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學論文(精選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2:27:06 頁碼:11
2023年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學論文(精選17篇)
2023-12-05 02:27:06    小編:溫柔雨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一

印發(fā)課文相關資料。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收集印發(fā)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體裁或題材的不同作品,把這當作導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充分發(fā)揮閱讀課的作用。語文的重要內容是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基礎,為提高閱讀水平,學校每周開設了一節(jié)閱讀課,在上閱讀課前,我給學生講清閱讀課的重要性,閱讀的要求,并且經常檢查學生的閱讀摘抄本,促使學生不斷閱讀。

拓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長期積累,因而我非常重視這一方面,我通過不同方式補充課外文言文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盡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去翻譯并作為論據(jù)寫入作文,使學生閱讀,寫作同時提高。

堅持寫隨筆。語文學習不能僅靠課堂,要利用課外,要利用生活,讓學生去觀察景物,敘述事情,抒寫心理,流露心聲,讓學生記住“生活處處即語文”。同時,對學生隨筆寫作進行檢查,選出出色作文讓全班同學交流,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一)講授法。

它主要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語文知識的一種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導語、指示語、結束語、介紹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敘述教材基本事實,分析課文,提示重點,闡明事物和事理,評述寫作范文和習作例文等。

講授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是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運用講授法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學生以全面而準確的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該講則講,而且要講到位。

(二)串講法。

它是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有“講”有“串”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講”即講解,“串”即串連,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來,實質是“講”,講的特征是“串”,即把詞、句、語段、段落、全篇連貫起來的系統(tǒng)講解。串講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翻譯式串講,一種是概括式串講。翻譯式串講,就是以今語釋古語,從現(xiàn)在注釋的角度說,就是把古文譯成白話。

翻譯式串講的特點與古文今譯相近,但又有所區(qū)別。首先,古文今譯是把古文中的每一句話都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不能有遺漏,翻譯式串講則是有選擇的今譯,只把那些較難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譯成現(xiàn)代語言,而那些只需解釋個別語詞就能讀懂的句子則不必翻譯,因此在形式上比古文今譯要靈活一些。另外,古文今譯既要求忠實原作,又要求譯出的文字通順、流暢、準確,盡量反映出原作的風格特點和感情色彩,渾然一體,讀來朗朗上口,不能有支離生澀、前言不搭后語。而翻譯式串講,由于針對的是一句句的話,所以不必過多地考慮全文的聯(lián)貫性,只要能通順、準確地解釋出全句的意思,就基本上算達到了目的。

概括式串講,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對其意義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話解釋出來,而不用語詞對譯的方式。當句子的含義比較豐富、深刻,用翻譯式串講無法充分表達時,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講。

串講法的應用有利于發(fā)揮教師“講”的主導作用,保持講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變單方面的教師講為師生雙邊活動,避免繁鎖,興之所至,信口開河,而有利于提高講的藝術性,抓住重點,以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防止教師唱獨角戲,主觀注入,平鋪直敘。

1.深化認識。

對高中語文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認識。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高中語文教學僅僅是教學工具,它是用來提高學生成績的必然選擇,不能體現(xiàn)出它自身的價值意義。將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可以突出語文的教學意義,深化教師和學生對它的認識,將對它的重視程度進行提高,發(fā)現(xiàn)它在生活和學習中發(fā)揮的作用。高中語文是高中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門核心內容,隨著近年來教學改革理念的逐漸深化,人們對語文的認識也逐漸加深,認識到語文背后的精神才是建立的教學重點。語言是推動人們思維進行表達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進語文的精神世界,體驗作者的精神內涵和情感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認知。因此,語文教學理念的深化,推進了教師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

2.提高能力。

教學的真正目的,在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為他們以后踏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從高中教學的能力培養(yǎng)進行入手,它自身具有面對應試教育的責任性,背負著要將學生送入理想大學的任務,使得學生和教師都能達到統(tǒng)一的認識和目標,為了應試教育而做出努力,這樣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但是,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光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是不夠的,還應該對學生的獨立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學理念的轉變使得教師逐漸從提高應試能力發(fā)展到提升綜合能力的領域當中,教師開始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方向進行引導培養(yǎng),能夠在講解語文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他們的語感,感受語言帶來的環(huán)境美和文化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二

一.首先做到有效備文:備文本、備體系。

課程教育專家方智范教授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師不能放棄作為教的主體作用?!弊鳛檎Z文教師首先要做到對文本內容爛熟于心,做到了解文本內容,但是不能止于文本的解讀和結論性的傳授,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販子”。

(一)立足文本,超越教參。

看到視頻中徐老師談道當年北京地區(qū)的教師走入的誤區(qū),把教參中結論性知識原封不動的“搬”給學生,導致了各大書店教參脫銷的尷尬現(xiàn)象。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對課堂就會產生倦怠現(xiàn)象,興味索然。

(二)高屋建瓴,構建體系。

而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前提下,課本由原來的按文本編排變成按主題體系編排,這樣就要求教師做到在一個體系中的高屋建瓴,新課程下課本都是按照主題編排,每個單元都有相對統(tǒng)一的主題。

二.其次做到認真?zhèn)淙恕?/p>

做到有效備課,不但要考慮教材,更要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人與文的交集,是教學目標的定位,也是整堂課成功的關鍵。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

備課不僅是教師的對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活動起來,所以必須認識到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很多老師上課時課堂預設比較充分,但這樣往往走入一個極端,學習視頻時候,看到方智范教授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案例:一位特級教師為美國一個教育代表團講學。課堂設計精準,行云流水,甚至到課結束時這位老師正好講完最后一句話??粗浅F?。但是美國人對這堂課的評價是:學生無任何問題干擾因素,沒有自我發(fā)揮的空間,是一堂沒有必要上的課!

另外,已經批判很多年的“填鴨式”“滿堂灌”的課堂講授式模式,作為教師在備課階段必須認識到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機,高二學習《史記》時,課文太多,有都是文言文,怎么辦?如果只是串講,學生一定會暈頭轉向,所以備課時設計了許多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活動,比如講《李將軍列傳》時,讓學生小組討論,為每一個李廣的事跡,起一個小標題,力爭能夠反映李廣的人物性格,學生比較有熱情,而且完成較好。每一個事跡文段的字詞都交給他們自己解決,不會的寫到黑板上,最后大家共同解決,取得和很好的教學效果;《鴻門宴》挑選幾個片段讓學生表演,體味人物性格。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才會有生命力。

(二)了解學生、關注學生。

做到有效備課真的很難。實踐中感覺最難的就是問題的設置。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做到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現(xiàn)有的思想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尤其是年輕教師,剛參加工作一時間難以轉變角色,往往在備課設計問題時會出現(xiàn)艱深難懂的情況,或者出現(xiàn)問題太大太空的情況。

另外,備課的重點還在于對于人文人性的關注,就像《功夫熊貓》中對太郎的教育失敗,正式從反面印證了人性關懷的重要性。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三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中執(zhí)著自修美德的強烈愿望。

3、背誦這兩節(jié)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蘊、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半x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注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偭規(guī)矩而改錯。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修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yōu)榫€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里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征的句子,運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區(qū)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征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于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蘊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余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征: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征傳統(tǒng)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后,進行情境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于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fā)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后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fā)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蘊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fā)展到后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并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系等同于君臣關系,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關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閱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于2019年端午節(jié)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聯(lián)大賽,請從屈原忠貞于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吊和感懷的對聯(lián)。

10、教學反思: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四

“興趣是的老師。”這句話永遠是教育的真理。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在作文教學就能講出真話,道出真情,作文也寫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寫出發(fā)自內心的話,表達出真情實感。在教學這篇作文時,我采用了“先激發(fā)學生感情,再引導學生講出真話”的教學方式,結果取得了成功,學生的作文展現(xiàn)了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讀來不禁令人心靈為之觸動。

教學《我想對你說》這篇作文時,我先從分析作文題目入手。

我說:“你們長這么大了,父母養(yǎng)育了你們十多年,老師教導了你們五年,你們難道沒有一句心里話想跟他們說嗎?對他們,你們有一種怎樣的看法?有一種怎樣的感情?是喜歡?感激?還是討厭?同情?今天就用筆來寫一寫,把你們想對這個人說的真心話全講出來,想寫什么就寫什么?!?/p>

接著,我有感情地讀了幾篇范文,以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哦,我想說的也正是這些。

讀完后,我再發(fā)幾篇范文下去讓學生自己看,體會寫法。

接著,我再讓學生自己說。

最后,才讓學生動筆。這次作文,學生寫得很順,感情也很強烈,都向對方談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有對老師提建議的,有對媽媽說悄悄話的,有勸告同學的,也有批評爸爸的------看著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話語,你的心靈真的會不禁為之一動優(yōu)秀作文教學案例優(yōu)秀作文教學案例。這次作文是本學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發(fā)寫作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讓他們有表達的欲望,講出真話,寫出真情,我想這應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

反思:

作文教學中,教師的“導”是最重要的。教師只有因勢利導,才能讓學生入情入景,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五

一:說教材:

1、知識目標:(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jù)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lián)系。

二、說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xiàn)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采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fā)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系,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松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說學法:

由于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于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表見解,并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并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布置預習:預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

第一課時: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并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復習孔子和孟子的相關知識。

3、聽磁帶并對照注釋,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輿、跬步、騏驥、鍥。

根據(jù)預習,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質疑,其他同學答疑,教師進行點撥。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

“青,取之與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輮木為輪。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并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5、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按照論證過程嘗試背誦。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嘗試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內在聯(lián)系。

7、歸納:本文的設喻有什么特點: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

設喻方式多樣(類比、對比、正面、反面)。

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7、總結:《勸學》以“勸”字統(tǒng)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說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五、教學設計依據(jù):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fā)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tǒng)。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六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朗讀課文及小組討論等形式,體悟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及豐富聯(lián)想,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散文常見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朗讀課文及小組討論等形式,體悟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及豐富聯(lián)想,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散文常見寫作方法。

難點: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對這些優(yōu)美而富有靈性的句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們均出自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之手,他用一雙妙筆為我們描繪了如畫美景,揮灑了真摯感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進朱自清為我們描繪的寧靜、淡雅、柔和的意境之中,去體會他那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劃分結構。

明確:文章整體可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作者在月夜里出門的緣由。(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全文主體內容,細致的描繪了荷塘小路、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等場景,畫面恬靜,景物迷人,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內心淡淡的喜悅與哀愁。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通過引用詩歌寫江南采蓮的習俗及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全文結構完整,銜接自然,情景融合,乃是一篇散文佳作。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找出文章敘述線索。

明確:本文有明暗兩條線索。從空間上看,作者從家中出發(fā),經小徑到荷塘后又回家。從感情上看,從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悅復又回到淡淡的哀愁。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指名讀4-5段,小組討論: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運用了怎樣的手法。

明確:第四自然段整體上描繪的是月色下的荷塘。具體包括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下流水。寫出了荷葉的茂密、挺拔,荷塘的深廣,荷花明亮、潔白,荷香清新、縹緲,流水的`含情脈脈。

作者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描繪了荷花的情態(tài),同時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本屬于嗅覺的“清香”轉化為聽覺上的“渺茫的歌聲”,使人把花香的若有若無、清淡渺遠與遠處高樓里歌聲的時斷時續(xù)、隱約縹緲相溝通,產生傳神的藝術效果。

第五自然段則整體描寫了荷塘上的月色。具體包括月光、青霧、葉子、荷花、樹影等。該段運用了“瀉、浮、洗、籠”等準確的動詞,寫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照射,青霧輕盈、縹緲,葉子和花在月光下清新、柔嫩的景象,描繪出一副月光籠罩下荷塘靜謐、朦朧的情狀。

2.默讀課文,找出作者賞荷前后情感發(fā)生變化的語句并分析其緣由。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明確:從不能寧靜到沉浸于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而感到淡淡的喜悅,希望孤獨、寂寞的心能得到逃避,而后又加深了失望的心情,更加愁悶。

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及生平,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既是因為時局動蕩導致內心產生波瀾,也是因為個人的事業(yè)前途都很渺茫而感到憂慮,同時文章中也飽含作者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拓展延伸。

1.學習了文章后,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特點,學會自覺的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賞析文章,并能做到在理解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

2.針對課后小題中余光中先生對朱自清散文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五)小結作業(yè)。

運用動靜結合、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述一處你所熟悉的風景,融入自己的感情,不少于500字。

五、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的難點在于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及緣由,把握寫作意圖。因此,對朱自清其人的生平及所處時代背景的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應結合作家作品背景展開指導學習,做到知人論世。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七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是先秦諸子散文,其篇目的順序安排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定,前面兩篇分別是孔子的《論語》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而《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于已經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xù)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诖?,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jù)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lián)系。

二、說教法:

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fā)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系,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松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說學法:

由于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于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表見解,并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并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八

課文記敘了戰(zhàn)國初期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孫臏巧用計使田忌先敗后勝的故事。說明要辦好事情,應對主客觀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也是按時間先后順序)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節(jié)),主要寫田忌與齊威王第一次賽馬三場都失敗了。第二段(第二節(jié)至“那就來吧”),寫孫臏幫助田忌準備再賽。第三段(從“一聲鑼響”至完)寫孫臏用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的辦法,二比一勝了齊威王。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理解解決下列問題有一定難度:

1.比賽規(guī)則“各自把馬分等級”是孫臏計策的必要條件,學生不一定給予足夠注意;

3.齊威王的驕傲輕敵是孫臏計策得以實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詞用句中須從人物上去理解。

解決的方法:運用設疑、討論法。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3、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四、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運用設疑、討論法。

六、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投影機。多媒體課件。紙馬。

七、教學過程。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九

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識和能力:了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新課程指出,“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币虼吮疚牡慕虒W重點是感受形象,理解詩中的意象,進一步把握作者的復雜思想感情。由于高一學生的詩歌素養(yǎng)和發(fā)散性思維還比較低,本文的難點是如何把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朗讀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詩歌是一門抒情的餓藝術。情感抒發(fā)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征。要讓學生反復誦讀作品,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以豐富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對詩歌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討論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對意象進行多角度理解,發(fā)揮學生自主性。

關于學法,依據(jù)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本詩歌意象比較朦朧,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鑒賞本課的關鍵,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能有效促進對話教學,實現(xiàn)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

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主要有:

課前安排預習,朗讀詩歌,搜集整理有關戴望舒的信息,這樣能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同時有助于學生搜集材料的能力的提高。

導入:從唐詩的兩位集大成者——李白、杜甫入手。兩位的風格或飄逸灑脫或沉郁頓挫,風格不同卻同是文學史上的高峰,由此引出與前一篇詩歌《沁園春長沙》的慷慨昂揚不同風格的《雨巷》,并引出“雨巷詩人”。

首先:整體感知、把握文章。

其次:意象理解、情感把握。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我設問本詩的意象是什么?引導學生從眾多意象中找出主要意象.討論這些意象對本文感情基調的確定的作用.這樣將意象和情感有機的結合起來.

由老師與學生在對話中交流作者資料、作者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體現(xiàn)了讀詩要知人論事的要求。討論是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心靈對話,是思想切磋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再次:品味語言,提煉表達技巧。

“讀詩應知詩家語”,要注意品味本詩語言的含蓄性,音樂性。

可讓學生再次朗讀把握節(jié)奏,并找出壓韻的字詞。本詩的含蓄性體現(xiàn)在詩的寫作手法上??上扔衫蠋熃榻B幾種常見的寫作手法,再由學生根據(jù)本詩去分析作者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來表達這兩個意象。

總結:這是一首借雨巷,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等意象來表達作者憂郁惆悵的優(yōu)美詩歌。

布置作業(yè):背誦本詩,預習《再別康橋》,并選擇喜歡的章節(jié)自學分析其意象與作者的情感。

教學總結。

這節(jié)課主要是介紹戴望舒,讓同學們走進戴望舒的情感世界,感知他是一個憂郁的青年,他的作品中也透露著憂傷、迷茫、感傷的氣息較重,體會《雨巷》情感。

由于介紹作者過多,留給學生讀的時間少了,在八班上課時,我把時間把我的適中,給學生適量的時間去讀這首詩,學生品味情感就好些。

這節(jié)課我主要領著學生找意象,品味意境,感悟適中的美,分析情感。同學們能很快把意象找出來,這讓我很欣慰,證明了我在《沁園春.長沙》第三課時講“意象”是成功的。接下來分析意象、意境,并且讓學生通過詩中的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為設置一個丁香姑娘的出場,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把丁香姑娘想象的很是美。接下來結合時代背景更深層次了解讀了這首詩,并重點分析了“我”“雨巷”“丁香姑娘”這三個意象。思路很清晰,但由于在七班開始上課時,我放的朗讀聲音怎么也調不大,所以在八班就沒放朗讀,所以學生進入課堂有些慢,《雨巷》的“美”感受的不太到位。只是到后來分析丁香姑娘時他們才真正進去了課堂,所以這節(jié)課最大的敗筆在于課堂開始時沒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氛圍。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

在《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詞作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

本課以詞的上片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部分里,作者將生機勃勃,明麗可愛的秋景和昂揚、奮發(fā)的革命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的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這首詞對學生的鑒賞進行必要的指導,本篇主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體會意境美而又把它具體描述出來,也即把詩歌的意境從概念變成一種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參照現(xiàn)在高考對學生詩詞閱讀的能力要求,這首寫秋景的詞與以前接觸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對比閱讀。

【教學目的】。

1、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養(yǎng)詩詞鑒賞能力。

2、背誦全詞。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學法指導】。

1、誦讀入境,欣賞詩意。

2、聯(lián)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具準備】。

1、教師:

制作課件。

2、學生: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高中語文組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雨巷》。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于教材的理解,《雨巷》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組第2課《詩兩首》的第一篇,本首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詩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濃、抒情色彩濃烈的現(xiàn)代詩歌,這給學生感知、體驗、認識帶來了困難。

二、說學情。

高一的學生生理、心理都經歷著巨大的變化,而又面對著的是新的環(huán)境、新的老師、新的學習。這些所形成的跨度勢必導致學生心理體驗、心理傾向的極大不同。他們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不習慣,懷舊、厭學、缺乏信心,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甚而焦慮不安。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對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了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喜愛的態(tài)度。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

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播放《丁香花》,并順勢導入新課《雨巷》。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現(xiàn)代詩歌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描寫了哪些意象?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意境?選取這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姑娘象征著什么?

3.本首詩歌的情感主題是什么?

4.賞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yǎng)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

再一次一起聆聽《雨巷》。

設計意圖: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五)小結作業(yè),鞏固。

1.師生共同總結。

2.舉辦詩朗誦比賽。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并詩朗誦競賽的方式劇激發(fā)學生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本堂課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簡潔,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考官。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二

一、檢查作業(yè)。

1.背誦第1段。

2.就虛詞和語氣表達的關系回答問題:。

刪去句中加括號的虛詞后,語氣是否有變化?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慨嘆意不足)。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同上)。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問變?yōu)殛愂觯降瓱o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失去可悲之意)。

“嗟乎”和“嗚呼”都是嘆詞,都有領起一層新意的作用,有時區(qū)分不很嚴格,但在本段中卻是有明顯區(qū)別的。試將它們位置互換一下,作點比較,說說二者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嗟乎”表示慨嘆,而“嗚呼”表示悲嘆,在本段中不能互換位置。)。

有人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后,可加上“也”字以示極其肯定之意,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不能加。加“也”有收束全段的意思,下面“其可怪也歟”一句就成為多余的了,而作者的主要意思恰恰在這句話上。)。

二、誦讀第2段。

1.讀讀講講背背。

方式:分段進行,各段字數(shù)大體相等;讀(包括教師領讀,學生自讀)而后講,講而后背。

“嗟乎”!……其皆出于此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一句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一是過渡作用,上文說“古”,由此開始說“今”;二是提示本段內容,將要分析“師道”不傳的原因。)“師道”的內涵是什么?(此語承接上文“無貴無賤……師之所存也”這句話,這就是它的內涵。)。

從行文方式看,下面包括三組“對舉”--以“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對舉,對舉的內容彼此相關而又有別,試作分析。(第一組說的是兩種不同的學風:古圣樂于“從師而問”,今眾則“恥學于師”。第二組說的是這兩種學風的不同結果。第三組是總括性的,指出結果不同,就是由于學風不同的緣故。)。

這段話中有四個“也”字是表示句中停頓的,請指出來。(“不傳也”“無惑也”“出人也”“下圣人也”)“猶且從師而問焉”中的“猶且”跟下文哪一個虛詞相照應?(“而恥學于師”的“而”)哪一種句式是表示因果關系的?(“之所以……,出于……”)。

“愛其子……吾未見其明也。”

“于其身也”的“身”是指誰說的?(從“愛其子”可以看出,這是指做父親的人。)從行文方式看,這一整句話是否也算對舉(可以算對舉,但句子構造則不相同。)作者是否僅僅指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不是,也有評論:“惑矣”。)刪去“惑矣”行不行?(不行,它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下面哪句話是直接呼應“惑矣”的?(“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是指什么說的?(不知句讀,從師而學。)“大遺”又是指什么說的?(不解惑而恥學于師。)。

再來看看作者的表述方式,先齊讀一遍:“句讀之不知……或不焉?!弊髡甙褍煞N狀況和兩種態(tài)度交錯起來敘述,而不寫成“不知句讀而從師,不解惑而恥學于師”,有什么好處?(用特殊的對照方式,更加引人注目;長句劃短,讀來鏗鏘有力。)。

教師小結:這段話先將為子擇師和其身恥師兩種做法加以對照,點出一個“惑”字;接著說明童子之師僅“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而不能“傳其道解其惑”;最后再作對照比較,“惑”在哪里就很清楚了。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其可怪也歟!”

這里也有對照的敘述,但對照方式與上述兩種不相同:兩相對照的事物;一個敘述簡略,一個敘述詳細。說說為什么作者為什么要著重敘述“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情況。(“師道不傳”關鍵在于士大夫之族的學風不正,本文就是針對這個問題寫的。)如果把“問之……官盛則近諛”這幾句刪去,是否會影響行文的連貫性?(不會影響。)刪去好不好呢?(不好?!拔槐皠t足羞,官盛則近諛”這兩句是要害,門第觀念對擇師的影響于此可見。)。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這句話已將本段內容輕輕收住,為什么作者接著又說了“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歟”這么一段話?(要加強批判的力量。)“其可怪也歟”一句改為“怪哉”是否可以?(改“怪哉”,也通,但意味不同:“怪哉”有不可解之意;“其可怪也”是極言這種現(xiàn)象反常,再加個“歟”字,更有發(fā)人深思之意,還是不改為好。)。

2.劃分層次。

方式:先給提示,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分層次,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各層大意。

提示:要注意段的起結,找出關鍵語句(“師道之不傳”“師道之不復”兩語意思相近);再看中間部分跟起結的關系(具體闡述“不傳”“不復”的原因);中間部分有三小層意思,在注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還是其他。

各層大意如下(板書其中加黑字眼):。

第一層(開頭兩句)提出師道長期失傳的問題。

第二層(“古之圣人”到“官盛則近諛”)分析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人們當中存在著“恥學于師”的壞風氣??煞秩?。

總提(今之眾人“恥學于師”)。

分提之一(“小學而大遺”)。

分提之二(士大夫之族譏笑從師而學者)。

第三層(“嗚呼”到結尾)歸納本段主旨。

3.學生練習背誦。

方式:開始背時,可以參照板書;稍稍熟悉后,拭去板書再背誦。

4.自由討論。

方式同前。討論題如下:。

(1)韓愈批評“恥學于師”的風氣,涉及的面似乎很廣--開頭是“今之眾人”,接著是所有做父親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評對象究意是誰?請說明理由。

(2)本文語言犀利,試從這一段中舉出幾個例子。

答案要點:。

(1)主要的批判對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從行文看,本段結尾對士大夫之族的批判語氣十分嚴厲,說他們瞧不起勞動群眾,卻不如勞動群眾聰明,不懂得從師的道理。第二,“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正是這類人的特殊心態(tài),也是門第觀念很深的反映,而門第觀念跟以“道”為師的正確主張恰恰是格格不入的。這段話中的“眾人”(從下文看,至少不能包括“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等也都是指士大夫階層說的)。

(2)例如“欲人之無惑也難矣”,表面上是作者的慨嘆,其實罵盡了士大夫階層中的腐儒及不學無術之輩,他們讀了幾本書,自以為了不起,實則是一本湖涂帳,真要問起他們,就會瞠目結舌,說不出個所以然的?!笆ヒ媸ィ抟嬗蕖?,語氣是斬釘截鐵的,不容置辯,也是罵這個階層中的高位置的人(還有一些例子,可參見前面的分析)。

三、留作業(yè)。

1.背誦第1、2段。

2.準備誦讀第3、4段,并思考以下問題:。

作者提出“圣人無常師”這個命題,他的意圖是什么?

3.完成課后練習第二、三、四段。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chuàng)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xiàn)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幻燈片)。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二)創(chuàng)作背景(幻燈片)。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yōu)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大家一定等得不耐煩了,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

巷吧……。

生劃分節(jié)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

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聲音和感情的回。

環(huán)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xiàn),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意象理解(意象是構成詩歌藝術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為意象?(生明確:意象是詩歌寫作的焦點,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

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或曰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相結合。)。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學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xiàn)“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huán)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

生:丁香。

問: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幻燈片):丁香花圖片。

(幻燈片):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卑褌摹⒊類炓还拍X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崩铎稀队菝廊恕罚骸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時間關系,這里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生討論在紙上寫,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

a、政治詩(姑娘=我)。

執(zhí)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出示幻燈片)。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尚不可(幻燈片)(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幻燈片)(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因此,對于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幻燈片)。

答:朦朧、含蓄(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采用哪些意想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c、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么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生討論寫紙上等待提問)。

例:1、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原名《妻妾成群》,改后的名稱作用:一株生命的花朵在紅墻深院中逐漸枯萎,主題得到突出。

2、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huán)境如何?)。

3、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更多。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四

作文專題訓練“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來自于人教版必修五“表達交流”板塊第一專題。為高二上學期訓練內容。本章節(jié)是該學期作文教學第一板塊,首先注重思維的訓練,為后面章節(jié)的作文練習延伸目標作好基礎準備。

二、說學情。

高二的學生在高一的學習基礎上,生活面和閱讀面有了一定的擴展,理解能力和綜合思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問題更全面、深入和辯證。但是,也有不少學生有畏難情緒,作文的綜合思考和邏輯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具體在作文中多表現(xiàn)為:材料理解幼稚,文章缺乏深入的認識;材料運用生硬,缺乏自然有序的理性分析;個人觀點或片面或極端,貌似深刻而實則矯情。因此,為使學生認識更加深刻,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點撥思維方法,提高寫作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挖掘事理底蘊的思維習慣。

三、說教法。

1.按照“啟發(fā)思考――明確方向――練評結合”的思路展開教學。

2.點撥法、引導法、傾聽法。

說明:這堂作文課的主要目的是進行思維訓練,以高二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以小見大”板塊較為容易理解,因此以教師引導下學生講為主。第二部分是課堂教學重點。針對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常犯的毛病――觀點加事例的簡單構思,我選擇了一段學生習作加以修改,利用現(xiàn)場作文的辦法來前后對比,讓學生理解如何用分析的方法揭示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因為議論文是以分析說理見長的文章,不進行充分的分析、說理就很難把觀點闡釋得深刻透徹,文章因顯簡單化而喪失重要的說服力。通過對比、理解和思考,學生自然理解了“探究因果”這種思維方式的內涵。最后安排綜合性較強的第三部分“比較鑒別”思維方式的學習。以前面兩種方式為基礎,用比較的方式發(fā)現(xiàn)思維方向,讓學生進行綜合性訓練,這樣課堂教學成為互相呼應的整體。

四、說學法。

1.啟發(fā)。

2.理解。

3.實踐。

五、說過程。

1.導語入題――說明課題核心“深刻”一詞的理解,首先從關注點的把握上牢牢地吸引學生。

2.速讀提煉――閱讀文本,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學習目標。

3.說寫結合――思維訓練必須是落實到寫作實踐活動上方顯成效。

4.綜合訓練――將課堂所學予以融匯。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五

3、了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tài)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夠專心聽)。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為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了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6、高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yǎng)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于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

那么,學好語文應該要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xiàn)在小學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xiàn),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為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fā)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這里說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么現(xiàn)代文呢?現(xiàn)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jié)奏,從聲音節(jié)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說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流暢"。

這就是說現(xiàn)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從美學的感受上產生心理的愉悅,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2、圍繞課后練習,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疑;4、可以根據(jù)課文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學得主動。

(三)記筆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于自己課后復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梢允浅浀脑~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說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四)勤用工具書的習慣?!冬F(xiàn)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為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

(五)思考和說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于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眾說話??谡Z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F(xiàn)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說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常在公眾場合說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yōu)于那些公眾場合說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說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于沉悶狀態(tài),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五、語文學習的境界。

(1)要學--態(tài)度問題。

(2)會學--方法問題。

(3)能學--持衡問題。

六、具體要求:

(1)工具書齊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讀天天讀,一半時間不能少;

(3)課前先預習,不預習不聽課;

(4)課上認真聽,身心投入勤用腦;

(5)課堂記筆記,課后看筆記;

(6)作業(yè)天天做,不等老師布置自覺做;

七、學好語文的意義。

學好語文,高考有門;

學好語文,事業(yè)有成;

學好語文,人上之人;

八、總結。

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三性記性悟性靈性。

語文境界要學會學能學。

語文學習習慣十個。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六

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以2020年《考試說明》為依據(jù),充分發(fā)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強化學生應考訓練與加強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主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和應考能力,實施全面科學高效的復習備考。

二、總體設想與教學目標。

復習資料(本學期并未給學生訂教材,以教師自己根據(jù)班級學情出的練習為主,有針對性查漏補缺。)根據(jù)高考新動向,調整訓練重點。

2、三輪復習以試題訓練為重點,采用當年各省模擬卷加強學生應考能力。

3、梳理知識網(wǎng)絡,總結解題方法,提高審題能力,規(guī)范答題要求,強化踩分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應考能力。

4、強化閱讀和寫作訓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具體方案。

(一)注重學情,緊抓基礎。針對學生一輪復習的實際情況,狠抓薄弱環(huán)節(jié),確定目標,對重點知識分塊復習。

1、有的放矢,落實背誦。以《考試說明》為依據(jù),指定背誦篇目,給學生背誦指明方向。背誦不能靠突擊,要細水長流,分課突破,而且每一篇要落實到紙上,讓學生切實消滅錯別字,力爭背誦拿滿分。

2、分類歸納,突破難點。對一輪復習中做過而出現(xiàn)較多問題、得分不高的考點,如字音字形、成語熟語、病句修改等,要通過再做題,再分類合并歸納,強化記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解答題目的方法。

3、語言運用題,重視題干的審讀和答題規(guī)范化的訓練。要進行扎實有效的訓練,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和規(guī)范要求。經典的題型要多訓練,創(chuàng)新的題型要多接觸。

4、通過多種途徑,

提升作文。一是分類指導。要突破制約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頸,寫出升格作文,根據(jù)他們作文“審題是否準確”“思路是否清晰”“說理是否透徹”“語言上是否有亮點”“材料是否豐富”等情況,對所教學生進行分類,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評改、指導。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鑒立意和構思,找準感覺,然后課堂進行思維訓練。三是加大訓練量,訓練可做到一周一篇,要挖掘出話題的內涵,要重點把“為什么”這一部分作為重點落實到筆頭上。如果寫議論文,說理要透徹,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假設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方法,從多角度把“為什么”講深,談透。四是引導學生做好以下幾步:品味原材料或話題,仔細揣摩、領會出題人的意圖,準確把握材料話題或標題的內涵,結合自己熟悉的素材,從而確立的立意角度;訓練時應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盡力展示自己的個性;行文過程中,結構要清晰,要讓閱卷老師迅速地把握你的思路;要有較強的扣題意識;平常要多關注現(xiàn)實,廣泛閱讀,注重積累新穎鮮活的寫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5、抓好現(xiàn)代文閱讀題復習。訓練閱讀題時,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讓學生抓住文體特征,快速瀏覽,整體把握文意。關注題目作者,留心小注,抓關鍵段和句。二是認真審題,找出明示、隱含信息,圈點問題、關鍵詞、賦分,落實好踩分點。三是讓學生學會規(guī)范答題:找準答案所在的區(qū)域,篩選整合有效信息;緊扣題干要點,巧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題干中有“多角度多方面”等字眼,要分點作答;探究類題,要先明示自己的觀點,然后緊扣文章主旨作答;答題要快速準確簡潔,不羅嗦,條理性要強;答題語言要規(guī)范,要積累一些必要的名詞術語,并能準確使用;答題步驟要規(guī)范,要梳理各種題型的答題思路,不遺漏要點。

6、文言文版塊,重點突破文言語句翻譯和虛詞用法。訓練,側重方法指導,讓學生熟練運用詞義推斷的方法,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二)發(fā)揮集體智慧,實施考點分工。利用集體備課時間討論每一個考點的重點、授課思路、方法及典型試題,精心完善每一個考點復習的教案和學案。課堂上,注重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向課堂要效率。

(三)精選資料,講求實效。要充分占有資料,本著“題型要對路,材料要典型”的原則,精心篩選資料,提高復習效率。教師應注重有效指導,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練習和反思、總結時間。堅持以訓練為主線,采取精心選題、完成、課堂講解、課后糾錯的方式,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條不紊。堅持訓練常態(tài)化,注重平時積累。

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篇十七

一、通假字。

1、所守或匪親。(匪:通“非”,不是。)。

二、古今異義詞的古義或今義。

以手撫膺坐長嘆(古義:徒,空。今義:作動詞。)。

叢菊兩開他日淚(古義:往日,過去。今義:以后,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無邊落木蕭蕭下(古義:樹葉。今義:樹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古義:因此寫了。今義: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婦。(古義:年紀大了。今義:長子,長兄等。)。

朝來暮去顏色故。(古義:容貌。今義:色彩。)。

又聞此語重唧唧。(古義:嘆息聲。今義:一般指蟲鳴。)。

凄凄不似向前聲。(古義:剛才。今義:朝著前面。)。

三、重點實詞多義解釋。

言:感斯人言(話語)為:因為長句(寫)。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為《霓裳》后《六么》(彈奏)。

自言本是京城女(說)為君翻作《琵琶行》(為,替)。

命:遂命酒(吩咐)暫:凝覺不通聲暫歇(短暫)。

命曰《琵琶行》(取名)如聽仙樂耳暫明(頓時,忽然)。

語: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轉:砯崖轉石萬壑雷(使轉動)。

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卻坐促弦弦轉急(更,越)。

轉軸撥弦三兩聲(轉動)。

幽:別有幽愁暗恨生(深沉)暗: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幽咽泉流冰下難(形容隱晦,不暢達)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野芳發(fā)而幽香(清幽幽的)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昏暗)。

可:畏途巉巖不可攀(可以)。

此情可待成追憶(難道,哪能)。

四、詞類活用情況。

使人聽此凋朱顏(凋:使動用法,使??凋謝。)猿猱欲度愁攀援(愁:為動用法,為??發(fā)愁)。

側身西望長咨嗟(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砯崖轉石萬壑雷(砯:名詞用作動詞,沖擊。轉:使動用法,使??滾動。)。

玉露凋傷楓樹林(凋傷:使動用法,使??凋落衰敗。)。

聞舟中夜談琵琶聲(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歌以贈之(歌:名詞用作動詞,作詩。)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用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難于上青天(狀語后置)感斯人言(被動句)。

轉徙于江湖間(狀語后置)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狀語后置)。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彈數(shù)曲(省略句)沉吟放撥插(于)弦中(省略句)。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