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匯總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14:25:21 頁碼:11
2023年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匯總10篇)
2023-11-21 14:25:21    小編:ZTFB

心得體會可以激發(fā)我們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動力。在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贅述和重復,使內容更加精煉。- 以下是一些關于心得體會的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一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自2022年4月21日正式發(fā)布以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是初中歷史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考試評價和教學研究遵循的重要依據(jù),必將引導和推動新一輪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與《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老課標”)相比,其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強化了歷史課程的育人導向。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的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

二、明確了歷史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歷史課程目標從老課標“三維目標”發(fā)展到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反映了新時代新的課程理念。新課標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述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要素,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思路保持一致,有利于加強初、高中學段的銜接,更好地體現(xiàn)學習的連續(xù)性和進階性。

三、精選和優(yōu)化了課程內容。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示中外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過程。將歷史課程內容分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新增了“歷史課程內容結構示意圖”,將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融為一體,值得關注。

課程內容中的前六個板塊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每個板塊都包括了內容描述、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四方面的內容。值得強調的是,新課標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增加了“跨學科主題學習”,以此來加強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在總課時中專門規(guī)劃出10%的課時,設計若干活動,將分散的知識整合,借助不同課程所學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新增了學業(yè)質量板塊。

這一板塊包含學業(yè)質量內涵和學業(yè)質量描述兩部分內容。新課標將7-9年級作為一個學段,研制了相應的學業(yè)質量標準,從“掌握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聯(lián)系”“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大趨勢”三個方面來整體把握學業(yè)質量的評價,可以引導教師更好的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更加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

五、課程實施的要求更加具體、針對性更強。

在教學建議中,新課標特別強調了課程實施中要突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教學評價中,強調了“教—學—評”一致性。同時,特別強調了“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要求,彌補了老課標在這一部分內容的缺失。充分體現(xiàn)了國家對命題工作的重視,與近期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精神高度一致。

新課標特別增加了“教師研究和教師培訓”的要求。從培訓內容到培訓實施都給予了詳細的闡述,旨在強調提升教師培訓的質量,讓教師樂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以提升教學能力,解決教師“怎么教”的問題。同時,新課標還從區(qū)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兩個方面明確了教學研究的方向,目的是不斷促進教師個性化、精準化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提升。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二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參與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通過仔細研讀標準文本,我收獲頗豐,對如何更好地教授歷史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首先,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積極的一步。歷史作為一門學科,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功能。一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對于其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認同感至關重要。而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可以把握歷史教育的方向,明確歷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在社會發(fā)展迅猛的當今時代,歷史課程標準為歷史教育提供了指導和支撐,使歷史教育更加符合時代需要。

其次,歷史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課程標準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標準中強調學生需要具備的歷史素養(yǎng),即歷史思維能力、歷史研究能力、歷史價值觀等。這種轉變意味著歷史不再是教師傳授的知識堆積,而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調研和實踐來構建自己的歷史認識。此舉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

第三,歷史課程標準強調歷史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不僅僅是學生的歷史知識的補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歷史修養(yǎng)和歷史素養(yǎng)。歷史作為一門文科學科,其價值在于對人文精神、道德倫理以及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歷史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正確認識,對于歷史經驗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對于歷史的社會價值的評估。這樣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歷史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并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四,歷史課程標準注重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更是與當下和未來密切相關的一門學問。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將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注重歷史對于當代社會和個體的啟示。通過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并且能夠運用歷史的方法和知識來思考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這樣的歷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增強歷史責任感,并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最后,歷史課程標準需要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一項基于理論、實踐和研究的工作。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教學安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差異,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使歷史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思考性和實踐性。只有將歷史課程標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歷史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

綜上所述,歷史課程標準的研讀讓我對于歷史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歷史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歷史修養(yǎng),強調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需要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作為歷史教師,我將以此為指導,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給予學生更好的歷史教育,培養(yǎng)具有歷史素養(yǎng)的時代新人。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三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印發(fā)出版,變化很大,在認真閱讀學習了新課標后,我有如下體會。

首先在課程目標方面,以前重點強調的是三維目標,現(xiàn)在提出了要圍繞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確立課程目標。歷史核心素養(yǎng)近些年來提得越來越多,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其實一直以來也是中考歷史著重考察的內容,現(xiàn)在將這部分內容明確體現(xiàn)在了課程標準當中。新課標也對核心素養(yǎng)需要學習到什么地步做出了明確要求,這使得教師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歷史課程正是要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就是接下來教學中重點解決的問題。

其次在課程內容方面,將歷史課程內容分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

新增了一個板塊:跨學科主題學習。在之前的教學活動中,其實也有提到一些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而今年的新課標直接明確提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跨學科,另一個是主題學習??鐚W科可以使學生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主題學習其實這些年也有所涉及,圍繞著學習主題,讓學生開展相關探討等等,這兩者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教學生之前,首先自己要先學習。

新課標前六個板塊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每個板塊都包括了內容描述、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四方面的內容。增加了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這無疑增強了新課標的指導性,解決教師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學生學到什么程度、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加強了教法和學法指導。而板塊后的教學提示強調了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其實就是以前經常所說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規(guī)劃方案、解決問題、評價反思。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可以加強學生的搜集資料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的意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作為新教師的我不僅需要盡快更新觀念,還需要迅速提高專業(yè)水平。通過在教學中持續(xù)不斷地滲透核心素養(yǎng),在日常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四

近年來,我國歷史課程的教學標準在不斷完善和更新,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而對于教師而言,深入研讀歷史課程標準尤為重要,因為它涉及到孩子們的學習和教育方向。在這次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課程的內涵和意義,也從中領悟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在此,我將結合個人的實際體會,對歷史課程標準進行簡要的總結。

首先,歷史課程標準著重強調了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學生面對的知識海洋是無邊無際的。然而,僅僅有大量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使他們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歷史素養(yǎng)不僅包括對歷史事實的了解,還包括對歷史事件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理解,以及對歷史價值觀的形成和判斷能力。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接觸到各個時代的文化、社會制度、科技發(fā)展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從而增強他們對歷史的興趣與好奇心,并培養(yǎng)他們具有批判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其次,歷史課程標準強調了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是歷史學科獨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tǒng)地學習并掌握歷史事實的獲取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解釋和闡述、歷史事件的比較和評價等方法。歷史思維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才能更好地分析歷史問題,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義,并形成自己對歷史的獨立判斷。

再次,歷史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科整合的重要性。歷史是一門寬泛而深邃的學科,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在歷史課程標準中,要求把歷史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建立起有機的聯(lián)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理解,還可以促進他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歷史與地理的聯(lián)系,了解到歷史與文學、哲學的聯(lián)系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到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和內在邏輯,形成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

最后,歷史課程標準強調了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歷史是一門生動活潑的學科,它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材料,如文獻記錄、考古發(fā)現(xiàn)、圖片資料等,可以用來輔助教學。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活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鼓勵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教學。活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建構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活化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體驗到歷史的真實感和思考感,形成對歷史的深刻認識和理解。

總之,歷史課程標準在強調歷史素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學科整合和活化教學等方面提供了明確的指導。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應該深入研讀這些標準,充分領悟其中的內涵和要求,并將其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法和態(tài)度去了解、思考和對待歷史,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全面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五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xx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自發(fā)布以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是初中歷史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考試評價和教學研究遵循的重要依據(jù),必將引導和推動新一輪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此次認真學習20xx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我有很多感受和體會:

歷史課程目標從老課標“三維目標”發(fā)展到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反映了新時代新的課程理念。新課標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述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要素,有利于加強初、高中學段的銜接,更好地體現(xiàn)學習的連續(xù)性和進階性。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示中外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過程。將歷史課程內容分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新增了“歷史課程內容結構示意圖”,將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融為一體,值得關注。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的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

這一板塊包含學業(yè)質量內涵和學業(yè)質量描述兩部分內容。新課標將7-9年級作為一個學段,研制了相應的學業(yè)質量標準,從“掌握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聯(lián)系”“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大趨勢”三個方面來整體把握學業(yè)質量的評價,可以引導教師更好的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更加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五、課程實施的要求更加具體、針對性更強。

在教學建議中,新課標特別強調了課程實施中要突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新課標特別增加了“教師研究和教師培訓”的要求。從培訓內容到培訓實施都給予了詳細的闡述,旨在強調提升教師培訓的質量,讓教師樂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以提升教學能力,解決教師“怎么教”的問題。同時,新課標還從區(qū)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兩個方面明確了教學研究的方向,目的是不斷促進教師個性化、精準化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提升。在教學評價中,強調了“教—學—評”一致性。同時,特別強調了“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要求,彌補了老課標在這一部分內容的缺失。充分體現(xiàn)了國家對命題工作的重視,與近期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精神高度一致。

總之,在教學中只有認真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歷史教學,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從而讓學生學到更多有價值的歷史知識。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六

學習新修訂版《歷史課程標準》后,我對歷史學科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新課標給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來具體的要求,通過認真研讀新版歷史課程標準我有以下體會:

由“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xié)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xiàn)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探究知識。

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了。

由“專業(yè)課”向“綜合課”轉變?,F(xiàn)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yè)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注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tài)度。

和價值觀。要求“培養(yǎng)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于反思并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在注重課程內容改革的同時,本套教材在課文的呈現(xiàn)方式上,注重圖表的有效運用,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適宜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大幅度增加了歷史知識表述中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遙遠的歷史有一種切實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學性、思想性和可讀性于一體。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某些內容的分角色搶演,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搜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fā)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要確立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分依賴教師和教科書,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克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端。特別要重視讓學生學會學習,倡導學生自覺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七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xx年新修訂版)》對核心素養(yǎng)需要學習到什么地步做出了明確要求,這使得教師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歷史課程正是要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就是接下來教學中重點解決的問題。在認真研讀新課標后,我有如下體會。

一、在課程目標方面,以前重點強調的是三維目標,現(xiàn)在提出了要圍繞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確立課程目標。歷史核心素養(yǎng)近些年來提得越來越多,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其實一直以來也是中考歷史著重考察的內容,現(xiàn)在將這部分內容明確體現(xiàn)在了課程標準當中。

二、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方面,將歷史課程內容分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

新增了一個板塊:跨學科主題學習。在之前的教學活動中,其實也有提到一些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而今年的.新課標直接明確提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鐚W科主題學習,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跨學科,另一個是主題學習??鐚W科可以使學生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主題學習其實這些年也有所涉及,圍繞著學習主題,讓學生開展相關探討等等,這兩者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教學生之前,首先自己要先學習。

二、在教學方面,加強了教法和學法的指導。前六個板塊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每個板塊都包括了內容描述、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四方面的內容。增加了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這無疑增強了新課標的指導性,解決教師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學生學到什么程度、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加強了教法和學法指導。而板塊后的教學提示強調了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其實就是以前經常所說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規(guī)劃方案、解決問題、評價反思。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可以加強學生的搜集資料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的意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作為。

新教師的我不僅需要盡快更新觀念,還需要迅速提高專業(yè)水平。通過在教學中持續(xù)不斷地滲透核心素養(yǎng),在日常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八

對初中歷史課程的準確定位,有助于解決歷史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課程標準消除了受大學歷史課模式的影響,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的歷史和風格,以貫通古今、中外相關的學習主題為教學單位,根據(jù)它建立的課程系統(tǒng)在關注學科體系的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心理成長,這樣就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從全面、辯證的知識視角來看待歷史發(fā)展中局部和全局的關系,理解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世界的關系;而且這時的歷史學科不再是知識選擇的重心,而是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原來的知識結構和終身發(fā)展的角度來安排教學活動了,教學內容從而更加接近學生生活和現(xiàn)代社會,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更能滿足學生的在歷史學習上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歷史不再遙遠,感到充滿趣味的歷史;新標準不再是簡單地重視學生的歷史學習結果和成績,而更加注意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所用的方法手段,倡導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去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學會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歷史信息材料,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事實的本質,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終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度重視學習過程。教師對歷史的教學不再是單方面灌輸,而成為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提高了歷史課程真正的吸引力、親和力??傊?,各方面的這些變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關于歷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xiàn)狀,改變了長期以來歷史教育一直被忽視的狀況。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學習風格和學習方法,重新認定歷史學習的結果,學生只有在情緒積極參與、探索、溝通和思考等情況下才可以促進改善學習質量,而實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一個有力的辦法是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主題的設置,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和方便的學習空間。學生在某一個特定的興趣驅使下學習主題內容并對其做進一步的探討,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學會收集材料、信息和如何安排利用材料,對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和歸納,得出結論。有這種做法有利于初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提高他們解決歷史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九

近年來,歷史課程教學引起了廣泛關注。為了提高歷史課程的質量,各地紛紛制定了相應的歷史課程標準。最近,我有幸深入研讀了一份歷史課程標準并參加了相關的討論會議。通過這次研讀,我深刻認識到歷史課程標準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歷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學科,它記錄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退步。因此,歷史課程標準必須緊密聯(lián)系當代社會和學生的需求,及時更新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課程保持活力和吸引力,使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并能從中獲得實際的益處。

其次,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和特點。學生是歷史課程的主體,他們的發(fā)展水平和特點對歷史課程的實施至關重要。歷史課程標準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興趣愛好來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例如,小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能力有限,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和興趣;而中學生則需要注重拓寬他們的歷史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社會需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歷史課程的期望也在不斷提高。歷史課程標準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批判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等。同時,歷史課程也要與時事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與今天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

最后,歷史課程標準的貫徹需要全社會的支持。歷史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共同努力。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形成合力,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歷史教育。學校要提供優(yōu)質的師資和教學資源,家庭要積極參與學生的歷史學習,社區(qū)要提供良好的歷史學習環(huán)境。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歷史課程標準的有效貫徹。

綜上所述,歷史課程標準的研讀使我深受啟發(fā)。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不僅僅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只有緊跟時代的潮流,充分考慮學生發(fā)展和特點,以及實際需求和社會需求,才能確保歷史課程的持續(xù)發(fā)展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然,歷史課程標準的貫徹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齊心協(xié)力,才能提高歷史課程的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歷史人才。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歷史課程標準將會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迎來更加美好的發(fā)展。

歷史課程標準研讀心得體會報告篇十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對初中歷史課程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歸結起來,就是要通過歷史課程的開展,了解學生的生存現(xiàn)狀,提高他們的生存智慧,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索未來。基于此,初中歷史課程改革應準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課程基本理念,認真組織教學活動,讓每一次教學行為都能獲得最佳的效果。然而,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一些與課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本文對此略作盤點與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一、關于歷史學科特點的認識誤區(qū)與對策。

對一門學科進行準確、全面的認識是開展這門學科教學的前提與基礎。對一門學科進行認識,除了要明確該學科的學習目標、內容和要求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這門學科的基本特點。只有通過對學科特點的分析把握,才能更好地總結出學科教與學的規(guī)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歷史學科的特點,廣大教師雖有一些認識,但認識仍是不充分的,甚至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對“歷史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這一學科特點的認識不充分。很多教師認識到歷史學科的主觀性,但在教學中卻只關注它的客觀性,而跳不出教材的內容框架進行教學。第二,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彰顯“歷史學科具有探究推理性”這一基本特點。這一學科特點決定了對學生進行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歷史教學的核心,但很多教師僅僅只是要求學生重視聽課、記憶、做筆記、練習等環(huán)節(jié)。第三,歷史結論的豐富性在教學活動中難以得到彰顯。歷史學科這一特點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對結論的討論應該是靈活的而不是死板的,提供的教學史料應是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

對歷史學科的認識誤區(qū),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教師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的主客觀統(tǒng)一性。歷史學科的主客觀統(tǒng)一性決定了歷史課堂必須采用探究式教學,讓歷史課堂教學也能做到主客觀的統(tǒng)一。從教師層面上來說,教師應在遵循歷史客觀性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通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想象力,讓學生開展合理的假設,并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探究,讓學生進入具體的歷史情境之中。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歷史人物或事件是如何影響現(xiàn)代社會的,使學生形成與自己實際年齡相符的歷史發(fā)展觀,對歷史問題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個人的歷史思維。從學生層面上來說,如果學習歷史還停留在死記硬背上,那么將無法認識到歷史的真諦,也無法激起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歷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能對歷史問題進行解釋,并能從中獲得對現(xiàn)實選擇有參考借鑒作用的知識。凡此種種,均離不開師生們在歷史課堂上的主動探究。

二、關于歷史教材使用的認識誤區(qū)與對策。

新課改中所使用的初中歷史教材,創(chuàng)新構建了符合初中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需要的知識體系,代表著一種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實踐方法。但在很多教師的理念中,傳統(tǒng)教材觀還根深蒂固,他們在教學中基本上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具體體現(xiàn)在:將教材內容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學的知識點完全由課本來確定;教材重點就是教學重點;學生只學習課本知識;如果沒有教材,教師就不懂教什么、如何教;教師傳導給學生的歷史都是教科書中的定論、共識內容;等等。傳統(tǒng)的“教教材”觀念之所以未能扭轉,究其根源還在于教師對歷史學科特點的認識不到位。

要扭轉傳統(tǒng)的“教教材”的觀念,需要更加理性地審視歷史教材。教師在這過程中必須做到認真品味歷史教材和靈活運用歷史教材。做到認真品味歷史教材,就要充分認識到歷史教材中的史實帶有選擇性。史家、編寫者在專著、課本上呈現(xiàn)的是一種選擇,這并不意味著歷史是相對的、騙人的,選擇的東西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因而,教師在利用教材時要特別注意挖掘教材文本中所隱藏的資源。歷史教材的選擇性也正是歷史學科的魅力所在,它能為學生通過教材去挖掘歷史資源創(chuàng)造很多可能。所謂靈活運用歷史教材,就是通過“還原、整合、開發(fā)、挖掘”的方式對教材內容加以靈活運用?!斑€原”即對于一些抽象的、理解難度較大的歷史概念或現(xiàn)象,使用適當?shù)囊曈X材料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提供歷史數(shù)據(jù)或歷史遺址遺跡遺物照片等;“整合”即運用多種手段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補充和開發(fā),從而完善和拓展歷史教學內容體系;“開發(fā)”即加強學科間資源的交叉,打破學科界限,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如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地理知識,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理解知識;“挖掘”即充分挖掘教材含蘊,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關于歷史課程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認識誤區(qū)與對策。

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課程理念,指出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合,要以開放型的新課程觀來建構現(xiàn)代化課程體系,用民主化思路來建構新型師生關系,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fā)展的發(fā)展觀。在教學模式上,強調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體現(xiàn)“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然而,在現(xiàn)實中,新的課程理念與教學模式還很難徹底地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課程觀與固化的教學模式還根深蒂固。具體表現(xiàn)在:習慣于將課程等同于學科,學科就是知識;教學就是用簡單說教的方式機械地傳遞知識的過程;畸形的口號式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充斥著歷史課堂;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接受學習是學生生存的基本途徑;學生學習歷史通常就是做筆記、強化記憶,忽視了學生應該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和研究來獲得歷史知識。傳統(tǒng)的課程觀實質上否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不用說學生的參與和自主探究學習,這是由教師缺乏新課程理念造成的。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必須正確認識到課程改革中教師、學生、教材和環(huán)境的新變化,要能全面把握課程理念的各個要素,促使歷史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首先,要準確地定位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被視為課堂知識的傳授者、管理者,是居高臨下的“神仙”。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使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也要發(fā)生相應的轉變。具體地說,在新課程中,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課堂的組織者與促進者,由教學管理者轉化為知識的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神仙”轉化為平等的合作者。

其次,要突出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應被視為教學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再次,要把學生學習經驗的獲得作為歷史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積極而有價值的學習經驗,這能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與成長提供幫助。因而,要把理解歷史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所謂歷史理解,是指能根據(jù)所獲得的信息合理建構自我認知,把握信息蘊含的意義。例如講解“民主是什么?”時,可從以下教學思路進行歷史理解教學:

1、下定義:民主是一種政府組織形式。

2、解釋:民主政府是如何運轉的?

3、比較:將民主政府與專制(集權)政府進行比較。

4、下結論:對民主政府與專制政府之間的差異做總結。

5、應用:將民主概念運用到某政府中,分析該政府的優(yōu)點。

6、總結:根據(jù)數(shù)據(jù)、信息概括民主政府的特點。

7、拓展:用學生身邊的例子,拓展民主概念。

最后,要把歷史課程當成是一門生成性課程,要從動態(tài)的視角來看歷史課程。對于作為生成性課程,歷史課程的開發(fā)與教學要突破對專家學者權威的依賴,要重視學生與學習環(huán)境、課程教師、學習伙伴之間的互動。教師和學生都應被視為課程開發(fā)的主體,他們既是課程的傳遞者與吸收者,同時又是課程的建構者與創(chuàng)造者。

四、關于歷史教學方法改革的認識誤區(qū)與對策。

教學方法改革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就如何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其指出:歷史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要拓寬教學活動的途徑,充分開展啟發(fā)式、互動式的教學,讓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鼓勵教師多開展諸如歷史辯論會、故事會、講座、社會調查、參觀采訪等形式的課內外活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愈發(fā)顯得重要,甚至在一些學校直接規(guī)定了在課堂上要留出多少時間安排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的確能有效地提升歷史教學效率,但是,當前許多歷史課堂上學生活動形式化、表象化的現(xiàn)象突出,即活動的組織開展缺乏正確的目標引領(如果有,也僅是以知識點識記為目標),這顯然有悖于活動開展要有助于推動學生發(fā)展、經驗獲得這一初衷。

要在歷史課堂中有效開展學生活動,就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開展的學生活動,必須有利于全面落實教學目標,而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將活動的內容、形式都緊扣歷史課程的三大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樣進行活動設計才能達到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要求。二是在歷史課堂上,活動要緊緊地圍繞拓展學生思維去進行,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從而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歷史認識。歷史課堂中的學生活動要呈現(xiàn)出特定情境中的歷史細節(jié),營造恰當?shù)臍v史感,從而讓學生更客觀地從歷史情境中去看待與評價歷史;活動中史料的提供要生動有趣,以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結論的形成要建立在史料研究的基礎上,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

總之,課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糾正課改認識中的誤區(qū),制定出有助于課程改革目標實現(xiàn)的措施,努力使課程改革的實施不再出現(xiàn)偏差,從而推進初中歷史課程改革深入開展。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