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 君子慎獨感悟(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2 05:37:23 頁碼:12
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 君子慎獨感悟(9篇)
2023-01-12 05:37:23    小編:ZTFB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一

《論語心得》——君子之道

大家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做人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標準就是兩個字“君子”,其實這是我們在今天也經(jīng)常說到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們今天就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之道。

話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將為我們講授于丹論語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實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首先一個標準,君子都是那些內(nèi)心完滿富足,先自我修繕了修養(yǎng),而后才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說,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內(nèi)心。大家知道人格和風格永遠都是相關的,當我們說一個人在風格上表現(xiàn)為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與世無爭與人恭敬的氣度,這種風格的力量一定來自于人格??鬃佑幸粋€學生司馬牛曾經(jīng)問老師:

老師,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沒有擔憂,沒有恐懼。

沒有擔憂沒有恐懼就是君子了,這也太簡單了....學生很不以為然,一下子沒聽明白,覺得這么簡單就又追問了一句說: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這就能叫君子啦?老師還是淡淡地跟他說: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也就是說,我們老百姓的語言系統(tǒng)說,半夜敲門心不驚。一個人夜里面睡得踏實,這就叫內(nèi)省不疚。一個人內(nèi)心反省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在社會上所作的一切的時候沒有愧疚,這就可以做到不擔憂不恐懼。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這就是一個君子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呢,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說高這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標準??鬃釉诮o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jīng)很認真地跟他們談過這個問題,孔子一上來先很謙虛,他說我們今天來說說君子,說君子道者三,做一個君子有三點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氣的先謙虛了一下說我無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點呢?叫做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每天行于世間百態(tài)之中,真正要做到內(nèi)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種仁義的大胸懷,讓自己沒有那么多的憂傷、憂思、憂恐、擔憂,全都沒有。這一切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你內(nèi)心的仁厚,由于你寬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不計較,由于你心懷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糾纏于這個世界給你小的得失;第二點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實我們看漢字的構成很有意思,這個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個或者的或,下面一個心字底,對吧,其實或者,數(shù)學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此為或者。那么當世界面臨眾多的抉擇,你可以這樣走,也可以那樣走的時候,就要看你這個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夠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斷,有定力,你明確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諸多的選擇壓垮,對于我們當下的人來講,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也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在過去有人說區(qū)區(qū)半個世紀之前,每一個人從職業(yè)上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從婚姻上一生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居住上一生就是一個大雜院的鄰居,但是在今天選擇太多,視野廣闊,這是一個繁榮時代給我們帶來的迷惑。怎么辦呢,我們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們能夠讓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那么第三點就是勇者不懼,當這個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懼、恐懼、懼怕,這一切壓來的時候,我們記得老百姓的一個說法,叫做“兩強相遇勇者勝”,也就是說,當你自己的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自己知道有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說,我認為一個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內(nèi)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憂、惑、懼。他說就這么個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學生子貢就笑了,說夫子自道爾,您說的這三個標準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這樣的人,真正身體力行了,所以可以把這樣的感受說出來。其實這就是他所說的君子。其實孔子給我們做人的標準是什么呢,他沒有說你要追緬古圣先賢,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說的就在現(xiàn)世,就在此際就從自我修養(yǎng)做起,做一個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過多的 苛責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時間、精力、修養(yǎng)用來苛責內(nèi)心,這就是孔子所謂的“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相對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窩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能夠自內(nèi)心厚道而去薄責于人,少苛責于人這就是君子,一個真君子,他那種坦蕩情懷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洋溢出來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從來不抱怨不哭天搶地,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說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這樣嗎?不容易啊。

話外音:其實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身邊有人抱怨社會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于丹教授認為,《論語》中對于學習的論述很有意思,它認為學習者有兩個目的,一種是為君子學,一種是為小人學,難道在學習的問題上也有君子與小人之分嗎?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其實這個觀點在后來儒家的一個大師荀子《勸學篇》中又得到了發(fā)揮和解讀。什么叫古之學問為己呢,說真正尊崇學問的人,遠古的遺風是學術為了人心靈的建樹,真正人去做學問是為什么,就像今天的讀書,從小讀到大,無非是學會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學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yǎng),而且有內(nèi)心忠誠的公民,再讓自己能夠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就是為了完成這么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種為人之學又是什么呢,就是學了一點知識以后把它當工具,比如說去寫文章、評職稱,作為一種技能謀一份職業(yè),用這樣的知識和學問來取悅他人,在社會上為自己謀得一份福利,這就是被孔子所說的那種為人之學。所以孔子曾經(jīng)直接了當跟他的學生說:汝為君子學,不為小人學。何謂君子學,就是讓我們更超乎功利一點,讓我們所學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著實用,而要想著修養(yǎng)。因為一個人,只有你內(nèi)心修養(yǎng)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了解自己在這個坐標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夠有那樣一種起起伏伏的歡喜或者沮喪。應該說這是孔子對于標準一個明確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遠著眼于當下,君子永遠要做自己內(nèi)心一個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標從來不好高騖遠,我們看到了,孔子從來不說君子就要象誰誰誰那樣,孔子這里提出的君子永遠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標系,從眼前做起,從今天開始學習,讓自己成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實這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說在一條小街上開了三家裁縫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圖把自己說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說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縫,把這個大牌子掛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覺得我要比他更高一點,所以做了一個更大的牌子,說我是全國最好的裁縫;第三家想了想說難道我還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縫嗎,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塊很小的牌子擺在那兒,結果那條街上的所有客人都來了第三家,前兩家變得冷冷清清。這第三家牌子寫得是什么呢?他寫得是我是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也就是說,他把這個視線放回到眼前,從當下做起。

話外音:做好自己的事,當一個善良的人,這是論語 對于君子的第一條界定,但是不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可以稱之為君子呢?于丹教授認為光做一個善良的人是遠遠不夠的,君子還要有第二個標準,這是一個什么標準呢?

也就是說第一個標準他只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第二個標準他是一個偉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須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闊的。那么這種宏闊之志可以要求一個人不是太估計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經(jīng)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一個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樣,自己過的日子怎么樣,那么這個人她就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君子應該是胸懷天下的。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jīng)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這樣的一份擔當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中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我們想一想,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從來不是徹底分立的,甚至是針鋒相對的兩個流派,它其實是人格理想的兩端。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講:中國每一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的一種表述,叫做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個人在發(fā)達的時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個人在窮途末路困窘于一個不堪境地的時候還要不放棄個人修養(yǎng),這就是君子了。一個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斷的完善,磨礪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發(fā)達的時候,他才有可能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看中國古代,在孔子之后,經(jīng)過唐宋,我們能看到諸多名士,他們都是在自己極其窮困潦倒的時候還能做到胸懷天下,這點其實你想來是不可思議的。比如說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說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樣一片窮困潦倒的時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盡歡顏,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讓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說范仲淹,范仲淹說一個人他即使是處江湖之遠的時候,他不可能居廟堂之高的時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么這樣一些情懷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實一個人有如此的一個志向,有如此一種宏闊的眼界,這在論語中是一直得到鼓勵的。孔子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牽掛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繕的怎么樣了;而小人懷土呢,每天就惦記自己家的房子,他不會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說我怎么樣能夠多買一套房啊,我怎么樣能夠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還可以再多得一點啊,每天就在算計著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質生活這些人。這被孔子或者說被整個儒家學派稱為是小人的心思,當然這也沒有太大的過錯,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這么一點點利益上,而沒有道德的話他就很危險了。它會導致什么結果呢,這就是下一句,所謂君子懷刑,而小人懷惠。君子從來是尊重法制的,這個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規(guī)矩、尺度,所以君子懷刑就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份規(guī)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這個社會的制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走過過街天橋、走人行橫道、等待紅燈,這些看起來都會給我們生活多多少少帶來一點限制,但是這點限制讓你在一種尊重制約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種社會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這就是君子懷刑。但是小人是干嗎呢?懷惠。這個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說鉆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兩次,這里面潛藏的危機肯定要吃大虧。一看說紅燈跟綠燈中間閃著黃燈,可以跑過去,就趕緊跑過去吧,一看說車趕緊剎車了等著我過去了,覺得這件事情占了個小便宜,久而久之,這里面有多大的隱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說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個君子不妨從倡導的恒心開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由于有了多元選擇,所以我們是興奮的,我們是歡喜的,我們是激情的,我們是在眾多選擇中跳來跳去尋找眾多價值的,在今天我們都是一個聰明人,但是我們?nèi)鄙俚氖鞘裁茨兀窃诟∪A選擇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為君子的前提。讓我們多一點恒心與定力,這就讓我們接近了君子的標準,其實每一個人,當他走向這個社會的時候都會懷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圖偉業(yè),希望能夠在社會上有一番作為,但是很快這個幻影會象肥皂泡一樣一一破滅,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恒心的那個光環(huán)沒有足矣支撐我們做下去,所以做一個君子我們不見得都能夠做到無恒產(chǎn)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們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的境界那么離君子已經(jīng)不遠了,這是第二個標準。

孔子還有第三個標準。

話外音:于丹教授認為,論語中所說的君子并不是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及的,君子其實永遠是我們的鄰居,我們的朋友,而君子第三個標準恰恰能使我們在同事之中、在朋友圈里辨別出君子與小人的不同,這第三個標準到底是什么呢?

一個真君子的第三個標準就是好處事,他的人際關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這個人最終在團隊的合作中有所作為,所以孔子曾經(jīng)說君子跟小人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君子啊群而不爭,矜而不黨。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從來是不爭的,不跟別人有太多的糾紛爭執(zhí),他一個人內(nèi)心可以是驕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決不結黨營私。什么是黨,我們今天有一個詞叫做黨同而伐異,就是結黨營私,君子從來不結黨營私,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這是什么標準呢,和而不同,這么多人在一起,我們的觀點肯定不一樣,當我們說出自己觀點的時候,一個真君子會認真的傾聽他人,然后他能夠理解每一個人觀點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夠堅持自己的標準,這叫和而不同??鬃佑幸粋€表述,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個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會象空氣里的氧氣一樣讓朋友們感覺到很歡欣,但是他不張揚自己,他讓所有的人都受到照應;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們看比這個像形字是兩個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說,小人聚小圈子,他不會照顧大家的情緒。比如說開一個party,一個君子會讓這里面遠近親蔬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標準稍微低點的人呢,他就會來了以后找他最意氣相投的人,然后到一個角落去嘀嘀咕咕,他會覺得說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過他人的感受。所以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這種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種比啊,會出現(xiàn)結黨營私啊,就是因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懈與此,坦蕩蕩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歡欣的快樂的,這就是一個坦然的人。其實中國一直所倡導的古典美是一種和諧為美,而和諧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溶注。其實這就是一個君子之道,君子從來都是好處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經(jīng)有這樣一段很生動的描述,他說:君子易事而難說也,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論語子路)。一個君子他容易處事,但是你難以取悅他。大家能夠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這中間他喜怒不形于色,不會說輕易你給他一個小恩小惠他就給你大開綠燈打開后門,說之不與道,不說也。你想取悅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給他一點賄賂,你給他一點個人私利,他是不會高興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這個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會把你量身訂做安排在一個位子上。我們之道每個人能力都術有專攻,一個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定有他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從不勉強別人,而是審時度勢,根據(jù)這個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個功能,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不刁難你。這種人就是很容易處事,但是你很難取悅他的人,這就叫君子。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論語的這種敘事方式特別容易懂,就是因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換一個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難事而易說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別容易高興,能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處事的人。我們想想,就難事而易說這五個字勾勒出來的多生動,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吧,比如說你給他施一個小恩小惠,你幫他一個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請他喝一頓酒,或者說請他去桑拿,去按摩,這個人很快他就高興了,一個真正這么容易被收買的人就能夠好合作嗎,這個人是不容易共事的,為什么呢,因為你取悅他的這種方式是不合乎道的。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說之雖不以道,說也。你取悅他的雖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興,那么你取得了一時的歡心,你以為他以后就會非常忠誠的一路給你開綠燈嗎,等到真用人的時候,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備是完備的備,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責備,你這個時候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財打通了關節(jié),接上了關系,終于有一天他來為你辦事了,你決定他會為你鋪開一條坦途了吧,這個時候他該求全責備了,他開始覺得你這兒不夠格了,那兒不達標了,你為什么不怎么怎么樣,你還可以更好一點嗎,當提出所有這些要求的時候,會被對方覺得很尷尬,很為難,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話外音: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必須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于丹教授認為君子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一個人的言行,也就是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一個君子的言行應該是怎樣的呢?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是現(xiàn)行其言,而后從之。一個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話先說出來,是你想說什么嗎,先去做,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從之,淡淡地再說出來,我無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現(xiàn)在就做完了。對孔子來將,那些夸夸其談,能夠描述的天花亂墜的人被他說成“巧言令色鮮以仁”。一個人說得如此光鮮,那么他內(nèi)心真正仁義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義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一個人內(nèi)心是堅定的,剛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訥的,他可能沒有那么多的言談,這就是所謂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訥于言,就是一個君子行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語言上寧可慎重。大家知道,在西方圣經(jīng)里面有一個說法,說這個世界上最追不會來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說出的話和失去的機會,其實說出去的這些話有的時候就像覆水難收,你是收不回來的,所以一共真君子寧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這就是孔子的標準,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留在今天是一個成語,叫言過其行。一個人說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話是君子之恥。所以做一個君子,一定是與他人和諧的、好處事的、保持著對這個世界和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讓自己的事情從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但是一個真正的君子其實在融會貫通之后還有一個很高的標準,就是君子從來不是作為一個固定的職業(yè),一個小角色被擺在那里的,他們是變通的,他是與時俱進的,是在這個社會整個的大變革里面隨時調整。由于他不斷進步而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地位,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四個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作為一個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個容器。其實,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規(guī)矩的擺在那兒做一份職業(yè)而已。也就是說,比職業(yè)主義更高一層的境界是理想主義。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的所為背后的動機。人很奇怪,我們是思維決定行動的動物,也就是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體相同,但為什么做這樣的事情解釋各有不同。我曾經(jīng)看到十五世紀一個宗教改革學家他寫的一本書,在這里面他講了自己青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說有一天,他路過一個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兒汗流浹背地在那兒搬磚。他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問第一個人,他說你在干什么呢,那個人特別沒好氣地回答他,說你看不見啊,我這不是服苦役搬磚呢;他想了想還是不知道為什么,就去問第二個人,他說你在干什么,這個人態(tài)度比第一個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磚先給碼齊,看了看跟他說,我砌這堵墻;后來他又去問了第三個人,他說你在干什么呢,那個人臉上一直有一種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磚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驕傲的跟這個人說,他說你在問我嗎,我在蓋一座教堂啊。其實大家可以看一看,這三個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們給出來的解讀是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我把他稱為悲觀主義者,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認為這是生活給你的一份苦役,對吧,我們總要付出嗎,你當然可以看到當下的辛苦他是確實存在的;第二種人的態(tài)度,我把他成為職業(yè)主義的態(tài)度,你知道砌一堵墻,他是一個局部的成品,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個職務和職稱,你知道你要對得起今天的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職業(yè)化的底線,但是你沒有更高的追求。這個境界是什么,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器的境界,作為一個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個層次,我把他成為理想主義者的境界。也就是說,你眼前的每一塊磚,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終會有一個夢想。你是為了夢想在走著從腳下到達夢想的歷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價值的,你的這種付出一定會有最終的成全。走在這樣一條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絕不僅僅作為一個器皿。其實,君子不器,這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是這四個字深刻的內(nèi)涵就在于我們前面幾個層次的君子要求之后,當我們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時候,不要滿足于眼前所作的當下的事情,而要看到這個事情背后的詮釋,他相關于我們的生命,相關于我們的夢想,相關于我自己在整個這個社會坐標中,能不能夠建筑起來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個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這個教堂,而也因為有一個教堂夢想的籠罩而成全了一個個體。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謂日三省乎己之說,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這么幾件事:

第一是為人謀而不忠乎。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社會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晉中職守做到了他的崗位了;第二一個是與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為一個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間的相處,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誠的,守然諾的;曾子的第三個標準很可愛,叫做傳不習乎。你所學的這些個知識,你又溫習了嗎。這是一個學習的標準,就是一個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進步了一層,你自己的內(nèi)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個新的心靈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這其實就是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種標準。由此可見,君子在論語中是出現(xiàn)的最多的一個字眼,那么在這個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遠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和諧的,他不存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賢的典籍里面,他其實就存在我們當下,我們眼前的選擇中,也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每一個人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二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5、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7、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8、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9、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13、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三

1、不論經(jīng)歷多少歲月,不論走過多遠路途,我都深深懷念那條路,它曾經(jīng)引導我與你相遇。

2、兄弟就是平時對你罵罵咧咧號稱見你就不煩別人,但你心煩的時候,他可以陪你灌著著啤酒直到天亮的人。

3、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4、我告訴你一句話: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我劉華強是什么人,不用我自己說。我有我的兄弟,我得為他們生命負責。

5、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兄弟合心,其力斷金,我們兄弟般的情誼不會因為空間距離慢慢疏遠。

6、兄弟不是一堆華麗的辭藻,而是一句熱心的問候,兄弟不是一個敷衍的擁抱,而是一個會心的眼神。

7、我告訴你一句話: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我劉華強是什么人,不用我自己說。我有我的兄弟,我得為他們性命負責。

8、兄弟不是一幕短暫的煙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畫卷,兄弟不是一段長久的相識,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

9、兄弟就是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他不一定能幫到你,但是他一定會出現(xiàn),站在你旁邊,永遠陪著你哭陪著你笑陪著你受苦。

10、兄弟的情誼呀我們今生最大的難得,像一杯酒,像一首老歌,像一杯酒,像一首老歌。

11、兄弟是平時在你身邊插科打諢,關鍵時刻卻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的勇敢,兄弟是為了陪你喝酒聊天而得罪自己的朋友,卻依然每次隨傳隨到的傻氣,兄弟是在你心急的時候心里比你還急,但還是勸你先別急的安慰。

12、兄弟就是自己遇到困難,還在想你會不會遇到同樣的困難的人。

13、上交不諂,下交不驕,則可以有為矣。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4、兄弟從來不用一份承諾卻也依然真心為我。

15、兄弟,我用心清楚而又親切的叫著,也曾想以笑來結局,卻猛然發(fā)現(xiàn),這屬于一道人生難題,站在這里我有些無能為力,難以解答。或許智者里我還太遠,或許他就是一幅畫不成的心。自然,我們無須沾巾,我們將著埋在心里,等芽結果是邂逅。

16、兄弟永遠不會輕易離開你,即使被迫分開個八九十年不聯(lián)系,他也會惦記你。

17、什么是兄弟,兄弟就是經(jīng)常不聯(lián)系,坐下來也有說不完的話,說不完的童年,時光。那些路我們一起走過的,可以開心說出來的!這就是兄弟。

18、在這個世界上找個好朋友不容易,找個兄弟就是難上加難了。有人說,前事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么這種兄弟情誼怎么可以不在乎?

19、海內(nèi)有緣競聚齊,事君彼此如兄弟。有時候兄弟感情就是這么一回事,不需要時間的洗禮,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誓言。只需要有共同的感觸,共同的思緒,共同的夢想,就會成為在對方最危難的時候的一面后盾。

20、兄弟就是會拐彎抹角調侃你,又不會讓你下不來臺的人。

21、兄弟就是和你沒有共同愛好也迫使自己對你喜歡的東西感興趣的人。

22、你心里想想,你現(xiàn)在難道不比別人幸福?

23、我不是你想理就理不想理就可以說拜拜的!

24、兄弟本是一母生,和和美美渡今生。古人桃園三結義,結盟弟兄劉關張。先去張關痛劉備,兄弟手足情意長。沒有來世弟兄長,珍惜此生情意長。

25、猛虎威霸青山,雄鷹搏擊長空。這是我們兄弟的征程,漸行漸懂,原來所謂兄弟、是一道風景。

26、一生中能遇到幾個這樣的知己?亦有多少人與你相坦以對?人生中能有幾個這樣的兄弟與你天涯相隨,有此兄弟夫婦何求?

27、親情,是性命成長的沃土。天下兄弟,一聲兄弟,生命兄弟,難忘那段歲月!

28、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兄弟合心,其力斷金我們兄弟般的情誼不會因為空間距離慢慢疏遠。

29、兄弟是身邊那份充實;是忍不住時刻想撥的號碼;是深夜長坐的那杯清茶…。

30、是兄弟,就一同來唱這首酸甜苦辣的歌,是兄弟,就一起來走這條歡聲笑語的路,踏平坎坷路,共飲兄弟酒。

31、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愛你,他只會怕沒本事照顧好你而努力,如果他事事與你計較隨便對你發(fā)脾氣,那只是說明他愛自己,沒有愛你的本事和能力。

32、兄弟就是手心和手背:當撫摩榮譽感受溫暖的時候,讓給了弟弟;當?shù)钟溆犹魬?zhàn)的時候,有哥哥的保護。

3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誰動我手足,我穿他衣服。誰穿我衣服,我剁他手足!

34、兄弟就是非要穿你的內(nèi)褲,卻又嘲笑你內(nèi)褲太小的人。

35、兄弟就像片片拼圖,結合后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不見了一片,就永遠都不會完整,你-就是我不想遺失的那重要一片。

36、尋遍記憶,唯有你,容得下完整的我。無論日后路怎么走,彼此老友角色似舊。

37、兄弟就是你惹了麻煩捅了簍子第一個想要告訴他,他只是罵你幾句白癡,怪你給他找事,但第二天你就發(fā)現(xiàn)他幫你把大事小情全部搞定。

38、兄弟從來不用一份承諾,卻也依然真心為我。

39、兄弟就是可以為一個女人放棄全世界,也可以為你放棄那個女人。

40、兄弟不是一堆華麗的辭藻,而是一句熱心的問候;兄弟不是一個敷衍的擁抱,而是一個會心的眼神。

41、弟兄們,今天你們走了,我知道遲早會有那么一天,剛進學校的那天現(xiàn)在依舊清晰的記得,三年,轉眼即逝,不知不覺還是到了分別的時候,記住咯,不管到那,在這你還有一大幫兄弟。

42、當時間過去,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jīng)義無返顧地愛過一個人,忘記了他的溫柔,忘記了他為我做的一切。

43、兄弟不是“幫”你做事,而是“為”你做事。

44、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隨鹓立位,南送雁來聲。遇適尤兼恨,聞書喜復驚。唯應遙料得,知我伴君行。

45、兄弟就是在你郁悶的想抽煙的時候,他搶過煙說吸煙不好,卻又自己抽的人。

46、兄弟不是一堆華麗的辭藻,而是一句熱心的問候;兄弟不是一個敷衍的擁抱,而是一個會心的眼神;兄弟不是一幕短暫的煙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畫卷;兄弟不是一段長久的相識,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

47、兄弟就是給你找再大麻煩也只是吐吐舌頭向你表示歉意,而不會聲淚俱下求你原諒。

48、會演戲的都是好學生,因為他們知道人情世故,早熟。

49、咱們的情誼好似一壇佳釀,隨著時光的飛逝,越釀越純。

50、當你給我一個微笑,讓我想起舊日的兄弟,使我的目光永遠沉入你的背影,夜以深,當流星劃過,不用傷悲,千百年后還會相會,在重復彼此的目光依舊會心跳一輩子。

51、喊一聲兄弟容易,做一場兄弟難,走過一段路,你我各自回頭細數(shù)回憶中的坎坷風雨,何人走,何人留,你明白,我也明白。要么就不要叫兄弟,若叫,就叫輩子,整整一輩子。

52、有路,我們一起走,有飯,我們一起吃,有甜,我們一起享,有苦,我們一起扛,有難,我們一起當,我們走過的路,開始……沒有終鐘點,有些哥們少的聯(lián)系,只是我們在為共同的未來努力,不代表忘記,未來還要一起闖的。兄弟與兄弟之間,沒有金錢與利益。沒有高低貴賤。只有一分真摯情義。

53、兄弟就是在你失戀的時候狂發(fā)1000條短信安慰你,事后還笑話你失戀的樣子真銼的人。

54、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

55、有共同的感觸,共同的思緒,共同的夢想,就會成為在對方最危難的時候的一面后盾。

56、我生命最好的年華全和你們一起踢球喝酒吹牛了,因此之后咱們都是光棍——這讓我很驕傲。

57、兄弟的感情不能只用詩句就能概括的要體會和感覺。

58、兄弟就是看球時毫不留情的批判你支持的球隊還不讓你有機會還嘴的人。

59、性命中能遇到幾個這樣的知己?亦有多少人與你相坦以對?人生中能有幾個這樣的兄弟與你天涯相隨,有此兄弟夫婦何求?

60、許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頂端,卻發(fā)現(xiàn)梯子架錯了墻。

61、我們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信,乃至相互理解,相互尊敬,相互信賴,相互支持。從此,我們兄弟結上了緣,這是一種特別的幸福。

62、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們曾吵過,我們曾打過,我們一起在風雨中走著,有事大家扛著,有難大家頂著。

63、閨蜜,對我們來說,甚至是比情人更重要的。

64、兄弟就是把最舒適的沙發(fā)讓給你坐,然后腆著臉坐你腿上的人。

65、而小人到頭來也只是小人一個,和這樣的人與之為伍是我一生中莫大的羞恥。你的一切心計在我眼中不過一笑而過,你的背信棄義換來的不過是割袍斷義。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四

作者:佚名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注釋①陽陽:得意的樣子。②簧:古時的一種吹奏樂器③由:同 “游”房:同“放”。由房,游樂 ④只、且: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⑤陶陶:快樂的.樣子。⑥纛:(dao)羽毛做成的舞具。⑦敖:同 “邀”。由敖:游遨。

譯文夫君得意喜洋洋,

左手拿簧高聲唱。

右手招我去游樂,

盡情歡愛真快樂。

夫君快樂樂陶陶,

左手拿羽把舞跳。

右手招我去游玩,

盡情歡愛真快樂。

賞析

按余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tài),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zhí)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xié)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余,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zhí)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坝煞俊笨赡苁恰坝筛薄ⅰ坝蓛x”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 《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苯裉煲巡恢獌晌枨膬?nèi)容,但從君子(舞師)“陽陽”、“陶陶”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其樂只且”恰恰說明其樂之甚?!爸弧?,韓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

詩的格調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想見舞師與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xiàn)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yǎng)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閑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jīng)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閑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五

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鬃印墩撜Z》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印墩撜Z》

(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

(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鬃印墩撜Z》

(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為怎么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xiàn)在呢?但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鬃印墩撜Z》

(戰(zhàn)斗中,三軍的統(tǒng)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鬃印墩撜Z》

(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鬃印墩撜Z》

(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

( 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于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么四海之內(nèi)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鬃印墩撜Z》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鬃印墩撜Z》

(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摘孔子《論語》

(雖然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印墩撜Z》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么就是不發(fā)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著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印墩撜Z》

(君子能夠協(xié)調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16、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摘孔子《論語》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shù)姆绞接懰矚g,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shù)氖侄斡懰矚g,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1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鬃印墩撜Z》

(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1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摘孔子《論語》

(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19、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薄鬃印墩撜Z》

(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20、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薄鬃印墩撜Z》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印墩撜Z》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22、有殺身以成仁?!鬃印墩撜Z》

(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論語》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2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鬃印墩撜Z》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26、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鬃印墩撜Z》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2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印墩撜Z》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8、小不忍,則亂大謀?!鬃印墩撜Z》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2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印墩撜Z》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

(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鬃印墩撜Z》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一個人不應該發(fā)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fā)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fā)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印墩撜Z》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印墩撜Z》

(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nèi)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論語》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36、朽木不可雕也?!鬃印墩撜Z》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3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鬃印墩撜Z》

(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于虛浮。只有外表和內(nèi)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鬃印墩撜Z》

(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于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鬃印墩撜Z》

(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

(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鬃印墩撜Z》

(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zhí)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45、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發(fā)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印墩撜Z》

(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yōu)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yǎng)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鬃印墩撜Z》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斗,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六

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盡信書,不如無書。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0、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11、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4、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7、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0、仁者無敵。

21、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3、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2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5、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8、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2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3、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3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37、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8、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39、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40、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1、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4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4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48、人皆可以為堯舜。

49、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2、民事不可緩也。

53、其進銳者,其退速。

54、仁則榮,不仁則辱。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57、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58、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5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七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勵志名言,孔子經(jīng)典名句

6.朝聞道,夕死可矣。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3.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14.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5.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1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0.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八

1.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2.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3.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6.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 當仁不讓于師。

8.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9.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 克己復禮。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2. 愛人。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13.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4. 克。伐。怨。欲。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6.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輨t足以使人。

推薦君子必慎其獨也心得體會簡短九

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墩撜Z·學而》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23、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24、聽其言而觀其行?!墩撜Z·公冶長》

25、敬鬼神而遠之?!墩撜Z·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墩撜Z·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墩撜Z·述而》

2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

31、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32、君子成人之美?!墩撜Z·顏淵》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衛(wèi)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為謀?!墩撜Z·衛(wèi)靈公》

38、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4、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4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4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8、《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9、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50、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