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 欣賞蘇軾詩詞心得體會(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7 05:16:23 頁碼:12
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 欣賞蘇軾詩詞心得體會(九篇)
2023-01-07 05:16:23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一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有誰能像蘇東坡一樣詩、詞、文、賦無一不會,無一不精?書法,豐腴遒潤,名列宋四家之首。繪畫,高潔空靈,尤精于墨竹寫意。甚至在今天,當我們與朋友推杯換盞之際,也能從“東坡肘子”、“東坡肉”中感受到他的生活意趣。

蘇軾最自由最真實的性格應該是展示在他的弟弟蘇轍面前的。有時候常常覺得蘇轍才像哥哥,沉穩(wěn)成熟,包容著蘇軾的縱情性格,孩童心性,還時不時地幫忙收拾蘇軾闖禍留下的爛攤子。這般手足之情,又能舉出幾例呢?他們一同考試、做官,蘇軾可以缺了任何一人,卻不能離了蘇轍。蘇軾二十六歲時去鳳翔當官,蘇轍留在京城史官修書,這是兩人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分離,蘇轍把蘇軾一直送到鄭州。分別時,蘇軾悵然而語:“今我何以慰寂寞?”蘇軾在《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中寫道:“此外知心更誰是,夢魂相覓苦參差?!北磉_了對蘇轍的思念之情。知兄莫若弟,蘇軾看似和誰都能相處,但唯一的知己卻是蘇轍。

我想,最能體現蘇軾豪放性情的應該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吧:

當時蘇軾正為密州太守,時年四十,本是老成持重的不惑之年,不料在他那里沒有嚴謹,只有隨性。人生難能可貴的是年輕之心,時時能對周遭之事感到新鮮、激動,即使曾是莽撞不計后果,相信那些年華已逝的人們也會遙憶當年輕狂之事。東坡卻不必遙憶,他本就是如此:度過歲月,心性卻留下。詞中提到“酒酣”,而我認為東坡的性格恰如醇酒,揮灑于世。

蘇東坡平生的災難無過于“烏臺詩案”的迫害。他踉踉蹌蹌,傷痕累累,從京城逃到黃州。經歷了一場從死到生的突圍,也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反省。正是在黃州,這個窮苦的小鎮(zhèn),他開始自稱“東坡居士”,開始走向成熟,走向更廣闊的人生空間。

蘇軾達生,源于他內心之純,他的詩多有諷刺時弊之意,有人頗不以為然,友人也常勸慰他改變,文同給他寄詩道:“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比欢K軾一生沒有易性。沒人會樂意降官外遷,他的固執(zhí)出于那種人之初的認定。他的直言,真可謂豪壯。有真性情者應當有灑脫之意,嫉惡如仇而寧死不屈。蘇軾對官場的譏諷與他對常人的真誠的對比,正是他的善良的寫照。在江西時,他常背著一藥囊,遇到有病的人便給人寫藥方、發(fā)藥。時人狂愛他書法,在他行游之地放上上好的紙,以求一書。東坡看到微微一笑,揮毫灑墨,隨紙送人,直至等候眾人皆雀躍而歸。

東坡人生跌宕起伏,晚年更被遠放。若是沒有豁達的性子,只怕也要抑郁半生。他曾說,世上的事大多不能全美。好硯臺會費筆,草書無章法,苦茶不美,美酒不辣?!叭f事無不然,可以付之大笑也?!?/p>

這就是我最眼中的,可親又可愛的,豪放率真的蘇軾。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二

水光瀲滟,山色空蒙。當春日晴朗,萬枝婀娜;遇細雨蒙蒙,煙波浩渺……“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蘇堤,了解到蘇軾被貶杭州時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為民謀福的堤。我不禁感慨萬千,蘇東坡,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啊!

僅有讀了他的詩,讀了他的詞,讀了他的文,讀了他的故事,我們才會明白蘇東坡的才能與多情,豪放與達觀。進入他的世界,我發(fā)現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達觀;他的達觀造就了他風雨無阻的人生。了解越多,也就越佩服,所以他的詩,他的詞成了我的最愛。請跟著我在子瞻的詩詞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達觀……

你最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边@是蘇軾在妻子去世十年后寫下的悼亡詩,隔著近千年的時光,我們仍能感受到詞人無盡的悲痛。天下有幾人似蘇軾這般深情?

你最柔情!據說蘇軾有一妹,聰明才智不亞其兄。蘇軾大胡須,長下頦,妹妹高額頭,深眼窩。兄妹互相取笑嘻戲。妹妹笑哥哥:“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薄叭ツ暌坏蜗嗨紲I,至今流不到腮邊?!备绺缧γ妹茫骸拔闯鐾デ叭宀?,額頭先到畫堂邊?!薄皫谆厥媚樕铍y到,留卻汪汪兩道泉。”兄妹對詩,何其趣味,最見人的真性情。

你最娛情!蘇軾的好友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幽默之人,往往是最體貼與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這種人,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尋出無盡樂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邁激昂,東坡也有繞指柔的情結?!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薄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高明之處,他總能將婉約與豪放融合到巔峰,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現出一派平和、豁達與浪漫。

你最活力!“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豪邁活力的語句噴薄而出,成了豪放詞的先河。

你最豪情!當蘇軾駕一葉扁舟,來到赤壁。應對這古戰(zhàn)場,應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時也反省著自己的過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觀了。于是揮筆而就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蕠裼?,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于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來應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達觀!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

蘇子瞻,他為我們彈奏了曠世的高山流水,他為我們吟唱了極致的詩詞曲賦,他為我們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韻……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沉淪了幾百年的蘇軾,拖著疲乏的身軀,從書中緩緩地向我走來。

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孤獨的身影:蘇軾他一襲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jié),躬耕于東邊的山坡上,難怪號東坡居士??蛇@么一位叱咤文壇的風云人物,命運卻是如此的坎坷凄涼,不由讓讀著蘇軾詩詞長大的我內心涌出陣陣心酸。

我眼中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這一組數據足以說明一切:36歲他上書神宗,論朝政得失,懺怒王安石,被貶杭州。39歲被貶密州。42歲被貶徐州。44歲受奸人讒言所害,罪名作詩諷刺朝廷,差點慘遭殺害,被貶黃州,黃洲那可是個令人自生自滅的地方——真為蘇軾的遭遇感到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為了被禍害的理由?

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么自己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于是他才會用登山臨水、憑吊古跡來逃避現實,表達不滿。其實他內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樣,“談笑間墻灰飛煙滅”扭轉這人生不得志的現狀,然而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說呢?只能寄情于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苯裉熳x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傷感豪邁。

我眼中的蘇軾是傷心寂寞之人。在他34歲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離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對他是多么大的打擊。在他被貶密州,孤獨苦悶的日子里,他只能在夢中見到久別的妻子,夢中相見,也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風雨,歷盡艱辛,獨自飄零,無人讀懂他受傷的心靈,我可以想象出當時蘇軾是何等的哀痛?!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對于蘇軾只能是奢侈的夢想而已。

我眼中的蘇軾是浪沙淘不盡的詞人。也許他坎坷的經歷,成就了他文學的偉大。他的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他的詩和黃庭堅并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并稱“蘇辛”。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少了蘇東坡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一定會黯然失色的。

我們將讀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美句;我們也欣賞不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將是怎樣的遺憾哪!

讀著讀著,蘇東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個孩子,一個飽經滄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許正是這份純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讓我們今天依然深深記著并永遠懷念著。

在我隱隱的淚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漸漸地遠去,遠去……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四

豪,有人說是李白的專利,有人說是辛棄疾的特點。但我覺得,李白的豪帶有一些癲狂,辛棄疾的豪帶有一股悲涼,只有你蘇軾,有最純粹的豪。

那是嘉祐元年,你首次赴京趕考。你清新的,灑脫的文風震動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讓歐陽修誤以為是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使你只得第二,你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梅堯臣為你的文章而贊嘆,問你這幾句話的出處,你答道:何必知道出處呢?歐陽修贊嘆道: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比獨步天下。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贊下,你名聲大噪,名動京師,正準備一展宏圖之時,身后傳來母親病故的噩耗,你隨你弟弟奔喪,可等你返回京師,再次準備大展宏圖時,朝廷已在王安石變法下變得面目全非。你的許多師友,包括從前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在內都因為變法而離開京城。

熙寧七年你又被調往密州任知州,寫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獵》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你寫的詩辭,就像你做的事,挽雕弓,如滿月。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頗有政績。

元豐五年,你又被貶黃州,你多次來到赤壁岸頭,望望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望望那皎潔如雪的明月,長嘆一聲,一股報國的熱血涌上胸膛,且沒有被現實的殘酷所冷卻,你瀟灑地舉起筆,豪邁地昂起頭,望著那皎潔的明月,揮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誰說舉杯邀月的只能是李白?你,有李白的豪邁,有李白的熱血,有李白的瀟灑;還比李白少一分癲狂,多一分穩(wěn)重。配得上把酒問月的不只有詩仙,還有東坡

之后,你又開墾了在城東的一片坡地,人民愛戴你,在此之后,你有了一個流傳千古的稱號東坡居士。

多年后,你,走了,帶著你的豪邁,最純粹的豪邁走了。那么,子瞻,讓我用你寫的佳句來總結你的一生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獨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五

我與他初相識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再相遇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少不更事的年代,只覺蘇軾筆下的春天很美,有桃花笑,鴨子鬧,萎蒿滿地,河豚欲上。再相遇時,才知道原來他的一生坎坷飄搖,嘗盡了人生的苦與悲。如此坎坷的他,為何能寫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般熱愛生活、積極樂觀、豁達奮進的詩歌?

帶著心中的疑惑,我踏上了解疑之路,心中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年少時的他,才動京城,踏入官場后卻因堅持己見,反對革新變法而被那些宵小斷章取義,隨后,他便踏上了這條被貶的“不歸路”,被貶杭州時,他寫下了“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xiāng)無比好湖山”,貶官到黃州時,他吟唱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眮淼交葜輹r,他由心而發(fā)“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言語中既流露出對閩南地區(qū)的喜愛,又透露出幾分對權貴們的不屑。

被貶路上,“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貧苦落魄幾乎一路跟隨著他,他也因此無奈似的發(fā)出“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感慨,甚至發(fā)出“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抱怨,最后連最苦的“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钡耐銎拗匆渤闪寺飞显噲D刮倒他的.苦痛之風。但,他似乎天生是個樂天派,怎么會這么容易被命運的大手蹂躪成粉末呢?

百般挫折中,他被命運打磨成了一顆鉆石,“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豪情并沒有被消磨殆盡,反而多了幾分“何妨吟嘯且徐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豁達和“雪沫乳花浮午盞,參茸高筍試春盤”的悠閑,少了幾分“臥聞海棠花,泥污胭脂雪”的悲怨。

蘇軾的善可稱得上“大善大德”。當年他被貶到黃州,見聞了民間的溺嬰惡習,心中滿是不忍。自己位卑言輕,沒錢沒物,但沒關系,這對他來說并不是最大的問題。于是,一番冥思之后,他即刻上書太守,諫書中便是完整的一套治理惡習的建議。幸虧那太守慧眼,將這套建議落在了實處,且擲地有聲。但他的心卻還有一根細如蠶絲的繩子吊著,為了讓這顆心安然著地,他四處走訪,竟發(fā)現自己的建議治標不治本。許多家庭溺嬰并不為其他,只是單純的養(yǎng)不起而已?,F在下令禁止溺嬰,許多家庭只好將嬰兒丟到荒野中,任其自生自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辦一個收養(yǎng)院。自決定以來,便四處奔波募捐,并將自己的一大半俸祿都用在了籌辦孤兒院上。此類善舉數不勝數,曾有一個不孝之子,將老母親的房子賣給了主人,他知曉情況后,便分文不取地把房子還給了他們一家;徐州爆發(fā)洪水時,他為了讓百姓心安,不顧個人安危,毅然站在防洪第一線;在惠州任職期間,嶂病四處橫行,他查閱無數醫(yī)書,終于研制出治病救人之藥,還將自己的土地悉數用來種植藥材治病。

官場的失意,情感的生死兩茫茫,并未將這個“可憐”之人打敗,反而成就了偉大而輝煌的他??v使挫敗不斷,也沒成為他悲觀消極的理由,頓時,心生敬畏之意。

如今,面對短暫失敗的自己,似乎已經知道該何去何從,重拾信心,重燃希望,堅定地踏上追夢之路。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六

1、天覆群生,海涵萬族。 ——蘇軾 《湖州謝上表》

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 ——蘇軾

3、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簫;晨興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蘇東坡

4、長淮忽過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蘇軾

5、崇德而定勢,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蘇軾

6、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有實而無名,則其實不長。 ——蘇軾

7、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茍以求名之所能也。 ——蘇軾 《晁錯論》

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蘇軾 《雜說送張琥》”

9、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水調歌頭》

10、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 《定風波》

1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12、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 《卜算子》

13、思其始而圍其終。 ——蘇軾 《思治論》

14、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

1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軾 《赤壁賦》

16、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還歌緩緩歸。 ——蘇軾 《陌上花》

17、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做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 《臨江仙 送錢穆父》

18、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蘇軾 《臨江仙(送王緘)》

19、“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癡君不知。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癡. ——蘇軾 《無題》”

20、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蘇軾 《晁錯論》

21、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 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 ——蘇軾 《少年游》

22、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

2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

24、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將來。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 幾次叫童兒去打掃, 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 傍晚太陽下山時, 花影剛剛隱退, 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蘇軾 《花影》

25、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 《定風波》

2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 《望江南》

27、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蘇軾

28、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 《東欄梨花》

29、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蘇軾

30、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蘇東坡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七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也無晴?!甭接谀感J煜び帜吧淖呃戎?。耳邊是稚嫩童聲朗朗的讀書聲,不知怎么,鼻子一酸,模糊了眼眶。

蘇軾,一位穿插于我童年時期的詩人。

在小學,記憶最多的莫過于李白的詩。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多好背呀,朗朗上口。我那時可得意了,尤其是看到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字跡上被批上了一個個大鉤,簡直每天都樂呵樂呵的,直到遇上了人生第一個硬茬。

仍依稀記得那時,我小小的手中緊攥著一本小小的語文書,瞪大眼睛,看著那第一篇《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開始還搖頭晃腦的誦讀著,不一會兒,腦袋一歪,便迷迷糊糊的趴在了課桌上,晶瑩的口水流了一整面。也讓我第一次嘗到了默寫不合格,留下來重默的苦楚。我小小的世界第一次收到了沖擊,卻來自一位差了不止一個世紀的詩人。我憤憤地握緊了拳頭。

蘇軾,一位安撫我少年時期的詞人。

初中剛開始,賭氣一般,把蘇軾的第一篇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酔書》撕得粉碎,如同報復一般,在八年級時,因為《江城子·密州出獵》默寫過不了關,班主任竟然狠心的讓我抄它個二十遍,如果有心,就會看到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空無一人的教室中,唯獨有一個學生坐在教室中央,右手拿著一只普通的黑筆,端坐在課桌前,桌面上原來潔白的a4紙上被戳出了一個個小黑點,“啊,蘇軾,又是蘇軾,有完沒完。”咆哮一般舉起筆就要扔過去,卻又不自覺的停下來動作。

蘇軾,在課上了解的不少,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明我們兩人應該八輩子都打不到一塊,他的詞卻自說自話的闖入了我的生活?!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编啬盍艘痪?,撇撇嘴,輕笑了一聲,奮筆疾書起來。是呀,“回首向來蕭瑟”,但是,終究一切都會回歸平常。

蘇軾,一位詩人,一位詞人,一位帶給了我豐富生活的古人。我們的關系本應只存在于詩詞之間,卻又像是綢帶一樣被緊緊綁在了一起。每一首都給與人無限的遐想。不似李白一般頗有傳奇色彩,作品中的蘇軾是一個鮮活的人,他文采極好,但不拘泥于呆板的詩,能從生活中品味出“詞”的優(yōu)異。在官場上不懂討人歡心,連遭貶謫,但仍一心為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他不是仙人,會為親人的離世而傷感,也會吟出“寂寞沙洲冷”。

我漸漸地靠近了蘇軾,甚至時常覺得能擁有這樣的朋友該有多幸運!也許會認為蘇軾與我們太遙遠了,但作為一個初中生,面對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誘惑,我們能否守住一顆赤誠之心?在學業(yè)上遭遇不順,我們能否能笑著,樂觀豁達的講出“吾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沒有一定的經歷,是不行的吧。

愿時隔多年,仍能如蘇軾一樣,遇風雨而不驚;愿與蘇軾一般,仍能保留一顆赤誠之心,平靜的看待生活。蘇軾,一位我所敬仰,所熱愛,奮力追逐的平凡之人。而也許唯有真正擁抱平凡的他,才和“超凡”二字有了不解之緣……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八

zèng liú jǐng wén

贈劉景文

sū shì

蘇軾

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荷 盡 已 無 擎 雨 蓋,菊 殘 猶 有 傲 霜 枝。

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zùn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一 年 好 景 君 須 記,最 是 橙 黃 橘 綠 時。

對于蘇軾歸途心得體會實用九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精煉,蘊義深刻,是中華文明的一塊瑰寶。五年來我們學了不少古詩,了你能談談學習古詩的感受嗎?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談出了自己學習古詩的感受 。今天,我們就來再次走進角度單元,領略古詩的魅力,一起來學習《題西林壁》。

1、誰來說說你搜集的有關這首詩的資料。

(蘇軾就曾經寫下了五首廬山記游詩。還將最后一首題于西林寺的墻壁之上。這首詩就是一首題壁詩。當時題壁詩盛行,因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于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fā)表”作品的途徑之一。因為題壁簡單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墻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過而讀之,就可以傳播開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本文是蘇軾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2、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學習一二句:

1、這首詩中藏著幾個方位詞,誰能找出來。

板:橫 側 遠 近 高低 解釋:橫:正面看

這些方位詞讓你知道了什么?從不同角度來看廬山,景色就怎么樣呢?

2、指導讀詞: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人用6個字就為我們從不同角度畫出了廬山的風景圖,老師想用語言為我們描畫其中的一幅圖“橫看成嶺”。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氣勢磅礴。于是,我不禁想這樣來讀這個詞:讀出它的連綿不絕。誰也想試試像老師這樣用文字畫畫,用朗讀展示。來描畫其他的風景圖。

側成峰: 遠:遠看隱天蔽日,讀句 近:近看奇峰怪石

高:俯瞰幽谷深澗 低:仰望重巒疊嶂

3、作者是按橫側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順序去看廬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學們還可以按哪些順序去看廬山呢?

生:按不同的時間順序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節(jié)去,如春夏秋冬;還可以不同的天氣去,如晴陰雨等。

師:同學們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真是……生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說句意:寥寥幾句,區(qū)區(qū)14字,就為我們勾勒了出了幾種不同的畫面。同學們能用文字把作者前兩行所描畫的畫面展示出來嗎?

過度: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從不同的方位順序寫出了廬山的美景,,一幅幅畫面在眼前呈現,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由此,作者發(fā)出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關系?(生讀,回答:詩人不認識廬山的原因是因為他就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局限,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

2、用上因為…所以…再來說說。

3、再讀讀這句詩,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站在廬山之中就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生思考、回答:是因為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部。)

4、師:“不…。.”難道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不,普天之下所有的山,每一座都是如此。以此類推,世間萬物也是如此。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們是時時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嗎?

5、師:對,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必須怎樣做?(生答:全面的了解事物。)

師:對,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弊屛覀冊賮碜x后兩行,把領悟的道理讀進去。

古詩最講究的是吟誦。吟誦時要注意高低起伏,快慢停頓。請同學們試著吟誦這首詩。

1、同樣是寫廬山,但各不相同。誰來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看看這幾句詩和《題西林壁》在內容上有些什么不同?

2、小結:別的詩人寫廬山,都是贊美廬山的美景,作者卻另辟蹊徑,由看到的景,悟出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人身哲理。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處,角度不同,感悟不同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成為千古絕唱。

知識在于積累,讓我們把這首詩永遠的留在記憶中。請同學們背一背這首詩,也可以邊背邊做動作。(展示背)

在古詩的這座百花園中,還有許多別具一格、匠心獨運的詩篇,同學們讓我們課下走進古詩,去品讀它,繼續(xù)領略古詩的魅力。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