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1-11 22:51:36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進行個性化調(diào)整,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合理運用。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教案示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一
為積極響應五寨縣教育局的號召,利用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傳統(tǒng)美德教育,培養(yǎng)中小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人生、勤勞樸實的優(yōu)秀品質,塑造學生健全人格,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積極營造書香校園,我校特制定《國學經(jīng)典誦讀進課堂實施方案》。
1、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是深化全民主題教育的需要。主題教育明確指出:“誦讀經(jīng)典是以青少年學生和干部職工為重點?!苯逃到y(tǒng)是開展主題教育的主陣地,在中小學廣泛開展經(jīng)典誦讀有利于推動師生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進校園活動的扎實深入開展,將對全社會開展經(jīng)典誦讀起著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
2、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打造高效課堂,已初見成效,步入常規(guī)階段,而高效課堂的打造,是一項教育基礎工程,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將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加大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應用,為振興和提升我鄉(xiāng)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3、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經(jīng)常誦讀經(jīng)典的學生,會養(yǎng)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yǎng)的良好習慣,能提高注意力、記憶力,增強閱讀興趣、寫作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促進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4、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是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需要?!稗k出各自特色”是《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向中小學提出的辦學要求。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寶貴資源,特色課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撐和主渠道。
此外,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可以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yōu)雅人格;使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激發(fā)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夯實文化功底;有助于培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校風。
二、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的措施。
1、開展范圍:初。
一、初二年級。
一、初二年級每周安排一節(jié)經(jīng)典誦讀課,結合早讀、大課間等時段,開展誦讀活動。
4、師資配備:盡可能配備專職教師,也可安排語文教師兼任,或利用電教設備進行音像教學。為使經(jīng)典誦讀活動順利開展,學校要投入一定資金為教師購買相關教學參考用書、音像資料,并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教師重點研究誦讀課的結構和方法,提高誦讀質量。
三、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的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國學經(jīng)典集中學習,對任課的教師進行國學經(jīng)典系列培訓,再讓其就國學經(jīng)典相關的篇目內(nèi)容進行自學,通過網(wǎng)上學習等形式,認識其他學校的教研活動,交流對國學經(jīng)典的理解。
2、開展系列國學經(jīng)典教育的研討活動。鼓勵我校教師大膽嘗試上國學經(jīng)典研討課,通過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突出我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使學生充分認識國學經(jīng)典進校園的深遠意義。
3、課內(nèi)外結合。各學科有機結合、點滴交叉為輔,充分運用校園展板等陣地,通過課內(nèi)外等途徑,做好宣傳工作,形成國學經(jīng)典誦讀推進體系。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每兩周至少寫出一篇感悟頗深的心得體會或一篇讀書筆記,在全校板報中進行展覽。
4、重視實踐,普及推廣。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精心策劃和組織開展誦讀經(jīng)典主題活動,通過校園板報、朗誦比賽、演講征文、文藝匯演等形式,使學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將國學經(jīng)典進課堂活動推向校園,擴大國學經(jīng)典進校園活動的影響力,全面普及推廣國學經(jīng)典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國學資源,每學期每班召開兩次體現(xiàn)國學主題的班隊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利用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讀書節(jié)、青年節(jié)、兒童節(jié)、建隊節(jié)等節(jié)日和推普周、弘揚民族精神月開展國學經(jīng)典進課堂實踐活動。
5、收集材料,注重宣傳。要重視收集活動開展過程的方案、圖片資料,并適時在學校展出,多渠道、多方位宣傳學校開展國學經(jīng)典進校園活動。
6、分步實施,逐步推進。要及時總結國學經(jīng)典進課堂活動的成效和方法,教研室應不斷對此項活動的開展情況、經(jīng)驗和方法進行調(diào)研,以便制定后續(xù)推進的方案和措施,使國學經(jīng)典進課堂持久、深入、廣泛開展。
四、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的評估辦法。
1、教研室成立國學經(jīng)典評估小組,對開展情況進行指導、督察、評價。
2、每學起期舉行一次國學經(jīng)典誦讀成果展評活動,對各班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進行抽測、評比,對各班學生誦讀過關率進行統(tǒng)計,并評出優(yōu)秀學生和優(yōu)秀輔導教師。
3、每學期期末開展一次國學經(jīng)典品生、品社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評選出“國學經(jīng)典學習能手”。
五寨縣第四中學。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熟讀《弟子規(guī)》入則孝部分。
2.通過講解及活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感受孝心的魅力。2.聯(lián)系實際,抒發(fā)孝心。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弟子規(guī)》知識搶答賽。
二、熱情誦讀,齊誦《弟子規(guī)》——入則孝。1.讀書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嗎?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齊誦《入則孝》部分。3.小組比賽讀。
三、進入主題,講解“親有疾——不離床”部分。討論:
1.怎樣做才是孝順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覺是怎樣的呢?生病的時候你最希望身邊的人怎么照顧你?
3.父母生病的時候會怎樣想,他們希望我們做子女的怎樣做呢?4.古時候,孝順的兒女是這樣做的(出示ppt: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有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生說,教師補充)。
5.感動你的地方是哪里?(藥先嘗,不離床)父母心中會怎樣想呢?
四、情景體驗,感悟孝道。
古時候子為父母嘗藥,是為了為父母試探藥的溫度。可是現(xiàn)在我們不能為父母嘗藥,因為亂吃藥是危險的。當父母生病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做呢?小組討論后請一個小組到講臺上表演。(一個扮演生病的母親,一個扮演兒子)請大家給出建議和意見。給予鼓勵。五、積極討論,解決問題。
1.我們班的同學們都很聰明,現(xiàn)在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他解決嗎?
2.講述故事:“小明想跟媽媽學家務,可是媽媽說只要專心學習就好了。小明要怎樣做?”同學發(fā)言。
3.你們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們覺得說服媽媽要注意哪幾點?(禮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媽媽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該怎么辦?(找機會再和媽媽講)。
六、情景表演,小組活動。
如果遇到下列問題的時候,你會解決嗎?
講述:小明的爸爸隨手把垃圾扔到車窗外,小明該怎么勸說呢?小組活動,然后展示。七、總結升華,神情寄語。
孝心是最美的品質,孝順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孩子。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齊誦《入則孝》部分,結束本課。
滕曉榮。
一、活動目標:
1、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2、誦讀文言經(jīng)典,感悟人生哲理;
3、賞析美文,提高鑒賞能力;
4、增強對人類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重點:
1、在誦讀中悟人生哲理,增強審美能力。
2、開放式活動:有詞朗誦、配樂美文欣賞、唱詩詞。
三、活動課時:三課時。
四、活動準備:
1、學生背誦印發(fā)的小冊子中的內(nèi)容。
2、學生背誦《滿江紅》《少年中國說》。
3、學生學唱《水調(diào)歌頭》。
4、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或美文,并精心準備,把握節(jié)奏、感情、聲音大小、人員安排多種多樣。
五、活動過程:
(一)導課:人類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經(jīng)典文化。誦讀經(jīng)典我們會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學,體味各家的語言特色。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在經(jīng)典誦讀比賽中感受經(jīng)典文化的藝術魅力。
(二)措施與要求。
“誦讀”即為“出聲的讀”,達到“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鑒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證誦讀時間。每周一、三、五早讀時間及每周的晚自習時間為誦讀時間,天天堅持。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為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教師要提倡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要把以往課前一支歌換為一首詩,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2)教師要根據(jù)誦讀內(nèi)容與誦讀量,劃分每天的誦讀量,制定計劃,根據(jù)計劃誦讀并且要與學生一起誦讀??凑l讀得好,記得牢,鼓勵學生多誦多背。班級內(nèi)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或背誦比賽,激發(fā)學生誦讀的激情。
六、活動總結。
通過誦讀經(jīng)典詩文活動,引導師生養(yǎng)成了愛經(jīng)典誦詩文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誦讀的興趣,增加了小學生對中華經(jīng)典詩文的了解,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開啟學生心智、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還要把這項活動深入開展下去,并力爭取得更好的效果。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三
1、誦讀《三字經(jīng)》原文“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一段,理解其義,達到熟讀成誦。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拍鼙皇廊朔Q頌。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學重點:實踐中達到朗讀成誦。
教學難點:知道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拍鼙皇廊朔Q頌。教學準備:課前了解“三王”的故事。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大聲誦讀、品讀解意。
1、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2)指名讀。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初步感受語言的韻律美。(4)全班齊讀。
2、品讀解意,邊讀邊試解釋內(nèi)容。
(1)從這四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個朝代,夏統(tǒng)治了四百年,商朝統(tǒng)治了六百年,周朝統(tǒng)治了八百年。禹、湯和武王指的是三個君主。
(2)你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嗎?學生分小組說說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組推舉一名代表來介紹故事。
(3)小結:從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認為他們?yōu)槭裁茨艿玫绞赖娜俗鹁矗?/p>
(4)是啊,商湯、周武王和大禹一樣,也是非常善良、仁愛、開明的國君,所以這段經(jīng)文的意思是: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武王。這幾個德才兼?zhèn)涞木醣缓笕朔Q為三王。
(5)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再次誦讀,學生齊讀。
3、各種形式朗讀(1)學生練習朗讀(2)男生、女生賽讀(3)小組比賽讀。
4、背誦比賽。
a、重點字空留記憶夏()商()周()稱三王b、主句缺失記憶夏有禹()周武王()。
5、理解“稱三王”
(1)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個具體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畫而連其中”,三畫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間是頂天立地的一豎代表道,即孔子所謂“吾道一以貫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王,天下所歸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間的大道,它在人間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應該頂天立地,成為人群的典范和樣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統(tǒng)治方法。三王的統(tǒng)治用的是仁義道德,其結果就是無為而治,天下太平,這種政治體制是王道。歷史上描繪這個時期,是五日一風,十日一雨,萬民樂業(yè),天下太平。
三、聯(lián)系實際,感悟升華。
如果你長大后,做了市長,甚至是國家主席,你會怎么做呢?
四、課堂小結,提出希望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板書設計:
夏有禹,商有湯,周武王,稱三王《弟子規(guī)》教學設計東環(huán)路小學陳美麗教學目標:
1.熟讀《弟子規(guī)》入則孝部分。
2.通過講解及活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感受孝心的魅力。2.聯(lián)系實際,抒發(fā)孝心。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弟子規(guī)》知識搶答賽。
二、熱情誦讀,齊誦《弟子規(guī)》——入則孝。1.讀書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嗎?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齊誦《入則孝》部分。3.小組比賽讀。
4.古時候,孝順的兒女是這樣做的(出示ppt: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有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生說,教師補充)。
5.感動你的地方是哪里?(藥先嘗,不離床)父母心中會怎樣想呢?
四、情景體驗,感悟孝道。
古時候子為父母嘗藥,是為了為父母試探藥的溫度。可是現(xiàn)在我們不能為父母嘗藥,因為亂吃藥是危險的。當父母生病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做呢?小組討論后請一個小組到講臺上表演。(一個扮演生病的母親,一個扮演兒子)請大家給出建議和意見。給予鼓勵。
五、積極討論,解決問題。
1.我們班的同學們都很聰明,現(xiàn)在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他解決嗎?2.講述故事:“小明想跟媽媽學家務,可是媽媽說只要專心學習就好了。小明要怎樣做?”同學發(fā)言。
3.你們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們覺得說服媽媽要注意哪幾點?(禮貌,有道理,恭敬)4.如果媽媽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該怎么辦?(找機會再和媽媽講)。
六、情景表演,小組活動。
如果遇到下列問題的時候,你會解決嗎?
講述:小明的爸爸隨手把垃圾扔到車窗外,小明該怎么勸說呢?小組活動,然后展示。
七、總結升華,神情寄語。
孝心是最美的品質,孝順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孩子。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齊誦《入則孝》部分,結束本課。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四
為使每一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積淀厚重的國學底蘊,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以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jīng)典,積淀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yōu)雅人格;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激發(fā)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夯實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校風。通過誦讀國學經(jīng)典,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接受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二、課時設置。
1、每天早讀開設10分鐘誦讀國學經(jīng)典。
2、語文、品社課前的三分鐘訓練.六、具體措施。
1、加強教師學習國學經(jīng)典培訓。
首先,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國學經(jīng)典集中學習;其次對任課的教師進行國學經(jīng)典系列培訓,再讓其就國學經(jīng)典相關的篇目內(nèi)容進行自學。
2、開展系列國學經(jīng)典教育的研討活動。
鼓勵我校教師大膽嘗試上國學經(jīng)典研討課,通過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開展豐富多彩的“國學教育”競賽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
(1)寫一寫: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每兩周至少寫出一篇感悟頗深的心得體會或一篇讀書筆記。
(2)說一說: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每學年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和談學習國學經(jīng)典體會收獲的演講比賽,使學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3)比一比: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國學經(jīng)典吟誦比賽。
5、與家長共同進步。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因此,國學經(jīng)典的德育教育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學校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鼓勵家長誦讀和踐行國學經(jīng)典,學生與家長共同學習國學經(jīng)典,為子女做好榜樣。
七、評價方式。
1、每學期期末,由老師對每個學生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進行抽測、評比,對學生誦讀過關率進行統(tǒng)計。
2、開展一次國學經(jīng)典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評選出“國學經(jīng)典學習能手”。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設計紫陽二小王敏。
一、教材分析。
本冊婺源縣地方教材《朱熹家訓選讀》共分17課,本課時是第十二課《掩惡揚善》,原文內(nèi)容簡短,告誡人們對待他人的錯誤要寬容,對待他人的優(yōu)點則要大加贊揚。文中小故事《掩惡揚善》的仙崖禪師對待徒弟犯錯和進步時的不同態(tài)度,深刻地表現(xiàn)了掩惡揚善的美好品質。課文在體例上從“讀原句”、“說譯文”、“講故事”、“想問題”、“我踐行”五個方面進行編排,通俗易懂,使學生達到知和行的統(tǒng)一。
二、學情分析。
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本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真正地去感悟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魅力,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道德文化。
三、教學目標。
1、讀中習法,引導學生字正腔圓地誦讀文本,對文中原句做到熟讀成誦,誦讀成韻。
2、讀中感悟,結合釋文與故事,讀中理解掩惡揚善的具體行為,感悟傳統(tǒng)道德行為對人的積極影響。
3、學中反思,緊扣拓展,借助情境,學會以課文的處事準則,反思自己的行為得失,并能自覺地運用傳統(tǒng)文明準則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4、學中陶冶,誦讀中感受古代韻文的音韻之美,內(nèi)涵之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理解句子,品味句子。2.聯(lián)系實際,學習掩惡揚善的人生智慧。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理解“掩惡”與“縱惡”的本質區(qū)別。
六、教學流程《朱熹家訓選讀》教學設計評比。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師生動講述《梁上君子》的故事。
2、思考:你認為文中的陳寔是個怎樣的人?他這是怎樣的一種行為?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熹家訓選讀》第十二課——掩惡揚善,從古人的行為中,學習為人處事的真誠與寬容。
(二)字正腔圓,誦讀課文。
1、板書課文: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2、集體朗讀課文,提出誦讀要求:讀書貴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誦讀精神飽滿,咬字吐音清晰。(教師相機引導)。
3、釋文結合,讀文知意。
同學們對照注釋再讀讀譯文,理解“惡、善、掩、揚”的意思,比較分析“掩”字的古義與今義的不同。(小組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
掩——今義:遮蔽,遮蓋。古義:寬容。
(三)故事詮釋,讀文明意。
師:下面,我們一起學習《掩惡揚善》的故事,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生:自由讀課文故事《掩惡揚善》。
(四)積極討論,解決問題。
2、你認為怎樣的行為是“掩惡”?怎樣的行為是“縱惡”?
4、你喜歡這樣的師傅嗎?你希望身邊的大人如何教育你?
5、小結:雖然徒弟犯了錯,但是仙崖禪師并沒有當眾批評他,并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還默默地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對于徒弟每一次的進步,他則是大加表揚,讓大家都向他學習。他的這種行為不但讓徒弟成了材,而且自己還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深受人們的敬仰。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讀這句話: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五)拓展遷移,依理明義。
1、出示案例:有一對好朋友,林林和天天,他們是一起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他倆什么東西都會互相分享。林林的學習成績較好,天天的成績是中等水平,所以,天天總是愛抄林林的作業(yè)。林林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好,可是為了不傷好朋友的面子,也就讓他抄了。
2、討論:你認為林林這樣做對嗎?如果你是林林,你會怎么做?
(六)回顧生活,明理反思。
孟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為得失就是成功的開始?,F(xiàn)在請同學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做過或者是遇到過一些“掩惡揚善”的事。(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進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真誠表達,寬容待人,虛心學習。)。
(七)升華題義,激勵實踐《朱熹家訓選讀》教學設計評比。
同學們,《朱熹家訓》中為人處事的準則是祖國傳統(tǒng)文明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不只是在課堂上誦讀,更應在生活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努力實踐,讓我們成為傳統(tǒng)文明的實踐者,在實踐中傳承與發(fā)揚祖國的文明,在實踐中成就自己的學業(yè)與德行?,F(xiàn)在請同學們起立,再次用心誦讀,讓《朱熹家訓》的行為準則成為我們的實踐指南。誦讀: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八)課后作業(yè)。
我踐行:我發(fā)現(xiàn)某某同學做了件好事,我要把他的先進事跡寫出來,張貼到班級表揚欄里。
七、板書設計。
第十二課。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梁上君子----陳寔寬容----仙崖禪師。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4.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好習慣。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鄉(xiāng)的思鄉(xiāng)詩,有寒光鐵衣鎖邊關的邊塞詩,也有楊柳依依話斜陽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將走近兩位唐代詩人。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讀好古詩。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二、寫字。
“庭”字共()筆,第七筆是(),第八筆是()。
“亭”字共()筆,第九筆是(),組詞()。
三、理解古詩意思。
聯(lián)系課文中注釋,并能借助工具書,或請教老師同學,看看插圖,想一想詩句的意思,并練習說出來。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理解的意思是:()。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意思是:()。
1.想象畫面,感情朗讀:
誦讀《獨坐敬亭山》,詩人飽嘗了人間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態(tài)的炎涼,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感情,也正是因為詩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為伴,才尋找到了“,”的安慰。
吟詠《望洞庭》,感受到了詩人用輕快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優(yōu)美的()圖。方圓數(shù)百里的洞庭湖在詩人眼里竟似玲瓏的“潭面”;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在詩人眼里又恰似“”。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不禁又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懷。
2.假如你是“詩仙”李白,你會怎么吟誦《獨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詩豪”劉禹錫,你會怎么吟誦《望洞庭》——。
這兩首詩都描寫的是(),要將它們背下來,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
四、課后作業(yè)。
1、把生字寫正確寫美觀:
2.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一、精彩回顧:
背誦古詩《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讀古詩,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初讀古詩,并會填:
(1)讀準字音,并認真抄寫下來:
(2)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導學設計。
或長或短”,叫(),也叫()。這種詩歌體裁都有詞牌名,()就是這首詩歌的詞牌名。
(3)能結合詩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諳”的意思是:。
“紅勝火”的意思是:。
“綠如藍”的意思是:
3.熟讀古詩,知道:
(1)《憶江南》的作者是____代詩人。
(2)結合注釋,想一想課題的意是:。
(3)結合課文中注釋,并能借助工具書,或請教老師同學,聯(lián)系插圖,用自己的話給同桌說說詩意。吟誦這首詞,邊讀邊體會出這首詞的朗讀節(jié)奏。
三、熟讀成誦,體會詩意:
1、在《憶江南》中,詩人把杭州作為了自己的第二個故鄉(xiāng),一句“”把作者的思緒引向了對昔日江南的美好回憶,成為了千古絕唱。
2、其實,通過對這三首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我們都能感受到(),體驗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也積累下了名詩佳句:
四、拓展閱讀:
其二。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曾寫下了三首《憶江南》,課文選取了其中的第一首,五、課外積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shù)夕陽山?!?清)王士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時間的寶貴。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背誦全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謎語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1.以抽簽的形式背誦學過的古詩詞。
2.出示謎語:看不見,摸不著,跑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學生猜)引出并板書課題.二:新授:朗讀全詩,讀通讀順。
1、聽范讀,然后劃分節(jié)奏自由練讀古詩。出示生字卡片正音:朝露,華葉衰,布德澤,焜黃。(要讀正確這首詩很不容易的,再準備一遍,待會兒請同學起來讀。)。
2、師生合作朗讀。
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你們歡迎嗎?(師生合作朗讀)。
咱們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請同桌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讀一讀這首詩。
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4、齊讀全詩。分男女讀。
師過渡:大家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1、齊讀譯文,理解詩句意思。
2、師:“咱們來做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老師先用一段話來說出一句詩的意思,你們邊聽邊看畫面,猜猜老師說的是哪幾句詩,找到后舉手大聲讀出來,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
3、理解第一、二句。
如果你是這位詩人,面對這眼前的一切,你將懷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兩句呢?(生自由讀)。
4、理解第三、四句。
師:詩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隨著時間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這草木都會枯黃,花兒也會枯萎。就像河流總會向東流到大海里,而從來不會向西又回到它們的起點一樣。猜猜這是哪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猜。
你準備用怎樣的心情讀這兩句?為什么?
指名讀。
5、理解最后一句。出示畫面讓學生配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1)指名讀,說說它告訴我們什么?(2)指導感情朗讀。(3)拓展延伸:讀了這句詩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哪句名言警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師:同學們,時間從詩人身邊一天天過去,看著花兒即將枯萎,春天也將過去,詩人多想留住這美好的時間,可時間能回頭嗎?是呀,時間總是無情而又不等人的。一個人只有好好利用時間,珍惜時間,這樣就不會因為小時候不努力而等到長大了再來白白地傷心了!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的最后一句。
6、古詩學到這兒,你們能背出來了嗎?現(xiàn)在老師給幾分鐘的時間你們背,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背一背。你可以搖頭晃腦地背,也可以像詩人一樣踱著方步邊走邊背,甚至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背。
7、學生自由背誦,師巡視并參與學生活動。
8、學生展示背誦情況。
三、欣賞古詩新唱。
一.誦讀內(nèi)容:
5、《桃夭》(詩經(jīng))。
6、《題都城南莊》。
二.教學目標:
1.熟讀會背這兩首古詩。
2.了解這兩首古詩意思及出處。
3、激發(fā)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熟讀會背。
四.教學難點:理解與背誦。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1.明確誦讀內(nèi)容:
5、《桃夭》(詩經(jīng))。
6、《題都城南莊》。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diào)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誦讀《國學經(jīng)典》“家國情懷”部分,理解其義,達到熟讀成誦。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愛國”才能被世人稱頌。
3、讓學生知道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由前秦時代的“愛國故事”導入。
二、學習《無衣》。
1、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無衣》。(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3)指名讀。
(4)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初步感受語言的韻律美。
2、品讀解意,結合注釋,邊讀邊試解釋內(nèi)容。(1)指名學生釋義后,教師明確。(2)學生再次齊讀全文。
(3)從文中,你讀懂了什么?(秦軍戰(zhàn)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氣以及他們克服困難、熱情互助,舍生忘死,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慨。)(2)你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嗎?學生分小組說說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組推舉一名代表來介紹故事。
(4)從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認為他們?yōu)槭裁茨艿玫绞赖娜俗鹁??(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5)小結:是啊,在2000多年以前,戰(zhàn)士們在國家危難之時都能夠舍生忘死、英勇抗敵、保衛(wèi)國家。這種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繼承和發(fā)揚。(5)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再次誦讀,學生齊讀。
3、各種形式朗讀(1)學生練習朗讀(2)男生、女生賽讀(3)小組比賽讀。
4、教師指導背誦。
5、背誦比賽。
三、學習《黍離》。
1、故事導入或由古詩《春望》導入。
2、寫作背景介紹。
這是一首趕家國興亡的詩。作于西周滅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過舊都,見昔日宮殿、宗廟已夷為平地,種上莊稼,不勝感慨,寫下了這篇哀婉悲傷的詩。
3、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黍離》。(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3)指名讀。
(4)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初步感受語言的韻律美。
2、品讀解意,結合注釋,邊讀邊試解釋內(nèi)容。(1)指名學生釋義后,教師明確。(2)學生再次齊讀全文。
(3)從文中,你讀懂了什么?(詩人的亡國之痛)如今我國在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受到了來自美國以及周邊各國的阻撓和干擾,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分子的你,有什么感想?把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
四、聯(lián)系實際,感悟升華。
如果你長大后,做了市長,甚至是國家主席,你會怎么做呢?
四、課堂小結,提出希望。
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無衣》。
《黍離》。
克服困難、熱情互助。
愛國亡國之痛舍生忘死,同仇敵愾。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八
為使每一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積淀厚重的國學底蘊,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以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jīng)典,積淀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特制定本活動方案: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yōu)雅人格;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激發(fā)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夯實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校風。通過誦讀國學經(jīng)典,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接受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組織機構:
組長:周國發(fā)。
副組長:周鐵山、馬曉陽。
成員:各班班主任、語文教師及品生課、品社課教師。
四、課程實施范圍:語文課,品生課,品社課。
五、課時設置。
1、每天晨讀開設10分鐘誦讀國學經(jīng)典。
2、語文、品生、品社課前的三分鐘訓練,品生、品社的課程關注點。
六、具體措施。
1、加強教師學習國學經(jīng)典培訓。首先,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國學經(jīng)典集中學習;其次對任課的教師進行國學經(jīng)典系列培訓,再讓其就國學經(jīng)典相關的篇目內(nèi)容進行自學,就國學經(jīng)典教育課通過網(wǎng)上學習等形式來認識,并利用好學校的教研活動來交流對國學經(jīng)典的理解。
2、開展系列國學經(jīng)典教育的研討活動。鼓勵我校教師大膽嘗試上國學經(jīng)典研討課,通過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課內(nèi)外結合。各學科有機結合、點滴交叉為輔,充分運用校園展板等陣地,通過課內(nèi)外等途徑,做好宣傳工作,形成國學經(jīng)典誦讀推進體系。
4、開展豐富多彩的“國學教育”競賽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
(1)寫一寫: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每兩周至少寫出一篇感悟頗深的心得體會或一篇讀書筆記,在全校進行展覽。
(2)說一說: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每學年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和談學習國學經(jīng)典體會收獲的演講比賽,使學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國學資源,每學期每班召開兩次體現(xiàn)國學主題的班隊會,讓學生暢所欲言。
(3)比一比: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國學經(jīng)典吟誦比賽。
5、與家長共同進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因此,國學經(jīng)典的德育教育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學校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鼓勵家長誦讀和踐行國學經(jīng)典,學生與家長共同學習國學經(jīng)典,為子女做好榜樣。
七、評價方式。
1、每學期期末,由學校領導對各班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進行抽測、評比,對各班學生誦讀過關率進行統(tǒng)計。
2、開展一次國學經(jīng)典品生、品社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評選出“國學經(jīng)典學習能手”。
3、對一學年來工作認真,落實到位的班主任予以表揚,并作為“評先選優(yōu)”評定的參考條件。
本實施方案從2014年2月21日起實施。
國學經(jīng)典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內(nèi)容:衛(wèi)靈公第十五15.1-15.15。
教學目標:1.會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
奏和韻味。
2.會說:理解課文,說一說從中受到的啟迪和教育。3.會背:熟讀成誦,積累內(nèi)化名言佳句。4.會用:能結合具體的語境恰當?shù)貙W以致用。教學重點:讀文、背文。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孔子在衛(wèi)國住的時間最長,一度想在衛(wèi)國實踐自己的政治主張。但衛(wèi)靈公是一個無道之君,貪戀女色,無心政事,孔子最終還是離開了衛(wèi)國。本篇以衛(wèi)靈公為主角,主要是講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通過與人相處,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悟道里仁,從而做到窮通不移。
二、新課。
1.粗知大意。
第1-5章,講孔子所通達的是道,不是世間人所追求的知識和富貴。衛(wèi)靈公問陳而不對,孔子在陳絕糧,表面看似乎孔子的學問沒有通達,也為世人所不容。接著孔子說其道一以貫之,那么他通的是什么?是德!是清凈無為之道體,其至關重要卻鮮有人識。
第6-10章,講與人相處只有自己能“仁”,才能通達。言忠信、行篤敬,能行天下,這也是孔子與人相處的學問。史魚、蘧伯玉之直,都是可取的。象蘧伯玉那樣有智慧的人,既能不失人,又能不失言。象史魚那樣的勇者,可殺身以成仁。對我們來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行天下的根本還是自己先成就仁。欲得仁就要親近賢者、仁者,這就是“以友輔仁”的意思。第11-15章,講與人相處中如何擇善從德,而獲得長遠利益,即立德的重要性。借顏淵問政來表達個人修養(yǎng)與治理國家的關系,守禮樂、勤勞簡樸以及放鄭聲、遠小人便是修德。凡事立足長遠,才能沒有近憂。好色、知賢而不與立,就是道德不修、缺乏長遠考量的行為。相反,修德于人生有大利益,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在與人相處時就能遠離怨恨。所以立德的利益遠、利益大。2.指導誦讀。
a.錄音領讀,正音示范。
打開書第11頁,請同學們先跟著錄音來讀,注意聽清每一個字的讀音以及句中的停頓。(播放錄音)。
b.小組練讀,讀通讀順。
接下來我們小組合作練讀,比一比,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合作要求:自由練讀——組長領讀——自愿領讀——三人對讀——小組齊讀(小組自由練習讀)。
效果檢測:
(1)讀句子:(讀得真認真,現(xiàn)在老師考考你們,看能不能把課文中比較難讀的句子讀正確。)。
(2)讀課文:(難讀的句子讀好了,讀課文肯定就沒有困難了,哪個小組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和讀。)。
如果老師給課文變個模樣,你們還有能力讀好嗎?古人寫文章是豎著排列,而且沒有標點符號,要靠讀書人自己的理解來斷句,難度很大哦?。ǔ鍪緵]有標點課文)先自己練一練。
效果檢測:指名三個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輕聲和讀。(看來用古人的方式讀書對你們來說也沒有困難)。
d.配樂朗讀,讀出韻味。
如果配上音樂,我們就更能讀出文言文的感覺和韻味。老師范讀、練讀、指名讀。(有節(jié)奏有韻味,讀古文就是這種味道)。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2課時衛(wèi)靈公第十五。
(一)第2節(jié)執(zhí)教日期:年月日
教學目標:1.會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
奏和韻味。
2.熟讀成誦,積累內(nèi)化名言佳句。3.能結合具體的語境恰當?shù)貙W以致用。教學重點:讀文、背文。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出大意。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p>
二、新課。
1.粗知大意。
第16-20章,講與人相處時應以禮義為準繩,播種善良德行。那些遇事不問“如之何”、不理智思考的人,以及群居終日而言不及義、好耍小聰明的人,真是難辦。相反,君子懂得以義為本,禮以行之,謙虛表達,誠信推進。君子所擔心的是自己沒有德能,死后沒有好名聲,對其他的名利方面就不必過分看重了。
第21-24章,講與人相處時怎樣克己復禮以成仁。君子求諸己是“克己”,內(nèi)求仁義。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是“復禮”。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是在待人處事中“天下歸仁”。一個字概括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禮”的綱目。第25-30章,講“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的實事求是的心態(tài),側重在“忠”。對人贊或毀,都要有所考核才行。好比修史闋文留白,有馬借人乘馴一樣實事求是。與人相處中注意小的細節(jié),避免巧言亂德。對眾人所好、惡要有所考察。在學道時,要落實于言行,而不是裝個修道的樣子,對自己的過錯則認真改正。
2.指導讀文。a.重點指導讀準字音。b.聽錄音,正音示范。c.小組練讀。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2023年全國愛眼日主題演講稿(優(yōu)秀13篇)
- 比亞迪汽車品牌故事 比亞迪車主的故事(5篇)
- 2023年書畫協(xié)會工作報告(模板17篇)
- 2023年愛眼護眼主題班會演講稿(模板9篇)
- 2023年崗位職責與崗位要求(通用13篇)
- 最新中學教案設計意圖(精選8篇)
- 2023年國學經(jīng)典《大學》教案(精選18篇)
- 紡織廠崗位職責 紡織廠崗位職責內(nèi)容(7篇)
- 行政管理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精選8篇)
- 最新國學教育工作計劃(實用9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