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蓮花心舞蹈心得體會報告 蓮花心舞蹈視頻原版(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2 23:00:55 頁碼:14
蓮花心舞蹈心得體會報告 蓮花心舞蹈視頻原版(4篇)
2022-12-22 23:00:55    小編:ZTFB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優(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主題蓮花心舞蹈心得體會報告一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后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jīng)幾百年的采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jié)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nèi)怪石遍布的八仙巖;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云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qū)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該塔由于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nèi)分11層,紅色的墻,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游人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的。

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面積約1萬平方米。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jié)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

蓮花山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zhàn)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nèi)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F(xiàn)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游人在這里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觀音勝境之內(nèi),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凈土",頓生敬畏之感。

南越王劈山取石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割據(jù)稱王,派人找尋適合建造宮殿的建筑材料。南越國人在獅子洋畔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一片連綿千米的紅色砂巖,它質(zhì)地堅硬、均勻,密度高,色澤鮮艷,是建造氣勢恢弘的宮殿的最佳選擇。自此,一場開山劈石的人與自然之戰(zhàn)拉開序幕。

至今,我們看到那高幾十米、與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鑿一錘中誕生。從蓮花山南的蓮花巖起,折而向北伸延,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地基,形成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50~200米、開采深度30~40 米的采石帶,開采面積達33萬平方米,大約一共取石料300多萬立方米。

當時,蓮花山不與陸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孤島。南越人去采石,必須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當時造船技術(shù)已經(jīng)很高,采石后,他們行海道抵達當時廣州江岸,將石運至南越國宮署。

除了南越國宮署,1983年廣州象崗山發(fā)現(xiàn)的南越王墓,經(jīng)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新技術(shù)研究室鑒定,其建筑墓室所用的石料,與蓮花山的砂巖石相似,兩者的石質(zhì)組織、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確定,該墓石材主要采自蓮花山。

暴利驅(qū)動采石興盛

"蓮花山古采石場應是國家所為,因為需要很大財力、人力和技術(shù)手段才能辦得到,并且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nèi)采石的。這里采石歷史之古老、開采之規(guī)范、技術(shù)工藝之高超、規(guī)模之宏大、遺留面之美觀,在我國甚至世界范圍內(nèi)都具有典型意義。"劉金山說。

西漢以后,蓮花山的采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間,繼續(xù)進行著。當時,紅色砂巖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筑石料,用于城基、官衙、祠堂、寺廟、民宅等建筑。

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寫道,當時一些"亡命奸徒",在蓮花山"蜂屯 蟻聚",鑿石綱利,牟取暴利,"歲致金以十萬計",可見當時在利益驅(qū)動下,蓮花山的采石業(yè)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jù)番禺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宋、明之間,在蓮花山的大量采石工,聚居于"石墟",即今天石樓鎮(zhèn)田步頭一帶。

幾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亭臺樓閣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遺留至今的古城墻卻見證了這段興盛歷史。廣州越華路發(fā)現(xiàn)的宋代城基遺址,其城基的紅砂巖石塊,石料規(guī)格與蓮花山開采的相似,有的城磚側(cè)印有"番禺縣"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舊城,修葺了120xx多米長、6米多高的城墻。今天在越秀山還留有明代古城墻遺址,修筑城基的紅色砂巖,大部分來自蓮花山古采石場。

開禁之爭曠日持久

私人開采石料,遭到視蓮花山為風水寶地的當?shù)厝说膹娏曳磳?,一場曠日持久?開采與禁采之戰(zhàn),自明代以來不斷進行著。明代萬歷七年,即1579年,因為陳言達私采石料,被"邑侯沈思孝封禁",這是第一次見于史料的禁封。然而,在利益驅(qū)動下,明里暗里,禁、開之間的斗爭根本無法平息。

至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蓮花城和番禺學宮(今農(nóng)講所)分別立碑,永遠禁止開采。兩塊碑至今都已經(jīng)消失,在當年,這標志著開禁之爭的結(jié)束。

蓮花山古采石場在清代的停采,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筑材料的更替。隨著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清代開采花崗巖的技術(shù)日益成熟,與紅色砂巖相比,花崗巖更堅硬、更不易被風化,清代的城墻墻基已經(jīng)開始使用花崗巖。就這樣,漸漸地,蓮花山古采石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留下鑿痕累累的陡壁峭崖,供后人憑吊。

人工無意奪天工

初夏的一個清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游區(qū)。據(jù)蓮花山旅游區(qū)辦公室副主任張發(fā)俊介紹,整個蓮花山本身就是一個采石場,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當年采石留下的痕跡。其中獅子洋畔集中分布著15個石場,分別是:燕子巖石場、劍門石場、獅子巖-觀音洞石場、百福圖石場、蓮花山-南天門石場、飛鷹巖石場、海仙池石場、八仙巖石場、無底洞石場、順景巖石場、樹抱石石場、大佛洞石場、碧蓮池石場、四方池石場和洞天波月石場。

南天門邊"蓮花"開

從波光瀲滟的蓮花湖出發(fā),往東南方走約數(shù)十米,看到一處古石場留下的坑谷,谷中有水,谷口巖壁最窄處,有一條長約8米、寬約1.5米的石拱橋,美其名曰"神仙橋"。從坑谷邊經(jīng)過,可以到達一處平地。映入眼簾的是大約10米高、狀如蓮花的巨石,上面刻著"蓮花石"三個大字。只見這里赤壁丹崖,歷經(jīng)滄桑,斷面卻如斧砍刀削般平整,垂直而下一條條因流水溶蝕而留下的灰白色水痕。

蓮花山,因蓮花石而得名。蓮花石旁邊便是"南天門",人們認為,穿過這里便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南國仙境。事實上,那是在厚層砂巖里鑿開的寬約10米、門墻厚近10米的城堡式大門。以前,這里是石工們把石頭運往蓮花山海邊的通道。走在"南天門"里,兩側(cè)整齊有序的釬痕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撫摸上面斑駁的砂巖,耳畔仿佛響起鑿石的丁當聲,先民們艱辛勞作的景象仿若在眼前。

張發(fā)俊介紹,從蓮花石、南天門一帶,可以眺望到高聳在山端、被喻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大約在1785年,英國畫家托馬斯·丹尼爾到訪這里,被這里美麗而獨特的景致所吸引,專門畫了一幅《蓮花塔和蓮花山城》。這幅畫現(xiàn)在被珍藏在香港藝術(shù)館,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這一帶的風物。

穿過南天門,經(jīng)過順景巖,還有一個以蓮花命名的巖洞:蓮花巖。那是兩座內(nèi)門相通的巨大巖洞。蓮花巖以前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巖洞中間似一個盆地,周圍由九個巖洞組成,因為九個巖洞狀似九瓣蓮花而得名。

雄奇峻險燕子巖

從蓮花巖出來,朝著海邊往下走,不用多久便可以到達古采石場最壯觀的地方之一:燕子崖。腳下是崖頂?shù)挠^光亭,憑欄俯瞰,只見比肩而立的三四十米高赤壁紅崖,成大直角,插入谷底由采石坑積水形成的湖泊中,蔚 番禺蓮花山燕子巖為壯觀。有一段懸崖,中間橫空出現(xiàn)一個長方形的洞,里面還擺放著一些條石。張發(fā)俊告訴我們,那是以前沒運走的石料。然而,那里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古人們又是如何開采那里的石頭?百思不得其解。

沿著小路走到巖底,從巖腳抬頭仰望,只見奇峰屹立,有的斷面十分齊整,像被刀削的一樣,巍巍絕壁直插青天,好像隨時都要下墜,令人目眩;有的深陷下去,像個巨大神龕;有的孤柱矗立,直指蒼天。這正合了那壁上的題詞:"開物天工劈巨巖,嵯峨削立倚天南。呢喃燕子安居處,有客長呤意興酣。"

巖底的一塊石壁上,刻著"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題字出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之手。1983年,當時蓮花山古采石場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它存在的年代也無法確知。夏老來到這里,在驚嘆它的雄奇壯觀之余,推斷它"不遲于宋"。夏老的這一看法,引起人們對這個古采石場的廣泛關(guān)注。

在這些巖石上,除了整齊的釬痕痕跡,還可以發(fā)現(xiàn)整齊排列著的碗口粗的洞,這是當時采石搭腳手架插桿洞眼。橫向的洞眼一般為圓形,縱向的為方形,這樣在采石面搭上腳手架工作臺,便于工作。這與中國古代的棧道技術(shù)有點類似,當時采石的主要工具僅僅是錘子和鑿子。這些洞眼后來一度成為燕子們棲息的好地方。

山明水秀八仙巖

離開燕子巖,沿著曲折小徑,在石山穿行,一處一景,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這邊還是連環(huán)對峙的四面崖壁,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轉(zhuǎn)過一個彎,眼前可能會出現(xiàn)一池碧水,睡蓮點點,令 你豁然開朗。即使同是峭巖,也各有風景:有的爬滿古藤,生機勃勃;有的看起來普通,但一棵松樹不屈不撓地從巖縫中站出來,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

經(jīng)過劍門、一線天、碧蓮池等景點,我們來到浴仙池。以前在采石后,水平的厚砂巖,有許多垂直節(jié)理的裂縫,清泉從裂隙中流出,匯流到一堵峭壁前跌下,如一條雪白的絲絹,水流不大,但跌入這池中卻像珍珠落玉盤,泉瀑之水清澈,傳說是神仙沐浴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浴仙池"。浴仙池旁邊便是蓮花山最大的巖洞:八仙巖。信步走進去,只見這里最寬處23米,最深20米,是古代石工由表及里釬鑿而成的人間洞天。

關(guān)于八仙巖的來由,又有一個傳說:據(jù)說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等眾仙,到增城探訪何仙姑回程時,途經(jīng)蓮花山,見此地峰奇峭陡,便駕祥云而下,來到這個大巖洞。眾仙見洞內(nèi)泉水潺潺,涼風習習,且有石桌石椅,別有一番景致,于是在此休息,圍坐在洞內(nèi)高談闊論。大佛巖,前面是一雙手正用鑿子采石的雕塑。

守望滄海獅子石

離八仙巖不遠便是獅子石。只見青蔥山林中,矗立著一塊巨石,像一頭威武的雄獅,傲然屹立于山崖,雙目圓瞪,似在遠眺獅子洋萬里碧波,白帆點點,又微微張開嘴,似在吼叫。由于獅子石形象逼真,歷代先民把它神化,每當漂洋船過,都要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獅子石的形成年代久遠。原來,這里地勢低,蓮花山不過是海面上的一個島,千萬年過去,地勢逐漸抬升,水位下降。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一座巖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而成今天的形狀。它是蓮花山最忠實的衛(wèi)士,見證著這里滄海桑田的變遷。蓮花山,以前叫"獅子山",就是以它命名,"獅子洋"這個名字也是由它而起的。

主題蓮花心舞蹈心得體會報告二

今天,媽媽細心管理的馬蹄蓮花終于開花了,我們?nèi)胰硕挤浅8吲d,特別是我和妹妹,圍著馬蹄蓮花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樂得合不攏嘴。

我和妹妹仔細地端詳起馬蹄蓮花來。只見它那嫩綠的葉子向上伸長著,像一個個小小的馬蹄,馬蹄蓮花從這些馬蹄之間冒出來,伸向上方,好像要與綠葉子爭艷媲美。它那馬蹄形的花朵,正蓬勃向上。它那雪白色的馬蹄形花瓣,好像美麗少女排紅的臉蛋,正朝我們微笑。就在這美麗的花瓣下面,周圍還有幾片翠綠色的4片,托著那些花朵?;ǘ渲虚g,有一束嫩黃色的花蕊。

近前聞一聞,呵,好香啊!雪白色的花朵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那么美麗、淡雅。看,辛勤的小蜜蜂飛來采花粉了。只見它那顫動的翅膀,一會兒飛到花這邊,一會兒飛到花那邊,嗡嗡地叫個不停。

可愛的小蝴蝶也扇動著它那美麗而輕快的小翅膀趕來了,它小心翼翼地落在花蕊上,翩翩起舞,讓你簡直分不出哪是蝴蝶的翅膀,哪是馬蹄蓮花。白的花,似白蝶,構(gòu)成一幅極美的馬蹄蓮圖。

而我,仿佛覺得自己也成了馬蹄蓮仙子,在這仙境中如癡如醉地起舞、歌唱。

下午三點鐘左右,馬蹄蓮花又漸漸地張開了它那美麗的笑臉。在陽光的照耀下,馬蹄蓮顯得生機勃勃。聞著她那縷縷幽芳,真想自己也變成一朵馬蹄蓮。

描寫蓮花作文初一600字2

詩人周敦頤說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痹诠艜r,美麗的花兒數(shù)不勝數(shù),如皇帝最愛的牡丹,妖嬈的芍藥,淡雅的月季,清幽的蘭花……這些花兒都是具有無雙的氣質(zhì),都是惹人憐愛的花卉,而為何詩人去獨愛清幽的蓮呢?

因為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在當時污濁的世間還留有一份清高的詩人,蓮便是他的真實寫照。蓮與他一般,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出于骯臟的淤泥,骨子里卻依舊散發(fā)出清幽的香氣,這邊是詩人獨愛蓮的原因。

對于我,似乎是與詩人一般,在繁花遍野之時,卻仍愛池中白蓮。

南方的春季與夏季的差別并不大,即使是夏季,花兒也依舊怒放。在家里的水池里靜靜的飄著幾片綠,那便是荷葉,碧綠碧綠的,使我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壯闊,讓人感到入目的清涼。在那密密的荷葉間,藏著那羞澀的花骨朵,白白的,頂端還有點鮮鮮的嫩紅,仿佛是美人眉間淡淡的朱砂……那淡雅的美,世間的詞語用于形容它,都會變得蒼白無力。

蓮的香氣是香而遠的,香氣并不如玫瑰般甜膩,不如蘭花般濃郁,它的香氣是淡淡的,可是淡,卻讓人無法忽略。我總喜歡坐在水池邊,看著淡雅的白蓮,嗅著那清幽的香氣,頓時就會讓我感到一陣清涼,無比舒適。到了晚上,我就喜歡把窗戶打開,讓那清香進來,伴我入睡……

我愛蓮,愛它的潔白無瑕,愛它的清香,愛它的碧綠,愛它的一切!

描寫蓮花作文初一600字3

乍暖還寒的正月,奶奶家的陽臺上有兩盆旱蓮卻已開滿了鮮艷的花朵。這兩盆旱蓮一盆是菊黃色的,一盆是深紅色的。滿眼的燦爛裝點著溫馨的家,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這兩盆旱蓮中我最喜歡那盆菊黃色的,有點像太陽的顏色,這種顏色特別有活力。

旱蓮的根很纖細,枝葉和花卻很茂盛。越靠根的葉子越小,越朝外的葉子越大。葉子的形狀很像荷葉,扁扁的薄薄的,讓人很生憐惜。有趣的是每一個葉柄彎彎的從根枝長出,幾乎沒有一根是直立的。

旱蓮的花蕾很小,像一個個小桃心。每一個花蕾都帶著一個綠色的小尾巴,如同一只只小小的綠色的蝌蚪,爭先恐后地不知道要游到哪里去找媽媽。

旱蓮的花兒開放以后魔術(shù)般的大了數(shù)十倍,甚至比葉子都大了很多。一朵朵美麗嬌艷的旱蓮花有五朵花瓣,其中有相依并排的三片花瓣的花心,長了一圈和花瓣一樣顏色的小絨毛,如同嬰兒的眼睫毛,彎彎的薄薄的,可愛極了。剩下的那兩片花瓣卻沒有像花瓣一樣顏色小絨毛,而是從根部放射狀長著一些細密的黑絲,就像兩把并排打開的綢扇。

這五片花瓣生動地組合著,就像一朵朵小喇叭。幾天后,那綠色的小尾巴也變成黃色的了!

美麗可愛的旱蓮花,在陽臺上生機盎然地開放著,給我們家增添了許多生趣,我們一家人都非常喜歡它!

描寫蓮花作文初一600字4

梅花有不怕寒冷,在風雪中挺立,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的品質(zhì);茉莉花的香氣怡人;雞冠花顏色鮮艷…。而在這么多的名貴花中,我更加喜愛蓮花。

蓮花長成后,大片大片粉紅顏色的花瓣上透出一點淡白,讓人看上去那么美麗,那么動人。蓮花的花瓣不僅看上去美麗,而且摸上去也是一種享受。那柔滑的表面透出亮麗的光澤,花瓣條索纖纖,摸了后讓人有陶醉的感覺。

清晨,朝陽初生,蓮花又迎來了新的一天。蓮花上粘滿了露珠,在陽光映照下,一顆顆的水珠像粒粒透明的珍珠嵌在花瓣上,透亮欲滴。

蓮花代表正直、光明正大。當年包公的官府壁畫上也畫著一幅蓮花圖,上面也有“光明正大”幾個字。

蓮花還代表善良、真誠的意思。相傳遠古有如來佛祖與觀世音,他們坐的便是蓮花寶座。

蓮花不僅美麗,其果實蓮子還可以食用,蓮子的果肉營養(yǎng)豐富,果肉甜美,中醫(yī)上稱可補氣養(yǎng)血。俗話說的好“紅花還得綠葉襯”,如果沒有荷葉,蓮花也就不會是這樣生機勃勃了。荷葉寬大,呈深綠色,讓人看了有陶醉在大自然的感覺。

蓮花從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也不與別的花比美,只是孤獨地立在水中,默默無聞地站著,站在水里,站在風里,站在雨里。送走一個晚霞,又迎來一個朝霞??墒牵纳呛芏虝旱?,只能過一個夏季??扇藗兌紩涀∷碚?、光明、善良與真誠。

梅花、茉莉花等雖美,但蓮花更美,因為它代表純潔讓人感覺美。我喜歡你,蓮花!純潔的蓮花!

主題蓮花心舞蹈心得體會報告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幾天,我們在參觀南越王墓、陳家祠等等許多廣州古建筑時都見到不少紅色的砂巖石塊或石雕,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去參觀這些石材的出處――蓮花山古采石場。

中華民族學會采石遠遠早于四大發(fā)明的出現(xiàn)。當年建造城墻、宮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條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采石場。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壯觀的石條石塊,都會贊嘆不已,但相信沒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采集這些石塊的。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開一開眼界。

蓮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區(qū):石景區(qū)、蓮花古洞景區(qū)、野營游樂區(qū)和文物古跡區(qū)。“蓮花圣境”是廣州市十大旅游美景和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區(qū)就是我們要看的主要內(nèi)容:一座有20__年開采歷史的古采石場。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憑一錘一釬將一座一座石山開采出來,經(jīng)過自然風化造就無數(shù)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巖、燕子巖、飛鷹巖、八仙巖、觀音巖、蓮花石、南天門、神仙橋、仙人榻、云梯、無底洞、蓮花飛瀑等等。真是“人工無意奪天工”,千姿百態(tài),雄偉壯觀,非“嘆為觀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國內(nèi)最具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這里更有模仿古代采石的現(xiàn)代采石場,讓游人了解古人采石的技術(shù)。

據(jù)地質(zhì)學家考證,蓮花山石為紅色砂礫巖,可作磨刀石,廣州市內(nèi)的“嶺南第一樓”――鎮(zhèn)海樓的樓基和西漢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紅砂巖,基本上可以證實都是從蓮花山開采的。廣東省內(nèi)還有幾處古采石場,以東莞和南海最為著名。東莞的采石場,在石碑附近,那里的石質(zhì)為紅色砂巖,巖體通斥,中間有沙礫。由于當年工匠分工、分地開采,留下了一間間石房子般的遺跡,所以那里又有個古名,叫“十八房”。另一個重要的采石場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巖,因為采石采成洞后許多燕子住在那里而得名。

蓮花山是由45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峰頂上有塊圓形的巨大巖石,形狀極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所以這里才得名為蓮花山。蓮花山上還聳立著一座蓮花古塔,建于明代,是廣東省保存最為完好的磚木結(jié)構(gòu)塔。由當時的番禺人李惟風等人興建,應該是一座風水塔,因為廣東人相信許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須有一座鎮(zhèn)水寶塔才不會發(fā)生水害,不過它也一直起到航標的作用。

這座塔為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紅墻綠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來是9層,里面其實是11層,非常奇特。每層塔檐都為綠色的琉璃瓦和瓦當,屋檐角掛有風鈴,風過即發(fā)出陣陣脆響。里面的通道極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兩人相遇時,其中一人要退到樓層的中廳避讓。登臨塔頂,可以看得很遠,遠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爭流和更遠處的田園風光。這座塔由于雄踞珠江入??谔?,是往來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所以又有“省會華表”的美譽。它與廣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崗塔一起合稱“珠江三支檣”。

蓮花塔下有蓮花城,有“廣東長城”之稱,它建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積約1萬平方米,城建在山頂,俯瞰珠江航道,是一個重要的軍事?lián)c。鴉_戰(zhàn)爭期間,林則徐率兵在城內(nèi)駐防,把它作為抗擊英軍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在虎門),至今城墻仍保存良好,山腳下有寬達1萬多平方米的巖洞,是林則徐當年的將帥府,里面已經(jīng)修復如舊,可以看到兵營等遺址。

進入石景區(qū),很快便感到驚險叢生,向右一轉(zhuǎn)就是通往燕子巖的小徑。小徑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這都是當年石匠們采空了石材留下的遺跡,后來雨水積蓄,確確實實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兩股戰(zhàn)抖,心底發(fā)寒。著名的燕子巖兀然而立的巨石大約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雙層小亭,有回廊連接山徑。小亭周圍都是懸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里,實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兩簾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巖下,有石板小橋,迂回于懸崖峭壁和清潭之間。沿石徑迤邐前行,左手就是蓮花石,過茂林修竹,石洞石橋,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圖”。這里雕有一百個福字,難就難在這一百個福屬于各種各樣的字體,有篆體、隸書、楷書、行草、行楷等等,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可惜現(xiàn)在的字跡有些脫落,顏色斑駁,但仍然可以想象當年雕鑿時的艱難。一路向前走,還會經(jīng)過石梯、石廊、石橋、白蓮池、浴仙池、觀音巖,獅子巖等景區(qū),許多石壁上都有歷朝歷代的題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

1994年。在古跡區(qū)削平了一個山頭,聳立起一尊用260噸青銅鑄成,高36.88米的望海觀音,開辟了“觀音圣境”。整個觀音像外貼180兩金箔,金光燦燦,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蓮花高4米,所以總高度達40.88米,聳立在蓮花山頂,面向浩瀚的獅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個航標。入夜,四_烈燈光照耀下就像觀音顯圣一樣,讓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燈塔。蓮花山“望海觀音”像是目前金箔銅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觀音閣,內(nèi)設大小觀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觀音閣。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來參拜,人潮絡繹不絕,香火極旺。蓮花山旅游區(qū)還在每年6~8月舉辦盛大的蓮花節(jié),展出上百個品種,數(shù)千缸蓮花,是廣州地區(qū)旅游傳統(tǒng)大節(jié)慶活動之一。

主題蓮花心舞蹈心得體會報告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后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jīng)幾百年的采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jié)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nèi)怪石遍布的八仙巖;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云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qū)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該塔由于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nèi)分11層,紅色的墻,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游人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的。

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面積約1萬平方米。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jié)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

蓮花山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zhàn)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nèi)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F(xiàn)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游人在這里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觀音勝境之內(nèi),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凈土",頓生敬畏之感。

南越王劈山取石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割據(jù)稱王,派人找尋適合建造宮殿的建筑材料。南越國人在獅子洋畔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一片連綿千米的紅色砂巖,它質(zhì)地堅硬、均勻,密度高,色澤鮮艷,是建造氣勢恢弘的宮殿的最佳選擇。自此,一場開山劈石的人與自然之戰(zhàn)拉開序幕。

至今,我們看到那高幾十米、與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鑿一錘中誕生。從蓮花山南的蓮花巖起,折而向北伸延,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地基,形成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50~200米、開采深度30~40 米的采石帶,開采面積達33萬平方米,大約一共取石料300多萬立方米。

當時,蓮花山不與陸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孤島。南越人去采石,必須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當時造船技術(shù)已經(jīng)很高,采石后,他們行海道抵達當時廣州江岸,將石運至南越國宮署。

除了南越國宮署,1983年廣州象崗山發(fā)現(xiàn)的南越王墓,經(jīng)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新技術(shù)研究室鑒定,其建筑墓室所用的石料,與蓮花山的砂巖石相似,兩者的石質(zhì)組織、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確定,該墓石材主要采自蓮花山。

暴利驅(qū)動采石興盛

"蓮花山古采石場應是國家所為,因為需要很大財力、人力和技術(shù)手段才能辦得到,并且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nèi)采石的。這里采石歷史之古老、開采之規(guī)范、技術(shù)工藝之高超、規(guī)模之宏大、遺留面之美觀,在我國甚至世界范圍內(nèi)都具有典型意義。"劉金山說。

西漢以后,蓮花山的采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間,繼續(xù)進行著。當時,紅色砂巖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筑石料,用于城基、官衙、祠堂、寺廟、民宅等建筑。

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寫道,當時一些"亡命奸徒",在蓮花山"蜂屯 蟻聚",鑿石綱利,牟取暴利,"歲致金以十萬計",可見當時在利益驅(qū)動下,蓮花山的采石業(yè)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jù)番禺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宋、明之間,在蓮花山的大量采石工,聚居于"石墟",即今天石樓鎮(zhèn)田步頭一帶。

幾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亭臺樓閣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遺留至今的古城墻卻見證了這段興盛歷史。廣州越華路發(fā)現(xiàn)的宋代城基遺址,其城基的紅砂巖石塊,石料規(guī)格與蓮花山開采的相似,有的城磚側(cè)印有"番禺縣"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舊城,修葺了120xx多米長、6米多高的城墻。今天在越秀山還留有明代古城墻遺址,修筑城基的紅色砂巖,大部分來自蓮花山古采石場。

開禁之爭曠日持久

私人開采石料,遭到視蓮花山為風水寶地的當?shù)厝说膹娏曳磳?,一場曠日持久?開采與禁采之戰(zhàn),自明代以來不斷進行著。明代萬歷七年,即1579年,因為陳言達私采石料,被"邑侯沈思孝封禁",這是第一次見于史料的禁封。然而,在利益驅(qū)動下,明里暗里,禁、開之間的斗爭根本無法平息。

至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蓮花城和番禺學宮(今農(nóng)講所)分別立碑,永遠禁止開采。兩塊碑至今都已經(jīng)消失,在當年,這標志著開禁之爭的結(jié)束。

蓮花山古采石場在清代的停采,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筑材料的更替。隨著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清代開采花崗巖的技術(shù)日益成熟,與紅色砂巖相比,花崗巖更堅硬、更不易被風化,清代的城墻墻基已經(jīng)開始使用花崗巖。就這樣,漸漸地,蓮花山古采石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留下鑿痕累累的陡壁峭崖,供后人憑吊。

人工無意奪天工

初夏的一個清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游區(qū)。據(jù)蓮花山旅游區(qū)辦公室副主任張發(fā)俊介紹,整個蓮花山本身就是一個采石場,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當年采石留下的痕跡。其中獅子洋畔集中分布著15個石場,分別是:燕子巖石場、劍門石場、獅子巖-觀音洞石場、百福圖石場、蓮花山-南天門石場、飛鷹巖石場、海仙池石場、八仙巖石場、無底洞石場、順景巖石場、樹抱石石場、大佛洞石場、碧蓮池石場、四方池石場和洞天波月石場。

南天門邊"蓮花"開

從波光瀲滟的蓮花湖出發(fā),往東南方走約數(shù)十米,看到一處古石場留下的坑谷,谷中有水,谷口巖壁最窄處,有一條長約8米、寬約1.5米的石拱橋,美其名曰"神仙橋"。從坑谷邊經(jīng)過,可以到達一處平地。映入眼簾的是大約10米高、狀如蓮花的巨石,上面刻著"蓮花石"三個大字。只見這里赤壁丹崖,歷經(jīng)滄桑,斷面卻如斧砍刀削般平整,垂直而下一條條因流水溶蝕而留下的灰白色水痕。

蓮花山,因蓮花石而得名。蓮花石旁邊便是"南天門",人們認為,穿過這里便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南國仙境。事實上,那是在厚層砂巖里鑿開的寬約10米、門墻厚近10米的城堡式大門。以前,這里是石工們把石頭運往蓮花山海邊的通道。走在"南天門"里,兩側(cè)整齊有序的釬痕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撫摸上面斑駁的砂巖,耳畔仿佛響起鑿石的丁當聲,先民們艱辛勞作的景象仿若在眼前。

張發(fā)俊介紹,從蓮花石、南天門一帶,可以眺望到高聳在山端、被喻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大約在1785年,英國畫家托馬斯·丹尼爾到訪這里,被這里美麗而獨特的景致所吸引,專門畫了一幅《蓮花塔和蓮花山城》。這幅畫現(xiàn)在被珍藏在香港藝術(shù)館,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這一帶的風物。

穿過南天門,經(jīng)過順景巖,還有一個以蓮花命名的巖洞:蓮花巖。那是兩座內(nèi)門相通的巨大巖洞。蓮花巖以前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巖洞中間似一個盆地,周圍由九個巖洞組成,因為九個巖洞狀似九瓣蓮花而得名。

雄奇峻險燕子巖

從蓮花巖出來,朝著海邊往下走,不用多久便可以到達古采石場最壯觀的地方之一:燕子崖。腳下是崖頂?shù)挠^光亭,憑欄俯瞰,只見比肩而立的三四十米高赤壁紅崖,成大直角,插入谷底由采石坑積水形成的湖泊中

番禺蓮花山燕子巖為壯觀。有一段懸崖,中間橫空出現(xiàn)一個長方形的洞,里面還擺放著一些條石。張發(fā)俊告訴我們,那是以前沒運走的石料。然而,那里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古人們又是如何開采那里的石頭?百思不得其解。

沿著小路走到巖底,從巖腳抬頭仰望,只見奇峰屹立,有的斷面十分齊整,像被刀削的一樣,巍巍絕壁直插青天,好像隨時都要下墜,令人目眩;有的深陷下去,像個巨大神龕;有的孤柱矗立,直指蒼天。這正合了那壁上的題詞:"開物天工劈巨巖,嵯峨削立倚天南。呢喃燕子安居處,有客長呤意興酣。"

巖底的一塊石壁上,刻著"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題字出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之手。1983年,當時蓮花山古采石場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它存在的年代也無法確知。夏老來到這里,在驚嘆它的雄奇壯觀之余,推斷它"不遲于宋"。夏老的這一看法,引起人們對這個古采石場的廣泛關(guān)注。

在這些巖石上,除了整齊的釬痕痕跡,還可以發(fā)現(xiàn)整齊排列著的碗口粗的洞,這是當時采石搭腳手架插桿洞眼。橫向的洞眼一般為圓形,縱向的為方形,這樣在采石面搭上腳手架工作臺,便于工作。這與中國古代的棧道技術(shù)有點類似,當時采石的主要工具僅僅是錘子和鑿子。這些洞眼后來一度成為燕子們棲息的好地方。

山明水秀八仙巖

離開燕子巖,沿著曲折小徑,在石山穿行,一處一景,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這邊還是連環(huán)對峙的四面崖壁,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轉(zhuǎn)過一個彎,眼前可能會出現(xiàn)一池碧水,睡蓮點點,令 你豁然開朗。即使同是峭巖,也各有風景:有的爬滿古藤,生機勃勃;有的看起來普通,但一棵松樹不屈不撓地從巖縫中站出來,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

經(jīng)過劍門、一線天、碧蓮池等景點,我們來到浴仙池。以前在采石后,水平的厚砂巖,有許多垂直節(jié)理的裂縫,清泉從裂隙中流出,匯流到一堵峭壁前跌下,如一條雪白的絲絹,水流不大,但跌入這池中卻像珍珠落玉盤,泉瀑之水清澈,傳說是神仙沐浴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浴仙池"。浴仙池旁邊便是蓮花山最大的巖洞:八仙巖。信步走進去,只見這里最寬處23米,最深20米,是古代石工由表及里釬鑿而成的人間洞天。

關(guān)于八仙巖的來由,又有一個傳說:據(jù)說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等眾仙,到增城探訪何仙姑回程時,途經(jīng)蓮花山,見此地峰奇峭陡,便駕祥云而下,來到這個大巖洞。眾仙見洞內(nèi)泉水潺潺,涼風習習,且有石桌石椅,別有一番景致,于是在此休息,圍坐在洞內(nèi)高談闊論。大佛巖,前面是一雙手正用鑿子采石的雕塑。

守望滄海獅子石

離八仙巖不遠便是獅子石。只見青蔥山林中,矗立著一塊巨石,像一頭威武的雄獅,傲然屹立于山崖,雙目圓瞪,似在遠眺獅子洋萬里碧波,白帆點點,又微微張開嘴,似在吼叫。由于獅子石形象逼真,歷代先民把它神化,每當漂洋船過,都要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獅子石的形成年代久遠。原來,這里地勢低,蓮花山不過是海面上的一個島,千萬年過去,地勢逐漸抬升,水位下降。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一座巖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而成今天的形狀。它是蓮花山最忠實的衛(wèi)士,見證著這里滄海桑田的變遷。蓮花山,以前叫"獅子山",就是以它命名,"獅子洋"這個名字也是由它而起的。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