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 正是橙黃橘綠時下一句(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1 13:04:01 頁碼:9
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 正是橙黃橘綠時下一句(6篇)
2022-12-21 13:04:01    小編:ZT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一

西來鎮(zhèn)俗稱西來場,秦漢時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煉鐵中心。三國時期,有臨溪古渡,是蒲江與邛崍的必經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設臨溪縣,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臨溪縣降為臨溪鎮(zhèn),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將臨溪鎮(zhèn)劃給蒲江縣。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臨溪河暴發(fā)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張魁場關帝廟內的關帝神像沖到了臨溪場西林寺的產田里,臨溪場的人們認為關帝爺從西而來,在這里停下,說明這里是塊風水寶地。西林寺的住持靜慈和尚捐出廟中產田,在關帝神像擱淺處新修了關帝廟。廟門向西而開,有不忘從西而來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縣縣令李紳文,借用佛教教義中的典故,即達摩祖師西來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經從西取來的典故,改名為西來場。

我們前方有一個古香古色的戲臺,西來是川劇之鄉(xiāng),著名川劇作家徐文耀就是西來人。以前,西來場有錢、劉兩姓大家,分別在關帝廟廟門和場西頭兩處搭燈桿、建戲臺,雇戲班演出,大唱對臺戲,熱鬧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劉家戲臺,每周六,戲臺上都會演出川西戲曲的經典名段?,F(xiàn)在戲臺所在的地方,就是當年關帝廟的舊址。

自古以來,西來又被稱為草根儒鄉(xiāng)。廣場南側的文風塔體現(xiàn)了西來崇教尚文的風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層,外加寶頂,翹角飛檐,非常精巧。文風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翹角檐精巧玲瓏,各層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動物、花卉、詩歌提聯(lián),內容豐富。

第三層正面檐下有“文風塔”匾額;第二層有“奎星閣”匾額,第一層正面嵌有扇形匾額,上刻有“惜字宮”三字,兩邊豎刻對聯(lián)“廢墨收經史,遺文貯漢唐”。讀書識字是教化的基礎,所以鄉(xiāng)間特別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紙不能亂扔,廢棄也要鄭重檢點、焚化敬神。

當年修建該塔,選址在順河而建的古鎮(zhèn)東頭,更是蘊含著“培地脈”的理念。西來地形有如順水之船,將“文風塔”修在船頭,恰似船上桅桿;有了桅桿,船就穩(wěn)定,既可平安遠航,又可牢固停泊,不僅能保西來一帆風順、亦可輔佑該鎮(zhèn)文風昌盛,文運久遠。

西來老街由文風街、簸箕街和龍眼街三條主要街道組成。老街街道寬約七八米,建筑結構、實用功能和民間工藝巧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1200米長街和近700米小巷。在老街上,居住著395戶人家,總人口達1288人。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靜謐澹泊的人文環(huán)境使西來古鎮(zhèn)吸引了很多燕子的到來,老街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很多燕窩,西來古鎮(zhèn)也被游客們叫做燕窩古鎮(zhèn)。

文風街為古鎮(zhèn)正街,西至臺子壩,連接起簸箕街和龍眼街。許多歷史建筑的遺存都在文風街,像我左手側的劉紫佶私宅修建于民國年間。整個建筑是木質架構,青磚砌墻,三層樓閣式。私宅內部有兩個小天井,格子樣式的窗戶,過道或墻壁的窗子上方呈尖形或穹隆型,木樓梯的墻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淺浮雕裝飾圖案。

而這片建筑是當年禹帝宮的所在地,建于宋咸平年間,是西來最古老的廟宇,西來人俗稱王爺廟,廟堂是四合院式的,解放前曾改作學堂,1987年全部拆除建為供銷社?,F(xiàn)在分散為幾間店鋪。在中興街的墻上,還能看到一塊刻著“禹帝宮”字樣的青磚。

再往前走就是“江西會館”舊址了,大通檐、小天井,前為吊腳樓,后為二樓一底的磚壁木板房,是西來的最高建筑。會館中間有兩個小天井,天井周圍為轉角樓,所有樓相通。此館在“湖廣填四川”時,錢氏等家族從江西遷來,于康熙年間所建。解放后曾用作政府機關,后改為郵電所?,F(xiàn)在則在保護基礎上將之改建為一個精品客棧。

這兒有一座特別的封火墻,在西來古鎮(zhèn)僅此一處,大家請看,墻由青磚砌成,線條流暢,有別于傳統(tǒng)川西民居,帶著山西建筑風格,這建筑正是清代年間,陜西商人賀家所建,當年“大川號”整個邛崍、蒲江地區(qū)鼎鼎大名的商號,主營米、鹽、布等。生意火紅,大有壓倒西來首富本地徐鈞太的勢頭。徐鈞太便打通自己的鋪面,在大川號正對面修建一條街,以形成街煞,以煞大川號風水。后來徐、賀兩家在商場上鹿死誰手不得而知,但徐鈞太所修建的過街樓、小姐樓、中興街卻成為了古鎮(zhèn)上的一道風景?!斑^街樓”是徐均太為第四方夫人史氏所修建,連接起后面的小姐樓。小姐樓高出其他房屋一層,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做工精巧。小姐樓后來被改做私塾,最終因年久失修被拆掉。

這有一個店招——徐待詔,這是個理發(fā)店,為什么叫待詔呢?舊時農村里稱理發(fā)師為"待詔",剃須理發(fā)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藝就稱為“待詔”,“待詔”這個職位連皇帝的腦袋都可以去摸?!按t”是“隨時待命而被召喚的意思”。據考證明末清初的時候,發(fā)型統(tǒng)一為剃半頭,留辮子。平民百姓不好統(tǒng)一,朝廷就把剃頭匠組織起來,手持圣旨,歸于待詔,享受俸祿,走街串巷,逮住一個剃一個,為此百姓便不叫他們“待詔”,而叫“逮住”。從此,串鄉(xiāng)理發(fā)的都稱“待詔”。

西來竹編店也是很有特色的,竹編,是西來傳統(tǒng)工藝產品之一。西來生產竹子,用竹編手工編織的各種日雜品、工藝品做工精美,品種繁多、結實耐用。

在文風街,各種小吃名目繁多,風味獨特,粑食類有鏟發(fā)粑、粽子、豬兒粑、枕頭粑、玉麥粑等;還有各種野生特色蔬菜,諸如摘耳根、刺龍寶、灰灰菜、厥菜、三塔菌等。而最富特色的風味小吃當數蛋醪糟、粉子醪糟、甜水面、涼面等以及臨溪河魚、山珍斗雞公等地方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品嘗品嘗。

這有一條掛滿紅燈籠的深邃小巷,叫煙巷子,為什么叫煙巷子呢?原來是古代賣煙的地方。民國時代,又是煙館云集的地方,“煙巷子里吞云吐霧,自己家中啥事不做,一天不去心里發(fā)慌,一屋家產全部抽光?!笔钱敃r煙民的真實寫照。

這兒是幾條老街交匯的地方,這邊原是錢家的勢力范圍,西來民間有劉半街。錢半場的說法,說的是西來兩大家族錢劉兩家各占半條街。街中建有高高的燈桿,是掛百顆燈的。百顆燈祈福是西來傳統(tǒng)民俗。燈桿高13米,兩側三十六盞頂上一盞底下一盞,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玉皇大帝和土地神。燈紙為白紅相間,紅為太陽,白為太陰。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當地長老誦經點燃,祈萬福消百災。

這邊原先有一個戲臺,逢年過節(jié),各種游樂活動都在此舉行,非常熱鬧,趕場天生意也非常好,為延伸臺子壩的興旺,往左側新修了一條街,就是我們今天的龍眼街。

龍眼街是解放前由一個叫王崇古的人實施修建的,王崇古曾在著名川軍將領李家鈺部隊中任職,后教私塾。這“龔堯山木器店”陰刻字就是他親手寫的。因為這條街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所在在西來老街中,這條街建筑及臨街的鋪面風格樣式是最統(tǒng)一、整齊的。這條街剛剛修好后就解放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店面都是由本地原住民開的,有生態(tài)水果,老茶鋪,老臘肉、竹編,非常的質樸。

老街上有很多老茶鋪,茶香四溢,臨溪河兩岸五面山區(qū),是名著《茶譜》中記述的臨溪茶的產地,臨溪茶從唐代起就經過茶馬古道遠銷西蕃。蒲江素有“中國第一綠茶之鄉(xiāng)”的美譽,蒲江綠茶就是發(fā)源于西來。鎮(zhèn)里的老人們在老茶鋪里喝茶、聊天,打長牌,很是悠閑。好山好水好心態(tài),使得西來成為長壽之鄉(xiāng),百歲老人多達十余名,90歲以上老人50余名。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對身體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龍眼街尾有一口龍眼井,水質相當好,時至今日,周圍幾十戶人家,仍常到這兒取水。

龍眼井原有兩口,相隔一丈左右。相傳當時附近住著一戶主人名錢萬湘的人家,其夫人李氏,在一個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夏天傍晚,看見天空中有一條金龍狂舞,雙眼之光像兩支利劍,直射到對面徐姓土地上久久沒有消失。第二天早飯后,錢李氏跑去一看,發(fā)現(xiàn)那里竟留下了兩個相隔一丈左右的斗碗大的洞。錢、李夫婦感到這塊地非同一般,必為風水福地,于是便出高價買下。在沿著兩個洞口往下掘井之時,掘到約三丈深處,竟發(fā)現(xiàn)兩口井底都有紅魚一對、大鰱魚一條,而井中之水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從此錢家用井中之水烤酒、開面房而漸致富裕,所制之酒和掛面均遠近聞名。后來其中一口井因后來建造房屋被填,只留現(xiàn)在這口。

呈現(xiàn)在各位尊敬的客人眼前的,是臨溪塔,塔高41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負一層和一層是西來文化主題館西清鑒,館藏西來三千年歷史人文風物。展品有戰(zhàn)國出土的陶器、兵器,唐代的摩崖造像,明代大悲寺出土佛像。

西來文化主題館以禪茶西來為主題,分為凈土修禪心,古鎮(zhèn)覓遺風,茶鄉(xiāng)養(yǎng)靈性,臨溪悟菩提四個篇章,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西來悠久的歷史,臨溪茶的清香,古鎮(zhèn)的文脈,登塔則可俯瞰整個西來古鎮(zhèn),大小五面山,臨溪河,老街勝景盡收眼底。

“臨溪之渡,四路要津”,這座橋叫來安廊橋,始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毀于洪水,20xx年重建此橋。廊橋與臨溪秀水為伴,千百年來見證著西來過往,在這里,陸游曾寫下了“河邊相送驛邊迎,水隔山遮似有情。歲晚無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泥行?!钡脑娋?。魏了翁寫下了“西來紫馬倦行春”的詞句。臨西茶,鐵器,茶馬古道遠銷各地。

吹拂著清新的河風,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西來的“靈水古榕”文化商業(yè)街區(qū), 在近一里路長的河堤上生長著12棵名聲遠播的千年古榕樹,成為西來古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邊有一棵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特大榕樹,蔭蓋的面積達一畝左右,樹干須五六個成年人牽手才可合圍。樹干與主枝相接部位有數個包塊旁逸斜,經細根纏繞,其狀頗為觀音橫立于樹干之上,所以人們稱此樹為“觀音樹”。

這一顆叫菩提樹,形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相傳,北宋末,連年戰(zhàn)亂,世道艱難,盜賊橫行,一位來自峨眉山九老洞的游方和尚,化緣到此,便在蓮花樹下以參禪之道勸化世人,使得盜賊減少,西來安居祥和,后來老和尚在此樹下安然坐化,當地人便把此樹取名為“菩提樹”。

這棵就是我們西來盛名“夫妻樹”。它枝葉茂密,樹干似人。兩棵分離的樹干在離地約2米處合抱在一起,合抱處長出許多根須,交織纏繞,合抱處下方約10厘米,兩棵樹干又伸出兩只長長的“手”緊緊相握。關于“夫妻樹”,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南宋年間,臨溪河上游在深夜陡降特大暴雨,房屋坍塌。有一男一女同抱著一根木頭,順流而下,到達臨溪古渡時,被艄翁劉德柱救起。經詢問得知,男名張德久,女名李翠芝,其家人不知沖向何方,葬身何處。渡口群眾深表同情,幫助他們綁起了兩間草房。二人后來結成夫妻。 李翠芝有一雙巧手,善于編織草鞋。她的草鞋,繩粗草緊、好穿耐久,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聞名。慕名來預購者絡繹不絕,生意紅火,也有人稱她為草鞋西施。張德久種地、李翠芝織鞋,兩人生活過得雖然清貧,卻很恩愛。隨著年事增高,張德久患上了咳嗽病,無法下田勞動,兩個人全靠李翠芝賣草鞋為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連續(xù)數日下雪,地上的積雪達一尺多厚。等雪化之后,古渡旁的人家?guī)滋煳纯匆姀埨罘驄D進出。推開柴門一看,兩夫妻緊緊抱在一起,早已氣絕身亡,鄰里們把他倆的遺體深埋在河邊。若干年后,在古渡下邊河堤上同時長出兩棵榕樹,年深日久,緊緊擁抱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夫妻樹。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就這樣相擁相握歷經上千年風雨,喻示著愛情的堅貞與甜蜜。(戀人們到西來,總會來看看夫妻樹,許愿祈福,在這里,我祝愿各位游客朋友們愛情甜蜜,與心愛的人白頭偕老。)

而旁邊的一大一小兩棵古榕,則像慈祥的母親牽著她心愛的孩子,給他溫暖。

河對岸是西來古鎮(zhèn)二期書院禪村項目,項目依托820xx年歷史沉淀的鶴山書院,打造集書院文化、農耕文化、會議中心、精品酒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qū),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動工,明年年底建成開放。鶴山書院有著820xx年歷史,由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于公元1210(嘉定三年)年興建。鶴山書院藏書十萬冊,藏書量居宋代各大書院之首,是宋代得到皇帝賜額的34所書院之一。

這座亭叫澹然亭,了翁先生曾經用“平生處己,澹然無營”這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蘇東坡也有“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的詩句。20xx年3月31日,棋圣聶衛(wèi)平在亭上與西來棋院院長董彥對弈,吸引了四川各地圍棋好愛者前來觀戰(zhàn)。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親愛的朋友們,非常榮幸能與您們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祝各位在西來玩的愉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精選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二

孫景坤:戰(zhàn)時衛(wèi)家國,一生守初心

戰(zhàn)爭時期,他是屢建奇功的英雄,帶頭沖鋒陷陣,用血肉之軀筑起保家衛(wèi)國的鋼鐵長城;和平時期,他主動回鄉(xiāng)務農,閉口不談功績,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回首一路走來的足跡,他的人生選擇始終與國家需要緊緊相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遼寧省丹東鳳城市,鳳凰山腳下的丹東光榮院里,有一間20多平的特護區(qū)房間,設施齊全布置簡約。上午十點,陽光柔和地灑進屋中。孫景坤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陪伴他的,是盡心侍奉的子女,和墻上一件掛滿獎章的舊軍裝?!案赣H每次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找軍裝?!崩先说拇笈畠簩O美麗說。

8月12日,孫景坤作為特護養(yǎng)員來到這里,光榮院為他提供24小時的護理服務。在此之前,他與大女兒一家住在一起。年過耄耋,他的臉上寫滿了風霜,歲月仍在不斷侵蝕他的健康,卻始終無法奪走他眼中的神采。聽聞來人是部隊的記者,老人坐在床上,敬了一個軍禮。

這只右手,72年前第一次舉起敬禮。對孫景坤老人來說,這是一個動作,更是一份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莊嚴承諾,完成這個動作,只要一秒鐘,踐行這個承諾,卻要用一生的時間……

1948年,解放戰(zhàn)爭已轉入戰(zhàn)略進攻階段,硝煙彌漫在東北大地。24歲的孫景坤告別了剛剛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參軍,隨40軍119師357團南征北戰(zhàn),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平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抗美援朝戰(zhàn)爭。孫景坤從北打到南,又從南打回北,7年間,總行程上萬里。遼沈戰(zhàn)役中,榮立三等功;平津戰(zhàn)役中,榮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中,榮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這些榮譽和一身的傷疤,映射出他戰(zhàn)時的英勇與無畏,但對于戰(zhàn)場上的功績,他很少提起。大女兒孫美麗說:“當年那么多戰(zhàn)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憶起那些經歷,那是他心里永遠的痛?!睂O美麗還清晰地記得:父親年輕時從不看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他說真正的戰(zhàn)場遠比電影要殘酷得多……

如今,老人已經無法完整清晰地告訴我們真正的戰(zhàn)場究竟是什么樣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證書和戰(zhàn)史,我們得以窺得老英雄當年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黃昏,孫景坤所在的357團在炮火支援下,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zhàn),占領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敗的敵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連續(xù)打垮敵人多次反撲,自身傷亡很大。中午時分,孫景坤剛剛帶隊從戰(zhàn)場上搶運下來8個傷員,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吃東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時,前方卻傳來161高地上人員損失慘重、彈藥告急的消息?!皩O景坤帶隊在20分鐘內送8箱手榴彈和2箱轉盤槍子彈到高地上去!”營長下了這樣的命令。

饑餓和疲憊,孫景坤已經顧不上了。一箱子彈藥重達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溝都已被封鎖得毫無空隙,戰(zhàn)士們的腳步都有些踉蹌,這幾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孫景坤拍板了沒有辦法的辦法——從山崗上沖過去。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進攻,孫景坤帶隊通過了封鎖區(qū),到達高地上后,他迅速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和戰(zhàn)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完成了堅守的任務。也正是因為這一戰(zhàn),孫景坤榮立一等功。

堅決執(zhí)行命令,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頑強拼搏直到勝利,這是戰(zhàn)時一名軍人對祖國、對人民的致禮。

1953年,孫景坤榮獲一級戰(zhàn)士榮譽勛章,并受到金日成將軍的接見。

這樣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享受優(yōu)渥的待遇,過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邁,當兵7年只與父母和妻子見過寥寥幾面,1955年復員后,孫景坤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山城村務農。

村民們當時并不知道眼前的孫景坤是戰(zhàn)功赫赫的英雄,但他們覺得,他上過戰(zhàn)場,又是黨員,一定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在這樣的期許下,孫景坤當了村里的生產隊隊長,在這個崗位上,孫景坤要為全村謀劃,據他的大兒子孫福貴回憶,小時候他們很少能夠見到父親,他總是早出晚歸,奔波忙碌,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候。

子女們幼時覺得有些陌生的父親,卻是村民們的“老熟人”,每一戶貧困戶的冷暖他都牽掛在心。那些年,他帶領村民們大力發(fā)展糧菜生產,還種下了數萬棵松樹和板栗樹;洪水侵蝕農田,他就帶領村民建起簡易大壩,擋水造田。那時,機械化還遠遠沒有普及,這些工作,都是用著極其簡陋的設備,靠著孫景坤和村民們的雙手一點一點干出來的!如果說,村民們一開始相信他是因為他政治過硬,那么后來村民們愛他敬他,是因為他真的給大家?guī)砹嗽鷮崒嵉暮萌兆?1983年不再擔任村干部后,他仍然是村里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28年的村干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計回報,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和平時期對人民的致禮。

在村民心中,孫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里,他卻不是一個被子女理解的父親。因為沒錢交學費,有的孩子早早輟學;大女兒孫美麗在生產隊時,手腳麻利,組長想給她漲工分,孫景坤卻認為組長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因此嚴厲地批評了組長,嚴詞拒絕漲工分;每逢有單位占地招工,即使選上了他的子女,孫景坤也會毫不猶豫地要求他們把機會讓給別人。

這么多年,家里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親朋好友有時候也會勸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這時,孫景坤總會堅決地表示自己干革命不是為了回報,他還經常提起死去的戰(zhàn)友,“他們才是真的英雄,與他們相比,我還活著,就已經很幸福了?!?/p>

不計付出,不求回報。但每當社會需要他時,他又總是有求必應。上世紀90年代,各地相繼開展關心下一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孫景坤作為復員軍人欣然受邀,為青少年講戰(zhàn)斗故事。

20__年5月,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征集歷史文物資料,孫景坤心中不舍,但還是毅然捐獻了自己的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珍貴的老照片……

甘于清貧,無私奉獻,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永恒的致禮。

如今的丹東,鴨綠江風微浪穩(wěn),鳳凰山郁郁蔥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戰(zhàn)火不斷、滿目瘡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光榮院里,工作人員給予孫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顧,子女也在床邊盡心陪護,但老人每次醒來都要尋找的,卻是一位無言的“伙伴”——軍裝。這件掛滿了獎章的軍裝,現(xiàn)在就掛在老人的床邊,護理員曾數次看見,老人用顫抖的手輕輕撫摸它、撫摸獎章、撫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崢嶸歲月、撫摸這一生的付出與奉獻……

接受了采訪后,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員幫助老人躺下,半夢半醒間,老人又將右手舉到了耳邊,從姿勢上來說,這一個躺著的軍禮遠遠稱不上標準,可在內涵上來說,這又是一位軍人,用72年的漫漫歲月,敬出的最標準的軍禮。

精選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來古鎮(zhèn),我是今天的解說員。西來古鎮(zhèn)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譽為“天然氧吧”、“成都花園”的蒲江縣西北部,地跨臨溪河、小河子與大小五面山,全鎮(zhèn)森林覆蓋率超過49%,距離成都市區(qū)84公里。古鎮(zhèn)歷史悠久,戰(zhàn)國的船棺、漢代的冶鐵遺址、西魏的臨溪古縣城、唐宋的茶馬古道,至今蹤跡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西來古鎮(zhèn)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zhèn)”、“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成都十大古鎮(zhèn)”。

西來鎮(zhèn)俗稱西來場,秦漢時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煉鐵中心。三國時期,有臨溪古渡,是蒲江與邛崍的必經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設臨溪縣,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臨溪縣降為臨溪鎮(zhèn),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將臨溪鎮(zhèn)劃給蒲江縣。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臨溪河暴發(fā)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張魁場關帝廟內的關帝神像沖到了臨溪場西林寺的產田里,臨溪場的人們認為關帝爺從西而來,在這里停下,說明這里是塊風水寶地。西林寺的住持靜慈和尚捐出廟中產田,在關帝神像擱淺處新修了關帝廟。廟門向西而開,有不忘從西而來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縣縣令李紳文,借用佛教教義中的典故,即達摩祖師西來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經從西取來的典故,改名為西來場。

我們前方有一個古香古色的戲臺,西來是川劇之鄉(xiāng),著名川劇作家徐文耀就是西來人。以前,西來場有錢、劉兩姓大家,分別在關帝廟廟門和場西頭兩處搭燈桿、建戲臺,雇戲班演出,大唱對臺戲,熱鬧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劉家戲臺,每周六,戲臺上都會演出川西戲曲的經典名段?,F(xiàn)在戲臺所在的地方,就是當年關帝廟的舊址。

自古以來,西來又被稱為草根儒鄉(xiāng)。廣場南側的文風塔體現(xiàn)了西來崇教尚文的風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層,外加寶頂,翹角飛檐,非常精巧。文風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翹角檐精巧玲瓏,各層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動物、花卉、詩歌提聯(lián),內容豐富。

第三層正面檐下有“文風塔”匾額;第二層有“奎星閣”匾額,第一層正面嵌有扇形匾額,上刻有“惜字宮”三字,兩邊豎刻對聯(lián)“廢墨收經史,遺文貯漢唐”。讀書識字是教化的基礎,所以鄉(xiāng)間特別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紙不能亂扔,廢棄也要鄭重檢點、焚化敬神。

當年修建該塔,選址在順河而建的古鎮(zhèn)東頭,更是蘊含著“培地脈”的理念。西來地形有如順水之船,將“文風塔”修在船頭,恰似船上桅桿;有了桅桿,船就穩(wěn)定,既可平安遠航,又可牢固停泊,不僅能保西來一帆風順、亦可輔佑該鎮(zhèn)文風昌盛,文運久遠。

西來老街由文風街、簸箕街和龍眼街三條主要街道組成。老街街道寬約七八米,建筑結構、實用功能和民間工藝巧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1200米長街和近700米小巷。在老街上,居住著395戶人家,總人口達1288人。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靜謐澹泊的人文環(huán)境使西來古鎮(zhèn)吸引了很多燕子的到來,老街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很多燕窩,西來古鎮(zhèn)也被游客們叫做燕窩古鎮(zhèn)。

文風街為古鎮(zhèn)正街,西至臺子壩,連接起簸箕街和龍眼街。許多歷史建筑的遺存都在文風街,像我左手側的劉紫佶私宅修建于民國年間。整個建筑是木質架構,青磚砌墻,三層樓閣式。私宅內部有兩個小天井,格子樣式的窗戶,過道或墻壁的窗子上方呈尖形或穹隆型,木樓梯的墻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淺浮雕裝飾圖案。

而這片建筑是當年禹帝宮的所在地,建于宋咸平年間,是西來最古老的廟宇,西來人俗稱王爺廟,廟堂是四合院式的,解放前曾改作學堂,1987年全部拆除建為供銷社?,F(xiàn)在分散為幾間店鋪。在中興街的墻上,還能看到一塊刻著“禹帝宮”字樣的青磚。

再往前走就是“江西會館”舊址了,大通檐、小天井,前為吊腳樓,后為二樓一底的磚壁木板房,是西來的最高建筑。會館中間有兩個小天井,天井周圍為轉角樓,所有樓相通。此館在“湖廣填四川”時,錢氏等家族從江西遷來,于康熙年間所建。解放后曾用作政府機關,后改為郵電所?,F(xiàn)在則在保護基礎上將之改建為一個精品客棧。

這兒有一座特別的封火墻,在西來古鎮(zhèn)僅此一處,大家請看,墻由青磚砌成,線條流暢,有別于傳統(tǒng)川西民居,帶著山西建筑風格,這建筑正是清代年間,陜西商人賀家所建,當年“大川號”整個邛崍、蒲江地區(qū)鼎鼎大名的商號,主營米、鹽、布等。生意火紅,大有壓倒西來首富本地徐鈞太的勢頭。徐鈞太便打通自己的鋪面,在大川號正對面修建一條街,以形成街煞,以煞大川號風水。后來徐、賀兩家在商場上鹿死誰手不得而知,但徐鈞太所修建的過街樓、小姐樓、中興街卻成為了古鎮(zhèn)上的一道風景?!斑^街樓”是徐均太為第四方夫人史氏所修建,連接起后面的小姐樓。小姐樓高出其他房屋一層,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做工精巧。小姐樓后來被改做私塾,最終因年久失修被拆掉。

這有一個店招——徐待詔,這是個理發(fā)店,為什么叫待詔呢?舊時農村里稱理發(fā)師為"待詔",剃須理發(fā)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藝就稱為“待詔”,“待詔”這個職位連皇帝的腦袋都可以去摸?!按t”是“隨時待命而被召喚的意思”。據考證明末清初的時候,發(fā)型統(tǒng)一為剃半頭,留辮子。平民百姓不好統(tǒng)一,朝廷就把剃頭匠組織起來,手持圣旨,歸于待詔,享受俸祿,走街串巷,逮住一個剃一個,為此百姓便不叫他們“待詔”,而叫“逮住”。從此,串鄉(xiāng)理發(fā)的都稱“待詔”。

西來竹編店也是很有特色的,竹編,是西來傳統(tǒng)工藝產品之一。西來生產竹子,用竹編手工編織的各種日雜品、工藝品做工精美,品種繁多、結實耐用。

在文風街,各種小吃名目繁多,風味獨特,粑食類有鏟發(fā)粑、粽子、豬兒粑、枕頭粑、玉麥粑等;還有各種野生特色蔬菜,諸如摘耳根、刺龍寶、灰灰菜、厥菜、三塔菌等。而最富特色的風味小吃當數蛋醪糟、粉子醪糟、甜水面、涼面等以及臨溪河魚、山珍斗雞公等地方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品嘗品嘗。

這有一條掛滿紅燈籠的深邃小巷,叫煙巷子,為什么叫煙巷子呢?原來是古代賣煙的地方。民國時代,又是煙館云集的地方,“煙巷子里吞云吐霧,自己家中啥事不做,一天不去心里發(fā)慌,一屋家產全部抽光。”是當時煙民的真實寫照。

這兒是幾條老街交匯的地方,這邊原是錢家的勢力范圍,西來民間有劉半街。錢半場的說法,說的是西來兩大家族錢劉兩家各占半條街。街中建有高高的燈桿,是掛百顆燈的。百顆燈祈福是西來傳統(tǒng)民俗。燈桿高13米,兩側三十六盞頂上一盞底下一盞,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玉皇大帝和土地神。燈紙為白紅相間,紅為太陽,白為太陰。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當地長老誦經點燃,祈萬福消百災。

這邊原先有一個戲臺,逢年過節(jié),各種游樂活動都在此舉行,非常熱鬧,趕場天生意也非常好,為延伸臺子壩的興旺,往左側新修了一條街,就是我們今天的龍眼街。

龍眼街是解放前由一個叫王崇古的人實施修建的,王崇古曾在著名川軍將領李家鈺部隊中任職,后教私塾。這“龔堯山木器店”陰刻字就是他親手寫的。因為這條街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所在在西來老街中,這條街建筑及臨街的鋪面風格樣式是最統(tǒng)一、整齊的。這條街剛剛修好后就解放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店面都是由本地原住民開的,有生態(tài)水果,老茶鋪,老臘肉、竹編,非常的質樸。

老街上有很多老茶鋪,茶香四溢,臨溪河兩岸五面山區(qū),是名著《茶譜》中記述的臨溪茶的產地,臨溪茶從唐代起就經過茶馬古道遠銷西蕃。蒲江素有“中國第一綠茶之鄉(xiāng)”的美譽,蒲江綠茶就是發(fā)源于西來。鎮(zhèn)里的老人們在老茶鋪里喝茶、聊天,打長牌,很是悠閑。好山好水好心態(tài),使得西來成為長壽之鄉(xiāng),百歲老人多達十余名,90歲以上老人50余名。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對身體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龍眼街尾有一口龍眼井,水質相當好,時至今日,周圍幾十戶人家,仍常到這兒取水。

龍眼井原有兩口,相隔一丈左右。相傳當時附近住著一戶主人名錢萬湘的人家,其夫人李氏,在一個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夏天傍晚,看見天空中有一條金龍狂舞,雙眼之光像兩支利劍,直射到對面徐姓土地上久久沒有消失。第二天早飯后,錢李氏跑去一看,發(fā)現(xiàn)那里竟留下了兩個相隔一丈左右的斗碗大的洞。錢、李夫婦感到這塊地非同一般,必為風水福地,于是便出高價買下。在沿著兩個洞口往下掘井之時,掘到約三丈深處,竟發(fā)現(xiàn)兩口井底都有紅魚一對、大鰱魚一條,而井中之水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從此錢家用井中之水烤酒、開面房而漸致富裕,所制之酒和掛面均遠近聞名。后來其中一口井因后來建造房屋被填,只留現(xiàn)在這口。

呈現(xiàn)在各位尊敬的客人眼前的,是臨溪塔,塔高41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負一層和一層是西來文化主題館西清鑒,館藏西來三千年歷史人文風物。展品有戰(zhàn)國出土的陶器、兵器,唐代的摩崖造像,明代大悲寺出土佛像。

西來文化主題館以禪茶西來為主題,分為凈土修禪心,古鎮(zhèn)覓遺風,茶鄉(xiāng)養(yǎng)靈性,臨溪悟菩提四個篇章,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西來悠久的歷史,臨溪茶的清香,古鎮(zhèn)的文脈,登塔則可俯瞰整個西來古鎮(zhèn),大小五面山,臨溪河,老街勝景盡收眼底。

“臨溪之渡,四路要津”,這座橋叫來安廊橋,始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毀于洪水,20xx年重建此橋。廊橋與臨溪秀水為伴,千百年來見證著西來過往,在這里,陸游曾寫下了“河邊相送驛邊迎,水隔山遮似有情。歲晚無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泥行?!钡脑娋?。魏了翁寫下了“西來紫馬倦行春”的詞句。臨西茶,鐵器,茶馬古道遠銷各地。

吹拂著清新的河風,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西來的“靈水古榕”文化商業(yè)街區(qū), 在近一里路長的河堤上生長著12棵名聲遠播的千年古榕樹,成為西來古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邊有一棵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特大榕樹,蔭蓋的面積達一畝左右,樹干須五六個成年人牽手才可合圍。樹干與主枝相接部位有數個包塊旁逸斜,經細根纏繞,其狀頗為觀音橫立于樹干之上,所以人們稱此樹為“觀音樹”。

這一顆叫菩提樹,形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相傳,北宋末,連年戰(zhàn)亂,世道艱難,盜賊橫行,一位來自峨眉山九老洞的游方和尚,化緣到此,便在蓮花樹下以參禪之道勸化世人,使得盜賊減少,西來安居祥和,后來老和尚在此樹下安然坐化,當地人便把此樹取名為“菩提樹”。

這棵就是我們西來盛名“夫妻樹”。它枝葉茂密,樹干似人。兩棵分離的樹干在離地約2米處合抱在一起,合抱處長出許多根須,交織纏繞,合抱處下方約10厘米,兩棵樹干又伸出兩只長長的“手”緊緊相握。關于“夫妻樹”,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南宋年間,臨溪河上游在深夜陡降特大暴雨,房屋坍塌。有一男一女同抱著一根木頭,順流而下,到達臨溪古渡時,被艄翁劉德柱救起。經詢問得知,男名張德久,女名李翠芝,其家人不知沖向何方,葬身何處。渡口群眾深表同情,幫助他們綁起了兩間草房。二人后來結成夫妻。 李翠芝有一雙巧手,善于編織草鞋。她的草鞋,繩粗草緊、好穿耐久,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聞名。慕名來預購者絡繹不絕,生意紅火,也有人稱她為草鞋西施。張德久種地、李翠芝織鞋,兩人生活過得雖然清貧,卻很恩愛。隨著年事增高,張德久患上了咳嗽病,無法下田勞動,兩個人全靠李翠芝賣草鞋為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連續(xù)數日下雪,地上的積雪達一尺多厚。等雪化之后,古渡旁的人家?guī)滋煳纯匆姀埨罘驄D進出。推開柴門一看,兩夫妻緊緊抱在一起,早已氣絕身亡,鄰里們把他倆的遺體深埋在河邊。若干年后,在古渡下邊河堤上同時長出兩棵榕樹,年深日久,緊緊擁抱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夫妻樹。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就這樣相擁相握歷經上千年風雨,喻示著愛情的堅貞與甜蜜。(戀人們到西來,總會來看看夫妻樹,許愿祈福,在這里,我祝愿各位游客朋友們愛情甜蜜,與心愛的人白頭偕老。)

而旁邊的一大一小兩棵古榕,則像慈祥的母親牽著她心愛的孩子,給他溫暖。

河對岸是西來古鎮(zhèn)二期書院禪村項目,項目依托820xx年歷史沉淀的鶴山書院,打造集書院文化、農耕文化、會議中心、精品酒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qū),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動工,明年年底建成開放。鶴山書院有著820xx年歷史,由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于公元1210(嘉定三年)年興建。鶴山書院藏書十萬冊,藏書量居宋代各大書院之首,是宋代得到皇帝賜額的34所書院之一。

這座亭叫澹然亭,了翁先生曾經用“平生處己,澹然無營”這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蘇東坡也有“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的詩句。20xx年3月31日,棋圣聶衛(wèi)平在亭上與西來棋院院長董彥對弈,吸引了四川各地圍棋好愛者前來觀戰(zhàn)。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親愛的朋友們,非常榮幸能與您們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祝各位在西來玩的愉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精選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來古鎮(zhèn),我是今天的解說員。西來古鎮(zhèn)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譽為“天然氧吧”、“成都花園”的蒲江縣西北部,地跨臨溪河、小河子與大小五面山,全鎮(zhèn)森林覆蓋率超過49%,距離成都市區(qū)84公里。古鎮(zhèn)歷史悠久,戰(zhàn)國的船棺、漢代的冶鐵遺址、西魏的臨溪古縣城、唐宋的茶馬古道,至今蹤跡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西來古鎮(zhèn)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zhèn)”、“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成都十大古鎮(zhèn)”。

西來鎮(zhèn)俗稱西來場,秦漢時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煉鐵中心。三國時期,有臨溪古渡,是蒲江與邛崍的必經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設臨溪縣,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臨溪縣降為臨溪鎮(zhèn),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將臨溪鎮(zhèn)劃給蒲江縣。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臨溪河暴發(fā)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張魁場關帝廟內的關帝神像沖到了臨溪場西林寺的產田里,臨溪場的人們認為關帝爺從西而來,在這里停下,說明這里是塊風水寶地。西林寺的住持靜慈和尚捐出廟中產田,在關帝神像擱淺處新修了關帝廟。廟門向西而開,有不忘從西而來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縣縣令李紳文,借用佛教教義中的典故,即達摩祖師西來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經從西取來的典故,改名為西來場。

我們前方有一個古香古色的戲臺,西來是川劇之鄉(xiāng),著名川劇作家徐文耀就是西來人。以前,西來場有錢、劉兩姓大家,分別在關帝廟廟門和場西頭兩處搭燈桿、建戲臺,雇戲班演出,大唱對臺戲,熱鬧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劉家戲臺,每周六,戲臺上都會演出川西戲曲的經典名段?,F(xiàn)在戲臺所在的地方,就是當年關帝廟的舊址。

自古以來,西來又被稱為草根儒鄉(xiāng)。廣場南側的文風塔體現(xiàn)了西來崇教尚文的風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層,外加寶頂,翹角飛檐,非常精巧。文風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翹角檐精巧玲瓏,各層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動物、花卉、詩歌提聯(lián),內容豐富。

第三層正面檐下有“文風塔”匾額;第二層有“奎星閣”匾額,第一層正面嵌有扇形匾額,上刻有“惜字宮”三字,兩邊豎刻對聯(lián)“廢墨收經史,遺文貯漢唐”。讀書識字是教化的基礎,所以鄉(xiāng)間特別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紙不能亂扔,廢棄也要鄭重檢點、焚化敬神。

當年修建該塔,選址在順河而建的古鎮(zhèn)東頭,更是蘊含著“培地脈”的理念。西來地形有如順水之船,將“文風塔”修在船頭,恰似船上桅桿;有了桅桿,船就穩(wěn)定,既可平安遠航,又可牢固停泊,不僅能保西來一帆風順、亦可輔佑該鎮(zhèn)文風昌盛,文運久遠。

西來老街由文風街、簸箕街和龍眼街三條主要街道組成。老街街道寬約七八米,建筑結構、實用功能和民間工藝巧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1200米長街和近700米小巷。在老街上,居住著395戶人家,總人口達1288人。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靜謐澹泊的人文環(huán)境使西來古鎮(zhèn)吸引了很多燕子的到來,老街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很多燕窩,西來古鎮(zhèn)也被游客們叫做燕窩古鎮(zhèn)。

文風街為古鎮(zhèn)正街,西至臺子壩,連接起簸箕街和龍眼街。許多歷史建筑的遺存都在文風街,像我左手側的劉紫佶私宅修建于民國年間。整個建筑是木質架構,青磚砌墻,三層樓閣式。私宅內部有兩個小天井,格子樣式的窗戶,過道或墻壁的窗子上方呈尖形或穹隆型,木樓梯的墻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淺浮雕裝飾圖案。

而這片建筑是當年禹帝宮的所在地,建于宋咸平年間,是西來最古老的廟宇,西來人俗稱王爺廟,廟堂是四合院式的,解放前曾改作學堂,1987年全部拆除建為供銷社?,F(xiàn)在分散為幾間店鋪。在中興街的墻上,還能看到一塊刻著“禹帝宮”字樣的青磚。

再往前走就是“江西會館”舊址了,大通檐、小天井,前為吊腳樓,后為二樓一底的磚壁木板房,是西來的最高建筑。會館中間有兩個小天井,天井周圍為轉角樓,所有樓相通。此館在“湖廣填四川”時,錢氏等家族從江西遷來,于康熙年間所建。解放后曾用作政府機關,后改為郵電所。現(xiàn)在則在保護基礎上將之改建為一個精品客棧。

這兒有一座特別的封火墻,在西來古鎮(zhèn)僅此一處,大家請看,墻由青磚砌成,線條流暢,有別于傳統(tǒng)川西民居,帶著山西建筑風格,這建筑正是清代年間,陜西商人賀家所建,當年“大川號”整個邛崍、蒲江地區(qū)鼎鼎大名的商號,主營米、鹽、布等。生意火紅,大有壓倒西來首富本地徐鈞太的勢頭。徐鈞太便打通自己的鋪面,在大川號正對面修建一條街,以形成街煞,以煞大川號風水。后來徐、賀兩家在商場上鹿死誰手不得而知,但徐鈞太所修建的過街樓、小姐樓、中興街卻成為了古鎮(zhèn)上的一道風景?!斑^街樓”是徐均太為第四方夫人史氏所修建,連接起后面的小姐樓。小姐樓高出其他房屋一層,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做工精巧。小姐樓后來被改做私塾,最終因年久失修被拆掉。

這有一個店招——徐待詔,這是個理發(fā)店,為什么叫待詔呢?舊時農村里稱理發(fā)師為"待詔",剃須理發(fā)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藝就稱為“待詔”,“待詔”這個職位連皇帝的腦袋都可以去摸。“待詔”是“隨時待命而被召喚的意思”。據考證明末清初的時候,發(fā)型統(tǒng)一為剃半頭,留辮子。平民百姓不好統(tǒng)一,朝廷就把剃頭匠組織起來,手持圣旨,歸于待詔,享受俸祿,走街串巷,逮住一個剃一個,為此百姓便不叫他們“待詔”,而叫“逮住”。從此,串鄉(xiāng)理發(fā)的都稱“待詔”。

西來竹編店也是很有特色的,竹編,是西來傳統(tǒng)工藝產品之一。西來生產竹子,用竹編手工編織的各種日雜品、工藝品做工精美,品種繁多、結實耐用。

在文風街,各種小吃名目繁多,風味獨特,粑食類有鏟發(fā)粑、粽子、豬兒粑、枕頭粑、玉麥粑等;還有各種野生特色蔬菜,諸如摘耳根、刺龍寶、灰灰菜、厥菜、三塔菌等。而最富特色的風味小吃當數蛋醪糟、粉子醪糟、甜水面、涼面等以及臨溪河魚、山珍斗雞公等地方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品嘗品嘗。

這有一條掛滿紅燈籠的深邃小巷,叫煙巷子,為什么叫煙巷子呢?原來是古代賣煙的地方。民國時代,又是煙館云集的地方,“煙巷子里吞云吐霧,自己家中啥事不做,一天不去心里發(fā)慌,一屋家產全部抽光?!笔钱敃r煙民的真實寫照。

這兒是幾條老街交匯的地方,這邊原是錢家的勢力范圍,西來民間有劉半街。錢半場的說法,說的是西來兩大家族錢劉兩家各占半條街。街中建有高高的燈桿,是掛百顆燈的。百顆燈祈福是西來傳統(tǒng)民俗。燈桿高13米,兩側三十六盞頂上一盞底下一盞,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玉皇大帝和土地神。燈紙為白紅相間,紅為太陽,白為太陰。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當地長老誦經點燃,祈萬福消百災。

這邊原先有一個戲臺,逢年過節(jié),各種游樂活動都在此舉行,非常熱鬧,趕場天生意也非常好,為延伸臺子壩的興旺,往左側新修了一條街,就是我們今天的龍眼街。

龍眼街是解放前由一個叫王崇古的人實施修建的,王崇古曾在著名川軍將領李家鈺部隊中任職,后教私塾。這“龔堯山木器店”陰刻字就是他親手寫的。因為這條街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所在在西來老街中,這條街建筑及臨街的鋪面風格樣式是最統(tǒng)一、整齊的。這條街剛剛修好后就解放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店面都是由本地原住民開的,有生態(tài)水果,老茶鋪,老臘肉、竹編,非常的質樸。

老街上有很多老茶鋪,茶香四溢,臨溪河兩岸五面山區(qū),是名著《茶譜》中記述的臨溪茶的產地,臨溪茶從唐代起就經過茶馬古道遠銷西蕃。蒲江素有“中國第一綠茶之鄉(xiāng)”的美譽,蒲江綠茶就是發(fā)源于西來。鎮(zhèn)里的老人們在老茶鋪里喝茶、聊天,打長牌,很是悠閑。好山好水好心態(tài),使得西來成為長壽之鄉(xiāng),百歲老人多達十余名,90歲以上老人50余名。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對身體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龍眼街尾有一口龍眼井,水質相當好,時至今日,周圍幾十戶人家,仍常到這兒取水。

龍眼井原有兩口,相隔一丈左右。相傳當時附近住著一戶主人名錢萬湘的人家,其夫人李氏,在一個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夏天傍晚,看見天空中有一條金龍狂舞,雙眼之光像兩支利劍,直射到對面徐姓土地上久久沒有消失。第二天早飯后,錢李氏跑去一看,發(fā)現(xiàn)那里竟留下了兩個相隔一丈左右的斗碗大的洞。錢、李夫婦感到這塊地非同一般,必為風水福地,于是便出高價買下。在沿著兩個洞口往下掘井之時,掘到約三丈深處,竟發(fā)現(xiàn)兩口井底都有紅魚一對、大鰱魚一條,而井中之水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從此錢家用井中之水烤酒、開面房而漸致富裕,所制之酒和掛面均遠近聞名。后來其中一口井因后來建造房屋被填,只留現(xiàn)在這口。

呈現(xiàn)在各位尊敬的客人眼前的,是臨溪塔,塔高41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負一層和一層是西來文化主題館西清鑒,館藏西來三千年歷史人文風物。展品有戰(zhàn)國出土的陶器、兵器,唐代的摩崖造像,明代大悲寺出土佛像。

西來文化主題館以禪茶西來為主題,分為凈土修禪心,古鎮(zhèn)覓遺風,茶鄉(xiāng)養(yǎng)靈性,臨溪悟菩提四個篇章,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西來悠久的歷史,臨溪茶的清香,古鎮(zhèn)的文脈,登塔則可俯瞰整個西來古鎮(zhèn),大小五面山,臨溪河,老街勝景盡收眼底。

“臨溪之渡,四路要津”,這座橋叫來安廊橋,始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毀于洪水,20xx年重建此橋。廊橋與臨溪秀水為伴,千百年來見證著西來過往,在這里,陸游曾寫下了“河邊相送驛邊迎,水隔山遮似有情。歲晚無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泥行?!钡脑娋?。魏了翁寫下了“西來紫馬倦行春”的詞句。臨西茶,鐵器,茶馬古道遠銷各地。

吹拂著清新的河風,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西來的“靈水古榕”文化商業(yè)街區(qū), 在近一里路長的河堤上生長著12棵名聲遠播的千年古榕樹,成為西來古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邊有一棵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特大榕樹,蔭蓋的面積達一畝左右,樹干須五六個成年人牽手才可合圍。樹干與主枝相接部位有數個包塊旁逸斜,經細根纏繞,其狀頗為觀音橫立于樹干之上,所以人們稱此樹為“觀音樹”。

這一顆叫菩提樹,形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相傳,北宋末,連年戰(zhàn)亂,世道艱難,盜賊橫行,一位來自峨眉山九老洞的游方和尚,化緣到此,便在蓮花樹下以參禪之道勸化世人,使得盜賊減少,西來安居祥和,后來老和尚在此樹下安然坐化,當地人便把此樹取名為“菩提樹”。

這棵就是我們西來盛名“夫妻樹”。它枝葉茂密,樹干似人。兩棵分離的樹干在離地約2米處合抱在一起,合抱處長出許多根須,交織纏繞,合抱處下方約10厘米,兩棵樹干又伸出兩只長長的“手”緊緊相握。關于“夫妻樹”,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南宋年間,臨溪河上游在深夜陡降特大暴雨,房屋坍塌。有一男一女同抱著一根木頭,順流而下,到達臨溪古渡時,被艄翁劉德柱救起。經詢問得知,男名張德久,女名李翠芝,其家人不知沖向何方,葬身何處。渡口群眾深表同情,幫助他們綁起了兩間草房。二人后來結成夫妻。 李翠芝有一雙巧手,善于編織草鞋。她的草鞋,繩粗草緊、好穿耐久,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聞名。慕名來預購者絡繹不絕,生意紅火,也有人稱她為草鞋西施。張德久種地、李翠芝織鞋,兩人生活過得雖然清貧,卻很恩愛。隨著年事增高,張德久患上了咳嗽病,無法下田勞動,兩個人全靠李翠芝賣草鞋為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連續(xù)數日下雪,地上的積雪達一尺多厚。等雪化之后,古渡旁的人家?guī)滋煳纯匆姀埨罘驄D進出。推開柴門一看,兩夫妻緊緊抱在一起,早已氣絕身亡,鄰里們把他倆的遺體深埋在河邊。若干年后,在古渡下邊河堤上同時長出兩棵榕樹,年深日久,緊緊擁抱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夫妻樹。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就這樣相擁相握歷經上千年風雨,喻示著愛情的堅貞與甜蜜。(戀人們到西來,總會來看看夫妻樹,許愿祈福,在這里,我祝愿各位游客朋友們愛情甜蜜,與心愛的人白頭偕老。)

而旁邊的一大一小兩棵古榕,則像慈祥的母親牽著她心愛的孩子,給他溫暖。

河對岸是西來古鎮(zhèn)二期書院禪村項目,項目依托820xx年歷史沉淀的鶴山書院,打造集書院文化、農耕文化、會議中心、精品酒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qū),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動工,明年年底建成開放。鶴山書院有著820xx年歷史,由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于公元1210(嘉定三年)年興建。鶴山書院藏書十萬冊,藏書量居宋代各大書院之首,是宋代得到皇帝賜額的34所書院之一。

這座亭叫澹然亭,了翁先生曾經用“平生處己,澹然無營”這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蘇東坡也有“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的詩句。20xx年3月31日,棋圣聶衛(wèi)平在亭上與西來棋院院長董彥對弈,吸引了四川各地圍棋好愛者前來觀戰(zhàn)。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親愛的朋友們,非常榮幸能與您們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祝各位在西來玩的愉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精選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來古鎮(zhèn),我是今天的解說員。西來古鎮(zhèn)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譽為“天然氧吧”、“成都花園”的蒲江縣西北部,地跨臨溪河、小河子與大小五面山,全鎮(zhèn)森林覆蓋率超過49%,距離成都市區(qū)84公里。古鎮(zhèn)歷史悠久,戰(zhàn)國的船棺、漢代的冶鐵遺址、西魏的臨溪古縣城、唐宋的茶馬古道,至今蹤跡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西來古鎮(zhèn)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zhèn)”、“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成都十大古鎮(zhèn)”。

西來鎮(zhèn)俗稱西來場,秦漢時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煉鐵中心。三國時期,有臨溪古渡,是蒲江與邛崍的必經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設臨溪縣,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臨溪縣降為臨溪鎮(zhèn),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將臨溪鎮(zhèn)劃給蒲江縣。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臨溪河暴發(fā)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張魁場關帝廟內的關帝神像沖到了臨溪場西林寺的產田里,臨溪場的人們認為關帝爺從西而來,在這里停下,說明這里是塊風水寶地。西林寺的住持靜慈和尚捐出廟中產田,在關帝神像擱淺處新修了關帝廟。廟門向西而開,有不忘從西而來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縣縣令李紳文,借用佛教教義中的典故,即達摩祖師西來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經從西取來的典故,改名為西來場。

我們前方有一個古香古色的戲臺,西來是川劇之鄉(xiāng),著名川劇作家徐文耀就是西來人。以前,西來場有錢、劉兩姓大家,分別在關帝廟廟門和場西頭兩處搭燈桿、建戲臺,雇戲班演出,大唱對臺戲,熱鬧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劉家戲臺,每周六,戲臺上都會演出川西戲曲的經典名段。現(xiàn)在戲臺所在的地方,就是當年關帝廟的舊址。

自古以來,西來又被稱為草根儒鄉(xiāng)。廣場南側的文風塔體現(xiàn)了西來崇教尚文的風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層,外加寶頂,翹角飛檐,非常精巧。文風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翹角檐精巧玲瓏,各層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動物、花卉、詩歌提聯(lián),內容豐富。

第三層正面檐下有“文風塔”匾額;第二層有“奎星閣”匾額,第一層正面嵌有扇形匾額,上刻有“惜字宮”三字,兩邊豎刻對聯(lián)“廢墨收經史,遺文貯漢唐”。讀書識字是教化的基礎,所以鄉(xiāng)間特別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紙不能亂扔,廢棄也要鄭重檢點、焚化敬神。

當年修建該塔,選址在順河而建的古鎮(zhèn)東頭,更是蘊含著“培地脈”的理念。西來地形有如順水之船,將“文風塔”修在船頭,恰似船上桅桿;有了桅桿,船就穩(wěn)定,既可平安遠航,又可牢固停泊,不僅能保西來一帆風順、亦可輔佑該鎮(zhèn)文風昌盛,文運久遠。

西來老街由文風街、簸箕街和龍眼街三條主要街道組成。老街街道寬約七八米,建筑結構、實用功能和民間工藝巧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1200米長街和近700米小巷。在老街上,居住著395戶人家,總人口達1288人。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靜謐澹泊的人文環(huán)境使西來古鎮(zhèn)吸引了很多燕子的到來,老街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很多燕窩,西來古鎮(zhèn)也被游客們叫做燕窩古鎮(zhèn)。

文風街為古鎮(zhèn)正街,西至臺子壩,連接起簸箕街和龍眼街。許多歷史建筑的遺存都在文風街,像我左手側的劉紫佶私宅修建于民國年間。整個建筑是木質架構,青磚砌墻,三層樓閣式。私宅內部有兩個小天井,格子樣式的窗戶,過道或墻壁的窗子上方呈尖形或穹隆型,木樓梯的墻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淺浮雕裝飾圖案。

而這片建筑是當年禹帝宮的所在地,建于宋咸平年間,是西來最古老的廟宇,西來人俗稱王爺廟,廟堂是四合院式的,解放前曾改作學堂,1987年全部拆除建為供銷社?,F(xiàn)在分散為幾間店鋪。在中興街的墻上,還能看到一塊刻著“禹帝宮”字樣的青磚。

再往前走就是“江西會館”舊址了,大通檐、小天井,前為吊腳樓,后為二樓一底的磚壁木板房,是西來的最高建筑。會館中間有兩個小天井,天井周圍為轉角樓,所有樓相通。此館在“湖廣填四川”時,錢氏等家族從江西遷來,于康熙年間所建。解放后曾用作政府機關,后改為郵電所?,F(xiàn)在則在保護基礎上將之改建為一個精品客棧。

這兒有一座特別的封火墻,在西來古鎮(zhèn)僅此一處,大家請看,墻由青磚砌成,線條流暢,有別于傳統(tǒng)川西民居,帶著山西建筑風格,這建筑正是清代年間,陜西商人賀家所建,當年“大川號”整個邛崍、蒲江地區(qū)鼎鼎大名的商號,主營米、鹽、布等。生意火紅,大有壓倒西來首富本地徐鈞太的勢頭。徐鈞太便打通自己的鋪面,在大川號正對面修建一條街,以形成街煞,以煞大川號風水。后來徐、賀兩家在商場上鹿死誰手不得而知,但徐鈞太所修建的過街樓、小姐樓、中興街卻成為了古鎮(zhèn)上的一道風景。“過街樓”是徐均太為第四方夫人史氏所修建,連接起后面的小姐樓。小姐樓高出其他房屋一層,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做工精巧。小姐樓后來被改做私塾,最終因年久失修被拆掉。

這有一個店招——徐待詔,這是個理發(fā)店,為什么叫待詔呢?舊時農村里稱理發(fā)師為"待詔",剃須理發(fā)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藝就稱為“待詔”,“待詔”這個職位連皇帝的腦袋都可以去摸。“待詔”是“隨時待命而被召喚的意思”。據考證明末清初的時候,發(fā)型統(tǒng)一為剃半頭,留辮子。平民百姓不好統(tǒng)一,朝廷就把剃頭匠組織起來,手持圣旨,歸于待詔,享受俸祿,走街串巷,逮住一個剃一個,為此百姓便不叫他們“待詔”,而叫“逮住”。從此,串鄉(xiāng)理發(fā)的都稱“待詔”。

西來竹編店也是很有特色的,竹編,是西來傳統(tǒng)工藝產品之一。西來生產竹子,用竹編手工編織的各種日雜品、工藝品做工精美,品種繁多、結實耐用。

在文風街,各種小吃名目繁多,風味獨特,粑食類有鏟發(fā)粑、粽子、豬兒粑、枕頭粑、玉麥粑等;還有各種野生特色蔬菜,諸如摘耳根、刺龍寶、灰灰菜、厥菜、三塔菌等。而最富特色的風味小吃當數蛋醪糟、粉子醪糟、甜水面、涼面等以及臨溪河魚、山珍斗雞公等地方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品嘗品嘗。

這有一條掛滿紅燈籠的深邃小巷,叫煙巷子,為什么叫煙巷子呢?原來是古代賣煙的地方。民國時代,又是煙館云集的地方,“煙巷子里吞云吐霧,自己家中啥事不做,一天不去心里發(fā)慌,一屋家產全部抽光。”是當時煙民的真實寫照。

這兒是幾條老街交匯的地方,這邊原是錢家的勢力范圍,西來民間有劉半街。錢半場的說法,說的是西來兩大家族錢劉兩家各占半條街。街中建有高高的燈桿,是掛百顆燈的。百顆燈祈福是西來傳統(tǒng)民俗。燈桿高13米,兩側三十六盞頂上一盞底下一盞,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玉皇大帝和土地神。燈紙為白紅相間,紅為太陽,白為太陰。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當地長老誦經點燃,祈萬福消百災。

這邊原先有一個戲臺,逢年過節(jié),各種游樂活動都在此舉行,非常熱鬧,趕場天生意也非常好,為延伸臺子壩的興旺,往左側新修了一條街,就是我們今天的龍眼街。

龍眼街是解放前由一個叫王崇古的人實施修建的,王崇古曾在著名川軍將領李家鈺部隊中任職,后教私塾。這“龔堯山木器店”陰刻字就是他親手寫的。因為這條街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所在在西來老街中,這條街建筑及臨街的鋪面風格樣式是最統(tǒng)一、整齊的。這條街剛剛修好后就解放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店面都是由本地原住民開的,有生態(tài)水果,老茶鋪,老臘肉、竹編,非常的質樸。

老街上有很多老茶鋪,茶香四溢,臨溪河兩岸五面山區(qū),是名著《茶譜》中記述的臨溪茶的產地,臨溪茶從唐代起就經過茶馬古道遠銷西蕃。蒲江素有“中國第一綠茶之鄉(xiāng)”的美譽,蒲江綠茶就是發(fā)源于西來。鎮(zhèn)里的老人們在老茶鋪里喝茶、聊天,打長牌,很是悠閑。好山好水好心態(tài),使得西來成為長壽之鄉(xiāng),百歲老人多達十余名,90歲以上老人50余名。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對身體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龍眼街尾有一口龍眼井,水質相當好,時至今日,周圍幾十戶人家,仍常到這兒取水。

龍眼井原有兩口,相隔一丈左右。相傳當時附近住著一戶主人名錢萬湘的人家,其夫人李氏,在一個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夏天傍晚,看見天空中有一條金龍狂舞,雙眼之光像兩支利劍,直射到對面徐姓土地上久久沒有消失。第二天早飯后,錢李氏跑去一看,發(fā)現(xiàn)那里竟留下了兩個相隔一丈左右的斗碗大的洞。錢、李夫婦感到這塊地非同一般,必為風水福地,于是便出高價買下。在沿著兩個洞口往下掘井之時,掘到約三丈深處,竟發(fā)現(xiàn)兩口井底都有紅魚一對、大鰱魚一條,而井中之水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從此錢家用井中之水烤酒、開面房而漸致富裕,所制之酒和掛面均遠近聞名。后來其中一口井因后來建造房屋被填,只留現(xiàn)在這口。

呈現(xiàn)在各位尊敬的客人眼前的,是臨溪塔,塔高41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負一層和一層是西來文化主題館西清鑒,館藏西來三千年歷史人文風物。展品有戰(zhàn)國出土的陶器、兵器,唐代的摩崖造像,明代大悲寺出土佛像。

西來文化主題館以禪茶西來為主題,分為凈土修禪心,古鎮(zhèn)覓遺風,茶鄉(xiāng)養(yǎng)靈性,臨溪悟菩提四個篇章,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西來悠久的歷史,臨溪茶的清香,古鎮(zhèn)的文脈,登塔則可俯瞰整個西來古鎮(zhèn),大小五面山,臨溪河,老街勝景盡收眼底。

“臨溪之渡,四路要津”,這座橋叫來安廊橋,始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毀于洪水,20xx年重建此橋。廊橋與臨溪秀水為伴,千百年來見證著西來過往,在這里,陸游曾寫下了“河邊相送驛邊迎,水隔山遮似有情。歲晚無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泥行。”的詩句。魏了翁寫下了“西來紫馬倦行春”的詞句。臨西茶,鐵器,茶馬古道遠銷各地。

吹拂著清新的河風,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西來的“靈水古榕”文化商業(yè)街區(qū), 在近一里路長的河堤上生長著12棵名聲遠播的千年古榕樹,成為西來古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邊有一棵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特大榕樹,蔭蓋的面積達一畝左右,樹干須五六個成年人牽手才可合圍。樹干與主枝相接部位有數個包塊旁逸斜,經細根纏繞,其狀頗為觀音橫立于樹干之上,所以人們稱此樹為“觀音樹”。

這一顆叫菩提樹,形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相傳,北宋末,連年戰(zhàn)亂,世道艱難,盜賊橫行,一位來自峨眉山九老洞的游方和尚,化緣到此,便在蓮花樹下以參禪之道勸化世人,使得盜賊減少,西來安居祥和,后來老和尚在此樹下安然坐化,當地人便把此樹取名為“菩提樹”。

這棵就是我們西來盛名“夫妻樹”。它枝葉茂密,樹干似人。兩棵分離的樹干在離地約2米處合抱在一起,合抱處長出許多根須,交織纏繞,合抱處下方約10厘米,兩棵樹干又伸出兩只長長的“手”緊緊相握。關于“夫妻樹”,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南宋年間,臨溪河上游在深夜陡降特大暴雨,房屋坍塌。有一男一女同抱著一根木頭,順流而下,到達臨溪古渡時,被艄翁劉德柱救起。經詢問得知,男名張德久,女名李翠芝,其家人不知沖向何方,葬身何處。渡口群眾深表同情,幫助他們綁起了兩間草房。二人后來結成夫妻。 李翠芝有一雙巧手,善于編織草鞋。她的草鞋,繩粗草緊、好穿耐久,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聞名。慕名來預購者絡繹不絕,生意紅火,也有人稱她為草鞋西施。張德久種地、李翠芝織鞋,兩人生活過得雖然清貧,卻很恩愛。隨著年事增高,張德久患上了咳嗽病,無法下田勞動,兩個人全靠李翠芝賣草鞋為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連續(xù)數日下雪,地上的積雪達一尺多厚。等雪化之后,古渡旁的人家?guī)滋煳纯匆姀埨罘驄D進出。推開柴門一看,兩夫妻緊緊抱在一起,早已氣絕身亡,鄰里們把他倆的遺體深埋在河邊。若干年后,在古渡下邊河堤上同時長出兩棵榕樹,年深日久,緊緊擁抱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夫妻樹。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就這樣相擁相握歷經上千年風雨,喻示著愛情的堅貞與甜蜜。(戀人們到西來,總會來看看夫妻樹,許愿祈福,在這里,我祝愿各位游客朋友們愛情甜蜜,與心愛的人白頭偕老。)

而旁邊的一大一小兩棵古榕,則像慈祥的母親牽著她心愛的孩子,給他溫暖。

河對岸是西來古鎮(zhèn)二期書院禪村項目,項目依托820xx年歷史沉淀的鶴山書院,打造集書院文化、農耕文化、會議中心、精品酒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qū),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動工,明年年底建成開放。鶴山書院有著820xx年歷史,由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于公元1210(嘉定三年)年興建。鶴山書院藏書十萬冊,藏書量居宋代各大書院之首,是宋代得到皇帝賜額的34所書院之一。

這座亭叫澹然亭,了翁先生曾經用“平生處己,澹然無營”這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蘇東坡也有“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的詩句。20xx年3月31日,棋圣聶衛(wèi)平在亭上與西來棋院院長董彥對弈,吸引了四川各地圍棋好愛者前來觀戰(zhàn)。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親愛的朋友們,非常榮幸能與您們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祝各位在西來玩的愉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精選正是橙黃橘綠時散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來古鎮(zhèn),我是今天的解說員。西來古鎮(zhèn)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譽為“天然氧吧”、“成都花園”的蒲江縣西北部,地跨臨溪河、小河子與大小五面山,全鎮(zhèn)森林覆蓋率超過49%,距離成都市區(qū)84公里。古鎮(zhèn)歷史悠久,戰(zhàn)國的船棺、漢代的冶鐵遺址、西魏的臨溪古縣城、唐宋的茶馬古道,至今蹤跡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西來古鎮(zhèn)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zhèn)”、“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成都十大古鎮(zhèn)”。

西來鎮(zhèn)俗稱西來場,秦漢時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煉鐵中心。三國時期,有臨溪古渡,是蒲江與邛崍的必經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設臨溪縣,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臨溪縣降為臨溪鎮(zhèn),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將臨溪鎮(zhèn)劃給蒲江縣。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臨溪河暴發(fā)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張魁場關帝廟內的關帝神像沖到了臨溪場西林寺的產田里,臨溪場的人們認為關帝爺從西而來,在這里停下,說明這里是塊風水寶地。西林寺的住持靜慈和尚捐出廟中產田,在關帝神像擱淺處新修了關帝廟。廟門向西而開,有不忘從西而來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縣縣令李紳文,借用佛教教義中的典故,即達摩祖師西來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經從西取來的典故,改名為西來場。

我們前方有一個古香古色的戲臺,西來是川劇之鄉(xiāng),著名川劇作家徐文耀就是西來人。以前,西來場有錢、劉兩姓大家,分別在關帝廟廟門和場西頭兩處搭燈桿、建戲臺,雇戲班演出,大唱對臺戲,熱鬧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劉家戲臺,每周六,戲臺上都會演出川西戲曲的經典名段?,F(xiàn)在戲臺所在的地方,就是當年關帝廟的舊址。

自古以來,西來又被稱為草根儒鄉(xiāng)。廣場南側的文風塔體現(xiàn)了西來崇教尚文的風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層,外加寶頂,翹角飛檐,非常精巧。文風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翹角檐精巧玲瓏,各層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動物、花卉、詩歌提聯(lián),內容豐富。

第三層正面檐下有“文風塔”匾額;第二層有“奎星閣”匾額,第一層正面嵌有扇形匾額,上刻有“惜字宮”三字,兩邊豎刻對聯(lián)“廢墨收經史,遺文貯漢唐”。讀書識字是教化的基礎,所以鄉(xiāng)間特別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紙不能亂扔,廢棄也要鄭重檢點、焚化敬神。

當年修建該塔,選址在順河而建的古鎮(zhèn)東頭,更是蘊含著“培地脈”的理念。西來地形有如順水之船,將“文風塔”修在船頭,恰似船上桅桿;有了桅桿,船就穩(wěn)定,既可平安遠航,又可牢固停泊,不僅能保西來一帆風順、亦可輔佑該鎮(zhèn)文風昌盛,文運久遠。

西來老街由文風街、簸箕街和龍眼街三條主要街道組成。老街街道寬約七八米,建筑結構、實用功能和民間工藝巧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1200米長街和近700米小巷。在老街上,居住著395戶人家,總人口達1288人。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靜謐澹泊的人文環(huán)境使西來古鎮(zhèn)吸引了很多燕子的到來,老街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很多燕窩,西來古鎮(zhèn)也被游客們叫做燕窩古鎮(zhèn)。

文風街為古鎮(zhèn)正街,西至臺子壩,連接起簸箕街和龍眼街。許多歷史建筑的遺存都在文風街,像我左手側的劉紫佶私宅修建于民國年間。整個建筑是木質架構,青磚砌墻,三層樓閣式。私宅內部有兩個小天井,格子樣式的窗戶,過道或墻壁的窗子上方呈尖形或穹隆型,木樓梯的墻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淺浮雕裝飾圖案。

而這片建筑是當年禹帝宮的所在地,建于宋咸平年間,是西來最古老的廟宇,西來人俗稱王爺廟,廟堂是四合院式的,解放前曾改作學堂,1987年全部拆除建為供銷社?,F(xiàn)在分散為幾間店鋪。在中興街的墻上,還能看到一塊刻著“禹帝宮”字樣的青磚。

再往前走就是“江西會館”舊址了,大通檐、小天井,前為吊腳樓,后為二樓一底的磚壁木板房,是西來的最高建筑。會館中間有兩個小天井,天井周圍為轉角樓,所有樓相通。此館在“湖廣填四川”時,錢氏等家族從江西遷來,于康熙年間所建。解放后曾用作政府機關,后改為郵電所?,F(xiàn)在則在保護基礎上將之改建為一個精品客棧。

這兒有一座特別的封火墻,在西來古鎮(zhèn)僅此一處,大家請看,墻由青磚砌成,線條流暢,有別于傳統(tǒng)川西民居,帶著山西建筑風格,這建筑正是清代年間,陜西商人賀家所建,當年“大川號”整個邛崍、蒲江地區(qū)鼎鼎大名的商號,主營米、鹽、布等。生意火紅,大有壓倒西來首富本地徐鈞太的勢頭。徐鈞太便打通自己的鋪面,在大川號正對面修建一條街,以形成街煞,以煞大川號風水。后來徐、賀兩家在商場上鹿死誰手不得而知,但徐鈞太所修建的過街樓、小姐樓、中興街卻成為了古鎮(zhèn)上的一道風景?!斑^街樓”是徐均太為第四方夫人史氏所修建,連接起后面的小姐樓。小姐樓高出其他房屋一層,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做工精巧。小姐樓后來被改做私塾,最終因年久失修被拆掉。

這有一個店招——徐待詔,這是個理發(fā)店,為什么叫待詔呢?舊時農村里稱理發(fā)師為"待詔",剃須理發(fā)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藝就稱為“待詔”,“待詔”這個職位連皇帝的腦袋都可以去摸?!按t”是“隨時待命而被召喚的意思”。據考證明末清初的時候,發(fā)型統(tǒng)一為剃半頭,留辮子。平民百姓不好統(tǒng)一,朝廷就把剃頭匠組織起來,手持圣旨,歸于待詔,享受俸祿,走街串巷,逮住一個剃一個,為此百姓便不叫他們“待詔”,而叫“逮住”。從此,串鄉(xiāng)理發(fā)的都稱“待詔”。

西來竹編店也是很有特色的,竹編,是西來傳統(tǒng)工藝產品之一。西來生產竹子,用竹編手工編織的各種日雜品、工藝品做工精美,品種繁多、結實耐用。

在文風街,各種小吃名目繁多,風味獨特,粑食類有鏟發(fā)粑、粽子、豬兒粑、枕頭粑、玉麥粑等;還有各種野生特色蔬菜,諸如摘耳根、刺龍寶、灰灰菜、厥菜、三塔菌等。而最富特色的風味小吃當數蛋醪糟、粉子醪糟、甜水面、涼面等以及臨溪河魚、山珍斗雞公等地方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品嘗品嘗。

這有一條掛滿紅燈籠的深邃小巷,叫煙巷子,為什么叫煙巷子呢?原來是古代賣煙的地方。民國時代,又是煙館云集的地方,“煙巷子里吞云吐霧,自己家中啥事不做,一天不去心里發(fā)慌,一屋家產全部抽光?!笔钱敃r煙民的真實寫照。

這兒是幾條老街交匯的地方,這邊原是錢家的勢力范圍,西來民間有劉半街。錢半場的說法,說的是西來兩大家族錢劉兩家各占半條街。街中建有高高的燈桿,是掛百顆燈的。百顆燈祈福是西來傳統(tǒng)民俗。燈桿高13米,兩側三十六盞頂上一盞底下一盞,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玉皇大帝和土地神。燈紙為白紅相間,紅為太陽,白為太陰。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當地長老誦經點燃,祈萬福消百災。

這邊原先有一個戲臺,逢年過節(jié),各種游樂活動都在此舉行,非常熱鬧,趕場天生意也非常好,為延伸臺子壩的興旺,往左側新修了一條街,就是我們今天的龍眼街。

龍眼街是解放前由一個叫王崇古的人實施修建的,王崇古曾在著名川軍將領李家鈺部隊中任職,后教私塾。這“龔堯山木器店”陰刻字就是他親手寫的。因為這條街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所在在西來老街中,這條街建筑及臨街的鋪面風格樣式是最統(tǒng)一、整齊的。這條街剛剛修好后就解放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店面都是由本地原住民開的,有生態(tài)水果,老茶鋪,老臘肉、竹編,非常的質樸。

老街上有很多老茶鋪,茶香四溢,臨溪河兩岸五面山區(qū),是名著《茶譜》中記述的臨溪茶的產地,臨溪茶從唐代起就經過茶馬古道遠銷西蕃。蒲江素有“中國第一綠茶之鄉(xiāng)”的美譽,蒲江綠茶就是發(fā)源于西來。鎮(zhèn)里的老人們在老茶鋪里喝茶、聊天,打長牌,很是悠閑。好山好水好心態(tài),使得西來成為長壽之鄉(xiāng),百歲老人多達十余名,90歲以上老人50余名。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對身體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龍眼街尾有一口龍眼井,水質相當好,時至今日,周圍幾十戶人家,仍常到這兒取水。

龍眼井原有兩口,相隔一丈左右。相傳當時附近住著一戶主人名錢萬湘的人家,其夫人李氏,在一個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夏天傍晚,看見天空中有一條金龍狂舞,雙眼之光像兩支利劍,直射到對面徐姓土地上久久沒有消失。第二天早飯后,錢李氏跑去一看,發(fā)現(xiàn)那里竟留下了兩個相隔一丈左右的斗碗大的洞。錢、李夫婦感到這塊地非同一般,必為風水福地,于是便出高價買下。在沿著兩個洞口往下掘井之時,掘到約三丈深處,竟發(fā)現(xiàn)兩口井底都有紅魚一對、大鰱魚一條,而井中之水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從此錢家用井中之水烤酒、開面房而漸致富裕,所制之酒和掛面均遠近聞名。后來其中一口井因后來建造房屋被填,只留現(xiàn)在這口。

呈現(xiàn)在各位尊敬的客人眼前的,是臨溪塔,塔高41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負一層和一層是西來文化主題館西清鑒,館藏西來三千年歷史人文風物。展品有戰(zhàn)國出土的陶器、兵器,唐代的摩崖造像,明代大悲寺出土佛像。

西來文化主題館以禪茶西來為主題,分為凈土修禪心,古鎮(zhèn)覓遺風,茶鄉(xiāng)養(yǎng)靈性,臨溪悟菩提四個篇章,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西來悠久的歷史,臨溪茶的清香,古鎮(zhèn)的文脈,登塔則可俯瞰整個西來古鎮(zhèn),大小五面山,臨溪河,老街勝景盡收眼底。

“臨溪之渡,四路要津”,這座橋叫來安廊橋,始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毀于洪水,20xx年重建此橋。廊橋與臨溪秀水為伴,千百年來見證著西來過往,在這里,陸游曾寫下了“河邊相送驛邊迎,水隔山遮似有情。歲晚無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泥行?!钡脑娋?。魏了翁寫下了“西來紫馬倦行春”的詞句。臨西茶,鐵器,茶馬古道遠銷各地。

吹拂著清新的河風,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西來的“靈水古榕”文化商業(yè)街區(qū), 在近一里路長的河堤上生長著12棵名聲遠播的千年古榕樹,成為西來古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邊有一棵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特大榕樹,蔭蓋的面積達一畝左右,樹干須五六個成年人牽手才可合圍。樹干與主枝相接部位有數個包塊旁逸斜,經細根纏繞,其狀頗為觀音橫立于樹干之上,所以人們稱此樹為“觀音樹”。

這一顆叫菩提樹,形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相傳,北宋末,連年戰(zhàn)亂,世道艱難,盜賊橫行,一位來自峨眉山九老洞的游方和尚,化緣到此,便在蓮花樹下以參禪之道勸化世人,使得盜賊減少,西來安居祥和,后來老和尚在此樹下安然坐化,當地人便把此樹取名為“菩提樹”。

這棵就是我們西來盛名“夫妻樹”。它枝葉茂密,樹干似人。兩棵分離的樹干在離地約2米處合抱在一起,合抱處長出許多根須,交織纏繞,合抱處下方約10厘米,兩棵樹干又伸出兩只長長的“手”緊緊相握。關于“夫妻樹”,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南宋年間,臨溪河上游在深夜陡降特大暴雨,房屋坍塌。有一男一女同抱著一根木頭,順流而下,到達臨溪古渡時,被艄翁劉德柱救起。經詢問得知,男名張德久,女名李翠芝,其家人不知沖向何方,葬身何處。渡口群眾深表同情,幫助他們綁起了兩間草房。二人后來結成夫妻。 李翠芝有一雙巧手,善于編織草鞋。她的草鞋,繩粗草緊、好穿耐久,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聞名。慕名來預購者絡繹不絕,生意紅火,也有人稱她為草鞋西施。張德久種地、李翠芝織鞋,兩人生活過得雖然清貧,卻很恩愛。隨著年事增高,張德久患上了咳嗽病,無法下田勞動,兩個人全靠李翠芝賣草鞋為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連續(xù)數日下雪,地上的積雪達一尺多厚。等雪化之后,古渡旁的人家?guī)滋煳纯匆姀埨罘驄D進出。推開柴門一看,兩夫妻緊緊抱在一起,早已氣絕身亡,鄰里們把他倆的遺體深埋在河邊。若干年后,在古渡下邊河堤上同時長出兩棵榕樹,年深日久,緊緊擁抱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夫妻樹。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就這樣相擁相握歷經上千年風雨,喻示著愛情的堅貞與甜蜜。(戀人們到西來,總會來看看夫妻樹,許愿祈福,在這里,我祝愿各位游客朋友們愛情甜蜜,與心愛的人白頭偕老。)

而旁邊的一大一小兩棵古榕,則像慈祥的母親牽著她心愛的孩子,給他溫暖。

河對岸是西來古鎮(zhèn)二期書院禪村項目,項目依托820xx年歷史沉淀的鶴山書院,打造集書院文化、農耕文化、會議中心、精品酒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qū),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動工,明年年底建成開放。鶴山書院有著820xx年歷史,由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于公元1210(嘉定三年)年興建。鶴山書院藏書十萬冊,藏書量居宋代各大書院之首,是宋代得到皇帝賜額的34所書院之一。

這座亭叫澹然亭,了翁先生曾經用“平生處己,澹然無營”這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蘇東坡也有“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的詩句。20xx年3月31日,棋圣聶衛(wèi)平在亭上與西來棋院院長董彥對弈,吸引了四川各地圍棋好愛者前來觀戰(zhàn)。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親愛的朋友們,非常榮幸能與您們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祝各位在西來玩的愉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