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將復雜的信息和觀點歸納整理,從而更好地把握核心要點。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需要有系統(tǒng)性的思考和分析。每一篇總結都是我們成長的見證,珍藏起來吧;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一
(一)課標分析。
分析《課程標準》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或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節(jié)教材內容與前后相關內容(包括初中教材)間的聯系。
(三)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分析。
2.學生在本節(jié)內容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分析。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識與技能上重難點。
2.過程與方法上重難點。
(六)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學準備。
1.學生(包括探究方案準備和分組等)。
2.教師(包括教學用具實驗用品的準備)。
3.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并闡明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學過程(課堂實錄)。
(一)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jié)新課的教學引語及導入方案,教學引語及方案要著力于起到“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格式》。
(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每節(jié)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
(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在這一部分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fā)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三)課堂總結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tǒng)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fā)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四)課后作業(yè)。
要素。
內容。
權重。
體現基礎教育課程。
改革理念。
的評價方法和理念的體現,等等。
35。
符合設計規(guī)范。
運用教學設計模式和操作規(guī)范設計方案,體現化。
學教學特點,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及其依據表述清晰。
25。
原創(chuàng)與特色。
對化學問題的處理、教學過程、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有。
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
20。
實踐中可行。
學實踐的檢驗,有教學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20。
總分。
100。
說明:
1、全部教學過程的闡述要簡明,要求表明具體的教學流程和教學策略的主要內容,教學流程圖的制作規(guī)范。教學過程提倡采用敘述與流程圖相結合的方法闡明,也可以用敘述和恰當的表格闡明。不能用完全預設的師生一問一答的對白式敘述。
2、全文字數一般在3~5千字。
3、為便于匿名評比,作者姓名、單位另紙打印,作封面裝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二
高中化學新教材的實施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fā)展的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主動進行交流。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一節(jié)《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在課程內容標準中主題2化學實驗基礎中是這樣規(guī)定的:讓學生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等實驗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并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的思維活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好奇心強,同時以具備一定的實驗技能。知識儲備上,他們已經熟悉了過濾和蒸發(fā)這兩種固體液體的分離方法,但對于兩種都是液體的`混合物如何分離還不太明確,有這方面的學習渴望,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對實驗現象及結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還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師不失時機的引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蒸餾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學難點萃取的操作。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實驗操作。
2、了解蒸餾原理,練習蒸餾操作。能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會用合理的方法檢驗離子。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操作和實驗安全問題的分析,讓學生對實驗探究有進一步的認識2、通過對初中常見物質分離與提純以及分離提純物質一般方法的復習鞏固,培養(yǎng)學生綜合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驗設計和評價辨析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四、教學用品、教學手段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學用品。
藥品:制取蒸餾水裝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燒杯、鐵夾臺、鐵圈、ccl4、碘水。
(二)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實驗探究。
(三)主要教學方法啟發(fā)、誘導、閱讀、討論、實驗探究、練習五、教學流程示意圖。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三
權重。
體現基礎教育課程。
改革理念。
的評價方法和理念的體現,等等。
35。
符合設計規(guī)范。
運用教學設計模式和操作規(guī)范設計方案,體現化。
學教學特點,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及其依據表述清晰。
25。
原創(chuàng)與特色。
對化學問題的處理、教學過程、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有。
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
20。
實踐中可行。
學實踐的檢驗,有教學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20。
總分。
100。
說明:
1、全部教學過程的闡述要簡明,要求表明具體的教學流程和教學策略的主要內容,教學流程圖的制作規(guī)范。教學過程提倡采用敘述與流程圖相結合的方法闡明,也可以用敘述和恰當的表格闡明。不能用完全預設的師生一問一答的對白式敘述。
2、全文字數一般在3~5千字。
3、為便于匿名評比,作者姓名、單位另紙打印,作封面裝訂。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四
本節(jié)內容為高中化學新課程(人教版)選修4的第四章電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該內容學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是該內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個鹽橋內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對指導學生了解生活中電池使用原理、金屬腐蝕和防護,研究探索發(fā)明新電池有重要意義。
已有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有初步認識;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局限認識:氧化劑和還原劑只有接觸才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發(fā)展方向:通過實驗活動對原電池原理形成完整認識,提高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深入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有更完整的認識。學會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總反應。能根據反應設計簡單的原電池。過程與方法:通過pb—cuso4電池的設計活動,感悟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設計原電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國家作出貢獻,感受原電池原理應用于化學電源開發(fā)的關鍵作用。
教學重點:原電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完全分開在兩極(兩池)發(fā)生及鹽橋的作用。
以“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實驗探究,自主分析設計”的學習方式學習。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不斷深入認識原電池原理和形成條件,最終實現知識和能力上的跨越。
(1)情境導課:讓學生舉一些手機、電子表等新型電池例子。聯系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欲望。
(2)回顧原電池:復習基本概念,溫故而知新。
學生回憶原電池的有關內容,調動學生思考,回憶概念為后期探究作準備。板書(便于學生直觀記憶、理解掌握)。
1.概念。
2.電極名稱。
3.構成條件。
4.原電池工作原理(課件展示微觀過程)。
(3)設計原電池:(板書)。
活動一、依pb+cuso4=pbs04+cu反應,自主設計原電池。紙上談兵重溫原電池原理。
活動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此原電池反應。實踐出真知,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三、成果展示:學生寫出有關電極反應方程式,進行練習。
活動四、學生總結單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形成整體思維模式。
活動五、學生評價原電池:電流不穩(wěn),引出新發(fā)明。
(4)改良原電池:(板書)啟發(fā)分析電流不穩(wěn)定的原因,引導雙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學習課本知識,按實驗小組發(fā)放鹽橋,重新實驗。探討鹽橋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5)鹽橋的作用:(板書)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
1.補充電荷。
2.使裝置形成閉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轉化率。
(6)結尾的設計:學生談談學習本節(jié)的感受,情感表達及分享。
總體設計思想: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親手實驗,觀察現象,提出疑問,自主解答,自主設計,合作評價。在自主提問的過程中推動課的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問題意識,學會實驗,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學會設計、學會合作、學會評價。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五
(一)課標分析。
分析《課程標準》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或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節(jié)教材內容與前后相關內容(包括初中教材)間的聯系。
(三)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分析。
2.學生在本節(jié)內容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分析。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識與技能上重難點。
2.過程與方法上重難點。
(六)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學準備。
1.學生(包括探究方案準備和分組等)。
2.教師(包括教學用具實驗用品的準備)。
3.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并闡明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學過程(課堂實錄)。
(一)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jié)新課的教學引語及導入方案,教學引語及方案要著力于起到“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格式》。
(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每節(jié)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
(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在這一部分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fā)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三)課堂總結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tǒng)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fā)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四)課后作業(yè)。
要素。
內容。
權重。
體現基礎教育課程。
改革理念。
的評價方法和理念的體現,等等。
35。
符合設計規(guī)范。
運用教學設計模式和操作規(guī)范設計方案,體現化。
學教學特點,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及其依據表述清晰。
25。
原創(chuàng)與特色。
對化學問題的處理、教學過程、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有。
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
20。
實踐中可行。
學實踐的檢驗,有教學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20。
總分。
100。
說明:
1、全部教學過程的闡述要簡明,要求表明具體的教學流程和教學策略的主要內容,教學流程圖的制作規(guī)范。教學過程提倡采用敘述與流程圖相結合的方法闡明,也可以用敘述和恰當的表格闡明。不能用完全預設的師生一問一答的對白式敘述。
2、全文字數一般在3~5千字。
3、為便于匿名評比,作者姓名、單位另紙打印,作封面裝訂。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六
2、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tài)度。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2、鈉在空氣中加熱的實驗現象的解釋五、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觀察法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
實驗儀器:小刀、鑷子、濾紙、三角架、酒精燈、燒杯、火柴、坩堝、坩堝鉗、蓋玻片實驗藥品:鈉單質、酚酞、稀硫酸銅溶液、蒸餾水、鹽酸七、教學過程八、板書設計九、課后作業(yè)1、鈉的物理性質:顏色_________,熔點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七
自查自糾——提出疑點——討論釋疑——點撥。
總結。
說明:
首先,分發(fā)試卷后,先由學生自主查漏補缺,找出自己的疑點。然后,在組內討論解決,對于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代表匯總后展示在演練板上,再由組間討論解決,討論結果由各組代表進行口頭或書面展示。
最后,教師針對展示情況進行點撥、總結出易錯易混點以及原因和解決對策。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八
教材的編者在編寫教材理論知識結構時,根據教學理念都精心設計了學生開闊視野環(huán)節(jié)及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教材中具體設計如下“:實驗探究”“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交流”等,這樣的設計意圖是為了給學生學習化學提供指引方向。所以,對于傳統(tǒng)理念下的化學教材來說,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材為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提供了模板,而且還提供了可使用的教學參考資料,從而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方便,減輕了教師查找新課程資料的工作負擔。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正確處理好教學設計與教材的關系,以教材作為理論依據,但也要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教材編寫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編寫者針對大多數高中學生的一般心理情況,以及已經形成的化學知識及生活經驗而設計,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學習情況,這樣就要適當改變相應的教學設計,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全面合理地進行教學。
由于每位教師文化素養(yǎng)及掌握專業(yè)知識的程度不同,教材的活動設計不可能適合每位教師的授課風格,因此在進行授課前,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從而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以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仔細研究高中化學教材,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所以說,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只有正確處理好教學設計與教材的關系,才能更好地進行相關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林曉華 單位:吉林省琿春市第一高級中學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九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4.使學生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了解摩爾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
5.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概念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強調解題規(guī)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jié)內容主要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和摩爾質量。這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物質的量這個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容易和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因此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微粒數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關于摩爾質量,教材是從一些數據的分析,總結出摩爾質量和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的區(qū)別和聯系,自然引出摩爾質量的定義。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本節(jié)還涉及了相關的計算內容。主要包括: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微粒個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的計算。這類計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有關化學計算的能力,還可以通過計算進一步強化、鞏固概念。
本節(jié)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本節(jié)難點: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1.在引入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時,可以從學生學習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解物質的量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橋梁,可以適當舉例說明。
2.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不能拆分。它和物質的質量雖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比,加以區(qū)別。
3.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但是這一概念對于學生來講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對高中化學的畏懼,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應注意分散難點,多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發(fā)學習興趣。
4.應讓學生準確把握物質的量、摩爾的定義,深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1)明確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以微觀粒子為計量對象的。
(2)明確粒子的含義。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單一粒子,也可以是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3)每一個物理量都有它的標準??茖W上把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數定為1mol作為物質的量的基準。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因此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為6.02×1023mol-1,在敘述和定義時要用“阿伏加德羅常數”,在計算時取數值“6.02×1023mol-1”。
5.關于摩爾質量。由于相對原子質量是以12c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把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常數作為物質的量的基準,就能夠把摩爾質量與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聯系起來。如一個氧原子質量是一個碳原子質量的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數,所以1mol氧原子質量是1mol碳原子質量的倍,即。在數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給物質的量的計算帶來方便。
6.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本節(jié)的另一個重點。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使學生加深、鞏固對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質的量與微粒個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復習提問:方程式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思考:方程式的含義有:宏觀上表示56份質量的鐵和32份質量的硫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88份質量的硫化亞鐵。微觀上表示每一個鐵原子與一個硫原子反應生成一個硫化亞鐵分子。
導入:56g鐵含有多少鐵原子?20個鐵原子質量是多少克?
回答:質量、長度、溫度、電流等,它們的單位分別是千克、米、開、安(培)。
投影: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
講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質及其變化時,很需要把微粒(微觀)跟可稱量的物質(宏觀)聯系起來。怎樣建立這個聯系呢?科學上用“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量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工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特別是在中學化學里,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核心和基礎。這同初中化學計算以質量為基礎不同,是認知水平提高的表現。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應注意這一變化。
板書:第一節(jié)物質的量。
提問:通過觀察和分析表格,你對物質的量的初步認識是什么?
回答: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摩爾是它的單位。
講述:“物質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減字。初次接觸說起來不順口,通過多次練習就行了。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小編與大家分享高中化學的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一
(一)
必修模塊要求選修模塊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yè)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yè)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并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yǎng)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
材料發(fā)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文明使,鑒于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jié)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鋼鐵工業(yè)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tài)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范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jié)的知識重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三、
(一)
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鑒于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jié)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銅合金在工業(yè)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于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這節(jié)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一)上網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史
(二)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于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于合金的小論文。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評價的內容評價細目結果備注
abc
主題選擇1、為什么選擇此設計思路?
2、對能否完成好此設計思路是否進行論證?
活動過程評價1、學生的參與意識
2、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資料對所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是否有恰當的幫助?
資料收集與整理1、小組成員能否分工?通過多種手段收集相關資料?
2、能否對收集資料進行有序的分類整理?
3、收集的資料是否充分并能圍繞設計思路?
交流與表達1、能否對所選設計思路作準確、有條理的表達?
2、能否對他人觀點做準確、恰當的補充?
3、能否對他人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質疑并能正確回答他人質疑?
整體評價1、參與意識
2、合作意識
3、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交流表達能力
5、查閱和整理資料能力
6、處理現場提問的應變能力
整體表現評價結果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一
掌握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過程,了解鈉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并分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觀察描述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重視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對學科實驗的興趣,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精神。
重點: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及其分析。
難點: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及其分析,促進學生探究學習。
實驗用品:小燒杯、小刀、玻璃片、濾紙、鑷子、酚酞、水、鈉。
實驗法、問題探究法、講解法。
【引入】同學們,通過理論課上我們對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的學習,已經對鈉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屬鈉與水的反應實驗將會讓大家與金屬鈉有深度的熟悉。
【實驗探究】出示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的樣品。
(學生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鈉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鈉與煤油不反應)。
【實驗探究】用鑷子取一小塊金屬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層,觀察表面的顏色;將其放置在空氣中,觀察表面顏色的變化。(同學觀察并說出現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結論?)。
結論:鈉質軟,銀白色。
【實驗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然后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燒杯中,觀察實驗現象。(學生討論現象,教師歸納)。
浮鈉浮在水面上,小于水的密度;
熔鈉熔化成銀白色的小球;反應放熱,熔點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處游動;有氣體產生;
響水面上有嘶嘶的聲音;有氣體產生;
紅燒杯中的溶液變紅;有堿生成,naoh。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跟大家一起討論了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法等,總結如下:
1.物理性質:。
色狀:銀白色固體;熔點低;硬度小,質軟;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學性質:。
金屬鈉與水反應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二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設計就是教師運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對教學資源及教學活動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規(guī)劃,以求達到一定教學目標的過程?!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應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边@就要求我們所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應著眼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著眼于學生化學綜合素養(yǎng)的構建。更新教育理念,關注人的發(fā)展,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設計必然會帶來出其不意的效果。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是建立在學習理論、系統(tǒng)科學、社會科學、心理學、哲學、技術等多個學科基礎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谡n程標準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可從以下幾個要點進行操作:
教學設計是為學習者的學習服務的,所以在設計之前,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能力基礎、知識儲備、興趣愛好、課外閱讀等方面的情況,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實踐證明:對同一問題,由于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結果。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關注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發(fā)展的動向。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既不能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讓學生不能回答致使課堂教學陷入被動;也不能低看學生水平,否則學生激發(fā)不起求知欲望,思維活動將陷入“鈍化”狀態(tài)??傊?,教學設計要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利用學生學習的最佳期限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只有課堂教學設計恰好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中,激活“最近發(fā)展區(qū)”時,教學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問題引領,激活思維。
現代研究表明:感知不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引起學生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問題;人的思維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更是思維的動力?;谡n程標準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提倡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新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設計。教師并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如在學習鹽類水解時,首先由“酸的溶液顯酸性,堿的溶液顯堿性,那么鹽的溶液是否一定顯中性?”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設疑:要想知道鹽的溶液是否顯中性,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經過學生實驗,得到實驗結果:nacl溶液顯中性,ch3coona溶液顯堿性,nh4cl溶液顯酸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又設計了一組有啟發(fā)性的由淺入深的問題:(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電離?(2)ch3coona溶液顯堿性,說明什么問題?(3)結合水的電離平衡分析,影響c(oh-)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析nh4cl溶液顯酸性的原因?(5)鹽類水解的實質是什么?(6)總結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的關系?(7)比較ph值均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的大小等。引導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層層推進,接近目標――鹽類水解的實質。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讓他們學會了探究問題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主動探索,總結規(guī)律,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三、內容設計應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化學問題,如加碘鹽、維生素的攝取、食品中的添加劑、廢舊電池的收集與處理、水體污染、新能源的開發(fā)等。在教學設計時,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學,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社會責任感?!缎抡n標》也明確指出:高中化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依據這一理念,筆者常采用“源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設計模式:首先,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的學習情境,引出化學問題;其次,應用已有的化學知識探求問題的解決途徑;最后,再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這樣的設計,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同時,也能引導他們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養(yǎng)成關心社會的積極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鹵素》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引入了“加碘鹽”,設計的問題如下:(1)加碘鹽中加入含有碘元素的物質是什么?(2)如何證明一袋食鹽是加碘鹽?(3)如何正確使用加碘鹽?(4)加碘鹽應如何保存?(5)如何測定加碘鹽中碘的含量?(6)碘與人類健康的關系?(7)人類補碘的途徑有哪些?由于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實驗探究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三
分析《課程標準》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或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節(jié)教材內容與前后相關內容(包括初中教材)間的聯系。
(三)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分析。
2.學生在本節(jié)內容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分析。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識與技能上重難點。
2.過程與方法上重難點。
(六)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學準備。
1.學生(包括探究方案準備和分組等)。
2.教師(包括教學用具實驗用品的準備)。
3.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并闡明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學過程(課堂實錄)。
(一)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jié)新課的教學引語及導入方案,教學引語及方案要著力于起到“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
(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每節(jié)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
(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在這一部分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fā)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三)課堂總結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tǒng)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fā)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四)課后作業(yè)。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四
設計意圖:
在我園年俗表演中,我們邀請了皮影藝人為孩子們來進行表演,在表演的藝術中,孩子。
們對皮影戲這門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園也為孩子們開設了有關皮影戲。
的活動,希望孩子們通過這樣的活動,了解皮影戲,學習制作皮影并嘗試表演。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皮影戲的有關知識,知道表演皮影戲需要用到的`一些道具。
2、了解制作皮影的材料和制作過程。
3、激發(fā)幼兒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了解欣賞皮影戲。
天我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我特別特別喜歡的故事《小小的早餐》,請你們欣賞一下。
2、幼兒觀看,教師表演。
引導幼兒說出皮影戲,知道表演皮影戲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燈影戲”,就是通過我們這。
個戲臺幕布后面的燈光投射出我們這個活動皮影的影像,這種表演形式我們叫他“皮影戲”
也叫做“燈影戲”
讓幼兒探索,嘗試說出皮影的制作過程。
為了做工方便保存方便,我們現在都是用塑料板紙來制作皮影的。
師:孩子們,我們制作皮影一共分為幾步呀?
幼:三步。
師:第一步是繪制皮影,第二步是剪切,第三步是將材料把皮影卡連接在一起。
教師示范制作過程。
二、幼兒制作皮影,教師巡回指導。
三、表演皮影戲。
每組幼兒表演不同的主題。
四、活動延伸。
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分享給班級里的其他小朋友,那我們帶著這些皮影給其他小朋友進行表。
演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五
必修模塊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選取的代表物都與生活聯系密切,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聽到的和摸到的,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為滿足公民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提供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識,使學生從熟悉的有機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認識到有機化學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好最基本知識基礎、幫助他們了解有機化學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法,激發(fā)他們深入學習的欲望。
苯就是幾種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為必修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苯的物理性質、分子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對學生苯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苯分子結構中特殊的化學鍵決定了苯的化學性質。它是對中學階段烴類成鍵知識以及性質的總結與拓展。學好苯的知識對后續(xù)有機物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能利用物質的結構推斷物質的性質,利用物質的性質來推斷物質的結構。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習苯的知識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甲烷和烷烴、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的結構特征和特征反應。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這些知識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先行組織者”,苯有關知識的學習要以此為基礎,注意新知識和“先行組織者”之間的聯系。學生運用“先行組織者”對苯分子的結構進行推測,繼而根據分子結構推測苯的化學性質。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例舉苯的主要物理性質(顏色、狀態(tài)、熔點、沸點);掌握苯的分子結構并能夠描述其結構特征;通過苯與溴、濃硝酸等反應,掌握苯能燃燒、易取代、難加成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苯為例,論證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辨證關系;參與苯分子結構的探究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發(fā)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顯地表現出科學解釋必須與實驗證據、自然觀察相一致的實證精神;
能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科學家們提出的理論在當時具有的意義,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體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認識技術的更新對科學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以假說的方法研究苯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和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以化學史為載體的科學探究法。
20xx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這一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根據建構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教學設計思想,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在構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時,采用的是“拋錨式教學”。
本節(jié)課沿著歷史的發(fā)展脈絡設置了八個學習任務,將一個完整的發(fā)現苯、認識苯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運用引導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親歷“苯的發(fā)現之旅”,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樂趣,訓練科學方法。本課采用化學史和科學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把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苯分子結構假說的提出和證實(或發(fā)展)串聯起來,按科學發(fā)現基本過程的順序設計教學程序。從發(fā)展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的角度出發(fā),先啟發(fā)學生自己寫出c6h6可能的鏈烴結構簡式,然后設計實驗否定苯具有鏈式結構,從而發(fā)現并明確問題。再通過介紹凱庫勒等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從運用假說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并體驗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
依據心理學知識,人類獲取的信息80%來源于視覺,多種感覺協(xié)調運用時,獲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幻燈片與板書結合的呈現方式增強信息刺激力度,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盡可能多地獲取有效信息。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六
能說出氨氣的理化性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閱讀,提高觀察、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氨氣理化性質及用途的研究,提高學習興趣,體會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氣的理化性質。
【難點】噴泉實驗。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演示實驗】首先我給大家演示一個有趣的實驗,叫做噴泉實驗。倒置的燒瓶中裝滿氨氣,膠頭滴管中有少量水,老師在燒杯中的水里滴加少量的酚酞。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觀察并回答】將膠頭滴管中的水擠入燒瓶后,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很快倒吸進入燒瓶形成噴泉,同時水由無色變成紅色。
【教師引導】同學們,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這說明氨氣有哪些性質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具體來學習《氨氣的性質》。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實驗4-8的內容,解釋噴泉實驗中所出現的實驗現象。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七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tǒng)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jié)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酸?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硝酸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硝酸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瘜W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趣味運動會申請書(匯總15篇)
- 保密人員工作調研報告(優(yōu)質14篇)
- 最新醫(yī)院耗材供貨合同(優(yōu)秀11篇)
- 半掛車購車合同(優(yōu)質17篇)
- 安全隱患處罰通知單(大全10篇)
- 2023年入伙合同的清算(大全14篇)
- 2023年增項合同模版(大全12篇)
- 最新最新網絡工程師年終工作總結(精選20篇)
- 倉管員工自我評價范例簡短(大全8篇)
- 通信行業(yè)轉正申請書(優(yōu)質17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