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與總結(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3 18:29:19 頁碼:12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與總結(三篇)
2023-03-23 18:29:19    小編:李耀Y

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fā)現(xiàn)做好工作的規(guī)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一

高中地理新課程包括三個必修模塊,“地理1”、“地理2”兩個模塊分別從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和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系,“地理三”則是在前兩個模塊基礎之上,使學生結合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將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本原理應用于實踐。這一模塊以區(qū)域為研究對象。由于區(qū)域存在差異性,各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各有其特性。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了“地理環(huán)境區(qū)域發(fā)展”、“與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區(qū)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區(qū)際聯(lián)系與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等五個典型論題進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來呈現(xiàn)這五個專題內容??梢钥闯龅乩砣K是典型的案例教學,甚至是“范例教學”。

課程標準對必修三核心內容的描述是“以……為例,分析……”,課標解讀中講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學,然而再典型的實例也很難涵蓋研究這類問題的所有內容和方法,我們要讓學生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能力?!币蚨覀円柚滩闹芯x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學生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案例的基本內容,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分析相同或相似類型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學習的過程。通過例子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本領,這就是必修三教學的核心所在。

從現(xiàn)在全國使用的四個版本的教材來看,各類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較大的差異。每一個專題內容往往是既有一個主導案例,同時也可能有若干個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內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現(xiàn)在仍然有許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原理教學是必修三教學的主要側重點,而最容易走入一個誤區(qū):教學過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識的總結、歸納上,而缺乏知識到能力的升華過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選材又不來源于課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學是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案例因教材、因教師、因學生而異,教師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地靈活選用、組織案例。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結果迥然而異。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學中用好案例”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學,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時間,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從而達到教學最有效的目的。

這就要求我們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僅僅停留在對課本中一些具體區(qū)域事實的教學上,而沒有對解決同類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進行分析、歸納,沒有對學生進行地理信息獲取、整理、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那就不可能達成課標目標,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層次的區(qū)域地理教學了。如果上述兩位老師能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那么這兩節(jié)課就能成為典型優(yōu)秀示范課了。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二

時間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作為一個新教師剛開始教學,經驗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這就需要花很大的時間來彌補。對于自己這段時間的教學總結,既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整理,也是對未來的提醒。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7)—(12)班6個普通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松,雖然本學期節(jié)假日多事情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后能在期中考試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不負學校期望。現(xiàn)將兩個月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我每周都會積極認真參與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與優(yōu)秀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我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另外,協(xié)助師父黃金其老師開展高一級地理興趣小組班培訓活動,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根據(jù)統(tǒng)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了《高中地理學科教材培訓及課堂教學培訓》新教師培訓,雖然只有6學時,但在老師的精辟解讀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備課認真,刻苦鉆研教材、課標,盡量發(fā)揮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備課過程中,我虛心請師父,并在上每節(jié)新課前先做一回學生,認真地聽師父的課,聽曹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另外積極尋找各種素材,包括各種圖片和動畫,視頻,力求做到形象生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結果反映不錯,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課內的知識外,適時地插入相關課外知識,既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又引發(fā)了學生地理探究的興趣,并適時適地進行德育教育。批改作業(yè)認真。改作業(yè)時會有選擇地給學生寫小字條,指出他們作業(yè)上的優(yōu)缺點,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地鼓勵他們。

作為新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還不夠熟悉,這就需要不斷的做好教學反思。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還要請聽課的師父評課,積極深入學生群體,了解教學效果,接受學生反映情況,做得好的堅持,做不好的改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過程,是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從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加強,反之,則不斷減弱,最后可能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學反思必不可少。

同時,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包括:一是,剛畢業(yè),沒有教學經驗,對教材分析不透。書上有些東西寫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補充進去,讓內容充實完善起來,什么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再講一個知識點前應該先做好哪些鋪墊……,這些就需要事前的備課功夫要做細,做到位,多聽聽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然后及時做好調整。

二是,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到位,經常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沒有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偸桥逻z漏什么東西沒有講,上新課的時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會感到一節(jié)課東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點是哪。而對比有些老教師上課,新授課時把這節(jié)課必須要講的講到,讓學生理解,東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會用,那么他們學習的信心就會增大,有些東西可以放到題目碰到時再進行講解。

三是,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弱,課堂氣氛較沉悶。問題比較大的還是怎么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來聽來學,做到真正的師生互動。我?guī)煾笇φn堂把握很到位,他語言幽默風趣,常運用生活實例講知識點如講大氣的受熱過程,他則用炒菜來講,簡單易懂,學生又感興趣。這些我都需要向師父學習的。

四是,教學語言不連貫,會出現(xiàn)“短路”和“開路”現(xiàn)象。另外包括新課的引入,知識的前后銜接,內容的合理過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五是,容易出現(xiàn)緊張,當有老師或領導來聽課就會緊張,不能把課上好。

六是,對課堂、課后練習較少,沒有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以便達到知識的鞏固與運用。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三

當前,課程改革在新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師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學行為的完善在深層次地呼喚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省、教學體驗、教學監(jiān)控等方式,辯證地否定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學經驗、教學行為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加工過程,其目的在于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設計時每位老師都會根據(jù)教材對整節(jié)課的步驟進行精心“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常會出現(xiàn)多種結果: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實現(xiàn)”了;第二,由于引導不得法等,出現(xiàn)“預設未實現(xiàn)”的尷尬局面;第三,雖然教學出現(xiàn)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的生成”。如果教師課后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獲得規(guī)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后續(xù)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提到提升。

例如,在對“城市區(qū)位因素”這一內容教學實際時,我原先就按照書本的順序:把理論知識先“填”給學生,再枯燥的一個個城市的講解,學生學得被動,前后的知識點也不會靈活銜接起來,出現(xiàn)“預設未實現(xiàn)”的尷尬局面。

通過反思,我把書中的教學順序作了改動,先打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有關一系列圖片打出,并設計一系列相應的思考題,從圖中讀出什么有關的信息?)→引導學生得出形成城市所需要的條件→有關長江三角洲的練習題→世界著名城市和中國大城市的教學→整體的練習。這樣的實踐覺得預設是比較順利地“生成”了,但教學步驟凌亂。于是我再次重新設計步驟:長江三角洲城市→中國其它三個城市→世界其它城市→引導學生講出城市形成的條件→長江三角洲和世界其它城市區(qū)位的練習。這樣的教學設計步驟條理清楚,城市條件學生很自然的自己推出,學得主動而且影響深刻,在練習時效果很好。

所以,教學設計的步驟要做到條理清晰,對于知識點應該設計好怎樣讓學生主動獲得,而不是“被動接受”。

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對“季風”這一教學內容設計時,我這樣設計問題引出季風的概念:我們這里冬天和夏天分別吹什么風?我認為這是簡單的問題學生都知道,其實學生對怎么判斷風都不知道,無法正確標出西北風和東南風。這樣的教學問題設計上顯得突兀,學生一開始學習就興趣全無。

通過反思,我改進了設計:“季風”這節(jié)內容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往往忽視它的存在,這節(jié)內容的知識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關判斷風向、其他洲的景觀等,怎樣把要學的知識點與學生的興趣有機結合并很好的調動起來?我設計跟我們本土有關的問題導入,先示西亞、非洲和上海的景觀圖,再問:和上海同緯度的西亞、非洲是沙漠景觀,可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業(yè)發(fā)達,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對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這樣與眾不同之處,學生一下子興趣大增,議論紛紛,想馬上知道個究竟。我公布答案:這是歸功于受季風(夏季風)的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學生帶著找謎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動學習的成效顯而易見。

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本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通過把知識進行本土化處理,拉近理論與實際知識的距離。

在對“城市功能分區(qū)”教學內容設計時,我原來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功能分區(qū)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讀,劃劃看看就過去了。結果在進行相關的課堂練習時,學生雖大致能合理布局各個分區(qū),但對于具體的理由,怎樣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點,很顯然對這個知識點,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而不是主動的探究。新課標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于是我對這部分內容設計時,讓學生探究學習,適當拓展。我首先要求學生扮演城市規(guī)劃設計師,合理布局商業(yè)區(qū)、居住區(qū)、工業(yè)區(qū)、文教區(qū)、風景區(qū)等,并講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們生活所在地的城鎮(zhèn)平面圖給學生看,一起圈出各個功能分區(qū)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學生回答:老師,我們認為工業(yè)區(qū)布局得不好,它下風向的居民區(qū),會受到污染。我問:那你認為怎么布局合理?學生回答:工業(yè)區(qū)的位置移到北邊點。我說:很好,那么工業(yè)區(qū)污染厲害的企業(yè)有多少?學生答:不清楚。我說:回去我們再探究。那堂課結束了但其實沒結束,師生意猶未盡。

教學設計時要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處理,制定出目標、重點與難點等。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碰到設計的目標與學生的掌握有較的差距。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章節(jié)的教學設計時,原先我是這樣的:課時定6課時,按照教學設計的步子走,循規(guī)蹈矩,知識點全部講好后再上一節(jié)練習課。結果,做到關于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知識點時,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解題,把課堂上學的都“忘記”了,其實是當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據(jù)的實際,我首先把基礎打好,一步步扎扎實實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識點傳授。

在后的實際教學中我用經緯儀演示把學生初中學過的地球、地圖知識點重新熱一下,這樣的實物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大有幫助而且充滿好奇。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季節(jié)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緯度變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邊畫邊講結合經緯儀實物演示,并且講練組合,每一個難懂的知識點講好就練習。講練組合一來可以檢驗學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講解。二是就某些練習中學生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三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我適當點拔能順利的攻克難題,自信大增,不知不覺中學生很好的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

所以,對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強的知識,教師應該根據(jù)每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而不是一個教學設計使用終身。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