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 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圖片(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6 08:27:06 頁碼:10
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 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圖片(七篇)
2022-12-26 08:27:06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一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墻參觀。

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墻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zhàn)亂的日子里.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朗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甕城,它是為保衛(wèi)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墻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了甕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衛(wèi)手段。這里地方根小,四周為高墻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甕城也只能進來少數(shù)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甕中之鱉。有的甕城門并不是開在城門對面,而是拐個彎開在旁邊.更可防止沖入的敵兵一較作氣沖到城門下.通過拐彎來消解敵兵銳氣。這些設計思想都是古人在長期實戰(zhàn)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的。

大家看,甕城里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干什么的呢?原來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圣人.把關廟修進甕城里,卻是平迢人的獨特創(chuàng)造。請大家隨我進城,上城墻參觀。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在城上了,這里本來還有城樓.在戰(zhàn)爭中毀掉了。這座建在城墻上的臺,傳說就是尹吉甫的點將臺。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將,在歷史上游藩有名,《律經(jīng)沖的《較高》、《冠r2等幾首詩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對北方游牧民族0l猶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揮的。為了鞏固北伐的成果,他還在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遺跡這里還有多處。在京陵村附近還有一處村茁叫尹村,傳說是尹吉甫當年駐兵酌地方。在上東門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書“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東門里還有一座紀念尹吉甫的小廟。

請大家隨我觀賞一下古城的建構。

(帶游客向南浸步.邊走邊說,約走2—3個墩臺即可停下)

我們看城墻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兒墻,為什么叫女兒墻呢?宋代官府編寫的《營造法式》上有個書面解釋:“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與丈夫也。”意思是說城墻高大厚實,保偉丈夫;女墻單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間有的地方卻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沒有女兒墻,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墻邊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墻,并把它叫做女兒墻。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墻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兩邊的女兒場并不一樣,向外的女兒墻上還修筑了垛口,垛口還留著供臆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zhàn)的需要。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二

商丘古城(沿途)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非常高興能夠在文化之都河南與諸位相識,請允許我代表河南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您此次中原之行的導游員小楊,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安全大使康師傅,接下來的幾天將由我和康師傅陪大家攜手去探尋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歷史。我們希望真誠的服務,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yōu)美的風景,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里預祝大家玩的開心,游得愉快!

現(xiàn)在,我們從鄭州出發(fā),前方客車大約行駛?cè)齻€小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商丘古城,上午我們參觀古城.中午在格林大酒店用餐.下午2點參觀莊子故里.下午4點返回鄭州粵海酒店休息和用晚餐。

我利用車上的這段時間給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簡單的介紹一下河南的情況!滔滔黃河情無限,悠悠文明八千年。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簡稱“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稱。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部分都在河南一帶繁衍生息。旅游界有句話說:中國旅游看三南,海南、云南,還有河南,海南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云南吸引游客去感受異域風情,而河南的特點在于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說到河南看點,可以概括為“古、河、拳、根、花、紅、綠”。說道“古”,想來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與河南息息相關,中國歷史的興衰變化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四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八座。而說到“河”,那當然就是我們的第二大河--黃河了。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jīng)九省。許多統(tǒng)治者選擇了地處中原位于黃河岸邊的洛陽和開封作為自己的都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跡。在三門峽你能夠看到“高峽出平湖”的美景,在鄭州你可以領略她滾滾東流的雄姿,在開封你可以感受動人心魄的“地上懸河”。

那么河南的另外幾個旅游看點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留給您在河南旅游期間慢慢體會了。

隨著旅游車緩緩駛?cè)肷糖鹁硟?nèi),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商丘古城的概況,商丘古城座落在商丘市睢陽區(qū),為中國六朝古都,曾用名亳、宋國、睢陽、梁國、宋州、宋城、南京城、應天府、歸德府等,自商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現(xiàn)存的商丘古城即歸德府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20xx年),歷時8年,于正德6年(1520xx年)建成,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城下疊壓著春秋時期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北宋應天府和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一路走來一路聊,說話間我們的汽車就要駛?cè)刖皡^(qū)了,在到達景區(qū)之前給朋友們說以下幾點,一是時間要求,在景區(qū)游覽時,請您嚴格遵守時間要求我們努力做到一個人也不能少,少一個人也不行,二是安全要求,為了您的安全,請您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三請您做景區(qū)的文明代言人,文明旅游從我做起,做文明游客,

好了,景區(qū)的停車場到了,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及停車位置,我們的車牌號碼是豫a12345,我的手機號是123456789,請大家拿好隨身物品,關好車窗,隨我下車。

商丘古城(景區(qū) )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商丘古城旅游區(qū)。商丘古城位于古睢水之陽。自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nèi)。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6年,歸德府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罩懈┮?,整座古城內(nèi)方外圓,形成古代的方孔圓錢,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之意。磚城內(nèi)93條街道形如棋盤,古四合院鱗次櫛比,內(nèi)有大成殿、明倫堂、壯悔堂等名勝古跡。

現(xiàn)存古城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所建,距今已有近 520xx年的歷史。城池內(nèi)方外圓,形似古錢。磚城周長725華里。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即在城門外再建一小城,側(cè)面開門,旨在加固城防)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

城內(nèi)地勢呈龜背形,共93條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學說中,9是最大的數(shù)字,而 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是一個吉利的數(shù)字。這條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建筑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據(jù)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xiàn)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內(nèi)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御使、總兵、著名文人因此 官府、官宅建筑頗多。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門兩側(cè)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

古城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huán)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睢陽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舊址。

古城南門外東側(cè),便是著名的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并稱北宋四大書院。范仲淹年輕時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家境貧寒的范仲淹“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終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親病逝后,他在家居喪,當時的應天府知府晏殊請他到書院任教,一時間“從學者不遠千里而至” 應天書院由此名聲更盛。

這座書院 還培育出了被譽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對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戲劇《桃花扇》這部孔尚任所著的傳世名作,知道的人應該很多,但對其內(nèi)容能說出來的人又屈指可數(shù)了。侯方域便是這部名戲的主人公之一。侯方域,河南歸德府人士。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戶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崇禎末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2歲的侯方域到南京應試,當時他的文名已經(jīng)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積極參加復社的活動,與陳貞慧等人被譽為“匡扶天下正義”的四公子,年紀輕輕,便名滿天下。更是與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有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位于古城內(nèi)壯悔堂就是侯方域的故居。

好了,商丘古城的講解到此結束了,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活動,12點我們在景區(qū)停車場集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我的手機號和我們的車牌號碼豫a12345,拿好隨身物品,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三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jīng)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便利.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nèi),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美,且地杰人靈,名賢輩出。

美麗的小城鳳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huán)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shù)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郎郎,……啊!鳳凰猶如“一副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進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fā)出“叮?!钡捻懧暎谷水a(chǎn)生隔世之感.

沈從文故居位于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余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 年12月28日,沈從文就誕生在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故居歷時一百多年,是沈從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辦的。由于歷史演變,幾經(jīng)易主,為了表示對沈從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勤學自勵,艱苦筆耕,對國家文學事業(yè)的卓越貢獻的自學精神,激勵后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購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帶圖樣赴京送沈從文審定。沈從文帶病接見,對圖樣提出意見,并說:“房子爛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將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錢,家鄉(xiāng)還很窮,要盡量節(jié)約”。

經(jīng)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xiàn)原貌?,F(xiàn)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著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著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熊希齡故居位于鳳凰古城北文星街內(nèi)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 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xiàn)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diào),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6年(1917)夏秋之際京津一帶水災嚴重,他負責督辦水災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濟災民。民國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將香山靜宜園改建為慈幼院,收養(yǎng)教育受災流浪兒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務,時20xx年之久。 他有一首詩寫道:

萬樹桃花手自栽,病中猶為看花來。

兒童月與花俱長,各自拈花笑一回。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20xx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zhèn)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中國南部長城位于湘黔邊區(qū),上自貴州銅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長380余里,建于明朝萬歷 43年(公園1615),幾經(jīng)續(xù)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間定型,其碉堡墻一般高2.3米,基寬1.7米,頂寬1米,墻體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塊,頁巖砌成。中間填以亂石和泥土,繞山跨澗,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嶺上,沿途建有1232 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臺、碉堡、炮臺、關廂、關門及無數(shù)用石塊壘成的兵房,當時一般駐防軍隊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營、天星營、黃合營、王坡屯營、得勝營、乾石營、振武營、 牛斗營等帶營字的地方都是長城邊上的駐軍要點。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游覽閬中古城。閬中古城位于閬中市城區(qū)南側(c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緊跟團隊,以免走失。今天,我們將依次參觀張飛廟、錦屏山和極富特色的古城保護區(qū)。兩小時后,我們在古城保護區(qū)大門前集合等車。

閬中縣始建于,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時期,閬中古城和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遙、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閬中古城 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天造地設,風景優(yōu)美 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閬中之古,首先是古城歷史悠久。僅以建縣的歷史計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fā)展具有影響的名人輩出,古跡猶存。同時閬中又是革命老區(qū)。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較完整,文物價值很高。好,各位游客朋友,說到這里,張飛廟就到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聞名遐邇的漢桓侯祠,亦稱張飛廟。張飛,字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劉備稱帝后,張飛鎮(zhèn)守閬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葬于閬中,被追封為桓侯。閬中人民追慕張飛英勇忠誠,于墓前建闕立廟。現(xiàn)存的張飛廟是一組唐代風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廂房等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建造精美。

走過山門。穿過敵萬樓?,F(xiàn)在來到張飛廟大殿,大家請看,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么是頭戴王冠,身著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zhí)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草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大殿后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lián):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zhàn),地只西川稱帝業(yè);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lián)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zhàn),但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lián)說他死后,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

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jù)說張飛被殺后,兇手范、張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他們乘船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云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云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飛"頭葬云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大家請看,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仍安然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叢生,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shù)后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

墓亭下 拱穴內(nèi),端坐著張飛的武身像。像前 盤龍石斗窩叫"長明燈"。據(jù)說,張飛駐守閬中時,在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勝利,閬中人感激他。在他死后,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雕成"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紀念這位為閬中做出偉大貢獻的“桓侯大帝”。

好了,游客朋友們,張飛廟我們就說到這兒了,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前往下一個景點——錦屏山吧!

我的景點講解完畢,謝謝評委老師!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漳州明清歷史街區(qū)參觀游玩。我是導游洪詩,大家可以叫我小洪。今天就由小洪我來帶大家領略古城之美。

首先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青年路,現(xiàn)在我們向南走,來到了青年路和芳華橫路的交叉口。我們先往右邊走,先去參觀一下比干廟,也就是林氏宗祠。游客們請小心腳下。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晚于宋代,因清末曾修建過,所以帶有清式建筑的痕跡。宗祠南臨洋老巷,北接振成巷,祠中供奉林氏始祖比干,是漳邑林氏祭祖之所。中國臺灣著名的霧峰林家和板橋林家都是來自漳州,都以漳州比干廟,也就是林氏宗祠,為共同的祖祠,是漳臺林姓血脈相連的見證,它也是我省為數(shù)不多的一座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研究價值的古建文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游客們請往這走。宗祠前后進已廢,現(xiàn)存中進四方正殿,面積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下檐不圍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跡,可見原來的規(guī)模還是挺大的。前宗祠內(nèi)仍高掛著多塊明清時候狀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釬、林士章均高掛其上。正殿兩邊廂房各有十幾間書屋,以前的時候各區(qū)林氏考生都可以來這里住宿讀書作文。林氏宗祠記錄著林氏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是家族的圣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好的,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往我們來時的路往回走,繼續(xù)在青年路往南走。在這條路上呢,我們可以看到沿路的民居很有特色,他們的大門外還有一個小門,這是為了平時方便進出而設計的。在后面我們還會看到很多戶人家也是做了這種大小門。

來,各位游客看這里有個石碑。這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嘉濟廟碑,位于青年路108號,是由崇禎年間東閣大學士林釬撰文,布衣書法家李宓書丹。由于年代久遠,稀間仍可見大家之作。嘉濟廟碑拓本流傳甚廣,過去凡是到漳州任官的,幾乎都要購一兩份該碑拓本,作為珍貴禮物贈送親友。走入108號,兩個刻字的石柱屹立深井兩邊,字體也尤為飄逸。如今嘉濟廟不在,只留下了這一對石柱。

漳州明清歷史街區(qū)位于中國臺灣路和香港路一帶,是反映明清時期漳州文化特色最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占地26公頃,幾乎有26個足球場的大小,街區(qū)不僅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而且擁有不少知名度較高的旅游資源,比如說“尚書?探花”、“三世宰貳”兩座石牌坊和漳州文廟,這兩個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嘉濟廟碑,就是我們剛剛走過的,還有漳州府衙舊址、王升祠、比干廟、太平天國侍王府等,都是著名的文化古跡;曾在明代風靡一時、被譽為國內(nèi)三大著名年畫的漳州木版年畫,也出在這一街區(qū)。街區(qū)完整地保存了騎樓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閩南風格民居等三大類古民居建筑,現(xiàn)存有羅厝巷、中國臺灣路94號等歷史建筑以及“天益壽”老藥鋪、大同文具店等沿街老字號店鋪招牌二十余處。

出了始興南路,就到了修文西路。是的我們剛剛也是在這條路上走了一段,就在我們的后方,接下來我們往前走,可以看到前方又有兩座牌坊。離我們較近的牌坊上寫著“道冠古今”,意思是說人的主張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后面的牌坊上寫著“德配天地”,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指道德可與天地匹配。兩座牌坊中間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漳州文廟了。不過在參觀文廟前,我們先拐進我的左手邊這條小路。這條小路有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龍眼營。是不是聽起來有點拗口呢?是的,這是一個古街名,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龍眼營,南接南市場,北至修文西路,門牌共145號。由于時代的變遷,朝代政權的更迭,漳州城區(qū)很多地名、街名,自古至今不知已經(jīng)被改了多少回了,只有這龍眼營一直保留著,只是在期間被短暫地改為文武路。龍眼營古稱“龍駭瀛”,相傳這個地方有條河溝,河溝上有座橋,稱“龍駭瀛橋”,這座橋是漳州“七陰八陽”中陽橋的第四座,眼營是漳州最古老的街名,宋代就稱為龍駭瀛。初聞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以為這里是因盛產(chǎn)龍眼而得名。其實”龍眼營”與龍眼無關。據(jù)明弘治黃仲昭《八閩通志》說到漳州龍駭瀛橋在宋淳熙四年,也就是1177年時,橋下出現(xiàn)河水洶涌而起現(xiàn)象,當時的人們認為有龍在水下?lián)]舞奮躍,因此,《宋志》說“龍奮其下”,故名龍駭瀛。這就是龍駭瀛名稱的由來了。自起名到現(xiàn)在已有835年的歷史了。龍眼營與龍駭瀛只是諧音而已,稱謂是一致的,也許漳州盛產(chǎn)龍眼,到處都是龍眼樹,所以叫龍眼營比較順口,稱作龍眼營始見于康熙《縣志》,到現(xiàn)在已有300多年了。

龍眼營的最深處有一座通元廟,也稱太平天國侍王府。據(jù)考證,1864年10月14日,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余部攻占漳州后,其據(jù)點就安在漳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龍眼營上的寺廟“通元廟”,也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座廟。相傳李世賢曾經(jīng)就住在這廟后殿的二樓上,次年5月撤出漳州。正因為這段歷史,通元廟也

被人稱為“侍王府”。通元廟建于明朝,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天井帶兩廊。正殿主祀廣惠尊王、謝府四位元帥,以及開漳圣王陳元光、觀音菩薩。后殿有天井,殿左右兩室。通元廟上懸“威鎮(zhèn)南漳”匾額,兩邊石柱鐫有對聯(lián)曰:“德澤攸垂咸傳固始,顯靈如在永庇通元”。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六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jīng)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便利.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nèi),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美,且地杰人靈,名賢輩出。

美麗的小城鳳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huán)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shù)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郎郎,……啊!鳳凰猶如“一副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進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fā)出“叮?!钡捻懧?,使人產(chǎn)生隔世之感.

沈從文故居位于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余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 年12月28日,沈從文就誕生在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故居歷時一百多年,是沈從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辦的。由于歷史演變,幾經(jīng)易主,為了表示對沈從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勤學自勵,艱苦筆耕,對國家文學事業(yè)的卓越貢獻的自學精神,激勵后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購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帶圖樣赴京送沈從文審定。沈從文帶病接見,對圖樣提出意見,并說:“房子爛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將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錢,家鄉(xiāng)還很窮,要盡量節(jié)約”。

經(jīng)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xiàn)原貌。現(xiàn)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著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著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熊希齡故居位于鳳凰古城北文星街內(nèi)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 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xiàn)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diào),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6年(1917)夏秋之際京津一帶水災嚴重,他負責督辦水災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濟災民。民國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將香山靜宜園改建為慈幼院,收養(yǎng)教育受災流浪兒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務,時20xx年之久。 他有一首詩寫道:

萬樹桃花手自栽,病中猶為看花來。

兒童月與花俱長,各自拈花笑一回。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20xx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zhèn)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中國南部長城位于湘黔邊區(qū),上自貴州銅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長380余里,建于明朝萬歷 43年(公園1615),幾經(jīng)續(xù)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間定型,其碉堡墻一般高2.3米,基寬1.7米,頂寬1米,墻體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塊,頁巖砌成。中間填以亂石和泥土,繞山跨澗,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嶺上,沿途建有1232 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臺、碉堡、炮臺、關廂、關門及無數(shù)用石塊壘成的兵房,當時一般駐防軍隊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營、天星營、黃合營、王坡屯營、得勝營、乾石營、振武營、 牛斗營等帶營字的地方都是長城邊上的駐軍要點。

2022古城文化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七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nèi)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nèi)龂鴼v史煙云陳跡的憑吊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游,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給大家。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統(tǒng)一華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qū)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于荊州域內(nèi)。據(jù)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20xx年,前后經(jīng)歷了二十個國王,創(chuàng)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 并重,并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qū)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qū)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后,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zhèn),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lián)合在赤壁一戰(zhàn)大破曹軍,劉備遂于次年向?qū)O權借得荊州,并以此為根基迅速發(fā)展蜀國勢力。此后,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時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后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余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qū)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qū)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qū)的荊州區(qū)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zhèn)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nóng)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jīng)濟與文化也是非常活躍和繁榮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fā)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yè)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zhèn)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于戰(zhàn)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guī)模約十倍于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并稱。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里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fā)展經(jīng)濟,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后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游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禎等都曾游歷過荊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一定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吧?,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現(xiàn)在的荊州城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字,這就是荊州古城墻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字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墻的漫長歷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筑有正規(guī)的城墻,后經(jīng)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墻。據(jù)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墻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出于割據(jù)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墻,筑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nèi)的墳墓盡遭挖掘。據(jù)說城墻筑成后,每到深夜,墻上便游蕩出無數(shù)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zhàn)火焚燒,城墻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準許,于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nèi)重修起磚城墻,還在城墻上建造戰(zhàn)樓一千余間,這次筑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制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責任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后來,元兵攻占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墻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舊基修復,并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nóng)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后,城墻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筑起城墻,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墻。城池構筑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墻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墻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墻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盡管曾遭三毀三建,且歷經(jīng)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墻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和當?shù)卣畬ηG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huán)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nèi)環(huán)道和外環(huán)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美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

另外,據(jù)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墻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道的、在萬里長城上發(fā)現(xiàn)的萬歷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20xx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字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nèi)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陜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還體現(xiàn)出一種質(zhì)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筑或維修城墻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責任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責任狀。從城磚上文字記載的內(nèi)容看,是十分細致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于監(jiān)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梢娫诋敃r修筑荊州城墻時采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責任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先賢那里學習和借鑒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字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fā)現(xiàn)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字體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字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因此,這些文字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fā),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墻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整個城墻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nèi)面積4.5平方公里。城墻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墻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zhàn)爭防御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后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diào)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jù)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zhì)對開門,木門內(nèi)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于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zhàn)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fā)展荊州旅游事業(yè),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于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nèi)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跡,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nèi)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墻和這些歷史遺跡外,在荊州城內(nèi)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nèi)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wǎng)。為了適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墻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yōu)榱?座。荊州古城內(nèi)四處透射著現(xiàn)代氣息,商業(yè)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lián)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里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chǎn)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shù)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里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chǎn)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現(xiàn)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