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優(yōu)秀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23:19:46 頁碼:12
2023年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優(yōu)秀10篇)
2023-11-12 23:19:46    小編:ZTFB

環(huán)境保護已經(jīng)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之做出努力。寫總結時,要注意用詞準確、語言簡練,盡量避免冗長的描述。接下來是一些成功人士總結的經(jīng)驗和教訓,希望能夠給你的總結寫作帶來啟發(fā)。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一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蕩,世態(tài)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于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于運用了優(yōu)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xiàn)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于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jīng)過“千呼萬喚”,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后“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xiàn)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后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fā)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jīng)久不息。反復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詩的小序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涼身世,說明寫作本詩動機,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這里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白聿怀蓺g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里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xiàn)轉機作了準備。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皩ぢ暟祮枏椪哒l?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边@里的描寫非常細致。由于這時是夜間,又由于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這里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jīng)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后面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jīng)不愿意再拋頭露面了。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fā)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轉軸撥弦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弦試音;而后“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寫到舒緩的行板。攏、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制作的一個舞曲名。六幺:當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后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里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jīng)]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皷|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边@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jīng)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從“沉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共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后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沉吟:躊躇,欲言又止的樣子。斂容:指收起演奏時的情感,重新與人鄭重見禮。蝦蟆嶺:即下馬嶺,漢代董仲舒的墳墓,在長安城東南部,臨近曲江。從“十三學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極寫此女昔日的紅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她自己也放縱奢華,從來不懂什么叫吝惜。就這樣年復一年,好時光像水一樣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說第一團、第一隊。秋娘: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貴族子弟。纏頭:指古代賞給歌舞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財物。紅綃:一種生絲織物。鈿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fā)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擊節(jié):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現(xiàn)在興之所至,竟拿貴重的鈿頭云篦擊節(jié),極言其放縱奢華,忘乎所以。等閑:隨隨便便,不重視。從“弟走從軍阿姨死”以下十句寫此女的時過境遷,飄零淪落。隨著她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jīng)不再上門,她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像一雙過了時的鞋子,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關心的是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他經(jīng)常獨自外出,而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日的錦繡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逼鋵嵓词共蛔鲏?,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縣名,縣治在今江西景德鎮(zhèn)北。紅闌干: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為第四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fā)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唧唧:嘆息聲?!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倍Z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fā)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钡貏莼钠?,環(huán)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我們對比一下《水滸傳》里宋江贊賞江州的一段話,他說:“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痹娙说谋Э鄲炌耆怯捎谒紊鲜艽驌粼斐傻模沁@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tǒng)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臥病”于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接著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贊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本來已經(jīng)不愿意再多應酬,后來見到詩人如此真誠,如此動情,于是她緊弦定調,演奏了一支更為悲惻的曲子。這支曲子使得所有聽者無不唏噓成聲。多情的詩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經(jīng)濕透了。促弦:緊弦,使調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馬是從九品,所以穿青衫。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憋L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其二,詩中的寫景物、寫音樂,手段都極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寫身世、抒悲慨緊密結合,氣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浸沉在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里。其三,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關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都是多么凝煉優(yōu)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語句啊!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二

1、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邊…一邊)。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近于)。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景翳翳以將入(通"影",日光)。

1、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ㄐ凶撸?/p>

感吾生之行休(將要)。

李白乘舟將欲行(離去)。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行為)。

2、引: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拉開)。

引壺觴以自酌(端起)。

引以為流觴曲水(退隱)。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疏導,引來)。

3、乘: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乘坐)。

聊乘化以歸盡(順應)。

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著)。

4、策:振長策而御宇內(馬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著)。

退而論書策(竹簡)。

蒙故業(yè),因遺策(計策,策略)。

1、策扶老以流憩(拄著,名作動)。

2、園日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狀)。

3、或棹孤舟(劃著,名作動)。

4、善萬物之得時(以…為善,意動用法)。

5、樂琴書以消憂(以…為樂,意動用法)。

6、攜幼入家(兒童,形容詞作名詞)。

7、眄庭柯以怡顏(使顏怡,使動用法)。

8、倚南窗以寄傲(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行休(將要,動作狀)。

1、于時風波未靜(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比喻糾紛和亂子)。

2、嘗從人事(古義:治人之事;今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變動等)。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古義:不久;今義:尋找,追尋)。

4、悅親戚之情話(古義:親屬戚屬今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家庭的`成員)。

5、覺今是而昨非(是:古義:正確;今義:判斷詞,是。非:古義:錯誤;今義:判斷詞,不是)。

1、復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句)。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

3、樂天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句)。

4、農人告余以春及(介詞結構后置句)。

5、既自以心為形役(被動句)。

6、童仆歡迎,稚子候(于)門(省略句)。

1、悟已往之不諫,知道來者之可追。

譯:我覺悟到過去做錯的已無法挽回,知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

2、實迷途之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雖然走入迷途但還不是太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白了如今歸田是對的,以前出仕是錯的。

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譯:身體依靠著南面的窗戶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懷,深感簡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樂滿足。

4、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譯:姑且順著大自然的變化以了結此生,抱定樂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三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1、倒裝句。

轉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動句。

感斯人言。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四

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到,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復循西谷(復,古義:再,又;今義:往復,重復)。

4、戊申晦(晦,古義: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名詞)。

1、其級七千有余(“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少圜(“圜”通“圓”,圓形的,指山石)。

3、五采(“采”通“彩”,五色)。

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崖限當?shù)勒撸ㄏ蓿好~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1、當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2、崖限當?shù)勒撸〒踝?,動詞)。

3.僻不當?shù)勒撸鎸?,動詞)。

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詞)。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級七千有余(幾,表示整數(shù)后不定的`零數(shù),數(shù)詞)。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時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3、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連詞)。

限:

1、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2、崖限當?shù)勒撸ㄩT檻,名詞)。

道:

1、道皆砌石為磴(路,名詞)。

道有天門、崖限當?shù)勒摺⒌乐忻造F冰滑、觀道中石刻、僻不當?shù)勒撸ㄍ希?/p>

2、道少半(走,走路,動詞)。

有:

1、其級七千有余(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與“無”相對,動詞)。

道有天門、下有紅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和,連詞)。

2、及既上(等到,介詞)。

3、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云:

1、世皆謂之天門云(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霧,名詞)。

日: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2、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3、是日(天,名詞)。

漫:

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彌漫,布滿,動詞)。

2、其遠古刻盡漫失(磨滅,動詞)。

居:

半山居霧若帶然(停留)。

乘:

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或: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極:

極天云一線異色(盡頭)。

視:

回視日觀以西峰(看)。

坐:

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與“站”相對)。

始:

余始循以入(開始)。

判斷句。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以上兩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2、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判斷句)。

3、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4、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于“都是”。判斷句)。

定語后置句。

1、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撸ā把孪蕻數(shù)勒摺币痪渲?,“限當?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定語后置句)。

省略句。

1、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語代詞“余”)。

2、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吧n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3、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4、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語:樹?!吧焙竺媸÷越樵~“于”,“于”相當于“在”)。

5、復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6、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huán)水”)。

7、中谷繞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水”)。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五

敘事詩是通過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進行抒情的詩歌。它融虛實與抒情為一體,詩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抒發(fā),而是通過具體事件、任務、環(huán)境的描述,融化在其中得以抒發(fā)的。敘事詩的詩人應具有對生活高度概括的能力,以簡潔、精煉的手法顯示生活的本質,具有典型性。敘事詩可分史詩、故事詩、寓言詩、英雄頌歌、詩劇等。

樂府詩類名。始創(chuàng)于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shù)詩人如長孫無忌、劉希夷等,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被于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作品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fā)展。杜甫所作如《兵車行》、《麗人行》等,用樂府詩體制描寫時事,做到即事名篇,無復依傍。后來,白居易、元稹等發(fā)揚了這種寫作方法,同時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頗多反映社會矛盾之作。在當時較有現(xiàn)實意義。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多以三、七言錯雜運。

放在著作正文之前,說明寫作宗旨、經(jīng)過、內容、體例或對著作發(fā)表評論的文字。又稱緒、前言。序一般由作者自己寫,也有請別人寫的。序要求言簡意賅,講真話,避免應酬客套之語。

詩體名。是在漢魏六朝樂府詩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體詩,正式形成于唐代。這類詩歌的基本特點是:篇幅一般較大,內容較為充實,保留了漢魏樂府詩的敘事特點,用韻自由、音節(jié)、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靈活,富于變化,一般以七言為主、雜以三、五、九言。人們稱這種從古詩演化出來的,以長歌浩嘆為主要牲征的詩叫做歌行體。標志著這種詩體正式確立的代表作是駱賓王的《帝京篇》、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劉希夷的《代悲手白頭吟》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六

1.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折)。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連詞,表修飾)。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

(4)于是飲酒樂甚(介詞,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詞,在)。

(8)托遺響于悲風(介詞,在)。

4.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形容詞詞尾)。

(3)郁乎蒼蒼(形容詞詞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6)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

二、實詞。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2)白露橫江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3.一詞多義。

(1)東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b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a七月既望(名詞,農歷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a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b如怨如慕(副詞,像)。

4.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10)渺滄海之一粟(形容詞用作動詞,渺小的像)。

(11)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3)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

4.變式句。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短語后置)。

四、重點語句翻譯。

1.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文: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文:任憑小船在茫茫無際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過那浩蕩渺遠的江面。

3.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多么廣闊浩瀚啊,我們像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么地方;飄飄然,我們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界的'神仙。

4.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譯文: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5.蓋其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譯文: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七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因事順心(心愿)既自以心為形役(內心)。

夫--問征夫以前路(名詞)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故便求之(所以)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么)。

而--門雖設而常關(表轉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親戚。

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到哪里去)。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構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構后置)。

(5)農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

4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2)以心為形役(為,被)。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后的學習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詞性和含義(作用)。

1、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把)。

2、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

3、問征夫以前路(介詞,往)。

4、引壺觴以自酌(介詞,表承接)。

5、云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

6、農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7、請息交以絕游(連詞,表并列)。

8、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幾點規(guī)律:

1、“以”作介詞時,后邊往往跟著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且它常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后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聯(lián)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后項的作用,而前后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為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于“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三、分析兩個特別的倒裝句式。

1、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2、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由于詩歌表情達意和句式平仄對應等方面的需要,詩歌中有些語句常常打亂正常語序,文中這兩個句子就是這樣的。在講課時,由我提出這個疑問來,讓學生自己探尋它們到底是什么樣的倒裝句式,很有意思。

第一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倒裝句,因而在譯文時應譯為:“(我的)門雖然有設,卻常常關閉著,(因而,我)每天在園中走一走,自成一種樂趣?!钡诙€句子是定語前置的倒裝句,所以在譯文時,要譯為“既要探尋幽深曲折的溝壑,又要經(jīng)過高低不平的山丘?!?/p>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八

1、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通"彩")。

2、石頭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圓")。

1、陰:其陰,濟水東流(山的北面)。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陰暗)。

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暗中)。

2、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開始)。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當初)。

余始循以入(開始)。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才)。

3、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遠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聲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陰歷十五日)。

4、坐: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坐在)。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盜。"(犯罪)。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因為)。

5、視: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比較)。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看待)。

1、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向西;向東。名作狀)。

2、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照,名作動)。

1、陽谷皆入汶(古義:山南水北謂之陽。今義:陽光,表面上)。

2、至于泰安(古義:由"至"和"于"組成,到達。今義: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3、多平方(古義: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用語)。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判斷句)。

2、余所不至也(判斷句)。

3、(余)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省略句)。

4、多松,生(于)石罅(省略句)。

5、余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九

直譯為: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

解釋為: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和,唐憲宗年號。予:我。左遷:貶官、降職。古代尊崇右,以右為比較尊貴的地位,而將貶官、降職多稱為“左遷”。九江郡:本為隋代郡名,唐代暫改為潯陽郡。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司馬:州刺史的佐官,實際為閑職。

這句話交代了時間、地點及詩人的貶官身份。

直譯為:我離開京城調到外地做官已經(jīng)兩年,心境平靜,安于現(xiàn)狀,卻被這個歌女的話所觸動,這天晚上才覺得有被貶謫的意味。

解釋為:出官:京官外調。此處有被貶謫的意思。恬然:安然的樣子。斯人:指琵琶女。遷謫:貶謫放逐。

琵琶女的話觸動了詩人的情緒,“情動于中必發(fā)之于外”,詩人因此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

直譯為:我和主人一同下了馬然后上船,舉起酒杯想暢飲卻沒有音樂相伴助興。

解釋為:“主人下馬客在船”此句為互文手法,意為,我和客人一同下馬,然后上船。管弦:指音樂。管、簫、笛之類為管樂。琴、瑟、琵琶之類為弦樂。

詩人寫臨別飲酒無音樂的遺憾,由此引出琵琶女的出場。

直譯為:那聲音一會兒像黃鶯在花下啼鳴婉轉流利,一會兒似泉水在冰下流動滯澀不暢。解釋為:間關:鳥聲婉轉?;ǖ祝夯ㄏ?,花里?;毫鲿?。幽咽:形容遇塞不暢的水流聲。

詩人把難以捉摸,難以用語言表現(xiàn)的音樂給形象化、具體化了。

直譯為:一曲彈罷曾讓琵琶師們佩服,梳妝好了常被同行歌伎嫉妒。

解釋為:善才:又作“善財”。唐代段安節(jié)《琵琶錄》記載,唐元和年間,曹保的兒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后人用“善才”稱技藝高明的琵琶師。服:佩服。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這里用作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稱。

詩人在這里表現(xiàn)了琵琶女年輕時候的色藝雙全,與后面的琵琶女悲慘的命運進行對照,更能引發(fā)人們的同情。

直譯為:同樣是淪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今天既然相逢在一起,何必要曾經(jīng)互相認識呢!

解釋為:天涯:天邊,這里泛指各地。

琵琶女凄悲的音樂和悲慘的身世強烈觸動了詩人內心深處那根寂寞、傷感的神經(jīng),同情琵琶女的同時也自傷身世并與其有了心靈的共鳴。

直譯為:在座的誰的眼淚流得最多?我這個江州司馬的青衫已被淚水濕透了。

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赤壁賦篇十

1.分層背誦法(在翻譯全文基礎上理清內容層次背誦)。

2.思考提問法(預習,不會的重點字、句圈出來課堂提問)。

3.語意推斷法(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舊知識)。

4.對應翻譯法(力求將所有能譯出的字詞落到實處借助工具書,人名、地名、國號、官名等保留)。

5.歸類積累法(主要是詞匯的積累,有針對性的搜集、歸類、比較、整理、積累)。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