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7:44:05 頁碼:8
最新《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大全11篇)
2023-11-23 07:44:05    小編:zdfb

"總結是思考的過程,通過總結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寫總結時要注意結尾,可以總結自己的體會和反思,并給出進一步的行動計劃??梢詮姆段闹袑W習到如何組織文章結構和內容。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摘要: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的經驗表明,教學績效評價應成為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發(fā)展性評價,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旨在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改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主體應以教學相關者為主,尤其應加強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標準應增強針對性,充分考慮教師的學科專業(yè)背景、職業(yè)生涯和發(fā)展階段。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決于學校的辦學定位、制度支持和條件保障。

關鍵詞: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教學評價。

高??冃гu價屬于綜合性評價,更多從宏觀層面關注高校作為一種組織機構的運行效率和效益,為高校從整體角度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供參考。[1]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是這種宏觀的、整體的高校績效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微觀層面對教師教學工作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是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并改進教學的關鍵措施。[2]然而,針對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歷來是個難題。構建有效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切入點。在這方面,以卓越教學著稱的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的教師評價制度值得借鑒。本文結合在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college)的實地調研結果,嘗試對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本文從政策導向、基本定位、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標準等方面討論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問題。

(一)政策導向:教學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師德和社會服務四大方面,其中,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是體現高校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應成為教師績效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高校和教師自身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都還遠遠不夠。在高校層面,教師教學績效評價被嚴重淡化和簡化,具體表現就是教師績效評價基本等同于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教學績效評價基本等同于教學課時數的考核。在教師個人層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決定教師的課題申請、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各種獎勵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權重,教師自身也難免重視科研甚于重視教學。要改變這種現象,有必要從政策導向上加以調整。近年來,在我國高等教育由規(guī)模擴張轉向內涵發(fā)展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國家先后出臺一些政策,不斷明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師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3]強調要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4]要求高校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時遵循“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fā)展為本”的基本原則,[5]進而要求高校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建立約束激勵機制,以調動教師投入本科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新技術新方法新形態(tài)的積極性。[6]這都為高校構建全面、系統(tǒng)、有效的學校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據,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發(fā)展性評價。

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可用于教師的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獎勵等多個方面,但是,評價的根本目的還在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表現,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更不是為了“管理”教師而評價,它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這是基本定位。作為一種面向教師未來發(fā)展的過程性評價,它應依據教師的專業(yè)背景、所處職業(yè)生涯階段、實際工作表現和發(fā)展?jié)摿?,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促進教師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并針對教學評價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促進教師的發(fā)展。[7]這一定位,決定了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評價目的的發(fā)展性、評價標準的針對性、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性等特征。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任何評價都包括“誰來評”的問題。誰最有資格對大學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回答卻很難操作的問題。理論上,鑒于大學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學效果的滯后性,高校教學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涉及面應盡可能廣泛,應包括領導、同行、學生以及教師本人。但實際上,國內現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同行評價缺乏,教師本人參與不夠,學生評教較少能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美國文理學院麥卡萊斯特學院對教師進行教學績效評價時,評價主體主要都是與教師的教學工作直接相關的人,具體包括評審委員會、系主任、教務長、校內外同行、在讀學生以及已經畢業(yè)的學生,等,學校認為他們能夠從教學工作量、專業(yè)程度、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作出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第一,增加學生評教的分量。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感受最深,也最有發(fā)言權,因此最應該參與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但采納學生評教并使其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確實有難度,尚需假以時日。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師都不愿意把學生評教意見放進自己的檔案袋,他們非常厭惡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指指點點,這些都增加了學生評教的難度。但是,經歷了幾十年的發(fā)展后,學生評教最終還是在美國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中得到普遍應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學生評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幾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學生評教。很多大學還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記錄在教師檔案中。[8]如今,美國文理學院在對教師進行教學績效評價時的做法是,由教師提供所教過的學生的名單,由學校教務處、評審委員會出面,邀請10-20名該教師以前教過的學生和當前的學生針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發(fā)表匿名評價。在文理學院,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甚至直接決定教師的晉升。[9]第二,增加同行評價。大學教師的教學績效也要有同行評價,因為學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員并不足以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專業(y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大綱、教材選擇、教學資料、課程作業(yè)、考試內容、課堂教學組織情況、項目指導質量、論文指導質量、項目開發(fā)能力等做出專業(yè)性的評價,而教師同行則能夠對此作出較為中肯的評價。美國文理學院在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進行評價時,通常會邀請本?;蚱渌睦韺W院的一些相關教師參與,如與被評審者有合作教學經驗的教師、客座過其課堂教學的教師、參加或旁聽過該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教師,或者所教授的某門課程是以候選人所教的某門課程為基礎的教師,學校認為這樣的同行評價更有意義。[10]第三,加大教師本人的參與度。在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既是評價客體更是參與評價的主體,理由在于:其一,這是發(fā)展性評價的基本要求,發(fā)展性評價面向教師,以促進教師發(fā)展為目的,而不是為了獎懲或考核而評價。加大教師在績效評價中的參與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師對以管理為目的評價的抵觸心理,亦可體現學校對教師的尊重。其二,教師最清楚自己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可以對各方評價有所回應。其三,教師參與教學績效評價后,可以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麥卡萊斯特學院在評價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時,需要教師提供一些學生和同行可能無法提供的證據來表明自己的教學效能,或提供一項個人陳述,說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備課情況、教學策略、教學成果等。教師還可列出自己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所采取的具體做法。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評價結果,也需要教師本人在上面簽字認可方可生效,教師可對評價結果進行申訴,學校則會依據相關程序進行重新評審。

(四)評價指標:全面可操作。

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夠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技能、教學效果,以及教師為教學創(chuàng)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的情況),僅能判斷教師是否完成額定工作量,或判斷教授是否給本科生授課。二是針對性不強,即對于具有不同學科專業(yè)背景的、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區(qū)分度不夠。三是可操作性不強,即現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較為寬泛,表述較為模糊,不夠具體,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難以量化,也難以做定性評價。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學校制度設計上的缺陷。高??蓮闹贫仍O計上盡可能減少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指導畢業(yè)生設計等不同形式,教學績效表現涉及多個因素,如教學態(tài)度、教學理念、教學工作量、專業(yè)水平、科研促進教學的情況、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成果、教學改進、學生的學習成效等。教學績效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盡可能客觀、全面的評價。麥卡萊斯特學院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學科要求、交流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能力,以及融會貫通知識的能力等。評價委員會根據教師本人提交的個人陳述、同行推薦信、學生評價信、教學大綱、教學材料、系里平時的聽課記錄等信息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作出綜合評定。

(五)評價標準:增強針對性。

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定位,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應充分考慮教師的學科背景、專業(yè)特點、年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專業(yè)發(fā)展階段,盡可能增強教學績效評價標準的針對性,才能切實促進教師的發(fā)展。美國文理學院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的評價,就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學方面,麥卡萊斯特學院對處于終身職軌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須表現出有效的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并且能夠投入到學生的學習經歷中,能夠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教師和學生提出的教學要求和建議,并及時回應”,對終身職副教授候選人的要求是“必須被學生及同事認可為優(yōu)秀的教師和導師”,對終身職教授候選人的要求是“須是深受學生尊重和喜愛的、富有成就的教師。在教學領域中體現出領導力,例如,作為教材編著者、新課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學方法的倡導者,教育界的領軍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學院在將教學作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對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具體要求有所不同,評價標準層層遞進,逐步提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保障條件。

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學校的定位、辦學理念、教師管理制度、資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緊密相關。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決定著學校對教學的重視程度,決定著教師管理制度的導向,影響著學校資源配置方式。同樣,通過學校的教師選聘標準、教師績效評價標準、教師支持政策等教師管理制度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以及學校的資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定位和發(fā)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學績效評價體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

在確保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教學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學校要依據自己的辦學定位,理清教學、科研、服務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師績效評價中所占的權重。不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都應堅持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地位,教學和科研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科研要為教學服務,教學要體現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學研究的精神。即便是專攻本科教育、以教學為中心的美國文理學院,也對教師的科研有著較高的要求,因為這是保持學術水平的重要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學院更強調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在對教師進行績效評價時會要求教師提供證據,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麥卡萊斯特學院對于終身職軌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選人、教授候選人進行評價時,都是把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這是文理學院堅守自己辦學定位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校開展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適合學校定位的教師選聘標準。

文理學院的教學績效評價制度雖然程序繁瑣,所需材料繁雜,但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實引導了教師以教學為中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學校從一開始就招到了“正確的人選”,即熱愛教學、擅長教學的教師。[14]因為教師只有從內心熱愛教師職業(yè),熱愛教學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動、持續(xù)地提高教學水平,外部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也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美國文理學院在招聘教師時,就特別重視考察候選人的教學能力,要求候選人闡明自己的教學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夠勝任文理學院的教學工作、提交以前的學生評教材料、試講一節(jié)課、讓本系所有教師與候選人面談、請學生陪同教師參觀校園、共進午餐,等;[15]而教師候選人通過參加學校的招聘面試,基本上也能夠感受到文理學院對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對于教師考核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文理學院的招聘標準,對教師已經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加入文理學院的教師對文理學院已經有了基本的文化認同,具有一定的同質性,而這也是此類學校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制度賴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來說,我國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更加注重候選人的科研水平,對教學能力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不同學校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設計合理的教師招聘制度,相當于給學校設置了一個門檻,有什么樣的招聘標準,就會招到什么樣的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質量??梢哉f,合理的教師招聘制度與教學績效評價制度是相輔相成的。

(三)為教師發(fā)展提供支持。

教學績效評價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學校在開展教學績效評價前應為教師提供系統(tǒng)的教學培訓和支持,以幫助教師通過各種考核評價;在教學績效評價后則要圍繞評價結果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如果績效評價的結果不及時反饋給教師,一是會導致教學績效評價缺乏激勵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師改進教學。只評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導致績效評價流于形式且勞民傷財。美國文理學院普遍都設有類似“教學與學習中心”的教師教學發(fā)展機構,并將其定位于提供服務的支持性機構,此類機構通過多種方式為教師提供長期的、系統(tǒng)的教學支持,如開展教師教學培訓與學生學習指導,為教師提供咨詢服務,包括課程評價服務、教學咨詢服務、基金申報服務以及個性化的專業(yè)發(fā)展服務,設立并提供資助,包括科研發(fā)展資助、課程改革與開發(fā)資助,等。[17]此外,學校還會通過其他層面的支持確保教師能夠達到文理學院的要求。例如,麥卡萊斯特學院為幫助新教師通過終身職評審,特意減少其服務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證他們能將主要精力用于教學改進。該校還出資鼓勵資深教師邀請新教師一起共進午餐交流工作經驗。

(四)完善資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如不能對教師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薪資獎勵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必然得不到教師的重視,自然也難以發(fā)揮其預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使其產生實質性的作用。對于績效評價結果,一是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這是發(fā)展性評價的一個基本要求;二是要與資源配置建立聯(lián)系,這是確??冃гu價效果的一種途徑,是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針對高校教師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重視不夠的問題,教育部已出臺政策性指導意見“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激勵和約束,提高教師教學業(yè)績在校內績效分配、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18]這就為高校加強教學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提供了政策依據,為實施有效的教學績效評價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結語。

本文基于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經驗構建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也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陷,如評價指標較多,涉及人員眾多,所需材料繁瑣,管理成本較高等,許多細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其效果也還需要實踐檢驗。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學目標不同,辦學定位有差異,用統(tǒng)一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同類型、層次學校的教師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因此,我國各高校在構建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時,還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的不同學科、不同階段教師的具體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男星,王春春,姜朝暉.高??冃гu價:實踐探索的理論思考[j].教育研究,2015,(6).

[2][7]李楠.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研究———以教學績效評價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10,42.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當前,中國臨床醫(yī)生崗位勝任力模型正逐步構建和完善,對醫(yī)學生崗位勝任力、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國內各醫(yī)學院校相繼對解剖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中國解剖學會與香港大學交流解剖學課程改革經驗之際,收集了各大醫(yī)學院校的解剖學教學情況。通過總結目前的解剖學教學現狀,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縮減學時,減少操作的局部。

隨著生命科學的迅速發(fā)展,出現了許多新興學科,這意味著醫(yī)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學習更多的課程,使其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上捉襟見肘。因此,很多醫(yī)學院校對解剖學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縮減了學時,以便空出時間供其他新興學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學觀念的轉變,注重對醫(y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而減少了以老師為主體的“灌輸式”的課堂講授,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解剖學的學時被一減再減。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醫(yī)學院的解剖學總學時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學僅在70學時左右。

1.2pbl教學。

目前多數醫(yī)學基礎課程仍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這種“灌輸式”教學嚴重固化了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批判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其他綜合能力。針對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種種弊端,很多高校都嘗試了教學方法的改變,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轉課堂等。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其他能力的養(yǎng)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縮短學時、減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學等措施以外,還體現在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如多媒體教學、網絡課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的醫(yī)學院校就已經對解剖學課程進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縮短教學時間、減少操作局部、應用pbl以及實施多媒體教學[1]。目前國內進行的改革與美國的.做法大同小異,基本上照搬了美國模式。然而,cahill于發(fā)表相關研究論文[1],對美國過去30年的解剖學教學狀況進行了評價。文中指出美國立法委、大眾媒體對這一時期培養(yǎng)的學生質量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顯示,這一階段培養(yǎng)的醫(yī)生,大多因為基礎知識缺乏而不稱職。美國已經對先前的改革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這值得引起廣大解剖學教師的高度重視,認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首先,由于學時減少,無法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不得不刪減教學內容,并相應減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內容。根據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校的局部解剖學學時數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體,這點時間顯然不夠。解剖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習解剖學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學生只有通過實地解剖操作及近距離觀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減學時、去局部這樣的做法,將使學生不能完整學習解剖學的基礎知識,無法全面掌握人體的正常形態(tài)結構,制約其今后在臨床上的發(fā)展和提高。因此,在調整課程學時的時候,應該從課程本身的特點出發(fā),簡單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變。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學的運用。pbl的優(yōu)勢在于:首先,它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理論的正確理解,還可以不斷發(fā)現新問題并解決新的問題;第三,它可以鍛煉學生文獻檢索、邏輯推理、歸納總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可為其今后開展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pbl教學法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然而國內做法是,僅在解剖學課程中設置幾次病例討論,并未以問題為導向對該課程乃至跨學科進行講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論文中,對pbl進行了評價[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種顧此失彼的教學方法。而且pbl還受到師資力量、辦學規(guī)模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因此,pbl教學模式可謂有利有弊,在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的時候不能盲目照搬,對于解剖學課程而言,應從該課程整體教學架構與計劃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據自身條件及辦學特點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3解決問題的途徑。

有的醫(yī)學院已經意識到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加以解決,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結合解剖學課程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以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以及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中心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解剖學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并未對學時進行大量縮減。具體做法是將少量的學時用于講授系統(tǒng)解剖學,讓學生構建完整的人體概念,然后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局部解剖學的教學,通過實地解剖的方式來學習解剖學,保障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這種方式具有學時設置合理、且內容詳盡豐富、涵蓋范圍廣的特點,同時也是筆者最推薦的一種方法。

3.2拓展性學習和繼續(xù)教育為了彌補課時不足。

帶來的影響,以第四軍醫(yī)大學、福建醫(yī)科大學以及重慶醫(yī)科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高校,將學習由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在實驗室進行教學計劃以外的局部解剖學實驗。通過拓展性學習,既保障學生能完整學習人體解剖學的基礎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我校,課題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探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lcd教學模式[2,3]。其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l指學習(learning),即在大綱的指導下進行系統(tǒng)性學習、課余的拓展性學習以及基于專題的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雙重主體作用,提倡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根據不同的專題,閱讀臨床相關教科書/專著、瀏覽視頻、上網查閱文獻,撰寫綜述,然后進行交流和討論。數年的教學實踐表明[3],這一模式能較好地解決教材內容相對于學科發(fā)展嚴重滯后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基礎與臨床脫節(jié)的問題,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學相長。lcd教學對于那些招生數量多而師資力量卻相對不足的學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實踐意義,因而具有推廣價值。當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課題組也在其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生數量眾多,學生的交流和討論受到局限,實驗室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以及學生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思維固化,參與拓展性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學在實際運用中,應結合辦學規(guī)模等自身條件,靈活運用并對其進行不斷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學已從分子、基因水平認識人體,但迄今為止,大體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屬于大體形態(tài)學的范疇,有著自身的特點,雖然新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但是傳統(tǒng)的實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創(chuàng)和介入等診療技術在臨床的廣泛運用,對解剖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著力探索,摸索出適應新形勢發(fā)展要求的解剖學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摘要:為了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筆者就教學評價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從教、學、評三方面加以改進,不斷完善高校教學評價體系,了解教學實際情況,不斷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教學,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評價體系。

1.1推動教師的發(fā)展和進步。

教學評價結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學、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得出的結論就一定是客觀、科學且全面的。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能夠為教師發(fā)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對教學情況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不斷加強教學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教師團隊的科學化管理就是學校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標志,教師教學評價就是有效的教師團隊管理辦法。教師管理科學化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管理,重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教學結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科學化的教育決策,及時獲取教學工作信息反饋,全面掌握每個教師教學情況,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學決策依據;促進教學工作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及整體辦學水平。教師教學評價需要明確教師教學質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確認識教學評價意義,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和高校聲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1評價主體問題。

教師教學主體評價主要包括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以及被評對象,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和任務。管理人員評價是以一種非正式的角度對教師工作情況進行觀察,并聽取學生意見,并同教師討論學生成績和教學問題。管理人員的正確評價有利于提升教學決策的正確性,但其缺點在于管理人員評價受管理人員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學評價的偏差。管理與考評一體化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啟發(fā),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因此,管理人員評價只適合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不適宜作為獎懲依據。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人,他們對教師教學情況有著切身的體驗,學生評價教學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是這也讓很多教師在教學當中產生過多的顧忌,學生有時也會怕得罪教師而不能取得好成績,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學評價的公正性。

2.2評價客體問題。

評價客體指的是教學評價體系和內容,教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不是簡單的教學者,它是課程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教學評價內容必然包括對教學情況、教學研究及教學實驗等。但受個人認知上的差異影響,評價客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2.2.1量化難度大。

一直以來,我國教師教學評價一直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之間徘徊,教師工作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專業(yè)性、長期性、綜合性等特點,同時教育對象又存在著特殊性、多邊性和可塑性等特點。因此,教師教學評價不能夠單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評價,而應該結合兩種方法的優(yōu)勢,全面發(fā)揮其作用,避免因過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評價,給教師教學工作添加煩惱和不必要問題,影響教師水平的發(fā)揮。

2.2.2評價指標體系龐雜煩瑣。

評價指標體系是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基礎和根本依據,但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時忽略了科學性和適用性,過分強調各項指標的代表性,這是不現實的,任何指標都不可能將教學內容和目標完全涵蓋其中,指標體系反應僅能夠代表評價對象的典型行為,而并不是全部行為。指標體系龐雜,主次不分,進而影響典型行為指標的突出。通過評價學常識,可以了解到評價指標系統(tǒng)由一組相互間關系密切的指標結合構成的,每條指標都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因果關系或是重疊關系。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有的學校會忽略不同學科特點,采用統(tǒng)一評價指標一概而論,缺乏可比性,沒有從專業(yè)課程和教學實際出發(fā),評價指標中很難搜集到有用的學科教學信息。評價者以某些標準為依據進行評價對象某方面屬性價值判斷,得出的評價結果就是評價對象屬性價值高低。只要這種評價結論與實際相符,我們就說這種評價結論是可靠地、客觀的,能夠充分反映實際情況的結論能夠讓人心悅誠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導和比較、鑒別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觀經驗或是經驗得出結論就難免會產生錯誤。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就應當充分考慮教學實際,根據教學效果差異,得出結論,提高評價結論的科學性。

3.1實現獎懲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二者的有機結合。

這兩種評價方式各有優(yōu)劣,我們應當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獎懲性評價側重于對教師教學的監(jiān)督和甄別,是利用某種外在、統(tǒng)一標準對教師工作績效進行衡量的一種方式。獎懲性評價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師的升級、增薪、聘任、降級等學校管理決策當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說服力。而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則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指導作用的發(fā)揮,它要求以每個教師個性多樣化和教育價值觀為依據,重視對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提升教師工作績效的合理性,從教師的長期和全面發(fā)展入手,積極判斷每名教師的強項和弱項,發(fā)揮各家所長,充分挖掘教師潛力,取長補短,促進教師的長期和穩(wěn)定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獎懲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各有所長,想要增強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應當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高教師教學的自律性和他律,實現自我評價和他評相結合,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師教學評價問題,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明確教師教學工作發(fā)展方向和內容。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明確教師教學發(fā)展方向和內容,幫助教師取得教學中的突破性進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客觀、公正的去認識教師在教學評價中的地位,而不是將其排除在教學評價之外。教師才是最了解教學工作優(yōu)勢和問題、了解工作對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應做好教師溝通工作,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師實際情況,合理分析教師自身優(yōu)勢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學問題,不斷提出有效的教學改進意見,實現教師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師工作的自律性。

以學評教雖然略有偏頗,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學生是教學的直接受益人,有著較高的發(fā)言權,要增強學生對教學管理的主體意識,樹立教學管理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學生評教作用,提升以學評教的有效性。教學評價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的一種客觀評價方式,它對教學工作發(fā)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不斷增強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積極發(fā)揮教師教學評價作用,推動教師工作發(fā)展,更好的滿足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發(fā)展要求。

4結語。

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也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有效保障。應從科學、發(fā)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問題,不斷改進、改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萍.高校效能監(jiān)察工作相關問題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8):95.

[2]劉華金.基于matlab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模型的設計與仿真[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

[3]梁偉東.中美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評價制度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中的沖突與消除策略[j].教書育人,2014,(01):86.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我是什么》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卻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tài)。文中不點明“ 我” 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了“ 落、打、飄” 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 讓學生加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 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后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一、對結尾一段的處理不夠好

結尾一段是讓學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類的一面,應該讓學生有較為直觀的認識,突破他們因年齡局限的生活環(huán)境所無法看到的實景,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現洪水泛濫,江河污染的一些錄象資料。再讓學生根據這些畫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二、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tài)時,可以向學生滲透一些寫作的技巧

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可以說出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涌澎湃…… 然后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出示課文描寫水不同形態(tài)的這一小節(jié),讓學生體會擬人句的生動活潑,讓學生明白寫相同的事物有著許多不同的寫法。然后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寫一寫同一種事物在不同情況下的形態(tài)。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評價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

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全面發(fā)展狀況進行系統(tǒng)的自我反思,充分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評價的目的不在于評優(yōu)評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自身的提高。自評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在自我評價中的反思可以圍繞以下五個內容進行。

1、思所得,發(fā)揚長處,發(fā)揮優(yōu)勢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蚴墙虒W過程中達到預期目的,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fā)事件處理得當,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fā)出靈感和火花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后及時反思,歸類整理。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好處。

2、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

眾所周知,任何一節(jié)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慎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或者感到對某個問題的處理力不從心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徹

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jié)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并非一下子就可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通過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把它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后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4、思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5、思創(chuàng)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及取舍,這樣教師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以后的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避免再走彎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在充分發(fā)揮教師自我評價的主體作用的同時,還應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學生、同事及家長評價的作用。這些人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教師的工作表現。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他們能發(fā)現教師自我評價難以認識到的問題,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他人評價中,學生和同事的評價尤為重要。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師工作的重點和目標,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師生交往有著直接的感受和判斷,教師應高度重視并及時聽取他們的評價和建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轉變某些不恰當的教學行為。

例如,課后當學生說某個知識要點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運用于實踐時,教師就應該反思:在教授這個內容時,是否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否將新授內容與原有知識進行了正確引導;引導的過程是否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guī)律等。教師沿著這個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為以后再教學中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經驗參考。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教師的自我提升。

新課改中的教師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尋求同伴的幫助必不可少。由于同校特別是同級教師在教學同標、方法和過程以及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對于教學就有更深刻的共鳴和更準確的理解。從同伴的評價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既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訓,對于改進教學和發(fā)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只有理性地對待同伴的評價,同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賞”,才能實現“蒸蒸日上”的進步。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學習行為的分析、學習結果的反思,也有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面判斷,分析自己的有利和不足,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1、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反思

(1)課堂觀察反思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雙重功能”。教師自我評價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學,因此,在課堂上,應時時觀察學生、關注學生,學生所作、所說、所思、所感受都是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依據,我們應根據他們外在的顯性言行,運用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反思,為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及時的信息導向。

(2)分析學習檔案袋

學習檔案袋或成長記錄袋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效記錄了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點滴進步,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不斷提高他們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教師經常翻閱學生的學習檔案袋,既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評價,形成對學生的準確預期,又有助于教師全面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自身的發(fā)展。

2、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反思

學生的學習結果通常通過練習(作業(yè))或考試予以檢查,傳統(tǒng)的教學在設置練習或考試題時,過多地側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查;在評定學習結果時,單純采用“打分”或劃分等級等量化評價方式,而忽視運用定性評價方式,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予以必要的關注;在處理評價結果時,一味強調教學評價的附加性功能(選拔功能),而忽視評價的本性功能,即評價為學生本人提供學習情況的信息,使其建立自我意識,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為教師教學提供反饋信息,以便于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行為。

新課程倡導的是動態(tài)的、過程的評價,關注被評價者為達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徑,關注被評者在達到目的過程中增加了哪些經歷和體驗,關注被評者在獲得結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怎樣的進步。所以,新課程教學評價并不否認考試的作用,而是在于怎么考,怎樣處理考試結果。

我們在練習(考試)的設置中,一定要以考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為中心,在處理練習(考試)結果時,注重分析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在對此進行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盡量挖掘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用定性分析的形式多進行鼓勵性評價。

總之,無論哪種評價,都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反饋,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教師的反思提供較為客觀的信息。教師應正確對待各種評價,并將其作為準確了解自身優(yōu)勢和不足的機會。要分析自己取得進步的多種原因,以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重新制定發(fā)展目標,針對不足深入反思,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行動,促使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我、發(fā)展自我,并將其轉化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力。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我于11月19日參加了區(qū)級優(yōu)質課的評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很多,也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新的反思與體驗:

本節(jié)課是必修課本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主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學生信息鑒別與評價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yǎng)。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提問引導法和任務探究的方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案例的討論、小組合作交流中掌握鑒別信息真?zhèn)蔚姆椒ǎ嵘u價信息價值大小的能力。

從上課的情況來看,好的方面有:

通過視頻導課讓學生意識到了信息鑒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霸p騙短信”引發(fā)的思考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信息的來源鑒別信息的真?zhèn)?;“非洲賣鞋”和“通知”讓學生明白評價信息的價值大小還要參考價值取向和信息的時效性。這是課程的重點內容,從三個方面對信息真?zhèn)魏蛢r值大小進行鑒別。

實戰(zhàn)演練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體驗和運用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信息敏感度和實際應用能力。期中“網友見面”主要針對學生比較敏感的也比較常見的網絡交友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最終形成一個較為統(tǒng)一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措施?!坝謵塾趾薜呐笥讶Α敝刈寣W生體會由于沒有一定的信息鑒別意識,自己的不自覺的行為可能會給網絡環(huán)境和自身帶來的危害,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和法律意識。從實際的教學來看,重難點的突破都很好的實現了。

在每一個任務的探討和交流中,學生的參與度都比較高,討論激烈,各小組能夠很好的對下發(fā)的任務和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交流,學生發(fā)言積極踴躍,全班15各小組中除了兩組外其余小組都積極做了發(fā)言,并第二組和第三組發(fā)言兩次以上,學生的參與度還是很好的。其中第九組在“網友見面”案例中補充了其他小組的發(fā)言,觀點鮮明,非常實用有效,說明學生有在積極思考,傾聽。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為了不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我精心選擇了案例和媒體呈現類型,從最初的選材到最終的定稿案例更換了至少四次,導課就改了三次,視頻由原來的四個減少到2個,視頻導課很快吸引了學生,進入了新課的情境,最后一個視頻匯總了常見的信息陷阱,增加了學生的防范經驗,圖片和ppt 的呈現方式也注重學生的感官,包括任務探究案例和實戰(zhàn)演練的word,也添加了圖片和文本效果,讓學生感覺新穎,不枯燥。

每一個探究任務我都設計了相應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比如導課的問題“媽媽為什么會上當?”讓學生分析原因,學生分析的過程中就會自己體會到信息的復雜多變,鑒別能力非常重要?!芭笥讶Α苯o出引導問題“小王這樣做有沒有不妥之處?”,“是什么影響了他的判斷?”等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得出結論,使得探究學習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信息技術課學生的關注點在電腦屏幕,如果板書吸引到學生,就沒有意義,由于這節(jié)課講信息的鑒別與評價,對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既不能拒之門外又不能全盤吸收,那么我就想到了安全衛(wèi)士,可以幫我們過濾不良信息,可以很好讓學生記住本節(jié)課的重要性,盾牌的設計的確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節(jié)課小組討論比較多,可以很好的看到學生的參與度,應該給小組下發(fā)評價表,之前做過,這次沒有用,有點遺憾,如果能夠讓每個學生得到不同方式的肯定,會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度。

有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時提到“點贊”“增加人氣”這一說法,當時由于時間關系,知識草草帶過,沒有延伸探究,其實可以拓展下此類做大的不妥之處,更好的為案例的主題服務,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老師都會關注到。

通過這次授課,使我深深的意識課沒有最好的,只有盡力把它上好,要想上好一節(jié)了離不開自己的精心鉆研和設計,更離不開大家的集體智慧。一個好的課程一定要在設計上下功夫,要了解自己的學科特點,了解學生情況,反復揣摩,不僅如此還要多學習理論知識來充實和指導自己的實踐授課,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厲,爭取更大進步。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摘要:為了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筆者就教學評價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從教、學、評三方面加以改進,不斷完善高校教學評價體系,了解教學實際情況,不斷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教學,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教學評價;教育目標;信息反饋。

1.1推動教師的發(fā)展和進步。

教學評價結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學、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得出的結論就一定是客觀、科學且全面的。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能夠為教師發(fā)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對教學情況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不斷加強教學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教師團隊的科學化管理就是學校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標志,教師教學評價就是有效的教師團隊管理辦法。教師管理科學化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管理,重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教學結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科學化的教育決策,及時獲取教學工作信息反饋,全面掌握每個教師教學情況,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學決策依據;促進教學工作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及整體辦學水平。教師教學評價需要明確教師教學質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確認識教學評價意義,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和高校聲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1評價主體問題。

教師教學主體評價主要包括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以及被評對象,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和任務。管理人員評價是以一種非正式的角度對教師工作情況進行觀察,并聽取學生意見,并同教師討論學生成績和教學問題。管理人員的正確評價有利于提升教學決策的正確性,但其缺點在于管理人員評價受管理人員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學評價的偏差。管理與考評一體化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啟發(fā),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因此,管理人員評價只適合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不適宜作為獎懲依據。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人,他們對教師教學情況有著切身的體驗,學生評價教學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是這也讓很多教師在教學當中產生過多的顧忌,學生有時也會怕得罪教師而不能取得好成績,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學評價的公正性。

2.2評價客體問題。

評價客體指的是教學評價體系和內容,教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不是簡單的教學者,它是課程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教學評價內容必然包括對教學情況、教學研究及教學實驗等。但受個人認知上的差異影響,評價客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2.2.1量化難度大。

一直以來,我國教師教學評價一直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之間徘徊,教師工作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專業(yè)性、長期性、綜合性等特點,同時教育對象又存在著特殊性、多邊性和可塑性等特點。因此,教師教學評價不能夠單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評價,而應該結合兩種方法的優(yōu)勢,全面發(fā)揮其作用,避免因過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評價,給教師教學工作添加煩惱和不必要問題,影響教師水平的發(fā)揮。

2.2.2評價指標體系龐雜煩瑣。

評價指標體系是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基礎和根本依據,但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時忽略了科學性和適用性,過分強調各項指標的代表性,這是不現實的,任何指標都不可能將教學內容和目標完全涵蓋其中,指標體系反應僅能夠代表評價對象的典型行為,而并不是全部行為。指標體系龐雜,主次不分,進而影響典型行為指標的突出。通過評價學常識,可以了解到評價指標系統(tǒng)由一組相互間關系密切的指標結合構成的,每條指標都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因果關系或是重疊關系。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有的學校會忽略不同學科特點,采用統(tǒng)一評價指標一概而論,缺乏可比性,沒有從專業(yè)課程和教學實際出發(fā),評價指標中很難搜集到有用的學科教學信息。評價者以某些標準為依據進行評價對象某方面屬性價值判斷,得出的評價結果就是評價對象屬性價值高低。只要這種評價結論與實際相符,我們就說這種評價結論是可靠地、客觀的,能夠充分反映實際情況的結論能夠讓人心悅誠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導和比較、鑒別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觀經驗或是經驗得出結論就難免會產生錯誤。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就應當充分考慮教學實際,根據教學效果差異,得出結論,提高評價結論的科學性。

3.1實現獎懲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二者的有機結合。

這兩種評價方式各有優(yōu)劣,我們應當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獎懲性評價側重于對教師教學的監(jiān)督和甄別,是利用某種外在、統(tǒng)一標準對教師工作績效進行衡量的一種方式。獎懲性評價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師的升級、增薪、聘任、降級等學校管理決策當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說服力。而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則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指導作用的發(fā)揮,它要求以每個教師個性多樣化和教育價值觀為依據,重視對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提升教師工作績效的合理性,從教師的長期和全面發(fā)展入手,積極判斷每名教師的強項和弱項,發(fā)揮各家所長,充分挖掘教師潛力,取長補短,促進教師的長期和穩(wěn)定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獎懲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各有所長,想要增強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應當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高教師教學的自律性和他律,實現自我評價和他評相結合,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師教學評價問題,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明確教師教學工作發(fā)展方向和內容。

3.2強調教師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明確教師教學發(fā)展方向和內容,幫助教師取得教學中的突破性進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客觀、公正的去認識教師在教學評價中的地位,而不是將其排除在教學評價之外。教師才是最了解教學工作優(yōu)勢和問題、了解工作對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應做好教師溝通工作,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師實際情況,合理分析教師自身優(yōu)勢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學問題,不斷提出有效的教學改進意見,實現教師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師工作的自律性。

3.3以學評教。

以學評教雖然略有偏頗,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學生是教學的直接受益人,有著較高的發(fā)言權,要增強學生對教學管理的主體意識,樹立教學管理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學生評教作用,提升以學評教的有效性。教學評價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的一種客觀評價方式,它對教學工作發(fā)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不斷增強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積極發(fā)揮教師教學評價作用,推動教師工作發(fā)展,更好的滿足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發(fā)展要求。

4結語。

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也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有效保障。應從科學、發(fā)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問題,不斷改進、改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萍.高校效能監(jiān)察工作相關問題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8):95.

[2]劉華金.基于matlab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模型的設計與仿真[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

[3]梁偉東.中美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評價制度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中的沖突與消除策略[j].教書育人,2014,(01):86.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八

摘要: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的經驗表明,教學績效評價應成為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發(fā)展性評價,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旨在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改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主體應以教學相關者為主,尤其應加強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標準應增強針對性,充分考慮教師的學科專業(yè)背景、職業(yè)生涯和發(fā)展階段。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決于學校的辦學定位、制度支持和條件保障。

關鍵詞: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教學評價。

高??冃гu價屬于綜合性評價,更多從宏觀層面關注高校作為一種組織機構的運行效率和效益,為高校從整體角度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供參考。[1]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是這種宏觀的、整體的高??冃гu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微觀層面對教師教學工作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是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并改進教學的關鍵措施。[2]然而,針對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歷來是個難題。構建有效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切入點。在這方面,以卓越教學著稱的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的教師評價制度值得借鑒。本文結合在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college)的實地調研結果,嘗試對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本文從政策導向、基本定位、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標準等方面討論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問題。

(一)政策導向:教學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師德和社會服務四大方面,其中,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是體現高校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應成為教師績效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高校和教師自身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都還遠遠不夠。在高校層面,教師教學績效評價被嚴重淡化和簡化,具體表現就是教師績效評價基本等同于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教學績效評價基本等同于教學課時數的考核。在教師個人層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決定教師的課題申請、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各種獎勵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權重,教師自身也難免重視科研甚于重視教學。要改變這種現象,有必要從政策導向上加以調整。近年來,在我國高等教育由規(guī)模擴張轉向內涵發(fā)展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國家先后出臺一些政策,不斷明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師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3]強調要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4]要求高校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時遵循“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fā)展為本”的基本原則,[5]進而要求高校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建立約束激勵機制,以調動教師投入本科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新技術新方法新形態(tài)的積極性。[6]這都為高校構建全面、系統(tǒng)、有效的學校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據,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發(fā)展性評價。

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可用于教師的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獎勵等多個方面,但是,評價的根本目的還在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表現,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更不是為了“管理”教師而評價,它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這是基本定位。作為一種面向教師未來發(fā)展的過程性評價,它應依據教師的專業(yè)背景、所處職業(yè)生涯階段、實際工作表現和發(fā)展?jié)摿?,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促進教師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并針對教學評價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促進教師的發(fā)展。[7]這一定位,決定了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評價目的的發(fā)展性、評價標準的針對性、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性等特征。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任何評價都包括“誰來評”的問題。誰最有資格對大學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回答卻很難操作的問題。理論上,鑒于大學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學效果的滯后性,高校教學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涉及面應盡可能廣泛,應包括領導、同行、學生以及教師本人。但實際上,國內現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同行評價缺乏,教師本人參與不夠,學生評教較少能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美國文理學院麥卡萊斯特學院對教師進行教學績效評價時,評價主體主要都是與教師的教學工作直接相關的人,具體包括評審委員會、系主任、教務長、校內外同行、在讀學生以及已經畢業(yè)的學生,等,學校認為他們能夠從教學工作量、專業(yè)程度、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作出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第一,增加學生評教的分量。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感受最深,也最有發(fā)言權,因此最應該參與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但采納學生評教并使其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確實有難度,尚需假以時日。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師都不愿意把學生評教意見放進自己的檔案袋,他們非常厭惡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指指點點,這些都增加了學生評教的難度。但是,經歷了幾十年的發(fā)展后,學生評教最終還是在美國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中得到普遍應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學生評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幾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學生評教。很多大學還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記錄在教師檔案中。[8]如今,美國文理學院在對教師進行教學績效評價時的做法是,由教師提供所教過的學生的名單,由學校教務處、評審委員會出面,邀請10-20名該教師以前教過的學生和當前的學生針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發(fā)表匿名評價。在文理學院,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甚至直接決定教師的晉升。[9]第二,增加同行評價。大學教師的教學績效也要有同行評價,因為學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員并不足以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專業(y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大綱、教材選擇、教學資料、課程作業(yè)、考試內容、課堂教學組織情況、項目指導質量、論文指導質量、項目開發(fā)能力等做出專業(yè)性的評價,而教師同行則能夠對此作出較為中肯的評價。美國文理學院在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進行評價時,通常會邀請本?;蚱渌睦韺W院的一些相關教師參與,如與被評審者有合作教學經驗的教師、客座過其課堂教學的教師、參加或旁聽過該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教師,或者所教授的某門課程是以候選人所教的某門課程為基礎的教師,學校認為這樣的同行評價更有意義。[10]第三,加大教師本人的參與度。在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既是評價客體更是參與評價的主體,理由在于:其一,這是發(fā)展性評價的基本要求,發(fā)展性評價面向教師,以促進教師發(fā)展為目的,而不是為了獎懲或考核而評價。加大教師在績效評價中的參與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師對以管理為目的評價的抵觸心理,亦可體現學校對教師的尊重。其二,教師最清楚自己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可以對各方評價有所回應。其三,教師參與教學績效評價后,可以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麥卡萊斯特學院在評價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時,需要教師提供一些學生和同行可能無法提供的證據來表明自己的教學效能,或提供一項個人陳述,說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備課情況、教學策略、教學成果等。教師還可列出自己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所采取的具體做法。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評價結果,也需要教師本人在上面簽字認可方可生效,教師可對評價結果進行申訴,學校則會依據相關程序進行重新評審。

(四)評價指標:全面可操作。

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夠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技能、教學效果,以及教師為教學創(chuàng)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的情況),僅能判斷教師是否完成額定工作量,或判斷教授是否給本科生授課。二是針對性不強,即對于具有不同學科專業(yè)背景的、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區(qū)分度不夠。三是可操作性不強,即現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較為寬泛,表述較為模糊,不夠具體,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難以量化,也難以做定性評價。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學校制度設計上的缺陷。高??蓮闹贫仍O計上盡可能減少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指導畢業(yè)生設計等不同形式,教學績效表現涉及多個因素,如教學態(tài)度、教學理念、教學工作量、專業(yè)水平、科研促進教學的情況、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成果、教學改進、學生的學習成效等。教學績效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盡可能客觀、全面的評價。麥卡萊斯特學院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學科要求、交流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能力,以及融會貫通知識的能力等。評價委員會根據教師本人提交的個人陳述、同行推薦信、學生評價信、教學大綱、教學材料、系里平時的聽課記錄等信息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作出綜合評定。

(五)評價標準:增強針對性。

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定位,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應充分考慮教師的學科背景、專業(yè)特點、年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專業(yè)發(fā)展階段,盡可能增強教學績效評價標準的針對性,才能切實促進教師的發(fā)展。美國文理學院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的評價,就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學方面,麥卡萊斯特學院對處于終身職軌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須表現出有效的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并且能夠投入到學生的學習經歷中,能夠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教師和學生提出的教學要求和建議,并及時回應”,對終身職副教授候選人的要求是“必須被學生及同事認可為優(yōu)秀的教師和導師”,對終身職教授候選人的要求是“須是深受學生尊重和喜愛的、富有成就的教師。在教學領域中體現出領導力,例如,作為教材編著者、新課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學方法的倡導者,教育界的領軍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學院在將教學作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對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具體要求有所不同,評價標準層層遞進,逐步提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保障條件。

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學校的定位、辦學理念、教師管理制度、資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緊密相關。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決定著學校對教學的重視程度,決定著教師管理制度的導向,影響著學校資源配置方式。同樣,通過學校的教師選聘標準、教師績效評價標準、教師支持政策等教師管理制度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以及學校的資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定位和發(fā)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學績效評價體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

在確保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教學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學校要依據自己的辦學定位,理清教學、科研、服務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師績效評價中所占的權重。不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都應堅持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地位,教學和科研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科研要為教學服務,教學要體現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學研究的精神。即便是專攻本科教育、以教學為中心的美國文理學院,也對教師的科研有著較高的要求,因為這是保持學術水平的重要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學院更強調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在對教師進行績效評價時會要求教師提供證據,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麥卡萊斯特學院對于終身職軌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選人、教授候選人進行評價時,都是把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這是文理學院堅守自己辦學定位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校開展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適合學校定位的教師選聘標準。

文理學院的教學績效評價制度雖然程序繁瑣,所需材料繁雜,但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實引導了教師以教學為中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學校從一開始就招到了“正確的人選”,即熱愛教學、擅長教學的教師。[14]因為教師只有從內心熱愛教師職業(yè),熱愛教學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動、持續(xù)地提高教學水平,外部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也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美國文理學院在招聘教師時,就特別重視考察候選人的教學能力,要求候選人闡明自己的教學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夠勝任文理學院的教學工作、提交以前的學生評教材料、試講一節(jié)課、讓本系所有教師與候選人面談、請學生陪同教師參觀校園、共進午餐,等;[15]而教師候選人通過參加學校的招聘面試,基本上也能夠感受到文理學院對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對于教師考核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文理學院的招聘標準,對教師已經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加入文理學院的教師對文理學院已經有了基本的文化認同,具有一定的同質性,而這也是此類學校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制度賴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來說,我國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更加注重候選人的科研水平,對教學能力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不同學校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設計合理的教師招聘制度,相當于給學校設置了一個門檻,有什么樣的招聘標準,就會招到什么樣的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質量??梢哉f,合理的教師招聘制度與教學績效評價制度是相輔相成的。

(三)為教師發(fā)展提供支持。

教學績效評價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學校在開展教學績效評價前應為教師提供系統(tǒng)的教學培訓和支持,以幫助教師通過各種考核評價;在教學績效評價后則要圍繞評價結果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如果績效評價的結果不及時反饋給教師,一是會導致教學績效評價缺乏激勵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師改進教學。只評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導致績效評價流于形式且勞民傷財。美國文理學院普遍都設有類似“教學與學習中心”的教師教學發(fā)展機構,并將其定位于提供服務的支持性機構,此類機構通過多種方式為教師提供長期的、系統(tǒng)的教學支持,如開展教師教學培訓與學生學習指導,為教師提供咨詢服務,包括課程評價服務、教學咨詢服務、基金申報服務以及個性化的專業(yè)發(fā)展服務,設立并提供資助,包括科研發(fā)展資助、課程改革與開發(fā)資助,等。[17]此外,學校還會通過其他層面的支持確保教師能夠達到文理學院的要求。例如,麥卡萊斯特學院為幫助新教師通過終身職評審,特意減少其服務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證他們能將主要精力用于教學改進。該校還出資鼓勵資深教師邀請新教師一起共進午餐交流工作經驗。

(四)完善資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如不能對教師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薪資獎勵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必然得不到教師的重視,自然也難以發(fā)揮其預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使其產生實質性的作用。對于績效評價結果,一是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這是發(fā)展性評價的一個基本要求;二是要與資源配置建立聯(lián)系,這是確??冃гu價效果的一種途徑,是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針對高校教師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重視不夠的問題,教育部已出臺政策性指導意見“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激勵和約束,提高教師教學業(yè)績在校內績效分配、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18]這就為高校加強教學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提供了政策依據,為實施有效的教學績效評價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結語。

本文基于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經驗構建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也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陷,如評價指標較多,涉及人員眾多,所需材料繁瑣,管理成本較高等,許多細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其效果也還需要實踐檢驗。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學目標不同,辦學定位有差異,用統(tǒng)一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同類型、層次學校的教師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因此,我國各高校在構建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時,還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的不同學科、不同階段教師的具體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男星,王春春,姜朝暉.高??冃гu價:實踐探索的理論思考[j].教育研究,,(6).

[2][7]李楠.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研究———以教學績效評價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10,42.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九

1、將漫畫放在本節(jié)課的最前面,導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效果良好。

2、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在于注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使用測試評價表這種科學全面的評價方法來對自身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并在測試完成之后,繼續(xù)組織學生一起來利用測試評價表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改善提出可行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關注和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使測試題的指導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讓本節(jié)課更加實用。

3、采用將健康的定義在課堂最開始就呈現出來的方式,讓學生印象深刻,且后面的測試內容分析部分又一次地聯(lián)系了健康定義中的三個內容,一方面讓學生認同這次測試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對健康的三部分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4、本節(jié)課的后面的情景展示,大量地選用聯(lián)系學生實際的例子,學生反應非常好,回答問題非常踴躍。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這些同學的回答中一一被提出來,使學生真正地感到這一節(jié)課的實用性,學習越貼近生活就越容易被學生接受。

5、在分析測試題時,學生有時會選錯,對于選錯的題目要再提一下,消除學生的疑問。每類測試題后的評分,有些學生并不知道具體應該怎樣來進行分析,及時地給予引導,例如,請大家算出這位同學每一類型的題目的總得分,再和本類型題目的滿分去進行比較針對自己較弱的一方面進行分析和提出建議。

6、規(guī)定小組討論的時間,在小組討論中多在小組間走動,了解他們的進度,及時把握課堂的時間,不浪費任何一分鐘。

7、本節(jié)課只任選了小組中一名學生的'測評表進行分析,應在展示了兩位學生的分析結果之后,提醒學生課后可將自己的那一份測試表用本堂課上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評價,指導自己,改善自身健康狀況。

8、在展示之前要征得被展示同學的同意,并在展示時對這位同學進行贊揚,如很有勇氣,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是改正的前提等等。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

: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的經驗表明,教學績效評價應成為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發(fā)展性評價,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旨在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改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主體應以教學相關者為主,尤其應加強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標準應增強針對性,充分考慮教師的學科專業(yè)背景、職業(yè)生涯和發(fā)展階段。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決于學校的辦學定位、制度支持和條件保障。

: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教學評價

高??冃гu價屬于綜合性評價,更多從宏觀層面關注高校作為一種組織機構的運行效率和效益,為高校從整體角度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供參考。[1]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是這種宏觀的、整體的高校績效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微觀層面對教師教學工作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是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并改進教學的關鍵措施。[2]然而,針對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歷來是個難題。構建有效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切入點。在這方面,以卓越教學著稱的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的教師評價制度值得借鑒。本文結合在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college)的實地調研結果,嘗試對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進行探討。

本文從政策導向、基本定位、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標準等方面討論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問題。

(一)政策導向:教學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師德和社會服務四大方面,其中,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是體現高校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應成為教師績效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高校和教師自身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都還遠遠不夠。在高校層面,教師教學績效評價被嚴重淡化和簡化,具體表現就是教師績效評價基本等同于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教學績效評價基本等同于教學課時數的考核。在教師個人層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決定教師的課題申請、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各種獎勵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權重,教師自身也難免重視科研甚于重視教學。要改變這種現象,有必要從政策導向上加以調整。近年來,在我國高等教育由規(guī)模擴張轉向內涵發(fā)展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國家先后出臺一些政策,不斷明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師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3]強調要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4]要求高校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時遵循“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fā)展為本”的基本原則,[5]進而要求高校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建立約束激勵機制,以調動教師投入本科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新技術新方法新形態(tài)的積極性。[6]這都為高校構建全面、系統(tǒng)、有效的學校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據,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發(fā)展性評價

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可用于教師的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獎勵等多個方面,但是,評價的根本目的還在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表現,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更不是為了“管理”教師而評價,它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這是基本定位。作為一種面向教師未來發(fā)展的過程性評價,它應依據教師的專業(yè)背景、所處職業(yè)生涯階段、實際工作表現和發(fā)展?jié)摿?,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促進教師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并針對教學評價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促進教師的'發(fā)展。[7]這一定位,決定了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評價目的的發(fā)展性、評價標準的針對性、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性等特征。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任何評價都包括“誰來評”的問題。誰最有資格對大學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回答卻很難操作的問題。理論上,鑒于大學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學效果的滯后性,高校教學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涉及面應盡可能廣泛,應包括領導、同行、學生以及教師本人。但實際上,國內現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同行評價缺乏,教師本人參與不夠,學生評教較少能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美國文理學院麥卡萊斯特學院對教師進行教學績效評價時,評價主體主要都是與教師的教學工作直接相關的人,具體包括評審委員會、系主任、教務長、校內外同行、在讀學生以及已經畢業(yè)的學生,等,學校認為他們能夠從教學工作量、專業(yè)程度、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作出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第一,增加學生評教的分量。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感受最深,也最有發(fā)言權,因此最應該參與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但采納學生評教并使其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確實有難度,尚需假以時日。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師都不愿意把學生評教意見放進自己的檔案袋,他們非常厭惡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指指點點,這些都增加了學生評教的難度。但是,經歷了幾十年的發(fā)展后,學生評教最終還是在美國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中得到普遍應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學生評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1997年,幾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學生評教。很多大學還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記錄在教師檔案中。[8]如今,美國文理學院在對教師進行教學績效評價時的做法是,由教師提供所教過的學生的名單,由學校教務處、評審委員會出面,邀請10-20名該教師以前教過的學生和當前的學生針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發(fā)表匿名評價。在文理學院,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甚至直接決定教師的晉升。[9]第二,增加同行評價。大學教師的教學績效也要有同行評價,因為學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員并不足以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專業(y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大綱、教材選擇、教學資料、課程作業(yè)、考試內容、課堂教學組織情況、項目指導質量、論文指導質量、項目開發(fā)能力等做出專業(yè)性的評價,而教師同行則能夠對此作出較為中肯的評價。美國文理學院在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進行評價時,通常會邀請本?;蚱渌睦韺W院的一些相關教師參與,如與被評審者有合作教學經驗的教師、客座過其課堂教學的教師、參加或旁聽過該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教師,或者所教授的某門課程是以候選人所教的某門課程為基礎的教師,學校認為這樣的同行評價更有意義。[10]第三,加大教師本人的參與度。在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既是評價客體更是參與評價的主體,理由在于:其一,這是發(fā)展性評價的基本要求,發(fā)展性評價面向教師,以促進教師發(fā)展為目的,而不是為了獎懲或考核而評價。加大教師在績效評價中的參與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師對以管理為目的評價的抵觸心理,亦可體現學校對教師的尊重。其二,教師最清楚自己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可以對各方評價有所回應。其三,教師參與教學績效評價后,可以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麥卡萊斯特學院在評價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時,需要教師提供一些學生和同行可能無法提供的證據來表明自己的教學效能,或提供一項個人陳述,說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備課情況、教學策略、教學成果等。教師還可列出自己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所采取的具體做法。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評價結果,也需要教師本人在上面簽字認可方可生效,教師可對評價結果進行申訴,學校則會依據相關程序進行重新評審。

(四)評價指標:全面可操作

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夠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技能、教學效果,以及教師為教學創(chuàng)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的情況),僅能判斷教師是否完成額定工作量,或判斷教授是否給本科生授課。二是針對性不強,即對于具有不同學科專業(yè)背景的、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區(qū)分度不夠。三是可操作性不強,即現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較為寬泛,表述較為模糊,不夠具體,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難以量化,也難以做定性評價。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學校制度設計上的缺陷。高??蓮闹贫仍O計上盡可能減少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指導畢業(yè)生設計等不同形式,教學績效表現涉及多個因素,如教學態(tài)度、教學理念、教學工作量、專業(yè)水平、科研促進教學的情況、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成果、教學改進、學生的學習成效等。教學績效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盡可能客觀、全面的評價。麥卡萊斯特學院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學科要求、交流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能力,以及融會貫通知識的能力等。評價委員會根據教師本人提交的個人陳述、同行推薦信、學生評價信、教學大綱、教學材料、系里平時的聽課記錄等信息對教師的教學績效表現作出綜合評定。

(五)評價標準:增強針對性

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定位,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應充分考慮教師的學科背景、專業(yè)特點、年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專業(yè)發(fā)展階段,盡可能增強教學績效評價標準的針對性,才能切實促進教師的發(fā)展。美國文理學院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的評價,就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學方面,麥卡萊斯特學院對處于終身職軌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須表現出有效的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并且能夠投入到學生的學習經歷中,能夠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教師和學生提出的教學要求和建議,并及時回應”,對終身職副教授候選人的要求是“必須被學生及同事認可為優(yōu)秀的教師和導師”,對終身職教授候選人的要求是“須是深受學生尊重和喜愛的、富有成就的教師。在教學領域中體現出領導力,例如,作為教材編著者、新課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學方法的倡導者,教育界的領軍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學院在將教學作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對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具體要求有所不同,評價標準層層遞進,逐步提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學校的定位、辦學理念、教師管理制度、資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緊密相關。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決定著學校對教學的重視程度,決定著教師管理制度的導向,影響著學校資源配置方式。同樣,通過學校的教師選聘標準、教師績效評價標準、教師支持政策等教師管理制度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以及學校的資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定位和發(fā)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學績效評價體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

在確保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教學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學校要依據自己的辦學定位,理清教學、科研、服務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師績效評價中所占的權重。不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都應堅持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地位,教學和科研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科研要為教學服務,教學要體現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學研究的精神。即便是專攻本科教育、以教學為中心的美國文理學院,也對教師的科研有著較高的要求,因為這是保持學術水平的重要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學院更強調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在對教師進行績效評價時會要求教師提供證據,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麥卡萊斯特學院對于終身職軌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選人、教授候選人進行評價時,都是把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這是文理學院堅守自己辦學定位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校開展教師教學績效評價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適合學校定位的教師選聘標準

文理學院的教學績效評價制度雖然程序繁瑣,所需材料繁雜,但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實引導了教師以教學為中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學校從一開始就招到了“正確的人選”,即熱愛教學、擅長教學的教師。[14]因為教師只有從內心熱愛教師職業(yè),熱愛教學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動、持續(xù)地提高教學水平,外部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也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美國文理學院在招聘教師時,就特別重視考察候選人的教學能力,要求候選人闡明自己的教學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夠勝任文理學院的教學工作、提交以前的學生評教材料、試講一節(jié)課、讓本系所有教師與候選人面談、請學生陪同教師參觀校園、共進午餐,等;[15]而教師候選人通過參加學校的招聘面試,基本上也能夠感受到文理學院對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對于教師考核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文理學院的招聘標準,對教師已經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加入文理學院的教師對文理學院已經有了基本的文化認同,具有一定的同質性,而這也是此類學校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制度賴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來說,我國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更加注重候選人的科研水平,對教學能力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不同學校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設計合理的教師招聘制度,相當于給學校設置了一個門檻,有什么樣的招聘標準,就會招到什么樣的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質量??梢哉f,合理的教師招聘制度與教學績效評價制度是相輔相成的。

(三)為教師發(fā)展提供支持

教學績效評價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學校在開展教學績效評價前應為教師提供系統(tǒng)的教學培訓和支持,以幫助教師通過各種考核評價;在教學績效評價后則要圍繞評價結果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如果績效評價的結果不及時反饋給教師,一是會導致教學績效評價缺乏激勵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師改進教學。只評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導致績效評價流于形式且勞民傷財。美國文理學院普遍都設有類似“教學與學習中心”的教師教學發(fā)展機構,并將其定位于提供服務的支持性機構,此類機構通過多種方式為教師提供長期的、系統(tǒng)的教學支持,如開展教師教學培訓與學生學習指導,為教師提供咨詢服務,包括課程評價服務、教學咨詢服務、基金申報服務以及個性化的專業(yè)發(fā)展服務,設立并提供資助,包括科研發(fā)展資助、課程改革與開發(fā)資助,等。[17]此外,學校還會通過其他層面的支持確保教師能夠達到文理學院的要求。例如,麥卡萊斯特學院為幫助新教師通過終身職評審,特意減少其服務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證他們能將主要精力用于教學改進。該校還出資鼓勵資深教師邀請新教師一起共進午餐交流工作經驗。

(四)完善資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如不能對教師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薪資獎勵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必然得不到教師的重視,自然也難以發(fā)揮其預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使其產生實質性的作用。對于績效評價結果,一是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這是發(fā)展性評價的一個基本要求;二是要與資源配置建立聯(lián)系,這是確??冃гu價效果的一種途徑,是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針對高校教師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重視不夠的問題,教育部已出臺政策性指導意見“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激勵和約束,提高教師教學業(yè)績在校內績效分配、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18]這就為高校加強教學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提供了政策依據,為實施有效的教學績效評價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教學績效評價結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經驗構建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也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陷,如評價指標較多,涉及人員眾多,所需材料繁瑣,管理成本較高等,許多細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其效果也還需要實踐檢驗。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學目標不同,辦學定位有差異,用統(tǒng)一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同類型、層次學校的教師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因此,我國各高校在構建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時,還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的不同學科、不同階段教師的具體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

[1]張男星,王春春,姜朝暉.高??冃гu價:實踐探索的理論思考[j].教育研究,20xx,(6).

[2][7]李楠.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研究———以教學績效評價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xx.10,42.

《論語》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一

通過“買票”這一活動,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同時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發(fā)展,這是我進行課改以來深深體會到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的關鍵在于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也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節(jié)課也不例外。

整節(jié)課我以“買票”為線索,創(chuàng)設了“去游樂場”這一活動情境,同學們能在游樂場里邊學邊玩,邊玩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具體地情境中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孩子們都表現出相當高的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新課程改革中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我們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我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戲式的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有一點還是沒抓住重點,難點沒突破,板書不夠撩抄,字跡還是不夠工整。課堂語言不夠嚴謹,但整個教學過程比較完善。這個過程還需要自己多下工功,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聽評課過程,這樣會增長自己的數學經驗,在這方面一定要多下苦功,才會有這么成功的一天,我想有成功的一天,還需要其他老師的幫助和指導??!

楊老師:

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意識,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思考的問題。教學要立足于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

計算教學這種課讓學生干巴巴地去計算,既單調又枯燥。而楊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并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使學生產生“購物”的欲望,一下子就把課堂的氣氛調動起來了。

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探索、交流、匯報,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展現。

在鞏固練習中,她又設計了一個實地“購物”游戲,使課堂掀起又一個高潮,學生學得自覺、主動、輕松愉快,體現了“玩”中學,寓教于樂。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怎樣讓學生的學與玩有機的結合,還需要探討,要讓學生玩出新意,玩出創(chuàng)意,玩有所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