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1:03:58 頁碼:9
2023年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大全20篇)
2023-11-24 01:03:58    小編:zdfb

編寫教案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準備充分的教學素材。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使之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水平;還要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謝以下教師們分享的教案素材,對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一

1.(2021八上·農安期末)根據(jù)下列各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的輪廓,識別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2020·成都)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________平方千米;我國地勢分布特點是________,呈階梯狀分布。

3.讀“中國地形、地勢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a________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常用來形容b________高原。

(3)有“紫色盆地”之稱的c是________盆地。

(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耕地以________(填“旱地”或“水田”)為主。

(5)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中,屬于內海的d是________海。

(6)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e是________島。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二

1.在教學樓的走廊里常掛著寫有“慢步”“輕聲”的牌子,“輕聲”是指減小聲帶振動的()。

a頻率b振幅c速度d時間。

2.使用mp3時,調節(jié)音量按鈕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響度b音調c音色d頻率。

3.一種新型保險柜安裝有聲紋鎖,只有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才能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鎖。這種有聲紋鎖辨別主人聲音的依據(jù)是()。

a音調b音色c響度d聲速。

4.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鐘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yǎng)蜂人能辨別蜜蜂時候采了蜜,養(yǎng)蜂人主要的根據(jù)是()。

a飛行高低不同b聲音的響度不同。

c聲音的音調不同d聲音的音色不同。

5.用一張硬紙片先后快撥和慢撥木梳的齒,聽到卡片聲音發(fā)生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a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b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d音調是否與聲源振動頻率有關。

6.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不振動可能也會發(fā)出聲音。

b聲音在空氣中和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c減少噪聲的唯一方法是不讓物體發(fā)出噪聲。

d“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說話音調要放低。

7.電影院的墻壁上都被裝成坑坑洼洼的,俗稱燕子泥,其目的是()。

a防止聲音震壞墻壁b減弱回聲。

c增大聲音的頻率d增強響度。

8.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b.光只有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c.光在任何情況中都沿直線傳播d.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9.晴天在有茂密樹蔭的地面上,常常會看到許多圓形的小亮斑,這些小亮斑是()。

a.太陽的影子b樹葉的影子c.樹葉間小孔的像d.太陽的像。

10.發(fā)生日食的時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陽、地球、月球在一條直線上,并且月球在中間。

c.太陽、地球、月球在一條直線上,并且地球在中間。

d.月球不發(fā)光,它背著太陽的一面向著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見它。

11.一個人沿馬路行走時,經過一盞路燈。在路燈的照射下人的影子長短會發(fā)生變化,其變化情況應該是()。

a逐漸變長b逐漸變短c先變短后變長d先變長后變短。

12.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那么這束光線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別為()。

a40°40°b40°50°c50°40°d50°50°。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三

§1.1農業(yè)——讓“土地奉獻”的產業(yè):

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重點):我國農業(yè)生產條件日益改善。農田灌溉面積已占到農田總面積的40%,農田防護林建設有了很大發(fā)展。但是,農業(y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還比較差,基礎設施仍較薄弱。我國農業(yè)生產的地區(qū)分布趨于合理。

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有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飲料作物、藥用作物等。

農產品出口基地:我國沿海的山東半島、太湖平原、閩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來,這些地區(qū)的農產品出口不斷增加,成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畜牧業(yè)分布:我國的四大牧區(qū)分別為:內蒙古牧區(qū)、新疆牧區(qū)、青海牧區(qū)、西藏牧區(qū),這里的許多地方水草肥美,氣候適宜,具有悠久的畜牧業(yè)生產歷史。

我國東部、南部農耕區(qū)的畜牧業(yè),以畜禽飼養(yǎng)為主。

§1.2工業(yè)——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yè):

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煤炭、鋼鐵、棉布、電視機、電冰箱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業(yè)分布:能源供應不足與浪費并存,必須貫徹開發(fā)與節(jié)約并舉的方針。

煤炭是我國第一大能源,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70%以上。石油是我國第二大能源,在我國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總量中僅次于煤炭。水力是我國的重要能源資源。

鋼鐵工業(yè)分布:我國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焦煤資源。為發(fā)展鋼鐵工業(yè)提供了有利條件。

機械工業(yè)分布:機械工業(yè)是我國主要制造工業(yè)部門之一。紡織工業(yè)分布:

§1.3高技術產業(yè)。

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中國進入了世界十大高技術出口國之列。從產業(yè)結構上看,中國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格局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高技術制造業(yè)持續(xù)高速增長。高技術農業(yè)蓬勃興起。中國的移動電話用戶數(shù)現(xiàn)已躍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術產業(yè)的分布: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huán)渤海地區(qū)等高技術產業(yè)帶。

§1.4交通運輸業(yè)。

交通運輸業(yè)的作用:交通運輸業(yè)是指利用各種運輸工具。

交通方式:出租車、地鐵、城市軌道交通、纜車、公共汽車。

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我國東部地區(qū)地勢相對平緩,有利于發(fā)展鐵路運輸。

公路運輸:短途運輸?shù)闹饕绞?。國道編?八年級下冊第22頁)。

海洋運輸:運費最低。我國海洋運輸航線分沿海航線和遠洋航線兩大部分。

北方沿海航線以大連和上海為中心;南方沿海航線以廣州和香港為中心。

管道運輸:管道是適宜于運輸液體和氣體等物資的一種現(xiàn)代化運輸方式。它的優(yōu)點是運量大、運費低、損耗小、安全可靠、連續(xù)性強、管理方便。

航空運輸:航空運輸具有其他運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速度快、舒適、安全。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四

1.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人口迅猛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國家進行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鼓勵人口增長。

b.多子多福的觀念和農村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c.工業(yè)發(fā)展快,城市化迅速,拉動了人口增長。

d.政治上獨立,經濟和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死亡率下降。

2.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趨勢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下圖為“建國后六次人口普查總人口數(shù)變化圖”,據(jù)圖可知,與過去相比近來,我國人口數(shù)量變化的趨勢是()。

a.人口總量已經停止增長。

b.人口總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長態(tài)勢。

c.人口總量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

d.人口總量仍在增加,但增長速度出現(xiàn)了下降。

4.人口密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

a.人口的年平均增長數(shù)。

b.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數(shù)。

c.平均每人占有的面積。

d.每單位面積最多的人口數(shù)。

5.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東部人口少。

d.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6.為了使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與經濟增長相適應,同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我國的人口政策是()。

a.鼓勵生育。

b.計劃生育。

c.獎勵生育。

d.不控制也不鼓勵。

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人口的增長圖。

材料二:我國部分省區(qū)人口密度比較表。

省區(qū)。

江蘇。

山東。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1)材料一說明當前我國人口的增長特點是____。

a.人口增長快。

b.人口增長慢。

c.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d.以上都不是。

(2)我國制定的解決人口問題的基本國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說明我國的人口分布特點是______。

a.人口分布均勻。

b.人口分布不均勻。

c.西部人口密度大。

d.沿海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4)為了促進西部大開發(fā),我國能否從東部向西部大規(guī)模移民?為什么?

8.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a.美國。

b.中國。

c.印度。

d.俄羅斯。

9.我國人口最多的省是()。

a.河南省。

b.四川省。

c.山東省。

d.廣東省。

10.在我國城市發(fā)展的基本方針中,要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guī)模,這主要是指控制大城市的()。

a.經濟規(guī)模。

b.工業(yè)建設規(guī)模。

c.人口和用地規(guī)模。

d.發(fā)展規(guī)模。

11.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區(qū)人口稀少,有的地區(qū)人口稠密。在黑河—騰沖一線以西,大部分地區(qū)人口密度小于()。

a.400人/平方千米。

b.100人/平方千米。

c.10人/平方千米。

d.1人/平方千米。

12.下表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據(jù)此回答問題。

省區(qū)。

面積(萬km。

2)。

10.26。

15.30。

160。

122。

人口(萬人)。

7406。

9125。

1934。

270。

人口密度(人/km。

2)。

(1)在表中相應空格中填出各省區(qū)的人口密度(保留一位小數(shù))。

(2)根據(jù)表中數(shù)值計算出的人口密度,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

答案:

1----6dbdbdb。

7.(1)a。

(2)實行計劃生育。

(3)b。

(4)不能。西部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經濟發(fā)展水平低,環(huán)境承載量小。

8---11bdcd。

12.(1)。

省區(qū)。

面積(萬km。

2)。

10.26。

15.30。

160。

122。

人口(萬人)。

7406。

9125。

1934。

270。

人口密度(人/km。

2)。

721.8。

596.4。

12.1。

2.2。

(2)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東部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沿海地區(qū)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五

style="color:#125b8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方式,從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中獲得社會生活中聲音利用方面的知識。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了解聲音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難點:掌握聲在社會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啟動課堂。

知識回顧:

復習噪聲的產生、等級以及控制過程。

進入新授課:

1.聲音的利用在人類生活中是非常廣泛的。讓學生展示課前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搜集有關聲音利用的資料。

2.請同學們列舉所搜集到的有關聲音利用的資料。要求在同學發(fā)言時,其他同學仔細聽,不要對同學的發(fā)言作評價。

3.對學生的回答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聲音利用的例子分為兩類:“聲與信息”和“聲與能量”。

(一)聲在醫(yī)療上的應用。

1.中醫(y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聞”就是聽,這是利用聲音診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準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醫(yī)生向病人體內發(fā)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信息通過處理后顯示在屏幕上.超聲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可以利用超聲波為孕婦作常規(guī)檢查,從而確定胎兒發(fā)育狀況。

3.藥液霧化器。

對于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達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藥液破碎成小霧滴,讓病人吸入,能夠增進療效。

4.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可將人體內的結石擊碎成細小的粉末,從而可以順暢地排出體外。

(二)超聲波在工業(yè)上的應用。

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孔和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的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2.在工業(yè)生產中常常運用超聲波透射法對產品進行無損探測.超聲波發(fā)生器發(fā)射出的超聲波能夠透過被檢測的樣品,被對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樣品內部有缺陷,超聲波就會在缺陷處發(fā)生反射,這時對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發(fā)生器發(fā)射出的超聲波信號.這樣就可以在不損傷被檢測樣品的前提下,檢測出樣品內部有無缺陷,這種方法叫做超聲波探傷。

3.在工業(yè)上用超聲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聲波,清洗液的劇烈振動沖擊物品上的污垢,能夠很快清洗干凈。

(三)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現(xiàn)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就是仿照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系統(tǒng)設計制造的。

中國大陸超視距雷達助力反航母作戰(zhàn)。

根據(jù)回聲定位的原理,科學家們發(fā)明了“聲納”,利用聲納系統(tǒng),人們可以探測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聲吶探測海深和魚群。

(四)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超聲波加濕器。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跟振動頻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國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

探究作業(yè)。

1、回顧本章所學,自己整理知識體系。

2、預習下節(jié)內容。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六

一、聲音的產生:

2、振動停止,發(fā)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fā)出的聲音仍在繼續(xù)傳播);。

3、發(fā)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fā)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guī)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tǒng))。

2、傳遞信息(醫(y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fā)生)。

勤于動手,多做物理實驗。

普朗克說:“物理定律不能單靠‘思維’來獲得,還應致力于觀察和實驗?!睂τ诔踔袑W生來說,正是拓展思維、培養(yǎng)理性思維的重要時期,通過演示和實驗能提高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增強實驗動手能力,培養(yǎng)自主實驗的意識。

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實驗原理,有助于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拉近學生們和物理的距離,讓學生們覺得物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減少對物理學習的恐懼和抵觸情緒。

實驗并不一定要都在課堂上做,那樣時間可能也不會允許。老師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實驗讓學生們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實驗有:測量鹽水和糖水的凝固點,往熱水瓶里倒水音調的變化,敲擊含有不同體積水的同一瓶子音調的變化,用一張紙蓋住裝滿水的杯子倒置水不會流出。

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課堂模式。

對于很多初中學生來說,物理是很難學好的一門課,特別容易聽不懂,所以初中物理老師講課過程中要適當暫停,及時檢查聽課質量特別重要。比如,隨機提問幾個課堂小問題,學生答對了給予幾句口頭表揚,學生也樂于繼續(xù)聽,有了互動,也方便教學繼續(xù)進行。

同時要反復叮囑學生們注意概念的理解和辨析,理解其物理意義,只有基礎概念理解好了才有物理根基。對于基礎性的知識決不能模棱兩可,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拿出自習時間來背誦和記憶,課堂進行提問檢查。

老師教授新課時,要多結合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來進行類比教學和舉一反三。在課堂上,多講解一些考試中的重點例題,對于一些比較難和偏的問題,可以讓感興趣的同學課下請教,照顧整體同學的學習進度,不可因小失大。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七

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本課設計中,力求體現(xiàn)用身邊常見器材進行物理實驗的思想。這節(jié)知識跟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好章節(jié),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科學探究是初二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探究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解決物理問題常采用這種方法,即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實驗、檢驗,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條件。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有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傳播的?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參與、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器材】。

1.錄音機、磁帶、外接喇叭、大米數(shù)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適量水(學生自帶)。

4.小鈴鐺、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

【教學過程】。

一、提高授課藝術,創(chuàng)設最佳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提出問題。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八

附送:

地理學科在初中是一門非中考的科目,但它與人們的學習、生活、成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八年級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就要認真地、積極地落實。一學期來,我為此做了一些工作,現(xiàn)總結反思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做到有記錄、有心得。積極參加繼續(xù)教育和骨干教師培訓,努力提高業(yè)務素質。積極參加校本研究,自覺進行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運用與實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聽評課和區(qū)教研室組織的研究活動。

二、深入分析,制定計劃開學初,根據(jù)學校教務處的計劃安排并結合八年級實際情況,制定好本學期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及時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解決,及時修正。

重、友好相處;對待家長主動協(xié)調,積極溝通;對待自己嚴于律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四、精心準備,講求效率。

1、認真研究課標、教材和學生,悉心查閱資料,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教學反思《八年級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做到周前備課、課前再備課,積極利用網絡和配套教學光盤,查找、整合課程資源,為上好一節(jié)課作有效的準備。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xiàn)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編成順口溜,好記好背,減輕學生負擔。

3、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把重點放在互動探究和思維方法、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的實際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重視讀圖、用圖、利用圖表分析的能力訓練,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課堂學習實效。教學反饋當堂完成,對突出問題及時予以糾正、指導。

4、耐心細致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分層次,關注后進生,適時提問引導。對成績差的同學的作業(yè),認真仔細批閱,給出激勵性的評語,要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老師的關愛。盡管成績不盡人意,但我從不放棄希望。以積極的心態(tài),堅持談話輔導,堅信會考一定有個好結果。

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動手實踐實踐能力等。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五、取得成績,存在不足本學期在我和全體學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所教學生基本上具備了初中階段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今后繼續(xù)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絕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學習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地理分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初步認識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地理會考成績是:

良好率為80.6%;合格率為98.7%;結果令人滿意。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

在組織學生課堂分組討論交流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課堂給人亂糟糟的感覺,學生在討論中時常偏離主題,由討論變爭論。因為教的學生多,對一些學生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一些中等生,因此不能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落實到位。在轉化后進生中,雖然下了功夫,可在有的學生身上效果不是很明顯。

六、面向未來,繼續(xù)拼搏。

1、加強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并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化升華。

2、加強學習,在課件制作水平上還要提高。

3、保持成績,克服不足,再上一層樓?!舶四昙壍乩斫虒W工作總結〕。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九

(3)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三)重點難點。

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產生的原因。

(四)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歸納。

(五)教學用具。

兩端扎上橡皮膜的透明圓筒、彈簧秤、石塊、細線、木塊、水槽、水、酒精、煤油、鹽、乒乓球、雞蛋、石蠟塊、玻璃塊、氫氣球。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是什么?

物體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當物體受力f1》f2時,這個物體還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們很快答出:“不能”。教師接著提問:“物體將要向哪個方向運動?”(學生答):“向f1方向運動”。接著,教師小結:“當f1》f2或f1》f2時,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遭到破壞,物體將要向力大的方向運動?!?/p>

二、新課引入:

演示:木塊浮在水面;用手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能浮上來,這是為什么?(學生答):“這是因為它們都受到了水的浮力?!蹦敲丛谒锵鲁恋氖瘔K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第一節(jié)浮力。

三、講授新課。

演示:用細線拴住石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讀數(shù)表示石塊的重力。此時我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塊,并向學生發(fā)問:彈簧秤的讀數(shù)如何變化?學生答:“減少”。教師追問:減少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石塊受到手向上托的力。

演示:課本12-2實驗,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讀數(shù)有何變化?學生觀察后回答:“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石塊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這個托的力也就是水對石塊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重g減去物體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f。

f浮=g-f(板書)。

演示: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實驗。實驗表明了石塊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體內的物體,都受到了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板書)。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浮力。為什么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物體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當浮力小于重力,物體下沉(板書)。

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板書)。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板書)。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板書)。

由此可知: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取決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學生練習一第141頁圖12-3(寫在小黑板上)。

(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板書)。

演示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圓筒,兩端扎上橡皮膜,先將圓筒水平浸沒入水中(如圖2),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力向里凹,可以看到兩邊橡皮膜凹進程度比上端明顯(如圖3),這說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相等,這個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們根據(jù)壓強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

設想有一個立方體的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壓力(圖4)。它的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力有何關系?學生答:“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后兩側面受到的壓力有何關系?(學生答):“是一對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壓力是否也相等?(學生答):“不相等”。哪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為什么?(學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因為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大,受到的壓強大,壓力就大?!鄙媳砻媸艿降膲毫π?,這兩個壓力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f浮=f'-f(板書)。

因為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板書)。

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蠟塊緊貼在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及蠟塊放入水槽,讓蠟塊與水槽底部緊密結合,蠟塊并不上?。ㄈ鐖D5),輕輕撥動蠟塊,讓水進入蠟塊底部。蠟塊就會上?。ǚ治鼋忉屵@個現(xiàn)象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所以,要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否受浮力,關鍵是看清這個物體是否受到來自液體向上的壓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方向是否豎直向上。

學生練習二。

如圖6示,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與容器底部和側壁緊密接觸,往容器中倒水,兩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學生回答:“側壁上的物體受浮力、底部物體不受浮力?!?/p>

物體不僅在液體中受浮力,在氣體中也受浮力。

演示:氫氣球脫手后上升,就是因為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

讓學生思考:吹了空氣的氣球是否受浮力?(學生答):“受浮力”,為什么氣球不上升呢?學生答:“因為受到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p>

四、課堂小結:

(1)浮力;(2)物體的浮沉條件;(3)浮力產生的原因。

五、課堂練習:

第142頁1、3、4題。

想想議議從水中浮上來的皮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終不變,皮球上浮的過程中,浮力大于重力;當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動時,皮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見浮力是逐漸減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體積也在逐漸減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有何關系呢?同學們根據(jù)本節(jié)所學知識想一想,下節(jié)課我們再研究。

六、布置作業(yè):第142頁5題。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

1、我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東半球、北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中緯度地區(qū)、海陸兼?zhèn)?。

2、我國疆域的四至點:

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島種的曾母暗沙;。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1)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國界線長達2.2萬多千米,海岸線長1.8萬多千米。

(2)陸上的14個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34個省級行政區(qū)(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省會、輪廓。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40億,占世界的1/5以上)。

實行計劃生育。

5、我國人口的地理界限:黑河——騰沖一線,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6、56個民族:漢族(92%),少數(shù)民族(8%)。

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壯族。

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

人口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珞巴族。

7、民族的分布:

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二、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的特點: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p23圖2.2)。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主要山脈的分布(p25圖2.6)。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南北走向:橫斷山;賀蘭山。

2、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1)南北溫差大——緯度因素。

溫度帶的劃分: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p32圖2.17)。

(注):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

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2)東西干濕的差異:

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干旱(p36圖2.22)。

秦嶺——淮河一線:0oc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注):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臺灣的火燒寮;。

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p38圖2.24)。

(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p40圖2.28中國的冬季風和夏季風示意圖)。

3、河流和湖泊:

(1)內流河和外流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龍江、海河、淮河、黃河、長江、珠江。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魯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2)京杭運河(p46閱)。

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全長1800千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冀、魯、蘇、浙,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歷史上京杭運河起過溝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現(xiàn)在江蘇、浙江境內的運河,仍然是重要的水上運輸線,年運輸量僅次于長江。

(3)長江與黃河:(流經省區(qū)、源頭、全長、上中下游的劃分、流經主要地形區(qū)、主要支流、水利樞紐和水電站、憂患及措施)。

4、自然災害:

(1)氣象災害——干旱、洪澇、臺風、寒潮。

(2)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一

任何實驗測量結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shù)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guī)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

錯誤可以消除。

三、小結。

1.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測量時間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確使用。

2.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系,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誤差。

四、板書。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二

1.(2020·隴南模擬)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________,提高人口的________,是我國-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2.(2020八上·邛崍期末)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是黑龍江黑河與云南________之間的連線。此線________部人口稠密。

3.(2021七上·重慶期末)2019年8月2日,《國務院關于印發(fā)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總體方案的通知》印發(fā)實施,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正式設立,它涵蓋昆明片區(qū)、紅河片區(qū)、德宏片區(qū)。c自貧區(qū)充分發(fā)揮金融貿易、科技創(chuàng)新等重點功能承載區(qū)的輻射帶動作用,要建設成為開放度最高的自貿區(qū)。讀“中國自貿區(qū)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人口分界線,a是________,我國自貿區(qū)主要分布在該線以________(東或西)。

(2)自貿區(qū)多設置在我國的________(季風或非季風)區(qū);其中,少數(shù)民族種類最多、最具民俗風情的自貿區(qū)是________(填字母)。

(3)c市瀕臨________海,是我國利技創(chuàng)新的前沿,下列不屬于科技創(chuàng)新條件的是(________)。

a.高校、科研機構集中。

b.高技術人才密集。

c.國家政策支持。

d.礦產資源豐富。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三

2.初步了解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具有能量;。

3.通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二.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三.教學過程。

1.上節(jié)復習。

隨機檢查概念;。

2.導入新課。

(1).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聽到聲音.請同學們討論:如果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突然。

變成一個無聲的世界我們的學習生活又是一個什么樣子?

(2).引出課題“聲音是什么”.

3.探究“聲音的產生”

(1).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實驗:將一只長尺沿著桌邊放好,撥動直尺露出桌子的一邊,然后再使其停止。

振動.

(3).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發(fā)聲物體的共同特征。再看一看圖1-1(a)、(b)兩個實驗,在此基礎上歸納得出結論。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4).介紹什么是聲源?并讓學生舉出哪些物體是聲源。

4.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

(1).提出問題:“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嗎?”

(2).教材圖1-2所示的實驗,可以初步總結得出: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3).教材圖1-3所示的實驗,可以初步總結得出: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4).教材圖1-4所示的實驗,可以初步總結得出:聲音能在氣體中傳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傳播.

(5).小組討論:還有哪些實驗或事實支持上述結論?

5.聲音是一種波,聲具有能量。

(1).由水波的產生類比得出:聲音是一種波。

(2).教材圖1-7所示的實驗,總結得出:聲具有能量。

(3).指導學生閱讀“用聲波粉碎人體內的石頭”

6.小結(讓學生歸納小結: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7.課堂練習:。

(1).教材p10。

(2).將撥響的琴弦用手一按,響聲立即消失原因是()。

a聲音被手擋住了b聲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動變小了d琴弦的振動停止了。

(3).在月球上宇航員,對著對方“大聲說話”,對方也不能聽到聲音.這是因為。

()。

a說話時聲帶沒有振動b月球上沒有傳聲介質。

c產生的聲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聽覺。

(4).下列實驗與實例,不能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條件的是:()。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時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動。

d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無線電話交談。

(5).地震發(fā)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識,是使喪生人數(shù)增多的一個原因,以下是關。

于被埋在廢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a大聲呼救b靜等營救人員前來營救。

c見縫就鉆,從廢墟中爬出來d用硬物敲擊預制板或墻壁,向營救人員求救。

____________傳播的.

(7).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或腳步聲嚇跑,這說明__________能傳聲.

(8).歌中唱道“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面涉及到的聲源分別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隔墻有耳”這句諺語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是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業(yè)。

一份練習。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中綜合性運用太少。

教學中每個知識點都是塊狀的,分別屬于不同的地理概念。比如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屬于人文地理;第二、第三章屬于自然地理;第四章則屬于經濟地理。一般教學中以講授某一塊內容為主,有時相應復習前面學到的知識。例如:教學地勢和地形時,順帶分析為什么前面講到人口時,我國人口呈東多西少的格局?其實地形在其中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但是由于時間關系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制,這一教學模式在本學期并未過多使用,只是復習時候強調的比較多。所以主觀題全部復習到了,可是得分率卻不是很理想,除了24題連線題“長江通航問題和治理方法”達到91%的等分率之外,其余題目都不是很很高。

二、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

本次測試卷難度適中,但是對于學生讀題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也就是理解、分析題目的要求比較高。由于地理平時沒有考試,學生解題能力主要是靠練習冊中的題目培養(yǎng),因此理解能力有所局限。往往超出練習冊題目標準的,學生就難以理解或知道解題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平時也應注意給一定的學案,鍛煉相應的題目類型。做到“養(yǎng)兵數(shù)日,用兵一時”。

三、鄉(xiāng)土地理的重要性。

在開學初的地理教材分析會上,市地理教研組的沈老師就指出,如今的地理教學應充分與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相聯(lián)系,即在教學中添加相應的鄉(xiāng)土地理和實時生活地理,而并非到初二下半學期再來單獨學習。我在平時教學中也是這么做了,每堂課就盡可能多的穿插鄉(xiāng)土、實時地理信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思考地理問題。真正達到自己所提倡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目標。雖然這次題目出現(xiàn)在附加題,但也看出了如今地理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可能部分學生由于時間緊、題量稍多等原因,完成該題的人數(shù)不是很多。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期末試卷的粗略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在以后教學中,我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正確方法,積極吸取這次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訓,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地理的竅門。讓每個學生喜歡學地理,認真學地理,從而為生活服務,為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服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五

2.了解影響弦樂器的音調的因素;。

3.了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質中聲音的速度不同;。

4.回聲的利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聲音的響度、音色;。

2.區(qū)分聲音的音調和響度的不同.

3.回聲。

三.教學過程。

1.上節(jié)復習。

(1).作業(yè)部分講解。

(2).概念檢查.

2.導入新課:。

為什么用口琴、長笛或電子琴等演奏美妙動聽的樂曲不一樣呢?

3.探究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幅度的關系。

(1).響度和振動幅度定義: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振動的幅度叫做振幅.

(2).探究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幅度的關系。

活動二:一個同學講話,另一個同學分別在距離第一個同學5m、7m、9m處聽,感覺聲音大小.

通過上述探究活動,我們得出結論:聲音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距離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4.探究聲音的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1).音調與頻率的定義: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叫做頻率,單位為赫。

茲,簡稱為赫,符號為hz.

(2).探究聲音的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活動:將一根鋼皮尺放在桌邊上,一頭伸出桌面,一只手壓緊放在桌面上的部。

分,另一只手撥動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彎曲程度相同),尺子就會振動并發(fā)出聲音。改變伸出桌面尺子的長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長,看尺子振動的快慢,聽尺子發(fā)出聲音的高低,比較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快慢(頻率)的關系.

通過上述探究活動,我們得出結論:物體振動的頻率越大,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音調。

越高.

5.影響弦樂器音調的因素:。

影響弦樂器音調的因素有三;(1)弦的長短;(2)弦的粗細;(3)弦的松緊.

6.辨別聲音。

活動:讓后排的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前排的同學不看后排,辨識剛才是哪一位同學。

在朗讀。

通過上述活動,體驗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品質,感悟音色的含義。

7.聲音的傳播速度。

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

聲音在氣體、固體、液體中的傳播快慢依次是:固體、液體、氣體.

8.回聲。

(1).定義:聲音在均勻介質中傳播時,遇到較小的障礙物會繞過繼續(xù)傳播。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六

數(shù)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shù)為13億。增長速度較快:分布疏密不均。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騰沖縣。

人口多處和人口少處的特點:東部地區(qū)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區(qū)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經濟和交通運輸發(fā)達地區(qū)人口多;城鎮(zhèn)密集、工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口多;漢族地區(qū)人口多。西部地區(qū)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區(qū)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農業(yè)、牧業(yè)地區(qū)人口少;偏僻的農業(yè)、牧業(yè)地區(qū)人口少;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shù)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七

為了更好的引入“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并能突出重點,我采用了課本上的問題情境,同時調整了課本上提供的“思考”的問題的位置,將它放到函數(shù)概念引出之后,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有很多反比例關系。

情境設置:

汽車從南京開往上海,全程約300km,全程所用的時間t(h)隨v(km/h)的變化而變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數(shù)式來表示t嗎?

(2)時間t是速度v的函數(shù)嗎?

設計意圖:與前面復習內容相呼應,讓同學們能在“做一做”和“議一儀”中感受兩個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同時也能注意到與所學“一次函數(shù)”,尤其是“正比例函數(shù)”的不同。從而自然地引入“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

為幫助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和掌握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我引導學生將反比例函數(shù)的一般式進行變形,并安排了相應的例題。

一般式變形:(其中k均不為0)。

通過對一般式的變形,讓學生從“形”上掌握“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在結合“思考”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從“神”神上體驗“反比例函數(shù)”。

為加深難度,我又補充了幾個練習:

1、為何值時,為反比例函數(shù)?

2是的反比例函數(shù),是的正比例函數(shù),則與成什么關系?

關于課堂教學:

由于備課充分,我信心十足,課堂上情緒飽滿,學生們也受到我的影響,精神飽滿,課堂氣氛相對活躍。

在復習“函數(shù)”這一概念的時候,很多學生顯露出難色,顯然不是忘記了就是不知到如何表達。我舉了兩個簡單的實例,學生們立即就回憶起函數(shù)的本質含義,為學習反比例函數(shù)做了很好的鋪墊。一路走來,非常輕松。

對反比例函數(shù)一般式的變形,是課堂教學中較成功的一筆,就是因為這一探索過程,對于我補充的練習1這類屬中等難度的題型,班級中成績偏下的同學也能很好的掌握。

而對于練習3,對于初學反比例函數(shù)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度,大部分學生顯露出感興趣的神情,不少學生能很好得解答此類題。

經驗感想:

1、課前認真準備,對授課效果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2、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直接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

3、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重概念,抓本質。

4、課堂上要注重學生情感,表情,可適當調整教學深度。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八

一、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1、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資源。

2、分類:

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合理利用,注意保護和培育。

非可再生資源(礦產)——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

二、土地資源:

1、分類。

(1)農業(yè)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2)建設用地:城鄉(xiāng)建設用地、交通用地、工礦用地。

(3)難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積雪和冰川、戈壁。

2、我國土地利用的現(xiàn)狀——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的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3、土地利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4、土地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5、全國土地日:6月25日。

6、p71圖3.11四幅漫畫的含義。

三、水資源:

1、時空分布不均: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稱為水資源。

(2)我國主要的水資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缺水最為嚴重。從時間分配看,夏秋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水豐沛,河流處于豐水期,水資源較為豐富;冬春季降水少,河流處于枯水期,水資源相對不足。

2、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1)解決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興修水庫。

(2)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引灤入唐、引黃入晉)(p78圖3.16)。

(3)節(jié)水標志的含義(p80圖3.21)。

圓形代表地球,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和s的變形,寓意節(jié)水,表示節(jié)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人人動手節(jié)約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條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匯成江河。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十九

拍手聲,說明________可以傳播聲音。

2.很多駐阿富汗、伊拉克的英國士兵由于不斷聽到爆竹聲而對聽力造成損害,這說明聲音。

具有________;研究發(fā)現(xiàn),在爆炸時還會產生次聲波,這些次聲波人耳是_______(選填“能夠”或“不能”)聽到的。

3.學了聲現(xiàn)象之后,愛動腦的小明將喝飲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長度,并用膠帶將吸管底部。

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對著管口吹氣,由于空氣柱的___________就會產生聲音。管的長短不同,發(fā)出聲音的________(填“音調”“響度”或“音色”)就不同,這樣就做成了一個小吸管。

4.一個人面朝南方站在陽光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在身體的右側這時是_________(選項“早晨”、“中午”、“下午”)。

5.我們在上體育課排縱隊時,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隊就排直了,這可以用_________來解釋。

6.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而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表面發(fā)生反射的緣故。7黑板發(fā)生“反光”時,上面的粉筆字看不清楚,這是因為黑板發(fā)生了反射的緣故。

8雨后晴朗的夜晚,在鄉(xiāng)間不平坦的路上,有些地方有積水,當迎著月光走時,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應走(填“亮處”或“暗處”);而當你背著月光走時,應走(填“亮處”或“暗處”)。

2.某班物理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1)用牙輕輕咬住鉛筆上端,用手指輕敲鉛筆下端,注意聽這個敲擊聲;然后張開嘴使牙不接觸鉛筆,而保持鉛筆位置不變,手指用前面同樣的力輕敲鉛筆下端,注意聽這個敲擊聲。請你根據(jù)學過的聲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1.科學中把第一次實驗中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__________。

2.比較兩次實驗聽到的敲擊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次比第二次聽到的敲擊聲大b第一次比第二次聽到的敲擊聲小。

c第一次跟第二次聽到的敲擊聲一樣大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3.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道理?

(2)甲同學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

1.甲同學聽到的聲音情況是()。

a響了一下,聲音是從鐵管傳來的b響了一下,聲音是從空氣傳來的。

c響了兩下,先聽到從空氣傳來的聲音d響了兩下,先聽到從鐵管傳來的聲音。

2.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道理?

八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教案篇二十

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使用時要注意。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shù)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2)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fā)生的。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運動描述。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2)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7、測平均速度原理:v=s/t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xiàn)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jù)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shù)據(jù),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力的針對性。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困難是聽課的關鍵,為了減少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我們可以彌補舊知識和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后對知識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預習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

傾聽集中的過程,而不是拋棄。專注是對課堂學習的奉獻,是對耳朵、對眼、對心、對嘴、對手的奉獻。如果你能做到這“五到”,就會高度集中,課堂上學習到的所有重要內容都會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確保你們能集中注意力,不偏離對方。我們必須注意課前休息10分鐘,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或激烈的辯論或閱讀小說或家庭作業(yè),以免課后喘息、幻想、無法平靜,甚至大腦開始睡覺。因此,我們應該做好上課前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

3,要特別注意教師講課的開始和結束。在一堂課的開始,老師概括地總結了上一課的要點,并指出這堂課的內容是連接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紐帶。最后,教師通常總結一堂課的知識,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方法的概要。

4,做筆記。不會記錄,但演講中的重點,難點,使一個簡單的總結記錄,寫下演講的要點和自己的感受或創(chuàng)造性思維。審查和消化。

5.我們要認真審視問題,了解實際情況和物理過程,注意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從對方身上吸取教訓,提高知識轉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