經(jīng)驗,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體積單位。

一個鉛筆盒的體積約是480()。

一臺電視機體積約是48()。

一臺電冰箱的體積約是1.5()。

3.下面說法對嗎,說說理由。

(1)一臺電腦所占的空間約是15立方米。

(2)紅紅口渴了,一口氣喝了200立方米的水。

(3)植樹活動中,小明和小剛干勁可足了,一次就抬了6立方厘米的土。

(4)把一塊正方體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后,體積沒變。

4.自主反思,深入體驗。

讓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六

1、呈現(xiàn)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寬度、用拃量布的長度以及用腳長量竹竿的長度的情景,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測量長度的必須要有長度單位,同時理解到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某部分作為長度單位。

2、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明白測量物體要用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厘米,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cm)的長度觀念,同時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zhì)(就是確定一段摻毒里包含多少個長度單位)。

重點:了解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建立1厘米的`觀念,了解測量單位的本質(zhì)。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故事引入。

呈現(xiàn)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寬度、用拃量布的長度以及用腳長量竹竿的長度的情景,并配有動畫情景。

二、探究新知。

1、活動探索,用拃測量相同物體不同的測量標準,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動畫演示、講授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知道尺子是我們測量長度的工具。

3、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通過具體方法的指導,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zhì),就是確定一段長度里包含多少個長度單位。從而領會到為什么測量時,尺的刻度“0”要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

三、知識應用。

(一)用身體量一量。

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

請你用這些長度單位量一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1)數(shù)學書長約()拃。(2)課桌長約()拃。

(3)黑板長約()庹。(4)教室長約()步。(二)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從刻度0到1的長度就是1厘米,

從()到()也是1厘米,從()到()還是1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寬約()厘米,手掌寬約()厘米,

一拃長約()厘米。(三)量一量。

文檔為doc格式。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教學難點: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zhuǎn)化。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口答填空,并說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

(2)500厘米=()分米=()米。

3、談話引入:我們復習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和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轉(zhuǎn)換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關系。

(1)指導學生自學,出示自學提綱。

a、棱長是l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b、棱長是l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c、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演示動畫“體積單位間的進率l”

2、推導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關系.。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結: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l000。

4、完成書上想一想,填一填。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說出計算過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體積單位的換算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后進行教學的。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實際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為了更好地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1.重視學生的自主猜測、主動探究。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猜想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再通過驗證發(fā)現(xiàn)常用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重視轉(zhuǎn)化、推算等方法。為了讓學生明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本節(jié)課先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借以引導學生利用轉(zhuǎn)化、類推的方法,讓學生提出猜想,然后通過合作驗證等活動得到結論,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八

1、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間的進率。

一、引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幾個體積單位,誰知道是那幾個嗎?

3、那么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4、你們想不想知道體積單位他們之間的進率呢??

二、研究探討。

4、好,大家想了一會了,誰來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書寫出來。

5、表揚學生,并且書寫正確的推導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我書寫的關系式推導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關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練習。

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我們剛才知道了相鄰的2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那么不相鄰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我們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對,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樣用推導關系可以推導出來。那么現(xiàn)在大家自己動手推導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指導)。

8、集體反饋結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9、練習。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2、3題。

2、我們還學習了容積單位,下去同學們把他們之間的關系做出來,再根據(jù)體積和容積之間的關系,求出他們之間的進率。

四、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2、單位換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2、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建立體積概念。

教法:自學法。

學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qū)W:(2分)。

1、我們學過的常用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各有哪些?

2、導入課題。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體積和體積單。

3、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

(2)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就是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習內(nèi)容:數(shù)學書27、28頁。

2、學習時間:5分鐘。

3、學習方法:邊看邊畫重點,看后填寫自學提示。

4、自學提示: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和(),可以分別寫成()、()和()。

(3)棱長是1㎝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是dm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是1m的正方體,體積是()。

5、跟蹤練習:

(1)用體積概念解釋烏鴉為什么能喝到瓶子里面的水?

(2)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m、1dm、1cm。

(3)書上28頁第2題。

三、合作交流:(8分)。

1、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一個倉庫的體積是12();

一堆沙的體積是1.9();

微波爐的體積約是45();

一箱純奶的體積越是8();

一瓶墨水體積是約60();

2、練習。

書32頁4題。

四、質(zhì)疑探究(10分)。

1、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它們分別是用來計量物體的什么的?

2、跟蹤練習:

(1)書28頁做一做第1題。

(2)說一說:

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只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五、小結檢測(10分)。

(一)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檢測。

1、我會填。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和(),可以分別寫成()、()和()。

(3)棱長是1㎝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是1m的'正方體,體積是()。

2、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3、我是小法官。

(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體積單位大于面積單位。(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也是1厘米。

4、書上1、3題。

5、小明數(shù)學日記。

我們的教室占地面積約是60()。我的身高只有1.4(),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離老師的講臺最近,老師的講臺上放著一個體積為1()的粉筆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筆,一支粉筆的體積約為7(),粉筆盒的旁邊是一瓶體積為50()的紅墨水盒。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塊面積是4()的黑板,黑板旁邊還有我的最愛:一臺體積是200()的電視機!

六、堂清(5分)。

(1)一塊橡皮體積大約是6()。

(2)一本數(shù)學書的體積大約是200();。

(3)一本大字典的體積大約是2();。

(4)一臺電視機的體積大約是120();

(5)一個書包的體積大約是16.5();

(6)運貨集裝箱的體積大約是40();。

板書: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mdmcm。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內(nèi)容:冀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80~83頁。

教學目標:

2、了解體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

3、在實驗、觀察、交流等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按實驗要求做好準備。一個土豆、一塊小石頭(比土豆小)、裝有同樣多水的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一個,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4個。學生每人準備12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三根1米長的尺子。

一、問題情境。

師生談話,通過對土豆、石塊的比較引出教材上的小實驗。

教師出示土豆和石塊。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

生:土豆和石塊。

師:相比之下,哪個大?哪個?。?/p>

生:土豆大,石塊小。

師:你能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塊分別有多大嗎?

學生用手比一比。

二、小實驗。

1、猜測把土豆和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子后,水面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裝有同樣多的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

師:這是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里面裝有同樣多的水。

生1:兩個杯中的水面都會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塊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師:同學們猜想得對不對呢?我們來試一試。

2、觀察實驗結果,交流杯子中水面發(fā)生的變化。

教師把土豆和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中,讓學生觀察。

師:你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與同學們猜想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3、說一說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說明了什么。

師: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得高,說明了什么?

生3:說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師: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間大。

三、認識體積。

1、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其所占空間的大小。

教師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讓學生觀察。

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2、教師介紹體積的概念。

師:物體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間也不同,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投影出示定義。

師: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這三種物品相比較誰的體積最大?誰的體積最?。?/p>

師:你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體積大,哪些物品的體積小嗎?讓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

3、看圖比較兩個長方體的體積。

師:我們的學習伙伴紅紅和亮亮分別搭了一個長方體,他們都說自己搭的長方體的體積大,請同學們幫他們看一看,誰說的有道理。請打開教材81頁。

學生觀察并思考。

師:誰搭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為什么?

師:大家認為哪種說法正確?為什么?

師:我們以前已經(jīng)學過,測量長度要用到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那么測量物體的體積,要用體積單位。

2、認識并體驗1立方分米。

常見的體積單位有三個,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一個“立方分米”。師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投影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分米。

記作:1dm3(板書)。

師:你能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嗎?

學生動手比一比。

師:同學們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

3、認識并體驗1立方厘米。

師問:我手中的橡皮能用立方分米做單位嗎?很自然地引出了較小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教師出示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

師:這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投影出示: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

記作:1cm3(板書)。

師:同學們找一找或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4、認識并體驗1立方米。

教室的空間用“立方厘米”做單位,行嗎?用“立方分米”呢?為什么?1立方米是怎么規(guī)定的?由于有前邊兩個體積單位做基礎,知識遷移,學生很可能說出: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同時出示投影: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師:1立方米記作:1m3。

接下來我們體驗了多大是1立方米。

多長是1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有多大?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長度,閉著眼睛想1立方米有多大。

我想讓同學們現(xiàn)在就看一看、體驗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怎么辦?

學生可能提出搭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

指名上前搭建。搭正方體的過程學生可合作完成,師相機指導。

師:看,搭出的空間就是1立方米。想知道這里面能站幾名同學嗎?我們來試一試。

指幾名同學實際鉆一鉆。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呢?

五、物體的體積。

1、教師通過實際搭建的立體,介紹物體的體積的計量方法。

師:計量平面的大小,要看這個平面含有幾個面積單位;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教師仿照教材82頁圖,用1立方分米模型搭建一個立體。

師:這個長方體是用四個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那么它的體積就是4立方分米。

2、學生隨意搭長方體,并指出體積是多少。

師:同學們用你準備的小正方體,隨意搭建一個長方體,并說一說它的體積是多少?

教師巡視檢查后再指名說一說。

六、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讀題后自己填空,再交流。

師:剛才我們用小正方體搭建立體圖形,大家都很認真?,F(xiàn)在請打開教科書83頁,看練一練第1題。

學生讀題后,自己數(shù)并填空。

師:誰來說一說,它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數(shù)(2)的?

學生只要表達明白自己數(shù)的方法即可。

2、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填寫體積單位,再交流。

師:同學們請看練一練第2題,自己獨立完成。

學生做完后全班交流,并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3、練一練第3題,用12個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擺不同的立體圖形,并交流。

師:同學們請看練一練第3題,讀題后,自己動手擺一擺。學生擺后交流。

七、問題討論。

學生認讀題后,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重點使學生了解它們的聯(lián)系和不同。

如:1cm是長度單位;1cm2是面積單位;1cm3是體積單位。

聯(lián)系:邊長1cm的正方形是1cm2,

棱長1cm的正方體是1cm3。

不同:1cm是計量線段或物體長短的計量單位;1cm2是計量平面大小的計量單位;1cm3是計量物體體積大小的計量單位。

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一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這是什么計量單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這是什么計量單位?

二、探究新知.。

我們學習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面積和面積單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概念:體積和體積單位.(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一)實驗觀察,建立體積概念.。

1.教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處做一個紅色記號.。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第三步:拿出石塊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思考: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

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

匯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后,石塊占據(jù)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

石塊大占據(jù)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塊小占據(jù)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方法:

第一步:拿出裝滿細沙的杯子,把細沙倒在一邊.。

第二步:把一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細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

觀察思考:出現(xiàn)了什么結果?這說明了什么?

匯報歸納:放入大木塊,外邊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塊外邊剩的沙少.。

這說明木塊也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木塊大占據(jù)空間大,木塊小占據(jù)空間?。?。

3.總結兩次實驗結果.。

教師提問:以上的兩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歸納:物體都占據(jù)空間,物體大占據(jù)空間大,物體小占據(jù)空間?。?/p>

教師明確: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4.比較物體體積的大?。?/p>

實物比較:字典和大詞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葉桶課本和練習本。

(教師出示一組體積接近的物體)提問:這兩個物體誰的體積大?

(二)認識體積單位.。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時只憑感覺是無法判斷出誰大誰小的,這就要我們。

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1.認識1立方厘米(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

2.認識1立方分米.(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

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

3.認識1立方米.。

思考:什么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板書: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二

4、在學生學習活動中體現(xiàn)階梯式評價。

1、教師準備:

(1)實驗器材:量杯、石塊、水、

(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物模型,用3根1米長的木條釘成的直角架、

(3)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

(4)多媒體課件、

(5)桌椅擺放:六組,每兩組對稱形。

2、學生準備:

(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

(2)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或?qū)嵨铩?/p>

第一輪:比眼力。依次發(fā)四條長短不同的線段。指出先誰拿,后一起拿。

第二輪:比運氣。教師出示四個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隨意點。

第三輪:比判斷力。依次發(fā)四個不同的長方體、

通過談話后,引出“長度”、“面積”、“體積”等名稱,提出問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要問嗎?

什么叫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和表面積什么不同?(師板書:意義、單位、體積和表面積的區(qū)別)。

師:提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一)、建立體積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你們想怎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自選學習方式。

(3)(自學)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拿出石塊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匯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后,石塊占據(jù)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大占據(jù)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占據(jù)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討論、歸納: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體積”的意義、

結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再進一步講解、教師: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比如教室占據(jù)了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又占據(jù)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間;課本、文具盒占據(jù)了書包里的一部分空間,等等(板書)。

(3)鞏固、看教科書第111頁的“做一做”、

哪堆木塊的體積大?哪堆木塊的體積小?并說明理由、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時只需要憑感覺判斷出誰大誰小就可以,但是有時也需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大,這就要我們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些體積單位。

1、認識1立方厘米。

(1)教師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每四個人一組,每組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如:蠶豆等物體,再引導學生用手勢表示一個食指尖大約是1立方厘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shù)奈矬w。(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認識1立方分米。

(1)師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并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再引導學生做出:用手勢表示1立方分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shù)奈矬w。(粉筆盒、藥盒、禮品盒等。)。

3、認識1立方米。

想一想:列舉物體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的物體,如:兩個課桌合在一起;電視機箱子……。

啟發(fā)學生借助四個同學圍成的空間來表示1立方米。讓學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教師:1立方米的空間大約可以容納8位小學生、教師請8位學生鉆進架子里,半蹲著,充滿棱架、讓全班同學體會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裝電視機的紙箱、電腦臺,洗衣機等等。)。

(1)判斷:(投影出示,113頁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條1分米長的線,用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書第113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者的不同點,使學生知道:長度單位是一條線段,面積單位是一個正方形,體積單位是一個正方體。

1、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2、操作練習。擺一擺、想一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3、書113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閱讀操作練習引導學生歸納: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長、寬、高也就不同,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提問:這是為什么?(因為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

5、下圖中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7、估量大約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拼起來有1立方分米、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nèi)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么?學會有關體積的知識有什么用呢?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歸納、

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關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概念、教學之后認真反思覺得這個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材第27、28頁。

我能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并能估計物體的體積。

1、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

2、揭題。

1、閱讀課本27頁。

回憶“烏鴉喝水”的過程,是因為烏鴉把()投到瓶子里,()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就會漲起來。我發(fā)現(xiàn)所有物體所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的體積就是(?)的大小。

(?)叫做物體的體積。

洗衣機、影碟機和手機中,(??)所占的空間最大,所以(?)的體積最大;(?)所占的空間最小,所以(?)的體積最小。

要比較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單位來測量。

2、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

(1)打開書28頁自學,完成下面習題。(合作要求: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交流自學成果;小組長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應給于幫助;對于問題用筆畫下來。)。

*計量體積要用()。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別為()()()。

(1)、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生活中計算機鍵盤上一個按鍵的大小約是1立方厘米,我還能找出1立方厘米大小的物體有()。我估計一根粉筆的體積約是(?)立方厘米。

(2)、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生活中粉筆盒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我還能找出1立方分米大小的物體有(?)。教室中的電腦音箱的體積約是()。

(3)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用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墻角,這樣圍成的空間大約就是1m3,1立方米約可容納12個同學。我還能找出1立方米大小的物體,如(?)。我估計教室的體積約是()。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nèi)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________;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________;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_________?。

1、游戲說出一個比前一個同學的體積稍大一些的物體,稍小一些的物體。

2、我會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臺電腦主機的體積大約是18()。

(2)一大堆土的體積約是15()。

(3)一個墨水盒的體積約是168()。

(4)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5()。

(5)一個蘋果的體積約是200()。

(6)一間客廳的面積約是30()。

(7)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10()。

3、判斷:

(1)一臺家用冰箱的體積是500立方米()。

(2)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3)一條線段長12平方米()。

(4)墨水瓶的體積為是140平方厘米?()。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同學們看看桌面,你們發(fā)現(xiàn)今天的數(shù)學課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與他們小組的不一樣的嗎?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物體來做一個實驗: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過實驗能發(fā)現(xiàn)一些數(shù)學問題。

教師說實驗規(guī)則。

二.認識體積。

小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們把石頭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師:水面為什么會上升?

其它小組再來說說。

師:你們哪組沒有取到泡沫?(拿圍棋子的一組)。

師:這些東西放進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嗎?

那為什么你們組沒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們組的東西不夠。

師:怎么辦?

生:借點東西放。

師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師:說明什么?

師:還有一組。(拿乒乓球的一組)。

你們舉起量筒讓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進量筒后,水面有變化嗎?乒乓球占不占空間?

師:那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沒占水的空間。

師:怎樣才能讓它占水的空間呢?哪位同學給出出主意。

生:壓下去。

師:誰來試一試?

生向下壓球取道泡沫。

師:水面上升了,說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間。

師:剛才我們往量筒里放了石頭,圍棋,乒乓球,橡皮等物體,水面都上升了,說明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鉛筆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鉛筆盒的體積。

誰能仿照老師的舉例試著說一句話。

生說。

師舉起一個小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7.

再舉起一個大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

為什么?

師:看來要想準確的比較它們的大小,就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產(chǎn)生了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單位)。

回憶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讓學生自學課本38頁的內(nèi)容??纯磿戏謩e介紹了哪些體積單位?它們分別是怎樣定義的。

學生匯報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體積單位給大家介紹。

學習1立方厘米時師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種形狀,讓學生明白物體的形狀變了,而體積不變。

學習1立方米時師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讓學生鉆進去,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

三.估計身邊物體的體積。

五.鞏固練習。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38----40頁。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實際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2、通過觀察、探索、操作、思考、判斷、辨析、想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歷理解體積意義和認識體積單位的過程,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操作、勇于猜想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具準備。

杯子、正方體、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空間。

1、聯(lián)系生活,引出空間。

2、感悟空間,引入新課。

師:想一想,哪個地方的空間比教室大?

是啊,飛船艙內(nèi)空間很小,但飛船遨游的太空是一個浩瀚無垠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物體,那么物體和空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今天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實驗觀察理解體積的意義。

取出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里,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里。

猜想: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實驗驗證。

交流分析原因。

師小結:石頭占了一部分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問: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占有空間?

我和一同學誰占的空間大?我和姚明比呢/。

看來物體不光占有空間,并且所占的空間還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反饋。

出示電視機、影碟機、手機。

問:電視機所占的空間大小叫什么?

影碟機的體積指什么?

這三個物體誰的體積最大?誰的體積最???

2、體積單位的建立和應用。

(1)、情境設疑,回顧思考。

出示兩個盒子你能一眼看出誰的體積大嗎?

師:從大家的眼神來看,遇到困難了。一個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會經(jīng)常記得回頭看,以前在數(shù)學學習中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也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我們在研究面積單位是知道: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立方厘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立方分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立方米。

有了這些面積單位,我們就可以測量各種平面的面積了。那么,測量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

想一想標準應該是什么形狀的。

(2)、師:大家和科學家想的一樣,為了方便,我們規(guī)定用正方體來計量體積。那么正方體的大小又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我們通過自學來了解吧!請大家自學課本39頁內(nèi)容,把你認為的重點用筆畫出來。

(3)、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匯報。

問:體積單位的大小是怎樣規(guī)定的?

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鉆一鉆:教師讓學生鉆到這個棱架中,看大約能容納幾人?

三、動手實踐,計量體積。

1、擺一擺用6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體積有多大?

2、說一說課本40頁2題。

3、想一想擺一個體積是9立方分米的長方體,你需要用幾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

四、綜合應用。

1、填一填書1、2題。

2、辨一辨。

3、書44頁3題。

五、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問題。

六、板書設計。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經(jīng)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兩人一份學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抓住體積概念本質(zhì),就地取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觀察一下自己的抽屜,說一說你們抽屜里有些什么?”

師:“估計一下,你們現(xiàn)在的抽屜還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師:“為什么你們的抽屜還能放東西,說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

師:“抽屜沒塞滿說明抽屜還有空間,如果東西放滿了,也就沒有空間。從有空地兒到?jīng)]有空間說明什么?”

師:“書包可以把抽屜的空間占了,幾十本書也能把抽屜的空間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樣也可以把抽屜的'空間占了。說明什么?”

物體都會占空間,大家舉例說一說物體占空間的現(xiàn)象。

師:“物體都會占空間,是不是物體所占空間都一樣呢?”

師:“物體所占的空間大小不一樣,有的物體占空間大些,有的物體占空間小些,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p>

教師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二、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創(chuàng)設精準的問題情境,探索學習常用體積單位,深化理解物體的體積概念。

師:“物體占空間多,那個物體的體積就大,物體占空間少,那個物體的體積就小。”

師:“拿出你們的書包或新華字典,摸一摸它們的大小,感覺一下自己書包或新華字典體積的大小?!?/p>

師:“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劃著告訴你的同桌,你的書包或字典有多大嗎?試一試?!?/p>

學生活動后,點同學分別到講臺上比劃著告訴大家自己的書包或字典的大小。

師:“你們知道他們的書包有多大了嗎?”

師:“誰能用打電話的形式告訴我,他們的書包有多大?”

師:“想出辦法來了嗎?其實我們不是沒有辦法,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9面,看一看書,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議一議,找到方法了就告訴老師一聲?!?/p>

設計意圖:其一、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從學生的知識起點創(chuàng)設出學生的問題情境能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學習的動力。學生在認識了體積概念后,用直觀形式來描述物體體積應該說是不成問題的,用手勢比劃一個物體的大小,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經(jīng)驗是非常豐富的,而用電話的形式來告訴老師物體的體積,對沒有學習體積單位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描述物體的體積需要個標準,而這個標準便是體積單位,因為學生沒有這個標準,所以學生完不成用電話的形式告訴別人物體的體積,也因為需要,學生的探究欲也越強,此時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其二、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是從教師那得到解決問題的結果,他們需要的是形成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方法,指導閱讀教材,學會自主學習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對學生學習的興趣的鼓動性和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性。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要用到體積單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們都是描述物體大小的體積單位。書上是怎樣規(guī)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來,并說一說。”

觀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然后再用手勢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同一小組的同學可以互相進行學習。

學生自由活動,探索和體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學習的情況。

師:“1立方厘米是怎樣規(guī)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師:“1立方分米是怎樣規(guī)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師:“1立方米是怎樣規(guī)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師:“1立方米,大家比劃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可以一起來做。我這兒有三把米尺,我讓幾個同學和我一起,用這幾把尺借助教室的一個墻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p>

師:“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老師想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

師:“大家不站不知道,現(xiàn)在我們的同學進去了,發(fā)現(xiàn)沒有,1立方米的空間還真不小,整整一個小組的人都能擠進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嗎?現(xiàn)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間可放多少物品?”

師:“你們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嗎?試一試估計一下身邊物體的大小?!?/p>

學生交流嘗試用體積單位描述身邊物體的大小。

三、引導學生反思整理,形成體積概念。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你覺得很重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你還想知道有關體積的哪些知識?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最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是什么?”

四、啟發(fā)課后觀察操作,深化鞏固課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師:“今天大家的學習很投入,也學了不少有關物體體積的知識,我也很高興。其實學習不單是在課堂上學習,也可以在課外學。比如今天學習后,大家就可以去觀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間,想一想怎樣用今天所學的體積單位來描述它,如一枝鋼筆大約有20立方厘米等?!?/p>

師:“課后,同學們也可以做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比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學們的課外學習會比課堂上更認真,更投入,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和收獲?!?/p>

設計意圖:

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到課外,由他主學習轉(zhuǎn)到自主學習應該是教師教學的一種境界,是教師終身追求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需要我們在設計中去預設,在實踐中去嘗試。

文檔為doc格式。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驗和具體事物,經(jīng)歷建立體積概念和體積單位的過程。

2.了解體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

3.在實驗、觀察、交流等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了解體積和體積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用具:兩個玻璃杯、石頭、土豆、手機、文具盒、鞋盒、長方體、正方體、粉筆、酸奶盒,正方體框架等。

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認識了升和毫升及長方體、正方體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設計力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強調(diào)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感受、理解概念、恢復概念來源于現(xiàn)實,又扎根于現(xiàn)實的本來面目。

1.創(chuàng)設引入概念,設疑激趣。

2.引導學生探究,主動建構知識形成的過程。本節(jié)課重視體積、體積單位概念的建立。首先利用一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實驗,把土豆和一塊小石塊放入同樣高水的兩個杯中通過直觀的水面上升高度不同的情況,由學生已有的“土豆占的地方大”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為“土豆占的空間大”接著讓學生描述手機、鉛筆盒、鞋盒等熟悉的物品,哪個占的空間大,把學生對物品大小的經(jīng)驗和占空間的大小聯(lián)系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物體占空間大小的含義”,然后再揭示物體所占空間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在教學1立方米時,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1立方厘米大小,并找出生活中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品。認識1立方分米時,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認識1立方米時,用棱長1米長的正方體框架搭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等。通過觀察、描述、想象等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體積概念及體積單位的構建過程。

3.注重滲透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拼擺法,比較法。

4.重視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強調(diào)多種感官同時參與。

5.充分運用學具、小實驗操作以及巧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示知識形成過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建立清晰表象,從而理解新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本節(jié)課力求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獲取新知的樂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趣。

1.1小實驗。

1.1.1取兩個同樣的玻璃杯,放入同樣多的水,把一個土豆和一塊小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中。

(1)讓學生猜一猜:把土豆和小石頭分別放入兩個水杯后,水面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學生可能會說兩個杯內(nèi)的水面都升高,放土豆的杯內(nèi)的水面上升的高)。

(2)找學生完成實驗,并讓學生說說觀察到的結果。

1.1.2討論:

(1)兩個杯子內(nèi)的水面為什么都會升高?

(2)放土豆的杯內(nèi)水面上升的高,說明什么?

1.1.3全班研討:

(1)兩個杯內(nèi)的水面為什么都會升高?

(2)放土豆的杯子內(nèi)水面上升的高,說明什么?

重點得出:土豆和小石頭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把它們分別放到水里后,下面的水被擠上去,水面就會升高。土豆占的空間大,所以放土豆的杯子內(nèi)的水面升的高。

2.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2.1認識體積:

1.比較手機、文具盒、鞋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再讓學生說說周圍的物體哪個占空間大,哪個占的空間小。

2.匯報交流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充分感知每一個物體所占空間大小是不一樣的,引導學生得出體積的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3.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比較手機、文具盒、鞋盒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p>

4.出示教材中的兩個長方體,讓學生比較它們的體積,觀察交流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可能會認為1號長方體大或2號長方體體積大或兩個長方體的大小,不能只憑感覺,要看哪個長方體用的小正方體的數(shù)目多,從而導出體積單位。

2.2認識體積單位。

2.2.1教學1立方厘米。

(1)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最小的正方體,并量一量它的'棱長大約是多少厘米?從而揭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記作1cm3。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讓學生充分感知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學生操作,用學具中1立方厘米正方體搭成不同的立方體圖形,并說出所搭立體圖形的體積。

通過操作,使學生體會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4)估測一根粉筆的體積。

2.2.2教學1立方分米。

(1)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較大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從而讓學生自己推導出1立方分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記作1d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分米的觀念。

(3)找生活中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品。

(4)學生操作,用學具中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搭成不同的立方體圖形,并說出所搭立體圖形的體積。

(5)估測酸奶箱子的體積。

2.2.3教學1立方米。

(1)讓學生類推1立方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記作1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米”有多大。

(3)出示棱長1米的正方體框架,搭出1立方米的空間,并讓學生實際鉆一鉆看最多能容納幾名同學,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米的觀念。

3.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下面的立體圖形是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搭成的。

2.根據(jù)自己生活經(jīng)驗,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體積單位。

一個鉛筆盒的體積約是480。

一臺電視機體積約是48()。

一臺電冰箱的體積約是1.5()。

3.下面說法對嗎,說說理由。

(1)一臺電腦所占的空間約是15立方米。

(2)紅紅口渴了,一口氣喝了200立方米的水。

(3)植樹活動中,小明和小剛干勁可足了,一次就抬了6立方厘米的土。

(4)把一塊正方體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后,體積沒變。

4.自主反思,深入體驗。

讓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篇十八

1、通過實驗,使學生經(jīng)歷猜測、驗證等活動,知道什么是體積,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體積單位。初步估算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判斷和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探究、類推、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理解體積的含義,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的物體的體積。

師:同學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能簡單的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的經(jīng)過?

(指名學生講故事)。

師:為什么往瓶內(nèi)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會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

師:是這樣嗎?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

1、實驗探究。

師:老師這兒有三個一樣的杯子,里面裝了同樣多的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把手中的這個小玩具放在2號杯子里。(操作)。

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水面上升了,因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間。)。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這個墨水瓶放進3號杯子里,和2號杯子相比,又會有什么變化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仔細觀察。(演示操作)。

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又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和2號杯子相比,3號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這說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間更大。)。

師: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任何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還有大有小,我們就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

2、比較物體體積的大小。

師:小玩具占的空間小,我們就說小玩具的體積小。墨水瓶占的空間大,我們就說墨水瓶的體積大。

問:你能像這樣舉例說出兩個體積大小不同的物體嗎?(指名生舉例)。

師:剛才大家舉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請看屏幕上的這兩組物體,誰的體積大呢?

(屏幕出示p26t1圖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師:剛才通過數(shù)圓木和小木塊的個數(shù),我們比較出了兩組物體體積的大小。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物體:其中一個由2個正方體組成,另一個是由27個正方體組成的。同學們猜猜誰的體積大?說說你的理由。(指名說、課件驗證猜想)。

問:為什么由2個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卻比由27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還要大呢?

師:看來要想準確地表示出物體的大小,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產(chǎn)生了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單位)。

問:你在生活中聽說過哪些體積單位嗎?(有選擇的板書常用的三個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師:我們首先來認識立方厘米,現(xiàn)在我手里拿的這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有時為了書寫簡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寫成cm3。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問:同學們我們的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估一估我手中這個優(yōu)盤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立方厘米,下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說一說)。

問:在我們的身邊又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師:同學們想一想,計量哪些物體的體積時要用到立方分米這個單位?

師:認識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指名說一說)同學們說的很對!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為m3。

師:1立方米占有的空間有多大呢?下面老師借助兩個邊長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給大家展示一下。(師展示講解)由此可見,立方米是用來計量比較大的物體的體積單位。

問:生活中又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米呢?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計量哪些物體的體積時要用到立方米這個單位?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指名學生回答、師及時評價。

2、你能說出下列物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指名答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師總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時,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把12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擺成的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