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河南民警小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 民警的心得體會(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0 04:44:27 頁碼:14
河南民警小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 民警的心得體會(三篇)
2022-12-30 04:44:27    小編: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yīng)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對于河南民警小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游覽區(qū)的基本情況。

鄭州黃河游覽區(qū)位于鄭州市西北約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岳山、廣武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這里過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禿嶺和貧脊川原,經(jīng)常就是風(fēng)沙起時天上、地面、水里渾然一體的黃色景象,經(jīng)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shè),已發(fā)展成為一年之中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鄭州黃河游覽區(qū)了。

好了,黃河游覽區(qū)到了。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fā)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源頭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經(jīng)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上最渾濁的河,每年經(jīng)黃河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就是洪水泛濫的原因,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nèi)地面要高出7米。

在歷史上,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也曾使黃河泛濫成災(zāi),3000多年以來,黃河中下游決口泛濫達1600多次,它吞噬過無數(shù)的生命財產(chǎn),因而成了害河,歷代民眾迫切希望根治黃河。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黃河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來,黃河再也沒有泛濫過,而且,治理后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農(nóng)田灌溉和發(fā)電,它又成了一條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總之,黃河對人類社會既有破壞,也有創(chuàng)造,正就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個主題。我舞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白色水泥塑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魏髻,象征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征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地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這就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下周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就是從洛陽綿延至些的,過去這里曾就是荒山禿嶺,經(jīng)過綠化,現(xiàn)已綠樹成蔭。山上的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就是一些與黃河風(fēng)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監(jiān)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華夏搖藍”的意境。諸位請看右邊的山頭,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大象雕塑喚起人們對河南遠古歷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就是亞熱帶,當(dāng)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jù)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河南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河南古屬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簡稱。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這個歷史典故。

接下來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區(qū)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曾因治水失敗而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來激勵著后人不懈奮斗。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號召人民治理洪水。他發(fā)明的疏水導(dǎo)流的科學(xué)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quán)力的基礎(chǔ)。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里突出地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shù)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就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dāng)代石刻藝術(shù)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yè)績,祖國的大河風(fēng)光為主要內(nèi)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shù)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shù)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就是體現(xiàn)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shè)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fā)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nèi)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_、鄧小平、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xiàn)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黃鼎”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就是當(dāng)代最具的青銅大鼎,就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就是,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克服了道道難關(guān),在20世紀(jì)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游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鄭州黃河氣墊船就是高科技的結(jié)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fēng)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chǎn)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槳產(chǎn)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nèi)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發(fā)2_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zhàn)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講解就要結(jié)束了。黃河將我們的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激勵我們踏上新的征程,愿我們將來再次相會,謝謝大家。

對于河南民警小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稱“外方”,夏、商時期稱“嵩高”,西周時稱“岳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后稱“嵩高山”,五代以后稱“中岳嵩山”,與泰山、華山、恒山、衡山共稱五岳。要說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鞏山,以它自己誘人的山川風(fēng)貌,燦爛的古老文化,獨特的演變歷史,天然的地質(zhì)博物,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嵩山屬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脈的一部分,大地構(gòu)造為前寒武紀(jì)地塊及蓋層,蓋層構(gòu)造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經(jīng)歷了多次地殼和造山運動,形成了山勢陡峻、雄偉壯觀、。奇峰林立、瑰麗多姿的地貌形態(tài)。由于嵩山地層發(fā)育齊全,層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圍內(nèi)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zhì)年代的地層出露、類型齊全的巖石,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等,是研究地質(zhì)構(gòu)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nèi)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被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為中外地質(zhì)學(xué)者矚目。

嵩山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的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后有啟母石。相傳大禹受命繼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鑿山不止,連吃飯都不顧,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約送飯以擊鼓為號,涂山氏女聽到鼓聲才來送飯。禹在鑿山時化作一只大熊,力大無比。一次正干活時不小心一塊石頭滾下去擊響了鼓,涂山氏女聽到鼓聲忙來送飯,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難當(dāng),扭頭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趕,追到太室南麓時,涂山氏女已經(jīng)化成一塊大石頭。此時涂山氏女已身懷有孕,禹便向巨石大聲哭喊:

“還我兒來!”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轟響,巨石開裂,跳出禹的兒子,取名為啟,所以這塊石頭就叫啟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頭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結(jié)了婚,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下,撫養(yǎng)夏啟王長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稱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陰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東西起伏,奇峰相連,雄深高大,氣勢巍峨,猶如黃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護衛(wèi)著夏代的都城--陽城,故有中岳如臥之說。太室主峰叫峻極峰,海拔1494米,古來就有“嵩高峻極”、“峻極于天”的說法。朋友們可以想一下,華山是立著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著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著臥下時還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來該有多高呢?因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賦詩立碑,所以峻極峰又名“御碑峰”。峰頂平敞開朗,猶如寶幢之蓋,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覽眾山小。假若你登峰遠望,南有箕潁,山河拱衛(wèi);西有少室,爭艷奪魁;東視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黃河,一線連天處,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圖洛書的出處,我們?nèi)A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發(fā)源地。峰岳連綿,云霧繚繞,耳聽松濤陣陣,眼觀山花爛漫,置身這種氛圍之中,朋友,你該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觀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萬變,河山壯麗,氣象萬千。嵩山是歷代封建帝王、達官顯貴、騷人雅士游覽祭祀的地方。歷代游人,凡來嵩山參觀者,攀登極峰的,粗略一算,也該有30多個帝王到過嵩山封禪覽勝。歷代文人墨客,游覽勝景之后,也揮毫永嘆,留下了無數(shù)石刻墨跡。太室36峰中有一個萬歲峰,其來歷就是漢武帝登高山時,隨賀官員在這里三呼萬歲之聲,回蕩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說是山呼萬歲,史稱

“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龍心大悅,遂命名此峰為“萬歲峰”。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幾次到嵩山禪祭游覽,加封中岳。武后天冊元年(695年),武則天嵩山峻極峰建筑“登封壇”,次年又一鎰登上峻極峰加封中岳,并在壇的東南立碑一通,碑文內(nèi)容是武則天的自我歌功頌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為了紀(jì)念她登嵩山封中岳這一盛大典禮,武則天詔令改當(dāng)時的嵩陽縣為“登封縣”,即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登封市,改陽城縣為“告成”,即現(xiàn)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鎮(zhèn),以顯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剛才我們說的是雄偉壯麗的太室山,現(xiàn)在我們再說說氣勢險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個嵩山山脈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要說少室山勢,那真是群峰爭艷,千奇百異,有的撥地而起,有的逶迤連綿,有的像猛虎長嘯,有的似雄獅初醒,峰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蓮”之說,現(xiàn)在老百姓稱為“九頂蓮花山”。聞名中外的古剎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山色絕佳,風(fēng)景如畫。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嶄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東,并列著五座山峰,依其形態(tài),稱之為棋、鼓、劍、印、鐘。在劍峰的西側(cè),有一大塊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眼,好似皚皚的白雪,這就是嵩山八大勝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門前,有一條少溪河,潺潺流水,繞寺而過,河里布滿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態(tài),各具風(fēng)采。朋友們請往那邊看,少林水庫南岸的斷崖上,有一個“石和尚”,對,光著頭,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叫他禮賓和尚,客人們來去

少林寺,都委托他負責(zé)迎來送往。別看我們這里看少室山這樣險峻,上到山頂,卻是寬平如寨,還分上下兩層,稱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圍有四天門之險。這里既是古和隱居避世的地方,又是歷來屯兵之所,現(xiàn)在山頂還有大、小飲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遺址。

嵩山是世代相傳的風(fēng)水寶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薈萃共存之地,是我國宗教活動的重要地區(qū)。嵩山寺廟林立,風(fēng)景秀麗,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連,各有奇景,個時期建造的不同風(fēng)格的寺、廟、宮、庵、觀、寨、臺、塔、闕、石碑、書院等。文物古跡遍布,書法雕刻滿山,更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裝點著各個景區(qū)景點,真是美不勝收。

(嵩陽書院)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后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后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jīng)典的教育場所。歷經(jīng)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xué)田有1700余畝,生徒達數(shù)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xué)。

嵩陽書院明末毀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現(xiàn)存書院的基本布局,大體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間,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中軸線的主要建筑,從大門到藏書樓,前后五進院落,最前為卷棚大門三間,正楹為先圣殿,次為講堂,講堂后為道統(tǒng)祠,最后為藏書樓。中軸線兩側(cè)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筑,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學(xué)齋”書舍等。整個書院建筑與寺廟相比,別有風(fēng)采,大多是滾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樸典雅,廊廡俱全,巍然壯觀。

嵩山的歷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風(fēng)光更是千姿百態(tài)。當(dāng)你登上嵩山之巔極目遠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時,那撲面而來的不正是我們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風(fēng)嗎?五岳中泰山的雄,華山的險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它給你的不正是華夏民族6020xx年文化的風(fēng)采嗎?

各位團友,嵩山的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給予的合作與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期盼再次相會,謝謝!

對于河南民警小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歡迎朋友們來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河南十佳景區(qū)雞冠洞觀光游覽。雞冠洞洞長4600米,現(xiàn)已開發(fā)1800米,觀賞面積23000余平方米。整個游覽過程需60多分鐘,雞冠洞坐落于雞冠山半山腰,因而得名--雞冠洞。

雞冠洞為石灰?guī)r溶洞,地質(zhì)學(xué)上稱它為"喀斯特巖溶地貌"。該地形常發(fā)育在碳酸巖山體當(dāng)中,在溶洞內(nèi)常伴有地下暗河,由于碳酸巖長時間的被雨水所侵蝕而形成了諸如石筍、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態(tài)的洞穴景觀。

雞冠洞發(fā)現(xiàn)于清朝乾隆年間,1992年9月開發(fā),1993年月10日對外開放。目前全洞已開發(fā)8個景區(qū),依次為"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聚仙閣"、"瑤池宮"、"藏秀閣"、"石林坊"八大景區(qū)連綴而成,全洞大小景點188個;尤其以"眾仙迎客"、"金龜渡仙翁"、"玉兔望月"、"海豚戲珠"、"疊幃宮"、"鯉魚戲水"、"八仙拜壽"、"西天取經(jīng)"、"小人王國"等80余個景點,景觀姿態(tài)奇異,形象逼真而備受廣大游人青睞。

北國第一洞--雞冠洞,它為什么稱為北國第一洞,因它是長江以北形成的一個最大的溶巖洞穴。洞內(nèi)二廳是國內(nèi)洞穴生成最早的一個大廳,時間達6億年之久,三廳一組石筍生長奇特,被世人稱為中華龍宮,雞冠洞為此根石筍投保5000萬。六廳石盾遍布,目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20xx多個溶洞,共發(fā)現(xiàn)石盾10面,雞冠洞內(nèi)就有6面,大的石盾直徑達3米,而小的石盾直徑不到10厘米,其形狀各具特色。另外一大特色是六廳的九龍玉柱,又稱中華第一柱,由九條石龍攀附其柱身,直徑達20余米,支撐著6000余平方米的游覽大廳。雞冠洞中的四大特色將給朋友們今天的游覽帶來驚和實實在在的收獲。

玉柱潭主要行特點是:它是由高低粗細不等的石筍組成。

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第一景區(qū)景觀最為集中的地方,前面突出的景觀叫"金龜渡仙翁"。這個景觀由三塊平放的石塊組成,上面的石筍形象仙翁。你們看它伸著長長的脖子,仿佛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畏艱險,乘風(fēng)破浪。因金龜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們進洞的方向,所以這個景觀也叫"金龜指路"。

我手燈指引的方向,是一個自然通風(fēng)孔;直徑不大高達38米直通山頂。我國有大大小小溶洞兩千多個,惟有雞冠洞有一個自然通風(fēng)口。所以洞內(nèi)空氣清新。紅光照亮的地方,景觀取名叫"玉兔望月"。

請看綠燈打亮的石龕里,站著一位小仙人,你看他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神情悠悠自得,在他們旁邊掛著剛洗過的一件短袖衫,衣衫隨風(fēng)飄蕩,景觀取名"仙人晾衣"。

在仙人晾衣的右邊,還有一種什么動物?請大家猜一下,對,它是一只雪白的山羊,兩只羊角高高聳起,你們細看,就連眼睛里的黑眼珠也顯得特別有神,這個景觀名叫"雪羊奮蹄",展示著它們不畏艱辛,不屈不撓的精神。

隨手電照射的方向,大家看到這片三角形的壁流石,它像不像一座陡峭的山峰?整座山峰上有五個仙人分布不同位置,故名"五佛畫山"。你們看最上面的一尊是觀世音菩薩,正雙手合攏,向今天到來的各位朋友祝福,祝各位朋友新世紀(jì)新千年里事事如意,財源連年。中間是如來佛,下面是阿彌陀佛,左邊還有兩尊佛。

第二景區(qū)是雞冠洞中形成最早的一個洞穴,距今已有6億年之久。洞頂懸掛的鐘乳石,地上的石筍,星羅棋布,在現(xiàn)代燈光照射下盡顯流光溢彩,故稱為溢彩殿。請大家往洞頂上看,一只河馬的馬頭懸在洞頂,它大張嘴巴,瞪著黑溜溜的眼睛,活脫脫一幅河馬窺世圖!往低谷看,谷底一組石筍組成一個十分形象的景觀,你看它張嘴翹尾像一條爬上水面的鱷魚。這個景觀取名--鱷魚拜壽。

請回過身來順著我手電指的方向向上看,這一景觀名叫"山澗層樓"。你看兩山對峙,山澗流水,峽谷水中有一頭海獅穩(wěn)坐,它瞪著機警的眼睛,生怕有什么不祥之物驚擾他們的安寧生活。背后遠處兩山之間層層高樓高聳云端,雄偉壯觀。大家看它像不像現(xiàn)代化小康村的建設(shè)風(fēng)格。讓我們回過頭,看下屹立在路邊的這根石筍。據(jù)洞穴專家考察,這根石筍是溢彩殿中形成最早的一根石筍,大約生長時間在5.4萬年。現(xiàn)在經(jīng)過頂端修飾,便妙趣橫生。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