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模板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0:41:06 頁碼:8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模板9篇)
2023-11-13 10:41:06    小編:ZTFB

閱讀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方式。怎樣寫一篇扣人心弦的作文?來聽聽我的建議吧。請大家仔細閱讀這些范文,并從中學習總結的技巧和方法。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一

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xiàn)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fā)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yōu)勢,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guī)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diào)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zhuǎn),中國的行政區(qū)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qū)W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愛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才能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才能被點燃。為此,我在向?qū)W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1)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結合有待于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nèi)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qū)W生。

(2)師生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二

農(nóng)村教育有兩個“極端現(xiàn)象”:其一是教育基礎普遍薄弱,其二教學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教學質(zhì)量兩極分化。有鑒于這個客觀因素,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1)將題目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jù)中考的命題動態(tài)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鑒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jīng)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2)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標準化作業(yè)”教育,具體而言,就是根據(jù)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制定出“答題五步驟”,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五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閱讀題干,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xiàn)象;“第二步閱讀題支,作答并說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細節(jié)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jù),例如在批改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在講評中有的放矢,極大的節(jié)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節(jié)余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三

七年級上冊引領學生走入地理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地球、地圖、陸地與海洋、天氣和氣候、居民與聚落等)與地理技能(讀圖、表和分析和繪制相關地理圖表),本學期以上冊為鋪墊,進行分區(qū)地理學習,以實現(xiàn)學生地理知識的升華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對社會、環(huán)境的正確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因此在新的學期,我打算由原來的以教授法為主,逐步轉(zhuǎn)變?yōu)橐杂懻摓橹?。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地理。

《亞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因此這課很重要。從這課開始,就要逐漸教會學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從哪些方面入手。《亞洲》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兩部分,而其實在以后學習其它地區(qū)或國家時也是從這兩方面入手。因此從《亞洲》開始,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區(qū)與國家時要從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入手。同時,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什么是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他們可能沒什么概念。所以本節(jié)課我還著重區(qū)分了自然環(huán)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位置,地形,氣候等,人文環(huán)境包括人口,文化,經(jīng)濟等。那么在這節(jié)課里,主要是我按照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找出答案,并且反復強調(diào)以后的學習中要按照這些方面分析。

《亞洲》這部分一共用了3課時,一課時用來講自然環(huán)境,我會給學生們強調(diào)學習一個地方先要知道它的位置,那么一般是從圖上獲得一個地區(qū)的位置。讓學生們養(yǎng)成看地圖的習慣。這樣也便于學生更加形象的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習地形同樣是看圖,主要是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本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們看地形圖的步驟,讓他們逐漸學會自己看地形圖。接下來是氣候,其實氣候是和地理位置有關的。因此我在本課開始就從位置的角度讓同學們思考亞洲的氣候,而不是毫無思路的死記硬背。二課時講人文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其實是和自然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我對照自然環(huán)境來講人文環(huán)境,從而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從這些角度分析某個地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的特點。三課時主要是總結以及舉例鞏固,讓“自己學會分析地理信息”這個概念更加深刻的留在學生頭腦中。這樣的上課方式也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取得較好效果。

本課也存在有一些不足,比如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分析能力可能還比較欠缺,我沒能很好的掌握好這個度,在以后的課里我會逐步改進。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采用討論的方式上課,課堂紀律還比較難掌控,在今后的課里都會逐步改進。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四

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xiàn)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fā)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yōu)勢,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guī)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diào)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nèi)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qū)W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五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xiàn)。強調(diào)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潛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20年,經(jīng)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方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鬃诱f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就應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

此刻的初中生思維活躍,由于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務必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資料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了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并能針對不一樣的學習資料,選取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角:一是用心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啟迪思維,激勵斗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潛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以“34個省級行政區(qū)”(《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角度出發(fā),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qū)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輪:能夠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qū)圖”),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東北的3個省;二、位于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qū);三、位于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于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qū)、個性行政區(qū);六、位于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七、位于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qū)。)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能夠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能夠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能夠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qū)拼圖”競賽游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能夠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游戲中體驗了簡單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xiàn)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潛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zhì)量與教學法創(chuàng)新性呈正相關。

再次,善于處理偶發(fā)事件,一要做到冷靜沉著,不急不燥,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把偶發(fā)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和最短的時光內(nèi)。二要充分認識和挖掘偶發(fā)事件所包含用心因素,善于引導,即使進行批評也不能埋沒了閃光點。總之,教師用自我熱切的情感去影響著學生,關注學生,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其樂融融,興高采烈,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態(tài)度是越來越用心,信心是越來越強。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資料,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到達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透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好處建構,它不僅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齊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搞笑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搞笑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應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qū)W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用心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僅能幫忙學生構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潛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超多的插圖,如八年級上冊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tǒng)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應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fā)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yǎng)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潛力?這些都是我們地理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潛力的發(fā)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發(fā)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六

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tǒng)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貼近現(xiàn)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反思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lián)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shù)氖聦崄砑由罾斫馕覈邓臻g分布的特點。結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導引出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水熱差異。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還可結合報刊雜志、電視新聞,接收各種音畫逼真,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例如通過收看近幾日央視一套的天氣預報節(jié)目,觀察電視屏幕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天氣符合并能分組報導天氣狀況。此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讓學生用好地理圖冊、填充圖、教材彩圖、插圖。通過讀、填、繪、析,養(yǎng)成手不離圖,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哈爾濱冰燈和廣州花市”,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一氣溫分布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彩圖“臺風云圖”,學生形象地認識了臺風及其特點。

反思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chuàng)造。不怕出錯,不怕重復,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例如在學習臺風時教材提出了“臺風有過也有功”的觀點,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沙塵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提出沙塵暴影響人們出行、污染環(huán)境,反方則提出沙塵暴也能降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發(fā)釋放的氣體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噴發(fā)的熾熱巖漿毀滅了龐培古城。反方則提出火山噴發(fā)后的土壤肥沃,農(nóng)作物長勢喜人,甚至還提出人們用來表達真心永恒的鉆石就是火山奉獻的精品。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不知不覺增長了知識,從而也懂得了一分為二,辯證認識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話說“反彈琵琶出新意”,在教學中,有時我還故意與教材唱反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理意義時,向?qū)W生設問: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將對氣候、河流產(chǎn)生什么影響?講氣溫的變化時,向?qū)W生設問:三峽工程的建成,將對當?shù)氐臍鉁厝蛰^差、年較差產(chǎn)生什么影響?學生思維被激活后,課堂氣氛非?;钴S,學習效果顯著。

以上這些問題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學生大膽提問的精神,然后通過師生探討,給學生一個滿意的解答。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必須解放學生,使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圈圈,有足夠?qū)儆谧约褐涞臅r間、空間,才能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和聰明才智,真正把新課標的精神落到實處。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七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qū)W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zhuǎn)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jié)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jīng)常講這節(jié)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jīng)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jīng)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記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氣候一章已經(jīng)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后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勵同學們質(zhì)疑問難。

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xiàn),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jīng)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曾經(jīng),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zhuǎn)化還有哪些好對策?都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去思索、去探索。

一、要結合教的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一學生年齡在12、13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現(xiàn)欲非常強,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表現(xiàn)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老師應該最大限度的在課堂上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問題、教學情境,加上新課標下的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nèi)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增加了‘活動’、‘閱讀’、‘思考’等的版塊的內(nèi)容,還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性圖片。新課改的教材特點,也為素質(zhì)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生活即教育’?!钪刑幪幱械乩恚乩碇R就在我們的身邊’??梢哉f,學習地理學科,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nèi)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時,可以用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來導入“太陽每天從哪邊升起,哪邊落下?”“為什么我們每天都在經(jīng)歷著白晝和黑夜”“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什么美國人總是半夜爬起來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節(jié)影子上,什么季節(jié)白晝長”等等相關問題;在講天氣與氣候時,讓同學們一起探討獲取明天天氣的途徑有哪些,讓同學們自己做天氣預報播報員,在樂中完成教學目標,這些生活中熟知的現(xiàn)象拿到課堂上,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在講《地圖》一節(jié)時,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這樣的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

三、運用現(xiàn)代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謂‘教無定法‘對于初中地理學科來說,其獨特的學科性質(zhì),更使得地理課堂上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幾乎可以借鑒所有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特點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在多種教學方法的變換中,極大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直觀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每堂課都要用到。如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地球的運動,如各種天氣各種氣候的景觀圖,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記住了地理知識,特別是各種地圖的展示,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構建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學習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一節(jié),“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圖”“中國疆域圖”“中國行政區(qū)劃圖”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學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學上的一些思考。教學反思是一個老師必不可少的成長過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也會更多的去思考,讓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成熟。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八

櫻花之國——日本(第一課時)

1、記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讀圖說出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構成,以及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圖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通過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讀圖分析、引導歸納。

由日本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導入。

問:

1、你對日本了解多少?

3、為什么日本的和服像中國古代的服裝?

學生回答(可討論合作)

教師歸納:日本是一個善于吸收外來先進文化技術的國家。從古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到近現(xiàn)代廣泛受西方歐美文體和技術的影響,日本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對其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1、看地圖冊p.18日本地形圖

問:日本瀕臨的海洋有哪些?

2、看地圖冊p.18日本在亞洲的位置圖

問:日本屬于哪一大洲?在該洲的什么部位?屬于亞洲的哪一區(qū)?

3、看地圖冊p.4世界地圖,觀察日本的緯度范圍,判斷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溫度帶?

1、看教材p.28圖7.50日本地圖

討論:日本的領土組成有何特點?領土主體部分在哪兒?(在圖上標出所找的四在島嶼,記住它們的名稱。)

2、觀察日本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這對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討論,教師引導)

3、看地圖冊p.18日本地形圖,在圖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問: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引導問:陸地基本地形有哪幾種?日本地形有哪些?)

看教材p.16亞歐大陸氣候類型圖

問:日本有哪些氣候類型?

。

【板書】

東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與亞歐大陸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 亞洲東部

北溫帶

38萬平方千米

島國 ——四大島為主體

東京 日本

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地形 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海港

日語

以山地地形為主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海洋性

溫帶季風氣候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篇九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教學觀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diào)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fā)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tǒng)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握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nèi)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tài)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zhuǎn)換的關系。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語言、統(tǒng)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并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平等的民主關系。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wǎng)絡等,實現(xiàn)自主學習,實現(xiàn)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合作教學強調(diào)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系。

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系。

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后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xiàn)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jīng)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guī)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diào)控能力,將課堂調(diào)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tài)。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隨時監(jiān)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zhì)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fā)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diào)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tài)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問題,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后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發(fā)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設計,由“教教材”轉(zhuǎn)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發(fā)展,教會學會學習,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wǎng)絡、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huán)境和教材中優(yōu)選整合教學策略,優(yōu)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fā)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面,來改善和優(yōu)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fā)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