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讀哥白尼有感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0-27 13:21:44 頁碼:7
讀哥白尼有感
2022-10-27 13:21:44    小編: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哥白尼有感一

我們應(yīng)該要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只片面的贊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fù)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

安娜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是個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孩。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草叢中的奇葩,單純、沉靜、從容、高貴,無論在什么樣是場合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她活躍的精神世界,她悠閑恬靜,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fēng)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p>

安娜的美不只是表現(xiàn)在言表,內(nèi)心更好,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這樣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yán)感的女性,當(dāng)她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是一個正直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yuǎn)非你所能理解的?!卑材葤暝谫F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很想得到解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yán)。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biāo),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nèi)涵,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描繪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之美。安娜的美,對作品主題表達、情感抒發(fā)和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發(fā)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就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jié)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源于對真摯愛情的追求,這個跟上流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違背了。

首先表現(xiàn)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斗爭中,屬于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物品。安娜一再,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dāng)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兇狠的機器”?!跋氲玫焦γ肷?,這便是他靈魂中所有的東西!“至于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許多敲門磚罷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于游泳在虛偽里,正象魚在水里游泳一樣?!笨袑庍@種冷漠、虛偽、一心想升官的思想,他那種讓人不喜歡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來”,卡列寧摧殘了活在她“體內(nèi)的一切的東西”。安娜說:“他甚至一次也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边@一種無愛的家庭,由一開始結(jié)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機,而當(dāng)“維特式”的熱情的渥倫斯基一出現(xiàn),安娜心中的壓抑已久的感情就爆發(fā)了。她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寧式的“虛偽與欺騙”,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地與渥倫斯基結(jié)合了。

把安娜逼死的是整個上流社會而不只是卡列寧一個人。安娜的不貞,在上流社會本是很多的。不同的是,她們能“單純地甚至快活地”過雙重甚至多重的“愛情”生活,而感情真誠、嚴(yán)肅認(rèn)真的安娜只能“從悲劇的方面”去看這種生活,感到虛偽,可恥,無法忍受。培脫西慫恿渥倫斯基追求安娜,渥倫斯基的母親也贊許兒子在安娜身上取得的成功,但是當(dāng)她們看到這并非一場社交界司空見慣的風(fēng)流韻事,而是認(rèn)真的愛情時,立刻當(dāng)做大逆不道。安娜不見容于上流社會,不是由于她的“紅杏出墻”,而是由于她居然公開這種愛情,公然對貴族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挑戰(zhàn),在這個社會里,莉蒂亞自詡為“社會的良心”,無恥的培脫西們竟是這個社會的“精華的精華”,卡列寧是整個社會的“支柱”,這樣的社會不可能給予安娜正當(dāng)?shù)纳钜蟮目隙ㄅc人格尊嚴(yán)的承認(rèn)。安娜悲劇的根源就在這罪惡的社會。

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是悲劇內(nèi)在因素。

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一直不后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驚人美麗的頭。?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就面對社會,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對自由愛情與獨立的要求。她變成了攀扶在渥倫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渥倫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的灰飛煙滅。她渴望渥倫斯基尊重她的感情,把她當(dāng)作朋友和知已,不是情婦。但她沒有意識到更不知道怎么樣才能爭取到這種平等與恒久的愛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縱在渥倫斯基的手里,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嚇得渾身發(fā)抖。

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渥倫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愈是臨近悲劇的結(jié)局,安娜的內(nèi)心矛盾沖突就越是復(fù)雜,深刻,尖銳。她一會兒恨得那么深沉,一會兒又愛得那么熱烈;一會兒她表現(xiàn)得那么堅強勇敢,一會兒又顯得那么軟弱怯懦;一會兒她覺得自己有一千個理由值得驕傲,一會兒又感到自己屈辱卑下;一會兒她期待得那么殷切,一會兒又失望得那么可憐;一會兒充滿了生的歡樂,一會兒又幻想著死的恐怖--她的內(nèi)心永遠(yuǎn)充滿了驚濤駭浪,她愛得那樣深切,卻又愛得那樣痛苦。她覺得自己釀造了一切罪過,又覺得一切罪過吞筮了她!如此一個豐滿凸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成了作家筆下一種永遠(yuǎn)驚人的藝術(shù)力量。

安娜的矛盾還在于母愛與情愛之間的取舍抉擇,她一生只愛兩個人--謝遼沙與阿克歷賽,她對杜麗說:“我只愛這兩個人,但是難以兩全,我不能兼而有之,但那卻是我唯一的希望。”邂逅渥倫斯基之前,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兒子謝遼沙的身上,兒子曾經(jīng)是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她全身心地愛著謝遼沙,甚至連離開他一刻都不行。愛情與母愛乃是一個女子正當(dāng)?shù)纳顧?quán)利,冷酷無情的社會卻把它們分裂對立起來,作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劇的絕路。

愛情的幻滅是悲劇的直接原因。為了愛情,安娜幾乎犧牲了一切,換來的結(jié)局卻是失望和憎恨。安娜企圖通過愛情擺脫“虛偽與欺騙”的上流社會,渥倫斯基卻使她陷入了另一個新的更虛偽更欺騙的處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貴族資產(chǎn)階級的虛偽,自私與冷酷無情,這個罪惡的社會就是通過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劇的絕境。如果說安娜從前在跟卡列寧的關(guān)系上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那么現(xiàn)在,她在與渥倫斯基的關(guān)系上卻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她對渥倫斯基估計過高,期望過大。她以為他能帶她逃離“虛偽與欺騙”的社會,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錯了,他帶給她的永無止境的痛苦矛盾與恐懼,遠(yuǎn)遠(yuǎn)超過他帶給她的生之欲望與歡樂。

他的愛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劇的絕境,她控訴這一切:“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安娜的悲劇命運體現(xiàn)了生活自身的邏輯,同時揭發(fā)和揭示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和黑暗。作家用人信服的藝術(shù)力量表現(xiàn)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結(jié)局。她被逼上絕路,是社會的罪過;她的死,更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特別是在今天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這種悲劇給我們的啟示,更是深遠(yuǎn)的。

讀哥白尼有感二

飛蛾撲火,義無反顧。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點,并且全力地去追求。愛情充斥著全部的生活,仿佛生命中的其它再無意義,列文也好,伏倫斯基也罷,為之著迷,為之傾狂。

可能一錯之后,便再回不了頭。越來越多的碰面,幽會。培特西夫人家的狂熱,賽馬場的驚慌,直至那個黑夜,安娜眼中的光?!皭郏矔異蹎?太遲了,一切都太遲了?!笨袑庍@個強有力的政治家,第一次感到軟弱無力,束手無策。像一頭公牛,馴服地垂下頭,等待著他已感到的高舉在他頭上的利斧。

我承認(rèn)奧勃朗斯基說的有一定道理。嫁了一個你不愛的人,沒有愛情,也不知道什么叫愛情,卻結(jié)了婚,但這事木已成舟。后來你愛上了一個不是你丈夫的男人,這是很不幸,但依舊是木已成舟。這事被你丈夫知道,他饒恕了你,這是現(xiàn)況,現(xiàn)在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再跟你丈夫生活下去?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婚姻是一份承諾,責(zé)任,將兩個獨立的生命緊緊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一段愛情尚有開始,維系與結(jié)束,何況婚姻。倘若不愛,為何不在一開始便坦誠相告。既然決定選擇了那塊貝殼,就不應(yīng)該抱著挑選的心態(tài)再去海邊。

安娜選擇放棄一切,放棄丈夫,兒子,遠(yuǎn)走高飛。離不離婚,得不得到他人認(rèn)可都無所謂。只要有那份愛情,只要他還愛她。伏倫斯基選擇放棄仕途,自毀前程。盡管這在他以前是從來不敢想的,但他確確實實做了。他不是那種不渴望功名的軍官,與他同期的謝普霍夫斯科依連升兩級,獲得了青年將軍難到手的獎?wù)隆Kw慕,但為了安娜的愛情,他愿意放棄。

拒絕塔什干那項迷人而危險的任務(wù),照伏倫斯基以前的看法,是可恥的,是辦不到的。但現(xiàn)在的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上級對他的行為稍有不滿,他便立刻辭職。

維特式的狂戀,互相毀滅對方的生活,甚至生命,只為了證明我愛你。這,還是愛情嗎?激情終有退去之時,夢幻總會回到現(xiàn)實。列文與伏倫斯基一般,甚至更甚,神魂顛倒,他覺得他和他的幸福就是整個生存的主要目的,也可以說是唯一目的。他什么也不想考慮,什么也不想打算。有了愛情與幸福,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

可吉娣不一樣,她知道列文在鄉(xiāng)下有他心愛的事業(yè),即便她根本不理解列文所做的事,即便她根本不想去理解。但這并不影響她認(rèn)為這事業(yè)是很重要的,她知道他們的家將安在鄉(xiāng)下,所以她拒絕去國外,想開始他們的生活。

相似的人,相似的故事,卻如此諷刺。即便安娜再有風(fēng)韻,側(cè)臉的弧線,舉杯的姿態(tài),一切都好似精心修飾。伏倫斯基知道她是有意這樣做,可是偏偏感到無趣,越發(fā)的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厭倦,猜疑,互相終會怨起對方。無法避免,激情褪去,當(dāng)時所做的事一件件都會顯現(xiàn)出來,好的,不好的,愿意的,不愿意的,沖動的,后悔的。

我還很清晰的記得,安娜對伏倫斯基說:我能要求您怎樣,我只想求您不要拋棄我。不,我要的是愛情,可是它沒了,這一切都無關(guān)緊要了。撕心裂肺,空中樓閣,又能如何。我一直在想,如果當(dāng)時卡列寧少一點虛偽,安娜多一點決心,伏倫斯基多一點責(zé)任,故事會不會好一些。

夜,一片漆黑,玻璃上映著另一個世界。只聽得風(fēng)吹樹木簌簌,山川一時寂寥。

讀哥白尼有感三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感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能夠不顧一切,斷然放下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于自己的感情,她正直不放蕩。當(dāng)她一經(jīng)理解弗龍斯基的感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感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摯的感情,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說:“愛,我因此不喜愛那個字眼,就正正因它對于我有太多的好處,遠(yuǎn)非你所能明白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因此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感情的需要,而是正因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這么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后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xiàn)實卑劣的,為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chǔ)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念的感情。他和安娜的結(jié)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感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因此,安娜之后才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正因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感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取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復(fù)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感情,到最后能夠說只是單行線。

安娜性格自身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好處,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但是之后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yuǎn)。她內(nèi)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沖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感情。

安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人都是為期望而活,正因有了期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感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完美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感情要將她毀滅。安娜正因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nèi)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感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感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龍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鐘情,沉迷于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zhì),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guān)聯(lián)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感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期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著他不得不重新認(rèn)識與安娜的關(guān)聯(lián),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zé),并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生。被愛是一種多么了不起的幸福,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但是,“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始終靠幻想活著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當(dāng)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dāng)被寄托所有的感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后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好處。

讀哥白尼有感四

關(guān)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古今中外,眾說紛紜,不同階層不同世界觀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fù)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安娜是一個資質(zhì)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麗突然變?yōu)楹闷?、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fēng)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妫闶沽形囊酪啦簧岬仉x安娜而去時,他“又望瞭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p>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著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jié)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奔犯械桨材仁恰吧钤诹硪粋€復(fù)雜多端詩意蔥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p>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yán)感的女性,當(dāng)她一經(jīng)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是一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yuǎn)非你所能理解的?!卑材葤暝谫F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極力想得到超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yán)。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biāo),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nèi)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的美,不是偶然的。安娜的美,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以及作品人物,特別是對安娜本人的命運,都是有重要的作用。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jié)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讀哥白尼有感五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得意之作。這部著作在我國的文學(xué)地位可以與我國的四大名著相媲美,由此可見《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學(xué)造詣究竟是有多高。但是就是這樣一部俄國文學(xué)的代表得意之作卻為何要給文章主人公安娜安排一個慘死于車輪下的悲劇結(jié)局呢?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感情糾葛?安娜的死究竟是誰之過?

卡列寧、伏倫斯基、社會、安娜這四個點。同樣,我覺得安娜的死與這四個方面或多或少都有關(guān)系。

那么首先來說說卡列寧,卡列寧是安娜政治意義上的丈夫。安娜出身貴族,按照當(dāng)時貴族和教會的婚姻制度嫁給了卡列寧。卡列寧比安娜大二十歲,但是官運亨通。他虛偽冷酷,野心仕途,是個十足的做官機器。而安娜卻同他正好相反,她熱情善良,生氣蓬勃,但在與卡列寧結(jié)婚后,她的生氣被死死地壓抑住了。所以安娜并沒有得到丈夫應(yīng)有的愛,她對此感到很失望,因此便會有了優(yōu)倫斯基。

其次,伏倫斯基是安娜心目中真正的丈夫,但是用一個準(zhǔn)確的描述來說更應(yīng)該是“情夫”。安娜對伏倫斯基一見鐘情,賽馬時伏倫斯基的受傷。也讓安娜痛心不已。但也因為卡列寧對安娜沒有愛,安娜對卡列寧列是毫無感情可言,所以安娜將自己的愛都傾注到了伏倫斯基身上,有一句話叫“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碑?dāng)安娜覺得伏倫斯基不愛她了以后,看到了火車,便撲向車輪底下,結(jié)束了自己的年輕歲月。

社會是一個復(fù)雜的群體,當(dāng)社會的輿論遣責(zé)加在一個弱不禁風(fēng)的女子身上,可想而知她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緊張,多么的痛苦。

安娜與一個“丈夫”生活在一起,她一點也不快樂。但她為什么沒有權(quán)利可以去尋找自己的真愛?當(dāng)然,安娜沒有能夠與卡列寧離婚,也一定是迫于社會教皇的規(guī)定。

安娜的臥軌自殺四個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責(zé)任。但總的來說我自己認(rèn)為是安娜自己之過。

讀哥白尼有感六

倆月時間,昨天上午終于把《安娜·卡列尼娜》看完了,最后列文對信仰善的思想變化過程很精彩,雖然讀的時候需要專心致志地理順每一次思維變化的邏輯軌跡。精彩之處比如談到到蒼穹,我們眼睛看到的蒼穹是圓的是有盡頭的,但是今天我們卻知道它是無窮無盡的。反推,難道我們看不到或是論證不到上帝就能證明神不存在呢?

列文覺得,人活著是為什么,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極其痛苦,即使家庭幸福但是思想貧乏,這算是庸人自擾嗎?每個人最終都要埋進土里,都要死,為什么還要干活?“為了跟隨上帝,為了靈魂,為了善”,列文自己不斷掙扎著信仰的問題,忽然頓悟了,但也只是一瞬間獨處時的內(nèi)心安寧,等到他回到世俗生活還是會跟仆人發(fā)脾氣,還是會抱怨妻子,還是會對朋友出言草率不考慮別人感受,還是會對哥哥冷落,還是會不開心,但是得知自己向往善,心總是安寧的。

而安娜,就這樣毀滅了,是飛蛾撲火、闖開牢籠還是追隨欲望、自尋死路?陶麗委曲求全,她甚至有一瞬間羨慕過安娜的生活和選擇,最后一邊對丈夫絕望一邊對孩子抱希望地活著,吉娣迷途知返,當(dāng)她不幸被福倫斯基拋棄時,痛哭流涕甚至病倒,誰知道過了一年,不幸變成了幸運。她最后算是生活贏家。

個人很喜歡華倫加小姐在溫泉治療酒店的章節(jié),華倫加像圣人,是高架于安娜、陶麗和吉娣三人之上的一個女性角色,頭頂上有溫和的光暈,她有不幸但是不怪罪任何人,態(tài)度像溫泉一般溫和,藏污納垢都可以,可以容納一切,可以讓吉娣內(nèi)心充滿光芒。

列文一路的成熟,包括對福倫斯基的態(tài)度,包括對生死的態(tài)度以及最后對信仰的態(tài)度也是一條漂亮的線索。

我認(rèn)為,即使安娜離婚成功最后和福倫斯基結(jié)婚了,她也仍舊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明顯她非常在乎陶麗和吉娣是怎么看她的吧。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安娜最后的死亡跟列文所信仰的善有沖突嗎?跟隨上帝的意志,跟隨靈魂,但是沒有說要跟隨自己的欲望,只能跟隨自己的善,這是答案?不是跟從欲望尤其是貪欲,唯有從善,那安娜追求愛情是貪欲嗎?還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獨立性和沖破無愛婚姻牢籠的警覺性的萌發(fā)?托爾斯泰明顯告訴大家安娜最后還是不得善終,是否意味著拋開丈夫兒子的純粹的愛情和善是不沾邊的?無論是福倫斯基還是安娜都是悲劇的收尾,甚至他們的女兒最后都給了卡列寧,因為只有跟卡列寧才有姓才有身份??尚Φ氖强袑幾詈鬀Q定要不要離婚是取決于一個神婆一樣的蘭道巫師的催眠判斷,有多少人的命運掌握在一些可笑的愚昧的判斷上。

是社會框架輿論造成的悲劇?還是女人自身的醋意以及自尊自大好強加劇的?還是人性的貪欲?或是宗教?或是男權(quán)社會的禮法?或是綜合因素?無論安娜和福倫斯基當(dāng)初有多甜蜜有多少次快速心跳,最后還是被瑣碎的生活以及不穩(wěn)定的身份還有醋意和冷淡一次次地吞噬,而女人的無故醋意和男人的冷淡無情貌似又是相互促進的。

不得不嘆服托爾斯泰太了解女人了,安娜要的就是愛情呀,是越來越熾熱的愛,越來越霸道越來越獨占的愛,并且只要愛,但是男人并非如此,男人更向往生活的自由,男人會因為女人過度的愛導(dǎo)致的醋意或是胡思亂想亂了陣腳,隨后男人會冷淡會無為,女人會覺得沒錯他已經(jīng)不愛我了,他已經(jīng)愛上別人了,我要報復(fù)我要讓他后悔,想到的是毀滅。

托爾斯泰太了解女人之間的關(guān)系,安娜和陶麗之間甚至和吉娣之間,至少在安娜心目中,是敵對的,是被看成笑話的,女人的自尊是不允許這樣的下場,寧可死也不要。

女人之間的關(guān)系,似真似假,復(fù)雜難辨,書中安娜和陶麗第一次會面,安娜勸陶麗給哥哥一次機會,委屈求安與丈夫和好后陶麗當(dāng)時真的很愛安娜;隨后陶麗聽說安娜跟福倫斯基出國了,還是愛安娜的,覺得安娜是很可愛很善良的人,甚至在第二次見面前,陶麗坐馬車去看望安娜時,陶麗甚至開始有點羨慕當(dāng)時的安娜,馬車上的陶麗一瞬間很厭惡自己的生活,厭惡生育孩子和帶孩子的痛苦,到了安娜住的金碧輝煌的屋子,參觀了富麗堂皇的房子和附近的醫(yī)院之類的建筑物,覺得安娜的生活很光鮮。由于陶麗自己衣服的寒酸自己還曾很自卑,慢慢地陶麗想孩子了,開始有點不認(rèn)可安娜的這種狀態(tài)。而當(dāng)時安娜已經(jīng)是外強中干,一切奢華的外表都是假象,敵不過內(nèi)心的痛苦。而痛苦,本來想跟陶麗說的,但是陶麗沒想敞開心胸談,只想回家看孩子,二人沒有真正敞開心胸交流。第三次會面,安娜因為和福倫斯基爭吵接近崩潰,覺得陶麗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想去找陶麗訴苦,但是看到了吉娣,看到幸福的吉娣,安娜當(dāng)場刺激吉娣,說自己見過列文,并且自己很喜歡列文,覺得吉娣得不到福倫斯基所以要了列文,而列文也曾被安娜的魅力迷惑過,示意你吉娣愛的男人都拜倒在我腳下。所以訴苦變成了告別,最后安娜完勝似地離開了。安娜和陶麗的這三次會面,很值得細(xì)細(xì)體會。女人貌似永遠(yuǎn)離不開比較。

歸結(jié)幾個問題,列文最后說的從善以及世人不能接受安娜的“非善”是矛盾的嗎?或者安娜本身是不值得善意對待的?但是誰又有資格評判安娜呢?也許只有上帝吧。

最后導(dǎo)致了列車軌道上的悲劇,福倫斯基最后策馬趕到火車站,一蹶不振,變成了行尸走肉,塞爾維亞戰(zhàn)爭讓他走上戰(zhàn)場,覺得有一個理由讓自己的生命去耗盡吧。

奧勃朗斯基最后欠債累累,在彼得堡學(xué)習(xí)了很多男人的灑脫生活方式,即使欠賬,但是仍舊花天酒地,他是很多男人的面孔。列文才是少數(shù)的吧??袑幨抢淇岬闹?jǐn)慎的自保的守舊的。

還有華倫加和列文的哥哥柯雪茲夫(具體名字忘了),倆人在樹林里差點就要互相表達愛慕,但是男方一句跑題的回話,就已經(jīng)讓倆人知道雙方不可能了,一些話那一秒不說出來,就永遠(yuǎn)不會說出來了。

我喜歡拉斯卡這條獵犬,喜歡列文家的女管家阿珈菲雅,喜歡吉娣的父親老公爵。當(dāng)然蠻喜歡列文。

最后插一個對比,列文和福倫斯基在面對別的男人對待自己女人的獻媚態(tài)度上決然不同,列文是馬上把這個男人趕走,而福倫斯基會享受別的男人對安娜的獻媚。我覺得選擇丈夫還是要選列文。

讀哥白尼有感七

《安娜卡列尼娜》是文學(xué)史上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托翁的這部作品,我認(rèn)為是至今甚至未來也是無人能超越杰作。

這部七八百頁60萬字的鴻篇巨作,將俄國19世紀(jì)中期整個社會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全書出場的人物多達150人。

可是無論時代怎么變化,國家不同,政治不同,但你都能在你身邊找到這部作品里的人物的影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個有各的不同”。這是托翁這部作品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促使許多讀者閱讀這本書的舉世名言。

安娜與包法利夫人的對比是非常多文學(xué)愛好者最愛探討的話題。然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評價。

安娜,這個上流社會的貴族夫人,丈夫大自己20歲,是個政府高官,兒子已經(jīng)八歲了,因為彼此追求不同,這個美麗,漂亮,善良,真誠,魅力四射的女人出軌了,愛上了一名帥氣多金的軍官伏倫斯基,強烈的愛情讓他們走上懷孕、私奔的道路。但最終,對愛情的失望讓她走上了臥軌的道路。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開始我被譯者序里面的評價帶著走,覺得安娜是個為了愛情敢于對社會做斗爭的偉大的女性,因為她美麗、善良、正直、真誠,遇見自己愛的人,不顧社會譴責(zé),勇敢地做自己!說她的丈夫卡列寧是個虛偽、只在乎自己的面子,毫無感情可言的冷酷的偽君子。然而,當(dāng)我看到安娜生與伏倫斯基的私生女時,卡列寧那痛苦而寬容的樣子,我突然對安娜生出了厭惡之情,當(dāng)時她產(chǎn)褥熱,這在當(dāng)時是死亡率99%的病,在彌留之際,迷迷糊糊中,她把卡列寧的手放在伏倫斯基手上,希望他們握手言和,共同把女兒撫養(yǎng)長大,卡列寧內(nèi)心的痛苦和原諒。但沒想到,安娜活過來了,沒死。接下來她跟伏倫斯基帶著女兒私奔到了國外,在國外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又回到莫斯科。但是社會輿論的壓力讓她的女兒沒有名分,安娜又不愿意放棄兒子而離婚。等他們回到鄉(xiāng)下,過夠那種孤獨寂寞的日子,她同意離婚時,她的丈夫卡列寧反悔了。再后來,伏倫斯基恢復(fù)了社交生活,而安娜被社會排斥,感到孤單、懷疑,于是與伏倫斯基不斷爭吵、懷疑,最后走向死亡。

看到安娜與伏倫斯基在鄉(xiāng)下生活時那種歇斯底里的不安和懷疑時,我覺得安娜是可憐的,也是無能的,這是時代的悲劇,因為她沒有獨立的人格,以愛情為生命,這樣心態(tài)的結(jié)局肯定是悲慘的。一個女人,以男人為你的全世界,這是危險的,也是不可取的,只能說那個時代的女性還沒有獨立,只是男人附庸品。

然而繼續(xù)看下去,看到她自殺前與伏倫斯基的爭吵與和好,以及去坐火車前復(fù)雜的心理過程,我突然原諒了她,理解了她。一個上流社會的交際花,過慣了奢侈富裕的社交生活,一個花一樣美麗的年輕女人,被困在鄉(xiāng)下遠(yuǎn)離社會,情人正常工作交際,在家時間少,難免會心生懷疑。以至于產(chǎn)生用死來使伏倫斯基后悔的報復(fù)心理。其實,直到死去前一秒她都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

書中說到的一點令我非常難以理解。安娜為什么不喜歡她和伏倫斯基生的女兒,也拒絕再生孩子。(也許她像嫂子陶麗一樣生8個孩子也許就什么不滿或自殺都不會發(fā)生了吧。)

也許她根本就不想走到這一步,如果不是因為懷孕她可能會繼續(xù)維持與卡列寧的婚姻,擁有兒子謝遼查,而只是保持與伏倫斯基的情人關(guān)系。

只能說在人生這樣的選擇困境中,成年人做事要考慮后果。你要情人,你就意味著失去兒子,失去聲譽,失去兒子對你的愛。要維護家庭,你必須放棄你的情人(卡列寧已經(jīng)說了停止約見情人會繼續(xù)原來的婚姻)。然而這個心氣極高的美貌女人總是太痛苦和理想主義,所以最后以死來成就最好的結(jié)局。記住那句話“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常常在想,如果卡列寧后來同意離婚,她與伏倫斯基結(jié)婚,重新開始正常體面地社交生活,安娜是不是就能不死。但是可能也不會,她還是會懷疑,還是會分手。也許像她這樣視愛情為生命的美貌的女人,做個水性楊花、見異思遷的交際花對她更適合。然而這就不是托翁筆下的安娜。就不是嗜愛如命的安娜了。

我想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愛情,也許婚姻對愛情更是束縛。記得《霍亂時期的愛情》里馬爾克斯說“婚姻是一種反人類的存在”

你只能期待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與你性格及?思想?yún)f(xié)調(diào)的另一半,如果你沒遇到,也不是你的錯。

以上講的只是安娜這條線。在這部作品里還有另外一條線,就是列文及列文的愛情。

在這部作品里,列文對愛情、對死亡、對宗教、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更是托翁深刻思想的體現(xiàn)。這位擅長心理學(xué)、哲學(xué)、宗教的大文豪,真的很偉大。我想不同年齡不同經(jīng)歷再去閱讀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觸。這也許就是名著的魅力。

讀哥白尼有感八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安娜是美麗優(yōu)雅溫柔聰慧的貴族少婦,伏倫斯基是英俊瀟灑聰明多金的高貴武官。他們相遇在莫斯科火車站,他對她一見傾心,瘋狂熱烈地追求她。他們陷入不倫之戀中不能自拔。安娜最終臥軌自殺,為愛情和自由獻出了生命。文學(xué)史上不乏為愛情和自由奉獻所有的動人女性形象,但安娜這朵嬌艷脫俗的玫瑰無疑是最經(jīng)典的,也是最深入人心的。如果只是講述一段簡單的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不會被譽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杰作。與安娜這一條線索同時進行的是列文,作為貴族地主,他在面對當(dāng)時農(nóng)村劍拔弩張的矛盾危機時,進行了不懈改革與探索,志在解決當(dāng)時的社會矛盾。從莫斯科到外省鄉(xiāng)村,150多個鮮活的人物,生動再現(xiàn)當(dāng)時的社會矛盾。

關(guān)于俄國文學(xué)我們很容易想起兩個人:一個是陀思妥耶夫思基,代表俄國的深度;另一個則是托爾斯泰,代表俄國的廣度。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創(chuàng)造了他文學(xué)生涯的巔峰,《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之一。

“幸福的家庭都是想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边@句家喻戶曉的名句即出自于《安娜》。因這部著作這句經(jīng)典的名言還引發(fā)出“安娜.卡烈尼娜原則”:一件事情要成功有許多必定的要素,缺一便將會導(dǎo)致失敗,并且這些要素各自獨立。

托爾斯泰站在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角度審視俄國社會與人生,以一個女子安娜為中心,引發(fā)起一場高廣度的思考。

小說主要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三種典型的家庭模式:安娜的不幸家庭,烈文的幸福家庭,介于二者之間的安娜的哥哥的家庭。三種家庭的背后隱藏著不同的人格、人心、人性、人們對權(quán)利地位對個性解放的選擇和追求,同時也反映出俄國當(dāng)時政治社會人文的真實面貌。由小及大,像一個擴視鏡一樣一點點展現(xiàn)出一部大格局的場面,由表及里,像一個外科醫(yī)生一樣用手術(shù)刀一層層深入病理的主心骨。橫豎的轉(zhuǎn)向充滿了矛盾和混亂,一個不變的東西就是托爾斯泰的絕對的真誠,這也是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關(guān)于烈文的幸福家庭并不是童話般的完美不真實。它是一場歷經(jīng)曲折波瀾的心路,而且這些波折將一直不停息的跟隨著他們的一生。畢竟,幸福是一場修行。

托爾斯泰的一生經(jīng)歷過兩個階段:悔改性主前和悔改性主后。托爾斯泰晚年時寫過一段肺腑之言:“我一生中曾是個不折不扣的虛無主義者,不是個社會主義革命者,而是什么都不信。后來信仰臨到我,我相信了耶穌的道理,整個生命經(jīng)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改變。我不再絕望,反而嘗到喜樂,是連死亡也不能奪去的?!绷椅牡男叛鲋泛屯袪査固┍旧肀憩F(xiàn)得尤為相似。當(dāng)面臨農(nóng)村破產(chǎn)進行土地改革的種種困境的掙扎中,他在宗教信仰中獲得從容與淡然。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陰暗和光明構(gòu)成的。烈文如此,安娜亦是如此。

我們歌頌安娜崇高的人格追求。贊嘆她渾身煥發(fā)的美麗的生命元氣和青春活力。欽佩她極其珍視自己的愛情,不愿意像其他貴婦人一樣,偷偷摸摸當(dāng)情婦,以喪失個性的人格尊嚴(yán)來獲得上流社會的默許。暫且看看作者用怎樣的筆觸來描寫這位迷人的少婦:“她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jié)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那松松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的小腳小手的優(yōu)雅的輕快的動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币贿B毫不保留的用了六個“迷人”,相必作者是用一種盡滿的方式表達安娜的迷人??墒撬旧斫^不是個神人的化身,她一方面吶喊著“我要愛,我要生活”,另一方面在宗教的管制下又承認(rèn)自己是一個有罪的女人。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個世界只有更美,沒有最美。而靠近完美的一刻,也是走向相反的時刻。所以,安娜必須選擇自殺。

安娜和烈文同在宗教的影響下獲得截然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當(dāng)宗教成為教條,它就變成可怕的殺人的利劍,當(dāng)宗教成為一種信仰它就是救贖人的魔法。事物的復(fù)雜性在于此,世間的多樣性亦是如此。

成功和失敗也只是相對的,我們在不斷尋找一個個成功的獨立要素時只是不斷地靠近成功,可誰又能確切地知道到底有多少種多少個獨立要素呢?

終將歸于平靜。即使如此,人們從不乏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地尋找,因為生命總該有它盛華的絢爛才不枉這一場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讀哥白尼有感九

每個人對愛情都很憧憬,想著愛情的美好,但是愛情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那種,所以我們不要太沉迷于愛情里。

愛情固然美好,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愛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zhàn)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愛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愛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沖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起。

不過,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jié)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dāng)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jié)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愛情也將粉碎,經(jīng)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zhí)著。(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現(xiàn)在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現(xiàn)在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xiàn)實給不了。

愛情是什么?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后永遠(yuǎn)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fā)現(xiàn)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因為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后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人的結(jié)局,悲慘是這個女人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要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看了安娜卡列寧娜對愛情還會那么盲目嗎?你還會那么執(zhí)著的追求愛情嗎?有時候緣分到了,就能收獲你想要的愛情。

讀哥白尼有感十

人們常說,有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關(guān)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也可以是每個人,不一樣時代、不一樣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

我們應(yīng)該要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只片面的贊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fù)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

安娜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是個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孩。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草叢中的奇葩,單純、沉靜、從容、高貴,無論在什么樣是場合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她活躍的精神世界,她悠閑恬靜,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fēng)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妫闶沽形囊酪啦簧岬仉x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p>

安娜的美不只是表現(xiàn)在言表,內(nèi)心更好,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這樣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yán)感的女性,當(dāng)她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彼且粋€正直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yuǎn)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掙扎在貴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很想得到解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yán)。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biāo),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nèi)涵,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描繪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之美。安娜的美,對作品主題表達、情感抒發(fā)和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發(fā)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就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jié)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源于對真摯愛情的追求,這個跟上流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違背了。

首先表現(xiàn)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斗爭中,屬于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物品。安娜一再,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dāng)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兇狠的機器”?!跋氲玫焦γ肷?,這便是他靈魂中所有的東西!“至于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許多敲門磚罷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于游泳在虛偽里,正象魚在水里游泳一樣。”卡列寧這種冷漠、虛偽、一心想升官的思想,他那種讓人不喜歡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來”,卡列寧摧殘了活在她“體內(nèi)的一切的東西”。安娜說:“他甚至一次也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边@一種無愛的家庭,由一開始結(jié)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機,而當(dāng)“維特式”的熱情的渥倫斯基一出現(xiàn),安娜心中的壓抑已久的感情就爆發(fā)了。她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寧式的“虛偽與欺騙”,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地與渥倫斯基結(jié)合了。

把安娜逼死的是整個上流社會而不只是卡列寧一個人。安娜的不貞,在上流社會本是很多的。不同的是,她們能“單純地甚至快活地”過雙重甚至多重的“愛情”生活,而感情真誠、嚴(yán)肅認(rèn)真的安娜只能“從悲劇的方面”去看這種生活,感到虛偽,可恥,無法忍受。培脫西慫恿渥倫斯基追求安娜,渥倫斯基的母親也贊許兒子在安娜身上取得的成功,但是當(dāng)她們看到這并非一場社交界司空見慣的風(fēng)流韻事,而是認(rèn)真的愛情時,立刻當(dāng)做大逆不道。安娜不見容于上流社會,不是由于她的“紅杏出墻”,而是由于她居然公開這種愛情,公然對貴族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挑戰(zhàn),在這個社會里,莉蒂亞自詡為“社會的良心”,無恥的培脫西們竟是這個社會的“精華的精華”,卡列寧是整個社會的“支柱”,這樣的社會不可能給予安娜正當(dāng)?shù)纳钜蟮目隙ㄅc人格尊嚴(yán)的承認(rèn)。安娜悲劇的根源就在這罪惡的社會。

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是悲劇內(nèi)在因素。

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一直不后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彼梢暷前噘F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驚人美麗的頭。?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就面對社會,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對自由愛情與獨立的要求。她變成了攀扶在渥倫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渥倫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的灰飛煙滅。她渴望渥倫斯基尊重她的感情,把她當(dāng)作朋友和知已,不是情婦。但她沒有意識到更不知道怎么樣才能爭取到這種平等與恒久的愛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縱在渥倫斯基的手里,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嚇得渾身發(fā)抖。

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渥倫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愈是臨近悲劇的結(jié)局,安娜的內(nèi)心矛盾沖突就越是復(fù)雜,深刻,尖銳。她一會兒恨得那么深沉,一會兒又愛得那么熱烈;一會兒她表現(xiàn)得那么堅強勇敢,一會兒又顯得那么軟弱怯懦;一會兒她覺得自己有一千個理由值得驕傲,一會兒又感到自己屈辱卑下;一會兒她期待得那么殷切,一會兒又失望得那么可憐;一會兒充滿了生的歡樂,一會兒又幻想著死的恐怖--她的內(nèi)心永遠(yuǎn)充滿了驚濤駭浪,她愛得那樣深切,卻又愛得那樣痛苦。她覺得自己釀造了一切罪過,又覺得一切罪過吞筮了她!如此一個豐滿凸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成了作家筆下一種永遠(yuǎn)驚人的藝術(shù)力量。

安娜的矛盾還在于母愛與情愛之間的取舍抉擇,她一生只愛兩個人--謝遼沙與阿克歷賽,她對杜麗說:“我只愛這兩個人,但是難以兩全,我不能兼而有之,但那卻是我唯一的希望。”邂逅渥倫斯基之前,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兒子謝遼沙的身上,兒子曾經(jīng)是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她全身心地愛著謝遼沙,甚至連離開他一刻都不行。愛情與母愛乃是一個女子正當(dāng)?shù)纳顧?quán)利,冷酷無情的社會卻把它們分裂對立起來,作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劇的絕路。

愛情的幻滅是悲劇的直接原因。為了愛情,安娜幾乎犧牲了一切,換來的結(jié)局卻是失望和憎恨。安娜企圖通過愛情擺脫“虛偽與欺騙”的上流社會,渥倫斯基卻使她陷入了另一個新的更虛偽更欺騙的處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貴族資產(chǎn)階級的虛偽,自私與冷酷無情,這個罪惡的社會就是通過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劇的絕境。如果說安娜從前在跟卡列寧的關(guān)系上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那么現(xiàn)在,她在與渥倫斯基的關(guān)系上卻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她對渥倫斯基估計過高,期望過大。她以為他能帶她逃離“虛偽與欺騙”的社會,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錯了,他帶給她的永無止境的痛苦矛盾與恐懼,遠(yuǎn)遠(yuǎn)超過他帶給她的生之欲望與歡樂。

他的愛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劇的絕境,她控訴這一切:“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安娜的悲劇命運體現(xiàn)了生活自身的邏輯,同時揭發(fā)和揭示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和黑暗。作家用人信服的藝術(shù)力量表現(xiàn)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結(jié)局。她被逼上絕路,是社會的罪過;她的死,更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特別是在今天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這種悲劇給我們的啟示,更是深遠(yuǎn)的。

讀哥白尼有感十一

飛蛾撲火,義無反顧。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點,并且全力地去追求。愛情充斥著全部的生活,仿佛生命中的其它再無意義,列文也好,伏倫斯基也罷,為之著迷,為之傾狂。

可能一錯之后,便再回不了頭。越來越多的碰面,幽會。培特西夫人家的狂熱,賽馬場的驚慌,直至那個黑夜,安娜眼中的光。“愛,他也會懂愛嗎?太遲了,一切都太遲了?!笨袑庍@個強有力的政治家,第一次感到軟弱無力,束手無策。像一頭公牛,馴服地垂下頭,等待著他已感到的高舉在他頭上的利斧。

我承認(rèn)奧勃朗斯基說的有一定道理。嫁了一個你不愛的人,沒有愛情,也不知道什么叫愛情,卻結(jié)了婚,但這事木已成舟。后來你愛上了一個不是你丈夫的男人,這是很不幸,但依舊是木已成舟。這事被你丈夫知道,他饒恕了你,這是現(xiàn)況,現(xiàn)在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再跟你丈夫生活下去?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橐鍪且环莩兄Z,責(zé)任,將兩個獨立的生命緊緊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一段愛情尚有開始,維系與結(jié)束,何況婚姻。倘若不愛,為何不在一開始便坦誠相告。既然決定選擇了那塊貝殼,就不應(yīng)該抱著挑選的心態(tài)再去海邊。

安娜選擇放棄一切,放棄丈夫,兒子,遠(yuǎn)走高飛。離不離婚,得不得到他人認(rèn)可都無所謂。只要有那份愛情,只要他還愛她。伏倫斯基選擇放棄仕途,自毀前程。盡管這在他以前是從來不敢想的,但他確確實實做了。他不是那種不渴望功名的軍官,與他同期的謝普霍夫斯科依連升兩級,獲得了青年將軍難到手的獎?wù)?。他羨慕,但為了安娜的愛情,他愿意放棄。

拒絕塔什干那項迷人而危險的任務(wù),照伏倫斯基以前的看法,是可恥的,是辦不到的。但現(xiàn)在的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上級對他的行為稍有不滿,他便立刻辭職。

維特式的狂戀,互相毀滅對方的生活,甚至生命,只為了證明我愛你。這,還是愛情嗎?激情終有退去之時,夢幻總會回到現(xiàn)實。列文與伏倫斯基一般,甚至更甚,神魂顛倒,他覺得他和他的幸福就是整個生存的主要目的,也可以說是唯一目的。他什么也不想考慮,什么也不想打算。有了愛情與幸福,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

可吉娣不一樣,她知道列文在鄉(xiāng)下有他心愛的事業(yè),即便她根本不理解列文所做的事,即便她根本不想去理解。但這并不影響她認(rèn)為這事業(yè)是很重要的,她知道他們的家將安在鄉(xiāng)下,所以她拒絕去國外,想開始他們的生活。

相似的人,相似的故事,卻如此諷刺。即便安娜再有風(fēng)韻,側(cè)臉的弧線,舉杯的姿態(tài),一切都好似精心修飾。伏倫斯基知道她是有意這樣做,可是偏偏感到無趣,越發(fā)的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厭倦,猜疑,互相終會怨起對方。無法避免,激情褪去,當(dāng)時所做的事一件件都會顯現(xiàn)出來,好的,不好的,愿意的,不愿意的,沖動的,后悔的。

我還很清晰的記得,安娜對伏倫斯基說:我能要求您怎樣,我只想求您不要拋棄我。不,我要的是愛情,可是它沒了,這一切都無關(guān)緊要了。撕心裂肺,空中樓閣,又能如何。我一直在想,如果當(dāng)時卡列寧少一點虛偽,安娜多一點決心,伏倫斯基多一點責(zé)任,故事會不會好一些。

夜,一片漆黑,玻璃上映著另一個世界。只聽得風(fēng)吹樹木簌簌,山川一時寂寥。

讀哥白尼有感十二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感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能夠不顧一切,斷然放下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于自己的感情,她正直不放蕩。當(dāng)她一經(jīng)理解弗龍斯基的感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感情,我要生活?!彼非笳鎿吹母星?,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說:“愛,我因此不喜愛那個字眼,就正正因它對于我有太多的好處,遠(yuǎn)非你所能明白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因此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感情的需要,而是正因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這么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后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xiàn)實卑劣的,為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chǔ)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念的感情。他和安娜的結(jié)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感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因此,安娜之后才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正因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感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取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彼梢暷前噘F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復(fù)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感情,到最后能夠說只是單行線。

安娜性格自身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好處,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但是之后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yuǎn)。她內(nèi)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沖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感情。

安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人都是為期望而活,正因有了期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感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完美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感情要將她毀滅。安娜正因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nèi)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感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感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龍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鐘情,沉迷于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zhì),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guān)聯(lián)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感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期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著他不得不重新認(rèn)識與安娜的關(guān)聯(lián),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zé),并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生。被愛是一種多么了不起的幸福,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但是,“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始終靠幻想活著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當(dāng)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dāng)被寄托所有的感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后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好處。

讀哥白尼有感十三

那是一塊巖石,它屹立著,襯托著天邊血色的朝霞,它明白,是他們,為它安上了這顆熾熱的心臟——

那一夜,紅的血滲透了它堅實的巖層,顫動了它麻木的心臟,電光火石間,這紅色的心啊!它企盼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在那悸動的一瞬——多少血色的身軀倒下!它明白,這些倒下的人,甘愿作那一劑最終的強心劑,為了這顆心的跳動!

它迸發(fā)出了光明和自由!

永遠(yuǎn)銘記像余新江、許云峰、成崗、李敬原一樣捐軀的烈士。

我隔著云霧,望向那血色的紅巖——它見證了消滅反動派的全過程,它見證了劉思揚從渣滓洞轉(zhuǎn)移到了白公館,它見證了余新江在牢中帶領(lǐng)人民艱苦卓絕地奮斗,打擊反動派特務(wù)鄭克昌的英勇行為,亦見證了反動派不可逃脫的罪證!

書中涌現(xiàn)了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江姐、成瑤、老大哥、毛人鳳、甫志高……,全書體現(xiàn)了團結(jié)一致的作風(fēng)和革命成功的不易,譜寫了一首深情激昂的壯烈史詩!

在光明和自由的引導(dǎo)下,無數(shù)年輕的身軀無私地奉獻給了革命。同時,他們的行為引進了我的沉思——為什么他們甘愿如此,甘愿在歷史的流中沉沒,換取那可能在有生之年無望的自由與解放?

我一遍遍地翻閱著書頁,期望這沸騰的詞句能給我以回答;我想象著,置身在這1948和1949年間革命的洪流,在革命青年之間,我忽地看到了一根無形的紐帶——那是黨!在那樣的戰(zhàn)爭時代,黨帶領(lǐng)著無數(shù)革命青年,帶領(lǐng)他們在這一混亂的時代找到自我的航向!為革命青年灌輸正直正確的馬列主義精神和唯物主義價值觀——判定并主張物質(zhì)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并以積極向上,一心為民的黨風(fēng),塑造著這些將來的有為青年。

請以刀子一般的目光剖向國民黨吧!國民黨的理念同樣以國家富強為完美宗旨,但書中的徐騰飛、嚴(yán)醉、毛人鳳等人,不愧為卑鄙小人之流,在美帝國主義前低三下四,點頭哈腰,在國內(nèi)卻搞反動斗爭!書內(nèi)的甫志高、嚴(yán)醉、徐騰飛、鄭克昌等人,互相陽奉陰違,暗自算計,只圖謀升官發(fā)財,博得毛人鳳之青眼相加。而正是他們的不良風(fēng)氣和虛偽地用理念來迷惑群眾,造成了最終手足無措的狼狽局面。

但在如今,許多……高級官員貪污行賄的丑聞暴露在人民群眾的眼前。如女官員楊秀珠,很多貪污并受賄,黨中央發(fā)布紅色通緝令,終在美國逃脫無望自首,被繩之以法。

習(xí)近平總書記上臺,實施“蒼蠅老虎一齊抓”,各種貪污案頻發(fā),令人大吃一驚——“蒼蠅”“老虎”原先這么多!

這些血淋淋的事實,豈不是完全與……所宣揚的“為人民服務(wù)”、“廉潔、公正、法治”等理念背道而馳嗎?某些官員慷慨激揚說的些“發(fā)展目標(biāo)”,給百姓的現(xiàn)狀都是空中樓閣,水中花月,離我們像夢一般遙遠(yuǎn)。而《紅巖》書中那一個個黨員說的話語,無不是出自真心的,在那樣的解放時代,才有真正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xué)生,解放時代的豪情壯語,與我們的生活雖然已經(jīng)脫節(jié),但在平時生活中,我們?nèi)砸B(yǎng)成好的美德。今日之少年,需與紅日初升,乳虎嘯谷、鷹隼試翼一般,大放異光。想起我在平日里,遇到不會做的奧數(shù)題,就如縮頭烏龜一般不再敢嘗試,心中多么羞愧。敢于挑戰(zhàn)自我,這才是我們在這新的長征路上應(yīng)懷的精神!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字是竹子做的,……人的意志是鋼鐵做的”?!都t巖》

歌樂山頂,昔日偉岸的身影已不再,僅有那鋼鐵的心,依舊。跳動聲空曠的回響,映襯著天邊血色的夕陽。

讀哥白尼有感十四

懷著敬仰的心境,我抬頭仰望著這座莊嚴(yán)肅穆的人民解放紀(jì)念碑。近百年的日曬雨淋,仍未能削去他直沖云霄的氣勢??臻g在我的眼眸中無限放大,眼前的景物飛速地變幻著,映入我眼簾的是民國時期熙熙攘攘的街市。

我打量著周圍的景物:咦,這不是《紅巖》一書中描述的地下黨員們奮力拼搏的戰(zhàn)場——重慶市嗎?那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不就是英勇斗敵的共產(chǎn)黨員許云峰嗎?他那如利劍般鋒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內(nèi)心,那剛毅的面孔顯得更加精干而沉著。我環(huán)顧著周圍的一草一木,心中思緒翩飛……

《紅巖》這本書講述了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tǒng)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chǎn)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饑餓和干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chǎn)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涂地。

紅巖一書中刻畫了眾多不屈的英雄,有成崗的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的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后的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依然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們的團結(jié)奮斗,令敵人聞風(fēng)喪膽;白公館志士們奮勇突圍,迎來黎明……

最令我難忘的是革命烈士被特務(wù)匪徒審訊的場景:應(yīng)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guān),有勇有謀的許云峰臨危不懼,反而更加堅定了自我革命的信念,即使??菔癄€、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特務(wù)們?yōu)榱藦慕憧谥刑壮鲇嘘P(guān)地下黨的重要機密,這位女共產(chǎn)黨員忍受過十指連心的刻骨銘心的逼供??墒撬麄円淮斡忠淮蔚厥×恕驗榻愕膱载懖磺T囅胍幌?,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yán)重缺水的情景下吞咽著發(fā)餿味的殘羹剩飯,拖拽著遍體鱗傷的身軀,強忍著舊膿新創(chuàng)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和勇氣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zhàn)到底!

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他們呢?是信念的力量!共產(chǎn)黨員們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向著救黎民于水火的偉大目標(biāo)前進。他們信奉的是馬克思主義,唾棄的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zhàn)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nèi)怏w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

在這些革命英雄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我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學(xué)習(xí)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xué)習(xí)滿腔熱情的我易被小挫折摧垮,總找借口說自我還是個女孩??扇缃瘢诩t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nèi)ラ_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書中最終描述的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shù)位戰(zhàn)士用性命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日安逸的生活,完美的享受。我們不要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不要被幸福的生活麻痹了精神。我們要珍惜此刻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要記住什么叫英勇無畏、堅貞不屈。

感激《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讀哥白尼有感十五

炮聲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上。湛藍(lán)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

紅是革命的顏色,巖石是十分堅硬的物質(zhì);而革命者在獄中也堅持斗爭,堅韌不拔?!都t巖》,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我敬佩江姐的堅貞不屈;我敬佩許云峰的視死如歸,我敬佩成崗的臨危不懼,我敬佩所有大義凜然、舍身取義的革命烈士。

江姐,一位巾幗英雄,她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完成黨托付給她的任務(wù),她受盡嚴(yán)刑拷打,卻從不畏懼絲毫不屈服。當(dāng)敵人用竹簽子釘她的手指時,她強忍疼痛,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chǎn)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

當(dāng)許云峰將要被特務(wù)密裁時,他毅然地說了一句:“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彼裆匀舻刿橎堑匾苿幽_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兩旁的特務(wù),徑自跨向石階,應(yīng)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guān),許云峰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畏懼,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菔癄€、天崩地裂,也始終不會動搖。

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當(dāng)他被囚白公館。他的親友利用上層社會關(guān)系營救,但他卻表示“決不背叛革命”,寧愿放棄去美國留學(xué),他說:“我死了有黨,等于沒有死;我如果背叛組織,活著又有什么意義!”

江姐、許云峰、劉思揚,雖然已為革命事業(yè)光榮犧牲,但他們永遠(yuǎn)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們的感人事跡、光輝形象永不倒下。

偉大的……已經(jīng)走過了90年的光輝歷程,以往有無數(shù)革命先輩為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赴湯蹈火,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他們的精神就像巖石一樣頑強,他們的形象就像五星紅旗那樣光輝!

讓我們永遠(yuǎn)牢記這些革命烈士的名字:江竹筠、劉國志、許曉軒、成崗……

讀哥白尼有感十六

“抗戰(zhàn)勝利紀(jì)功碑濃黑,隱沒在灰蒙蒙的霧海里……”國民黨集中營的幸存者羅廣斌、楊益言,寫下了這部紅色經(jīng)典著作——《紅巖》。

翻開《紅巖》,1948-1949年解放前夕腥風(fēng)血雨的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內(nèi)的敵我斗爭、中共地下黨領(lǐng)導(dǎo)的城市的地下斗爭、學(xué)生運動、工人運動以及華鎣山區(qū)的武裝斗爭一幕幕展此刻眼前。他們都在為自由作爭,是為個人自由,更是為民族自由、國家自由。

輕輕合上,望著“紅巖“二字,回憶起書里眾多的革命英雄。許云峰被先后獨自囚禁于渣滓洞和白公館,盡管被折磨得不成人樣,但依舊堅定。他用雙手艱難地刨出一條生命通道后又無私地將生的期望留給戰(zhàn)友,自我慷慨赴死、毫無怨言。

江姐明白丈夫被反動派殺害后,心中雖悲痛卻也更加堅毅,為了完成丈夫未竟的事業(yè),她只能化悲憤為力量。當(dāng)敵人殘忍地將竹簽插進她的指縫時,她不屑不懼,并以“共產(chǎn)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震懾敵人。

在生死面前,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若磐石的夢想與信念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經(jīng)過《紅巖》,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棱角分明、個性鮮活的革命英雄,更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在艱難的歲月里,信仰支撐著這些黨員讓他們在敵人的迫害面前變得更加強大。這份信仰源自他們對黨的信任——在黨的正確領(lǐng)導(dǎo)下,在無數(shù)黨員前赴后繼的努力下,他們看到了中國的期望、中國的未來,這種信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

《紅巖》對當(dāng)時背景下的真實描述,讓我們這些生來便享受和平生活的后代能夠切實感受炮火連天時期革命先烈們所遭受的非人苦難,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精神、以感恩之心去看待他們的革命生涯、倍加珍惜當(dāng)前的完美生活。

除了這些,《紅巖》先輩教給我們的,之于信仰、之于夢想,我們應(yīng)當(dāng)更加認(rèn)真思考;《紅巖》先輩交給我們的,新時代中國革命接力棒,我們應(yīng)當(dāng)勇敢地接過來并不斷為之奮斗。

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左右,我們的國家正處在最水深火熱的年代,那個時候紅色還沒有成為經(jīng)典,但……的星星之火已經(jīng)開始點燃,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不顧一切地奔向真理所在,在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他們從絕望看到了期望,是對黨的信仰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更是對黨的堅定信仰讓新中國一步步走到此刻。一個民族能夠貧窮、能夠暫時落后,但絕對不能失去信仰。昨日,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仰給與我們力量,讓我們哪怕身處黑暗仍然迸發(fā)火光;哪怕應(yīng)對逆境,仍然充滿期望;哪怕面臨死亡,仍然高歌刑場。今日,民族已經(jīng)強盛,但信仰不能失去。人,因信仰而生;中國,因堅持黨的信仰而發(fā)展強大。在新的歷史時期,讓我們永遠(yuǎn)堅持那份偉大和鮮活的信仰,繼續(xù)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輝煌。

讀哥白尼有感十七

拿起《紅巖》這本書,看著凝重、深沉和剛毅的封面,想著爸爸以往給我講過的故事,我輕輕地、慢慢地打開書,從看到的第一個字開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懷著對前輩英雄們的崇敬之情,開始了我的閱讀之旅。

《紅巖》是一部中國革命題材的文學(xué)名著。它描述了江姐受盡酷刑,英勇無畏;許云峰一心向黨,永不背叛且滿懷勝利的期望;成崗堅貞不屈,永不放棄;劉思揚雖出身豪門卻也參加了革命;成瑤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忙,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zhàn)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在書里,我最欽佩江姐。她在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顯赫,敵人試圖在她的身上”挖“我黨的重要人員和信息,殘忍地對她動用酷刑,甚至將竹簽釘進她的十只手指,那種鉆心的疼痛讓我心痛不已。而江姐的堅強不屈、英勇無畏和她對黨的堅貞、對信念的堅定。為了黨的事業(yè)和夢想,她甘愿犧牲自我年輕的生命,又使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想到生活在”蜜糖“一樣現(xiàn)實中的我們,我深深地感到愧疚。嬌慣的我們在生活和學(xué)習(xí)中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巖之后,我明白了只要正確的樹立了的我們的目標(biāo),不管過程中充滿什么樣的困難,都應(yīng)當(dāng)學(xué)習(xí)革命前輩英勇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滿懷勝利期望的去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努力下去,必須會成功。

合上書的最終一頁,那首《囚歌》依然在我腦海中縈繞著: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期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yīng)當(dāng)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讀哥白尼有感十八

干渴的喉嚨近乎要冒煙,整整兩天,沒有接觸一滴水。雖然獄中有用空罐頭接的雨水,但大家都沒有喝,這是要留給那位懷孕的女獄友……

大家的臉色都那么蒼白,四肢也漸漸無力,這是第幾天了?這是第幾天沒有像樣的東西可以吃了?不知道。只知,自己要拿命換取革命的勝利。只知,解放軍沒過多久就要到達長江了……

吃飯的鈴聲響起,大家一個接一個緩慢地走出剛被特務(wù)打開的獄門,望著在墻邊桶里的黑色糠米,望著特務(wù)們邪惡的冷笑,望著同志們棱角分明的臉龐,與之相伴的,只有高墻電網(wǎng),只有準(zhǔn)備為革命而奮斗的心。

要放棄嗎?不,怎么可能。

我不會放棄,我不能放棄。放棄便是認(rèn)輸,我可以犧牲,但絕不能在這里被打敗。

當(dāng)加入共產(chǎn)黨的那一刻起,我便已不能回頭。在前方,我只有兩條路可以前進,一條是失敗,通向死亡與折磨,一條是勝利,通向輝煌!

放風(fēng)時間到了,獄友小劉神秘地將我拉到監(jiān)獄后面,我看到了一個小水塘,有兩個人正跪在旁邊,用手指挖著水塘邊的泥土,即便手指上流出鮮血也沒有停止,他們不畏懼與不屈不撓的行為,讓我忍不住落淚。我的胸膛中還有熾熱的東西在跳動,我怎能放棄?于是我也開始挖水塘……

解放軍渡過了長江,那些特務(wù)開始慌張起來,他們抓去了老于到審問室,并嚴(yán)刑拷打。老于回來時,身上全是傷痕,看著比我年長的黨員已經(jīng)被審問過了。我知道,現(xiàn)在該輪到我了……

我被帶進了審問室,并被捆在椅子上,“江雪琴,快說出現(xiàn)在共產(chǎn)黨在哪里?”我閉口不答。特務(wù)便拿出鐵簽,一根一根刺向我的身體……

我回到獄中時,周遭一片死氣沉沉,我凌亂的衣服摻雜著一些風(fēng)干的血液,空中彌漫著無言的悲哀氣息。

當(dāng)解放軍即將到達重慶時,我和一批老黨員被叫進了特務(wù)的房間,我知道我要離開了。

我走上了刑場,旁邊老于身上的鮮血還沒擦干。我流著淚,對著空蕩蕩的墻,大聲說道:“我愿用我的鮮血,指引大家走向勝利!走向輝煌!”

勝利前夕,我卻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我不后悔,我以我的犧牲換來了人間的曙光!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