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甘肅概況導游詞(精選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11:12:01 頁碼:13
甘肅概況導游詞(精選12篇)
2023-11-10 11:12:01    小編:zdfb

每個人都需要總結,因為它是我們成長的見證,也是我們前進的基石。較為完美的總結應該具備客觀性和中立性,不帶有個人偏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和參考。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一

甘肅簡稱甘或隴,位于黃河上游,想到甘肅最先出現在你腦海里的的景區(qū)是什么呢?是不是敦煌莫高窟?下面是本站為大家?guī)淼母拭C概況。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甘肅簡稱"甘"或"隴",是取古甘州(今張掖)和古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甘肅地處青藏,內蒙古,黃土三大高原交匯處,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全省轄14個地州市,87個縣市區(qū),國土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七位。20xx年底總人口為2592.58萬人,包括漢,回,藏,蒙古,裕固,東鄉(xiāng),保安等45個民族,其中東鄉(xiāng),裕固,保安族為甘肅特有民族。全省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海拔最底500米,最高近5000米。滾滾黃河為甘肅提供了豐富的水電資源,祁連山的積雪澆灌著河西走廊千里沃野;隴東黃土高原富饒遼闊;隴中地區(qū)土地廣袤,隴南山區(qū)氣候溫和,稻谷飄香,甘南,祁連山草原豐茂,是全國五大牧區(qū)之一。

甘肅,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大地灣遺址證明,這里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發(fā)祥于隴東一帶。漢唐以來,甘肅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跡。舉世文明的莫高窟,雄偉的嘉峪關,地下珍藏漢簡,金碧輝煌的拉不楞寺和古老的長城等,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中外游客。

甘肅,在解放五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得變化,工農業(yè)生產,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20xx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61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51.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90.3元。糧食實現了省內基本自給;在工業(yè)上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屬,石油化工,機械制造和電力煤炭為主體,結構比較合理,門類比較齊全,擁有較雄厚物質技術基礎的工業(yè)基地。鐵路,公路,民航四通八達。蘭州市已成為西北交通,郵電通訊樞紐和商貿中心。全省文化,教育,體育,衛(wèi)生,和科學研究事業(yè)有著較大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甘肅位于我國地理位置心臟地帶,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會地帶,其形狀就像一柄玉如意,也像個啞鈴,又似狗棒,兩頭大,中間狹小。甘肅省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六位。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以山地和高原為主,海拔一般都在1000米以上,其南部的甘南高原海拔3000~4000米。它東臨陜西,西連新疆青海,北靠內蒙寧夏,南接四川。一條寬約數十公里的千里長廊將中原大地與廣袤的西部連接起來,人們把這一部分稱為“河西走廊”,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絲綢之路”其中一段。甘肅地貌十分奇特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全有。西北面是雪山巍峨,瀚海茫茫的邊塞風光,東南面是群山競秀的江南景色,既有“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甘南遼闊草原,也有荒山連綿的干旱地區(qū)和渠道縱橫的魚米之鄉(xiāng),因此在甘肅旅行可以觀賞到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

追溯中華文明的淵源,沿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而上,甘肅無論如何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地方。

甘肅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息、繁衍的重要地區(qū)。這里匯聚著燦爛輝煌的文化,如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為人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甘肅是中國境內從東南通向西北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天水麥積山石窟的泥塑世界聞名。

因為甘肅地處東西文化交匯地區(qū),在這里,大量的民族風情以及宗教信仰確實值得認真研究。甘肅省內共有44個民族,其中人口超過千人的民族有漢、回、藏、東鄉(xiāng)、裕固、蒙、哈薩克、保安、土、撒拉、滿等11個民族。東鄉(xiāng)、裕固和保安族的聚居地僅在甘肅省境內。

在宗教信仰方面,眾多少數民族當中,回、東鄉(xiāng)、撒拉、哈薩克、維吾爾等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藏、裕固、蒙、土族等民族信奉喇嘛教。

甘肅的精華景點大體分布在以蘭州為中點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交通干線附近,西線: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在這條線上不僅可以一飽世界級名勝的眼福,而且可以領略真正的大西北風情;南線:臨夏—夏河—瑪曲—朗木寺—迭部—武都,沿途自然、人文風光甚佳,是極好的發(fā)現之旅;東線:天水—平涼—慶陽,對那些不隨俗的旅行者來說,這條線路是很有味道的,景區(qū)內容豐富,西部高原味濃郁,很多美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游,它東接陜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縱橫45.3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huán)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里有直插云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蔥蔥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肅風景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qū),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繡、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xiāng)、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內的拉卜楞寺,不但有著精美絕倫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規(guī)模較大的法會和眾多的節(jié)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采。古樸典雅的臨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眾們的聚禮之地,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qū),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qū)。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間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zhàn)場和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又叫馬踏飛燕)就出土于此(武威)。聞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qū)風情、雷臺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甘肅是一個發(fā)展?jié)摿屠щy都比較突出、優(yōu)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的省份。經過建國以來的開發(fā)建設,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等為主的工業(yè)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yè)基地。農業(yè)生產基礎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糧食實現了省內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馬鈴薯、水果、蔬菜等戰(zhàn)略性主導產業(yè),制種、中藥材、啤酒原料等區(qū)域性優(yōu)勢產業(yè),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黃花菜、花椒、油橄欖等一批地方性特色產業(yè)和產品。教育、科技事業(yè)有了長足發(fā)展,現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屬的科研機構22個。文化事業(yè)不斷進步,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飲譽全球,《讀者》雜志成為全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期刊。

20xx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轉變,大力發(fā)展各項社會事業(yè),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fā)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物價趨穩(wěn)、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tài)勢。全省完成生產總值5020億元,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00億元,增長40%;大口徑財政收入933.6億元,增長25.3%;地方財政收入450.4億元,增長27.4%;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88.7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3909.4元,增長14.2%。

當前,甘肅正處在負重爬坡期。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深入實施和中央支持四省藏區(qū)跨越式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別是為甘肅量身定制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甘肅省循環(huán)經濟總體規(guī)劃》等政策機遇,使甘肅面臨著難得的政策疊加期和黃金發(fā)展期,步入了奮力趕超、轉型跨越的歷史階段。20xx年,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省委提出了穩(wěn)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繼續(xù)堅持發(fā)展抓項目、改革抓創(chuàng)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培育、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四抓三支撐”總體工作思路以及“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fā)展、整體推進”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緊緊圍繞科學發(fā)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目標,更加注重開發(fā)開放,更加注重轉型轉移,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全力做好穩(wěn)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各項工作,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

20xx年1月3日,甘肅省林業(yè)部門表示,甘肅兩處有大熊貓分布的省級保護區(qū),通過專家評審后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qū),此舉將有利于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的連片保護。

2

頁,當前第。

1

1

2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二

甘肅簡稱“甘”或“隴”,是取古甘州(今張掖)和古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

甘肅地處青藏,內蒙古,黃土三大高原交匯處,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復雜多樣。

全省轄14個地州市,87個縣市區(qū),國土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七位。

底總人口為2592.58萬人,包括漢,回,藏,蒙古,裕固,東鄉(xiāng),保安等45個民族,其中東鄉(xiāng),裕固,保安族為甘肅特有民族。

全省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海拔最底500米,最高近5000米。

滾滾黃河為甘肅提供了豐富的水電資源,祁連山的積雪澆灌著河西走廊千里沃野;隴東黃土高原富饒遼闊;隴中地區(qū)土地廣袤,隴南山區(qū)氣候溫和,稻谷飄香,甘南,祁連山草原豐茂,是全國五大牧區(qū)之一。

甘肅,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大地灣遺址證明,這里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渭河上游。

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發(fā)祥于隴東一帶。

漢唐以來,甘肅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跡。

舉世文明的莫高窟,雄偉的嘉峪關,地下珍藏漢簡,金碧輝煌的拉不楞寺和古老的長城等,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中外游客。

甘肅,在解放五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得變化,工農業(yè)生產,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20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61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51.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90.3元。

糧食實現了省內基本自給;在工業(yè)上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屬,石油化工,機械制造和電力煤炭為主體,結構比較合理,門類比較齊全,擁有較雄厚物質技術基礎的'工業(yè)基地。

鐵路,公路,民航四通八達。

蘭州市已成為西北交通,郵電通訊樞紐和商貿中心。

全省文化,教育,體育,衛(wèi)生,和科學研究事業(yè)有著較大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各位朋友:

你們好。

現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qū)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云岡石窟早94年。

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

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qū)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

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項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

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于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yǎng)佛和菩薩;來往于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進入天國的投資。

于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涌現。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現存的洞窟中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畫約50平方米。

這些壁畫、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上下延續(xù)千年的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筑、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等情況。

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

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

這個洞窟位于系統(tǒng)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tǒng)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

19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秘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

19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

19,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

19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余卷。

直到19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

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

“藏經洞”發(fā)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密封的呢?一說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時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神圣經典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壞而藏。

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

直到本世紀初發(fā)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下面我?guī)Т蠹胰⒂^328窟,這個洞窟的精彩所在為塑像,在進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莫高窟的彩塑有圓塑、浮塑、影塑等幾種形式。

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

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頭搭架,上面纏上麥稈、谷草、蘆葦、麻絲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繪畫的。

塑像主要有四大類:(1)佛像,包括釋迦、彌勒、藥師、阿彌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薩像,包括觀音、文殊、普賢及供養(yǎng)菩薩等;(3)弟子像,包括迦葉、阿難;(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羅漢等,另外還有一些鬼神、神獸等動物塑像。

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風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吳帶當風”等風格,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藝術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維。

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多為1佛2菩薩的組合,前期的粗壯而逐漸演變到后期的清瘦。

隋、唐以來出現了一鋪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現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兩身長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時期的作品,其藝術風格也趨向雍容華麗,特別是唐代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給人的印象就像真實的生命體。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時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為覆斗頂方形禪窟,內有西魏大統(tǒng)四、五年,造像題記,是莫高窟最早的一個有記年的洞窟。

南壁禪窟上面繪有《五百強盜在佛因緣》故事,講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為盜國王派軍隊捕獲,挖去雙眼,放逐山林,他們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喚佛的名號,佛聽到后,大發(fā)慈悲,用神通力使他們恢復光明,并現身說法,終于使五百強盜皈依佛門。

畫面非常寫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作出細致的描繪,這則故事對今人同樣教育意義,只要迷途知返,懸崖勒馬,還為時不晚。

220窟是初唐開鑿的洞窟。

這個洞窟南北兩壁面,原來被宋代的壁畫覆蓋,1948年已殘損的千佛畫被剝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時代的壁畫,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鮮麗,保存狀態(tài)極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

南壁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繪畫的“阿彌陀凈土變”,中間是欄桿環(huán)圍的寶池,沙羅雙樹下的蓮花臺上坐著阿彌陀佛,以脅侍菩薩為中心,諸菩薩、飛天、伎樂天等眾圣云集,場面非常壯觀。

寶池前有紅、綠、黑、白顏色的瓷磚鋪設的平臺,正面舞臺上樂師們在演奏各種樂器,平臺中央有兩個舞姬,在圓形的地毯上踏著音樂節(jié)奏立著腳尖跳舞,羽衣飄動,激烈歡快。

英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

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

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

所謂中心塔柱式既開鑿時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上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伏頭號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佛龕,塑造多身塑像。

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

洞窟中央高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

除此以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磐窟。

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進,融化、成為本民族的東西。

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木結構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

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三

各位旅客:

甘肅自古多奇景。酒泉占據了奇景的小半。去之前,做導游的朋友這么跟我說?;貋砗笪揖蛯懥诉@個甘肅旅游心得,給愛旅游的朋友們分享一下經驗。

說是甘肅奇景小半在酒泉,但是我們的首站還是在蘭州。去蘭州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吃到最正宗的蘭州拉面。這份體驗可不是其他城市的拉面館里可以獲得的。這里的拉面味道正宗,價格還不貴,真是可以稱的上蘭州文化食品。其實,說蘭州拉面是蘭州的城市名片也不為過了,大多數人知道蘭州也都是通過蘭州拉面知道的。熱騰騰的拉面,澆上紅紅的辣椒,極度的刺激著味覺,而且這里的辣椒吃了不會上火,據說還有美容的功效,經??梢钥吹胶芏鄊m吃拉面,放上厚厚的一層辣椒。

從蘭州出發(fā),先去的酒泉。酒泉是個有典故的名字。據說漢武帝賞賜給霍去病的美酒,被霍去病倒入泉水中,并與全軍將士共飲。所以才有了酒泉的名字。這里有保存完好的漢代園林,走進去恍如穿越了時空的隔離,聽得到大漢王朝的精神呼轉,響越千年。如今,這古老的酒泉泉水依然流淌,在見證了歷史之后,又在見證我華夏的民族復興。當然,去甘肅要去敦煌。這里的文化價值不用多說,飛天就是最耳熟能詳的宣傳了。這里還有“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景色奇詭,震懾人心。

不過說到地質奇觀,自然還少不了張掖的丹霞地貌。既有廣東丹霞地貌的石柱林立,險奇并重,又有新疆五彩城的多彩迷離,有古詩云,“高峰壁立老龍蟋,削出芙蓉作畫看?!睋f老謀子的“三槍拍案驚奇”就是在這里拍的.,景色非常好。甘肅除了莫高窟還有麥積山石窟,二者都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僅僅為了這兩個文化勝地就值得專門跑一趟甘肅了,更何況還有這么多其他景色呢。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古時是西北要塞,現今保存完好的城關和長城已經失去最初的防衛(wèi)意義,就像巨大的骨骼,長眠在空曠的大地上。但是看到它,依然能讓人看到過去的烽火延綿,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甘肅就是這么一個奇景多的地方,只是我的甘肅旅游心得能記述的太少了。更何況甘肅景色的美,又怎么是我的文筆能夠描寫的呢。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四

講解要點: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面積、人口、民族、民俗風情;。

3、歷史沿革。

4、旅游資源。

甘肅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甘肅位于中國西北內陸地區(qū),地處黃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處。狀似一柄如意,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最窄處形似“蜂腰”地段,僅25公里。甘肅東接陜西,東北與寧夏相連,南臨四川,西與青海,新疆毗鄰,北靠內蒙古,并與蒙古接壤。

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基本涵蓋了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各種類型。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峰為甘,青兩省的界山祁連山主峰團結峰,海拔5547米;最低點則在隴南白龍江中游文縣罐子溝,海拔550米?;痉譃楦骶咛厣牧蟮匦螀^(qū)域:隴南山地,隴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帶和祁連山地。

面積、人口、民族、民俗風情。

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七位,是地域遼闊,地形復雜,資源豐富的大省。20__年底,全省總人口為2617.16萬人。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甘肅就有45個,除漢族外,人口較多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滿族等,其中,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肅特有的三個少數民族。各民族文化特色鮮明,民俗風情濃郁,在飲食,服飾,婚喪,節(jié)日慶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如藏族的香浪節(jié),浴佛節(jié),回族花兒會,裕固族婚禮,隴東香包節(jié),等等。蘭州的牛肉面,東鄉(xiāng)手抓,張掖小吃,天水呱呱,平涼羊肉泡饃,還有琳瑯滿目的新鮮果蔬,山珍野菌,會讓你深感甘肅是一個風情萬種的游樂天堂。

歷史沿革。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這里是我國歷史上經濟開發(fā),特別是農業(yè)墾殖和古代文化發(fā)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是形成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fā)祥地。遠在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甘肅省秦安縣的大地灣遺址把中華民族的歷史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前,其后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溝文化,揭開了一個彩陶王國的.秘密。商代,居住在涇河,渭河流域的周氏族逐漸強大,他們改善耕作,開拓了我國早期的農業(yè),最終建立了周王朝。分封諸侯之時,秦的祖先非子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而被封為“附庸”,“邑之秦”,在今天水一帶筑城立邑,天水便成為秦的發(fā)祥地。西漢時期,漢武帝以漢朝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大敗匈奴,分武威郡置張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形成河西四郡。并開始對河西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經營開發(fā),廣泛實行軍事屯田。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后的開邊政策和張騫出使西域的成功,絲綢之路由此開通,出現了各國商賈通商,駝鈴悠悠,絲綢西去,天馬東來,中外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流的繁榮盛況。隋唐時期,隋煬帝西巡至張掖,召開萬國博覽會,會見27國史臣,以顯示隋朝的強盛。大唐帝國盛極一時,武威,張掖成為經濟文化十分繁榮的國際性貿易城市,尤其是敦煌成為華戎第一大都會,可與揚州相媲美。史書上稱“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唐代之后,絲綢之路日趨衰落,隨著國家經濟重心東移,河隴地區(qū)遠離帝都,逐漸衰落??梢哉f從伏羲演繹八卦,一畫開天;女媧團土造人,煉石補天的神話傳說就在甘肅的土地上誕生,此后周的興盛,秦的發(fā)跡,漢的威猛,唐的繁榮,把中華民族的偉大與光榮推廣世界聞名。古羅馬軍團萬里東征,老女真完顏部落千里西遷,最后都落腳在甘肅。

甘肅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具有沙漠戈壁、名剎古堡、草原綠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紅色勝跡和民族風情等獨特景觀。飽經滄桑的古絲綢之路,遺留下許許多多令人感慨不已的遺址遺跡。漫步在絲綢之路上,可以欣賞到“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華夏民族祭祀人文始祖的伏羲廟,領略氣勢恢弘的武威雷臺漢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舉世無雙的西夏碑和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見證地百塔寺,觀賞世界最大的室內臥佛張掖大佛寺、河西走廊富饒的綠洲、牧馬人的樂園山丹馬場和馬蹄寺石窟群,走近“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以及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等一批世界級的旅游景點,還可以體驗戈壁沙漠、雪峰冰川等獨特的自然風光。藏回風情草原風光旅游線。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奇麗多姿的民俗風情,形成了甘肅旅游的又一特色。經臨夏回族自治州,到達被稱為“九色香巴拉”天堂之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可以欣賞臨夏濃郁的穆斯林風情、風格各異的清真寺、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永靖黃河三峽。甘肅是陜甘寧邊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紅軍長征的主要途經地和會師地,全國紅色旅游資源大省。可以看到天險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通渭榜羅會議紀念館、紀念三大主力紅軍長征勝利大會師的會寧紀念館、會師樓和紅軍長征勝利景園等旅游資源。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五

懸壁長城位于嘉峪關關城北8公里處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坡。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了加強嘉峪關的防御,肅州兵備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監(jiān)筑了一條長15公里的片石夾土墻。工程完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關城防御更加嚴密,古稱“斷壁長城”。因城墻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從山上陡跌而下,封鎖了石關峽口,俗稱“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原墻現只余一截,底闊4米,上寬2米,高0.5-6米不等。片石層厚10-15厘米,土層厚10-12厘米。現存750米長城經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墻懸掛于高150米,傾斜度為45’的山脊上,高達6米,片石、土層厚度如舊。在墻頭增筑垛墻和宇墻,首尾各添筑一墩臺,在首墩和山坡上筑臺階式饅道。游人拾級而上,平坦處如履平地,險峻處如攀絕壁。頗似北京八達嶺長城。有詩贊云:“萬里長城萬里關,迭障黑山暗壁懸”。

黃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萬年前的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的地質時代。由于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風化、雨蝕、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黃褐色河湖相砂礫巖為主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qū)內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態(tài),峰回路轉,景象步移萬千。石柱、石筍一般在80--200米之間。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

石林景區(qū)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景觀。已開發(fā)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fā)、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p>

黃河石林景區(qū)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qū)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巖、休閑度假以及地質考察并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xù)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wèi)沙坡頭等旅游景區(qū)相毗鄰,形成黃金旅游線路。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于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現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存彩塑多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制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系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并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F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雖然都是中心柱窟,但與莫高窟北魏時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著明顯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與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盡相同,顯示了榆林窟初創(chuàng)時期的個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個顯密結合的大乘凈土窟、壁畫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藝精湛、藝術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時期洞窟中尚無可以與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洞窟尤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觀音手中所持物件多達140件,其中有冶鐵、釀酒、鏟、鋸、雙尾船等,還首次出現了拉弦樂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賢經變中的山水畫一改以往背境裝飾的陪襯作用而具有了明顯的獨立性、畫面所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是十分罕見的古代山水壁畫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觀音線描精致、設色富麗、意境高雅,令人賞心悅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羅和多種度母、觀音、文殊、普賢均以外來技法繪制、造型嚴謹,準確,色彩對比強烈、氣氛神秘。特別是榆林窟和所屬的東千佛明顯繪制的6幅玄奘取經圖,十分珍貴。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供養(yǎng)人畫像和裝飾圖案也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特征。裝飾圖案除流行的花草、鳥獸、幾何型外,還有以"天""王"等字變化成的圖案,極富創(chuàng)意。

總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特別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征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這座寶庫的內涵。

1961年,榆林窟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歸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轄。

2

頁,當前第。

2

1

2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六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稘h書.地理志》應勛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边€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后,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后,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

化。夏商周時,以神農氏炎帝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動。漢唐時起蘭州做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和商埠重鎮(zhèn),在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亞非歐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可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雄姿、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中山鐵橋,并參觀白塔山、省博物館、五泉山、蘭山公園等景點,郊縣有興隆山、魯土司衙門、吐魯溝、引大入秦工程等景點。游客來蘭州,也可中轉去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爾寺及天水麥積山等景點旅游。蘭州市交通相對便利。中川機場辟有通往全國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條航線;312等四條國道穿境而過;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于此。蘭州旅游接待設施與服務已配套成龍,現有星級飯店15家,國際旅游社11家,國內旅游社32家,旅游車船公司3家,定點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網絡。蘭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業(yè)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貿中心。

蘭州白塔山簡介。

白塔山位于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這里是軍事要沖,山下有氣勢雄偉的金城關、玉迭關、王保保城;山上有層層峰巒,其中“白塔層巒”為蘭州八景之一。

站在黃河南岸,舉目北望,黃河鐵橋,白塔山公圓建筑群,白塔寺渾然一體,盡收眼底,有“河橋遠眺”之稱。穿過黃河鐵橋,白塔山一,二,三臺建筑群,迎面聳立,飛檐紅柱,參差綠樹叢中,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圓時在坍塌的古建筑廢墟上重建的,總建筑面積八千余平方米。這個建筑群把對稱的石階、石壁、亭臺、回廊連貫一起,上下通達,層次分明,結構嚴整,是我國古代建筑中別具風格的建筑形式。如重疊交錯的重檐四角亭、對立式的二臺碑廈、磚木結構的三臺大廳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飾磚雕、木雕和彩畫。

三臺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勢陡峭,古代建筑有“風林香裊”牌坊、羅漢殿、三宮殿等。

山頂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閣,憑欄遠眺日出,放眼黃河,氣象萬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對大元帝國疆域統(tǒng)一過程中,曾致書西藏擁有實權的薩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稱黃教)。當時薩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肅蘭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蘭州修塔紀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為鎮(zhèn)守甘肅內監(jiān)劉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巡撫綽奇補救增新,擴大寺址。寺名為慈恩寺。寺內白塔身為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筑圓基,高約十七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塔建成后,幾經強烈地震,仍屹立未動,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

白塔寺原有“鎮(zhèn)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象皮鼓傳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時所贈,現在這里僅有仿制品;青銅鐘為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為153.5公斤,現存寺內;枝繁葉貌的紫荊樹系后人重載。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據說原碑在湖南衡陽市北的趄嶁山上,字形怪異難辨,后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何玫摹刻于岳麓書院。蘭州此碑,系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寬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蔥郁,朝陽山、馬頭山、冠云山、環(huán)翠山峰巒層疊。濃蔭深處,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遠眺,避暑納涼的好地方。

敦煌陽關介紹。

陽關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鄉(xiāng)境內,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于漢元封四年(前1)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后魏嘗于此置陽關縣,周廢。”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志)(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于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注: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梢娞茣r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xiāng)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xiāng)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向達先生在這里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筑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區(qū)文物普查隊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發(fā)現大量版筑墻基遺址,經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xù)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于此處。

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臺,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fā)現,陽關占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fā)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fā)。洪峰過后,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游客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古跡并沒有多少好看,關鍵是去憑吊歷史,在想象的空間里去延續(xù)歷史的哀音。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七

位于夏河縣城西1公里處,大夏河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寶盆上。它與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合稱我國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拉卜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的地方。

寺廟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萬余間僧舍,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墻,氣勢非凡。其中,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扎倉,藏語意為學院。六大扎倉即六大佛學院:修顯宗的聞思學院,修密宗的續(xù)部上學院、續(xù)部下學院,修天文的時輪學院,修醫(yī)藥的醫(yī)藥學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剛學院。其中,聞思學院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贊干布像;正殿懸“慧覺寺”匾額,為清乾隆帝敕賜。正殿11開間,寬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時念經。殿內掛著各色彩幡,燃酥油燈百余盞,香煙繚繞,一派佛國氣象。寺中還有兩座講經壇以及藏經樓、印經院,珍藏文物數萬件,藏文經典6萬余冊。

拉卜楞寺還有“拉康”18處?!袄怠?佛寺)即全寺各扎倉的喇嘛集體念經的聚會之所。其中以壽禧寺規(guī)模最大,有6層,高20余米,殿內供高約15米的釋迦牟尼佛像。屋頂金龍蟠繞,墻旁銀獅雄踞,外觀十分宏偉。人稱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是當之無愧的。

各位朋友:

你們好?,F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qū)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云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qū)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項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于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yǎng)佛和菩薩;來往于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進入天國的投資。于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涌現。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現存的洞窟中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畫約50平方米。這些壁畫、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上下延續(xù)千年的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筑、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等情況。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系統(tǒng)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tǒng)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秘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05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安亟浂础卑l(fā)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密封的呢?一說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時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神圣經典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壞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紀初發(fā)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下面我?guī)Т蠹胰⒂^328窟,這個洞窟的精彩所在為塑像,在進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圓塑、浮塑、影塑等幾種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頭搭架,上面纏上麥稈、谷草、蘆葦、麻絲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繪畫的。塑像主要有四大類:(1)佛像,包括釋迦、彌勒、藥師、阿彌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薩像,包括觀音、文殊、普賢及供養(yǎng)菩薩等;(3)弟子像,包括迦葉、阿難;(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羅漢等,另外還有一些鬼神、神獸等動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風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吳帶當風”等風格,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藝術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維。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稘h書.地理志》應勛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边€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后,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后,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

化。夏商周時,以神農氏炎帝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動。漢唐時起蘭州做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和商埠重鎮(zhèn),在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亞非歐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可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雄姿、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中山鐵橋,并參觀白塔山、省博物館、五泉山、蘭山公園等景點,郊縣有興隆山、魯土司衙門、吐魯溝、引大入秦工程等景點。游客來蘭州,也可中轉去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爾寺及天水麥積山等景點旅游。蘭州市交通相對便利。中川機場辟有通往全國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條航線;312等四條國道穿境而過;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于此。蘭州旅游接待設施與服務已配套成龍,現有星級飯店15家,國際旅游社11家,國內旅游社32家,旅游車船公司3家,定點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網絡。蘭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業(yè)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貿中心。

文檔為doc格式。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八

甘肅位于我國地理位置心臟地帶,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會地帶,其形狀就像一柄玉如意,也像個啞鈴,又似狗棒,兩頭大,中間狹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拭C概況。

導游詞。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華夏始祖伏羲氏在這里推八卦、授漁獵,馬可·波羅東游中國時也曾在此停留。甘肅以古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之西,古代曾有隴西郡和隴右道的設置,故又稱隴?,F全省設11市(蘭州、天水、嘉峪關、白銀、金昌、武威、酒泉、張掖、定西、平涼、慶陽)、1地區(qū)(隴南)和兩個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作為我國東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大地上,散布著上千處人文景觀,其中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于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等。

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yōu)美,茫茫的戈壁、淳樸的黃土高原、廣袤無垠的草原、潔白瑩潤的冰川共同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鳴沙山、月牙泉的奇異組合,給神秘沉重的絲路古道增添了一絲輕松愜意。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獨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風情、肅南裕固族民俗,讓許多國人甚至外國客人都新奇不已。

甘肅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兩側,這里原是絲綢之路的要沖,當年那些遠走漠漠塞外絲路的人為保平安,紛紛在這個艱辛跋涉之地開窟造像,這些歷千年而不毀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絲路歷史的見證。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縣的榆林窟、玉門的昌馬石窟、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文殊山石窟和馬蹄寺石窟、永靖縣的炳靈寺石窟、武山縣的水濂洞石窟、甘谷縣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涇川縣的王母宮石窟、慶陽縣的北石窟寺等,簡直是一條石窟走廊。

這里除有蘭新鐵路貫通之外,縣、市、城、鄉(xiāng)均有公交車可達,交通相當便利。

甘肅省位于祖國西部,地處黃河上游,地域遼闊。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寧夏并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有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等。

甘肅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古文化發(fā)祥地之一。華夏始祖伏羲氏曾誕生于此,并造文字、創(chuàng)歷法、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之先河。三千多年前,涇、渭河谷地出現的原始農業(yè)成為黃河流域燦爛農業(yè)文明的開端。甘肅曾是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和成吉思汗南征北戰(zhàn)、驪可·波羅探險游歷的經由之地。古老的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蜿蜒1600余公里,沿途撒滿了璀璨的文化教育珍寶。甘肅是古代東西方聯系的紐帶,記載著中外友好往來、發(fā)展人類文明的不朽歷史,吸引著愈多的文人學者和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甘肅省設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天水、武威、張掖、酒泉、平涼、慶陽、定西、隴南地區(qū)、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蘭州是甘肅省省會,是中國西部地區(qū)重要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之一,是以石油工業(yè)為主,有色冶金、機電、輕紡協(xié)調發(fā)展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甘肅,在解放五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得變化,工農業(yè)生產,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20xx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61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51.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90.3元。全省文化,教育,體育,衛(wèi)生,和科學研究事業(yè)有著較大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甘肅人口分布極不均勻,20xx年末全省總人口為2592.5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4.0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3.16‰;全年死亡人口16.6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6.45‰;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占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xiāng)、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xiāng)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

甘肅旅游資源以絲路文化、遠古始祖文化、黃河文化、三國文化、長城文化、政治文化為代表,文物古跡有石窟寺廟、長城關隘、塔碑樓閣、古城遺址、歷史文物等多種類型。甘肅自然風光獨具特色,不僅有迷人的青山秀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更有雄渾的黃土高坡、丹霞奇觀、冰川雪山。漢、藏、回、裕固、保安、東鄉(xiāng)等十多個民族風情濃郁,魅力獨具。甘肅之旅,可以漫游絲綢古道,重返歷史長河。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游,它東接陜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縱橫45.3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huán)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里有直插云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蔥蔥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肅風景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qū),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繡、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xiāng)、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內的拉卜楞寺,不但有著精美絕倫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規(guī)模較大的法會和眾多的節(jié)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采。古樸典雅的臨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眾們的聚禮之地,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qū),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qū)。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間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zhàn)場和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又叫馬踏飛燕)就出土于此(武威)。聞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qū)風情、雷臺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甘肅是一個發(fā)展?jié)摿屠щy都比較突出、優(yōu)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的省份。經過建國以來的開發(fā)建設,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等為主的工業(yè)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yè)基地。農業(yè)生產基礎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糧食實現了省內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馬鈴薯、水果、蔬菜等戰(zhàn)略性主導產業(yè),制種、中藥材、啤酒原料等區(qū)域性優(yōu)勢產業(yè),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黃花菜、花椒、油橄欖等一批地方性特色產業(yè)和產品。教育、科技事業(yè)有了長足發(fā)展,現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屬的科研機構22個。文化事業(yè)不斷進步,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飲譽全球,《讀者》雜志成為全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期刊。

20xx年,省委、政府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轉變,大力發(fā)展各項社會事業(yè),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fā)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物價趨穩(wěn)、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tài)勢。全省完成生產總值5020億元,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00億元,增長40%;大口徑財政收入933.6億元,增長25.3%;地方財政收入450.4億元,增長27.4%;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88.7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3909.4元,增長14.2%。

當前,甘肅正處在負重爬坡期。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深入實施和中央支持四省藏區(qū)跨越式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別是為甘肅量身定制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甘肅省循環(huán)經濟總體規(guī)劃》等政策機遇,使甘肅面臨著難得的政策疊加期和黃金發(fā)展期,步入了奮力趕超、轉型跨越的歷史階段。20xx年,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省委提出了穩(wěn)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繼續(xù)堅持發(fā)展抓項目、改革抓創(chuàng)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培育、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四抓三支撐”總體工作思路以及“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fā)展、整體推進”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緊緊圍繞科學發(fā)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目標,更加注重開發(fā)開放,更加注重轉型轉移,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全力做好穩(wěn)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各項工作,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

20xx年1月3日,甘肅省林業(yè)部門表示,甘肅兩處有大熊貓分布的省級保護區(qū),通過專家評審后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qū),此舉將有利于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的連片保護。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九

各位旅客:

如詩似畫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地說,它是漫長歷史時期地殼運動的產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丹霞地質構造是巖石堆積形成的,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主要發(fā)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jié)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qū),集廣東丹霞山的雄、險、奇、幽、美于一身,攬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為一體。

雄,即雄偉。它的山峰由懸崖峭壁構成,許多崖壁高達幾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勁露,光滑削齊,氣勢磅礴,蒼勁雄渾,可謂“霞山擬岱宗,錦石梁父耳”,“仰覺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獨標峙,登之心曠然”,雄偉而富有力度,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滿陽剛之美。

險,即險峻?!盁o限風光在險峰”,唯險峻能激發(fā)人們的向上、探討精神,故智勇者登之。以赤壁丹崖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發(fā)怵,大部分懸崖無法攀登。古人有“棧道依松劃,危樓疊石連”,“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飛鳥回翔不敢度”等詩句,形容祁連山丹霞的險峻之美亦不為過。

奇,即奇特??v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變化萬千,似物似景,堡狀、錐狀、塔狀,似人、似物、似鳥、似獸,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組合有序,如“萬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謂“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晨霧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樓,又如仙山瓊閣,觀之令人贊嘆不已,讓你覺得它們是雕塑大師的藝術杰作,但卻無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幽,即幽靜。游覽總長3公里的蘆葦溝,只見赤壁千仞,峰回路轉,一步一景,人移景變,別有一番情趣。環(huán)望四周,雄奇詭險,千怪萬狀,險象環(huán)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石徑兩旁山峰聳峙,高山之巔石堡盤踞,猶如神秘的古堡給世人演繹傳奇的神話故事,讓人禁不住展開漫無邊際的遐想與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懷古今之萬事,那煙嵐霧靄之下,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隱藏著多少未解之謎,撩撥著人們尋幽探秘的遐想。

美,即形態(tài)之美,結構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變幻之美。丹霞之美是一種無需雕飾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現為峰林結構,其山石高下參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組合有序,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辟,直指藍天,景色相當奇麗。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機質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紅色,七彩斑斕,在藍天、白云襯映之下,和諧中產生對比,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山峰隨著時間、天氣的變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斷變換,層次分明,早上可以看到日出的奇觀,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一日之中,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觀賞。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十

西湖四周緊緊地被樹環(huán)繞著,柳樹格外引人注目,那修長又看似柔軟的枝條輕輕地拂過水面,泛起點點漣漪。從樹梢看到湖面,像是少女正梳妝洗發(fā)呢!遠看,有些隱隱約約,像是一層玉簾似的。真美!

站在湖邊,看過去,黛色的遠山有些朦朧,才知道,起霧了呢!山好似矗立在天地之間,像云似的霧圍繞在山的周圍,真是美不勝收啊。湖面上才是最美的,西湖的荷花讓我想起一句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焙苫菚r才有一點粉紅,像含羞的少女,低眉斂目,一陣清風就能把她驚的輕輕一顫,晶瑩的水珠就順著花瓣跌入水中,泛起一道碧痕。水面下幾條紅鯉魚追逐嬉戲,在荷葉下忽隱忽現,真好玩啊!應該過幾個月到夏天荷花才更美一點吧!有點風,湖面碧波蕩漾,在與陽光相互照映,湖面波光粼粼,還是美啊,美不勝收。

西湖,到處只有“美”才能來形容呀!多少文人騷客曾經贊美過她的美啊!多少過往游人也為這美癡癡地著迷,駐足忘返啊!我相信,西湖的美是詩人的筆墨無法渲染的,是畫匠的羊毫無法勾勒的。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十一

甘肅位于我國地理位置心臟地帶,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會地帶,其形狀就像一柄玉如意,也像個啞鈴,又似狗棒,兩頭大,中間狹小。甘肅省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六位。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以山地和高原為主,海拔一般都在1000米以上,其南部的甘南高原海拔3000~4000米。它東臨陜西,西連新疆青海,北靠內蒙寧夏,南接四川。一條寬約數十公里的千里長廊將中原大地與廣袤的西部連接起來,人們把這一部分稱為“河西走廊”,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絲綢之路”其中一段。甘肅地貌十分奇特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全有。西北面是雪山巍峨,瀚海茫茫的邊塞風光,東南面是群山競秀的江南景色,既有“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甘南遼闊草原,也有荒山連綿的干旱地區(qū)和渠道縱橫的魚米之鄉(xiāng),因此在甘肅旅行可以觀賞到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

追溯中華文明的淵源,沿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而上,甘肅無論如何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地方。

甘肅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息、繁衍的重要地區(qū)。這里匯聚著燦爛輝煌的文化,如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為人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甘肅是中國境內從東南通向西北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天水麥積山石窟的泥塑世界聞名。

因為甘肅地處東西文化交匯地區(qū),在這里,大量的民族風情以及宗教信仰確實值得認真研究。甘肅省內共有44個民族,其中人口超過千人的民族有漢、回、藏、東鄉(xiāng)、裕固、蒙、哈薩克、保安、土、撒拉、滿等11個民族。東鄉(xiāng)、裕固和保安族的聚居地僅在甘肅省境內。

在宗教信仰方面,眾多少數民族當中,回、東鄉(xiāng)、撒拉、哈薩克、維吾爾等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藏、裕固、蒙、土族等民族信奉喇嘛教。

甘肅的精華景點大體分布在以蘭州為中點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交通干線附近,西線: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在這條線上不僅可以一飽世界級名勝的眼福,而且可以領略真正的大西北風情;南線:臨夏―夏河―瑪曲―朗木寺―迭部―武都,沿途自然、人文風光甚佳,是極好的發(fā)現之旅;東線:天水―平涼―慶陽,對那些不隨俗的旅行者來說,這條線路是很有味道的,景區(qū)內容豐富,西部高原味濃郁,很多美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甘肅概況導游詞篇十二

甘肅(gansuprovince),簡稱甘或隴,位于黃河上游,省會為蘭州。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甘肅概況。

導游詞。

希望能夠幫到您!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面積、人口、民族、民俗風情;。

3、歷史沿革。

4、旅游資源。

甘肅位于中國西北內陸地區(qū),地處黃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處。狀似一柄如意,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最窄處形似“蜂腰”地段,僅25公里。甘肅東接陜西,東北與寧夏相連,南臨四川,西與青海,新疆毗鄰,北靠內蒙古,并與蒙古接壤。

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基本涵蓋了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各種類型。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峰為甘,青兩省的界山祁連山主峰團結峰,海拔5547米;最低點則在隴南白龍江中游文縣罐子溝,海拔550米?;痉譃楦骶咛厣牧蟮匦螀^(qū)域:隴南山地,隴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帶和祁連山地。

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七位,是地域遼闊,地形復雜,資源豐富的大省。2019年底,全省總人口為2617.16萬人。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甘肅就有45個,除漢族外,人口較多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滿族等,其中,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肅特有的三個少數民族。各民族文化特色鮮明,民俗風情濃郁,在飲食,服飾,婚喪,節(jié)日慶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如藏族的香浪節(jié),浴佛節(jié),回族花兒會,裕固族婚禮,隴東香包節(jié),等等。蘭州的牛肉面,東鄉(xiāng)手抓,張掖小吃,天水呱呱,平涼羊肉泡饃,還有琳瑯滿目的新鮮果蔬,山珍野菌,會讓你深感甘肅是一個風情萬種的游樂天堂。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這里是我國歷史上經濟開發(fā),特別是農業(yè)墾殖和古代文化發(fā)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是形成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fā)祥地。遠在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甘肅省秦安縣的大地灣遺址把中華民族的歷史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前,其后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溝文化,揭開了一個彩陶王國的秘密。商代,居住在涇河,渭河流域的周氏族逐漸強大,他們改善耕作,開拓了我國早期的農業(yè),最終建立了周王朝。分封諸侯之時,秦的祖先非子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而被封為“附庸”,“邑之秦”,在今天水一帶筑城立邑,天水便成為秦的發(fā)祥地。西漢時期,漢武帝以漢朝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大敗匈奴,分武威郡置張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形成河西四郡。并開始對河西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經營開發(fā),廣泛實行軍事屯田。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后的開邊政策和張騫出使西域的成功,絲綢之路由此開通,出現了各國商賈通商,駝鈴悠悠,絲綢西去,天馬東來,中外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流的繁榮盛況。隋唐時期,隋煬帝西巡至張掖,召開萬國博覽會,會見27國史臣,以顯示隋朝的強盛。大唐帝國盛極一時,武威,張掖成為經濟文化十分繁榮的國際性貿易城市,尤其是敦煌成為華戎第一大都會,可與揚州相媲美。史書上稱“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唐代之后,絲綢之路日趨衰落,隨著國家經濟重心東移,河隴地區(qū)遠離帝都,逐漸衰落??梢哉f從伏羲演繹八卦,一畫開天;女媧團土造人,煉石補天的神話傳說就在甘肅的土地上誕生,此后周的興盛,秦的發(fā)跡,漢的威猛,唐的繁榮,把中華民族的偉大與光榮推廣世界聞名。古羅馬軍團萬里東征,老女真完顏部落千里西遷,最后都落腳在甘肅。

甘肅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具有沙漠戈壁、名剎古堡、草原綠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紅色勝跡和民族風情等獨特景觀。飽經滄桑的古絲綢之路,遺留下許許多多令人感慨不已的遺址遺跡。漫步在絲綢之路上,可以欣賞到"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華夏民族祭祀人文始祖的伏羲廟,領略氣勢恢弘的武威雷臺漢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舉世無雙的西夏碑和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見證地百塔寺,觀賞世界最大的室內臥佛張掖大佛寺、河西走廊富饒的綠洲、牧馬人的樂園山丹馬場和馬蹄寺石窟群,走近"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以及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等一批世界級的旅游景點,還可以體驗戈壁沙漠、雪峰冰川等獨特的自然風光。藏回風情草原風光旅游線。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奇麗多姿的民俗風情,形成了甘肅旅游的又一特色。經臨夏回族自治州,到達被稱為"九色香巴拉"天堂之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可以欣賞臨夏濃郁的穆斯林風情、風格各異的清真寺、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永靖黃河三峽。甘肅是陜甘寧邊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紅軍長征的主要途經地和會師地,全國紅色旅游資源大省。可以看到天險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通渭榜羅會議紀念館、紀念三大主力紅軍長征勝利大會師的會寧紀念館、會師樓和紅軍長征勝利景園等旅游資源。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