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 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心得體會(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7 17:16:07 頁碼:13
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 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心得體會(九篇)
2023-01-07 17:16:07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一

當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墻的時候,用了黃金600萬兩,這樣的巨資一半是由國庫所撥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戶攤派的。而江南首富,沈萬三認領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費用。

修城所用的磚都是來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五省,由20多萬工匠燒制。使用五省燒制的城磚3.5億塊,磚的規(guī)格長40cm、寬20cm、厚10cm、重約15-20kg。每塊磚的側面都刻有燒磚工匠、提調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燒制時間等字樣,以示責任到人,也正因為如此嚴格的責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這座明城墻歷經戰(zhàn)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墻上的字揩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均可見到,刻字方法有陰刻和陽刻,城磚上的字數(shù)最多的達69字。南京明城墻中還使用了六朝、南唐舊城磚。

南京城墻的建設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六朝和南唐以來遺留下來的部分舊城加以整修和擴建,疏浚河道;第二階段是與鳳陽中都并建時期,對舊城垣維修加固,并向北拓寬到江邊;第三階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寶、三山、通濟等城門,這時南京城已初顯規(guī)模;第四階段開始修建外廓,周長百里,有外城門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這座城堡打破了傳統(tǒng)建筑中軸方位對稱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負山繞水,采取沿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墻形成高城深壕,以實戰(zhàn)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狀似葫蘆(又說似芭蕉扇)南北長10千米,東西長5.67千米。數(shù)十萬人耗時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長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墻高14-26m,城基寬14m,上寬4-9m;外層墻上設有雉堞(箭垛)13616個,藏兵洞200多座。除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條石為礎,上部砌城磚,砌磚用蓼草漿、石灰、細沙、桐油拌成的夾漿粘合。明城墻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為使用了這種黏合劑。

城墻的頂部用磚砌成外高內低的斜坡,城墻兩邊內側有水槽。女墻每間隔60米,就設一個出挑70cm的石水槽,將城墻上的水排到城內石明洞,再由排水溝將水排出城外。這個排水系統(tǒng)同時也可以將城內地面澇水排出城外。

“內十三,外十八,城門栓子向外插?!边@句南京的諺語正好說出了南京的城門數(shù)目。南京城十三個城門可以用清朝吳敬梓的歌訣來說:“三山聚寶連通濟,洪武朝陽達太平,神策金川臨鐘阜,儀風(定)淮清(涼)到石城”,甕城有一甕、二甕、三甕;外郭設門18座,由于外廓的城門多是由黃土夯制,民間俗稱“土城頭”,因此沒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門;但如堯化門、麒麟門、仙鶴門、安德門、江東門等仍舊做為地名使用。

中華門城堡原名叫“聚寶門”,因為正對著城南的聚寶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條中華路,而更名為“中華門”。這門上的三個字,是蔣介石先生手書的。中華門是內外秦淮河距離最近的地方,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城堡南北長129米,寬118米,占地一萬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華門一城三甕,它的平面呈一個“目”字型,兩側有二道登城馬道,城堡內有27個藏兵洞。

中華門城堡由三個甕城組成,8.5米高的內城墻將城堡內三座甕城相連,三道甕城形成“目”字型封閉格局。城堡的東西兩側,有兩條寬11米的登城馬道,是戰(zhàn)時運送軍用物資上城的快道,也是將領驅馬直上的通道。馬道、內墻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擊,令突入之敵無處遁逃。在中華門城堡內,有27個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擺放一些備戰(zhàn)的物資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門的底層兩側各有3個,登城馬道下各有7個藏兵洞,第二層還有7個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從兩側的馬道繼續(xù)走,可以到達第三層平臺,明代時第三層上建有鏑樓,現(xiàn)在我們已經看不到了,它毀于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火。現(xiàn)為平坦樓臺。中華門城堡每道甕城都有一門一閘。每道拱式門都是雙扇鐵皮包裹的木質大門,洞內設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每道甕城上正中原原都設有一個小城樓,樓內有升降千斤閘的絞盤車,現(xiàn)在升降千斤閘的絞盤車已無存?,F(xiàn)在城門洞兩側可以見到從底到頂寬20厘米的石槽就是當年升降千斤閘的長槽。但我們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時代。敵軍攻破城門,涌入城內,城門里的千斤閘就會迅速降落,切斷敵人退路,將敵軍困在甕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萬千齊放,或礌石滾木齊下,殲敵于封死的甕中,恰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中華門城堡在軍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對守護南京起著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為長江,故此門極為重要。1853年太平天國洪秀全率太平天國起義軍和清軍的一次次激戰(zhàn)、1920xx年辛亥革命時期江浙聯(lián)軍司令徐紹楨指揮部隊與張勛的清軍殊死搏斗、最驚心動魄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國民黨將領唐生智率領守軍84師頂住了日軍30多次進攻,與日軍展開肉搏戰(zhàn)譜寫了中華民族的正氣之歌。中華門城堡西面還有沈萬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觀念有重要意義。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知我中華,愛我中華》。

中國,一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神圣國家;中華民族,一個生息繁衍在這神圣國家的偉大民族。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以地大物博和山川壯麗而自豪,以古老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而驕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發(fā)自內心、源于真情地贊嘆——我愛中華!

當世界籠罩于原始與愚昧的混沌中時,古老的東方燃起了文明的火種;當歐洲處于中世紀教會神權統(tǒng)治之下時,中國的四大發(fā)時迸出了科技的火花;當世人習慣于不知所蹤的七大奇跡時,他們仍要為東方古國的兵馬俑倍感驚嘆!

中華民族,燦爛輝煌,“漢唐盛世”敢問天下誰與爭鋒?絲綢的絢麗光彩耀花了西方人的眼睛;黑色火藥將歐洲封建時代炸的粉碎;造紙術的改進使世界有了精彩的記憶;大明的龍船給世界各國帶去了天朝上國的威嚴我們曾經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首五千年,我們的祖先曾創(chuàng)造出何等光輝燦爛的文明?諸子百家,爭鳴齊放;孔老夫子,千古流芳;萬里長城,雄姿颯爽;絲綢之路,駝鈴叮當;敦煌壁畫,舉世敬仰;唐詩宋詞,千古絕唱;四大發(fā)明,盡耀輝煌;民族英雄,層出不窮;明清小說,百讀不爽……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薪火傳承的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先天下之憂而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感染和影響著無數(shù)的愛國之士。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硝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到如今的“神六”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中華大地的山山水水、燦爛的文化讓人驕傲,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更使人自豪。當我們置身在歷史的長河中,領略這一切的時候,怎么能不從心里涌流出對中華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三

時間如水,生命如歌。21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歷史飛越,譜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在這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等等。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熔鑄在團結統(tǒng)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我們不能忘記!

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一代接一代,傳承著中華美德,傳遞著中華民族奮進的圣火。在發(fā)展的道路上,我們不難看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huán)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于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的陶母拒魚。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朱沖還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將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然而,在傳承美德的路上,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諸多難堪與困惑。

某些人總是感嘆“世風日下”,在這個經濟日益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貶值呢?我覺得不能這樣簡單的認為。畢竟,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他的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有著千百年來民族美德的沉積,都有著對道德的認知與認同。因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個中華子民的心中。

我們是21世紀的新少年,走在建設祖國的長征路上,任重而道遠。我深深體味到,我們既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xiàn)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在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我們身上,寄托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因此,我們更要傳承中華美德,培養(yǎng)民族精神。

2.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龍鳳成祥,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回,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傳統(tǒng)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系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世代相傳并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xiàn)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tǒng)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xiàn)傳統(tǒng)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 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繼承是前提,創(chuàng)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惟有創(chuàng)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chuàng)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tǒng)一,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它始終是發(fā)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xù)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chuàng)造。

正是這種閃爍著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并頑強奮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yōu)檎衽d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fā)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著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著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梁。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xiàn)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yōu)秀秀的民族精神,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yè)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

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結合青少年的學習、社會參與、休閑娛樂、課外活動等多層次需求,提供具體有形的服務,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心、寬容心、誠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義、責任、參與、奉獻、仁愛、尚義、敬業(yè)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時,還要注意從小培美學生勇于擔當責任的意識,友愛互助的團結意識和堅毅自信的強勢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學生善于面對困難和危難,在困難和危難面前,要不僅不怕,還要能從內心激發(fā)一種力量去戰(zhàn)勝困難和危難。這就不僅要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浩然之氣,還要培養(yǎng)其處變不驚,知難而上的堅強品格。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xiàn)。在我們宏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著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歷史上的正氣人物、正氣故事來教育青少年學生。特別是要善于運用我們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培養(yǎng)起來的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來教育青少年學生。這些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培養(yǎng)出來的符合時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們應該將其歸納整理,寫入教材,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長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才會有希望。

祖國大廈的擎天柱農行吉林省琿春市支行張世軍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在故土還是異國他鄉(xiāng),每當聽到這雄壯激昂、催人奮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刻,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會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流下激動的熱淚。就像看到“神州五號”飛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奧運冠軍領獎臺時一樣,心朝澎湃,熱血沸騰,淚水再也無法忍祝這僅僅是平凡的淚花嗎?不!她是一種化身,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個崇高而偉大、流芳百世傳頌萬年的名——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蘊和更深一層的則是純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后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zhàn)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社會發(fā)展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對自己祖國的感情時刻蘊含在心底,如同與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樣,永遠割不斷。這種真摯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懷一腔鄉(xiāng)愁,盼望落葉歸根;這種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國的人們,深感熱土難離。一代偉人鄧-小-平對祖國懷有一腔樸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時,從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著堅韌,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和熱愛。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贝四搜S子孫之鐵骨柔腸!

愛國是中國人發(fā)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植根于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不甘恥辱、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發(fā)圖強的精神?!翱愁^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對敵人的屠刀視死如歸。是無數(shù)夏明翰式的共產黨員用血肉之軀把我們多難的民族拖出了地獄;無數(shù)優(yōu)秀中華學子,身在異國他鄉(xiāng)刻苦鉆研,為國爭氣,學成之后不為國外榮華富貴所動,毅然回國投身祖國的建設事業(y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并與同代人相約“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于世界之時!”這是何等遠大的志向、何等堅定的信念啊!……是的,無論何時何地在中華兒女心中價值的天平上,祖國永遠是最重的砝碼。如今,在中華民族精神的滋養(yǎng)下,愛國的激-情、愛國的信念發(fā)芽、長大,并結出累累碩果。事實說明,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部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永遠伴隨著我們遠行。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奉獻作為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獻精神是全社會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奉獻精神是永恒的,沒有奉獻,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民族?!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千古流傳的名句,是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既表現(xiàn)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也滲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導奉獻精神,這樣才能弘揚美德,使人充實,使人高尚。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和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我認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無私奉獻做起。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四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誦讀國學經典,愛我中華》。

打開傳統(tǒng)文學的經典著作,手指悄無聲息地掠過一個個溢滿靈動的字符。伴隨著幽幽的墨香,在這五千年書海中徜徉,追尋五千年民族精神的脈動,捕捉那刻骨銘心的心靈感觸。

翻開《詩經》,攀登這座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巔峰,令人心馳神往??窗桑骸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边@是對心上人執(zhí)著的思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是對戍邊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感懷;“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是故都顛覆后的錐心泣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是戰(zhàn)士們同仇敵愾、共御敵辱的決心!

這樸實敦厚的詩歌巨著,讓中國詩歌獨特的藝術之旗,在世界文學史的上空獵獵揚起。

放聲《離騷》,徜徉在這片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瀚海,令人驚心動魄。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边@是屈原對廣大勞動人民的關注與同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边@是屈原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屈原對美好理想九死未悔的執(zhí)著追求。

這部宏偉的詩篇,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熱情,以至于整個生命熔鑄而成的。

研讀唐詩宋詞,前所未有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生命力。

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愴蒼涼;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高昂明朗;

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渾壯闊;

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典雅深沉。

誦讀唐詩,領略唐人蕩氣回腸的悲與喜。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深幽,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深情,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慷慨。

誦讀宋詞,那深蘊的內涵,細膩的筆觸,優(yōu)雅的格調,豐厚的底韻,不能不讓人感慨,感慨其精神,感慨其文采,感慨中國文化的瑰麗神奇。

誦讀經典,愛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誦讀經典,愛我們中華智慧的燦爛輝煌。

誦讀經典,愛我們中華精神的浩瀚深沉。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誦讀經典,愛我們中華民族堅毅剛強的風骨,愛我們中華民族偉岸挺拔的精神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五

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等等。

就好比說《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一――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xiàn),比如說:幫家長倒一次水、幫家長洗一次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說,現(xiàn)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紙、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里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二――不隨手亂扔垃圾。

說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的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要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里有這個信念,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就不會再出現(xiàn)了。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于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是蔑視他?;蛘?,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

同學們,除了這些,中華美德還有很多很多。它經常會在我們中間出現(xiàn)。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擁有中華美德的中華人!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六

“中華美德”,一個人人皆知的詞匯。每一個人都在提倡:爭做美德少年,爭做美德市民,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誰能夠毫無疑問的做到了?

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很多,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會想起各種美德:在個人生活中,我們會想到自立自強、用心進取、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及勤勞節(jié)儉等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會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及友愛兄弟姐妹等;而在校園生活中,我們會聯(lián)想到熱愛群眾、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等。由此能夠看出,我們的美德能夠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來形容。

美德,不是喊一喊說一說就能夠做到的。我們需要的是實際行動,而不是憑空想象。

從小到大,父母便教導我們要“百事孝為先”,但是他們又何曾做到了?幼兒時,幼稚園的老師教導我們要“誠實”,但是他們又何曾做到了?

古人以前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辈诲e,我們不僅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所有人就應做的事情。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與日月爭光”的民族氣節(jié)。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核心。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所以,我們就應有愛國意識。

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忙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事情。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而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我們需要的是自強,要與人們呼吁的一樣,要爭做美德少年。成為未來祖國的棟梁,為未來的中國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七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中“坎坎代擅”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酈道元的《水經注》,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我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煙花蒼茫,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奔馳,長河揚鞭的祖國。

在爬滿甲骨文的鐘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我想說又不愿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亞細亞的東部,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于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yǎng)饑餓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開始規(guī)劃治國方略,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民族的血肉與骨骼;鄧小平,把飽經滄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給我膚色的祖國,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盡管在鄉(xiāng)村,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盡管在城鎮(zhèn),還有下崗工人無奈地訴說,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沖破舊的觀念,舊體制的束縛,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

這是一個除舊立新的祖國。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我的話語多得成一部歷史,我的話語多得可組成一片星河,但是說得最多最動情的一句,便是——騰飛吧祖國、祖國吉祥,吉祥祖國。

歌頌祖國演講稿-騰飛吧,祖 國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五十九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祖國母親!

我們以《詩經》關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頌》的音韻;以古風與樂府、律詩與散曲;以京劇與秦腔、梆子與鼓詞唱您歷史恢宏歲月的輝煌,唱響您壯麗的山河亮麗的風景。

我們以岳飛的一闋《滿江紅》,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氣歌》,以魯迅的一聲《吶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響您不屈的脊梁與骨氣,唱響您不屈的尊嚴與神圣。

我們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貧;以楊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劉志丹胸前的那塊補丁;以焦裕祿窗前的那盞油燈;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腳印,唱響您的堅韌與頑強,唱響您的靈魂與精神。

親愛的祖國,讓我們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編織彩燈云錦;讓我們以喊江喊海的喉嚨,在金黃季節(jié)里黃金般的早晨,唱響國歌和飄揚的五星紅旗,唱響千百年來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黃河猛、長江壯、泰山雄、昆侖莽,萬里山河浩浩蕩蕩從天安門前走過,走過一隊隊雷鋒,走過一隊隊徐洪剛,走過一隊隊李向群,走過一隊隊方紅霄——走出中國人民最風流最風光最風情的步伐;走出中華民族最壯觀最壯美的方陣!仰望藍天,“神州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工程,曠世神奇。親愛的祖國,五千年的蘊涵和積淀,五十九年的揚棄和繼承,一個東方巨人到了可以說“不!”可以發(fā)言的時候。您聚集當今世界上最多最廣最大的人氣和景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和平與發(fā)展是您熱切表達的心聲!您不卑不亢不躁不驚,以坦蕩豁達和深邃、閑靜,闊步在新世紀的黎明!在“xx大”的東風勁吹中,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正繼往開來帶領著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八

自從1988年費孝通先生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以來,這一觀點逐漸成為學術界的主流話語。在國家意識形態(tài)話語中,中華民族整體性話語敘述也越來越多地得到闡發(fā)。但由于過去民族理論主流話語是強化中華民族內部56個民族的特點,按照“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的主旨,建構了一套民族政治發(fā)展、民族經濟發(fā)展、民族文化發(fā)展、民族人口發(fā)展等體現(xiàn)差異性的話語體系,其中有些話語體系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構建是相互抵牾的,甚至直接解構了中華民族的整體性。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亟須重新審視過去習以為常的一些話語敘事。

在有些政策解讀、學者研究等場合,總有人不自覺地使用“主體民族”這個詞語。有的人把人口占絕對多數(shù)的漢族說成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在這里,“主體民族”等同于“人口占多數(shù)的民族”;有的人把在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說成是“主體民族”。在反對“疆獨”“藏獨”的斗爭中,我們注意到“主體民族”話語已經被“疆獨”“藏獨”包裝成政治動員的重要詞語,構成沖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隱患。

在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中,關于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各項制度安排,通常使用“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比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自治區(qū)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這種表述明確告訴我們,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賦予某些民族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權利,但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不等于主體民族,沒有超越法律規(guī)定的高于其他民族的特權。在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各民族公民一律平等,民族區(qū)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各級自治地方戴了民族的“帽子”,是要這個民族擔負起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更大責任。因此,無論在法律層面還是政策層面,都沒有“主體民族”表述。

實際上,在國際視野中,“主體民族”建構論,往往被看成是大民族“同化論”的翻版,也正因為如此,“主體民族”由于概念的諸多歧義越來越遭到人們的詬病。從世界范圍民族關系發(fā)展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尊重多元文化,強調公民權利平等,而不是突出“主體民族”性,更遑論給予“主體民族”更多的特殊權利。比如,哈薩克斯坦宣布放棄“哈薩克主體民族構建”,就說明“主體民族論”的缺陷。我們國家從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到費孝通論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是對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否定,也是對自治地方某個民族的“主體民族意識”的否定。

作為“國族”的中華民族,首先是全體擁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共同體,不僅包括大陸范圍的各族公民,也包括港澳臺、僑居國外的中國公民,“在世界各地有幾千萬海外僑胞,大家都是中華大家庭的成員”。因而中華民族應該是包括今天56個民族在內的生活在中華大地上所有民族及其海外華僑的統(tǒng)稱。

有一點需要明確,中華民族不包括原來擁有中國國籍、現(xiàn)在加入其他國籍的華人,這些人有的生活在國外,有的可能生活、工作在中國境內,“雖然他們心向祖國,但已經不擁有中國國籍,他們在公民意義上不屬于中華民族成員”。有些華僑加入住在國國籍后,作為住在國公民,根據(jù)宣誓效忠的法律規(guī)定,有對這個國家的責任和義務,不再對中國這個原國籍國家有責任和義務,但他們,特別是移民后獲得住在國國籍的第一代華人,對原來的“祖國”還有很深的感情,他們的生活工作心理認同還不能完全與中國分開,他們對加入國籍的國家公民身份認同和主流社會的接納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因此,他們以中華文化為紐帶相互抱團,逐漸形成華裔族群,有的華人社區(qū)傳承了中華文化,但這些“唐人街”文化社區(qū),已經完成或正在經歷與住在國文化相互交融后的重構,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部分形式,但不具有中華文化之靈魂,只是中華文化的一塊碎片,不能等同于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也不包括這部分群體。

與此同時,中國境內邊疆地區(qū)有些少數(shù)民族,由于各種原因,分布在國境線兩側,是同一族群的兩個國籍公民,比如蒙古族、哈薩克族、朝鮮族、俄羅斯族等,有三十多個。分布在中國境內,擁有中國國籍的這些少數(shù)民族成員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一員,在中華文化沃土中成長起來的中國邊疆各民族文化,經歷了中華文化的全面洗禮,已經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人類學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文化涵化”,說的是一種文化進入另一種文化環(huán)境中,經歷了文化重組。由于地緣因素,這種“跨境民族”受境內外兩種力量的影響,兩種力量的作用力來自不同方向,甚至是來自完全相反的方向,會引導這部分群體的心理認同走向不同的方向。比如國際上時起時伏的泛民族主義思潮就是典型的“跨境民族”政治運動。如要求蒙古國與中國、俄羅斯聯(lián)邦的蒙古人聚居區(qū)合并的“蒙古統(tǒng)一”運動,其基點是主權獨立的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斯坦回歸”運動,內容是“主體民族”號召“同胞”回歸“歷史祖國”;“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思潮,已經成為“疆獨”政治動員的理論依據(jù)。顯然,這種“跨境民族主義”思潮,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有害的。

臺灣學者吳啟訥指出了大陸民族理論關于“跨境民族”話語的風險——強化“跨境性”,弱化了“中華民族”性,直接沖擊這些民族從心靈深處生發(fā)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心理認同。今天我們要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群體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亟須加大對這部分群體社會生活、文化習俗的中華文化化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作為這些民族(族群)研究的敘事前提,圍繞這個前提重構學術話語體系,并在宣傳報道和政策實踐上弱化這種跨境意識,強調中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中華民族意識,通過縮短文化距離,培養(yǎng)中華民族心理認同。

對各民族同胞而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體現(xiàn)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命題。此后,以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主體,建設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他說,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締造祖國悠久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今天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共同體,“把漢族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是錯誤的,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也是錯誤的;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由于種種復雜因素,人們對中華文化認識還有諸多偏差,對中華文化作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也有潛在的抵觸。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有的人將中華文化窄化成傳統(tǒng)文化,甚至窄化成儒家文化;還有的人不自覺將漢族傳統(tǒng)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將少數(shù)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有人認為作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中華文化,指的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性內容,不包括個性內容,比如,有人認為,我國各民族群眾信仰的伊斯蘭教文化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維吾爾族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傳統(tǒng)文化內容不屬于中華文化。還有的人看不到56個民族文化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認為中華文化就是56個民族文化的總稱或總和,56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加在一起就是中華文化。

筆者認為,上述種種中華文化觀都有將中華文化虛化的風險。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理解成56個民族共同性文化因素,不包括個性文化內容,直接割裂了民族文化。一個民族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屬于中華文化,在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層面則不屬于中華文化是難以想象的。而“把56個民族文化簡單加在一起解讀中華文化,淡化或忽略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兼容并蓄性,割裂了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機聯(lián)系,實際上虛化了中華文化”。

可見,新時代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需要引導個體民族意識健康發(fā)展,不能放任個體民族意識發(fā)展成狹隘的民族情緒;需要糾正“主體民族”偏差意識,警惕“跨境民族”政治化意識,澄清“中華文化”模糊化意識,深化全體中國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這就意味著亟須對傳統(tǒng)民族理論話語體系進行重構,從個體民族話語敘事轉型到“中華民族整體”性話語敘事。

推薦中華民族工作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九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最近湖南衛(wèi)視播放《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jié)目讓我們倍受感動。他們生活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但是自強不息和奮發(fā)有為;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yōu)楦改概艖n解難,代替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身上散發(fā)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光芒,引導著我們走向美好的明天。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

中華民族本身就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進行文化傳承和交流形成的中國各民族的統(tǒng)稱。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這些傳統(tǒng)蘊含著人類的智慧與美德。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是未來的一代,傳統(tǒng)的傳承是靠一代代人延續(xù)下去的。傳承傳統(tǒng)不僅是我們的責任,在日常中生活中,我們更應該以優(yōu)秀傳統(tǒng)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只有人人這樣,我們才能將中華文明民族精神發(fā)揚光大。

尊長、知禮、孝敬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偉大領袖毛澤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孝敬自己父母,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韶山,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墳前,寄托自己對父母的思念。第二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師毛宇居先生。在學校,我們見到老師要問好,上課時專心聽講,認真做好筆記,并做好作業(yè);同時,聽從老師的教誨、虛心接受老師意見或建議;另外,要聽從老師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在家,我們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生病或有困難時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xié)助父母;最后,我們更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作為同學,要學會與人相處,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要學會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要善于和他人溝通。與人交往要禮貌、誠信,特別要學會尊重別人。

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中學生,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勤儉節(jié)約。例如,廢品再利用,空飲料瓶和橡皮筋做羽毛球,短褲做地毯;洗手打肥皂時,把水關掉,沖洗時再打開;出門時隨手關燈,切斷電器電源,吃飯時不隨意拋灑飯菜;還可以把不用的東西捐給山區(qū)的同學……

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張星由于父親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不能稍重一點的體力,所有的負擔全部落在張星母親一個人身上,所以,從小就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格,從小就擔起了家庭的一些負擔,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干家務的同時,從沒有把學習耽誤,學習成績總是排在班級的前兩名,年級前十名。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有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強烈的進取精神。所以她被稱為“最美孝心少年”。 張星的生活環(huán)境與我們是無法相比的,因此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F(xiàn)在我們要做到:自己能及的事自己做,還要幫家里干家務。同時,遇到困難的事情要學會自己解決。

中華美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中華美德是火,點燃生命之燈;中華美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中華美德是路,帶我們走向燦爛的未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