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 關于誠信案例的心得體會(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08:18:44 頁碼:9
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 關于誠信案例的心得體會(7篇)
2023-01-01 08:18:44    小編:ZTFB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一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的劉備假意哭荊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故事。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钡那G州。這個著名的文化名城,座落在遼闊富饒的江漢平原的西沿。漢朝的時候,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州,這里因北有荊山而得名。東晉以后,有幾個皇帝在這里建都,使這座城池成了歷代王朝屯兵置府的重鎮(zhèn)、兵家必爭之地。

荊州城由于地處江湖之會,是連接東南西北水陸交通的樞紐,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特產(chǎn)豐富,而且還曾是全國重要的商業(yè)中心之一,在西漢時期,名列南方五郡之冠。

荊州這個名稱,是上古大禹治水時所定的九州(冀、袞、青、揚、荊、豫、梁、雍)之一,以當時境內(nèi)荊山得名。三國以后,荊州城一直是州、郡一級的治所,有的還曾在此建都立國。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里面是土城。據(jù)說當年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腳條石縫中澆灌糯米漿,因而城墻特別堅固。傳說三國蜀將關云長鎮(zhèn)守荊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傳王母娘娘旨意,說荊州刀兵動得太多,要收回置于神地,不準凡人爭奪。關公忠于其兄不讓荊州,于是想了一個計策,說:“你們在西北,我在東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雞鳴止,誰先筑好,誰就管理這個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關公伐蘆葦筑城。關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雞尚未鳴。關公振動雞籠蘆席,公雞啼鳴,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這就是現(xiàn)在荊州城北門外九女琢的來歷。又傳說張飛也挑擔土來幫二哥筑城,可是來晚了,便將土倒在東門外,現(xiàn)今人們都把這兩座小口山似的土叫“張飛一擔土”。這些都是神話傳說,然而關公為了防范東吳,在漢代舊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荊州城北十華里,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南方最大城市的遺址——“楚紀南故城”。楚國有二十個國王,前后四百一十一年在這里建都。故城地上、地下、城內(nèi)、城外,蘊藏著豐富的楚國文化。在這里隨手都可以揀到兩千多年前的瓦片和陶片。

在荊州古城內(nèi)有關三國的古跡,還有關公行軍的大鐵鍋、養(yǎng)馬槽;有呂蒙襲荊州時,守軍丟盔棄甲的擲甲山等等。城外,八嶺山中有關眾多有關三國關羽傳說的遺址。我們步下八嶺山南端的落帽臺,向山中進發(fā),穿過層層松林,來到關公刨泉處。泉邊碑文記載:“劉先主困當陽時,關公引師救之,取道過此,人馬俱困,忠義感泉涌出,傳誦至今?!爆F(xiàn)在,這口泉的泉水,或為茶亭取水泡茶以待游人;或為酒廠取水釀酒,以款賓客。

悠久的歷史,給荊州留下了難以數(shù)計的古文物,現(xiàn)保存在荊州博物館內(nèi)的就有三千多件。以臥薪嘗膽聞名的越王勾踐,他所使用的一把寶劍,一九六五年在荊州城北出土。劍上有烏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大字。劍身滿是菱形花紋,鑲嵌著三色玻璃和綠松石。劍刃極其鋒利,至今仍能吹毛斷發(fā),削鐵如泥。

由于上學的原因,來到了這個古城,荊州雖不能與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比,但它有它獨特的韻味,在荊州,最常見的就是它的古城墻了.這里共有7個城門,整個城市就是被城墻包圍著的.三月里,春暖花開,結伴一起騎著腳踏車,迎著暖暖的春風,把我們青春的腳步留在城墻腳下,也留下我們美好的回憶!

荊州還有很多有名的景點:桃花島,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萬壽寶塔,春秋閣,金鳳騰飛,三國公園,荊州博物館等等.現(xiàn)在正是去桃花村的大好時機呀,品嘗著農(nóng)家菜,看著片片桃花,心情豁然開朗的許多,在這里遠離城市的喧鬧,好似來到了世外桃源呀!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二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nèi)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nèi)龂鴼v史煙云陳跡的憑吊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游,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給大家。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統(tǒng)一華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qū)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于荊州域內(nèi)。據(jù)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20xx年,前后經(jīng)歷了二十個國王,創(chuàng)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 并重,并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qū)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qū)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后,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zhèn),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lián)合在赤壁一戰(zhàn)大破曹軍,劉備遂于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并以此為根基迅速發(fā)展蜀國勢力。此后,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時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后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余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qū)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qū)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qū)的荊州區(qū)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zhèn)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nóng)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jīng)濟與文化也是非?;钴S和繁榮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fā)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yè)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zhèn)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于戰(zhàn)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guī)模約十倍于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并稱。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里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fā)展經(jīng)濟,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后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游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禎等都曾游歷過荊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一定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吧?,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現(xiàn)在的荊州城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字,這就是荊州古城墻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字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墻的漫長歷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筑有正規(guī)的城墻,后經(jīng)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墻。據(jù)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墻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出于割據(jù)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墻,筑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nèi)的墳墓盡遭挖掘。據(jù)說城墻筑成后,每到深夜,墻上便游蕩出無數(shù)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zhàn)火焚燒,城墻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準許,于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nèi)重修起磚城墻,還在城墻上建造戰(zhàn)樓一千余間,這次筑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制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責任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后來,元兵攻占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墻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舊基修復,并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nóng)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后,城墻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筑起城墻,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墻。城池構筑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墻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墻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墻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盡管曾遭三毀三建,且歷經(jīng)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墻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和當?shù)卣畬ηG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huán)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nèi)環(huán)道和外環(huán)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美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

另外,據(jù)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墻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道的、在萬里長城上發(fā)現(xiàn)的萬歷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20xx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字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nèi)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陜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還體現(xiàn)出一種質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筑或維修城墻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責任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責任狀。從城磚上文字記載的內(nèi)容看,是十分細致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于監(jiān)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梢娫诋敃r修筑荊州城墻時采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責任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先賢那里學習和借鑒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字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fā)現(xiàn)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字體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字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因此,這些文字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fā),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墻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整個城墻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nèi)面積4.5平方公里。城墻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墻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zhàn)爭防御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后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jù)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nèi)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于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zhàn)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fā)展荊州旅游事業(yè),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于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nèi)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跡,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nèi)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墻和這些歷史遺跡外,在荊州城內(nèi)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nèi)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wǎng)。為了適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墻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yōu)榱?座。荊州古城內(nèi)四處透射著現(xiàn)代氣息,商業(yè)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lián)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里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chǎn)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shù)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里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chǎn)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F(xiàn)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三

荊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qū)和公安、監(jiān)利、江陵三個縣及松滋、洪湖、石首三個市??倗撩娣e483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jīng)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為它管轄范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為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扒Ю锝暌蝗者€”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xiàn)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qū),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yè)城市,特別是紡織業(yè)比較發(fā)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yè),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為原來這里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條約)里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辟五個通商口岸,那么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zhàn)場,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游線、古三國旅游線、楚文化旅游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跡遍布全市,現(xiàn)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群、荊州古城墻、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為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jiān)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zhèn)、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墻,歷經(jīng)1800多年,古貌猶存?,F(xiàn)存城規(guī)模之大保存之好,為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為數(shù)不多。城內(nèi)有建于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于明代的太暉觀,建于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qū),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屈家?guī)X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zhàn)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煅鑄鐵技術,絲織刺繡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蔽?、蜀、吳三國的眾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斗智斗勇,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跡。

荊州自古人杰地靈,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就曾在這里任職20余年。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杰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表字靈均?!罢齽t”即“平”,以法天:“靈均”即“原”,以法地。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故里漢壽滄港。約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說初5日),逝于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歲。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后,“屈”是楚國(昭、屈、景)三族中第一個大旺族。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漢壽境地?!拌Α本鸵浴扒睘樗呐煞Q,以后便成了“屈”姓。從“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歷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過宣王時的司馬,威王時的“莫敖”,是威震諸侯的大將軍,屈原的父親屈丐,字伯庸,是統(tǒng)帥楚國最精銳“申息”之師的大將軍。

屈原幼年,入公侯子第學校讀書,資質聰穎,過目不忘,又日夜苦讀,積累了不少文、史、神話和天文方面的知識,加之其父母教育甚嚴,公認他是王族子弟中的姣姣者,

屈原青年時,就明于治理,嫻于辭令。德才兼?zhèn)洌质俏渫醯暮笠?,懷王很器重他。約18歲就選入王室,20歲就奉命第一次出使(使者相當大夫)齊國,出色地完成了六國聯(lián)盟的重任。約22歲被任為左徒(太傅,即國王的秘書長)僅次于令尹(宰相),職位極大,并與楚懷王“成言”,即對天盟誓,君臣志同到老。便參與懷王內(nèi)政外交的重大決策。他積極主張明王法度。舉賢薦能,聯(lián)齊抗秦,統(tǒng)一中國,實現(xiàn)“美政”,懷王樂意采納。然而以南后鄭袖為首的貴族集團嫉妒屈原,反對改革,盡力讒毀,昏君糊涂地把他流放,此時屈原約30歲。

屈原離京后,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時,懷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懷王命他第二次出齊,聯(lián)齊抗秦,憑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齊宣王。但是,張儀又勾結南后再次詆毀屈原,懷王勃然大怒,改任他為三閭大夫,此職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關事務,負責譜牒,祭祀和教育等。雖職位較高,但不能面見國王。當懷王出秦赴約時,容顏憔悴的屈原,跪在路邊哭勸,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飛車而去,其惡果懷王被扣,囚禁三年,死于秦國,這時屈原已42歲。

屈原聽說懷王靈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并奉勸襄王與秦斷交,襄王已動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認賊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見,在宮門口卻碰上子蘭,他大聲怒罵子蘭。第二天,子蘭向襄王極力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閭大夫之職,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余歲了。

屈原離開郢都,沿長江而下,滿懷悲憤,憂愁交加,便寫下了《離騷》。在流浪中寫了《招魂》,還設靈位誦此詩祭祀懷王。以后過洞庭、逆沅水,回到漢壽滄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間他每天在河邊湖畔走來走去,獨吟詩歌。他已面黃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滄浪河畔遇漁父相交談心,便寫下了《漁父》。爾后,他離家行至湘水時,秦軍破郢都,聞此消息,他更憂國憂民,心似火焚,就寫下最后一首《懷沙》詩,表明他堅守忠潔、誓死不屈的決心。于5月5日自沉汩羅江,年62歲,故里滄港人民一聽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羅撈尸,并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以免魚龍傷害尸體。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龍舟競渡和包粽子的傳統(tǒng)風俗。

1953年,農(nóng)歷5月初5日,我國廣泛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會開會紀念屈原,號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學習。

屈原創(chuàng)造了與日月爭光的楚辭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滄港寫就?!峨x騷》是中國詩壇的杰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詩,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在很多國家的圖書館里還掛著屈原的畫像?!秶L》和《離騷》合稱為“風騷”,連詩人也稱“騷人”。抗日時期,曾一時定5月5日為“詩人節(jié)”。

屈原雖已離我們2283周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不僅要世代緬懷他,而且要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奮進的思想,忠誠高潔的品德,寧死不屈的意志和愛國愛民的偉大精神。

明朝“宰相之杰”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并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歷初年,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當時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決,前后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zhèn)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歷十年(1582年)卒,贈上柱國,謚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籍其家;至天啟時方恢復名譽。著有《張?zhí)兰?、《書?jīng)直解》等。“公安派”文學才子三袁,當代著名文學家曹禺、鄒荻帆、歐陽山等,都是荊州人。

荊州水陸交通發(fā)達,通信設備日趨完備。有干支公路1569條,全市在網(wǎng)通車里程4099.18公里,中心城區(qū)公交線路28條,運營線路網(wǎng)長度138公里。207、318國道和宜黃公路貫穿全境。焦枝、荊沙鐵路穿越其間。以長江、漢江為主航道,水上運輸便利。擁有程控電話、光纖通訊、彩色電視電話、數(shù)字微波等現(xiàn)代化通信設備,同時受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郵電業(yè)務。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四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nèi)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nèi)龂鴼v史煙云陳跡的憑吊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游,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給大家。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統(tǒng)一華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qū)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于荊州域內(nèi)。據(jù)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20xx年,前后經(jīng)歷了二十個國王,創(chuàng)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 并重,并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qū)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qū)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后,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zhèn),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lián)合在赤壁一戰(zhàn)大破曹軍,劉備遂于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并以此為根基迅速發(fā)展蜀國勢力。此后,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時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后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余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qū)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qū)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qū)的荊州區(qū)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zhèn)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nóng)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jīng)濟與文化也是非?;钴S和繁榮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fā)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yè)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zhèn)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于戰(zhàn)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guī)模約十倍于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并稱。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里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fā)展經(jīng)濟,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后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游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禎等都曾游歷過荊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一定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吧?,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現(xiàn)在的荊州城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字,這就是荊州古城墻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字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墻的漫長歷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筑有正規(guī)的城墻,后經(jīng)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墻。據(jù)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墻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出于割據(jù)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墻,筑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nèi)的墳墓盡遭挖掘。據(jù)說城墻筑成后,每到深夜,墻上便游蕩出無數(shù)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zhàn)火焚燒,城墻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準許,于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nèi)重修起磚城墻,還在城墻上建造戰(zhàn)樓一千余間,這次筑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制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責任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后來,元兵攻占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墻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舊基修復,并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nóng)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后,城墻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筑起城墻,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墻。城池構筑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墻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墻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墻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盡管曾遭三毀三建,且歷經(jīng)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墻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和當?shù)卣畬ηG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huán)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nèi)環(huán)道和外環(huán)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美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

另外,據(jù)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墻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道的、在萬里長城上發(fā)現(xiàn)的萬歷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20xx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字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nèi)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陜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還體現(xiàn)出一種質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筑或維修城墻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責任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責任狀。從城磚上文字記載的內(nèi)容看,是十分細致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于監(jiān)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梢娫诋敃r修筑荊州城墻時采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責任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先賢那里學習和借鑒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字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fā)現(xiàn)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字體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字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因此,這些文字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fā),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墻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整個城墻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nèi)面積4.5平方公里。城墻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墻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zhàn)爭防御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后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jù)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nèi)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于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zhàn)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fā)展荊州旅游事業(yè),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于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nèi)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跡,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nèi)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墻和這些歷史遺跡外,在荊州城內(nèi)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nèi)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wǎng)。為了適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墻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yōu)榱?座。荊州古城內(nèi)四處透射著現(xiàn)代氣息,商業(yè)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lián)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里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chǎn)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shù)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里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chǎn)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F(xiàn)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五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nèi)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nèi)龂鴼v史煙云陳跡的憑吊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游,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給大家。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統(tǒng)一華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qū)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于荊州域內(nèi)。據(jù)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20xx年,前后經(jīng)歷了二十個國王,創(chuàng)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 并重,并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qū)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qū)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后,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zhèn),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lián)合在赤壁一戰(zhàn)大破曹軍,劉備遂于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并以此為根基迅速發(fā)展蜀國勢力。此后,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時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后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余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qū)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qū)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qū)的荊州區(qū)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zhèn)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nóng)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jīng)濟與文化也是非常活躍和繁榮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fā)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yè)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zhèn)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于戰(zhàn)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guī)模約十倍于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并稱。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里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fā)展經(jīng)濟,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后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游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禎等都曾游歷過荊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一定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現(xiàn)在的荊州城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字,這就是荊州古城墻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字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墻的漫長歷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筑有正規(guī)的城墻,后經(jīng)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墻。據(jù)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墻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出于割據(jù)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墻,筑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nèi)的墳墓盡遭挖掘。據(jù)說城墻筑成后,每到深夜,墻上便游蕩出無數(shù)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zhàn)火焚燒,城墻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準許,于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nèi)重修起磚城墻,還在城墻上建造戰(zhàn)樓一千余間,這次筑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制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責任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后來,元兵攻占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墻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舊基修復,并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nóng)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后,城墻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筑起城墻,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墻。城池構筑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墻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墻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墻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盡管曾遭三毀三建,且歷經(jīng)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墻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和當?shù)卣畬ηG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huán)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nèi)環(huán)道和外環(huán)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美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

另外,據(jù)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墻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道的、在萬里長城上發(fā)現(xiàn)的萬歷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20xx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字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nèi)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陜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還體現(xiàn)出一種質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筑或維修城墻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責任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責任狀。從城磚上文字記載的內(nèi)容看,是十分細致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于監(jiān)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可見在當時修筑荊州城墻時采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責任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先賢那里學習和借鑒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字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fā)現(xiàn)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字體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字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因此,這些文字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fā),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墻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整個城墻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nèi)面積4.5平方公里。城墻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墻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zhàn)爭防御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后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jù)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nèi)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于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zhàn)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fā)展荊州旅游事業(yè),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于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nèi)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跡,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nèi)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墻和這些歷史遺跡外,在荊州城內(nèi)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nèi)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wǎng)。為了適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墻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yōu)榱?座。荊州古城內(nèi)四處透射著現(xiàn)代氣息,商業(yè)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lián)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里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chǎn)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shù)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里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chǎn)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F(xiàn)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六

赤壁之戰(zhàn)后,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jù)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劉備屯兵公安,不利于發(fā)展,便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的南郡,東吳魯肅勸說孫權暫時將南郡借給了劉備,于是劉備

便有了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北抗曹操,東和孫權,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漢基業(yè)。

后來,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于還了南郡,但由于《三國演義》的影響,至今仍有"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俗談。

民間有個歇后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給世人的印象是,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

人們錯認為他借的是整個荊州,事實并非如此。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jù)荊州。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這里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jīng)濟文化都比較發(fā)達。

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進取益州,向東可以進擊江東。

荊州一主要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赤壁之戰(zhàn)后,由魏、蜀、吳三家

瓜分: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武陵(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三郡;劉備最多,得了荊州的江南三郡--長沙、零陵、桂陽。

("武陵太守,為備所攻劫死。

子祎,事見魏武本紀" "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周瑜死后,東吳的魯肅基于戰(zhàn)略考慮,他竭力勸說孫權將東吳占據(jù)的部分荊州"借"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wěn)腳跟,與東吳一起抵御曹操。

孫權想想也對,就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一則讓劉備充當抗曹的戰(zhàn)略前哨,二則以此向劉備表示友好。

所以"借荊州"其實是借了荊州的南郡以及確認劉備可分得武陵和桂陽兩郡。

(之前,孫權另外任命了全柔為桂陽太守) 而孫權則收回長沙部份地方設漢昌郡。

以后,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派人去討還荊州,雙方為此劍拔弩張,關系緊張。

曹操進取漢中,劉備擔心丟掉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于是兩家重新

劃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于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于劉備,劉備和孫權各占三郡。

這樣,劉備不僅"還"掉了一郡,還讓出了一郡。

劉備解決了荊州的矛盾,與曹操爭漢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據(jù)有了漢中。

于當年七月,自稱漢中王。

但孫權還不知足,認為,荊州居東吳的上游,劉備對東吳是一個大的威脅。

如果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那么東吳不僅鞏固了長江中游,還能向巴蜀發(fā)展;然后以整個南方與曹操的北方對抗,進而統(tǒng)一中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卒,呂蒙代替其職位。

如果說魯肅是聯(lián)劉派,那么他則是堅決的反劉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軍主力在漢中和劉備作戰(zhàn),駐守荊州的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荊州主力進攻魏軍占據(jù)的

樊城和襄陽,擊敗曹魏大將曹仁并乘機圍困襄陽、樊城,曹操四處抽調兵力去解襄樊之圍,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軍、徐晃軍團、張遼軍團等。

關羽巧妙利用漢水暴漲的時機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中原地區(qū)遙相呼應關羽北伐,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差點打算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

在司馬懿等人的建議之下,曹操聯(lián)合東吳孫權,讓孫權乘機偷襲關羽的大后方荊州,關羽的荊州后方空虛,給了東吳呂蒙以可乘之機。

最后關羽在219年年底,敗走麥城,失去荊州這個戰(zhàn)略要地。

關羽的錯誤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沒有防備孫權違背盟約,沒有注意鞏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丟了荊州這個戰(zhàn)略要地!

段史實過程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權以瑜領南郡太守,屯據(jù)江陵;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

備立營于油口,改名公安。

"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眾,乃自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

……權以魯肅為奮武校尉,代瑜領兵,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權從之。

……復以程普領江夏太守,魯肅為漢昌太守,屯陸口。

"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后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yè)備,方作書,落筆于地。

……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肅初住江陵,后下屯陸口。

"

《三國志程普傳》記載:"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

權分荊州與劉備,復還領江夏,……。

"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

……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根據(jù)以上相關歷史記載,可以看出,《資治通鑒》和《三國志魯肅傳、程普傳》均有很明確的說明,而《先主傳》則沒有明確說明。

特別是編年史的《資治通鑒》將前后時間記載的很詳盡。

由此,我們可以勾畫出"借荊州"的實際過程為:

1、 208年11月,周瑜率領的大軍于赤壁擊敗曹操,又逆江西進,占領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門戶夷陵),包圍江陵,與曹仁展開激烈的爭奪戰(zhàn)。

2、 208年12月,劉備趁江陵大戰(zhàn),周瑜無暇南顧之機,率部南下?lián)屨妓目さ牡乇P。

3、 209年12月,曹仁放棄江陵北撤,周瑜占領戰(zhàn)略要地江陵。

孫權任命周瑜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羨)。

4、 同月,劉琦死,劉備為荊州牧。

周瑜將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盤分給劉備,劉備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

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

5、 210年12月,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管理(借)荊州。

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以絕后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

估計此時周瑜正在孫權處匯報攻蜀事宜)。

6、 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孫權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負責整個荊州地區(qū)。

親劉備的魯肅接任,乃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孫權同意了。

7、 同月,程普從江陵退至江夏,魯肅退至陸口,將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qū)(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移交給了劉備。

這就是借荊州的全部過程。

這些地方的重要性在第三個問題中再討論,可這些地方均是周瑜的部隊經(jīng)過一年欲血奮戰(zhàn)(且不說前面的赤壁大戰(zhàn))從曹操手中奪過來的。

如此輕松的就借給劉備,應當說孫權和魯肅真是很夠意思,很顧全大局。

如果這樣的情況都不算借,那么世界上就沒有"借"這個字了。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細說三國》中的所謂荊州乃漢朝皇帝的荊州,其它人沒有權利將荊州借給別人的說法。

因為當時漢獻帝的話還有誰聽?試想:如果被曹操控制的漢帝命令劉備或孫權將荊州借給曹操,他們會聽從嗎?所以《細說三國》在此問題上有明顯的偏見。

實際上,劉備也是承認借荊州的,并找借口拖延不還: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是歲劉備定蜀。

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謹從求荊州諸郡。

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

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資治通鑒卷六十七》采用了吳主傳的記載。

劉備的這種做法,使一向親劉的魯肅也憤怒了。

他親自帶兵在益陽與關羽對峙,并單刀赴會,責備關羽以及劉備的不夠意思:

國家區(qū)區(qū)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

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

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

(三國志魯肅傳)"肅因責數(shù)羽以不返三郡,……肅曰:不然,始于豫州覲于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墮好。

今已籍手于西川矣,又欲翦并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羽無以答。

(資治通鑒)

主題荊州誠信典型案例心得體會范本七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鄰沙市,傍倚長江。城墻盤旋于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狀若游龍。巍巍古城,已有20xx多年歷史,自秦漢起,聳有城廓,五代十國后,始建磚城,宋、元、明幾毀幾修?,F(xiàn)保存完好的古城墻,為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明城垣所建,近年來,沿城墻內(nèi)外修建了許多新景點。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的劉備假意哭荊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故事。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钡那G州。這個著名的文化名城,座落在遼闊富饒的江漢平原的西沿。漢朝的時候,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州,這里因北有荊山而得名。東晉以后,有幾個皇帝在這里建都,使這座城池成了歷代王朝屯兵置府的重鎮(zhèn)、兵家必爭之地。

荊州城由于地處江湖之會,是連接東南西北水陸交通的樞紐,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特產(chǎn)豐富,而且還曾是全國重要的商業(yè)中心之一,在西漢時期,名列南方五郡之冠。

荊州這個名稱,是上古大禹治水時所定的九州(冀、袞、青、揚、荊、豫、梁、雍)之一,以當時境內(nèi)荊山得名。三國以后,荊州城一直是州、郡一級的治所,有的還曾在此建都立國。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里面是土城。據(jù)說當年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腳條石縫中澆灌糯米漿,因而城墻特別堅固。傳說三國蜀將關云長鎮(zhèn)守荊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傳王母娘娘旨意,說荊州刀兵動得太多,要收回置于神地,不準凡人爭奪。關公忠于其兄不讓荊州,于是想了一個計策,說:“你們在西北,我在東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雞鳴止,誰先筑好,誰就管理這個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關公伐蘆葦筑城。關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雞尚未鳴。關公振動雞籠蘆席,公雞啼鳴,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這就是現(xiàn)在荊州城北門外九女琢的來歷。又傳說張飛也挑擔土來幫二哥筑城,可是來晚了,便將土倒在東門外,現(xiàn)今人們都把這兩座小口山似的土叫“張飛一擔土”。這些都是神話傳說,然而關公為了防范東吳,在漢代舊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荊州城北十華里,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南方最大城市的遺址——“楚紀南故城”。楚國有二十個國王,前后四百一十一年在這里建都。故城地上、地下、城內(nèi)、城外,蘊藏著豐富的楚國文化。在這里隨手都可以揀到兩千多年前的瓦片和陶片。

在荊州古城內(nèi)有關三國的古跡,還有關公行軍的大鐵鍋、養(yǎng)馬槽;有呂蒙襲荊州時,守軍丟盔棄甲的擲甲山等等。城外,八嶺山中有關眾多有關三國關羽傳說的遺址。我們步下八嶺山南端的落帽臺,向山中進發(fā),穿過層層松林,來到關公刨泉處。泉邊碑文記載:“劉先主困當陽時,關公引師救之,取道過此,人馬俱困,忠義感泉涌出,傳誦至今?!爆F(xiàn)在,這口泉的泉水,或為茶亭取水泡茶以待游人;或為酒廠取水釀酒,以款賓客。

悠久的歷史,給荊州留下了難以數(shù)計的古文物,現(xiàn)保存在荊州博物館內(nèi)的就有三千多件。以臥薪嘗膽聞名的越王勾踐,他所使用的一把寶劍,一九六五年在荊州城北出土。劍上有烏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大字。劍身滿是菱形花紋,鑲嵌著三色玻璃和綠松石。劍刃極其鋒利,至今仍能吹毛斷發(fā),削鐵如泥。

由于上學的原因,來到了這個古城,荊州雖不能與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比,但它有它獨特的韻味,在荊州,最常見的就是它的古城墻了.這里共有7個城門,整個城市就是被城墻包圍著的.三月里,春暖花開,結伴一起騎著腳踏車,迎著暖暖的春風,把我們青春的腳步留在城墻腳下,也留下我們美好的回憶!

荊州還有很多有名的景點:桃花島,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萬壽寶塔,春秋閣,金鳳騰飛,三國公園,荊州博物館等等.現(xiàn)在正是去桃花村的大好時機呀,品嘗著農(nóng)家菜,看著片片桃花,心情豁然開朗的許多,在這里遠離城市的喧鬧,好似來到了世外桃源呀!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