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2:49:42 頁碼:7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優(yōu)質15篇)
2023-11-10 02:49:42    小編:zdfb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預測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并提供解決方案。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課堂時間的分配和利用,確保教學進度。下面是一份精選教案,供教師們參考和借鑒。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一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lián)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二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多媒體課件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三

知識目標:

1.體會數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關決策。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數據、處理數據并根據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地預測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已學過一些統(tǒng)計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一個全班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收集數據,用統(tǒng)計圖表展示數據,并作出決策。

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信息,并能作出決策。

教學媒體:

教師可以再準備課本以外的扇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我們班想在十一國慶節(jié)過后舉行一次秋季運動會,大會開賽在即,班里要統(tǒng)計一下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項目?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們會想到做一個調查,就產生了統(tǒng)計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體的統(tǒng)計方法(具體的問一問每一個人的喜好,具體的數一數喜歡每一種水果的人數)。然后,學生自然會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表達與交流,最后作出決定,進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從學習統(tǒng)計的那一刻起,學生們就逐漸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需要統(tǒng)計才能解決的問題。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需要收集數據,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作出合理的決策。

人們經常利用統(tǒng)計圖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數據,你能從以下圖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嗎?

2.提出問題

出示下圖,學生通過觀察統(tǒng)計圖獲取信息。(讓學生感受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1)哪種活動最受歡迎?

(2)哪兩類活動受歡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歡迎的兩類活動是什么?它們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圖中的各個扇形分別代表了什么?

(1)你認為圖中的各個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問題:讓同桌交流,還要讓學生觀察還有沒有其它的信息。(數據的來源)

說明:(1)和(2)可以從扇形或圖中所標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對決策的作用,根據調查數據,應組織觀看乒乓球比賽。

4.引出概念:

提問:請你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叫扇形統(tǒng)計圖好嗎?

(應鼓勵學生自己總結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只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

強調:(1)利用圓和扇形來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

(2)圓代表總體,各個扇形分別表示總體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

5.應用反思:觀察右圖,并回答問題

(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總體,即100%,而非具體的數量)

6.拓展練習從下列的兩個統(tǒng)計圖中,你能看出哪一個學校的女生人數多嗎??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tǒng)計圖表明的是部分再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從圖中得到具體的數量)

更多練習

7.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應掌握什么或有什么體會?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四

練習二 px。

鞏固6、7、8、9的加減法。

算式卡、小圓片。

一課時。

一、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1、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3、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游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游戲

先講評游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五

1、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確計算加減法。

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

小黑板、投影。

一、復習。

舉例子復習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思考過程)。

一、基本練習。

指導完成第5題。

(1)、獨立完成。

(2)、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三、變式練習。

1、指導完成第1題。

(1)、指導看懂題意。

(2)、學生完成后交流結果。

2、指導第2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完成后校對結果。

3、指導第3題。

(1)、讀題,明確方法。

(2)、學生獨立完成。

4、指導第6題。

(1)、填寫第1豎的結果,觀察4個算式與上面3個數的關系,得出規(guī)律。

(2)、完成后2題。

四、提高練習。

1、指導第3題。

(1)、引導學生仔細看圖,提出數學問題。

(2)、解決提出的數學問題。

2、指導第7題。

(1)、看懂圖畫意思,提出數學問題。

(2)、解決問題。

五、開放性練習。(指導第8題)。

1、先獨立解題。

2、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寫出來?

3、交流。

六、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六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一情景引入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簽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簽,如果抽到“生”簽,就不用死。國王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

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簽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為什么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簽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簽,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里,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么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2.師:阿凡提夸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后。)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書?”

(2)同桌交流。

(3)匯報。(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并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說說和剛才猜書游戲有什么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匯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游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夸同學們表現(xiàn)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匯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后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伙伴它是伴著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采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jié)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著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七

1、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

2、知識目標:通過演示和對簡易天平的實際操作,觀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質、從等式出發(fā)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標:通過簡單的天平實驗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新知學習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八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為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去親自體驗。本節(jié)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一數步數”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新課標強調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制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才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著說:這就是“什么”。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來回答)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水閘-現(xiàn)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fā)到現(xiàn)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xiàn)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tài)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游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九

數據收集整理(一)

數據收集整理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十

1.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3.通過數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字卡片一套。

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跨入小學的校門感覺新鮮嗎?上學了,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xiàn)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1.師生相互介紹。

2.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數一數。

1.激發(fā)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一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情境圖。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知道,學校。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

(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四、數身邊的事物: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第二單元比一比。

2、匯報交流:

(1)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如圖: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6題:

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說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十一

1、知識目標:懂得將較復雜圖形進行分割、填補、移動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會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特別是利用化繁為簡的方法、割補、移動等方法求出圖形的面積。具有處理圖形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的多樣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探索的精神。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再計算。

會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根據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動手操作、以實驗發(fā)現(xiàn)為主。在實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適時地演示;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發(fā)動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導歸納能力。

多媒體、課件,學具為有地毯圖樣的小卡片。

1、談話導入。

2、課件出示:四副有美麗圖案的地毯,讓學生觀看后說說。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學習內容:地毯上的圖案。

3、課件出示有藍案的地毯圖片。

笑笑和淘氣看見一塊地毯,圖形如下圖,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磚鋪成的圖形多美??!這里面有什么數學問題嗎?(一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對稱圖形,是由許多小正方形組成的。

師:對,大家觀察很認真,這個圖形是對稱的,很美。

師:給大家提了一個數學問題,看著這幅圖,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問題?

生: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有多大?

師:猜得真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毯上的面積”。(板書)。

1、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策略。

師: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張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樣的圖。先獨立思考,將想到的方法簡單地記錄到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

2、合作交流,對比擇優(yōu)。

師: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各自發(fā)現(xiàn)的方法,然后記錄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發(fā)現(xiàn)的方法最多,最簡便。

(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

生2:用總的14×14的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

生3: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

生4:轉移填補,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藍色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

師:對于各組發(fā)現(xiàn)的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更簡便,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數太麻煩,方法3把這個圖形分割成4塊,算出或數出其中一塊的藍色面積再乘4比較簡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較簡便。

……。

師:(小結)大家對比很認真。對于這種在方格圖中計算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直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用大面積減小面積,還可以對整體進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數或算。具體運用哪種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對待。

師: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還可以“大減小”。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還可以把他們寫進數學日記。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十二

1、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fā)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1、涂色部分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你知道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嗎?

請大家每人拿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

2、請一位涂1/4的學生到前面展示。

問:你涂了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這一份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強調: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紙,

問: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嗎?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嘗試回答)

為什么可以用3/4表示?

講述: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1/4,可以用3/4表示。(板書:3/4 3個1/4)

請多位同學說,同桌互說。

那3/4怎么寫呢?自己寫在草稿本上,請一位同學上黑板寫!

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

展示不同的3/4,說說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4、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涂了4份中的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用分數表示。

6、教師選擇部分學生作品展示、比較。

展示不同的3/4,說說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問:這幾位同學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

1、學習“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說說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在( )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先由學生自己觀察、判斷,再和同桌說說涂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然后填在書上。

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2

學生自己在書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涂了幾份?你是怎樣想的?(5/6是5個1/6,所以要涂5份?。?/p>

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不同方法的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我們可以借助直觀來比較他們的大小,用同樣大小的兩張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為什么要用同樣大小的兩張紙嗎?(比的標準要相同)

那3/5可以怎樣表示?2/5呢?

1、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做題,在書上填寫,全班共同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十三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tǒng)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tǒng)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進行統(tǒng)計,經歷統(tǒng)計過程,體會統(tǒng)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yǎng)統(tǒng)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老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tǒng)計圖的方格紙;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折線統(tǒng)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tǒng)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tǒng)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tǒng)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tǒng)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tǒng)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或統(tǒng)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1.做練習四第4題。

2.統(tǒng)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F(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tǒng)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十四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篇十五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1、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1課時。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并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xiàn)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只小鴨子;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fā)現(xiàn)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梢栽诮酉聛淼恼n堂上多開發(fā)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