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一
2、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3、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能夠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zé);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yè)。
5、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6、時刻總會過去的,讓時刻流走你的煩惱吧!
7、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摘抄美文
8、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理解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9、不好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決定,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10、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zhǔn)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我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11、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12、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13、笑著應(yīng)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刻。
14、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15、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16、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17、能為別人設(shè)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18、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1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當(dāng)你對自我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1、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2、佛云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
23、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24、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25、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26、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27、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28、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29、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31、原諒別人,就是給自我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32、笑著應(yīng)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刻。
33、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貌日子會好過一點。
34、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好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35、人不是壞的,只是習(xí)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xí)氣,只是深淺不一樣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壞人。
36、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37、能夠把自我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38、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39、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dāng)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dāng)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dāng)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40、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41、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42、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43、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44、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zé);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yè)。
45、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職責(zé)。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職責(zé)。
4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47、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48、原諒別人,就是給自我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49、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50、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理解它,這個叫做認命。
51、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52、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53、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54、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5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56、應(yīng)作如是觀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57、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58、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59、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60、三教圣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61、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62、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63、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64、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6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xué)的。有德自然香。
66、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67、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68、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69、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70、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此刻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71、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72、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zhuǎn)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73、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4、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5、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76、不好太肯定自我的看法,這樣貌比較少后悔。
77、只有自我的心障礙自我,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堅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78、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79、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80、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我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二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dāng),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zhǔn)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F(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dāng)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褒R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biāo)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dāng)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現(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ge”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F(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dāng)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dāng)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dāng)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__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dāng)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三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dāng),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zhǔn)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現(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dāng)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褒R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biāo)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dāng)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F(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ge”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F(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dāng)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dāng)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dāng)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__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dāng)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四
1、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2、萬事得成于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3、三餐常思農(nóng)民苦,日用莫忘眾生恩。
4、要批評別人時,首先想想自我是否完美無缺。
5、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誠的慈悲心。
6、人的憂悲苦樂,皆建立在一個有“我”的觀念之中。
7、春天才見楊柳綠,秋風(fēng)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百年渾是戲一場,死后空持手一雙。
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的如我凱撒者也,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9、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靠后。
10、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
11、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12、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13、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dāng)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14、有求皆苦,無欲則甜。
15、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16、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17、學(xué)佛,就是在學(xué)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我的行為,思想,見解。
18、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
19、印光大師法語:
20、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個窮人;因為他總有貪心,“貪”字無厭,就變成“貧”了。
21、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提高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yīng)有余步。持黃金未為珍貴,知安樂放值千斤。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為最高。切勿貪以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平安樂逍遙。
22、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的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23、培養(yǎng)好自我的氣質(zhì),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修來的擦是真的。
24、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25、人如果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會出差錯了。
26、凡夫迷失于當(dāng)下,后悔于過去,圣人覺悟于當(dāng)下,解脫于未來。
27、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28、僅有經(jīng)得起忍耐,才有辦法在人世間生存的更自在。
29、為自我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提高。
30、有智慧的人能夠舍,能舍就能得,能得無限的歡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31、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也能夠安穩(wěn)地度過一生。
32、情生智隔。
33、弘一大師《生命之愛》----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揣縮。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34、你成功時最危險的敵人,是你自我的傲慢心。
35、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36、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齊,當(dāng)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貌,不看壞樣貌;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3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38、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
39、生命里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40、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
41、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42、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biāo)更辛苦。
43、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44、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之;人有爭訟,以一言解勸;人有冤抑,以一言辯明;以至勿談人保密,勿論人是非,其功德皆是無量
45、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我,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我。
46、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7、真正用該的人,應(yīng)當(dāng)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48、人之謗我者,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49、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zhí)著,通通放下。
50、如果有人犯下錯誤,我們要學(xué)會去關(guān)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fā)脾氣,發(fā)怒厭惡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
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52、小事不做,難成大事。小氣不忍,則壞大事。
53、人世間的艱難與困苦,就是一種考驗。
5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麻煩。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5、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56、一個人的歡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57、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58、把自我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我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圣人。
59、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60、不耗時間批評別人,多花時間改善自我。
61、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62、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6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64、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yè)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dǎo)你應(yīng)當(dāng)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本事。感激斥責(zé)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65、凡夫轉(zhuǎn)境不轉(zhuǎn)心,圣人轉(zhuǎn)心不轉(zhuǎn)境。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五
1、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
2、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3、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
4、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6、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7、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zhuǎn)急轉(zhuǎn)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8、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種布施。
9、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10、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1、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12、學(xué)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3、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14、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15、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16、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為眾生著想,為眾生服務(wù),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則,你什么也得不到。
1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8、為自己求解脫,還是沒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脫的人,完全為眾生,為度眾生而成佛。
19、要了解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yè)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六
1、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2、歡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與痛苦相遇,生活難免與壓力同行。應(yīng)對痛苦和壓力,重要的是要學(xué)會調(diào)整自我。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失去得越多。學(xué)會放手,甘愿舍棄,才能真正的得到。得與失,只是相對而言;認為得到時,或許正在失去;覺得失去時,也許正在得到。
3、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4、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biāo),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zhí)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5、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6、感動往往發(fā)生在一剎那間:一個眼神可能讓你憶念一世;一次資助可能讓你感動一生;一句祝??赡茏屇銣剀耙皇?一點寬容可能讓你感激終生。
7、如果不堅持,到哪里都是放下。如果這一刻不堅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總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會海闊天空,只是躲進自我的世界而已,而那個世界也只會越來越小。
8、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陽光的心態(tài)。韶華易逝,容顏易老,浮華終是云煙。擁抱一顆陽光的心態(tài),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心無所求,便不受萬象牽絆;心無牽絆,坐也從容,行也從容,故生優(yōu)雅。一個優(yōu)雅的人,養(yǎng)眼又養(yǎng)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華在身外,心里滿是陽光,才是永恒的美。
9、應(yīng)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你要知道,沒有恒常,沒有長久。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10、整個宇宙是我家,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家人。
11、一個有信心者所開辟出的力量,大于九九個僅有興味者。
12、當(dāng)你習(xí)慣過一種日子,那么,你的一生只過上一天;如果你生活常新,那么你每一天都會過得很精彩。
13、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14、抱怨就像搬起石頭砸自我的腳,于人無益,于己不利,于事無補。
15、心的轉(zhuǎn)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脫,期望活得歡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diào)整自我的心態(tài),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16、不依止善知識,就不能成就,沒有上師就沒有佛,一切諸佛都是依止上師而成佛的。
17、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卻并非每個人都能讀懂生命;每一個人都擁有頭腦,卻并非每一個人都能善用頭腦。僅有熱愛生命,善于動腦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擁有生命。
18、得到了,又失去,還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嗎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嗎不攀任何緣,就能順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沒有,放下了才有。
19、人生一場,比的是心態(tài)。坐擁家財萬貫,野心不死,終究迎來禍從天降;雖然兩袖清風(fēng),知足隨緣,幸福遲早來臨。人生最終的目的,就為一生歡樂幸福。錢財名利是好,若要以歡樂幸福來交換,不要也罷。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著降生,笑著遁世。人生無常,得失有常,心態(tài)好,得也歡喜,失也不悲。
20、愚者為自我,所以煩惱痛苦。智者為別人,所以幸福歡樂。
21、請您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您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理解。
22、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理解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23、你能夠忘掉失敗,但不能忘掉教訓(xùn);你能夠忘掉昨日,但不能忘記歷史;你能夠忘掉苦難,但不能忘卻艱辛;你能夠忘掉傷疤,但不能忘卻恥辱。
24、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25、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日已經(jīng)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日已經(jīng)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日已經(jīng)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日已經(jīng)家破人亡。
26、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這才是真正地供養(yǎng)上師三寶,布施父母眾生。
27、當(dāng)你把自我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高處。當(dāng)把自我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低處。
28、什么是善惡一切為自我就是惡,處處為別人就是善。
29、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向以為他是完美的,那是因為您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齊。當(dāng)有一天,您深入了解后,您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您想像中的那么完美。
30、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執(zhí)我愛。饒益一切眾生,承辦眾生的利益才是歡樂的源泉。
31、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32、不要總是牽掛,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職責(zé)和義務(wù)就行了。
33、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34、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其原因,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發(fā)生都是來幫忙你實現(xiàn)目標(biāo)和夢想的,要么為了考驗?zāi)?,要么為了成就你,心存感恩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能量!
35、學(xué)佛就是在學(xué)做人而已。
36、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37、念妄心才動,即具世間諸苦。如人在荊棘林,不動即刺不傷;妄心不起,恒處寂滅之樂。一念妄心才動,即被諸有刺傷。
3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圓滿不在于表相的改變,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變。
39、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0、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41、如果抱怨成習(xí)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42、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么清晰可見。
43、佛法就是解脫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齊的,在哪都能修,行注坐臥都是修行,工作學(xué)習(xí)都是修行,時時刻刻觀照自我的心,老老實實地認真修。
44、擁有了一顆赤城的心,便擁有了朋友;擁有了一顆善良的心,便擁有了友愛。
45、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dāng)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46、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我逃了。
47、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貌比較沒煩惱。
48、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49、人生只售單程票,過去的就過去了,不要頻頻回首,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綻放。做人,要有一份內(nèi)心的不聲不響,有一份急迫中的不緊不慢,還有一份尷尬中的不卑不亢。最美的你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時間的長河里,波瀾不驚。
50、做人要心胸開闊,凡事不要計較,不愉快的事情盡快忘掉,腦子里盡量多留些完美的記憶,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境界。這樣做也許不容易,可是,要努力學(xué)著去做。因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僅有開闊自我的胸懷,天地才會開闊;僅有把自我的心量放大,福才會大。
51、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沒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脫。
52、人生就是這樣,和陽光的人在一齊,心就不會晦暗;和歡樂的'人在一齊,嘴角就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齊,行動就不會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齊,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齊,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齊,做事就變機敏。借人之智,完善自我;學(xué)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我。
53、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4、與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讓別人一步,別人才會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計較,越窄;越寬容,越寬。不與君子計較,他會加倍奉還;不與小人計較,他會拿你無招。寬容,貌似是讓別人,實際是給自我的心開拓道路。不計較了,想通了,心里就敞亮了。寬容,給心多一些氧氣,生活才鮮得起來。
55、如果你能每一天吶喊遍(我用不著為這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心里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56、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xué)會了理解。
57、別太為難自我,有些人,不值得你掏心掏肺;有些事,無須一向銘刻于記憶。別等到無能為力,才選擇順其自然;莫因為心無所恃,才被迫隨遇而安。有些人與事,是你必須要走過的驛站,好壞成敗聚散愛恨,都無所謂,它只是幫你嘗遍人生百味,閱盡世間百態(tài),看淡世事冷暖。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催熟的良藥。
58、菩提心是為度化一切眾生而修持成佛。
59、只要不把自我束縛在心靈的牢籠里,誰也束縛不了你去展翅高飛。
60、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61、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僅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62、弄明白自我的心叫明心,見到了自我的本性叫見性。
63、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4、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5、落日溶金,暮云四合,晚霞帶著無盡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無語,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讓人憶起了你,用縷縷青絲熬成了白發(fā)滄桑,用自我的明眸點染了那一方凈土,那一方空靈,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風(fēng)景。
66、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67、雖然我們不能決定自我生命的長度,但能夠拓寬它的寬度;雖然我們不能改變?nèi)菝?,但能夠展現(xiàn)笑容;雖然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能夠掌握自我;雖然我們不能預(yù)知明天,但能夠把握今日;雖然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能夠事事盡力。
68、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zhí)著心。
69、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70、誰把最美的夢大膽的插進冰封的土壤,誰就會獲得滿園的芬芳。
71、仔細看看周圍的人,始終有那么一些人,堅定地在向前走著,他們變成閃閃發(fā)光的存在,總覺得他們就像是神似的存在這世界上,可是自我卻不知道他們到底用了多少努力,才換來了這樣的一個他們想要的人生。
72、脾氣越大身體越差,脾氣越溫福報越深;聲音越大修養(yǎng)越差,聲音越柔德行越厚;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穩(wěn)智慧越深;妻子越賢夫禍越少,丈夫越仁妻子越美;子女越孝父母越安,父母越慈子孫越賢。做人要方,做事需圓;小事糊涂,大事清楚;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能忍是聰,會讓是明;凡事看開,一生幸福。
73、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夢如幻,有什么可執(zhí)著的。
74、參天大樹挺拔聳立,枝繁葉茂,正是來自于深扎大地的根與干構(gòu)成的三角形的支撐。所以,根死樹必枯。
75、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76、一路向北,只為了不再后悔。
77、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xué)的。有德自然香。
78、內(nèi)心的歡樂是真正的歡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79、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我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80、財富是一種寄存,你不能將其帶走;榮譽是一道亮光,你無法將其留住;成功是一顆碩果,你無法四季品嘗;生命是一種過程,你不能讓其停步。
81、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理解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82、失去的我們不妨讓其失去,因為它可讓我們少些惆悵;得到的我們不妨少些滿足,因為它可讓我們多些清醒。
83、佛法就是我們生活的方法,簡便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84、除了你自我的心,哪里有凈土呀!心凈土凈,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85、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86、健康的才是美麗的,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偉大的,堅韌的才是長久的,真實的才是永恒的。
87、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88、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鐘,上緊發(fā)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
89、您不要一向不滿人家,您應(yīng)當(dāng)一向檢討自我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您自我。
90、無事莫把閑話聊,是非往往閑話生。
91、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92、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93、能看到自我的缺點最殊勝,能改正自我的錯誤才能解脫。
94、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95、學(xué)會贊賞吧,它能拉近朋友間的距離;樂于贊賞吧,它能鼓勵朋友不斷上進;自我贊賞吧,它能激發(fā)自身的潛能。
96、不要太肯定自我的看法,這樣貌比較少后悔。
97、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樣辦
98、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我的心。
99、看別人不順眼,是自我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玻
100、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101、什么都能夠丟,但不能丟臉;什么都能夠再來,唯獨生命不能再來;什么都能夠拋去,唯有信仰不能拋去;什么都能夠理解,唯獨屈辱不能理解。
102、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103、人生有三種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卻可是如此,也會覺得痛苦;輕易放下了,之后卻發(fā)現(xiàn),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覺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下時都會痛苦,何不把人生得失看輕一些,堅持一顆平常心,痛苦不就會隨之而減輕嗎?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
104、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本事去愛別人的。
105、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我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我。
106、生命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賽在乎終點,而旅行在乎沿途風(fēng)景。
107、因為必須要追逐幸福,所以難免要接觸痛苦。
108、寂靜處不在山上,也不在廟里,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凈土。
109、永遠不要浪費您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您不喜歡的人。
110、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111、夢雖虛幻,卻是自我的夢想;位雖低微,卻是自我的崗位;屋雖簡陋,卻是自我的家;志雖渺小,卻是自我的追求。
112、這個世間僅有圓滑,沒有圓滿的。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113、為什么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我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簡便自在了。
114、真正的慈悲在于愛別人,不是愛自我。
115、所有的病患,醫(y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116、智慧的代價是矛盾。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117、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118、自性就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完全放松,沒有任何所求,來也自然,去也自然,順其自然,不取不舍,無求無欲,堅持一種安祥的狀態(tài)。
119、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xiàn)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120、上天關(guān)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獲另一個饋贈。關(guān)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相信有失必有得。要舍得放下,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因為失去可能是一種生活的福音,它預(yù)示著你的另一種獲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121、人生要有“三得”:一是沉得住氣,二是彎得下腰,三是抬得起頭。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標(biāo)志。彎得下腰,就是做人要低調(diào)謙卑,海納百川,能屈能伸。抬得起頭,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中,都要堅持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tài)。
12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123、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痛苦煩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我找來的。
124、您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貌您會很痛苦。
125、憎恨別人對自我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12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zhí)著心通通放下。
127、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您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您一口,難道您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28、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貌日子會好過一點。
129、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比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更重要;有一種良好的習(xí)慣比有一種熟練的技巧更實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膀更有力;有一身勇氣和膽識比有一門知識更強勁。
13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31、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您的煩惱吧!
132、心中裝滿著自我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33、人生中出現(xiàn)的一切,都無法占有,只能經(jīng)歷。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jīng)過而已;亦無所謂得到,那只是體驗罷了。經(jīng)過的,即使再完美,終究只能是一種記憶;得到的,就該好好珍惜,然后在失去時坦然地告別。
134、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您多口下留情。
135、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能夠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36、慈悲心菩提心發(fā)出來了,無論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為眾生,說話和念咒沒有區(qū)別,說什么都是咒語,都是智慧。你自我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137、僅有自我的心障礙自我,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138、一切境都是由內(nèi)心呈現(xiàn)的,不要跟著跑,跟著境轉(zhuǎn)就是奴才,沒有自由,把握住自我的心,讓一切境隨心轉(zhuǎn),這叫大自在。
139、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我談戀愛罷了。
140、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41、只要應(yīng)對現(xiàn)實,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
142、真正隨緣了才能順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143、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僅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14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我,您懂嗎
145、智慧是沒有煩惱的,慈悲是沒有敵人的。
146、一個常??磩e人缺點的人,自我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我。
147、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yōu)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yǎng)。
148、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一樣的人,這樣貌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向想改變他,那樣貌你會很痛苦。要學(xué)學(xué)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xué)學(xué)怎樣包容他才是。承認自我的偉大,就是認同自我的愚疑。
149、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我,而不是修正別人,放下我執(zhí)我愛,慈悲一切眾生,才是佛法的真諦。
150、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151、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
152、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153、強勢的人未必是強者。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讓自我委曲求全的人。剛者易折,柔則長存。“任性是你最大的敵人”,我們應(yīng)當(dāng)學(xué)會完善自我的個性,控制自我的情緒,莫過度任性而為。雖然這有點痛苦,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記?。撼墒斓娜俗鲈撟龅氖?,而非只做喜歡的事。
154、悟是空空是悟無悟無空亦是空有云大悲無淚大笑無聲大悟無言或曰不可說不可說
155、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156、真正的歡樂不是你擁有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
157、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158、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樣樣順心。不和小人較真,因為不值得;不和社會較真,因為較不起;不和自我較真,因為傷不起;不和往事較真,因為沒價值;不和現(xiàn)實較真,因為要繼續(xù)。因為善良,所以寬容;因為職責(zé),所以承擔(dān);因為某種理由;所以愿意妥協(xié)。因為看輕,所以歡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159、僅有得到暇滿的人身才能解脫,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千萬不要虛度此生。
160、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為眾生著想,為眾生服務(wù),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則,你什么也得不到。
161、緣分不一樣,所以看法不一樣,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我的心管好,不要執(zhí)著這些。
162、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dāng)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163、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
164、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165、太過于欣賞自我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
166、最美的不必須是最可愛的,最可愛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必須是最適宜的;最適宜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必須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優(yōu)美的不必須是最動聽的,最動聽的才是最優(yōu)美的。
167、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xué)會放下。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zhí)著和頑固的偏執(zhí)。風(fēng)起時,笑看落花;風(fēng)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不以得為喜,不以失為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168、一切隨緣就叫解脫。不執(zhí)著不攀緣,苦樂完全取決于自我。
169、學(xué)佛就是學(xué)做人,真正學(xué)佛的慈悲學(xué)佛的智慧。
170、有的人不管年紀多大,卻永遠年輕;有的人不管是榮是辱,卻波瀾不驚;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貧,卻樸實為人;有的人不管受譏遭諷,卻依然闊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我位有多卑,卻永遠惦念著祖國母親。
171、做人能夠不高尚,但不能無恥;為人能夠不偉大,但不能卑鄙;頭腦能夠不聰明,但不能糊涂;生活能夠不樂觀,但不能厭世;交友能夠不慷慨,但不能損人
172、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確定,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173、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用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174、當(dāng)你對自我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175、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176、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
177、世間的事情都是如此:當(dāng)你刻意地追求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dāng)你專心致志之時,意外的收獲已悄悄來到你的身邊。
178、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我,降伏自我,改變自我,才能改變別人。
179、當(dāng)你把自我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高處。當(dāng)把自我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低處。
180、要放下,但不是放下,不舍棄一個眾生,這叫慈悲,放下一切眾生,這叫智慧。
181、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fù)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182、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執(zhí)我愛。饒益一切眾生,承辦眾生的利益才是歡樂的源泉。
183、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184、心若放下,風(fēng)輕云淡;若放不下,苦的不僅僅是當(dāng)下,還有未來。花開自有花落時,不要因為悲傷花兒的凋謝,而錯過下一個花期。人生之路,隨時可能遇到溝溝坎坎,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成長。人生最大的障礙,不是困難,而是自我的內(nèi)心。僅有放下過去,才能成全此刻;僅有放下?lián)鷳n,才能更好地前行。
185、同樣的瓶子,您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您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186、在人之初,別拿人當(dāng)幼欺;在人之暮,別拿人當(dāng)弱辱;在人之前,別拿己當(dāng)眾揚;在人之后,別拿人當(dāng)猴謗;在人之上,別拿人不當(dāng)人;在人之下,別拿己不當(dāng)人。
187、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188、你生氣,是因為自我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我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我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我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我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我不夠優(yōu)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我那里。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xiàn),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我缺點的機會。
189、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90、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個起心動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誰也障礙不了你。
191、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您才能得到自在。
192、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職責(zé)。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職責(zé)。
193、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我,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xué)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194、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人們總是忙于奔赴目的地,卻往往忽略了路邊的風(fēng)景!
195、過于欣賞自我,就發(fā)現(xiàn)不了別人的優(yōu)點;過于贊賞別人的優(yōu)點,就會看不見自我的長處。
196、人總是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少,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多;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淺,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深。
197、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
198、粗茶淡飯,清心靜欲,生活簡單了,人就歡樂了;燈紅酒綠,利欲熏心,生活世故了,人就變老了。歡笑增加的只是臉上皺紋,而煩惱卻是刻在心上的皺紋!
199、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我,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200、如果你真的愛他,那么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七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dāng),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zhǔn)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現(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dāng)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褒R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biāo)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dāng)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F(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現(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dāng)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dāng)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dāng)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dāng)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八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dāng),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zhǔn)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F(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dāng)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褒R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biāo)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dāng)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現(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F(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dāng)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dāng)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dāng)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dāng)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精選念佛堂申請書(精)九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dāng),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zhǔn)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現(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dāng)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褒R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biāo)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dāng)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F(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F(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dāng)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dāng)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dāng)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dāng)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書香校園申請書(模板14篇)
- 文化交流協(xié)議書匯總 文化交流協(xié)議書匯總怎么寫(7篇)
- 書香里的年味范文范本 品味書香范文(7篇)
- 2023年政府征地申請書簡短(模板13篇)
- 房屋裝飾保修協(xié)議書 房屋裝飾裝修協(xié)議書(八篇)
- 2023年實習(xí)轉(zhuǎn)科申請書范本(精選17篇)
- 酒店廚房垃圾協(xié)議書匯總(通用8篇)
- 房產(chǎn)份額協(xié)議書如何寫 房產(chǎn)分額權(quán)屬協(xié)議書(六篇)
- 最新白酒擺臺協(xié)議書如何寫(優(yōu)質(zhì)14篇)
- 2023年有效入股合同協(xié)議書匯總(匯總14篇)
- 探索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xué)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xué)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jié)(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jié)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shù)員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8篇)
- 大學(xué)學(xué)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jié)(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4篇)
相關(guān)文檔
-
念 佛 七心得體會及收獲(大全11篇)32下載數(shù) 408閱讀數(shù) -
2023年
念 佛 的心得體會實用(精選10篇)42下載數(shù) 600閱讀數(shù) -
念 佛 心得體會和感想(實用14篇)39下載數(shù) 411閱讀數(shù) -
2023年
念 佛 心得體會報告(大全15篇)46下載數(shù) 977閱讀數(shù) -
念 佛 心得體會及感悟(實用15篇)39下載數(shù) 361閱讀數(shù) -
念 佛 的心得體會精選(優(yōu)質(zhì)17篇)13下載數(shù) 416閱讀數(shù) -
2023年
念 佛 的心得體會簡短(模板19篇)18下載數(shù) 837閱讀數(shù) -
佛 教處所申 請書匯總佛 教活動場所申 請書模板(5篇)16下載數(shù) 905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