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 用古詩表達自己的感受(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7 22:33:29 頁碼:8
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 用古詩表達自己的感受(6篇)
2023-01-07 22:33:29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一

男:親愛的同學們,合: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我們歡聚一堂,誦讀千古美文,傳承華夏文明。

女:今天,我們登上這多彩的舞臺,共讀中華經典,聆聽古詩書韻。

男:詩的語言,典藏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

女:詩的聲音,演繹著不朽歷史的風骨鏗鏘

男:誦讀經典,我們尋找萬里河山的廣闊

女:對話圣賢,我們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男:觀音鎮(zhèn)中心小學“誦讀國學經典,傳承文明禮儀”誦讀活動即將開始

第一項:下面請體起立?升國旗?奏國歌?行隊禮。

女:第二項:下面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敬愛的黃校長為本次活動致詞。

男:第三項:請允許我宣布今天的評委老師,他們——老師、——老師、——老師——老師、——老師、——老師。掌聲有請他們到主席臺就坐。

合:現在讓我們榮幸的宣布觀音鎮(zhèn)鎮(zhèn)中心小學“誦讀國學經典,傳承文明禮儀”誦讀現在開始。

1男: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下面就請我們一起欣賞1。2班小朋友帶來的《唐詩聯誦》,請1。1班做好準備。

2女: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漢樂府·江南,它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下面就請欣賞1。1班帶來的《漢樂府·江南》

3男: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從小做起,爭取做一個的自我。下面就一起來聆聽高房小學帶來的《小兒語》。請2。2班做好準備。

4女: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給了我們生命,他們是偉大的,而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他們用一滴滴汗水,來輔導我們成長!所以我們就應該懂得《孝親尊師》,請山拱小學做好準備。

5男:每當我們高興的時候,大家一起合:拍手拍手

女:每當同學得到了榮譽,大家一起合:拍手拍手

男:每當看完精彩的表演,合:大家一起,拍手!拍手!

女:請聽《拍拍手》。請1。4班《文明禮儀》做好準備。

6女:有一支歌,我們天天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鮮花四季開放;這支歌的名字叫禮儀。請聽1。4班帶來的《文明禮儀歌》。請雁兒小學《小兒語》做準備。

7男:一切言動,都要安祥;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男:沉靜立身,從容說話,女:不要輕薄,惹人笑罵。請聽《小兒語》。

男:請2。1班《文明禮儀》做好準備。

8女: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

男:禮貌和文明是我們共處的金鑰匙。

女:請欣賞2。1班帶來的《文明禮儀》。請2。3班《文明禮儀伴我行》做好準備。

9男:文明禮儀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

女: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請聽2。3班的《文明禮儀伴我行》。請1。3班《三字經》做好準備。

10男:《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請欣賞1。3班小朋友帶來的《三字經》。請2。4班《游子吟》做好準備。

11女: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

男:有一句詩說的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欣賞2。4班的《游子吟》,請3。3班《中華頌》做好準備。

12女:有人說,中華的名字很響亮。

男:有人說,中華的文字不一樣

女:中華的血脈是那黃河長江

男:中華的'脊梁是那昆侖太行

女:請欣賞3。3班帶來的《中華頌》,請3。4班《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做好準備。

13男: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黃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

女: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腳跟。請欣賞3。4班《我驕傲,我是中國人》,請3。1班《新三字經》做好準備。

14男: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棟梁。天行健,人自強,生我材,為興邦。請欣賞3。4班的《新三字經》。請3。2班《中華少年》做好準備。

女:東方之美滋養(yǎng)著龍的傳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田。請欣賞3。2班的《中華少年》,請4。2班《長行歌》做好準備。

16男: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女: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男:請欣賞4。2班帶來的《長行歌》,請4。1班《孝心無價》做好準備。

17女: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蔽覀円稽c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因此,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懂得感謝父母。請聽《孝心無價》,請4。4班《水調歌頭》做好準備。

18男: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就如北宋詩人蘇軾所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請欣賞4。4班帶來的《水調歌頭》18,請4。3班《延安,我把您追尋》做好準備。

19女:延安,我把你追尋,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男: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請聽《延安,我把您追尋》,請6。4班《—的哭泣》做好準備。

20女:聽,—在哭泣,像被豺狼撕咬的哭泣,它在別人胯下受盡非人的糟蹋。

男:今朝恥,何時雪;臣子恨,何時滅?請欣賞《—的哭泣》,請5。4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之三字歌》做好準備。

21女: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于是行為規(guī)范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必不可少。

男:確實如此,在守則規(guī)范的約束下,我們變得懂事了,變得彬彬有禮了。請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之三字歌》。請6。1班《英雄頌》做好準備。

22女:英雄,一個偉大的詞語。

男:英雄,是令人驕傲的符號。他們愛國,愛民

合:他們讓我從內心敬佩!請聽《英雄頌》22。請5。2班《國學擷英》做好準備。

23男:我國的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女: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合: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精髓并使之發(fā)揚光大!請聽《國學擷英》。

請6。3班《中華少年》做好準備。

24男:我是中華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田,我是中華的少年,譜寫中華更璀璨的詩篇,請欣賞6。3班《中華少年》。請5。3班《文明禮儀伴我行》準好準備。

25女: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币馑际钦f: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jié)。那我們應該怎樣呢?就讓我們一起傾聽5。3帶來的《文明禮儀伴我行》。請5。1班《明日歌》做準備。

26男: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磋砣。

女:時光流逝,日月如棱。我們吟誦古人的詩,放目時空的飛越,應該怎樣去珍惜美好的時間呢?請欣賞《明日歌》26,。請6。2班《祖國,我親愛的祖國》做好準備。

27女:中國人,是偉大的,他們永遠不會倒下。

男:中國人,是堅強的,他們永遠不會讓困難擊倒。

女: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驕傲。

男: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自豪。請欣賞詩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男: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

女: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梁。

男: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仿佛還在我們耳邊回響。

女:中華經典的萬世情懷,似乎還在我們心頭蕩漾。

男:愿中華詩文藝術之花永遠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脈永久傳承

合:觀音小學“誦讀國學經典,傳承華夏文明”比賽,到此結束。

男:謝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

有關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二

各位老師,大家好!現在我來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詩經·采薇》(節(jié)選)。

首先,我來說一下教材。

人教版課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組綜合實踐活動"輕叩詩歌的大門"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寫作詩歌、朗誦詩歌等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詩經·采薇》(節(jié)選)是閱讀材料的第一篇,是《采薇》中節(jié)選的四句詩歌,以回憶的方式寫了被遣戍邊的戰(zhàn)士從出征到回家的兩幅畫面。

第二,我來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處理。

由于教材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學習可深可淺。但我個人認為《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珍寶。淺讀未免可惜,學生也不能領會其中美妙之處。尤其我們的課本所節(jié)選的四句詩乃是《采薇》中的精華,個人特別偏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令人回味悠長。深入解讀,卻有很大難度。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否能夠達到一定的深度,歷史的空間距離如何拉近等都存在問題。反復思量之下,我還是決定根據自己的解讀來備課,做好"輕叩詩歌的大門"的第一步,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折服于詩歌的魅力,從而引發(fā)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果。鑒于以上考慮,我計劃用一個課時精講。

第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tài)度"三個維度,我將本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反復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養(yǎng)成古詩學習方法。

情感目標: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詩歌的主旨。

最后,說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文學閱讀必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魅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因此,我在教學中將體會感情,品味語言,賞析藝術特色作為教學的重點。由于本詩是早期的文言詩歌,學生在語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學的難點是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教法得當,才能挖掘出學生最大的潛力,才能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我認為這首詩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通過理解、感悟、朗讀去體會征人那種厭惡戰(zhàn)爭思念家鄉(xiāng)又奮勇抗敵的矛盾心理,通過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去鑒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所以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法、誦讀法討論法 引導點撥法等。這樣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學生為主題,尊重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關于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詩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梢园咽柰ㄎ囊夂驼n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我來呈現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1、首先是導入:音樂渲染,營造氣氛。了解《詩經》,拉近距離。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通過自讀、指名朗讀,發(fā)現障礙,正字正音,老師指導重點字詞及朗讀的節(jié)奏。

3、讓學生對照注釋明確部分字詞含義,老師強調"楊柳"解釋,在自學基礎上、根據老師引導、小結基本把握詩歌大意。

4、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感悟。

讓學生談談"楊柳依依"的畫面,畫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戰(zhàn)士的情感,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5、引用課外詩文,進一步理解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離別經常用楊柳的用意。楊柳意象的把握對今后學習古詩歌很有幫助。

6、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

此處屬于補白。課本上是《采薇》倒數五六七八句,雖精彩卻給人無頭無尾之感。在此處通過圖片、音樂、資料及教師入情入境的解說來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理解。

7、體悟"雨雪霏霏"畫面。

引導學生體會:劫后余生、歸家情急、近鄉(xiāng)情怯等復雜情感。讓學生進行拓展想像,口語表達。

如何理解征戰(zhàn)在外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歸途路上的傷悲痛苦?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思考難度,讓學生在看似矛盾的態(tài)度中更好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真實的人物情感,更完整、準確的把握思想感情。

8、寫作手法

為了突出人物內心的情感在寫作時經常用外在景物來襯托,楊柳和雨雪畫面?zhèn)涫苋藗冑澷p。楊柳和雨雪分別襯托了戰(zhàn)士離別時依依不舍和歸來時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這兩幅畫面中。指導學生這種寄情于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10、引導讀背

古詩文積累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能夠達到當堂背誦應該是最佳狀態(tài)。

11、總結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古詩文的學習方法,對以后的古詩文學習來說作用巨大。

1、背誦并默寫《詩經·采薇》(節(jié)選)

2、嘗試以詩中"我"的角色想象擴寫故事。

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既積累了古詩,又能達到鍛煉學生想象、寫作的能力。

詩經·采薇

昔 往 楊柳

情景交融

今 來 雨雪

設計力求簡潔明快,自然流暢。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進行的說明,我的說課完畢,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有關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三

《古詩兩首》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一課的內容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雨》表達的是對春天的喜愛,而《春曉》則側重詩人愛春、惜春的感情。在備課的時候,我感受到無論是生字還是重點詞的意思,第一首詩都比第二首難理解一些。因此將兩首詩分兩個課時分開教學。如何上好古詩教學的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本課7個生字,有6個是左右結構的生字。我同時出示“乃、隨、潛、潤、細”幾個生字,讓他們自由識記。接著我問:“你已經會寫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紛紛發(fā)言:“細”用“絞絲旁”+“田”;“潛”用“三點水”+“替”;“潤”用“三點水”+“閏”這幾個字的書寫,孩子們很快就解決了。接著我就讓學生給這些字分別找找朋友組組詞,他們還是學的很積極主動。對于另外一個生字“乃”字,我讓學生書空筆順,解釋了這個字的意思。

學生在《古詩文誦讀》里早就背過,重點是理解意思,我圍繞“好雨”一詞讓學生探索:哪里體現出是“好雨”?學生首先找到的是“潤物細無聲”,說明對第一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還不太理解。我通過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去感受春雨及時的重要性,學生很快體會到春雨的及時。最后讓學生再讀原題《春夜喜雨》,感受春雨隨風悄悄地飄灑下來,無聲無息地滋潤萬物。體會詩人贊美春雨的及時無聲的滋潤著萬物的生長。抒發(fā)了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上課的時候,由于經驗不足,當學習“為什么說這是一場好雨呢”時,學生說雨下的很及時,沒有給予肯定,有些欠缺。今后還需鍛煉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整個課堂教學節(jié)奏比較緊湊,關注了重點詞的理解,并讓學生整體把握了全詩。總之,要幫助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關注了學生的發(fā)展,全方位的學習,多角度的鍛煉,才能真正的駕馭課堂。

有關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四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各位老師可以作為參考使用。

有關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五

男:寒霜染大地,濃霧鎖江天,我們跟隨冬天的腳步在美麗校園中快樂生活。

女:奇文共欣賞,讀書破萬卷,我們跟隨詩人的神韻在詩意校園中感受經典。

男:當冬日的寒風掀開了中華詩國的寶庫時,一首首唐詩宋詞就從幽幽遠古跳躍出來。

女:當冬日的暖陽照耀著祖國花朵的笑臉時,一首首唐詩宋詞就從他們口中傳唱出來。

男:字字珠璣,

女:句句經典!

男:聲聲誦讀,

女:津津有味。

男:朗誦古詩詞,我們就是在和詩人們進行心靈的聚會。 女:我們在朗誦中游覽祖國美麗的山山水水,

男:我們在朗誦中感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和文化, 女:我們在朗誦中汲取和傳承民族精神!

合:滿莊鎮(zhèn)中淳于小學“我愛詩文”古詩詞朗誦比賽現在開始。

女:歷攬千載輝煌,

男:長歌浩嘆古今。

女:今天,我們吟頌詩篇,演繹經典。

男:今天,我們積淀智慧,傳承文化。

女:我們從歷史的珍寶館里滿載而歸,

男:我們一起共享這場精神的盛宴。

女:各位老師們,同學們,“我愛詩文”古詩詞朗誦、手抄報比賽到此結束。

有關古詩表現心得體會如何寫六

★會本課生字,理解“識”,“緣”,“真面目”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默寫本詩。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操。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課前組織學生分組賽詩)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卻十分豐富,讀起來還瑯瑯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古詩,宋代蘇軾寫的《題西林壁》。(課件出示課題)

齊讀課題。結合書下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題”“西林”的意思。

[在學習中滲透方法,可謂潛移默化。]

師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1、有關蘇軾的自然情況及寫作風格。

2、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廬山的有關情況。

3、教師講述蘇軾少年時代“發(fā)奮識盡天下字,立志讀遍人間書”的軼聞趣事。

[通過交流,達到了學習資源優(yōu)化組合。同時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體現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

師:通過匯報資料,相信你們對作者蘇軾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寫的這首《題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為什么仍被歷代的人們所喜愛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

1、學生自由反復讀古詩。說說詩中的廬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讀后談感受,初步感知廬山的美。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讓學生在反復感受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走近廬山,感知廬山的美。]

1、根據我們以前學習古詩的經驗,大家說說我們該怎樣學習這首詩呢?(學生說出學習方法,課件出示:讀詩句—解詩意—悟詩情—入詩境)

2、分組合作,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有學習方式細讀古詩,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既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交流第一、二行詩句

1、學生匯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結合“橫看”和“側看”的不同感受,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廬山的“嶺”和“峰”是什么樣子的,感悟廬山的美。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兩句詩,讀出廬山的不同姿態(tài)。

4、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兩句中三組反義詞(橫----側,遠----近,高----低)的運用,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詩句。

1、學生自由表達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針對學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難,結合辭海中的義項,幫助學生選擇“只”“緣”在詩中的正確意思。

3、結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討論: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從而幫助學生體味詩所蘊含的道理。

4、引發(fā)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像詩人那樣用詩句說明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學生根據詩意改詩,既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遷移,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5、議一議:從這首詩你能感到作者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

6、說一說:聯系實際并結合詩中所表達的哲理,說說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看人、看事、看問題呢?

7、朗讀第三、四行詩句。

(三)學生根據詩意繪畫,通過展示內化詩意。

[這樣理論聯系實際,既深化了對古詩的理解,又提高了認識水平,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1、教師語言激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蘇軾,看到廬山峰巒奇麗,云霧繚繞,山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樣?怎樣讀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組內交流體會。

3、引導學生談感受,結合感受進行個性化朗讀。

4、教師示范讀(配樂配像)

5、學生再讀,讀出詩的韻味。最后齊聲吟誦。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閱讀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吟誦,使理解更上一層樓。

師:有的時候古人根據自己的興致,把詩詞配上曲子唱出來,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聽聽嗎?(課件播放歌曲《題西林壁》)

[古代的詩歌往往被譜成曲子廣為傳唱,現代人也愿意運用古詩填詞作曲這又為我們學習古詩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渠道。學生們陶醉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達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將詩意了然于胸。]

1、引導學生發(fā)現本詩中容易寫錯的字,同時指導學生將這些字書寫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

2、一名學生板前示范,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抄寫,可默寫。

[既積累了語言,又使學生的記憶能力得到了訓練]

師:(看板書總結)這是一首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前兩句寫作者看到的景色,(板書:看景)

后兩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書:悟理)作者借欣賞廬山的感受,告訴我們無論看人、看事、看問題都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去觀察、去體會,這樣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

[通過總結,使學生由表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游覽過廬山、贊美過廬山,除了這首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寫過廬山。生:我知道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

2、老師也收集了幾首描寫廬山的詩給大家看一看。(課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望廬山五老峰》;陶淵明的《飲酒》;蘇轍的《游廬山山陽七詠》;毛澤東的《廬山仙人洞》)。

3、挑選一首覺得寫得好的泳廬山詩抄下來背一背。

(課件出示作業(yè):

(1)以“我眼中的蘇軾”為題辦一份手抄報??梢詫懰脑?、詞、散文,也可以收集他的軼聞趣事。

(2)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詩,抄一抄、背一背,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3)寫一寫你這節(jié)課的感受和收獲。)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素材,既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課內向課外延伸,讓每個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題西林壁

看景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悟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