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答謝中書書賞析(匯總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3:17:23 頁碼:10
最新答謝中書書賞析(匯總18篇)
2023-11-13 13:17:23    小編:ZTFB

時間機器是一種虛構(gòu)的科技設(shè)備,可以讓人們穿越時空??偨Y(jié)要明確自己期望達到的目標,并對自己是否實現(xiàn)了這些目標進行評價。接下來是一些總結(jié)范文的分享,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和學(xué)習(xí)。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一

(全文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fēng)物,境界清新?!皟砂妒冢迳惠x。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北疚膶懢?,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句子賞析)。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fā)現(xiàn)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fā)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齊,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鏡,特愛松風(fēng),聞響欣然,顧惜光景,老而彌篤。《南史》本傳稱他“遇物便了,言無煩舛”。此文只有68字,語言淡泊,境界寧靜,與作者個性有共通處。

謝中書即謝徵,其任中書郎時,弘景已70有余。文一開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下面即舉他所隱居的山川之美,意思是,此處也堪稱一絕,山水竹石之處,還有早晨的猿鳥,傍晚的游魚,程顥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文末的謝康樂為劉宋謝靈運,他也愛好山水,寫了不少山水詩,后來被殺,末句可能有悼念之意。

文中寫的確是江南風(fēng)物,然而這樣的山林泉壑,又是江南所常見的。為什么他能把自然界中常人還不曾體驗到的美感,以數(shù)十字攝取到筆底呢?這里也有作者自己的“境界”。

審美的趣味固然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也應(yīng)該變化,但長期的由歷史凝聚、熏陶的審美習(xí)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腳所踏的還是幾千年來祖先踐踏過的泥土。

當然,這里還有兩個條件:一是這些審美習(xí)慣必須是健康的干凈的,不能離開“善”的要求,二是讀者自身也必須有素養(yǎng)。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二

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jīng)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等。

【全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重點注釋】。

1、四時俱備四時:四季。俱:都2、曉霧將歇歇:消散。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欲:將要。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

4、未復(fù)有能與奇者與:參與,這里指欣賞5、五色交輝交輝:交相輝映。

【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重點句子翻譯】。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譯文: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2、夕陽欲頹,沉鱗競躍。譯文: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3、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譯文: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键c】。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3、書是一種怎樣的體裁?答:書即書信,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可具有文學(xué)性。

4、文中提到的“康樂”指誰?作者舉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樂”指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lǐng)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議論句,說說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說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用一個短語來概括短文內(nèi)容。

答:峰、流、壁、林、竹、霧、猿、鳥、夕日、沉鱗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

8、“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xiàn)了色彩配合之美。

9、“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

【整體把握】。

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案叻迦朐疲辶饕姷住?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fēng)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三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fēng)光,本身就構(gòu)成優(yōu)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fēng)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是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總結(jié):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gòu)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表達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及作者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四

縝密的結(jié)構(gòu)。本文雖屬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結(jié)撰,全文分三部分?!吧酱ㄖ溃艁砉舱劇笨傤I(lǐng)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fù)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呼應(yīng),議敘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復(fù)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與“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結(jié)構(gòu)得如此經(jīng)緯分明,脈絡(luò)貫通,十分難得。

凝練的語言。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言簡意賅,無一句之虛,無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給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給人以具象。同樣,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見底”則給人以實感?!拔迳惠x”“猿鳥亂鳴”“沉鱗競躍”,“交”“亂”“競”幾個副詞的運用,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本文以四言句為主,很是整飭,最后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都屬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xué)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五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fēng)物,境界清新?!皟砂妒?,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北疚膶懢?,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fā)現(xiàn)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fā)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齊,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鏡,特愛松風(fēng),聞響欣然,顧惜光景,老而彌篤。《南史》本傳稱他“遇物便了,言無煩舛”。此文只有68字,語言淡泊,境界寧靜,與作者個性有共通處。

謝中書即謝徵,其任中書郎時,弘景已70有余。文一開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下面即舉他所隱居的山川之美,意思是,此處也堪稱一絕,山水竹石之處,還有早晨的猿鳥,傍晚的游魚,程顥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文末的謝康樂為劉宋謝靈運,他也愛好山水,寫了不少山水詩,后來被殺,末句可能有悼念之意。

文中寫的確是江南風(fēng)物,然而這樣的山林泉壑,又是江南所常見的。為什么他能把自然界中常人還不曾體驗到的美感,以數(shù)十字攝取到筆底呢?這里也有作者自己的“境界”。

審美的趣味固然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也應(yīng)該變化,但長期的由歷史凝聚、熏陶的審美習(xí)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腳所踏的還是幾千年來祖先踐踏過的泥土。

當然,這里還有兩個條件:一是這些審美習(xí)慣必須是健康的干凈的,不能離開“善”的要求,二是讀者自身也必須有素養(yǎng)。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六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賞析: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jīng)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江南山水,有道是人間天堂,更是游人無限神往的地方。瞧,那好高好高的山啊,如劍,直刺蒼穹,與白云為伴;好清好清的水啊,如鏡,一窺到底,與沉魚為伍。兩岸的石壁,如刀削,似斧鑿,奇形怪狀。逢陽光直射,青黃黑白赤,色彩斑斕,蔚為大觀。樹林青翠,篁竹深綠,不論春夏秋冬,點綴著滿山秀色。臨近拂曉,白霧繚繞,如夢如幻;繼而如絮如帶,如煙如縷,疑為瓊宇仙境。最后霧紗不見,晨曦初現(xiàn)。猿猴在高樹啼叫,群鳥在叢林鳴唱,松濤陣陣,竹聲蕭蕭,滿山遍野,眾音繚繞。傍晚時分,紅日西沉,暮靄罩山,飛鳥歸林,猿猴息樹,山色蒼茫。這時,原來潛游在水底的魚兒終難耐寂寞,飛躍而出,水面上演繹著一曲曲空中芭蕾舞,一道道美麗的彩虹競相劃出。這真是人間的天堂!自從南朝謝靈運以來,再也沒有人能欣賞到這奇妙景觀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七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jīng)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江南山水,有道是人間天堂,更是游人無限神往的地方。瞧,那好高好高的山啊,如劍,直刺蒼穹,與白云為伴;好清好清的水啊,如鏡,一窺到底,與沉魚為伍。兩岸的石壁,如刀削,似斧鑿,奇形怪狀。逢陽光直射,青黃黑白赤,色彩斑斕,蔚為大觀。樹林青翠,篁竹深綠,不論春夏秋冬,點綴著滿山秀色。臨近拂曉,白霧繚繞,如夢如幻;繼而如絮如帶,如煙如縷,疑為瓊宇仙境。最后霧紗不見,晨曦初現(xiàn)。猿猴在高樹啼叫,群鳥在叢林鳴唱,松濤陣陣,竹聲蕭蕭,滿山遍野,眾音繚繞。傍晚時分,紅日西沉,暮靄罩山,飛鳥歸林,猿猴息樹,山色蒼茫。這時,原來潛游在水底的魚兒終難耐寂寞,飛躍而出,水面上演繹著一曲曲空中芭蕾舞,一道道美麗的彩虹競相劃出。這真是人間的天堂!自從南朝謝靈運以來,再也沒有人能欣賞到這奇妙景觀了。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八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江寧縣)人。他曾經(jīng)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wù)?!?《南史》)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這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三方面。

優(yōu)美的意境。自然景物的綺麗風(fēng)光,本身就構(gòu)成優(yōu)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再現(xiàn)它,激起讀者審美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從如下幾方面濡墨染彩、熔裁營構(gòu),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yōu)美動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無水則無趣,有水無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則神采煥然,情味盎然。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際。山下是“清流見底”。水流迤邐,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diào)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這里“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還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石巖壁立千仞,五色爭輝,眾彩紛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緞上綴以碧玉翡翠,頓成奇觀。兩岸猶如懸著兩幅錦幛,上有藍天作背景,下有流水為襯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則更為絢麗動人。其三,晨昏變化之美。前面寫了四時俱備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霧繚繞,繼而是如絮如帶,再而是似煙似縷,最后不見霧紗,只見晨曦,猿啼鳥鳴,眾音齊會,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暮靄罩山,飛鳥歸林,猿猴息樹,山色蒼茫,這時原來潛游水底的魚飛躍而出,靜中見動,寂中現(xiàn)響,別具意趣。作者觀察極細,筆致極纖,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態(tài),使人目隨筆轉(zhuǎn),情偕意遷,晨景熱烈歡躍,暮象清靜幽寂,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陀^景物不會單調(diào)劃一,散文寫法也切忌呆板凝滯。作者很注意動與靜的變幻與配搭。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以上各種景物,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gòu)成了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

縝密的結(jié)構(gòu)。本文雖屬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結(jié)撰,全文分三部分?!吧酱ㄖ溃艁砉舱劇笨傤I(lǐng)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fù)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呼應(yīng),議敘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復(fù)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與“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結(jié)構(gòu)得如此經(jīng)緯分明,脈絡(luò)貫通,十分難得。

凝練的語言。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言簡意賅,無一句之虛,無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給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給人以具象。同樣,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見底”則給人以實感?!拔迳惠x”“猿鳥亂鳴”“沉鱗競躍”,“交”“亂”“競”幾個副詞的運用,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本文以四言句為主,很是整飭,最后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都屬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xué)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九

譯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譯文二:

山、水美麗的景色,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談?wù)?。山,高聳入云;水,清澈見底。兩岸石壁直立,五顏六色,交相輝映。綠樹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霧將散未散時,靈猿麗鳥啼鳴;夕陽西下,潛游在水中的魚兒歡快地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仙境。但從謝靈運后,就沒有人能欣賞到這般美麗的景色中了。

譯文三:

山河的壯美,自古以來是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見底,兩岸的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天早晨,薄霧將要消散,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詮闹x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

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齊,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鏡,特愛松風(fēng),聞響欣然,顧惜光景,老而彌篤?!赌鲜贰繁緜鞣Q他“遇物便了,言無煩舛”。此文只有68字,語言淡泊,境界寧靜,與作者個性有共通處。

謝中書即謝徵,其任中書郎時,弘景已70有余。文一開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下面即舉他所隱居的山川之美,意思是,此處也堪稱一絕,山水竹石之處,還有早晨的猿鳥,傍晚的游魚,程顥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文末的謝康樂為劉宋謝靈運,他也愛好山水,寫了不少山水詩,后來被殺,末句可能有悼念之意。

文中寫的確是江南風(fēng)物,然而這樣的山林泉壑,又是江南所常見的。為什么他能把自然界中常人還不曾體驗到的美感,以數(shù)十字攝取到筆底呢?這里也有作者自己的'“境界”。

審美的趣味固然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也應(yīng)該變化,但長期的由歷史凝聚、熏陶的審美習(xí)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腳所踏的還是幾千年來祖先踐踏過的泥土。

當然,這里還有兩個條件:一是這些審美習(xí)慣必須是健康的干凈的,不能離開“善”的要求,二是讀者自身也必須有素養(yǎng)。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一

陶弘景博學(xué)多才,世人稱之為“山中宰相”。是南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而他所作的這篇文章是寄情于景的佳作。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夕日一作:陽)。

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注釋。

1.答:回復(fù)。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賞析。

《答謝中書書》一文結(jié)構(gòu)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于耳;形態(tài)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皩嵤怯缰啥肌?,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后呼應(yīng),上下貫通。就是最后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tǒng)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跋θ沼j”,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jié)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蕩,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并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xiàn)出多么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觸,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xué)價值的文學(xué)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二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1],沈鱗競躍[2],實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樂以來[4],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5]。

——選自明刻《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陶隱居集》。

【譯文】。

山水中包蘊的美,自古以來人們經(jīng)常談?wù)?。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凈見底。兩岸石壁上,五色繽紛交相輝映。那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曉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猴和百鳥的啼叫聲交織成一片;夕陽即將墜落之際,潛游水中的魚競相騰躍。這實在是人世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以后,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妙山水的人了。(王運熙曹旭)。

【注釋】。

[1]頹:墜落。[2]沈鱗:潛游水中的魚。沈,同“沉”。[3]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即指人間。三界為:欲界(有淫欲、食欲);色界(無淫欲、食欲,但仍有形色之好和物質(zhì)牽掛);無色界(擺脫一切形色、物質(zhì)羈絆)。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之意。[4]康樂:謝靈運。靈運襲封康樂公,性耽山水,故云。[5]與:參與其間。這里指欣賞。

【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于耳;形態(tài)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皩嵤怯缰啥肌?,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后呼應(yīng),上下貫通。就是最后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tǒng)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跋θ沼j”,勢在必然?!俺流[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jié)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蕩,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并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xiàn)出多么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觸,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xué)價值的文學(xué)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三

文言詞語。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輝映)。

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消散)。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墜落)(潛游在水中的魚)。

4.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

二.翻譯: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譯: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兩岸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3.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譯: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

4.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5.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譯: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6.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三.理解探究。

1.整體把握。

文章以感慨發(fā)端,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問題探究。

(1).作者描寫景物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nèi)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fēng)物的對偶句是什么?

答:“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4).講究色彩搭配,表現(xiàn)一年之美,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什么?

答: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

(5).將聽覺、視覺結(jié)合,由靜入動,表現(xiàn)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什么?

答: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7).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

答: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8).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試分析美在何處。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四

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人稱“山中宰相”。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xué)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jīng)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fēng)吹拂松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作品有《本草經(jīng)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等。

二、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三、重點詞語。

1、四時俱備四時:四季。俱:都2、曉霧將歇歇:消散。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欲:將要。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

4、未復(fù)有能與奇者與:參與,這里指欣賞5、五色交輝交輝:交相輝映。

四、重點句子翻譯。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譯文: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2、夕陽欲頹,沉鱗競躍。譯文: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3、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譯文: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五、課文問題設(shè)計。

(1)這篇文章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作者在文中是用哪一個字來概括它的特點的?

美。這個字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2)這個字所在的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統(tǒng)領(lǐng)全文。

(3)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寫了什么時候的景物?

四季,晨昏。

(4)寫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點出來)。

峰、流、石壁、林、竹、魚、霧.、猿鳥、夕日、鱗.

(5)這些景物是雜亂無章的嗎?作者按什么樣的順序來寫的?

不是。由仰視到俯視再到平視。由早到晚。

【小結(jié)】:作者依次向展現(xiàn)了山川四時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變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6)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么美的世界之后,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概呢?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8)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自豪,得意之情。

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以及與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lǐng)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10、作者是怎樣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時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變化,動靜的結(jié)合等。(能分析出一兩點即可)。

六、??键c梳理。

1、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2、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

答: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樣贊賞謝靈運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5、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6、中心思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7、書是一種怎樣的體裁?答:書即書信,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可具有文學(xué)性。

8、文中提到的“康樂”指誰?作者舉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樂”指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lǐng)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9、找出文中的議論句,說說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說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10、文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用一個短語來概括短文內(nèi)容。

答:峰、流、壁、林、竹、霧、猿、鳥、夕日、沉鱗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1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

1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xiàn)了色彩配合之美。

1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

14、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jié)合的景物摹寫的?

答: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15、“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边@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答: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凈;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答、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

這幾句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1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皩嵤怯缰啥?。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p>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五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1],沈鱗競躍[2],實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樂以來[4],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5]。

——選自明刻《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陶隱居集》。

山水中包蘊的美,自古以來人們經(jīng)常談?wù)摗8吒叩纳椒逯辈逶铺?,清清的流泉明凈見底。兩岸石壁上,五色繽紛交相輝映。那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曉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猴和百鳥的啼叫聲交織成一片;夕陽即將墜落之際,潛游水中的魚競相騰躍。這實在是人世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以后,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妙山水的人了。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六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江寧縣)人。他曾經(jīng)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wù)?!?《南史》)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這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三方面。

優(yōu)美的意境。自然景物的綺麗風(fēng)光,本身就構(gòu)成優(yōu)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再現(xiàn)它,激起讀者審美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從如下幾方面濡墨染彩、熔裁營構(gòu),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yōu)美動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無水則無趣,有水無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則神采煥然,情味盎然。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際。山下是“清流見底”。水流迤邐,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diào)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這里“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還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石巖壁立千仞,五色爭輝,眾彩紛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緞上綴以碧玉翡翠,頓成奇觀。兩岸猶如懸著兩幅錦幛,上有藍天作背景,下有流水為襯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則更為絢麗動人。其三,晨昏變化之美。前面寫了四時俱備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霧繚繞,繼而是如絮如帶,再而是似煙似縷,最后不見霧紗,只見晨曦,猿啼鳥鳴,眾音齊會,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暮靄罩山,飛鳥歸林,猿猴息樹,山色蒼茫,這時原來潛游水底的魚飛躍而出,靜中見動,寂中現(xiàn)響,別具意趣。作者觀察極細,筆致極纖,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態(tài),使人目隨筆轉(zhuǎn),情偕意遷,晨景熱烈歡躍,暮象清靜幽寂,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其四,動靜相襯之美。客觀景物不會單調(diào)劃一,散文寫法也切忌呆板凝滯。作者很注意動與靜的變幻與配搭。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以上各種景物,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gòu)成了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

縝密的結(jié)構(gòu)。本文雖屬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結(jié)撰,全文分三部分?!吧酱ㄖ?,古來共談”總領(lǐng)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fù)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呼應(yīng),議敘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復(fù)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與“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結(jié)構(gòu)得如此經(jīng)緯分明,脈絡(luò)貫通,十分難得。

凝練的語言。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言簡意賅,無一句之虛,無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給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給人以具象。同樣,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見底”則給人以實感?!拔迳惠x”“猿鳥亂鳴”“沉鱗競躍”,“交”“亂”“競”幾個副詞的運用,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本文以四言句為主,很是整飭,最后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都屬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xué)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七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情感表達。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fēng)光,本身就構(gòu)成優(yōu)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gòu)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fā)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fēng)物的客觀形態(tài),也是作者對山川風(fēng)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tài)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fā)現(xiàn)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fā)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

答謝中書書賞析篇十八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號華陽隱居,他是丹陽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歲,經(jīng)歷了南朝的宋、齊、梁三個朝代。是繼葛洪之后我國古代又一個有名的煉丹家和醫(yī)藥家。

陶弘景年輕的時候,家境也并不寬裕,但是他很愛學(xué)習(xí),“讀書萬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鉆研精神。據(jù)《南史》本傳中記載,他在幼年的時候,就常“以荻為筆,畫灰中學(xué)書”,練就一手好書法,草書、隸書寫得很好,行書更是妙絕一時。他在青年時期,曾經(jīng)被宰相蕭道成(后來稱帝,就是齊高帝)招聘,為諸王侍讀,在宮中任職。

因為陶弘景小的時候,曾經(jīng)看過葛洪著的《神仙傳》,受影響很大,從此有了學(xué)仙養(yǎng)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歲的時候(齊開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辭去官職,隱居句容(在今江蘇省)茅山,繼續(xù)鉆研學(xué)問,修道煉丹,并遍游名山,尋訪仙藥。梁武帝蕭衍天監(jiān)四年(公元5),移居積金東澗。

陶弘景知識淵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藥物、治煉、天文、地理、生物、數(shù)學(xué)等方面,都有一定貢獻。如他曾經(jīng)制造過能夠演示天象的天文儀器“渾天象”。而他的最大貢獻是在醫(yī)學(xué)上。他總結(jié)了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問世后幾百年間藥物知識的發(fā)展,編了《本草經(jīng)集注》七卷,在本草學(xué)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xué)專書,成書年代大約在前后漢之間。我國古代把講述藥物知識的學(xué)部稱為“本草學(xué)”?!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總結(jié)了漢朝以前直到遠古時期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而《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也因為輾轉(zhuǎn)傳抄,藥味時有增減,產(chǎn)生不了少錯誤。這在當時雕版印刷術(shù)還沒有發(fā)明、書籍全靠手抄的情況下,是很難避免的。他決心徹底整理補充這部著作.

陶弘景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原有的藥物仔細地做了整理和校訂,并且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把搜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記載,進行了一一鑒別和補充。同時他又匯集漢、魏以來醫(yī)家新發(fā)現(xiàn)的、沒載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寫成《名醫(yī)別錄》一書,也作為《本草經(jīng)集注》的一部分?!侗静萁?jīng)集注》共收藥物七百三十種,比《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增加了一倍。這是我國藥物學(xué)的又一次大整理大提高。為了區(qū)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原有的藥物和新增加的藥物,陶弘景用朱紅顏色書寫原有的.藥,而用黑色書寫新加的藥。

作為一個熱心煉制仙丹的道士,陶弘景在多年丹鼎生活中發(fā)展了無機化學(xué)知識。一方面說明了金、銀兩種金屬能夠和水銀形成汞齊,這些汞齊具有可塑性(“成泥”);另一方面又對這類合金鍍銀的用途做了首次說明。

在談及消石的時候,陶弘景指出:“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消石也?!边@里的真消石顯然是硝酸鉀,燃燒的時候起紫青煙。而燃燒芒硝(硫酸鈉)卻沒有這種顏色的煙。這個方法和近代分析化學(xué)用以鑒別鉀鹽和鈉鹽的火焰分析法是相同的。遠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化學(xué)家就掌握了這種鑒定化學(xué)藥品的科學(xué)方法,并且記錄流傳焉,不能不認為是一項杰出的成就。

寶劍是道教徒除邪災(zāi)的重要法器,陶弘景對刀俞的治鍛也有相當?shù)难芯?,并且著有《古今刀劍錄》一書。為研究我國古代刀俞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陶弘景還是古代灌鋼冶煉方法的第一個人?!肮噤摗币睙挿ǎ俏覈缙跓掍摷夹g(shù)上的一個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在記述中提出,當時已經(jīng)用灌鋼法生產(chǎn)的網(wǎng)制作“刀鐮”。說明在公元六世紀初的南北朝時期,這種煉鋼方法已經(jīng)相當流行,鋼已經(jīng)比較普遍地用到家具和手工業(yè)工具上了。

陶弘景的許多著作沒有流傳下來,從現(xiàn)存的史料來看,他在自然科學(xué)的不少領(lǐng)域都是有貢獻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xué)家之一。他那種勤奮好學(xué)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