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行政組織學論文(優(yōu)秀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22:33:32 頁碼:12
2023年行政組織學論文(優(yōu)秀10篇)
2023-11-12 22:33:32    小編:ZTFB

歷史總結是了解過去經驗的重要途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偨Y應該注重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做到有始有終。下面是一些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和教訓,供大家借鑒和學習。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一

現代公共行政強調對公正和社會公平的追求,認為實現正義和社會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結合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新公共行政學的社會公平理論有著更為重要的社會現實價值。對我國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執(zhí)政能力的建設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新公共行政社會公平政府啟示。

一、淺析對于社會公平的理解。

從學科定義的角度看,社會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法律、道德、政策等)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tǒng)、重要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維護社會群體團結的黏合劑,不公平感會加劇社會的不信任,可以預料,不公平會導致政體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決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義性?,F代社會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就是要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的協調,使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在公共行政中發(fā)揚公平正義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會公平理論解讀。

以弗雷德里克森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學理論,發(fā)展了社會公平理論,認為經濟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應是社會公平,主張將“效率至上”轉為“公平至上”;強調公共行政組織變革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強調公共行政的顧客導向。學派對威爾遜以來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觀點進行了批評與唾棄。他們認為,建立在這種二分法基礎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執(zhí)行政策上,把研究重點放在了政府機關預算、人事、編制等內部事務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謂“中性”問題上,相反卻很少重視與社會、政治密切相關的政策制定與政策分析等問題的研究,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問題、處理社會危機的需要。

他們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會公平作為核心的價值,建構一種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廣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學,其主要觀點是:

1、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新公共行政學認為,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注重公共服務管理的效率、經濟和協調性,它的焦點在于高層管理和重要職能部門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經濟的和協調性經常以社會公平為代價,而實現社會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標,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學的經典目標和理論基礎中增加社會公平一項,并以此為核心重塑現代公共行政的價值體系??傊珜Ч残姓纳鐣绞且苿诱螜嗔σ约敖洕@D向社會中那些缺乏政治、經濟資源支持,處于劣勢境地的人們?!睋?,新公共行政學提出自己的目標:現代公共行政必須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務是否促進社會公平,效率必須以公平的社會服務為前提、為代價。

2、以社會公平為核心,致力于突破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以政治與行政兩分法為基礎的思維框架。新公共行政學拒絕“政治中立”的觀點,認為行政系統(tǒng)游離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狀況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員既從事行政執(zhí)行,也從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應責成他們承擔責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會公平作為社會準則、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p>

對行政人員的決策地位的認識采取積極態(tài)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機關及其人員的自覺意識,即除在執(zhí)行政策中盡職盡責外,更以主動的態(tài)度設計政策議程,并使用裁量權發(fā)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

3、主張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學認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權和意愿,實現社會正義和社會公平,反對濫用權力和行政無能。民主行政要求公眾需要是行政系統(tǒng)運轉的軸心,即公眾的權利或利益應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擴張和利益滿足。他們期待著公共行政發(fā)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張通過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實現。

新公共行政學的理論主張對公共行政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關于公共行政的價值觀、道德觀和關注現實政策的主張,一直是當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議題。

三、當代中國社會公平現狀分析。

從當代中國現狀來看,由于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

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xiāng)差距在逐步擴大。有學者認為現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城鄉(xiāng)居民之間的二元經濟結構矛盾,城鄉(xiāng)差距已經成為中國發(fā)展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最大的體制性障礙。盡管農民人口最多,但卻是最大的弱勢群體,受到社會其他階層的`歧視,突出表現為機會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會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礎和主客觀條件不同,我國地區(qū)發(fā)展差距也在逐年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地區(qū)發(fā)展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是“一個中國,四個世界”,不僅表現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異大,而且還表現為其他經濟、社會指標差異甚大。從各地區(qū)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總人口的2.17%,相當于世界的高收入國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廣東、福建、江蘇、遼寧,占總人口的21.8%,相當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東等地區(qū),相當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占總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qū),占總人口的50.57%。還有,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公正現象,等等。盡管改革開放不到三十年,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現狀來看,我們的政府還任重而道遠。

四、社會公平理論對改善我國現狀的啟示。

平的全面實現。然而社會公平的實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級政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職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類社會資源,代表社會公正,公平和正義,主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行政改革應該以法治為契機,針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實現面向社會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體說來,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首先,政府在管理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時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人民主人觀和權力服務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服好務,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實現“陽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務型政府的職能體系。樹立服務理念,充實和強化社會服務職能,加強諸如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保險等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公平和穩(wěn)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會公平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會公平的實現需要政府通過制定公共政策來保證,否則,社會公平的實現將沒有現實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最后,政府部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從根本上給人民群眾的生活給與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也才是真正的社會公平。

總之,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恒主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政權的合法性,是各國政府公共行政中都應重視和堅持的加值標準。通過對新公共行政中關于社會公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對于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著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詹姆斯?q?威爾遜.官僚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會公平和善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5-3。

[4]景天魁等.社會公正理論與政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二

[1]詹姆斯?q?威爾遜。官僚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會公平和善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5-3。

[4]景天魁等。社會公正理論與政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三

組織學與病理學都是側重于形態(tài)教學的醫(yī)學基礎課,這兩門課基本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組織學的教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正常組織細胞的顯微鏡下結構,而病理學的教學則主要要求學生在掌握人體正常組織細胞形態(tài)的基礎上,了解人體組織細胞在疾病狀態(tài)下所發(fā)生的病理變化,是聯系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紐帶,又被稱為異常組織學。近年來,組織學與病理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飛速的進展。

然而,這兩門課程的教學仍一直沿用“理論課滿堂灌,實驗課看切片,老師說了算”的舊的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舊的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組織學與病理學教學時間銜接脫節(jié),學生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脫節(jié)等弊端,已不能適應高素質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對組織學與病理學教學進行適當調整,使學生牢固掌握組織學與病理學基本理論,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訓練,培養(yǎng)其利用所學的組織病理知識獨立分析相關臨床疾病、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正確合理的設計理論與實驗教學的新模式的必要性就凸現出來。本文謹對我院以來組織學與病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做法總結如下。

一、理論教學。

1、正確處理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是搞好組織病理學教學的先決條件組織學與病理學教學的側重點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講述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區(qū)別。在教學實踐中,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之間的關系就成為組織學與病理學的教學難點。病理學內容涉及臨床教學跨度較大,教學內容中所描述的'病理變化與臨床癥狀、體征。

對初學者來說往往覺得既陌生枯燥,又難以理解和記憶,對此,醫(yī)學院通過臨床交流的方法,使授課教師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從而能在講課過程中將各章節(jié)、各系統(tǒng)疾病中主要的病理變化及相對應的臨床表現加以總結歸納,使其條理化,用設問的方式將每一個主要的病理變化與相應的臨床表現之間的聯系,詳細闡述,層層展開,并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注意正常和異常之間、各系統(tǒng)疾病之間的比較,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不斷結合臨床實例講解說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合理的課程設計是組織病理學教學的關鍵組織學與病理學同屬形態(tài)學范疇,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正常組織細胞形態(tài)的學習掌握在此基礎上發(fā)生的病理變化,具有很強的教學連續(xù)性。長期以來,這兩門課的教學始終處于分離狀態(tài),雖然我院組織胚胎教研室與病理教研室已合并為組織病理教研室,但是,合并后的教研室在教材、教師、實驗、課程安排等方面仍是各自為政。特別是第二學期開設組織學,第四學期開設病理學的課程安排影響到在上病理課時,學生對一年前所學的組織學知識已淡忘。在這種情況下,病理學教師在上課時不得不占用很多課時來復習組織學的主要內容,即便如此,學生對組織學的細節(jié)概念仍很模糊。因此,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對教學內容難以理解。

針對存在的弊端,我們設計對組織學病理學課程進行改革的以下措施:第一,組織學與病理學教材合并為組織病理學,組織學內容后緊接相關的病理學內容。第二,組織學與病理學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交叉進行,或者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授課。這樣做既能省去病理課復習組織學內容所占用的時間,加快病理學教學進度,又能減輕教師與學生的負擔,有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理論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推廣的教學安排。

二、實驗教學。

組織學與病理學實踐性較強,組織病理學理論通過實驗得到驗證,學生也通過實驗課直觀地認識組織細胞正常與異常的形態(tài)結構,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實現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以往的實驗教學一直停留在老師簡述理論,學生看看標本的舊模式上,學生動手少,興趣低等弊端逐漸顯露,致使實驗課流于形式,背離了實驗教學的初衷。自20起,我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

1、實行實驗項目導師制和招標制。組織學與病理學的實驗課都由理論課老師擔任.由教師根據每門課不同章節(jié)的特點設計實驗項目,并將相關內容串聯為實驗單元,實驗項目從標題到步驟、結論設計完成后交學院審查,通過后向學生張榜公布,學生對各實驗項目全面了解比較后報名參與其認為設計合理、新穎,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項目,然后,學院根據每個實驗項目的實驗成本及報名人數劃撥實驗經費,確定教師實驗課酬,正式啟動實驗項目。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實驗新模式,遵循學生動手,教師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實驗開始由教師簡單介紹實驗概況,并做教學演示,然后,由學生從解剖動物、建立動物模型,直到制作標本,獨立動手完成實驗的全過程。以病理學心血管實驗為例,學生自己動手建立高血脂動物模型,在直觀高血脂癥大中型動脈主要病理變化的同時,加深了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定義、病因、發(fā)生機制及病理變化等基本理論的理解。在此過程中,以建立動物模型為主線,將組織細胞正常與異常形態(tài)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際演練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就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了知識認知過程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

3、引導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性實驗教學與過去實驗課相比,所不同的是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單元結束后,不僅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畫圖,掌握已學的書本知識,還要撰寫實驗總結,對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思考,談體會,提看法。教師在實驗課教學中,主要對學生起指導和引導作用,使學生逐步了解實驗內容,并不斷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解答。

在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從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與臨床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思考,與此同時,也請學生提出對實驗課的改進意見及存在的疑問。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臨床病理討論、實驗提問答疑、專題講座、演示教學、專題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yǎng)。實驗結束后,再由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總結評估,肯定正確的做法,指出所存在的不足,并對一些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當好實驗課的裁判和引導者。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四

現代公共行政強調對公正和社會公平的追求,認為實現正義和社會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結合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新公共行政學的社會公平理論有著更為重要的社會現實價值。對我國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執(zhí)政能力的建設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新公共行政社會公平政府啟示。

一、淺析對于社會公平的理解。

從學科定義的角度看,社會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法律、道德、政策等)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tǒng)、重要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維護社會群體團結的黏合劑,不公平感會加劇社會的不信任,可以預料,不公平會導致政體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決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義性?,F代社會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就是要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的協調,使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在公共行政中發(fā)揚公平正義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會公平理論解讀。

以弗雷德里克森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學理論,發(fā)展了社會公平理論,認為經濟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應是社會公平,主張將“效率至上”轉為“公平至上”;強調公共行政組織變革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強調公共行政的顧客導向。學派對威爾遜以來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觀點進行了批評與唾棄。他們認為,建立在這種二分法基礎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執(zhí)行政策上,把研究重點放在了政府機關預算、人事、編制等內部事務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謂“中性”問題上,相反卻很少重視與社會、政治密切相關的政策制定與政策分析等問題的研究,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問題、處理社會危機的需要。

他們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會公平作為核心的價值,建構一種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廣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學,其主要觀點是:

1、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新公共行政學認為,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注重公共服務管理的效率、經濟和協調性,它的焦點在于高層管理和重要職能部門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經濟的和協調性經常以社會公平為代價,而實現社會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標,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學的經典目標和理論基礎中增加社會公平一項,并以此為核心重塑現代公共行政的價值體系。總之,倡導公共行政的社會公平是要推動政治權力以及經濟福利轉向社會中那些缺乏政治、經濟資源支持,處于劣勢境地的人們。”據此,新公共行政學提出自己的目標:現代公共行政必須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務是否促進社會公平,效率必須以公平的社會服務為前提、為代價。

2、以社會公平為核心,致力于突破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以政治與行政兩分法為基礎的思維框架。新公共行政學拒絕“政治中立”的觀點,認為行政系統(tǒng)游離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狀況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員既從事行政執(zhí)行,也從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應責成他們承擔責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會公平作為社會準則、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p>

對行政人員的決策地位的認識采取積極態(tài)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機關及其人員的自覺意識,即除在執(zhí)行政策中盡職盡責外,更以主動的態(tài)度設計政策議程,并使用裁量權發(fā)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

3、主張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學認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權和意愿,實現社會正義和社會公平,反對濫用權力和行政無能。民主行政要求公眾需要是行政系統(tǒng)運轉的軸心,即公眾的權利或利益應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擴張和利益滿足。他們期待著公共行政發(fā)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張通過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實現。

新公共行政學的理論主張對公共行政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關于公共行政的價值觀、道德觀和關注現實政策的主張,一直是當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議題。

三、當代中國社會公平現狀分析。

從當代中國現狀來看,由于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

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xiāng)差距在逐步擴大。有學者認為現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城鄉(xiāng)居民之間的二元經濟結構矛盾,城鄉(xiāng)差距已經成為中國發(fā)展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最大的體制性障礙。盡管農民人口最多,但卻是最大的弱勢群體,受到社會其他階層的`歧視,突出表現為機會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會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礎和主客觀條件不同,我國地區(qū)發(fā)展差距也在逐年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地區(qū)發(fā)展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是“一個中國,四個世界”,不僅表現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異大,而且還表現為其他經濟、社會指標差異甚大。從各地區(qū)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總人口的2.17%,相當于世界的高收入國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廣東、福建、江蘇、遼寧,占總人口的21.8%,相當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東等地區(qū),相當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占總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qū),占總人口的50.57%。還有,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公正現象,等等。盡管改革開放不到三十年,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現狀來看,我們的政府還任重而道遠。

四、社會公平理論對改善我國現狀的啟示。

平的全面實現。然而社會公平的實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級政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職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類社會資源,代表社會公正,公平和正義,主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行政改革應該以法治為契機,針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實現面向社會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體說來,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首先,政府在管理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時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人民主人觀和權力服務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服好務,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實現“陽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務型政府的職能體系。樹立服務理念,充實和強化社會服務職能,加強諸如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保險等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公平和穩(wěn)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會公平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會公平的實現需要政府通過制定公共政策來保證,否則,社會公平的實現將沒有現實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最后,政府部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從根本上給人民群眾的生活給與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也才是真正的社會公平。

總之,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恒主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政權的合法性,是各國政府公共行政中都應重視和堅持的加值標準。通過對新公共行政中關于社會公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對于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著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詹姆斯?q?威爾遜.官僚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會公平和善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石[n].光明日報,-3。

[4]景天魁等.社會公正理論與政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五

結合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對新到崗的青年教師進行崗前培訓,使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理論知識,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邀請本學科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為青年教師傳授如何為醫(yī)學大學生上好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如何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的體會,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青年教師愛崗敬業(yè),投身醫(yī)學教育事業(yè)。向青年教師講解學院及本學科歷史沿革、發(fā)展狀況、取得的成績、未來發(fā)展目標等,指導他們把個人成才與學科建設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使其樹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青年教師從事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工作的自豪感。

2實行導師負責制。

對青年教師的成長來說,導師指導可以使其少走彎路,迅速提高教學水平。教研室選派教風好、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水平高、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授作為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負責對青年教師進行全面性指導。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幫助青年教師樹立良好的教風、學風,培養(yǎng)青年教師嚴謹踏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崗敬業(yè)的道德品質;根據青年教師的知識背景,給青年教師制定學習計劃、必讀及選讀參考書目,檢查讀書筆記,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指導青年教師做好備課、書寫教案、試講、答疑、批改作業(yè)、實驗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鼓勵青年教師大膽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幫助青年教師確定科研方向,讓青年教師加入自己的科研團隊,指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督促青年教師制定中長期學習、進修計劃,加強繼續(xù)學習,為青年教師的長遠發(fā)展提供指導。

3系統(tǒng)學習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理論知識及實驗技能。

首先,以我校本科生所用教材為藍本,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參考各層次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系統(tǒng)學習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理論知識。青年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刻苦鉆研及閱讀有關參考文獻、圖書資料等,編寫出每一章的教案、講稿和教學課件,由教研室主任和導師負責檢查驗收。其次,新引進的青年教師,第一年不安排理論課教學任務,主要進行組織學實驗技能培訓和參與實驗課教學工作。實驗技能培訓內容包括:石蠟切片、冰凍切片、涂片、鋪片、磨片標本的制備,組織化學和免疫組織化學術、原位雜交術、細胞培養(yǎng)術、圖像分析術的原理及應用,常用精密儀器的使用保養(yǎng)等。實驗課教學首先進行數字切片聯合顯微數碼互動實驗系統(tǒng)應用培訓,對本教研室已掃描的所有數字切片,在老教授的精心輔導下,通過全景導航圖完成由低倍到高倍、由整體到局部的連續(xù)觀察,不留死角,并根據需要對數字切片進行裁剪、編輯、標注等。其次,發(fā)給青年教師每人100余張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玻璃切片。根據實驗教學大綱及實驗教程,青年教師認真閱片,不明白的地方及時請教,并對所觀察的所有切片標本按要求畫圖,由指導教師當面批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青年教師隨后進一步修改,對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事先做到心中有數,確保實驗課授課質量。

4嚴格執(zhí)行試講和雙邊聽課制度。

試講是全面鍛煉和培養(yǎng)青年教師綜合授課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試講內容由教研室隨機安排。通過試講,對試講教師的教學內容編排,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應用,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板書、多媒體課件、教態(tài)、時間安排等多項內容進行綜合評議,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教研室規(guī)定青年教師至少完整聽完2輪本專業(yè)的本科生組胚課程,并有選擇地聽取其他相關專業(yè)課程。非醫(yī)學院校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出詳細的醫(yī)學專業(yè)課程學習計劃,跟隨本科生學習相關醫(yī)學基礎課程,盡快彌補醫(yī)學背景知識的不足。教研室組織本學科教師、督導組老教授經常深入教學一線聽課查課,直接掌握青年教師的教學情況,及時向青年教師反饋課堂教學的優(yōu)缺點及改進建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青年教師通過試講、雙邊聽課及時發(fā)現自己授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并在正式授課前加以解決和修正,顯著提高了授課質量。近幾年學生網上教評的結果顯示,組織學與胚胎學每個青年教師的平均得分都在90分以上。

5為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教研室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為青年教師提供多渠道再學習的機會。一是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出國培訓計劃,選派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外知名院校進修深造,以拓展學術視野,提高學術水平。他們回國后均在課程建設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已成為本學科的教學和科研骨干。二是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參加鄭州大學、河南省及全國的各種教學基本功大賽,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師,教研室給予表揚和獎勵。近年來共獲得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河南省教育系統(tǒng)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鄭州大學中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二等獎、河南省教學標兵、鄭州市優(yōu)秀教師等獎勵或榮譽8人次。三是年終考核優(yōu)秀指標及“三育人”先進個人評選向青年教師傾斜,增強青年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6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以科研促教學。

教研室十分注重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青年教師樹立科研與教學并重的理念。結合導師的科研方向和自己的科研興趣,要求青年教師檢索文獻,定時舉行青年教師閱讀英文文獻報告會,積極參與導師組的科研課題,在導師指導下撰寫學術論文。指導青年教師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和教學課題。近年來,本學科青年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科技廳基礎與前沿項目、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及鄭州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等10余項,獲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通過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提高了青年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鮮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邢文英柴玉榮丁一單位: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六

知識點座右銘歇后語頒獎散文工作邀請函任職王維述職思想品德了歡迎詞寓言寫景道歉信了話語履職邀請函韋應物了三角形離職報告的愛國寫人慶典致辭決定了歡迎詞語法說課稿口號觀后感了簡訊有感閱讀答案導游詞;褒義詞調查報告留言自薦書;提綱普通話考試協議。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七

一、淺析對于社會公平的理解。

從學科定義的角度看,社會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法律、道德、政策等)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tǒng)、重要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維護社會群體團結的黏合劑,不公平感會加劇社會的不信任,可以預料,不公平會導致政體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決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義性?,F代社會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就是要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的協調,使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在公共行政中發(fā)揚公平正義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會公平理論解讀。

以弗雷德里克森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學理論,發(fā)展了社會公平理論,認為經濟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應是社會公平,主張將“效率至上”轉為“公平至上”;強調公共行政組織變革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強調公共行政的顧客導向。學派對威爾遜以來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觀點進行了批評與唾棄。他們認為,建立在這種二分法基礎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執(zhí)行政策上,把研究重點放在了政府機關預算、人事、編制等內部事務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謂“中性”問題上,相反卻很少重視與社會、政治密切相關的政策制定與政策分析等問題的研究,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問題、處理社會危機的需要。

他們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會公平作為核心的價值,建構一種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廣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學,其主要觀點是:

1、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新公共行政學認為,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注重公共服務管理的效率、經濟和協調性,它的焦點在于高層管理和重要職能部門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經濟的和協調性經常以社會公平為代價,而實現社會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標,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學的經典目標和理論基礎中增加社會公平一項,并以此為核心重塑現代公共行政的價值體系??傊?,倡導公共行政的社會公平是要推動政治權力以及經濟福利轉向社會中那些缺乏政治、經濟資源支持,處于劣勢境地的人們?!睋耍鹿残姓W提出自己的目標:現代公共行政必須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務是否促進社會公平,效率必須以公平的社會服務為前提、為代價。

2、以社會公平為核心,致力于突破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以政治與行政兩分法為基礎的思維框架。新公共行政學拒絕“政治中立”的觀點,認為行政系統(tǒng)游離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狀況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員既從事行政執(zhí)行,也從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應責成他們承擔責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會公平作為社會準則、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p>

對行政人員的決策地位的認識采取積極態(tài)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機關及其人員的自覺意識,即除在執(zhí)行政策中盡職盡責外,更以主動的態(tài)度設計政策議程,并使用裁量權發(fā)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

3、主張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學認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權和意愿,實現社會正義和社會公平,反對濫用權力和行政無能。民主行政要求公眾需要是行政系統(tǒng)運轉的軸心,即公眾的權利或利益應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擴張和利益滿足。他們期待著公共行政發(fā)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張通過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實現。

新公共行政學的理論主張對公共行政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關于公共行政的價值觀、道德觀和關注現實政策的主張,一直是當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議題。

三、當代中國社會公平現狀分析。

從當代中國現狀來看,由于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

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xiāng)差距在逐步擴大。有學者認為現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城鄉(xiāng)居民之間的二元經濟結構矛盾,城鄉(xiāng)差距已經成為中國發(fā)展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最大的體制性障礙。盡管農民人口最多,但卻是最大的弱勢群體,受到社會其他階層的歧視,突出表現為機會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會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礎和主客觀條件不同,我國地區(qū)發(fā)展差距也在逐年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地區(qū)發(fā)展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是“一個中國,四個世界”,不僅表現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異大,而且還表現為其他經濟、社會指標差異甚大。從各地區(qū)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總人口的2.17%,相當于世界的高收入國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廣東、福建、江蘇、遼寧,占總人口的21.8%,相當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東等地區(qū),相當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占總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qū),占總人口的50.57%。還有,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公正現象,等等。盡管改革開放不到三十年,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現狀來看,我們的政府還任重而道遠。

四、社會公平理論對改善我國現狀的啟示。

平的全面實現。然而社會公平的實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級政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職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類社會資源,代表社會公正,公平和正義,主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行政改革應該以法治為契機,針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實現面向社會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體說來,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首先,政府在管理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時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人民主人觀和權力服務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服好務,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實現“陽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務型政府的職能體系。樹立服務理念,充實和強化社會服務職能,加強諸如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保險等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公平和穩(wěn)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會公平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會公平的實現需要政府通過制定公共政策來保證,否則,社會公平的實現將沒有現實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最后,政府部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從根本上給人民群眾的生活給與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也才是真正的社會公平。

總之,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恒主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政權的合法性,是各國政府公共行政中都應重視和堅持的加值標準。通過對新公共行政中關于社會公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對于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著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詹姆斯?q?威爾遜.官僚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會公平和善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5-3。

[4]景天魁等.社會公正理論與政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八

實驗教學是組織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中,教育理論與實驗教學的統(tǒng)一使實驗教學作用凸顯,延伸了組織學的學習。在實踐中我們對教學進度、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索,以適應模塊教學的需要和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人才的需要。

組織學在醫(yī)學學科教育中承上啟下,其上承解剖學、細胞生物學;下銜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科。其研究內容為機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主要通過顯微技術在機體的組織、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1]。組織學的教學分為理論與實驗兩部分:理論教學側重知識的講授;實驗教學借助顯微鏡準確識別組織、細胞的形態(tài)與結構。組織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實驗課時占總學時的近二分之一,通過實驗課的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晦澀的、枯燥的理論內容;同時也為學習其他醫(yī)學基礎課程和科學研究打好基礎。

近幾年我們學院推行模塊教學課程改革,其教學打破了原有學科壁壘,建立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的課程模式,將具有關聯的基礎學科課程內容整合在一起,各學科圍繞一個器官系統(tǒng)講授,從大體結構、微觀結構到生理功能、病理改變、藥理作用,形成一個“器官系統(tǒng)”的整體性認識,使學生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知識,應對現實的綜合問題[2,3]。模塊化教學體系中的組織學實驗教學在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方法、考核方法、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發(fā)生相應改變,以適應模塊教學的要求。根據近兩年模塊教學實踐,我們概括總結了模塊教學體系中組織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一、模塊化教學體系促進組織學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更為統(tǒng)一。

以往組織學實驗課程依附于理論課程,課程安排延后于理論課,是理論教學的'補充與驗證。原教學安排以大班為單位講授理論,小班講授實驗課;教學內容以一系統(tǒng)為一課程;實驗課授課方式為先復習理論要點并示教,再進入實驗觀察。模塊課程體系中組織學全部安排小班授課,實驗課程融合于理論課之中,理論講授與實驗觀察同步進行;教學內容中減少生理功能介紹。理論與實驗內容銜接細致到章節(jié)內某個器官、組織或細胞;知識點講授完,直接進入實驗觀察,把平面知識變成立體圖像,加深理論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講授消化系統(tǒng)時,傳統(tǒng)的課程安排是食管、胃、小腸、大腸全部理論講授之后,進入實驗標本觀察;而模塊式授課在講授完消化的基本結構特點之后,引導學生低倍鏡下初步觀察消化管各段典型切片,理解消化管管壁四層結構的知識點;隨后進行食管的理論教授,緊跟其后為食管切片觀察,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食管與胃賁門交界處的切片,進而引入下一消化器官胃的理論講解。通過這種理論與實驗觀察交叉講授的方式,用形象的、直觀的實習切片觀察輔助驗證理論知識,文字與圖像結合,加強理解記憶。簡而言之,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模塊式教學集中于組織結構的學習,教學內容內減少了生理相關知識講授;理論與實驗密切結合,既減輕了學生負擔,又使實驗課效果突顯。

二、模塊化教學體系實驗教學使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多樣化。

現階段醫(yī)學學科發(fā)展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鼓勵在教學中引入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探究性實驗教學[4]。傳統(tǒng)的組織學理論教學雖然引入了多媒體技術,但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實驗教學主要是鏡下觀察驗證理論知識,教學開展靈活,一些改革嘗試主要應用于實驗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技術[5,6]。模塊課程體系中實驗與理論的同步進行,便于教師采用互動式、啟發(fā)式、問答式等多手段開展教學,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總結歸納。如在消化系統(tǒng)模塊肝臟部分,教師可先由學生顯微鏡觀察肝臟切片,引導學生從肝細胞形態(tài)、分布、肝細胞之間、肝小葉之間等方面回答問題,歸納肝小葉的結構,總結肝臟的結構特點,這樣由實驗教學引入理論教學,再由電鏡圖片補充微細結構,強化學生理解。模塊化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訓練學生思考、分析,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理論授課多選取典型性結構,但實踐教學中教學標本存在來源、取材、染色等制作過程的差異,同時單一張切片不能呈現器官、組織的空間結構。模塊教學中借助于數碼互動技術在教師―學生之間,學生―學生之間共享資源,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標本及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全班共享觀察結果,不僅補充教學內容,而且增進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實驗教學貫穿于模塊教學始終,促進開放式實驗教學實施。

開放式實驗教學是實驗教學改革的另一探索[7,8],模塊教學中知識應用時效性促進了開放式實驗教學的開展。模塊教學體系中各系統(tǒng)生理結構、功能、病理變化、藥理作用等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學生在學習組織學形態(tài)之后直接進入生理功能學習,結構與功能的對應得以很好的展現,學到的知識得以及時應用。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生理、病理等內容后易返回組織學觀察對比正常組織結構,使組織學學習延伸于整個模塊中。如在炎癥學習時,致炎因子的不同,滲出的白細胞也不同。學生可返回組織學實驗中觀察白細胞的種類形態(tài),繼而記憶葡萄球菌、病毒感染、過敏反應的疾病特點。

模塊教學使學生及時應用前面學習的知識,而后續(xù)學習涉及到形態(tài)結構的,一可以利用開放實驗室溫故、加深理解;二發(fā)現問題及時在實驗室得到指導與解決。同時系統(tǒng)化、一體化的知識體系使組織學實驗與其他學科實驗聯系緊密,滲透到到其他學科的設計性實驗,教師在組織學實驗方面給學生指導,制定完善的實驗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思維。

四、模塊教學促進組織學實驗教學考核方式多樣化。

組織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驗考試是對學生知識點學習效果考察的重要部分,而且實驗考試方式也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改革[9,10]。傳統(tǒng)的實驗考試是學生對顯微鏡下標本觀察,回答問題。此種形式弊端之一是考試切片數量有限,內容局限;之二是考試時間過長,考題易漏出。盡管近年來隨著數碼顯微互動中心的建立,顯微圖片庫擴大了考試內容,考試容易進行,但學生依賴于電腦,局限于數碼攝像轉換到屏幕的較小視野,背誦圖片,對學生顯微鏡的操作考察不易進行,對組織形態(tài)結構的掌握不全面。

近兩年,我們在模塊教學改革中對實驗考試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加大平時實驗課考核力度,進行平時考核與最終考核相結合原則??己朔绞桨▋刹糠郑?/p>

第一,平時考核:利用數碼顯微鏡的拍攝功能,學生對實驗課顯微鏡觀察的視野拍照存于電腦,上傳至教師電腦,根據其觀察結構層次與標識,考核其理解程度及顯微鏡操作。

第二,最終考核:包括兩部分:實驗考試題庫考核學生知識點;現場觀察考察學生顯微操作,在一定時間內調整顯微鏡,在不同視野下觀察結構、拍照,回答相關器官、組織的結構特點,上傳至教師電腦。即通過知識點記憶與顯微操作相結合進行最終實驗考試。這種考核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不僅可以督促學生上課認真觀察,提高觀察效率和準確率,而且為學生課后復習提供第一手材料。同時在實驗課引入激勵措施:在實驗課觀察獲得的優(yōu)秀圖片,一可以填充到考試題庫,二在學期結束經匯總、挑選制成實驗圖冊展示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積極性[11]。

此外,鑒于模塊課程體系按系統(tǒng)分階段授課,各模塊組織學實驗統(tǒng)一期末考核,考核內容的整合有助于學生全面的了解人體結構特點,整合組織學的知識點。

五、總結與展望。

模塊課程體系中組織學實驗教學作用更突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教學方式更靈活,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都得到擴展;但模塊教學中理論與實驗的融合在具體實施中需要教學進度更細致,章節(jié)內容截點分斷更合理,前后銜接連貫。同時與其他學科學習內容的先后、內容的關聯性、重復性需要在實踐中逐步調整。實驗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專業(yè)理論知識,更要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加大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九

摘要:頻頻曝光,背后的權益錯綜復雜。權力聯手暴力在一個個小范圍內形成強制力,形成自己的規(guī)矩,架空國家的法律,實施違法行為,侵犯人民利益。地方政府可以加強立法,執(zhí)法,行政各方面的制度建設,制約地方黑惡權勢的介入,實施有效的人民監(jiān)督和明細的懲罰機制,以期解決激化的民眾逆反心理。

關鍵詞:地方政府法社會學制度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每年各地政府都會投入大量的警力、財力整頓臟亂差的進街道。但是現象層出不窮,暴力抗法現象也屢禁不止。前兩年電視上有兩則報道:一是開種子商店的農民用硫酸潑了工商執(zhí)法人員;一是,一位殘疾青年身潑汽油,抱住主持清理非法運營摩托車的某局長。這樣真實的案件時時上演,類似的事件曝光更多。網絡上流傳一段關于廣州某城管中隊的執(zhí)法視頻。視頻顯示,一名城管隊員在執(zhí)法過程中,不僅踢翻小販攤位,還涉嫌毆打用手機拍攝視頻的路人,甚至語出驚人地對小販稱,“那你去死吧,這么多人,死你一個兩個有什么問題?”眾所周知,城管形象之不佳,已有時日。甚至有順口溜這么描摹城管:“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獸是城管,搶必狠,打必爛,砸掉攤位再罰款!”這種定義雖有偏頗之處,但城管在坊間有如此惡劣形象,還是值得反思的。

二、我國聯合執(zhí)法機制。

聯合執(zhí)法是我國很特殊的一項行政管理機制。一般由政府行政命令再由區(qū)城管局組織,消防大隊,街道辦事處辦,派出所,環(huán)衛(wèi)所、以及各社區(qū)居委會各部門通力合作的聯合執(zhí)法行為。

雖然名義上執(zhí)法主體是各個行政機關,但是,大部分聯合執(zhí)法機關都雇傭臨時工進行實際執(zhí)行。雇用臨時工的行為在我國學理上屬于行政委托行為。但是行政委托的法律要件中包括行政委托對象應當是符合法定條件的有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行政委托對象合法性是指受委托人如果是企事業(yè)單位或社會組織,則其必須是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資格,以及具有實施行政事務的現實條件等;受委托人如果是個人,則應當具有完全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并且具備實施行政事務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但是由現實狀況來看,在拆遷,清場等行為中需要強制執(zhí)行時,參與執(zhí)行的臨時工大多不具備這種權利能力和素質。甚至由實踐可知,參與執(zhí)法的部分人員是地方組織的人員,在執(zhí)行過程中,會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脅。顯然這樣的行政委托對象是不適格的。但是,為何有些地方機關會聯合這樣的不適格社會力量去參與執(zhí)法。

三、機制滋生的權益。

本文也要探析為何事件在全國各地屢屢上演卻屢禁不止。首先,被雇傭執(zhí)法者多是當地地霸,比行政機關更了解每條街的情況,當沒有程序限制時,他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迅速的讓這些商販搬遷,當出現不配合時也可以使用各種方式包括暴力方式,促使他們拆遷,充分顯示了效率性。而且一旦發(fā)生糾紛,法律責任由這些組織承擔,執(zhí)法機關不需要承擔任何行政責任。執(zhí)法機關認為每次清理完這些違章帳篷或板房就是完成了任務。每次剛剛清理好的街面,不到三天即死灰復燃,到底是誰讓人民這么心安理得,踏踏實實的重新拉電,搭帳篷,而且也確確實實的安安穩(wěn)穩(wěn)的度過一年又一年不檢查的日子呢?這背后的權利屏障讓人深思?!暗胤秸诨边@一名詞折射出一些利益鏈條的脈絡。

走訪小商販我們就會知道有自稱是城管的管理者按時收取管理費和攤位費,管理供電設施。假若他們真的是城管,那么他們的行為無疑是違反行政法律法規(guī)的。假若他們不是城管,那么假冒城管的行為更是違反刑法的。但是拋開假冒城管這一行為不談,存在這樣的一個固定組織在小范圍內部進行的管理行為確實具有一些社會學上社會控制的性質。他們所實施的管理規(guī)責及懲罰規(guī)則(即不服從安排,就喪失占地經營權)本身具有社會制度的特征,這些規(guī)則是自然的適應的演進,是人們在長期地相互交往和不斷地社會生活實踐中,通過不斷地經驗試錯而逐漸、自然地形成一些調整、協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系的規(guī)則并沿襲下來而形成的小型局部社會制度。這些制度一方面,為社會主體提供普遍的、確定的行為標準和交往模式,指示和引導社會主體的行為,使其行之有據。另一方面,制度為社會主體劃分明確的行為界限和相應的后果,對合乎規(guī)則的自主行為予以肯定與保護,對逾越界限和違規(guī)的行為則明確懲處,由此激勵社會主體遵循規(guī)則,積極有效地追求和實現制度肯定和保護的利益。制度通過對人們交往模式、行為程序及違規(guī)的懲罰性后果的昭示及執(zhí)行,強制人們在相互交往中按事先的規(guī)則和程序行事。由此聯想到法人類學家霍貝爾說:“這樣的社會規(guī)范就是法律規(guī)范,即如果對它置之不理或違反時,照例就會受到擁有社會承認的、可以這樣行為的'特權人物或集團,以運用物質力量相威脅或事實上加以運用?!彼栽谶@個小的社區(qū)內部,這樣約定俗成的,帶有暴力威脅的要求,此時充當了法律的角色。這樣的規(guī)范在埃利希那里就是所謂“活的法”,即直接產生于社會并在社會生活中實際起作用的那些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與社會同時出現和發(fā)展??刂浦鴻嗔λ茌椛涞降淖畲蠓秶V劣谠谖髟愤@個小小的街區(qū),就是當有第三方試圖侵占既得利益的小商小販的地盤時,他會以此社會規(guī)則對抗第三方。獲得其他群體越軌行為者的支持,保證自己的利益。當然這個第三方不包括政府。

(一)首先,小商小販的生存權必須首要考慮,同時必須兼顧公共安全。

我國小商小販大多外來務工人員,還包括一些下崗無業(yè)人員,數量龐大,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全國外出農民工總量14533萬,總數達2.42億人,預計會達到2.44億人左右。這些小商小販屬于農民工的一大部分。他們的的生存權是人權的基本內容,是法律首要保護的對象,也是我國民生問題的關鍵。政府不應該讓社會管理權與人民的權利發(fā)生沖突,而是秉持政府只是人民的守夜人的理念,管理權轉變?yōu)榉樟x務。兼顧協調各方利益,統(tǒng)籌規(guī)劃城市管理,合理優(yōu)化權力格局。

(二)整合、強化、完善社會控制系統(tǒng)。

1.首先,必須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盡可能地使各種社會控制手段協同配合、形成合力,也就是要實行“社會的綜合治理”。而不是政府權力讓位于社會私力,無為不治,不敢治,一味的對地方惡霸力妥協,或者相互退讓,甚至讓這些私利群體同流合污,架空法律,使法律折扣執(zhí)行或者法律懸浮。從而使法律規(guī)范在實踐中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正面實際效果,法律效力預設值也不能實現。即使表面看上去,沒有大的影響,現狀穩(wěn)定,當那也只是短暫的,強權暴力下的權力必然會導致更尖銳的社會矛盾,打砸事件的一次次曝光足以說明這一點?;谥袊鐣膰閬砜矗Υ驌舻胤浇职?,地痞,組織團伙,凈化行政機構內部人員的素質是走出行政灰色困境的唯一出路。2.其次不僅要通過立法來完善各項制度,改變現有利益結構,也必須通過行政和執(zhí)法將立法調整的利益結構付諸實踐。通過立法完善公共選擇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在公務員選拔制度上,必須保持高門檻,高薪金,高責任的姿態(tài)。提高公務員法治理念,執(zhí)政執(zhí)法專業(yè)化文明化,全力保證問責機制細致化。在行政立法中出現違反立法法和憲法或者上級法律法規(guī)的地方行政法規(guī),必須予以廢止,同時追究立法,執(zhí)法人員的行政責任。以此杜絕地方土政策架空國家法的狀況。通過行政和執(zhí)法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務機制。首先政務公開,加強行政事務透明化。建立和完善社會“安全閥”機制。所謂社會安全閥機制其實就是安定和維持社會基本秩序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利益表達機制、利益采納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這樣一來,使人民的利益訴求達到滿足,政府的行政行為是實實在在的為民辦實事。人民與政府在交互往來的溝通中確立最適當的制度機制。以此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例如,在整治亂搭亂建,占道經營問題上,政府可以考察當地實際狀況,合理安排公共資源,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順應市場經濟規(guī)律,改“圍堵”為“疏導”,就近建立集中的自由貿易市場,完善電力,衛(wèi)生等基礎設施,盡量少收或者免收管理費用,形成堅固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及就業(yè)問題。而不是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來勞民傷財,還使人們每年上繳大量管理費給地方黑惡勢力。3.加強執(zhí)法監(jiān)督的實際效果,不要再流于形式。公民直接參與執(zhí)法監(jiān)督,一旦發(fā)生貪腐,推諉,在執(zhí)行法律過程中只做表面文章,不落實具體的法律措施,敷衍規(guī)范,只開會,下達文件,貫徹執(zhí)行停留在領導視察的那一兩天的情形,立即投訴,實現真實投訴必罰,對違法違規(guī)單位或者個人予以公開處罰。

結語。

隨著事件的多次曝光,政府高層也應該對此類事件采取一定的規(guī)制措施。從政府內部體制改革做起,逐步建立,高效、完善、便民的司法,執(zhí)法機制。不僅做到依法執(zhí)法,也要做到文明執(zhí)法。只有人民與公正開放的政府相互溝通,理解,共同抵抗社會黑惡勢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和諧社會。意欲不勞而獲的懶惰者,失去貪婪的庇護者,也終將改邪歸正或者被正義社會所拋棄。體制不僅要經得起邏輯的檢驗,更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劉焯:《法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版。

[2]徐昕著:《私力救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版。

[3]姜明安著:《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版。

行政組織學論文篇十

行政管理最廣義的定義是指一切社會組織、團體對有關事務的治理、管理和執(zhí)行的社會活動。同時也指國家政治目標的執(zhí)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狹義的定義指國家行政機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又稱為公共行政。下面是行政管理制度論文,請參考!

行政管理工作的辦公室溝通協調作用。

辦公室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辦公室工作應按科學發(fā)展觀相關要求,創(chuàng)新思維,努力探索,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筆者將分別從辦公室管理工作職能、行政管理工作中辦公室溝通協作對策研究這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辦公室管理工作的職能。

辦公室是一個單位的“窗口”,在行政管理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辦公室人員應對辦公室的地位加以重視,使其更好適應時代發(fā)展趨勢,促進辦公室管理水平的提升。辦公室作為聯系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橋梁,確保事業(yè)單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銜接,樹立全方位服務理念,創(chuàng)建良好的“窗口”形象,確保辦公室各項工作的一一落實。辦公室管理工作具有多項職能,包括:綜合職能、協調職能、參謀職能、服務職能以及督查職能,筆者將對其一一闡述。

(一)綜合職能。綜合職能作為辦公室管理的主要職能,是實現內外溝通、協調各方的重要樞紐,同時也是單位管理系統(tǒng)的心臟。一般來說,單位許多決策由辦公室來負責,行政管理工作實施情況應及時向辦公室反饋。(二)協調職能。除綜合職能外,協調職能也是其中之一,該職能貫穿于單位各項管理工作當中,辦公室應協調好單位各部門間的關系,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辦公室起著承上啟下、聯系內外的作用,可使單位各部門工作步調一致,確保單位工作目標的有效統(tǒng)一,為自身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優(yōu)質的環(huán)境。(三)參謀職能。辦公室作為領導的助手與參謀,平常與單位領導接觸較多,能第一時間獲取上級精神,了解單位領導工作思路,同時還參與到單位決策過程中,從而賦予了其參謀的職能?;诖?,辦公室人員應依據領導意圖,把握上級決策,廣泛收集信息,聽取基層意見,實施改革創(chuàng)新,更好地輔助領導決策。(四)服務職能。眾所周知,辦公室在單位行政管理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責是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服務,在辦公室管理中,應圍繞中心工作,樹立服務意識,對人民群眾的`訴求加以了解,盡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各項問題。(五)督查職能。所謂督查,實際上是指對單位或單位領導推行的決策落實情況加以了解,督查職能的落實是促進單位各項工作實施的主要動力,如相關決策無法有效執(zhí)行,便會對整體工作效率造成影響。辦公室管理在事業(yè)單位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事業(yè)單位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工作方法和新思想不斷出現,辦公室管理的弊端也隨之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辦公室管理體制不完善,尤其在事業(yè)單位綜合性監(jiān)督管理方面還需不斷完善;處理重大事件的能力不足,缺少對重大事件的處理措施和方法;檔案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辦公室工作人員對檔案重視程度不夠,意識較為淡??;相關辦公室人員業(yè)務素質較低,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行政管理工作中辦公室溝通協作對策研究。

綜上,筆者對辦公室管理工作職能進行了分析研究,為促進辦公室溝通協作,還應采取多種管理對策,如:對管理制度加強健全、進一步發(fā)揮各項職能,筆者將從以下方面來闡述。

(一)對管理制度加強健全。在單位行政管理工作中,為促進辦公室的溝通協作,首先應對管理制度加以健全,使各項工作有據可循,實現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在原本規(guī)則制度的基礎上,對工作程序加以規(guī)范,以防憑經驗辦事現象的發(fā)生。單位領導應從辦文、辦公、辦事等方面來制定嚴格的執(zhí)行程序,對操作方法加以明確。此外應對工作關系進行梳理,確保各項工作分工的明確性,為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還應將激勵機制應用其中,激發(fā)員工工作熱情,提高考核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將定性與定量方式結合在一起,強化考核的比重。(二)進一步發(fā)揮各項職能。辦公室作為貫徹領導決策、反饋員工意見的主要機構,應提高自身服務意識,以發(fā)展為大局,增強工作的主動性與計劃性,通過辦文、辦會、辦事等環(huán)節(jié)把握好程序關。最后,辦公室應樹立勇于創(chuàng)造、勇于進取的精神,依據新形勢要求來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作為領導的“參謀”,辦公室應將工作重點放到主動參謀上,對當前形勢認真研究,對管理業(yè)務認真鉆研,對重要的民意、各種突發(fā)事件準確反饋,辦公室應善于發(fā)現新信息,把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為領導提供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參考服務。

三、結束語。

綜上,筆者對辦公室管理現狀及職能展開了研究,就目前來看,辦公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若得不到解決便會對其管理工作造成影響,基于這種情況,單位領導應對管理制度加以健全,加強員工考核力度,促進辦公室自身職能的有效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劉麗敏.探析行政管理工作中辦公室的溝通協調作用[j].科技風,2015(20):6-7.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