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 堅持嚴守底線心得體會(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6 02:34:27 頁碼:12
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 堅持嚴守底線心得體會(七篇)
2022-12-26 02:34:27    小編:ZTFB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一

那么來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參觀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廟。我們每個中國人一直把自己稱作“龍的傳人”,并為此自豪。龍,已成為我們民族的徽標和崇高象征。要說到龍的來歷,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三皇是伏羲、神農、黃帝,伏羲為三皇之首,被人們奉為神話傳說中的“人文始祖”?!妒酚洝と时炯o》記載:“太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羲于成紀。蛇首人身,有圣德?!蹦敲催@句話的意思是說,關于伏羲的出生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傳說,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有一次在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踩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20xx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xx年為一紀,伏羲氏的誕生地也就被稱為成紀。這是我國最早的感孕神話,說明在中國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會現象。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伏羲廟。伏羲廟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廟原稱太昊宮,俗稱人宗廟,整個廟宇坐北向南,現存建筑為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臺,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廟大門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給人一種莊嚴崇高的感覺。牌坊上的匾依次寫的是“繼天立極”、“開物成務”、“開天明道”。

那么大家現在站的這個地方便是伏羲廟的前院,走過儀門我們將進入伏羲廟的中院,伏羲廟按照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依照南北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和太極殿、鐘亭、鼓樓沿軸線東西相對,整個建筑群采用均衡對稱的格局,總體布局沿南北中軸線縱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應,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筑風格。

我們繼續(xù)前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這里是整個伏羲廟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體部分,在大殿兩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樹,這些樹基本上都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原來縱八行,橫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現在,我們進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現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龕內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國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樹葉,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個盤狀物,那這個盤狀物又是什么呢?這就是“先天八卦太極盤”。相傳是伏羲創(chuàng)造繪制的,伏羲畫卦的基礎是以陰爻和陽爻象征陰陽,伏羲發(fā)現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兩種對立統(tǒng)一的因素組成的,于是發(fā)明了八卦,用陰陽相互結合的八種符號:乾、坤、震、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現象,成為世界的物質基礎,伏羲創(chuàng)造的易稱為“先天易”,其圖稱為“先天圖”,其卦稱為“先天卦”。

大家現在再來看一下這匹渾身有麟,長著翅膀的馬,這匹馬就是龍馬,為什么這里會出現這樣一座雕像呢?根據古書記載和民間傳說,伏羲氏受到龍馬負圖的啟示創(chuàng)畫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龍馬的呢?據說龍馬出于天水北道三陽川卦臺山下的渭河,這里流傳著伏羲畫卦的神奇?zhèn)髡f。在卦臺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塊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圓形,中空外實,形似太極。相傳有一天,伏羲畫卦是忽然看見從渭河北岸上的一個洞中飛出了一匹龍馬,伏羲看到了龍馬身上的圖案,受到陰陽變化的啟發(fā),創(chuàng)畫了八卦。

看完了龍馬塑,我們再來看看神龕左側的這兩個相互疊合的石盤,這就是著名的河圖洛書石盤。相傳遠古時期,洪水泛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滅絕了人類,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媧受到雷公的啟示,鉆進了一個大葫蘆內才幸免于難。洪水退后,兄妹倆歷經千辛萬苦,承擔起重建家園的神圣職責。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媧必須結親,但他們是兄妹,不能結親,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兩個人約好分別面對面站在天水南北兩山上,將兩個石盤滾下山,如果石盤剛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說明上天同意他們結合。結果石盤滾下來后結合在一起,人類才得以繁衍生存。這里的當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廟中的磨盤,夫妻便會永遠和睦。

為了弘揚伏羲文化這一民族文化瑰寶,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相傳是龍的生日,這里會舉辦節(jié)慶活動“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海內外華夏子孫紛紛來到天水朝圣祭祖,觀光旅游。

好,我的講解就到這里,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二

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北道區(qū)麥積山鄉(xiāng)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huán)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這里松檜陰森,橫云飛渡,煙霧團繞,碧水長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石龕千室”,薈萃著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里,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一樣,有著珍貴的藝術寶藏。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于絢麗的壁畫,云崗、龍門著名于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于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贊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歷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麥積山歷史悠久,早在1620xx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寫的《玉堂閑話》中說:“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岡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石塊,高百丈尋,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杜甫有詩贊曰:“野寺殘僧少,山圓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亂石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丙湻e山石窟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從十六國后秦時期開始營造的。據《梁高僧傳》載,南宋永初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繼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學徒300余人。西魏時,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這里死后,“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曾請庚信為他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并序》。隋文帝仁壽四年,秦州使在麥積山頂修建高9.4米的七級寶塔一座,相傳為阿育王84000寶塔之一。至今寶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頂,不過只存五級,并系近年重修。

當人們進入麥積山風景區(qū)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游客。行至山前,抬頭仰望,只見龕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層層相疊。棧道云梯修建于懸崖,淺龕深窟開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偉,工程奇險浩大,令人贊絕。歷代游客詩人,雖驚慕不已,敢于攀至頂端者卻少如鳳毛麟角。唯心史觀有五代詩人王仁裕斗膽攀登,才寫下了:“躡盡懸崖萬仞梯,等閑身與白云齊;檐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題?!钡那猩砀杏^。不過,現在的麥積山經過大規(guī)模的加固修整和棧道修復,搖搖欲墜的崖體已經穩(wěn)定,山上棧道也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歷史。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登游各個崖閣,隨心所欲地進入各個洞窟,感情奔放地遠眺山下美景。

麥積山高達142米,石窟多凌空鑿于20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有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咝斡腥俗制马敗⒎剿拿嫫马?、拱楣、穹頂、方楣平頂、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頂、圓形小淺龕、盂頂。這些不同類型的窟龕、崖閣,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結構演變、發(fā)展的實物資料。據記載,當年開鑿石窟時,從下堆積木材,達到高處,然后施工,營造一層,木材拆除一層,直到山腳。相傳,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時,就動用人工40萬個。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后有麥積崖”的民謠。就連美國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報》中也稱贊麥積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麥積山石窟,原是一個完整的山體,唐開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帶發(fā)生強烈地震,使崖面中間部分塌毀,整個窟群便分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東崖現存洞窟54個,西崖140個。由于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巖,不宜精雕細鏤,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繪畫。麥積山塑像,主要題材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盡管各代塑像同處一堂,但并不因襲模仿,而是保持著各自的時代特色,系統(tǒng)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的發(fā)展、演變過程。無論是高達15米的巨像,還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給人以美感。蘇聯(lián)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參觀麥積山塑像后,激動地說:“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來是最引人入勝的。它們具有驚人的內心世界,極富表現力的構圖和雄偉的形體?!?/p>

麥積山塑像有數千身,這里只能指出幾件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窺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東崖造像,最壯麗的是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tài)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充滿著人間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龕間都裝飾著天龍八部的浮塑,面容獰怪而不丑惡,表現了男性的健美、威嚴、正直、勇猛、堅毅的性格。與上七佛閣緊接的5號窟,名曰“牛兒堂”。中間龕門前有一摩醯首羅天,站在一只臥著的犢牛身上。這個牛兒,塑造得相當動人:圓圓的眼,頑皮地注視前言,腳雖蟠曲著,卻似乎要躍起的樣子,松弛的頸上垂著的皮,也象在動著。不僅身形姿態(tài)具備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犢牛所具有的稚氣和活潑表現出來了,當地農人非常喜愛,稱為“金蹄銀角的牛娃”。在牛兒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過,長約10米的隧道,門頂刻有:“小有洞天”四個字。相傳在明朝古歷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個州官,游麥積山廟會,一時興起,想從七佛閣的擺渡鐵鏈上,用鷂子翻身的縱躍姿勢,游蕩到牛兒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當他站穩(wěn)在牛兒堂,定睛向下觀看,只見懸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螞蟻,頓時頭暈目眩,腿軟抖戰(zhàn),再也不敢邁步了。眾衙役只得火速請 來一群石匠鑿開了一個小洞,州官才從洞里爬了過來,至今當地還有“鷂子翻身,牛兒堂”的說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畫大部皆存,筆致縱放,為后魏作風。中繪佛說法圖,千乘萬騎來聽。西畫舍身飼虎圖,虎有12,形態(tài)各異,堪稱精品。尤其正壁龕中一石雕佛,最為妙絕,石佛背光中,上部伎樂天人12,各奏樂器。下部有飛天8個。左右各一侍者,雖小而各具神態(tài)。卷渦蓮花中,亦有蓮花生小佛頭。中間坐佛,舉掌端坐,顯出說法時的慈祥和悅。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麥積山周圍還有幾個引人入勝的風景點。如麥積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漢末年,雄居天水自稱西州上將軍隗囂的避署宮。當年的避暑宮,亭臺樓閣錯落,曲道回廊相連,琉璃碧瓦瀉翠,紅墻金龍輝映,三檐四簇雕鳳,花影翠竹婆娑,銀練珠璣飛濺。隨著時間的流逝,金碧煥彩的避暑宮早已絕跡,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飛瀑、古柏蒼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異獸尚存,組成處處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觀。

1982年,麥積山以甘肅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石窟文化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

一、 宗教

以佛教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凈土等內容,從壁畫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傳故事是佛教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薩陲那太子舍身飼虎、涅盤等。通過對佛、菩薩、飛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對現實世界的精神啟迪。

二、 藝術

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藝術家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審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著對恐怖現實的蔑視,對人生榮辱的淡忘和超脫世俗之后的瀟灑與輕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溫婉和淳厚,沉醉于對現實生活的追求和對佛國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豐

滿細膩;宋代造像衣紋寫實,面貌莊重。麥積山藝術以泥塑見長。藝術家們揚棄了以往那種斤斤計較的細部講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統(tǒng)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動人,富有生活氣息。從麥積山各時代造像可窺見當時藝匠們突破佛教的清規(guī)戒律,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主要素材,加以藝術的夸張、想象、概括、提煉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薩、弟子、供養(yǎng)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竊竊私語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現的虔誠,不是苦行者的虔誠,而是在時代思潮影響下的童稚般的真誠和愉悅。所以,麥積山塑像受當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使其表現了當地的人與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識,使人感覺佛國世界的可親可愛,從而虔誠信奉。

麥積山石窟也曾是“有龕皆是佛、無壁不飛天”,但由于多雨潮濕,壁畫大多剝落,但仍保留北朝時期的西方凈土變、涅磐變、地獄變及睒子本生、薩陲那太子舍身飼虎等本生故事、壁畫中描繪的城池、殿宇、車騎和衣冠服飾多具有漢文化特色,反映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尤其是飛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繪畫以及薄肉塑四種形式的飛天。雖然飛天的故鄉(xiāng)在印度,但麥積山的飛天卻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藝術結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國文化的飛天。她沒有翅膀,沒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的美麗少女,是中國古代藝術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時,在壁畫、雕塑中也同樣反映舞蹈、樂器、為研究國古代音樂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三、建筑藝術

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凌空飛架”,層層相疊,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立體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閣獨具特色,雄渾壯麗。洞窟多為佛殿式而無中心柱窟,明顯帶有地方特色。

麥積山石窟群中最宏偉,最壯麗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龕,又稱“散花樓”,位于東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經約八十米,為七間八柱廡殿式結構,高約九米,面闊三十米,進深八米,分前廊后室兩部分。立柱為八棱大柱,覆蓮瓣形柱礎,建筑構件無不精雕細琢,體現了北周時期建筑技術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個四角攢尖式帳形龕組成,帳幔層層重疊,龕內柱、梁等建筑構件均以浮雕表現。因而,麥積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國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構建筑的重要資料,真正如實地表現了南北朝后期已經中國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內部面貌,在石窟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121窟:

方位:

西崖上層西端。

時代:

北魏晚期,宋重修。

窟形:

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邇日?、左、右壁開尖拱深龕;窟高2.55米,寬2.36米,深2.15 米。

造像:

三壁龕內各塑一佛。正龕內左、右壁中門內兩側塑二力士。佛上半身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結跏跌坐于方臺上,弟子穿袈裟,下著裙。左弟子塔螺旋發(fā)髻。菩薩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菩薩與弟子緊緊相依,面帶笑意,雙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狀,似在竊竊私語,會心交談,猶如現實生活中一對親姐弟一般,充滿著青春活力與動人的情感,使人位感自然與親切。力士頭部宋代重修。左力士袒上身,下著裙,披巾于腹部穿圓、交叉,左手持金剛桿而立,右手提風帶,右力士著寬袖上衣,下著長裙,垂手而立,身穿護身鎧甲,剛健雄武,具有一種威嚴震懾的氣魄。此窟為北魏晚期代表性重要沿窟之一。

壁畫:佛、菩薩彩繪背光,項光。藻井壁畫,大部剝落,均被煙熏黑,僅飛天飄帶,隱約可見。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三

歡迎來到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東與陜西省接壤,為隴東南門戶,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多萬。天水是絲綢之路南線東段隴關道和秦隴南道的交匯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傳說。是隴東南地區(qū)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那么來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參觀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廟。我們每個中國人一直把自己稱作“龍的傳人”,并為此自豪。龍,已成為我們民族的徽標和崇高象征。要說到龍的來歷,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三皇是伏羲、神農、黃帝,伏羲為三皇之首,被人們奉為神話傳說中的“人文始祖”?!妒酚洝と时炯o》記載:“太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羲于成紀。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關于伏羲的出生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傳說,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有一次在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踩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20xx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xx年為一紀,伏羲氏的誕生地也就被稱為成紀。這是我國最早的感孕神話,說明在中國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會現象。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伏羲廟。伏羲廟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廟原稱太昊宮,俗稱人宗廟,整個廟宇坐北向南,現存建筑為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臺,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廟大門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給人一種莊嚴崇高的感覺。牌坊上的匾依次寫的是“繼天立極”、“開物成務”、“開天明道”。

那么大家現在站的這個地方便是伏羲廟的前院,走過儀門我們將進入伏羲廟的中院,伏羲廟按照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依照南北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和太極殿、鐘亭、鼓樓沿軸線東西相對,整個建筑群采用均衡對稱的格局,總體布局沿南北中軸線縱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應,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筑風格。

我們繼續(xù)前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這里是整個伏羲廟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體部分,在大殿兩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樹,這些樹基本上都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原來縱八行,橫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現在,我們進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現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龕內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國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樹葉,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個盤狀物,那這個盤狀物又是什么呢?這就是“先天八卦太極盤”。相傳是伏羲創(chuàng)造繪制的,伏羲畫卦的基礎是以陰爻和陽爻象征陰陽,伏羲發(fā)現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兩種對立統(tǒng)一的因素組成的,于是發(fā)明了八卦,用陰陽相互結合的八種符號:乾、坤、震、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現象,成為世界的物質基礎,伏羲創(chuàng)造的易稱為“先天易”,其圖稱為“先天圖”,其卦稱為“先天卦”。

大家現在再來看一下這匹渾身有麟,長著翅膀的馬,這匹馬就是龍馬,為什么這里會出現這樣一座雕像呢?根據古書記載和民間傳說,伏羲氏受到龍馬負圖的啟示創(chuàng)畫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龍馬的呢?據說龍馬出于天水北道三陽川卦臺山下的渭河,這里流傳著伏羲畫卦的神奇?zhèn)髡f。在卦臺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塊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圓形,中空外實,形似太極。相傳有一天,伏羲畫卦是忽然看見從渭河北岸上的一個洞中飛出了一匹龍馬,伏羲看到了龍馬身上的圖案,受到陰陽變化的啟發(fā),創(chuàng)畫了八卦。

看完了龍馬塑,我們再來看看神龕左側的這兩個相互疊合的石盤,這就是著名的河圖洛書石盤。相傳遠古時期,洪水泛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滅絕了人類,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媧受到雷公的啟示,鉆進了一個大葫蘆內才幸免于難。洪水退后,兄妹倆歷經千辛萬苦,承擔起重建家園的神圣職責。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媧必須結親,但他們是兄妹,不能結親,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兩個人約好分別面對面站在天水南北兩山上,將兩個石盤滾下山,如果石盤剛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說明上天同意他們結合。結果石盤滾下來后結合在一起,人類才得以繁衍生存。這里的當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廟中的磨盤,夫妻便會永遠和睦。

為了弘揚伏羲文化這一民族文化瑰寶,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相傳是龍的生日,這里會舉辦節(jié)慶活動“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海內外華夏子孫紛紛來到天水朝圣祭祖,觀光旅游。

好,我的講解就到這里,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tǒng)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fā)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xx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fā)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fā)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yōu)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yè)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tǒng)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fā)生過災難性的戰(zhàn)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p>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扒А边@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tǒng)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fā)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xx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fā)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fā)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yōu)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yè)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tǒng)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唔敒楦捕肥?,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fā)生過災難性的戰(zhàn)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六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xiāng)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fā)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發(fā)掘所獲資料看,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qū)目前發(fā)現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距今4900-8120_年。

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顯地反映出生產技術由粗到精的發(fā)展過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紅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貼模制、輪制; 有夾砂陶,泥質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缽、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裝飾紋有繩紋、弧線、三角、條紋、勾葉紋;有變體魚紋、鳥紋;有兩獸相樸的寫實紋、蛙紋;有圓點、條線、弧線、組成的幾何圖形等;有紫紅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繪。特別是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連續(xù),其規(guī)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guī)模宏偉,而且形制復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_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

這一房屋的規(guī)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fā)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yè)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tài)屬于定居的以農業(yè)為主的類型。

大地灣遺址根據地層可分四期:即大地灣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發(fā)現,在考古學上不僅對探討甘肅東部地區(qū)考古編年與序列有著現實意義,也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資料。

關于甘肅嚴守安全底線心得體會簡短七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扒А边@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tǒng)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fā)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_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_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_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_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_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fā)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fā)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yōu)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yè)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tǒng)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唔敒楦捕肥?,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fā)生過災難性的戰(zhàn)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