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實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4:22:42 頁碼:10
2023年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實用10篇)
2023-11-19 04:22:42    小編:ZTFB

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促進社會進步的基礎工作,對國家和個人都有著重要意義。如何高效備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善于學習他人的總結范文,可以對自己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啟發(fā)。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一

2、回憶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二、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探險隊員師怎樣用冰取火的,從而感受探險隊員的智慧。頑強的品質與不放棄的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出示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

1、南極的天氣怎樣?

2、探險隊在南極洲遇到了什么困難?

3、火有什么作用?

4、一名年輕的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其結果如何?

四、細讀課文討論交流:

1、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南極的天氣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得?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探險隊在南極洲遇到了什么困難?

3、齊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火的重要性,火有什么作用?

4、當大家絕望的時候,年輕的隊員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結合“語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試著用別的詞語替換”。他舉著“冰透鏡”,向著太陽,讓太陽光穿過“冰透鏡”,形成焦點,射在一團干燥蓬松的火絨上。一分鐘,兩分鐘?火絨冒出一縷淡淡的青煙。又過了一會兒,火絨上出現(xiàn)了一個紅點,接著便燃燒起來了。

在讀這一句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學生交流,總結: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文中的句號與感嘆號。

自讀,抽讀,賽讀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體會探險隊員的聰明才智與頑強的意志品質。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寫本課的生字。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二

1.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讀準“沿”字的音,掌握“觀、際、答、弄”四個字的字形。

【教學難點】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教學準備】能活動的掛圖、玻璃板、投影儀或生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一張16開的白紙。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一)談話導題:

今天咱們來學習第六課坐井觀天(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二)學生齊讀課題后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坐井觀天”中的“觀”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又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寫誰坐井觀天?結果怎樣?(啟發(fā)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暫不討論。)。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一)讓學生借助拼音小聲自讀課文,邊讀邊想:

這篇課文分為幾個自然段。

(二)提問:

青蛙與小鳥共有幾次對話。

三、分段學習課文。

(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有幾句話。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圖上的井底。)。

2.小鳥從哪兒飛來?落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小鳥、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鳥圖片貼在插圖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邊。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教師指著插圖中的那口井來講解。)。

(二)青蛙和小鳥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

1.學習它們的第一次對話。

(1)青蛙問小鳥什么了?(指導朗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2)小鳥是怎么回答的?小鳥為什么要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井沿上?(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

(3)小鳥說“我飛了一百多里”說明什么?(說明天很大很大。)。

2.學習第二次對話。

(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又說什么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2)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大話”指的是什么?(說小鳥的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3)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錯”是什么意思?(是搞錯的意思)。什么叫“無邊無際?”(“際”是靠邊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

3.學習第三次對話。

(1)讓學生小聲自讀六、七兩個自然段。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是什么表情?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說自己不會弄錯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

(4)小鳥為什么“也笑了”?小鳥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它是怎樣勸告青蛙的?(教師指導朗讀小鳥說的話,要表現(xiàn)出既覺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誠懇。)。

(5)假如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教師邊說邊把插圖上的青蛙圖片從井底移到井外來。)看看天,它會發(fā)現(xiàn)什么?會怎么說呢?(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4.讓學生齊讀課文,讀后提問。

在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上,青蛙和小鳥各是什么看法?它們的看法為什么會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小鳥是在天空中飛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確實是無邊無際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盲目自信、自以為正確,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6.戴上青蛙、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青蛙、小鳥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四、布置作業(yè)。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把“坐井觀天”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三

方法一:

“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因為8+7=15,所以15-8=7,15-7=8。

“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這個計算方法看似簡單,但要求學生思維力,首先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法才能快速的應用“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這個計算方法如果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方法。這方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訴學生3不夠5減時先不減,要找十位借1變成一個10-5得數(shù)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連續(xù)減法”它的特點就在于先把減數(shù)拆成補減數(shù)的個位和別一個數(shù)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這方法的難點在于把減數(shù)拆成另外兩個數(shù),一定要拆對。

方法四:

一、多看即多觀察。

“解答應用題有助于學生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應用”,“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編排應用題時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最開始出現(xiàn)的是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應用題(圖畫),運用數(shù)數(shù)等已有知識直接獲取一些表層信息。如教學時,可向學生提問:圖上畫了什么?蘋果分為幾堆?左邊和右邊各有幾個?此外圖上還畫了什么?數(shù)錯,不看問題是一年級學生解應用題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視學生的觀察訓練,效果會好得多。這樣可讓學生初步感知應用題由三個部分組成,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多讀。

多讀即反復讀題,審題前必先通讀題中文字,理解在圖畫應用題中主要是通過觀察獲得表層信息,而對于圖文表格應用題及文字應用題則看不出所以然,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即使都認識,一年級孩子自制能力較差,注意力極容易無意識地分散,讓學生看獲取信息效果遠不如讀(文字)。對于理解這兩類應用題,多讀既可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學生對結構的印象和題意的理解。

三、多說。

教師應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且要鼓勵學生多說,即使錯了也不要批評學生。其實,數(shù)學就是找規(guī)律、找關系、形成表達式,這整個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我們應讓學生大膽地去說,去猜測,去嘗試。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理解同一道題的意思,不要擔心什么無意識的思維浪費時間,往往這種思維能產(chǎn)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讓學生多說條件和問題,多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重復”某一題意,如僅“去掉”的意思,學生可以有“送去”、“拿掉”、“獎給”、“吃掉”、“藏起來”、“遮住”、“壞了”、“削好”等二十余個表達詞語。此時,你一定會感覺到你的思維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創(chuàng)造性。“三個臭皮匠”能“抵”幾個“諸葛亮”呀!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學生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題意定會事半功倍。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四

文稿,意思是指一篇文章的初稿或尚未完成、尚未最后確定的稿件。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大家前來參考查閱!

周瑜:先生,我們就要和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

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箭,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遲。

諸葛亮: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

周瑜:十天造的好嗎?

諸葛亮:既然要交戰(zhàn),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周瑜: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懲罰。

周瑜:太好了,擺酒。

諸葛亮: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將士到江邊搬箭。告辭。

魯肅: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

周瑜: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遵命。

魯肅:拜見諸葛先生。

諸葛亮:你來得正好,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

魯肅: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

諸葛亮:請你借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側,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知道了。

周瑜:今天是第幾天了。

魯肅:第三天了。

周瑜:諸葛亮箭造得怎么樣了。

魯肅:啟稟元帥,他還沒有動手。

周瑜:噢?哈哈,三天時間,明天到期,十萬支箭造不好,別怪我手下無情。

魯肅:唉。

諸葛亮:走。

魯肅:去哪,做什么?

諸葛亮:請你一起去取箭。

魯肅:哪里去取?

諸葛亮:不用問,去了就知道。

兵:報,回來了,回來了。

周瑜:嗯?你說什么?

兵:諸葛先生十萬支箭造好了。十萬支箭搬回來了。

周瑜: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諸葛亮:小事一樁,小菜一碟。

周瑜:快說,怎么回事。

魯肅:昨天晚上,諸葛先生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周瑜: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

諸葛亮: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哈哈,我們只管飲酒取樂。

魯肅:江上霧很大,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以為敵人忽然來攻,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于朝我們小船射箭。

諸葛亮: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我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魯肅: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先生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諸葛亮:我們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你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

魯肅: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

周瑜:草船借箭?諸葛亮神機妙算,我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課本劇劇本一第一幕(中軍大帳中)。

白:周瑜邀請諸葛亮來帳中商議軍事,諸葛亮一口爽快的答應了。

瑜:(故作疑惑,請教姿態(tài))即與曹賊水上交戰(zhàn),依先生之高見,以何兵器為先?

亮:(胸有成竹,自信地)江上兩軍甚遠,應以弓箭為先。

亮:(自信地拱手)必然效勞,交戰(zhàn)要緊,十日必然誤了大事,三日即可造出十萬支箭。

瑜:(試探)軍中無戲言,先生可否立下軍令狀。

亮:(胸有成竹,大聲)三日不辦,甘受重罰!

白:周瑜心中大喜,叫人擺酒席款待諸葛亮。

第一幕(大江上)。

亮:(揮揮手)魯先生,請調二十草船與草人數(shù)十個,明日來船中見我。魯肅心中疑惑,但還是照辦了。

第二日。

亮:(神秘)我們去曹操那,走,上船!

魯肅:(憤怒)先生為何去曹寨,難不成是要投降曹賊?

亮:(平靜)先生誤會了,去了,不就知道了?

白:諸葛亮讓曹操以為大軍來襲,于是向下射亂箭,隨后他們帶著二十船的箭回去了。

瑜:(心服口服)諸葛亮真是足智多謀,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課本劇劇本二人物:旁白:媽媽,諸葛亮:張鵬鵬,周瑜:爸爸。

時間:三國時期地點:蜀國人物:周瑜,諸葛亮。

背景:客廳。

正文:

旁白: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

周瑜:(假裝若有所思)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zhàn)了,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

諸葛亮:(想了想并不假思索地說)用弓箭最好。

周瑜:(認可地點點頭)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皺皺眉)可現(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10萬支箭,(故作嚴肅的說)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周瑜:(故意試探)十天造的好嗎?

諸葛亮:既然就要交戰(zhàn),(提高語調)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周瑜:(驚嘆不已)那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諸葛亮:(鏗鏘有力地說)只要三天。

周瑜:(感覺諸葛亮在開玩笑,嚴肅地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諸葛亮:(堅定地說)怎么敢跟嘟嘟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罰。

旁白:聽見諸葛亮要立軍令狀,周瑜高興極了,讓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并擺了酒席招待他。

諸葛亮: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請派500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

旁白:說完喝了幾杯酒,諸葛亮就走了。

編劇陳紫涵。

序幕。

(一個陽光明媚的大晴天,在周瑜軍帳外,站崗的士兵臉上掛著細密的汗珠。只見,諸葛亮身襲白袍,搖著羽扇,正不慌不忙地走向周瑜的軍營。此時,軍帳里,魯肅立于一旁,周瑜穿著鎧甲,端著盛滿佳釀的酒杯,目光注視這酒杯似笑非笑,然后一飲而盡。)。

諸葛亮:(撩起簾子,一臉笑意)不知都督,委于我何事?

周瑜:(面帶微笑)即日,將與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當以何兵器為先?

諸葛亮:(坐定)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

周瑜:(突變臉色,十分凝重)不錯,先生之言,甚合吾意。但,今軍中缺箭,勞先生監(jiān)造十萬枝箭,以應敵。此系公事,先生切勿推卻。

諸葛亮:既為公事,分內之責。(故作試探)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

周瑜:十日之內,可完辦否?(勾唇一笑)。

諸葛亮:(急切)曹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

周瑜:(十分認真)先生幾日可完辦?

諸葛亮:(輕笑,脫口而出)只消三日。

周瑜:(一拍桌子,追問)軍中無戲言!

諸葛亮:(堅定)怎敢戲都督!吾愿立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周瑜暗自高興,即刻傳來文書執(zhí)筆,待諸葛亮提筆落款,馬上擺酒席招待)。

周瑜:(端起酒杯敬諸葛亮)待事畢,再狂飲。

諸葛亮:(輕輕放下酒杯)今日不算,明日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軍士到江邊搬箭。

(諸葛亮緩緩走出軍帳,周瑜呆呆盯著諸葛亮身影消失?。?。

魯肅:(輕言問道)三天十萬枝箭,怎可造成?此人莫非狂言矣?

周瑜:(得意)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當眾簽了文書,他便兩肋生翅也飛不出去。我只吩咐軍匠人等,故意遲延,一應材料,都不予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那時定罪,順理成章。公,可探他虛實,再來回報。

(周瑜越說越得意,最后竟然哈哈大笑了起來。魯肅施了個禮,轉身搖了搖頭,便下臺了。)。

――幕落。

(諸葛亮賬內,魯肅與之對坐)。

諸葛亮:十日內早十萬支箭,望公助我。

魯肅:(懷疑)公自取其禍,我如何救得你?

諸葛亮:(握住魯肅的手)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有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余個,分布兩邊,各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支箭。(又不放心地叮囑)只不可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

魯肅:我定當照做,公可放心。

(魯肅出了諸葛亮大帳,直接回到了周瑜的軍營。)。

魯肅:(行禮)諸葛亮自言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卻保證完成任務。

周瑜:(疑惑)且看他三日之后如何回復我!

――幕落。

第二幕。

(魯肅私自拔輕快船三十條,各船三十余人,并且布置了布幔,束草等物,一切等候諸葛亮調度??傻谝惶斓亩嘣七^去了,第二天的大雨過去了,諸葛亮還是沒有任何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悄悄地將魯肅請到船中。)。

魯肅:(著急)公召我來何意?

諸葛亮:(一臉笑意)特請子敬同往取箭。

魯肅:(驚愕)何處去取?

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休問,同去便見。

(用繩索將二十條船連起來,徑直向北岸劃去。大霧漫天的夜,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等到五更的時候,船已經(jīng)靠近了曹操的水寨。諸葛亮讓船頭在西尾在東,一字排開。一聲令下,鼓聲陣陣,如雷貫耳。)。

魯肅:(嚇壞了)倘曹兵之出,如之奈何?(害怕)。

諸葛亮:(哈哈大笑)吾料曹操于重霧之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與此同時,曹寨中,聽得外界鼓聲陣陣。)。

哨兵(慌張的,驚恐的):主公,敵軍貿(mào)然來犯,做何措施?

曹操:(沉著、冷靜)重霧迷江,敵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蓳芩姽?gong)弩手亂箭射之。

(少頃,只見江面上箭像下雨一般鋪天蓋地射向草船上。諸葛亮讓船掉了一個方向,頭在東尾在西,一面繼續(xù)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到霧散時,諸葛亮下令返回,二十只船兩邊的束草上扎滿了箭。)。

諸葛亮讓船上的軍士齊聲吶喊:“謝謝曹丞相的箭!”

曹操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可是船已經(jīng)駛出了二十多里了,追也來不及了。

尾聲。

(船只靠岸,周瑜所派士兵已在等待)。

(魯肅見到了周瑜,說明了諸葛亮取箭的經(jīng)過。)。

周瑜:(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時間:三國時期。

地點:吳國。

人物:周瑜(一位將軍)。

魯肅(周瑜的手下)。

諸葛亮。

曹操。

若干個軍士。

【一天,心胸狹窄的周瑜想陷害諸葛亮,他剛想出一個好辦法。】。

周瑜來人!

魯肅(畢恭畢敬地跑過來)臣在。將軍有何吩咐?

周瑜把諸葛亮叫來。

魯肅(拱手)是。

【諸葛亮走過來】。

諸葛亮(慢慢扇著扇子)將軍找我,有何貴干?

周瑜(笑了一下)我們就要和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

諸葛亮當然用弓箭最好!

周瑜是的。先生和我想的一樣??墒乾F(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卻。

諸葛亮嗯,可以。不知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

周瑜十天造得好嗎?

諸葛亮既然要交戰(zhàn),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周瑜先生預計要幾天?

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諸葛亮(驚訝狀)怎么敢和都督開玩笑?我愿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周瑜(大笑)哈哈哈,好。來人!擺酒席招待臥龍先生!

諸葛亮(擺手)今天就諒我不奉陪。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來江邊取箭。

【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跑過來)三天怎么造的好十萬支箭?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

周瑜(把手一攤)是他自己說的,我又沒逼他。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哈哈哈!你去探聽探聽,他打算怎么辦,回來報告我。

魯肅是!

【魯肅來到諸葛亮家中】。

諸葛亮(笑了一下)三天要造十萬支箭,要你幫幫我的忙。

魯肅哼,你自己惹的禍,我能幫什么忙?

諸葛亮你借我二十只船,每船三十軍士,船上青布為幔,各束草千個,只是你卻不能告訴都督,不然......

魯肅(急忙插話)知道呢。好吧。

魯肅(奇怪地)你把我?guī)У竭@里干嘛?

諸葛亮請你去取箭??!

魯肅到哪兒去?。?/p>

諸葛亮不用問,去了就知道。

【諸葛亮把船連起來,朝曹操的水寨開去?!俊?/p>

軍士(擊鼓吶喊)進攻操軍!

曹操(對手下說)敵人突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就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弓弩手射箭】。

軍士謝謝操丞相的箭!

【船隊返回,魯肅對周瑜說了借箭的經(jīng)過】。

周瑜(長嘆一聲):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的比不上他!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五

教學目標:

教養(yǎng)方面: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jù)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能正確完成課后第二題填空。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熱情。

發(fā)展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第五段青蛙媽媽對小青蛙說的話。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教設備(電腦、投影儀、電教平臺)。

多媒體電教軟件(《回聲》課件)。

幻燈機、盛水的`玻璃缸。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第一節(jié)。

教學要點:

誘導預習。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聽回聲的錄音。

2.你覺得這聲音有什么特別?你想知道些什么?

3.設疑:你聽過回聲嗎?在什么地方聽到了的?回聲是什么回事?

4.板書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二、檢查預習。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導細讀,邊讀邊議。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示圖,用導讀的方法回答思考題:

第一句告訴我們:小河上……。

第二句:半圓的……和水里的……連起來,好像一個……。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這里的景色怎樣?誰能把這美的感覺說出來?

過渡: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請同學們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完后用一、兩句話告訴老師。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小聲自由讀。

2.)在這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老師?(強調“橋洞”)。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小青蛙和“看不見的小青蛙”的話用“___”劃出來。

4.)檢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5.)指導讀句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的語氣一樣嗎?從哪里知道的?

a.指導按標點符號讀好句子。

b.分角色朗讀:誰來當小青蛙?誰來當看不見的小青蛙?讓我們聽聽“看不見的小青蛙”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提示:學話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聲音要小。)。

6.)(讀小青蛙媽媽的問話。)聽到有人在學自己說話,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書上怎么說。

理解:奇怪極了。

板書:奇怪。

示句:“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7.)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cang。

過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橋洞里真的藏著一只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2.)示第四自然段。

默讀:把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用“.”把它點出來。

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jianreng。

撿扔。

(用做動作的方法學記這兩個生字)。

3.)再找出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用“___”劃出來。

4.)做實驗: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觀察水面的變化。

5.)剛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師:剛才老師做的實驗,跟課文所講的現(xiàn)象是一樣的,讓我們一邊讀課文的句子,一邊想象剛才的情景。

6.)讀句“……河水……蕩回來”,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bodang。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習課文中的11個生字,其中3個只識不寫,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搖籃”、“摻和”的意思。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教學重點:課文的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1、收集一些著名音樂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維也納的一些圖片資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11個生字,其中3個只識不寫,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搖籃”、“摻和”的意思。

3、文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4、學習課文的一、二小節(jié)。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出示有關維也納的圖片,師作簡單介紹。

板書9音樂之都維也納。

二:自學課文。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3、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4、交流。

(1)字詞。

(2)讀書情況。

(3)質疑解疑。

5、默讀課文,給課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學習第一、二小節(jié)。

1、抽讀第一小節(jié),說說告訴我們什么。理解“搖籃”一詞。

2、學習第二小節(jié),可補充音樂家的有關資料。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繼續(xù)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

二:學習課文重點段。

1、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學習。

2、交流。

(1)維也納是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學生說說相機出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指導朗讀。

(2)分三個層次說:一是這兒到處是音樂大師們的雕像;二是這里的許多建筑都是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連王宮花園草坪上的鮮花圖案,是用鮮花組成的巨大的音樂符號。

(3)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從四個方面說:一是人們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優(yōu)美的華爾茲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三是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室內演奏的傳統(tǒng);四是在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是,會前,會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樂。

(4)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維也納國家歌劇院zui為有名。學生邊讀書,邊說,師邊出示圖片,邊指導朗讀。

3、指導背誦其中的一段。

三:總結。

同學們,維也納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時,你想說什么?

四:作業(yè)。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述說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2、遷移練習。

照樣子,寫句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的搖籃。

()是()的搖籃。

()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描寫方法,抓住顯著特點多學校的教學大樓進行焦距體的描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

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師相機指導朗讀。

二:遷移練習。

1、讀第三段,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維也納歌劇院的。

(1)介紹了維也納歌劇院的設施、規(guī)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響。

(2)從哪可看出歌劇院的規(guī)模宏大?

(3)介紹了歌劇院的哪些設施?

(4)按什么順序來寫歌劇院的?

2、組織學生參觀學校的教學大樓。

(1)外觀的形狀。

(2)規(guī)模,設施。

(3)按一定順序描寫。

3、學生寫一寫。

4、習作欣賞。

三:作業(yè)。

1、用“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波光粼粼”這一組詞語描寫自己看到的景觀。

2、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引導學生組成小組,自行選題。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七

1、數(shù)一數(shù)。

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時,按一定的順序數(shù),從1開始,數(shù)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shù),即最后數(shù)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shù)。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位置。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3、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數(shù)的認識。

1、正確熟練地數(shù)出數(shù)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shù)。

2、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

3、掌握10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會正確讀、寫0——20各數(shù)。

4、能說出個位、十位數(shù)位名稱,識別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的意義,初步了解進制。

5、認識符號“=”“”“”的含義,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shù)的大小。

數(shù)的運算。

1、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

2、比較熟練地計算(口算)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比較熟練地計算(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一單元。

1、數(shù)一數(shù)。

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時,按一定的順序數(shù),從1開始,數(shù)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shù),即最后數(shù)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shù)。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們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1、字詞:“純、晶、圣、忍、簾”的讀音;“線、忍、窗、簾”的寫法;“湛藍、明潔”的意思。

2、重點句子/比較難懂的句子。

(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2)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3、段: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們體會拉薩天空的藍。

課件,音樂,圖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詞。

2、了解拉薩的大致情況。

一、背景知識的了解,為學課文做鋪墊。

1、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找到青藏高原——點擊拉薩。

2、走進拉薩(了解海拔、氣候、布達拉宮等資料)。

3、學生們自我介紹課外積累的相關資料。

二、揭題明題,整體感知全文。

1、讀題,明確課題的中心詞是“天空”,因此,讀文時要帶著“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這一問題來讀。

2、充分朗讀,讓學生們自己參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讀到正確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詞,老師不教,先讓學生們認讀,對讀錯的及時進行指導。

出示。

湛藍純凈視線忍心藍晶晶絕妙雄偉。

依山而建圣地窗簾映襯透亮明潔對照。

3、初讀體會。

我的十分鐘。

交流。

(1)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2)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3)有貼著山頂?shù)陌自朴骋r,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4)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板書:拉薩的天空是(湛藍、透亮、高遠……)。

(5)是的,拉薩的天空是這樣的,看一段錄像。

三、教學生們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忍:上面是“刃”,寫好點的樣子,擺好點的位置。

線:右半部的斜鉤要有頂天立地之感,要寫得舒展。

晶:是品字結構的字,借此可幫助學生們復習這種字的結構。

四、作業(yè)設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們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讀體會。

1、輕讀第一自然段,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1)拉薩的天空的特點:湛藍、透亮。

(2)品讀比喻句。

出示: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把“拉薩的天空”比作什么?你體會到什么?

(3)怎樣讀好這句話?

(4)小結:這一段是全文的總起,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薩,走進那片圣地,去仰望、去享受那與眾不同的藍天。

2、自讀二至四自然段,用筆勾畫最能體現(xiàn)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

(1)小組交流,并讀一讀。

(2)老師巡視,相機指導。

(3)全班交流品味,學生們讀句,談體會。

a、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理解“總是”和“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聯(lián)系,“透亮,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是怎樣的?”)。

b、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這句是一句夸張句,可聯(lián)系詩句“手可摘星辰”,來理解。為什么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

c、有貼著山頂?shù)陌自朴骋r,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重點理解“純凈”、“明潔”的意思)。

d、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請你想想一下,當時,作者的內心在想些什么?)。

3、學生們交流對拉薩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書:拉薩的天空是(美麗的、令人神往的、充滿魅力……)。

4、齊讀第五自然段。

準確、形象的比喻,點明了拉薩天空的美,表達了對拉薩的熱愛。

理解“圣地的窗簾”。窗簾里面會有什么?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九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

教學過程:

一、日記導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局報。

2、指名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后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著他畢生的心血!這節(jié)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著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日記數(shù)量。

1、同學們,(指著屏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p>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p>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p>

…………。

2、兩個省略號劃進去了嗎?這兒為什么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yǎng)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茍,令人嘆為觀止!

三、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jù)”。(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的密切關系。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為科學終身奮斗的信念。

3、重點句段交流,并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時,才根據(jù)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jié),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為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shù)據(jù),每一個數(shù)據(jù)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為我們這節(jié)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為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guī)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么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為人民的科學事業(yè)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舍,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劇簡短篇十

(一)知識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阿里山云霧的特點。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加。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阿里山云霧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觀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課文的賞析,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養(yǎng)愛美情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和感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阿里山霧的神奇景象,體會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阿里山云霧的神奇景象。

教學準備。

配樂朗讀磁帶或音樂磁帶,掛圖或云霧錄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霧嗎?在有霧的天氣里,感受過大霧的神奇嗎?山里的霧和平原的霧是否一樣?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阿里山的云霧》。(板書課題。)。

二、解題。

阿里山在哪里?你了解它嗎?(學生可能聽過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可讓其哼唱,先讓學生對阿里山有一個美的印象,以提高其興趣。)。

霧和云霧一樣嗎?課文為什么說:“欣賞山間的云霧”?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要求: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弄清詞義。

2.邊讀邊畫出自己認為美妙的詞句。

四、探討課文內容。

1.討論第一段。

這段告訴了哪些內容?(觀霧的時間)—雨后;觀霧的地點—去姊妹潭的路上;欣賞的對象—山間的云霧。)。

2.討論第二段。

(1)指名朗讀,師生評讀。

(2)這段寫了云霧的幾種情況?“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你能發(fā)現(xiàn)這個、句式的特點嗎?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突出了描寫對象,表達了作者對阿里山云霧強烈的喜愛之情,而且使語言的節(jié)奏和諧、流暢、富于旋律美。)。

(3)怎樣理解“無所謂天,無所謂樹,也無所謂高山和深谷”?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這種景象描述一番。

(4)投影靜止的云霧畫面,學生欣賞。

(5)學生總結:沒有風的時候,云霧有哪些特點?

(6)配樂朗讀,品味欣賞。

3.論第三段。

輕聲自由朗讀第三段,思考并討論:

(1)想象“云霧在山間翻滾、奔涌、升騰、追逐”的不同狀態(tài),并用語言或動作描摹出來。

(2)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3)學生總結:起風的時候,云霧有哪些特點?

(4)討論:作者為什么會對阿里山的云霧產(chǎn)生“莫名的驚愕與喜悅”?(因其。

變化多、快而驚愕,因其精妙、神奇、變化萬千而喜悅。)。

五、播放配樂朗讀錄音,再次品味欣賞。

六、總結。

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