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實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02:43:17 頁碼:7
最新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實用18篇)
2023-11-21 02:43:17    小編:zdfb

總結要突出亮點和閃光點,準確評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力求做到全面客觀,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寫一篇出色的總結需要我們具備清晰的觀點、扎實的分析能力和精準的表達方式。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經(jīng)驗,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fā)。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非常榮幸能和大家一起參加石泉縣教研主任專題培訓,這次培訓充分體現(xiàn)了上級領導對學校教研工作的重視,非常感謝縣教體局和縣師訓教研中心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今天,我發(fā)言的主題是教科研工作如何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服務。

教研處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是校長、教學副校長領導教育科研、推行教學改革的執(zhí)行機構,提升教師自身素質(zhì)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是教研處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學校教學質(zhì)量現(xiàn)狀,牢固樹立我?!敖逃|(zhì)量是第一生命,師資隊伍是第一要素”的指導方針,教研處是要把配合教務處提高教師教學質(zhì)量作為工作重點,開展求真務實的教科研活動,充分發(fā)揮好教研處三大職責和作用:一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組織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法;二是實施教學指導,不斷總結推廣教學經(jīng)驗,幫助教師找到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三是開展各類師資培訓學習,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我校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教科研工作如何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服務的。

高效課堂就是要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zhì)量。從本學期開始,我們主要以學校開展的“崗位大練兵”活動為抓手,制定了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大力推進聽、評課活動,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在教研組內(nèi)上一節(jié)公開課,然后由教研組推薦三名教師參加第二學期的校級賽教,把聽課和評課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常規(guī)工作,帶動并組織教師扎扎實實地開展好課堂教學。此項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很直接地獲得了課堂上的經(jīng)驗和技巧,互相取長補短,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學校還分文理科成立了兩個課堂教學評估領導小組,采取不定時推門聽課的方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估,并在課后當場評價,注重檢查、反饋、總結,以此來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作為中學校本教研協(xié)作區(qū)北區(qū)片的中心學校,我校承擔過市、縣兩級“洋思課堂教學模式”實驗交流研討活動、縣級資源應用能手大賽理科組的比賽、縣級骨干教師理科組考評認定工作等賽事,舉辦過校級、片區(qū)兩級資源應用能手大賽。作為賽事的承辦單位,我們的工作很辛苦,所喜的是我校教師積極參與觀摩活動,吸取參賽教師的優(yōu)點,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以此來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希望今后有這樣的縣級賽事還能在我校舉辦,讓我們的教師能多觀摩、多學習這樣的好課。

我校積極借鑒河南沁陽永威學校的成功辦學經(jīng)驗,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課堂。我校從今年4月初開始先后組織兩批校行政管理人員和初一年級全體教師共28人到河南省沁陽永威學??疾鞂W習,讓教師身臨其境感受永威學校獨特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模式,轉變教師觀念,因校制宜地借鑒永威學校經(jīng)驗,通過學習、模仿,邀請縣教研室專家及城關中學教師指導,成功舉辦了池河中學“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觀摩課學習活動兩次、匯報課活動一次、公開課活動一次,為隨后在全校學習推廣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推進了我校課堂教學改革。

學校在常規(guī)管理工作的教案檢查環(huán)節(jié),注重教師課后反思,進行原始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并注重把這些經(jīng)驗轉化成教育教學成果。今年上半年就有1篇論文獲陜西省教育廳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推薦參加第二屆(華師京城杯)全國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優(yōu)秀論文評選,1篇論文在安康學院學報上發(fā)表,13篇論文獲縣級獎勵或受推薦參加。

我校語文教研組承擔的“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已成功結題,并被評為優(yōu)秀課題。

目前,我校語文教研組還申報并立項一個省級教育規(guī)劃課題《“班班通”環(huán)境下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模式與方法研究》,四位教師分別承擔一個市級小課題,兩個縣級小課題的研究。

大力開展自制教具活動,既可以推動廣大教師參與教研教改,又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啟迪學生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今年,我校教研處吸取了上一學年度自制教具水平不高的教訓,提前兩個月要求各教研組每學科構思并制作兩個自制教具,由教研處統(tǒng)一匯總比較,針對水平較高、有新意的教具提出改進意見,由教師改進后再參加縣級比賽,獲得了縣級中學組一等獎。

我校理化生教研組在教研活動中十分注重理化生學科教師的教學技能校本培訓,注重組內(nèi)教師經(jīng)驗的交流,注重發(fā)揮實驗教學在理、化、生學科教學中的獨特作用,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科學探究方法、實踐操作能力和求實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在去年全縣初中理化生學科教師實驗教學技能大賽中,有6位教師通過初賽獲得推薦參加決賽,獲得2名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的好成績。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二

10月20日在三中進行了一次學區(qū)教研活動,邱勝宇老師講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隨著新課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師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對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課堂教學變的越來越活躍,形式、花樣翻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體驗。但是,課堂教學特別是非課改年級仍存在著“滿堂灌”的另一種形式“滿堂問”,還存在著學生參與度不夠,實效性差等缺憾。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做到一個轉變——從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質(zhì)疑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

鼓勵學生把問題帶出教室,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貴有疑”,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更加有效的主動參與學習,形成良好的思考、學習品質(zhì)。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三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難于改變的行為或傾向。習慣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發(fā)展為個體一種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傾向,對學習效果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行為習慣存在很大的可塑性,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課堂學習習慣尤其重要。

本學期通過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的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中的逐漸養(yǎng)成。例如:

(一)注意聽講的習慣。

大部分的同學課上能思想集中,專心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fā)言。聽時能抓住要點,邊聽邊思考。

(二)認真看書的習慣。

能認真閱讀課本。看懂課本上的主要內(nèi)容。如對應用題的提示語、解題步驟、式題的旁注、計算的方法、運算定律和性質(zhì)計算公式等關鍵性知識要看懂,同時還要看懂課本上的示意圖和線段圖,為分析數(shù)量關系作準備。

(三)認真思考的習慣。

上課時能認真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問和發(fā)言。課本上的黑體字、解題規(guī)律、運算定律和性質(zhì)、幾何圖形的特征、計算公式的推倒過程等都要提醒學生多加注意和思考并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積極發(fā)言的習慣。

大多數(shù)同學 能根據(jù)老師的要求積極爭取發(fā)言,()力求作到敘述有序,有條有理。語言簡明扼要,語句完整??邶X清楚,聲音洪亮,態(tài)度大方。講就是對聽、看、想的全面綜合的考察,是一重途徑。

(五)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學生能按照規(guī)定的要求和時間,完成課內(nèi)外作業(yè)。并做到書寫工整、字跡清楚、計算細心。做完題檢算。錯題更正。

(六)仔細審題的好習慣。

審題習慣是多種的綜合體現(xiàn)。審題是解題的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因為在計算中,運算方法、運算技巧再熟練、再靈活,如不能正確審題,方向出錯,就會南轅北轍,犯了根本性的錯誤。所以,只有正確審題,才是正確解題的最基本保證。

大部分同學了解了應用題的審題方法是 "兩讀":一讀是了解性的讀題;二讀是分析性的讀題。必要時可畫出示意圖及線段圖,以幫助理解題意。文字題的審題方法是一讀、二畫、三想。一讀:讀準題,讀題時不添字不漏字,標點符號處要停頓,關鍵字詞要讀重音。二畫:就清楚地看出數(shù)與數(shù)的關系是兩數(shù)之和乘以兩數(shù)之差。三想:想一想求的是什么問題,有幾個層次,怎樣列式,要用哪些運算符號,找一找能否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zhì)進行簡算。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像個別同學還是上課左顧右盼精力不集中,個別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不能積極的思考并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回答問題時聲音不洪亮,語句不完整,表述不夠清晰、沒有條理,態(tài)度不夠大方。獨立閱讀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勇于創(chuàng)新的習慣有待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是一項長期的、反復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工作。

1.從低年級抓起,從小抓起。

2.要嚴格要求,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

3. 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

4.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

5.制定班規(guī),把好的學習習慣約定在班規(guī)里。并制定行之有效獎罰制度,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6.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準確表述思想的習慣。

7.培養(yǎng)學生善于求異和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備的素質(zhì),也是他們學好數(shù)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數(shù)學素質(zhì)的孩子。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在這里,我們展示一次語文教研活動,請各位專家看過我們的活動之后,給我們留下指導性的意見。

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學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要求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難度很大,學生對識字有畏難情緒,識字效果不佳,經(jīng)過我們集體備課、教研,確立了本學期的教研主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已達成了以下共識:

1.教師要根據(jù)漢字的特點,探求識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課堂教學要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識用結合,提高識字效率。

3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

今天我們責成_______講一堂課,作為我們這次教研活動的課例,下面請_____老師說課、講課。

……。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記錄員是_____老師,下面請_______老師進行課后反思。

剛才,______老師對這節(jié)課作了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們就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

剛才各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圍繞主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又達成新的共識: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是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的有效途徑。

同時,提出了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1.在班容量較大的`實際情況下,如何關注個體識字能力的差異,實行分層次指導;2.如何鞏固學生識字成果。

希望老師們把我們這次達成的共識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去,相信在我們的實踐中會有新的收獲。也希望我們的困惑能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不斷探索得到解決。

本次教研活動就此結束,我們在下次教研活動中繼續(xù)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下面請各位專家老師為我們作指導。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五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保守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不這么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愿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么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謀求改變。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出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蓖瑫r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身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推薦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效果?!辈Σ煌昙壧岢隽瞬煌男薷囊蟆8吣昙壭W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后要進行認真修改??梢?,放手學生修改自身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規(guī)范的要求。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又說“假如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身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身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身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研討,親身去體驗、感受,才干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欲望。“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借助于批改,在同學的文章里“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干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干不時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身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shù)那闆r下,非智力因素發(fā)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yǎng)內(nèi)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發(fā)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他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并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fā)學生的成績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fā)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愿露丑?;ヅジ膭荼卮偈顾麄儽M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fā)。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時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當他人與自身一起生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身在他人的評價下,以和他人在自身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一起生長的歷程,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生長的實質(zhì)特征.

5、復歸本位,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布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身在反復修改中才干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身的事。培養(yǎng)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yǎng)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推薦,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于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zhì)。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xié)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時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yǎng),其意義遠遠超越作文批改自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

夸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說:“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盡量地少教,而使學生盡量地多學?!弊魑幕ヅジ膶菇處熆邕^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身,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鑒于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六

通過參加與黃山實驗小學的校際教研活動,使我對音樂教學有了更好的認識,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音樂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等方面,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一)以趣激情,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天性活潑好動,思維無拘無束,如果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唱游課學習習慣,將會對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幫助很大。以趣激情,讓學生熟悉課堂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好的行為習慣。

音樂教學的特性就決定了課堂常規(guī)的特殊性,從問好到師生介紹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音樂性。如果單純用說教的方法進行,只會讓學生感到單調(diào)、枯燥,轉眼就忘。如用兒歌代替指令,學生就會很喜歡并且樂于接受。讓學生在瑯瑯上口的兒歌誦讀中知道游戲、行走、坐、站的常規(guī)。 例如:上課時學生交頭接耳不會傾聽,我就說:“小蚊子嗡嗡叫,不愛學習愛講話,人人都不喜歡它。”律動教學結束后,老師說“一二三”——學生答“快到位”邊說邊迅速安靜回到自己的座位。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富有節(jié)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學生必須遵循的課堂常規(guī)。

(二)、積極調(diào)動學生情感參與音樂活動。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喜歡游戲,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們應該大膽地放開學生的手腳,引導他們把音樂轉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簡潔的肢體語言去體會音樂的內(nèi)涵。因為肢體語言是情感的表現(xiàn)。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則可以用肢體語言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讓其更深刻地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同時,要加強師生合作,強化體驗。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活動,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之中,才能進行情感體驗。這個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開放課堂教學,促進空間及時間上的靈活性、學生思維活動的活躍性、組織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動心中進行體驗,學會創(chuàng)新,充分調(diào)動好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要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進行音樂課堂常規(guī)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課堂教學常規(guī),目的是使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師有計劃,嚴格落實,持之以恒,才能形成。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 “聽”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教學中的任何活動都要在“聽”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聽音樂的方法,養(yǎng)成認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如:音樂一開始要靜靜的聽,完整的聽,隨著參與聽賞的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為什么?”讓學生懂得音樂像文學作品中的文字,也有它自己的一套傳情達意的手段。

2、運用激勵評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給學生表演、表現(xiàn)的機會:唱得好,唱得壞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對于一些害羞、性格內(nèi)向的同學在課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經(jīng)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許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幫他們找到自信和勇氣,在音樂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敢于當眾歌唱的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自信心、一種做人的勇氣、一種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音樂教師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課堂上言傳身教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要上好一堂音樂課是不容易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實踐與探索,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變得色彩斑斕、妙趣橫生!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七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是我們低年級語文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將識字教學開展的扎實,有效,這是我們呢本次教研活動探討的一個主題。這次的教研活動我們分兩部分進行。首先由我們呢教研組的各位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在識字教學方面的體會;然后結合上午。。。老師執(zhí)教的《識字六》在識字方法進行交流。

下面就請我們的各位老師說一說自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感受。

(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有了這種喜歡和愿望,才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更輕松,更主動。怎樣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呢?通過實踐,我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

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fā)識字興趣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shù)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實踐中,我注意結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1)編字謎識字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jù)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教“風”字,謎面編成“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云兒見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對后,興趣來了,我趁機教“手”字謎,編成“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字謎,小朋友猜對“手”字謎后,學習興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fā)展,在“手”字謎的啟發(fā)下,很快編成“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的字謎等。經(jīng)過不斷啟發(fā),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謎底“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二)

談到猜字謎識字我也有自己的體會:根據(jù)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新鮮和有趣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等特點,在識字教學時,我常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快樂的識字氛圍,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fā)他們識字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的游戲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五課《一株紫丁香》的識字時,我就創(chuàng)設了猜字謎的游戲情境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牛兒躲在屋檐下,抬頭看天少一畫(牽);四四方方一間房,一根木頭放中央(困);舌頭嘗出甘蔗味(甜);一人靠在木頭旁(休)。當我念出第一句謎面時,學生們就開始積極思考,反應快的同學很快就想到是什么字。“猜字謎”游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記的生字,而且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三)

關于趣味識字我也說幾句:我采用的是“編兒歌識字”的方法。兒歌或謎語,內(nèi)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 ,如我教“問”字,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四)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每個學生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新事物,得到肯定之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求新知。

教師要想方設法地保護學生的這種熱情,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

“換、加、減”識字法。比如在教學“始”字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熟字換偏旁組新字的方法,即我們可以把以前學習過的熟字“治”和“抬”換掉偏旁,把“治”字的三點水換成女字旁或者把“抬”字的提手旁換成女字旁就成了“始”字。用熟字換偏旁組新字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分清楚生字的偏旁特點,而且可以使學生回想起以前學習過的熟字,起到復習和鞏固熟字的作用。再如學習“嘆氣”的“嘆”字時,學生會采用加一加的方法,一個口字加上一個又字,合起來就是“嘆氣”的“嘆”字了。又比如“一顆葡萄”的“顆”字,去掉頁字旁就變成了“果實”的“果”字,這就運用了減一減的方法來識字。

(五)

課內(nèi)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并不是唯一途徑。我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xiàn)。

以故事激發(fā)識字興趣。

映他們的孩子不再沉迷于電視,而是纏著要他們講故事,也愛自己看故事書了,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問家人?,F(xiàn)在,班上已經(jīng)有一些孩子能看著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六)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愿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xiàn)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著學生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fā)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涂、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啟迪心智。

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jù)語文園地里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nèi)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詠鵝》、《春曉》、《村居》這些內(nèi)容,學生自主識字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準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七)在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方面我也有自己的見解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八

9月13日在五中進行了一次學區(qū)教研活動,劉會風老師講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節(jié)課的重點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上。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梁啟超先生于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啟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我們的職責是讓學生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里僅是電腦游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里面講的“第一,要敬業(yè),現(xiàn)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愿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于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后,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中學生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么為什么不能化壓力為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yè)”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認為,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并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為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并且最后的結果也是非常可佳的,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一定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九

我教學研討從一下七個方面談:

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靈活處理教材,訓練到位。

a、教師設計把訓練點要精到有效。

上課中對文章的處理,摒棄面面俱到均衡的使用力量,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要突出訓練的重點,抓準幾個值得訓練的點進行重點訓練如:抓住典型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反復讀,體會作者用筆(寫作)的精到之處,品味某些詞語的重要作用。不搞蜻蜓點水,讀,要讀到位,說,要說到點上;寫,學生要真的有所收獲。為達到目的教師要精心設計。

b、對思想情感的理解,要密切結合現(xiàn)實,不拘泥于答案。引導對重點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鼓勵、提倡、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如《落花生》這課的價值觀有兩點a、要做虛心的低調(diào)的人,對社會有貢獻。

c、不要做只講表面上漂亮而對社會沒有用的人。以第一點為例,文中用花生和桃子、蘋果進行對比。

這里我就有很大的疑問

(1)低調(diào)就好嗎?過分強調(diào)虛心低調(diào)怎么形成自信。外人說中國人在講話前用“不成熟,我說得未必正確”是虛偽,不想好不正確你說他干什么!

(2)桃子、石榴、蘋果、大棗等把果實高高掛在枝頭,就有錯誤嗎?

第一、他們的營養(yǎng)加之和人對他們的關注度一點也不亞于花生;

(漂亮氣質(zhì)好自信知識豐富善解人意專業(yè)知識強有什麼本事向用人單位端什么)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各類的明星那個是低調(diào)?那個又不是成功的受人尊敬的人士,學生的理想長大成為這樣的人,怎么還否定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傳統(tǒng)文化就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仁讓為先當仁不讓。像這樣的問題在教學中遇到很多。

我舉這個例子要說明兩點:

一、教師絕對不能過分相信和依賴教參,要比教參和學生想得多想得深想得廣。

二、知識聯(lián)系實際思維活躍,要靠教師多動腦子長期不斷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首先老師要學會去想大膽去想,敢于質(zhì)疑,一件事情的結果不可能只有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什么都用現(xiàn)成的,對書面的東西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教師和學生在分析問題上不會有進步很難培養(yǎng)出求異,大膽質(zhì)疑的作風。所以,每個學生對每個問題教師提倡和培養(yǎng)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要與時代與時俱進。(舉例)80后大學生挑戰(zhàn)名牌大學教授否認白毛女的事。

作家巴金生前在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我有今天得意于從小學到中學背誦上百本的書。樹人中學搞得中華經(jīng)典文化背誦取得很傲的效果。它它會終生受益。

同時我認為小學考試很大程度考的就是“積累”

1、培養(yǎng)了背誦能力,到中學不愁背。

2、聰明的學生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促進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如道理,如把背過的好詞好句用到語言表達和寫作中。

3、增強學習信心。

4、經(jīng)典的作文寫可以背(很實用)背誦需要占時間,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先少背,逐漸增大量,循序漸進,記憶差的同學要減少量。什么時候?qū)W生背的不憷頭,證明教師對學生背誦的訓練已初見成效,學生肯定進步。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傳統(tǒng)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不這么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愿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么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謀求改變。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蓖瑫r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并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后要進行認真修改??梢姡攀謱W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庇终f“假如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欲望?!笆┙讨?,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借助于批改,在同學的文章里“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shù)那闆r下,非智力因素發(fā)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yǎng)內(nèi)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產(chǎn)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別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并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fā)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愿露丑?;ヅジ膭荼卮偈顾麄儽M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fā)。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斷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擔他人與自己共同成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己在別人的評價下,以及別人在自己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歷程,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成長的本質(zhì)特征.

5、復歸本位,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布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在反復修改中才能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己的事。培養(yǎng)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yǎng)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交流,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于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zhì)。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xié)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斷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yǎng),其意義遠遠超過作文批改本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

夸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說:“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盡量地少教,而使學生盡量地多學?!弊魑幕ヅジ膶菇處熆邕^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鑒于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一

各位理事、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是來自x市x區(qū)的數(shù)學老師。我的論文主題是:山區(qū)學校數(shù)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xx年大學畢業(yè)后我便一直在山區(qū)學校擔任數(shù)學教學,對山區(qū)學校的現(xiàn)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山區(qū)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基礎、家庭條件、家長素質(zhì)、社會環(huán)境與城市學校相比較,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兩者間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需求大量的勞動力,因而山區(qū)農(nóng)村人員不再束縛在土地上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外出能輕輕松松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職位而待業(yè)在家。這讓山區(qū)農(nóng)村不再以“讀書跳農(nóng)門”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誤以為從此“讀書無用”,在實用主義思想的驅(qū)動下,很多家長和學生便失去了求學的源動力。通過近些年從家訪中了解到,在山區(qū)孩子的家長中,約占三分之一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學習,多學點知識;約三之一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任其自然;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從內(nèi)心深處就不希望他們的孩子一心放在學習上,后怕孩子升學對他們帶來經(jīng)濟上的壓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為自己減輕負擔。

山區(qū)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與城市學校相比較,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地處山區(qū),地形復雜,地廣人稀。全鄉(xiāng)一個年級不足130個學生,因為相互分隔很遠,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鄉(xiāng)鎮(zhèn)中心開設兩個班外,不得不在另兩個地方各開一班。資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設施陳舊落后。我們學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國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棟教學樓,而教師和學生宿舍還都是在破舊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學樓后才有了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要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老師們必須事先調(diào)配好,這也嚴重影響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近年來,生源在快速地遞減,教師隊伍也就只有讓其自然遞減,沒有增加新生師資力量的機會,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全校三個年級六個班,連同管理人員在內(nèi),共22個教師,30歲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在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9人,占總數(shù)的41%,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3歲??梢哉f,這樣的年齡結構是嚴重青黃不接的,學校也因此缺少足夠的活力。再者,由于早期山區(qū)學校沒有電腦設備,使得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教師至今還不能靈活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授課。

山區(qū)學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外界的新事物,知識面與生活條件均不可與城市孩子相提并論。很多學生對火車、高速公路等許許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認知基礎。學生大多離校遠,而學校的住宿條件又只能讓很少數(shù)的非寄宿不可的學生在校住宿。有些離校遠一些的學生,早上6點鐘起床生火做飯,7點以前上路,冬天時要打著手電筒出門,8點鐘趕到學校時已是正式上課時間。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只有壓縮中午休息時間,以便下午早點放學好讓他們早點回家。特別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四歲的年齡,便要一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一邊還要替父母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不僅在成長中缺少關愛,也會影響學習。

種種問題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城鄉(xiāng)教育不均衡的具體反映。作為一名山區(qū)教師,在面對這種狀況時,當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應積極地尋找對策與方法,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在山區(qū)學校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學之路和化解疑難問題,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的。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談談我們學校“三四六式”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鞏固與檢測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我覺得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比如:

(1)鞏固練習習題設置的質(zhì)量不高,且形式單一。

(2)鞏固練習難易程度的把握不當,有些過難有些過易。

(3)當堂檢測,給當成了課后作業(yè),也就是當堂檢測的時機把握不好,和當堂檢測的目的及反饋形式不明確。

(4)當堂檢測題不知如何設計。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們平時的教學,利用所給的課例,大家來談談鞏固檢測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策略和我們教學時該注意些什么:(下發(fā)課例)

剛才各年級代表老師的精彩發(fā)言相信已給大家留下深刻記憶,在這里我不再一一贅述,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我在學習和實踐中過程中的一些認識:

1、先來說鞏固,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新授課而言,鞏固練習通常安排在一節(jié)課的最后十分鐘左右,鞏固的.目的應該是本課教學最最核心的知識、方法、原理、技能等。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常常挖空心思搜集很多的練習素材,把課堂撐得很滿的同時,也讓教學走向了凌亂。因此,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鞏固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練習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列舉這種以少勝多的方法:

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文,設計這樣的檢測練習:

辨別同音字組詞:釣( ) 未( ) 允( ) 鉤( ) 末( ) 充( )

“釣、鉤、未、允”是本課的生字,看似簡單學生卻很難把握,這樣一區(qū)別,學生勢必會記得牢些。如果把全部生字都用來組詞,也許還起不到只記記重點的作用。

2、設計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復習課中,教師應著力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目標,檢測題的設計要突出綜合性、應用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設計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nèi)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部分,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要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傳承文化和文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教學《恐龍》一文時,安排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搜集恐龍圖片,還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恐龍的外形特點和活動情況,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4、設計要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受小學語文教材的制約,一些優(yōu)等生的求知欲很強,認知空間還很大。為了滿足這部分學生的需求,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設計延伸題可以向知識的縱深方向發(fā)展??傊?,鞏固迫切需要探究的問題,是設計時要與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共鳴,要逐步健全學生的知識體系,并有利于學生的后繼學習。

課堂檢測是語文課堂中檢查學習效果、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學目標實現(xiàn),學生能力是否提升要靠檢測來了解,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更離不開及時檢測。當堂測試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法寶,更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根本。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學習者在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情感價值體驗的過程,課堂的當堂檢測是為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預設的情感價值體驗所做的有針對性的有反復的操練。

1、檢測概述

檢測包括單一檢測和綜合檢測兩大類,單一檢測是針對一項知識或技能,比如字詞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操練,以達到掌握所學內(nèi)容的目的。而綜合檢測是針對學習目標,采取一定策略組織的問題的組合。比如語段分析及檢測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在理論上,檢測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很好的檢測就沒有高效的學習。所以當堂檢測從整體上看應該是綜合檢測,從局部看根據(jù)重難點又需要單一檢測,即當堂訓練一定要有層次,否則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學習效率,甚至決定一堂課學習的成敗,沒有把握好當堂檢測的層次就會出現(xiàn)“題海戰(zhàn)術”這樣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現(xiàn)象,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疲勞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

2、怎樣檢測

現(xiàn)在的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是,在學校,很難找到時間來輔導學生,即使有也會加重學生負擔;在校外,家長根本不關注或很少關注、也不會督促學生的學習;但不少學生又學有困難,他們本該是最應該得到重視并應該進行強化的群體,由于這部分學生本身自制能力就差,加之又缺少外部約束,使得他們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在班級中也經(jīng)常屬于被遺忘的角落。怎樣處理既要提高質(zhì)量但又沒有足夠的練習時間做保證這一矛盾問題呢?我想,只有優(yōu)化課堂檢測,提高課堂檢測效率,做到在教學中盡量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多關注b、c類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當堂補救。這是說著容易做著難的事,但我們只能盡量去做,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首先,要精選習題內(nèi)容。要以教材為核心,精心地、有側重地選擇和設計檢測題。習題設計應做到重點突出。教師應從大量的練習中挑選最主要的東西讓學生檢測,以保證學生高質(zhì)高效地掌握知識。所以,在習題設計時應注重優(yōu)化。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激發(fā)他們的求異思維。

其次,要注重檢測的形式。(力求形式多樣)

每堂課都要完成基本練習,不拔高,不降低?;揪毩暿鞘箤W生把剛剛獲得的概念、規(guī)律,首次應用于實際之中,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直接反映,應設計一些基礎知識的練習,使每個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基本知識。特別是對于那些對學習缺乏信心,沒有承受難題的能力,遇到挫折就停步的學困生來說,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但也要照顧到優(yōu)等生,設計的習題要低起點,多層次,可以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等多種形式,滿足所有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要。

就是要注意及時反饋,檢測的目的就是看學生是否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檢測時學生要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老師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導,學生不允許討論。反饋可以是老師批改,也可以是同桌互該或全班對該。作為老師來說,可以通過檢測反饋回來的信息,了解那些學生已經(jīng)達到了教學目標,那些學生還需單獨進行輔導。并針對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

最后想說,鞏固和當堂檢測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要靈活把握,對一些教學知識單一,無需拓展的內(nèi)容,如:某些說明性的文章。 鞏固拓展和當堂檢測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實施,它還有更廣闊的運用空間。我們大家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它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另外,具體方法如下:

1、邊學邊鞏固,適時進行課堂檢測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遺忘曲線揭示的規(guī)律,結合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記憶特點,積極采用邊學習邊鞏固的方式,不能等到一節(jié)課學完以后再去鞏固所學的知識,而應讓二者穿插進行。講完某一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很短的時間進行自我鞏固,隨即進行當堂檢測。例如在講《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時,要求學生會寫“里”和“果”字。這兩個字的前四筆筆畫相同,但第五筆出現(xiàn)差異,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為了鞏固學生記憶效果,我在學生獨立練習書寫后,進行了課堂小測驗,給每名學生發(fā)一張空白紙,要求他們寫下這兩個字的筆順。通過這種隨堂檢測的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順利攻克教學難點,既實效又高效。

2、課堂檢測題型在單一檢測中以填空、默寫、聽寫為主,綜合檢測中以選擇題為主。

重點內(nèi)容采用問答題,在知識遷移上甚至采用了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并增加了即興口述的環(huán)節(jié),比如搶答等形式多樣的檢測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檢測這一枯燥環(huán)節(jié)中也能享受到思考的樂趣。同時,也可以“逼迫”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認真的鞏固與復習,同時作為教師可以利用檢測結果來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可以激發(fā)學生提升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勇氣,它可以成為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中樞環(huán)節(jié)。

3、合理安排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既是鞏固學生課堂上所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教師反思教學得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安排課后作業(yè)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yè)時,需要精挑細選,要結合教學重點,選擇有代表性的習題,使學生做到“做一題會一類”,努力實現(xiàn)“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避免機械重復。此外,作業(yè)的設計還要恰當?shù)剡M行分層,根據(jù)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安排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如,給學習困難的學生單獨畫題,讓他們做基礎的題目;對于優(yōu)等生則要求他們完成有難度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通過這種分層留作業(yè)的方式,有效解決“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

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方法打造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師生和諧互動的結果,它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就需要我們大家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經(jīng)驗,既從自身出發(f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當堂檢測一般包括復習檢測、對新知的針對性檢測、鞏固性檢測、綜合性檢測、拓展性檢測等,它應當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

在經(jīng)過一系列課堂檢測后,學生經(jīng)歷了一次自我總結、自我檢查,自我拓展的過程,從而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而教師也通過對檢測的分析對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有了解,使學和教更加有力的結合起來。課堂檢測的作用不能忽視,檢測組織的是否科學、頻率是否合適,形式是否恰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有著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傊?,打造高效課堂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以上內(nèi)容是我查閱資料、自己學習的結果、由于個人知識的局限和欠缺,肯定存在許多問題,希望大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三

四教師有足夠的時間鉆研教材,批改作業(yè),集中情精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

五在整理教案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計算機水平。 如何進行電子備課

在進行電子備課之前,首先要學習《課標》、教學參考書以及教材,然后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xiàn)有的教學設施,想想這堂課自己應怎樣設計,這樣就有了自己的備課思路。

學習他人的方法,借鑒他人的智慧,吸取眾家之長,才能備出生動有趣、教法多樣、學法靈活、切實可行的優(yōu)質(zhì)教學預案。

瀏覽完幾份相關的教案之后,下一步,自己就該進行電子備課啦。備課時,一定要緊扣教材特點,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于搜集到的教案中可取之處,要大膽地借鑒過來,努力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辈粰C械地下載別人的教案。

填寫課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在網(wǎng)上基本上找得到,和參考書的基本一致,所以直接進行復制、粘貼就可以了。而教學關鍵、教法、學法、教具并沒有現(xiàn)成的,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思路填寫。 教學每個環(huán)節(jié)前標明序號,再用相同的字(一般用四個字或八個字意思表達一致的詞等)表示。師生活動中寫明師生活動的內(nèi)容,預設出學生活動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答案。分配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盡量細化些,避免過于籠統(tǒng),影響教師掌握教學時間,另外要注意每一環(huán)節(jié)需要的時間放在環(huán)節(jié)的第一行,這樣美觀些。板書設計盡量根據(jù)黑板位置,設計好。用彩粉筆的地方,用彩色字表示。完成課件制作,進行超鏈接。

各位老師會說,這樣的備課豈不是麻煩,還不如紙質(zhì)備課呢。其實不然,我講的是沒有現(xiàn)成的表格式教案做參考,我們要完成一個優(yōu)質(zhì)的教案所要做的,所以要花很多心思。

但經(jīng)過一年半的實踐,我們有了上一年級的電子備課資源做參考,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一個精品教案進行修改,這樣省時,省力,方便了許多。

再優(yōu)質(zhì)的教案,也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所以,其他教師再共享主備資源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對電子備課資源予以科學合理的修改補充,甚至再創(chuàng)造,力求體現(xiàn)一種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

課后的反思分為四部分。避免上網(wǎng)上搜索一大段話粘貼,也不能一個部分一句話了事,要認真反思,把教學中教法,學法,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資源應用情況及時地進行反思。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四

老師們,大家好!

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匯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集體備課: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fā)揮團隊精神,發(fā)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yōu)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fā)出令人驚喜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nèi)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nèi)容都備得不是很精致。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原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田校長提出)。

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后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并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jù)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chuàng)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后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wǎng),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并總結)。

3、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zhì)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jié)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tài)備課向動態(tài)備課轉變;由于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于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嘗試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nèi)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jù)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xiàn)“閉門造車”的現(xiàn)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yōu)質(zhì)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chuàng)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愿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于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jīng)驗及教訓,然后推廣先進經(jīng)驗,并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jié)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jié)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jié)走班課都是經(jīng)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愿望,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diào)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yǎng)等方面的差異,有助于發(fā)現(xiàn)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后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xiàn)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xiàn)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yōu)質(zhì)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于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jīng)驗,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

三、集體評課:

1、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guī)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范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并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zhì)量。

2、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yōu)課――“眾人搭臺,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臺;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qū)W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chuàng)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于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3、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并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fā)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f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tài)彼此發(fā)現(xiàn)、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范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后,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fā)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復強調(diào)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為先導的扎扎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yè)發(fā)展,從而最終實現(xiàn)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充滿收獲的季節(jié)里,我們迎來了大青咀鎮(zhèn)東片“四校聯(lián)合體”主題教研活動,能作為此次活動的牽頭校,我倍感欣慰,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嶺小學的全體教師,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幾位領導,能夠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導工作,更是難能可貴。

經(jīng)給編,陶老師家是遼源市里的,作為一個城里的孩子能在農(nóng)村這么踏踏實實工作,這一點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師所沒有想到的,陶老師的工作非常認真、務實,他所教的班級以及他所代的兩個班的英語成績始終是名列前矛。王老師是一名代課老師,她雖然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但他的教學經(jīng)歷比王進老師和陶金虎老師加在一起還要長,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學經(jīng)驗豐富,工作一絲不茍,她所教的班級連續(xù)幾次統(tǒng)考都是名列第一,當開學初我找她讓她承擔此次教研活動時,王老師有一些退縮,她跟我說:“校長啊!你讓我教班我行!你讓我講教研課,搞主題教研,我可不行!”后來在我的鼓勵下,王老師也承擔下來了,而且也做得很好。王老師的想法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的心聲,不想搞主題教研,不知道怎么搞主題教研,其實主題教研就是學校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來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于教學實踐,來源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急于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我校根據(jù)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注重趣味教學,構建高效課堂?!蓖袪査固┰?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努力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在這三節(jié)課中,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有一定的體現(xiàn),如陶老師的數(shù)學課中分別設計了俄羅斯方塊的游戲?qū)?,flash動畫的形象演示,學生直觀的動手操作,層層遞進、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以及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王艷萍老師的田園風光影片導入,自主選讀課文,畫自己心中的大花園。王老師生動的談話導入,腦筋急轉彎引出單詞,利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教學單詞,拍手歌記憶單詞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以趣味教學模式來構建高效課堂。但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在接下來的交流研討中,能夠暢所欲言,多提寶貴意見,指出不足,彌補缺憾,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教研目的。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瑟瑟秋風吹來了陣陣涼意,卻吹不走我們對主題教研的濃濃熱情,讓我們借著本次主題教研活動的東風,扎實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注重趣味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力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把我鎮(zhèn)小學主題教研活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謝謝大家!

老師們,大家好!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陣地,語文教研組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每周定期開展活動,力求做到每次活動有準備,有成效。我們今后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了活動。

一、不斷學習,吸收新思想,開拓視野。

1、繼續(xù)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討論、交流,教研組全體成員提高了思想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立足教育。一開學,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了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讓老師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zhì)量觀。平時正常開展備課組活動,師徒結對活動,每位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的公開課、研討課,積極聽課、思考,努力做到跨學科聽課,通過上課、評課、聽課,努力提高了教學水平。

2、利用光盤,學習特級教師的報告。本學年,我們?nèi)w任課教師聽取了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教授的報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對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生是主體”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還分二次學習了竇桂梅報告《為生命奠基》。她講到了語文教改的三個方面: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聽了她的報告,我們語文老師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載體,作為語文老師,要通過這個載體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語文老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帶多篇,讓學生擴大篇章的積累,教師要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教師要引領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二、充分進行研討,從更高的層次上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由于我們的認識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動我們更多的是就事論事,以課評課,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提高幫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為了使教研組活動的質(zhì)量更進一步提高,我們嘗試著“跳出語文看語文”,試著站在更高的層次重新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來不斷地超越自我。

1、針對現(xiàn)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費時多,但收效甚微。對教材中的一些課文,語文老師花了很多時間來讀、講,但到最后,許多學生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量應達到40萬字,那么,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閱讀,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資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反思、分析、探討,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討論學習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并進行實施。第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一整套的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通過將零碎的語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們看到了現(xiàn)在語文考核評價的一些弊端,如一張語文試卷,從字、詞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實并不能真正代表學生的實際的語文能力。因此,如何來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值得我們思考。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可以說比較全面、公正、客觀地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實踐運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大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勇于嘗試,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三年級王彩霞老師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評課中,許多老師對教材是個例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堂課對我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上好校級掛牌課和備課組試驗課(一課三議)。大家都能認真對待,備課組里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每位老師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師們都能認真聽課。從上的一些公開課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些老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師課堂教學的進步、提高。通過這樣的活動,我校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提高。

3、積極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語文案例的評析比賽,二位老師上了學校級骨干教師的考核課,二位老師認真?zhèn)湔n,參加了“五優(yōu)”評比之一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學年,組織學生開展了寫字比賽,現(xiàn)場作文賽,成語接龍等,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即“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三、教科工作。

本學年,我們語文組以《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的研究》為教研組的主課題,各備課組都確定了相應的子課題。課題的研究貫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能圍繞課題搜集資料,結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許多老師有強烈的教科意識,能認真寫好教后感、周記,積極投稿,積極參加各種論文、案例的評比活動。本學年,多位教師的文章在全國級、省級、市級等獲得一、二、三等獎。

四、努力方向。

1.語文老師在學科方面的文章還要增加數(shù)量,提高質(zhì)量,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多的文章發(fā)表。

2.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科研隊伍。

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年工作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下學年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五

各位老師,大家好!

剛才聽了張彩霞老師的講課,接下來我們就他的這節(jié)課進行課例研討。在此,我們請在座的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以改進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研討的開始,我先向各位老師們介紹一下本次活動的主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校本教研的逐步深入,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出現(xiàn)許多可喜的變化,如有學生合理甚至“離奇”的猜想,激列的爭議,喜出望外的驚訝,更有學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思等等,但由于新教材留了給我們太大的教學空間,有的教師拿著新教材,卻唱著過去的歌謠;有的照搬照抄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時心中無學生,目標虛化、內(nèi)容泛化、教學過程形式化,這些現(xiàn)象導致某些數(shù)學課堂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因些,本次課例研討我們把問題聚焦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打造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這一主題上面。

下面,先請張彩霞老師對“年、月、日”這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 張彩霞:

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把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定位于:把數(shù)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40分鐘內(nèi)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會計算全年天數(shù)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jié)課,我覺得本節(jié)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觀察天體運動,使他們知道年月日是怎樣產(chǎn)生的,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并提出教學目標。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示問題。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后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坐享其成”“人在課堂身在操場”的不思維的這樣一個誤區(qū)。如教學大小月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心里有譜之時,才下指令讓他們填寫統(tǒng)計卡,為后面的分類認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數(shù)學小游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xiàn)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tài),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么?這些正好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nèi)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shù)一數(shù)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切聯(lián)系。感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nèi)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合理調(diào)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fā)現(xiàn),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煉,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今后,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鉆,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組長:

感謝張彩霞老師給我們提供了研討的課例,大家肯定迫不急待地想交流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建議,下面我們就以以牛老師提供的課例為載體,圍繞主題積極交流碰撞。

孫偉:

結合我們的主題和張彩霞老師這節(jié)課,我針對“課堂教學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談自己的看法,整體感覺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分析,對教材的處理,對重點的突出,對難點的突破,對目標的完成,都是比較有效的,體現(xiàn)了課改的理念,體現(xiàn)的我們數(shù)學組的主題。

姚秋紅:

我也認為情境創(chuàng)設不一定要真實的,但一定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為教學所用。想想我們低年級常創(chuàng)設的'童話故事情景,都不是真實的,但學生感興趣,教師能借助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還要強調(diào)的是,不同年齡的學生適合他們的情景也不同。面對高年級的學生你如果還用童話故事,效果就不行了,他們適合有挑戰(zhàn)性的、探究性的、或是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情境。

李晶: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六

“凡事盡力而為,力求盡善盡美”是我的人生格言,生活中我喜歡把美麗展示給別人,在工作中也是這樣,一切事情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記得09年,第一次爭取講市優(yōu)課《土地的誓言》,開始的教學設計,孟老師他們聽完我的課后,大加贊賞,可是后來用別的班試課時,問題出來了,因為試課時,這個班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都沒有到場,那課堂叫一個亂吶,幾乎三分之一的孩子心思不在課堂上。后來我就想:為什么這樣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班可以上得很精彩,用別班的學生卻很糟糕?原因很簡單,自己的學生是因為怕才專心,并非愿意聽或喜歡聽,而作為老師因為熟悉自己的學生,只提問成績好的,所以課堂推進如行云流水。看來這個設計是失敗的,必須改。于是一放學我就去教研室找李青峰書記,我記得當時,李書記問了我這樣幾個問題,他說:“介紹完寫作背景為什么要講詞語?為什么要選擇這幾個語言品析例子?”就是啊,為什么?我說我看教參上就是這么設計的,我就這樣做了。的確,這是很多年輕的老師經(jīng)常犯的毛病,過分依賴教學參考資料,往往是還沒有完整的,沉下心來讀完課文,就開始比著教參備課。通過和李書記的交流,我知道了,作為老師一定是先自己用心的讀課文,對哪些內(nèi)容疑惑?對哪些內(nèi)容感觸很深?往往你的感受也正是學生所困惑的,這時再去備課才會有目標有重點有深度。而成功的課堂,是站在學生理解的高度上加以啟發(fā),各個環(huán)節(jié)是由淺到深、由點到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是和學生之間在互動的同時,自然生成的一節(jié)課,并不是僅僅把教參上的內(nèi)容傳達給學生或者強加給學生,難怪我的課堂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

于是,回到家趁熱打鐵連夜熬到兩點多寫出新的教案,第二天一上班再試課,得到聽課的蒿老師的認可后,再完善教案,就這樣一遍一遍試講,一遍一遍請老師聽課指導,一遍一遍的修改,最后細致到每一句過渡語應該怎么說,課件上的字用什么顏色什么字體等等。其實后來想想,當時但凡有一點點惰性,我也不會去這么折騰。因為當時,帶著班主任,教著兩個班的課,兒子1歲多,所以即使這節(jié)課上不好,我也可以有很多理由安慰自己。但是,既然去做了,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相信人的潛力是無窮盡的,不要說自己沒有時間,也不要說自己能力不夠,責任落在肩頭,沒有理由沒有退縮,盡力而為,力求盡善盡美。

事實證明,這一番折騰是值得的,修改后的教學設計無論是用熟悉的學生還是陌生的學生,都可以上出精彩的,后來到杭州講課時,按規(guī)定,只能提前5分鐘見學生,而且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對于學生是完全陌生的課文,但是這節(jié)課卻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低了東道主0.12分)。浙江省的語文教研員胡老師對我的課大加贊賞,還有河北省的語文教研員孔令凱老師幾次主動的來找我們交流,還說:“你這是屈居第二,有機會一定要請你到我們河北去講課!”

為了這樣的目標,我會一直努力——責任落在肩頭,沒有理由,沒有退縮,竭盡全力,做到最好。永遠做一只螞蟻,勤奮地工作,永遠做一只蝴蝶,把美麗綻放給他人!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七

啟明學校語文課改已經(jīng)走過了五個年頭了,大家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斷地加深,市級和鎮(zhèn)級小學語文教研室也組織了多輪的培訓,從課標解讀到教材培訓,從教學策略到教學評價,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可以說語文課改的成績不斷走向輝煌。 但是,課程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全國掀起了對課程改革的反思,語文教學怎么教,教什么,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引起了廣泛地的討論。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組文章,閆學和王曉春的關于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討論,再次引起語文界的爭議。剛剛落下帷幕的全國第六屆閱讀教學大賽,分別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漢舉辦的。會議結束,全國小學語文委員會理事長崔巒做了總結發(fā)言,他發(fā)言的中心議題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他在發(fā)言中高度宣揚“倡簡”,既“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nèi)容,簡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教學理想”。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的是“啟明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經(jīng)驗交流會”,是落實上級及我校的工作計劃,其實也就是要研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眾所周知,現(xiàn)代的書都不好教,正所謂教學難,難教學,現(xiàn)在成為廣大教師的心病。特別課改以來,我們對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著召開這樣的研討會或經(jīng)驗交流會。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會上確立了這樣的會議主題。

本學期,我校小學也有部分語文教師經(jīng)過精心構思,在校園里展示了他們教學的風采,給大家提供了語文教研交流的機會。我們不能說是他們的教學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給了我們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課改后,語文教學要怎么教,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

今天我主要談談作為我們語文教師最擔心的一個課題——作文教學,對于以前我校教師所進行的作文公開教學,對于他們的獲得的成績我不敢說得太恭維,對于他們所授的作文課,我聽了以后也有了清醒的認識,可以這樣說,他們跨出了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是他們教學生涯中最難走的第一步,是他們獲得成功的一半。但這樣并不意味著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沒有問題了。我作為本次經(jīng)驗交流會的主持人,我對于作文教學,聽課也有將近有30節(jié)了,聽了這么多課,我很有感觸。首先我覺得這些老師能去承擔這個作文公開教學已經(jīng)是很不簡單了,他們是很勇敢的。

在這30節(jié)課里,可以說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課堂教學不得不讓我傾媚和贊嘆。因為今天在這里不是開作文教學的總結會,我就不作說談。

下面我針對,我校教師作文教學的情況,談一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重課內(nèi),輕課外。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作文教學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力求在課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正確的,也應該遵守的。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按課時計劃,每周也就是兩課時的作文教學。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積累,作文能力也不能靠單一的課堂教學,還需要學生從閱讀中積累知識和提煉技巧,還要靠生活的觀察和社會實踐等因素豐富作文的素材。過程實質(zhì)是一個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作文教學渠道。而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教師把作文的指導只局限在課堂教學上,由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課堂教學也就只能做到審清題目要求和激發(fā)寫作興后,就讓學生動筆寫作文。由于脫離生活的實踐和觀察思考,學生一動筆就是套話連篇,或者枯燥無味。要寫好作文,必須把作文教學延伸到課外,如果每次作文都有觀察實踐、搜集信息、活動體驗的基礎,那么再回到課堂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學生不會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素材,沒有感悟,不知道寫什么,這是寫作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多練筆,要多練筆,光靠課堂是不行的,教師一定要提供多練筆的契機。比如,充分利用的參觀活動、意義假日、娛樂游戲、社會公益等活動,讓學生寫見聞、寫體會、寫日記。也就是說,能讓學生動筆的活動,就讓學生動筆。這樣做是課外求發(fā)展,課內(nèi)求質(zhì)量,課內(nèi)和課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補,才有望提高作文的能力。

2、重教材,輕自主。

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唯書唯上的觀念依然嚴重,甚至是不可動搖的。認為教材是國家下發(fā)的,教材是統(tǒng)編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須用,還要用好。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怎么用教材應該有教師的自主權。特別作文教學,年復一年寫著同樣的題目,學生厭煩,教師也厭煩。教學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創(chuàng)新,今年你是這樣教的,來年那個教師還這樣教,這樣的乏味的作文教學,怎么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水平呢?我們說,重視教材不等于完全尊重教材的作文命題。我們完全可以修訂,甚至是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教學的素材非常廣泛,某個事件,某個見聞,某個活動都可以作為作文訓練的載體或內(nèi)容。在今年的作文教學評比活動中,我看到很多教師,打破教材的規(guī)定,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設計了很有特色的作文教學。因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選擇的,所以課堂教學很有個性。這就打破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學模式。我記得,阜蒙縣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節(jié)作文教學《詩歌創(chuàng)作》,這節(jié)課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從小學教材編排看,很少有詩歌寫作的訓練,而事實經(jīng)過訓練學生完全有這樣的能力。包老師先從背誦詩詞入手,揭示作文內(nèi)容,然后以秋天為話題,讓學生談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導在觀察事物的時候,都有一種感受,那就好似見物生情。秋天是豐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當你看到落葉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呢?讓學生拿起手中的落葉,讓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玩味。這片落葉在學生的眼里,不僅僅是個落葉,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透過落葉仿佛眼前多彩的秋天畫面,仿佛看到大雁南歸,仿佛聽到落葉的哭泣,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

言、行動。通過課堂中的對話與交流,激發(fā)了學生真摯的情感。然后教師讓學生新遍這個童話。這節(jié)作文課,是教師獨立思考基礎上設計的作文教學,由于學生從未經(jīng)歷過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還有教師執(zhí)教的《蛋殼的堅固與脆弱》,這是一節(jié)活動作文。教師先讓學生操作一個小實驗,用尖銳的硬物擊蛋殼凸面和凹面,然后讓學生得出結論。實驗僅是作文教學的載體,關鍵是讓學生怎么把這個實驗過程寫出來——寫清楚,寫具體,寫條理。在寫之前,老師還給學生提供了詞語超市。從聽課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活動作文,談不上是教學方式的穿心創(chuàng)新,但是,從學生角度上來看,確實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感受——原來作文也可以這樣學。

我想,作文教學不能老守一個模式,要時常給學生一種新鮮和好奇的感覺。就像我們穿衣服和吃飯一樣,總穿一件衣服,吃一樣飯,肯定覺得沒有生活的樂趣。教學也是一樣,時常的調(diào)調(diào)口味,改變一下教學方式,可能就會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吁作文教學的自主性。

3、重興趣,輕方法。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說學生沒有作文興趣,那么也不可能寫好作文。問題是我們重視作文興趣的同時,是不是也忽視了一些基本的訓練呢?新課改以后,小語界提出作文教學要尊重兒童的興趣,放手讓學生自由作文,提出“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于是大家去遵從了,去實踐了。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和過去學生作文相比較,不但能力沒有提高,反而呈現(xiàn)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xiàn)為文不條理,句不成段,廢話連篇,甚至是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如果我們六年的作文都這樣搞,語文真成了憂患的語文。

興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學習光有熱情不行,在有熱情的基礎上還要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還要研究以下怎么走是正確的,是高效的。那么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說學生作文不是教出來的,是自己通過練筆感悟出來的,要讓學生寫作有個性,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贊成這樣的觀點。方法是鑰匙,方法是工具。我們已經(jīng)探討出來的方法,并且是有效的方法,為什么不教給學生呢?難道讓學生走了許多彎路,再回過頭來領悟方法就好嗎?什么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大量信息,獲得最佳的學習方法,然后主動去獲取知識,這是才是有效的教學。也是這樣。我欣喜的看到,我們今天的這三節(jié)作文教學。都不失作文方法的指導——包括怎么觀察,怎么想像,怎么寫具體。

我們知道作文的文體不同,寫作方法也不一樣,寫人有寫人方法,寫事有寫事的方法,寫景有寫景方法,這些基本的規(guī)律,應該在作文指導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

4、重大文,輕小文。

所謂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園地的作文。一個學期八個單元,學生就寫八次作文。通常還有不負責的教師,八個作文也可能沒寫全。如果一個學期僅憑八次作文訓練來提高作文能力,效果甚微。

教師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練筆相當少,所以教師就忽視了這樣訓練。小練筆可以隨時的進行的,只要學生有興趣,有時間,就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寫幾句話,寫個片斷,寫一片日記,都是小練筆。另外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資源,比如課文的空白處,結尾的延伸處,生活的聯(lián)系處,文體的模仿等,都是練筆的很好契機。

5、重保守,輕創(chuàng)新。

所謂保守,就是延續(xù)多年作文教學的老路子,不敢放開手腳。比如,高年級作文教學課堂結構基本是:審清題目與要求——拓展寫作思路——編寫寫作提綱——動筆寫作——交流評議。我不是說這樣的教學結構不好,而是覺得太陳舊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模仿他人作文教學的套路,沒有自己個性的設計。原來在公開課《爭做推銷員》,這節(jié)作文教學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作文教學要創(chuàng)新,要敢于創(chuàng)新,包括作文的內(nèi)容和方法,以及教學的形式。

6、重指導,輕評價。

很多教師把作文教學的力量都花費在指導上,當然,沒有很好的作文指導,學生也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但是作文的評價也很重要。葉圣陶說,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怎么改作文,教學評價的起到反饋和規(guī)范的作用。很多老師指導完寫作就完事大吉,關于學生寫得好與壞,給個等級或分數(shù)就可以了。學生拿到教師評價的作文,多是一看等級,也就了事了。每次作文,學生必然存在共性和個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是全程的作文教學。有問題,不能留給下次,否則越欠越多。 關于作文評價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比如家長參與,文章發(fā)表,網(wǎng)絡互動都是很好的評價方式。 問題是,教師不愿意在這方面花費精力。因為作文教學牽扯精力實在是太大了。

以上,我分析了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下面我簡單談談關于作文教學建議:

1、深入研讀課程標準。

我們對課程標準并陌生,幾乎是天天講,天天學??墒钦嬲w會課程標準內(nèi)涵的太少了,特別是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提出的要求,沒幾個教師放在心里。在教師的心里,知道有這么課程標準,但是一到教學準備的時候,或盲目地尋找教學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學模式,或盲目地聽從領導的意見,或者頑固地憑自己的經(jīng)驗。課程標準必須學,并且要學透,只有理解了課程標準的內(nèi)涵,才不能失去語文教學的方向。

下面是摘抄語文課程標準中闡述:(課件展示)

課程總目標

1- 2年(低段)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3- 4年(中段)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nèi)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5- 6年(高段)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jù)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

7.課內(nèi)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教學建議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務必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2、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

教研活動總結發(fā)言篇十八

各位理事、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xxx,是來自xxx市xxx區(qū)的數(shù)學老師。我的論文主題是:山區(qū)學校數(shù)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3年大學畢業(yè)后我便一直在山區(qū)學校擔任數(shù)學教學,對山區(qū)學校的現(xiàn)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山區(qū)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基儲家庭條件、家長素質(zhì)、社會環(huán)境與城市學校相比較,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兩者間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需求大量的勞動力,因而山區(qū)農(nóng)村人員不再束縛在土地上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外出能輕輕松松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職位而待業(yè)在家。這讓山區(qū)農(nóng)村不再以“讀書跳農(nóng)門”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誤以為從此“讀書無用”,在實用主義思想的驅(qū)動下,很多家長和學生便失去了求學的源動力。通過近些年從家訪中了解到,在山區(qū)孩子的家長中,約占三分之一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學習,多學點知識;約三之一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任其自然;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從內(nèi)心深處就不希望他們的孩子一心放在學習上,后怕孩子升學對他們帶來經(jīng)濟上的壓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為自己減輕負擔。

山區(qū)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與城市學校相比較,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地處山區(qū),地形復雜,地廣人希全鄉(xiāng)一個年級不足130個學生,因為相互分隔很遠,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鄉(xiāng)鎮(zhèn)中心開設兩個班外,不得不在另兩個地方各開一班。資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設施陳舊落后。我們學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國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棟教學樓,而教師和學生宿舍還都是在破舊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學樓后才有了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要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老師們必須事先調(diào)配好,這也嚴重影響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近年來,生源在快速地遞減,教師隊伍也就只有讓其自然遞減,沒有增加新生師資力量的機會,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全校三個年級六個班,連同管理人員在內(nèi),共22個教師,30歲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在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9人,占總數(shù)的41%,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3歲??梢哉f,這樣的年齡結構是嚴重青黃不接的,學校也因此缺少足夠的活力。再者,由于早期山區(qū)學校沒有電腦設備,使得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教師至今還不能靈活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授課。

山區(qū)學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外界的新事物,知識面與生活條件均不可與城市孩子相提并論。很多學生對火車、高速公路等許許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認知基矗學生大多離校遠,而學校的住宿條件又只能讓很少數(shù)的非寄宿不可的學生在校住宿。有些離校遠一些的學生,早上6點鐘起床生火做飯,7點以前上路,冬天時要打著手電筒出門,8點鐘趕到學校時已是正式上課時間。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只有壓縮中午休息時間,以便下午早點放學好讓他們早點回家。特別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年齡,便要一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一邊還要替父母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不僅在成長中缺少關愛,也會影響學習。

種種問題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城鄉(xiāng)教育不均衡的具體反映。作為一名山區(qū)教師,在面對這種狀況時,當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應積極地尋找對策與方法,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在山區(qū)學校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學之路和化解疑難問題,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的。

首先做到:主動親近學生,適時個別輔導。山區(qū)學生大多膽小,怕見老師,不大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心中的疑問。這需要教師先主動地找學生溝通,建立一種平等、可親的關系,讓學生樂意親近自己。我教過的一個汪姓的學生,屬單親家庭,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在家沒有人監(jiān)管,是典型的“留守兒童”,身上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剛從小學升到初中時,上課不聽講、課后不做作業(yè)。為了幫助其搞好學習,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我?guī)缀跆焯炖谜n余時間找他進行單獨輔導,糾正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這個學生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認真聽講、及時完成家庭作業(yè),能主動接近老師,待同學友好,學習上有很大進步。

當學生在學習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需要家長配合時,作為山區(qū)老師,也常常是主動“找上門去”與家長溝通,很難象城市學校那樣家長主動了解孩子的情況。因此,作為山區(qū)老師,更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記得兩年前,有位學生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一打聽才知道,是他父親常邀鄰居來家打麻將,喧鬧聲影響其學習。為此,我曾登門做家長的工作,家長也因此受到感動而不再邀鄰居來家打麻將,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

其次就是:淡化升學目標,強調(diào)實際應用。既然家長和學生中有許多人認為不能升學、數(shù)學沒有實用性,“讀書無用”,那么我們就應強調(diào)數(shù)學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品質(zhì)和能力的作用,讓家長和學生對數(shù)學課程有更深更高層次的認識。本人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都特別強調(diào),對數(shù)學的學習不只是為了升學,而是通過學習數(shù)學這一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一種對事認真、細致的品質(zhì)和提升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學生在進行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運算時,最易出的錯誤就是符號上出錯,有時從上一行抄到下一行也會把“—”號漏抄。我便利用這一問題,對學生及學生家長強調(diào),我們不斷地進行這種數(shù)學運算練習、矯正錯誤,不僅僅是解決學習數(shù)學的問題,而更多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對事認真、細致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有利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數(shù)學中的許多解題方法、思維方式,在生活中也同樣應用得到。讓學生和家長對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而不是局限于學數(shù)學只是為了升學或解決簡單的計算。

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本人更多地注重山區(qū)的特點,多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感性認知基礎進行教學。例如:學習七年級第三章(人教版)油菜產(chǎn)量計算這一節(jié)時,我先詢問幾個學生這幾年家中水稻、油菜的種植情況和產(chǎn)量問題,聯(lián)系他們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激發(fā)興趣,然后轉入到課本例題,讓大家通過解決課本例題的同時來掌握處理自身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學習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充分利用學校現(xiàn)有的條件,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的認識初步”時,本人便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選取的一些圖片比如立交橋、民居建筑等作較為詳細的介紹。同時,在圖片篩選時,注意適當選取學生身邊的實物,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生活中數(shù)學問題的存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山區(qū)老師,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應更多地注重山區(qū)的特點、克服困難,設法聯(lián)系學生的感知基礎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需要”而激發(fā)興趣,令其由被動走向主動。我們也常說“需要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真正感受到“需要”而做到“我要學”,認為學有所用時,我們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作為一名山區(qū)教師,當然希望學校的教學設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基本上能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進行教學。也希望能到外面參加一些培訓學習,開拓視野。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愛山區(qū)孩子的成長。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