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 論語心得在線閱讀(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9 16:04:03 頁碼:11
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 論語心得在線閱讀(8篇)
2023-01-09 16:04:03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一

讀《論語》,各方面的收獲太多了,三言兩語是講不清的。這倒頗像該書語言簡練而精髓不斷的特點。俗話說,文能會人,讀著《論語》,孔子的偉大形象就像是穿越了兩千年的時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一位身懷各種謀生技能、又對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隧洞見的能人;一個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隨波逐流,不停反省自己去偽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的高尚賢人(我覺得稱為“圣人”還是夸大了點);一個平生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論語》就讓后人受用終生,并因之敬仰和傳誦的奇人;一個自強不息,處于亂世而不放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言行廣闊地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因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得以在中華大地生根發(fā)芽,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與人類文化長河中的其他現(xiàn)象一樣,雖歷經(jīng)滄桑,卻總是生命之樹常青,不斷創(chuàng)造著人類文化的奇跡。所有的一切,皆得益于多才多藝的孔子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個人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大智慧。

讀《論語》,不外乎在讀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當然,這期間要辯證地看待這些學說,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要獨立思考一些自古以來有爭議的處世交友論調(diào),比如“中庸之道”,比如“無友不如己者”。而且,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當今許多為人、治學、從政的原則都出自古老的《論語》。譬如:父母在,不遠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政者,正也……啊,太多了,不勝枚舉。于是乎,對孔子及其弟子又多了幾份敬仰之情。

“在其位,謀其政”。身為教師,讀《論語》過程中我最感興趣、最為關注的,自然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事實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也最為輝煌。從教育的視角來理解《論語》,我們就會領悟到孔子智慧中的個體價值,以及孔子尊重個體、弘揚主體,最大限度實現(xiàn)個體社會價值的良好愿望。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養(yǎng)目標與當時的社會需要是相統(tǒng)一的。他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君子儒”,為此孔子將教育內(nèi)容分為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置德行于諸科之上??鬃诱J為要變“天下無道”為“天下有道”,就需要提高個體的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我,以達“仁”的境界。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個關于仁的重要定義來看,孔子顯然是把“學會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礎或首要的地位來強調(diào)的。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的這種教育理念,和孔子提出的“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前后相隔兩千多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教育的首要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與品德。把德育放在首位,這種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所以,我們也要牢記教育的使命,努力培養(yǎng)當今社會主義需要的人才,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畢竟,智育不好出的是次品,而德育不好出的則是危險品。

孔子主張,教育對象“有教無類”。即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在等級森嚴的奴隸社會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類的“豺狼”的時代,孔子能對教育對象有如此認識,并能在實踐中始終以此作為辦學方針,無疑需要極大的革命勇氣與魄力,值得后人欽佩。由于孔子教學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故此,相傳他門下的學生竟達三千人之多。

學生眾多,可能是促生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原因之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币簿褪钦f對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對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為貫徹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對自己學生的觀察了解,諸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論語·雍也》,在此基礎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孔子還重視誘導式的啟發(fā)教育,不要求學生死讀書,而貴在觸類旁通,即所謂“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鬃犹貏e強調(diào)“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時,我不去啟發(fā)他,不到他想講而講不明白時,我不去開導他。舉一個道理而他不能類推出三個道理,我就不再教誨他了。孔子還強調(diào)在實行啟發(fā)誘導的基礎上,注意循序漸進,“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這種使學生竭力鉆研,“欲罷不能”的情狀,正是對循循善誘啟發(fā)教育的寫照,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再來看看孔子的切磋討論、教學相長。子貢請教孔子說:“窮而無謅,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曈谑钦f:“《詩經(jīng)》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孔子說:“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學而》由此可見,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在教學上是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的。孔子認為只有師生之間互相啟發(fā),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反過來,顏回在孔子面前從來不提相反意思,孔子就批評說:“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孔子提倡“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認為求學者要有強烈的主體精神和求學要求??鬃舆€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論語·公冶長》,這是以強烈的求知進學精神啟迪學生。

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循循善誘、循序漸進,教學相長……凡此種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無不給我們帶來啟迪和思考,它們至今仍在我國甚至世界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中發(fā)揮作用??梢哉f,孔子在政治上雖然沒有達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卻是成績卓著的。正因為他將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教育事業(yè),所以他對后世的教育活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世界教育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

讀《論語》,老師們請多關注孔子作為“教師”形象出現(xiàn)的精彩言論??梢哉f,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教師的典范,他所體現(xiàn)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已成為中國教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是一個“以德服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對于社會和個體人生都具有無限的價值和意義。當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歷史的屬性,但辯證地、客觀地分析評價其價值和內(nèi)涵,發(fā)揮其合理的、普遍性的價值意義,對于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教學思路的開拓必將具有積極的意義。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二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我們從懵懂時期就開始接觸的人生智慧,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墩撜Z》的思想一直是具有超前性的,其魅力也是世界性的?!墩撜Z》流傳至今,其中既有圣人的智慧,還有幽默生動的故事,也有發(fā)人深省的寓言,更有從孔子言行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大哉孔子,博聞精思。在今天,繁忙的緊張學習之余,我們也要品味國學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帶給人們的思想啟迪,心靈震撼。

一、《論語》校園

在岔河中學的校園中,我們所接觸的論語并不少。進入校園,濃濃的校園文化在心中油然而生,首先映入眼簾的校訓:仁、義、禮、智、信。時刻提醒著我們?nèi)实隆⒘x氣、禮貌、智慧、誠信才是做人的根本。在岔河中學,我們倡導的并不是學習第一位,而是做人放在首位!

二、潛移默化的影響

進入樓道,墻壁上掛著一幅幅老師們自己烙的畫,邊上放的是老師們用鐫秀的粉筆字寫在小黑板上的人生格言。開始老師要求我們背全本《論語》,說實話我們挺愁的,但是背起來后發(fā)現(xiàn)并不難,因為有多一半都是我們在樓道中所熟知的,所以背起來自然容易!

在每個班級的門口如果你想尋找班牌,那你就錯了。因為我們岔河中學從來不掛班牌,比如:“八一班”命名為“篤敬廳”。還有更多的,這些都是論語的精髓!

三、《論語》專修課

每周三下午第四節(jié)課是我們的論語必修課,在那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盡情享受論語帶給我們的智慧,我們可以盡情的朗誦,可以在論語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在論語課上,師生齊讀,誦讀經(jīng)典,那是一種令人陶醉的境界!

如果真正的了解岔河中學的論語文化,那么用胡適的話來說就是:岔中的文化太深,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的確如此,雖然來到岔河中學已經(jīng)一年半的時間了,但我仍然不能深入的了解它的獨特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將論語融入我的生活,將自己作為君子之人。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三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過之后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事嗎?人家一時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惱怒,這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p>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著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心的?!?/p>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為別人辦事時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對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注釋】曾子:即曾參(音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jù)說《孝經(jīng)》就是他撰寫的。三省:?。ㄒ魓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注釋】就:靠近、看齊。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p>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p>

【注釋】患,擔憂、害怕。人,指有教養(yǎng)、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p>

【注釋】詩三百,詩指《詩經(jīng)》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shù)。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無邪,此為《詩經(jīng)?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而不會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p>

【注釋】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guī)矩。

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p>

【譯文】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鬃诱f:“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注釋】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謚號。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p>

【注釋】溫故而知新:故,已經(jīng)過去的。新,剛剛學到的知識。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譯文】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注釋】周,合群。比,音bì(第四聲),勾結。小人,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凡人。

1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p>

【注釋】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險。

1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會明白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注釋】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學生,長期追隨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么來行走呢?”

【注釋】輗,音ní,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2)軏:音yuè,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1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時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還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

【注釋】季氏,魯國正卿季孫氏,即季平子。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jù)《周禮》規(guī)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可忍,可以忍心。一說可以容忍。

15、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p>

【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了(為仁之)道,就是當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p>

16、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著的是法制,小人想著的是恩惠?!?/p>

【注釋】懷:思念。土:鄉(xiāng)土。刑:法制懲罰。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譯文】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有沒有與其相類似的錯誤)。”

19、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注釋】游:指游學、游官、經(jīng)商等外出活動。方:規(guī)矩,道理,理由。

20、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譯文】孔子說:“三年(多年)沒有改變父親的合乎禮儀的規(guī)矩,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p>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p>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p>

22、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應該在說話時要謹慎,在行動時要敏捷?!?/p>

【注釋】訥:遲鈍。這里指說話要謹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鄰?!?/p>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4、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譯文】宰予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墻壁無法粉刷。對于宰予這個人,責備還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說:“起初,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是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在宰予這里,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p>

【注釋】糞土:腐土、臟土。杇:音wū,抹墻用的抹子。這里指用抹子粉刷墻壁。誅:意為責備、批評。與:語氣詞。

25、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p>

【譯文】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學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依靠耳聞是不能夠學到的?!?/p>

【注釋】文章:這里指孔子傳授的詩書禮樂等。性:人性。《陽貨篇》第十七中談到性。天道:天命。《論語》書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和命,但不見有孔子關于天道的言論。

2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譯文】子貢問道:“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叫‘文’?!?/p>

【注釋】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謚號,“子”是尊稱。敏:敏捷、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p>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注釋】季文子:即季孫行父,魯成公、魯襄公時任正卿,“文”是他的謚號。斯:就。

2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好看的臉色,擺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過分恭敬,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怨恨裝在心里,表面上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p>

【注釋】足恭:一說是兩只腳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態(tài)來討好別人;另一說是過分恭敬。這里采用后說。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魯國人,相傳是《左傳》一書的作者。

2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多高尚?。∫缓勶?,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 ?/p>

【注釋】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樂:樂于學。

30、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譯文】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像個鄉(xiāng)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質(zhì)樸,就流于虛偽、浮夸。只有質(zhì)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注釋】質(zhì):樸實、自然,無修飾的。文:文采,經(jīng)過修飾的。野:此處指粗魯、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詞華麗,這里有虛偽、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與質(zhì)的配合很恰當。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32、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p>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p>

【注釋】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爸蓖爸恰保粯?,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地記?。ㄋ鶎W的知識),學習中不覺得厭煩,教人中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

【注釋】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3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譯文】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憑藉,活動于(禮、樂等)六藝的范圍之中?!?/p>

【注釋】德:舊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貫徹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藝:藝指孔子教授學生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p>

【譯文】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p>

【注釋】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悱:音fěi,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隅:音yǔ,角落。

3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注釋】飯疏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37、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鬃樱▽ψ勇罚┱f:“你為什么不說。(就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注釋】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云爾:云,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p>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項內(nèi)容教授給學生們。

【注釋】文:文獻、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nèi)容。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40、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p>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p>

【注釋】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長戚戚:經(jīng)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41、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既溫和又嚴厲,威嚴卻不兇猛,莊重而又安祥。

42、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譯文】《詩經(jīng)》說:“(要)小心謹慎呀,就好像站在深淵旁邊,踩在薄冰上面?!?/p>

4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說:“鳥快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時候,說的話是善意的?!?/p>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注釋】弘毅:弘,廣大。毅,強毅。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p>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46、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p>

【譯文】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注釋】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彌:更加,越發(fā)。鉆:鉆研。瞻:視、看。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引導。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47、子欲居九夷?;蛟?“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那個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里非常落后閉塞,不開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那里住下來,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注釋】九夷:中國古代對于東方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陋:鄙野,文化閉塞,不開化。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p>

49、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譯文】孔子在評價顏淵時說:“可惜呀!我只見他不斷前進,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p>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p>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也就沒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p>

5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一個國家的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是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注釋】三軍:12500人為一軍,三軍包括大國所有的軍隊。此處言其多。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52、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p>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p>

【評析】孔子認為,人是要有骨氣的。作為有遠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樣,不會隨波逐流,而且能夠經(jīng)受各種各樣的嚴峻考驗。

5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p>

5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譯文】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

【注釋】膾:音kuài,切細的魚、肉。

55、食不語,寢不言。

【譯文】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

56、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鳖仠Y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注釋】克己復禮:克己,克制自己。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的要求。歸仁:歸,歸順。仁,即仁道。目:具體的條目。目和綱相對。事:從事,照著去做。

57、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鬃诱f:“做君主的要有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饼R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注釋】齊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

5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p>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59、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p>

【譯文】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yǎng)仁德?!?/p>

6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p>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p>

61、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p>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鬃诱f:“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注釋】莒父:莒,音jǔ。魯國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

62、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p>

63、子曰:“剛、毅、木、訥,近仁?!?/p>

【譯文】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

6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p>

【譯文】孔子說:“國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國家無道,還是要正直,但是說話要隨和謹慎(注意方式方法)?!?/p>

【注釋】危:直,正直。孫:同“遜”。

6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p>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忠言,而有言論的人不一定都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p>

66、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p>

67、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p>

【譯文】孔子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xiàn)在的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p>

68、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p>

【譯文】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p>

6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7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譯文】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子貢說:“怎么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注釋】尤:責怪、怨恨。下學上達:下學學人事,上達達天命。

71、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p>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p>

72、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p>

【譯文】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鬃诱f:“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73、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p>

【譯文】孔子說:“人要是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7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譯文】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75、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p>

【譯文】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結黨營私?!?/p>

【注釋】矜:音jīn,莊重的意思。

76、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能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p>

77、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譯文】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p>

78、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p>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德行。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的?!?/p>

79、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譯文】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我就必須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歡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p>

80、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p>

81、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p>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p>

8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1)在其中矣;學也,祿(2)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p>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謀求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餓肚子;學習,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不擔心貧窮?!?/p>

【注釋】餒:音něi,饑餓。祿:做官的俸祿。

83、子曰:“當仁,不讓于師?!?/p>

【譯文】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p>

84、子曰:“有教無類?!?/p>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p>

85、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就沒有互相商議的(基礎)。”

8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p>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p>

【注釋】諒:誠信。便辟:慣于走邪道。善柔:善于和顏悅色騙人。便侫:慣于花言巧語。

8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p>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斗;等到老年,血氣已經(jīng)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p>

88、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p>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p>

89、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p>

【譯文】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p>

90、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說明】本章已見于第一篇《學而》的第三章,此處系重出。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四

【教學目標】

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章語錄的含義,提高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涵。

背誦課文,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論語》是就其中的一部。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文化經(jīng)典,一起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二章》。

2.首先,請看我們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⑴誦讀,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⑵理解各章語錄的含義,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說說其中倡導的“為學之道”“修身之理”。⑶了解《論語》在歷的價值,熱愛我們的民族經(jīng)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1.文體知識《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論語》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等。

《論語》多采用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只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也有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做的回答,寫法比較靈活。還有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2.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被譽為“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颖缓笫雷馂椤笆ト恕?,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他知識淵博,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論語》。注意,讀準字音。

三、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論語(lún)說(yuè)慍(yùn)三省(xǐng)曾(zēng)子傳(chuán)不習乎逾(yú)罔(wǎng)殆(dài)一簞食(dān)曲肱(gōng)篤志(dǔ)

2.讀出味道

溫馨提示:(1)讀時要字正腔圓?!白终本褪亲忠魷蚀_,“腔圓”就是發(fā)音飽滿。(2)處理好停頓,控制節(jié)奏。(3)把握重讀和輕讀。(4)注意語速語調(diào),做到聲韻和諧,抑揚頓挫。

3.指名讀,正音。

4.配古典音樂讀。

四、探究學習,疏通文意

1.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詞,逐詞展開。

(2)根據(jù)語境,組詞猜詞。

(3)結合注釋,記詞說意。

(4)知詞順義,不要反推。

(5)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6)調(diào)整句序,添詞成句。

2.用這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結合注釋,把握重點字詞,理解前六章論語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譯。

4.提出疑問,一起來探討交流。

5.掌握和積累重點文言詞匯。

五、結合自身經(jīng)歷說感受

1.這里面有關于學習方法的,有關于學習態(tài)度的,還有修身養(yǎng)性的,請你說說哪些是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哪些是修身養(yǎng)性?

2.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弟子應該如何學習,如何修身,這是“為學之道”“修身之法”。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許多文士詩人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對于我們現(xiàn)代的中學生來說,同樣也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經(jīng)歷,說說哪一則論語對你有啟發(fā)?

3.放到語言環(huán)境當中,靈活運用:

⑴張明的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老師指出他基礎不牢固,教導他學習應該“。”

⑵“上合總理會”在鄭州召開。迎接各國領導人的到來時,我們想說:“,?”】

六、小結,背誦

同學們,《論語》不僅作為一種行為導向,更作為一種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國人的血脈,隨著時代跳動的脈搏,不息地流淌?,F(xiàn)在,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一起來誦讀經(jīng)典吧!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為學之道

修身之法

第二課時

一、溫故而知新

1.背誦上一課時學習的《論語》前六章。

2.指名翻譯《論語》前六章。

二、學習《論語》后六章

1.自由朗讀,注意停頓節(jié)奏,讀出文言文的古風古韻。

2.用上一課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結合注釋,把握重點字詞,理解前六章論語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譯。

4.提出疑問,一起來探討交流。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第八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xiàn)出孔子自覺修養(yǎng),虛心好學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p>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p>

5.掌握和積累重點文言詞匯。

三、分類,歸納總結

1.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學習態(tài)度: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四、《論語》散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

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墩撜Z》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實、含蓄雋永的語言。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五、課堂小結

的內(nèi)容圍繞著孔子的言談舉止,向我們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通過學習我們能夠準確的背誦和翻譯,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識,理解了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主旨。

六、課下作業(yè)

默寫全文、做相關的練習題。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五

坐在桌前,寫《論語十則》讀后感。拿著《論語》搖晃了半天,也感不出個頭緒來?;秀敝兴坪蹩匆娨豢|魂兒頭過紙背,飄蕩在春秋戰(zhàn)國和兩三千年后的今天。

想當年,孔老人家為做官周游列國,歷盡顛簸,費勁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夠酷,還是不太會做秀,反正最后沒戲,只得回到老家教書。為了多掙幾個錢,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個溫飽,最后也沒發(fā)財。就得了幾束肉干,幾片干魚,很失敗的樣子。

說他是辦學的祖宗,有可能的。聽說以前的私塾都掛他的畫像?,F(xiàn)在私立學校是不掛他老人家的像了,不過收費比起祖宗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說他書教的好,似乎有點兒勉強。據(jù)觀察,他就的教學宗旨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由,會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弊咴诼飞洗蠡飪夯ハ嘤懻搶W習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睉{興趣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吧。

學的怎么樣,全靠一個“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勞;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經(jīng)收到了肉干,魚片,“我是老師我怕誰?”

后來要不是幾個學生有出息,哭著喊著又是叩頭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會成為千古圣人。嘿嘿,不信啊?你說他書教的好,讓他拿特級教師證出來看看!

教書不怎么樣吧,說話也沒什么水平。

那天不只怎么的跑到河邊上憋了好半天,總算說了句有意思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弟子們歷盡記錄下來大呼高明。其實就在他不遠處有一位老農(nóng)也在說;“不抓緊點種上,秋后就得餓肚子了?!?/p>

從戰(zhàn)國回來,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寫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嗎?還是按照“四勿”原則,端端正正的寫上:要抓緊分分秒秒時間,刻苦努力,向孔子學習。

學什么?……忘了。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六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diào)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福谕庠趫F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拢酥疽?,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七

一.教學工作需要謹言、慎行

在《處世之道》中有這樣一句“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能做到多聽取師傅的意見,多用心觀察身邊有經(jīng)驗老師的言行,多進行教學思考必定能幫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此謂“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而對于“謹言與慎行”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在與身邊同事相處時做到“謹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話說“三思而后行”,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需要經(jīng)過細致的考慮之后再去實踐,在整個團隊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學習、傾聽前輩們的經(jīng)驗之談,積極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實事而不是夸夸其談。融入團隊,獲得更多老師的指導與幫助。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更應注重“謹言、慎行”。教師的言行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設計中,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應該經(jīng)過縝密的思考,要注重課堂提問的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切入點,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即“謹言”。一個鼓勵的眼、一次輕輕的撫摸、一個善解人意的手勢都會帶給學生無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同樣值得謹慎考慮。

為此,我將把“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作為我為人、為師之道,相信它能讓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增強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師應是“仁者”與“智者”的結合體

在于丹看來,《論語》中的“仁”指的是關愛別人;而了解別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們教學實踐中更應該提倡“仁”與“智”,通俗的說就是教師要懂得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教師要了解、關愛學生就應該站到學生中間來,善于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解讀學生,關愛學生。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提倡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充分體現(xiàn)民主與平等。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多鼓勵孩子思考,使每個孩子在老師的期待中、鼓勵中去求知,去創(chuàng)新。

其次,教師在課下要做到“走近一點、蹲下一點、微笑一點”,用心的去了解、愛護學生。多參與孩子們的活動,多和他們談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說自己,給自己的教學提出意見,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想了解和關愛學生將是做一名教師永恒不變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課上和課下的“仁者”與“智者”。

應該說閱讀本書自己的感觸是比較深的,給我的啟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書需反復研讀,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時間我將再次細心研讀一番,希望與讀過此書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語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這本教科書第4部分是“名著導讀”,導讀的內(nèi)容是《論語》。教師要求學生讀《論語》,必須首先自己讀《論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我在網(wǎng)上瀏覽了有關孔子的一些專著,如《孔子評傳》、《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論語通譯》重新讀了一遍。

描寫論語譯文心得體會實用八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描述的,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狀態(tài)和心境體驗。學習的資料是做人做事,所以學習的時間并不僅僅在課堂上,在書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時時刻刻。時習之就是要時時刻刻加以練習和溫習,經(jīng)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時習之,勤思考,多練習,時刻不忘學習,堅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tài)度。

世間什么最難?做人最難。拼上三年兩載的工夫做成一兩件事不難,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弄不好一輩子也不會做人。不會做人怎樣做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鬃拥牡茏釉u價孔子為:溫、良、恭、儉、讓。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養(yǎng),其次才談得上學識,我想,這大概也是孔子學識淵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能夠用道德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一個人才能夠站在道德的立場,真心對待他人。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是孔子贊美顏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實,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歡樂,關鍵在于心態(tài),貧或富只是一種外在因素,真正有學識的人是不會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擔心自我的才華不被人知,悄無聲息的被埋沒了,埋怨沒有慧眼識己的伯樂,這些擔心都有些剩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真正緊要的問題,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總會在關鍵時刻對一個人的命運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論語》還教會我一項道理,人必須學會多種本領,做一個能文能武的通才,不僅僅要對專業(yè)要精通,對其他領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一切功名利祿可是是過眼煙云,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都會經(jīng)常發(fā)生,僅有將功名利祿看淡看開,才能事去而心隨空

《論語》,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賢之書。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