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音樂教育論文2(精選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23:13:16 頁碼:7
2023年音樂教育論文2(精選16篇)
2023-11-12 23:13:16    小編:ZTFB

全面回顧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從整體和細節(jié)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概括。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教育論文2篇一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有關音樂教育的論文,請參考!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廣大中小學如火如荼地展開,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必修學科,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和聲勢進行著革新。作為浸染在這場改革中的一名新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倍受鼓舞,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了這場音樂教改當中。通過認真學習《音樂課程標準》,使我對這場音樂課程改革有了一個全方面的認識。

回顧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校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的地位逐步得到確立,而且音樂教育的自身建設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法”的教學模式在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始終頑固地占有主導地位,尤其是高年級,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了音樂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關系僵化、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興趣喪失等一系列不良的教學現(xiàn)實。本次音樂課程改革正是在這樣的現(xiàn)實和背景下展開的,和以往相比,新音樂課程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師生關系等方面呈現(xiàn)了嶄新的要求:

一、改變原課程過于注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音樂學習態(tài)度。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把音樂作為一門技藝課,目的是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主要是發(fā)聲練習、識讀樂譜以及歌唱和器樂訓練,教學方法多數(shù)為機械模仿和重復操練,教學評價則主要看學生學會了什么。這種專業(yè)化的教學傾向不但窄化了學校音樂教育的作用,淹沒了音樂教育的審美、情感、創(chuàng)造等重要功能,而且也違背了普通音樂教育的教學規(guī)律,違反了中小學生音樂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使學生對音樂課漸生反感,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的現(xiàn)象成為普遍。

針對現(xiàn)狀,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音樂教學“革”什么、“興”什么,音樂課程標準中不再把“使學生具有認識和獨立視唱樂譜的能力”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在新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都刪去了原教材中“和弦”、“調式”等一些過難的、專業(yè)化的知識。相反,兩個課程標準對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都做了重點的表述,都把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音樂學習態(tài)度作為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教材內容一改過去以音樂要素、知識體系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改為以人文為主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煉主題、組織教學內容。這種看似簡單的調整,實質蘊涵著音樂教育觀念的巨大轉變——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成為音樂基礎教育中的基礎。

每門學科都有系統(tǒng)的知識與技能,音樂也不例外。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淡化知識并非不要知識,降低難度并不等于降低質量;相反,“淡化”和“降低”是為了使音樂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因此,音樂知識技能教學首先應該在學生產生濃厚音樂興趣的條件下去實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其次,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應該和音樂實踐活動結合著進行,盡量避免孤立地教學。

二、改變原單純的“灌輸式、接受式”的教學模式,倡導“自由、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實踐、體驗。

對于音樂的理解與表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學科是最不可以教的一門課程,和其他學科相比,音樂學習更適合也更需要學生自主的參與和積極的探究。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去實施這種轉變呢?首先,要研究新型學習方式的概念與特征。富有探究性特征的學習注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來設計教學,注重創(chuàng)設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重視學生的集體交流研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強調評價是為了激勵等等。其次,要掌握實施新型學習方式的方法與策略。例如:在欣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去收集音樂背景資料,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進行交流,然后通過完整地欣賞音樂,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外在形式結構和內在的情感內容進行探究,最終自我建構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

三、改變原師生關系中的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強調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以尊重為理念,追求教育的民主與公平是國際潮流。但在深受“師道尊嚴”影響的中國課堂上,這種理念始終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師生關系普遍是教師中心主義,一切都是老師說了算?!爸髌汀笔降膸熒P系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了學生對老師的怨恨和抵觸情緒。在這樣的人際關系中,任何新的理念都不會有用武之地,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也變得蒼白無力。所以,師生關系的重塑是這次課程標準改革的又一重要目標。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使人的情感豐富起來,身心得以健全地發(fā)展;音樂又是審美的藝術,音樂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體現(xiàn)藝術性與審美性;音樂愉悅性的原則更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都處于愉悅的狀態(tài),去感受音樂的美感,去領略音樂的意趣盎然。從另一層意義去理解,每個人對于音樂的感受和表達都是唯一的,因而對于音樂的理解必須予以尊重。由此可見,音樂課堂更迫切地呼喚這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新理念必須建立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上,才有可能轉化為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美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藝術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音樂的快樂。

科學和藝術是人類文明兩朵并蒂的蓮花,科學教育注重理智訓練,藝術教育擅長情感奔放,最好的科學教育加上最好的藝術教育就會使理智和情感求得和諧平衡,這樣的教育才會使人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新音樂課程理念改變的不僅僅是學校的課堂,更是整個社會!

總結:音樂教育論文:淺談學習課程標準展望音樂教改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

音樂教育論文2篇二

摘要:音樂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的課程,音樂課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音樂的陶冶中得以升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構成音樂課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yǎng);策略。

音樂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有叛逆心理,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用音樂來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充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音樂課成為有趣的、受歡迎的課程。

1提高課堂趣味,創(chuàng)造互動前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臨中考的壓力,在學習上往往一股腦的把勁頭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較薄弱的學科上,而并不注重音樂課,課堂上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其他學科的習題已經是普遍現(xiàn)象,但是音樂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受到學生們的重視,而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對很多事物是抱有質疑的態(tài)度,教師的許多千篇一律的互動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失去對于音樂課的興趣,那么互動就顯得更不可能,所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感興趣了,這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首先,從課堂導入開始就要精心設計,讓導入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播放一些當前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從一些有趣的音樂小視頻開始,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目光,比如在學習有關于和聲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從和聲的基礎知識開始導入,不免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首要學習的和聲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先感受到和聲的奇妙魅力,問學生覺得和聲好不好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詢問學生信不信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唱出這樣的效果,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一定很想知道在學習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樣的'效果,并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就會更加投入,教師的互動也就變得輕松容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增強教學趣味,增強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以上文的和聲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一個組學習一個音,最后大家一起和聲,這樣的教學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動時,學生被分為不同的組之后是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教師可以隨機進行組配,比如在大家學習完自己的音之后,開始引導學生,可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唱,第二組和第四組唱,第三組第四組在唱的時候要求第一組加進來,這樣隨機的進行演唱一方面增強學生內心的緊迫感,在課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時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后也會有成就感,在互動中,教師的加入也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為有層次,比如,教師在每個小組里選出兩個人,在每三個小組學生進行和聲演唱的時候代替另外一個組的學生進行演唱,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這樣充滿變化的教學讓學生更為感興趣,自然也更能夠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2營造愉悅氛圍,促進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意識與課堂的氣氛有很大程度的聯(lián)系,如果在一個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中,學生連話都不愿意說,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了,所以營造一個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欣賞并沒有特定的規(guī)律和答案,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才是最終的標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說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課本,讓學生有教科書式的感想,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讓課堂變得局促狹小,并不能夠容納學生的感受,學生說著口不對心的感想,在課堂學習中也就更不會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詢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是聯(lián)想到了自己看過的某一本書或者是某部電影,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表意見,讓課堂變得熱烈,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也能夠學會去接納別人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明確音樂是具有主觀性的,不同的人聽了同一首曲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音樂也是有自身的特點的,比如,大家看奧運會頒獎儀式時,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時,大家心里都會產生自豪感,這是由于大家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立場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樣,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們展現(xiàn)自我的天地,讓學生的個性不被束縛,在快樂中成長。

3進行充分備課,調動學生情緒。

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xiàn)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夠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著激情,斗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動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晶.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王莉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

作者:劉璐單位:江蘇省淮安工業(yè)園區(qū)實驗學校。

音樂教育論文2篇三

摘要:音樂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的課程,音樂課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音樂的陶冶中得以升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構成音樂課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yǎng);策略。

音樂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有叛逆心理,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用音樂來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充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音樂課成為有趣的、受歡迎的課程。

1提高課堂趣味,創(chuàng)造互動前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臨中考的壓力,在學習上往往一股腦的把勁頭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較薄弱的學科上,而并不注重音樂課,課堂上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其他學科的習題已經是普遍現(xiàn)象,但是音樂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受到學生們的重視,而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對很多事物是抱有質疑的態(tài)度,教師的許多千篇一律的互動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失去對于音樂課的興趣,那么互動就顯得更不可能,所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感興趣了,這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首先,從課堂導入開始就要精心設計,讓導入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播放一些當前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從一些有趣的音樂小視頻開始,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目光,比如在學習有關于和聲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從和聲的基礎知識開始導入,不免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首要學習的和聲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先感受到和聲的奇妙魅力,問學生覺得和聲好不好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詢問學生信不信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唱出這樣的效果,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一定很想知道在學習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樣的效果,并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就會更加投入,教師的互動也就變得輕松容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增強教學趣味,增強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以上文的和聲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一個組學習一個音,最后大家一起和聲,這樣的教學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動時,學生被分為不同的組之后是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教師可以隨機進行組配,比如在大家學習完自己的音之后,開始引導學生,可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唱,第二組和第四組唱,第三組第四組在唱的時候要求第一組加進來,這樣隨機的進行演唱一方面增強學生內心的緊迫感,在課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時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后也會有成就感,在互動中,教師的加入也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為有層次,比如,教師在每個小組里選出兩個人,在每三個小組學生進行和聲演唱的時候代替另外一個組的學生進行演唱,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這樣充滿變化的教學讓學生更為感興趣,自然也更能夠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2營造愉悅氛圍,促進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意識與課堂的氣氛有很大程度的聯(lián)系,如果在一個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中,學生連話都不愿意說,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了,所以營造一個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欣賞并沒有特定的規(guī)律和答案,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才是最終的標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說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課本,讓學生有教科書式的感想,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讓課堂變得局促狹小,并不能夠容納學生的感受,學生說著口不對心的感想,在課堂學習中也就更不會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詢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是聯(lián)想到了自己看過的某一本書或者是某部電影,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表意見,讓課堂變得熱烈,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也能夠學會去接納別人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明確音樂是具有主觀性的,不同的人聽了同一首曲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音樂也是有自身的特點的,比如,大家看奧運會頒獎儀式時,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時,大家心里都會產生自豪感,這是由于大家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立場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樣,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們展現(xiàn)自我的天地,讓學生的個性不被束縛,在快樂中成長。

3進行充分備課,調動學生情緒。

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xiàn)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夠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著激情,斗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動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晶.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

[2]王莉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作者:劉璐單位:江蘇省淮安工業(yè)園區(qū)實驗學校。

音樂教育論文2篇四

在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同。音樂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必須要通過有效的途徑來提升音樂教學的實效性。然而從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因為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束縛,還有音樂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不足等問題的存在,導致教學的實際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的,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正在逐漸喪失。這樣一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就難以真正形成起來。所以說,當前音樂教學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

在小學階段,將音樂納入到整個學科體系之中,就是要確保其能夠承擔起素質教育的職責,確保小學生能夠對真善美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不少的音樂教師對此并沒有清晰的認知,還是在死守著理論教學不放,這就使得教學顯得過于乏味,學生的學習意愿也就相對較低,本來較為濃厚的興趣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消失。1.1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高,但是學習效果差、音樂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差小學音樂教學所關注的是學生整體,也就是要確保學生能夠全部參與到學習之中,并且保持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然而小學生所具有的音樂知識并不是很多,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也較為薄弱,導致其學習的難度較大,效果明顯不足,尤其是在音樂實踐方面的能力更加低下,這就使得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不夠理想。1.2教師的教學能力弱,對音樂教學情境的設計與管理能力無法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中心任務是獲得一定的語數(shù)外知識,能夠用于音樂教學的時間是相對較少的。而且在小學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所具有的專業(yè)知識也是不多的,如此一來,教師對音樂教學的設計與管理就會出現(xiàn)缺陷,學生的需要難以切實滿足。同時教師的音樂專業(yè)技能無法滿足多樣化的音樂教學要求,同樣也導致了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形式大于教學效果。1.3音樂教學基礎設施差,缺乏專業(yè)的音樂教學器材,無法開展多樣性音樂基礎知識教學不少的小學對音樂教學的關注度是較低的,專用音樂教室根本沒有,與教學相配套的器材配備不齊,如此一來,教師只能夠選用灌輸?shù)姆绞絹磉M行教學,音樂活動的組織相對較少,如此一來,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自然不會很高。

2.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方法選擇。

2.1做好小學音樂教學管理,營造輕松互動的音樂教學氛圍在組織小學音樂教學之時,教學管理是不能忽視的,同時還要在音樂氛圍的營造上多加思考。讓學生能夠在貼近內在需要的情境中展開學習,其方可將個人的音樂才能真正展現(xiàn)出來,學習的狀態(tài)才會更加積極,興趣也才能逐漸生發(fā)出來。2.2優(yōu)化音樂教學內容選擇,增加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教學內容老師還需要主動優(yōu)化音樂教學內容選擇,既不能全面按照音樂課本來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同時也不能脫離音樂課本來組織音樂教學。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將一些適合的內容補充進來,并將學生最為喜歡的內容予以凸顯,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完全集中在課堂之中,內在的興趣也就能夠逐漸得到增強。2.3開展多樣化音樂教學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情境中來在展開音樂教學之時,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且要保證活動的方式呈現(xiàn)出多樣性。通過活動,可使得學生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音樂學習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能夠更為和諧。課堂中,教師可讓學生來對同學的演唱進行適當?shù)脑u價,也可將音樂大家的演出視頻呈現(xiàn)給學生,還可提供一些樂器,讓學生自己來演奏,這種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是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的。2.4規(guī)定音樂學習任務,制定音樂學習目標,實現(xiàn)音樂教學獎勵制度在展開音樂教學之時,教師要將學習任務予以明確,并據此來制定出具體的目標,這樣可使得目標的針對性變得更強。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還要采取適當?shù)莫剟畲胧﹣硖嵘龑W生的學習自信,讓那些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不會因為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而喪失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以更為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2.5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演唱、演奏、基礎知識比拼比賽,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動力在課堂中,要提供適當?shù)臋C會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可組織一些競賽活動,形式要多樣,演唱、演奏以及知識等均要納入其中,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切實的把握,后續(xù)的教學就會更具針對性。

3.結語。

由上可知,若想使得小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得到切實提升,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確保學生的興趣能夠真正被激發(fā)出來。在教學中,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尋找到最為適宜的應對方法,并組織起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貼近內在需要的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就會得到切實保證。

參考文獻:

音樂教育論文2篇五

1.學校辦學目標不明確、選拔機制不合理。

近年來藝考成為一股浪潮,各大綜合院校也相繼開始設立音樂專業(yè)學科,招收藝術類學生,雖然綜合性大學專業(yè)設置比較全面,有人文科學也有社會科學,但這些專業(yè)之間不免分的太過細致而極易導致專業(yè)的狹窄,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再者有些學校開設音樂專業(yè)的辦學目標并不明確,專業(yè)設置比較盲目。因此,它與以培養(yǎng)高端的音樂人才為目的的專業(yè)音樂學院和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目的的高等音樂院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音樂的藝考選拔對文化課的成績要求并不高,導致部分學生或許對音樂專業(yè)并不感興趣,迫于文化課成績比較低,退而選擇音樂這類的藝術專業(yè),這種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高等院校中。這樣一來,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中就會面臨種種問題,對畢業(yè)生的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

2.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落后。

當前,各大綜合類院校雖然開設了音樂專業(yè),然而綜合性大學涉及專業(yè)比較全面,不似音樂專業(yè)學院這種專業(yè)性很高的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配套教學設施完備。近年來高校擴招行為屢見不鮮,生源數(shù)量比較龐大,但在大多數(shù)綜合性大學里,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不是那么高,高級職稱師資力量不足,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也就無法實現(xiàn)。還有配套的教學設施包括樂器、音響、音像設備等都明顯不足,造成了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比較差,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很多不利的`影響,這是高校面臨的又一大問題??傊岣咭魳废祵W生的質量是眾多綜合性大學改革音樂教育模式的最終目的,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就要從大學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入手,循序漸進地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

二、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推動教學體制改革。

為實現(xiàn)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一基本目標,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各大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蔚然成風。目前,各高等院校將學分制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核心,學分制即是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主體地位,學生在每學期的學習期間,可以跨專業(y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專業(yè)進行雙學位學習或者把它作為公共課來學習,這種教育模式充分發(fā)揮了綜合性大學多專業(yè)、多學科的優(yōu)勢,更有利于應對學生未來的就業(yè)瓶頸。同時為了擴大選擇的范圍,許多高校還開創(chuàng)了相近專業(yè)互選的模式,例如音樂系音樂表演、作曲、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可以和舞蹈系開設的專業(yè)課可以互選,這為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渠道。另外,學校規(guī)定選修課學分制,也成為督促學生對其他專業(yè)的基礎性認知,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通史教育課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近年來各大高校為適應教育體制改革,教學計劃都作了相應調整。音樂專業(yè)教學計劃將基礎課程放在關鍵位置,并增開選修課,讓學生不僅僅能把專業(yè)知識打好基礎,更有機會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學習其他專業(yè)的知識。《視唱練耳》、《基本樂理》作為音樂學的兩門基礎性學科,在音樂系學生的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在課時分配上和學分制定上都會有所增加,如此一來,就能夠有效的保證基礎課的應有課時、節(jié)約教學資源,對學生來說,更能使音樂系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完成本專業(yè)課程的吸收,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以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另外,在教學模式上為改善師資力量不足這一現(xiàn)狀,將增加原先的“一對一”專業(yè)課教學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指導,從而提高學生演奏、演唱的專業(yè)技能。

3.加強基礎課程建設。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強化基礎性課程的建設,而并非是簡單的增加課程課時和學分。為實現(xiàn)音樂專業(yè)重點課程建設這一目標,首先要確定音樂專業(yè)的重點課程,即視唱練耳和基本樂理,把這兩門重點課程作為音樂生學習的主體,并為每門課程投入專項經費進行立項建設。其次在重點課程教材的選擇上也必須要求是國家統(tǒng)編的優(yōu)秀音樂教材,這類音樂教材無疑是質量和教學效果最佳的,老師也可自己編纂一些具有地區(qū)特色的音樂教材,以幫助不同層次、不同地區(qū)的學生進行學習。高職稱的骨干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組織開辦音樂專業(yè)教學研討會,開創(chuàng)適應現(xiàn)代學生高效學習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

4.豐富音樂專業(yè)內涵。

我國綜合性大學雖然在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性人才的教育上不如專業(yè)性的音樂學院,但綜合性大學的教育也是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的,比如說綜合性大學的文化背景比較強大,多學科的開設也有利于音樂系學生的多方面選擇與發(fā)展,這些優(yōu)勢若能夠合理利用,那么高等音樂教育事業(yè)就會步入新的發(fā)展期。首先綜合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推動音樂專業(yè)建設的同時及時解決現(xiàn)實問題,引進高水平的音樂教育人才,培訓出一批專業(yè)的骨干級音樂教師,并對教師的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進一步深入。另外推廣現(xiàn)代科學技術,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進行使用和研發(fā)。藝術教育不僅僅要立足于藝術家,還有許多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在音樂方面也會有天賦,開設選修課也是為了擴大音樂在其他專業(yè)學生中的學習和發(fā)展,這兩者是共同促進的,也是豐富音樂專業(yè)內涵的重要途徑。

三、結語。

由上可見,為適應新時期的高等院校教學培養(yǎng)目標,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只有不斷革新才能使得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育具有長足的發(fā)展,希望上文我對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改革的簡單探討,能夠給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些啟示。

音樂教育論文2篇六

我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從事小學音樂20年了,在自己的音樂實踐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音樂教學經驗。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歌唱教學屬于一個初級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特別的少,對歌唱中要注意的關鍵是沒什么概念存在,歌唱的時候,用什么樣的情感狀態(tài),氣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時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這個素質教育的關鍵點上,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地方法去唱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如何培養(yǎng)又該如何提高,這是我們廣大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去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

一、在進行教學唱歌之前,我們要去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以及讓讓學生養(yǎng)成喝唱時候的技能和技巧。

我們究竟該如何教會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呢?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呼吸方法是一個關鍵點,要教會學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去唱好歌,我們可以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練習的方法。

想要讓學生表現(xiàn)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認為,首先要對學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開始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能提高學生對歌曲的表現(xiàn)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按照音樂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千萬不能拔苗組長,操之過急忙,否則就會很失敗,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技巧,養(yǎng)成學生唱歌時候的良好習慣,作為一個專職的音樂教師,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養(yǎng)成歌唱的良好姿勢。

在唱歌的時候,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呼吸,發(fā)聲,正確的姿勢是歌唱時候的必要條件,要讓學生知道歌唱時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兩腳稍微分開要站穩(wěn),頭要正,目光要平視,兩個肩膀要稍微向后移動一點,胸自然的挺起并且張開,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點,精神要飽滿,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學生是坐著唱歌,我們要求學生身體垂直,千萬不要彎腰唱,讓學生用正確的姿勢去歌唱,這樣才會有利于身心發(fā)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養(yǎng)成端正,持久的好習慣。

三、讓學生做到適宜的發(fā)生練習。

如果想要獲得最佳的聲音,我們就必須從發(fā)生練習做起,在練習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練習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注意科學性,系統(tǒng)性,要唱得正確,熟練。如果學生唱錯了,我們要及時糾正,還要詳細講解,在歌唱的時候,如果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發(fā)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動聽悅耳。

四、讓學生注意歌唱時候的聲音處理。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好多老師喜歡習慣性的放錄音給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聽唱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好處,但是歌曲中的有些聲音需要處理的細節(jié)卻沒有好處,要想達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們每個教師都要進行犯唱,這樣學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師在犯唱的時候要帶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學生容易唱錯的地方要進行對比唱,提高學生聽辨能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聲音的處理有一個認識。

五、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緒來表現(xiàn)。

讓學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會歌曲表現(xiàn)是什么樣的一種意境,讓學生展開討論,相互發(fā)表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進行集體的討論,這樣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個小鼓手》的時候,可以將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這樣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就會充滿激情的去唱這首歌曲,而且會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節(jié)奏,學生體會到了當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并表現(xiàn)出來。教師本身要以真實的情感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并用生動的語言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可以用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等方式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歌曲情緒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們還要重視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的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的有效途徑。

文檔為doc格式。

音樂教育論文2篇七

我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從事小學音樂了,在自己的音樂實踐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音樂教學經驗。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歌唱教學屬于一個初級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特別的少,對歌唱中要注意的關鍵是沒什么概念存在,歌唱的時候,用什么樣的情感狀態(tài),氣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時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這個素質教育的關鍵點上,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地方法去唱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如何培養(yǎng)又該如何提高,這是我們廣大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去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

一、在進行教學唱歌之前,我們要去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以及讓讓學生養(yǎng)成喝唱時候的技能和技巧。

我們究竟該如何教會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呢?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呼吸方法是一個關鍵點,要教會學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去唱好歌,我們可以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練習的方法。

想要讓學生表現(xiàn)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認為,首先要對學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開始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能提高學生對歌曲的表現(xiàn)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按照音樂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千萬不能拔苗組長,操之過急忙,否則就會很失敗,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技巧,養(yǎng)成學生唱歌時候的良好習慣,作為一個專職的音樂教師,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養(yǎng)成歌唱的良好姿勢。

在唱歌的時候,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呼吸,發(fā)聲,正確的姿勢是歌唱時候的必要條件,要讓學生知道歌唱時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兩腳稍微分開要站穩(wěn),頭要正,目光要平視,兩個肩膀要稍微向后移動一點,胸自然的挺起并且張開,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點,精神要飽滿,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學生是坐著唱歌,我們要求學生身體垂直,千萬不要彎腰唱,讓學生用正確的姿勢去歌唱,這樣才會有利于身心發(fā)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養(yǎng)成端正,持久的好習慣。

三、讓學生做到適宜的發(fā)生練習。

如果想要獲得最佳的聲音,我們就必須從發(fā)生練習做起,在練習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練習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注意科學性,系統(tǒng)性,要唱得正確,熟練。如果學生唱錯了,我們要及時糾正,還要詳細講解,在歌唱的時候,如果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發(fā)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動聽悅耳。

四、讓學生注意歌唱時候的聲音處理。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好多老師喜歡習慣性的放錄音給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聽唱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好處,但是歌曲中的有些聲音需要處理的細節(jié)卻沒有好處,要想達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們每個教師都要進行犯唱,這樣學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師在犯唱的時候要帶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學生容易唱錯的地方要進行對比唱,提高學生聽辨能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聲音的處理有一個認識。

五、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緒來表現(xiàn)。

讓學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會歌曲表現(xiàn)是什么樣的一種意境,讓學生展開討論,相互發(fā)表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進行集體的討論,這樣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個小鼓手》的時候,可以將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這樣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就會充滿激情的去唱這首歌曲,而且會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節(jié)奏,學生體會到了當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并表現(xiàn)出來。教師本身要以真實的情感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并用生動的語言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可以用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等方式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歌曲情緒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們還要重視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的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的有效途徑。

音樂教育論文2篇八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版)中明確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薄皹菲鬟M課堂”是深化音樂改革的一大舉措。然而有些教師認為:樂器進課堂占用了本來就為數(shù)不多的音樂課時,學生在一節(jié)音樂課上要歌唱、要欣賞、要創(chuàng)造,還要學習音樂知識,如果再學習樂器的演奏方法,一節(jié)課下來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里,演奏屬于表現(xiàn)的范疇,并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而且還能全面提高學生協(xié)調能力,識譜能力和合作精神,開拓音樂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沿著樂器的階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樂殿堂。

一、樂器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參與音樂欣賞、音樂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小學低年級要求認識簡單的節(jié)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xiàn)簡單的節(jié)奏。中高年級則要求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樂記號。但由于每周只有兩節(jié)音樂課,再加上使用循環(huán)課本,學生平時接觸的樂譜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于是通過樂器演奏提高學生識譜能力的作用就凸現(xiàn)出來。

學生學習五線譜的時間不長,每個音的位置還不是很熟悉,如果讓學生一味的重復認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難唱不準。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口風琴、豎笛等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的進行練習。先認出唱名,然后用樂器幫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準,這樣“一認一吹一唱”,不僅鞏固學生對五線譜的識別能力,而且能把音唱準、唱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樂器教學能輔助學生學習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中低年級歌曲旋律簡單,起伏變化小,樂句相對較少,因此樂器可輔助新歌教學。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這首歌,一共四個樂句,旋律起伏不大,且節(jié)奏相似,便于學生演奏。首先我們借助柯達伊手勢認識樂譜,找出相同旋律和節(jié)奏規(guī)律,并請學生拍一拍節(jié)奏,第二步聽教師范唱歌譜(只出示歌譜),并用口風琴范奏。教師范奏是最直觀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模仿。然后學生分句唱歌普,同時進行“無聲練習”,即嘴唱歌譜,手按唱指法。練習時不可以連貫完整地練習,而應當分樂句進行。猶太人格言說:“學習就是重復”。所以教學時要分樂句,反復練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演奏第一句最難,而后會越來越容易。其實不是旋律變簡單了,而是學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斷地增強。分樂句練習完成之后再輕聲完整吹奏旋律。教學中我還采用師生對奏接龍的方法進行練習。即老師吹奏1、3句,學生吹奏2、4句,并交換,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旋律簡單,節(jié)奏變化有規(guī)律,大部分同學在很短的時間便可以完整地演奏樂曲。通過口風琴的吹奏,學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為歌曲教學做好了鋪墊,這時再來學唱這首歌便十分簡單了。教師在范唱時,同學們一下子便會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就是我們剛才演奏的旋律,孩子們看著歌詞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鋼琴、口風琴、豎笛、長笛、小提琴等不同樂器演奏復雜的旋律,學生利用口風琴演奏簡單重復的旋律,同樣也能達到熟悉旋律輔助新歌教學的目的。

三、樂器教學有利于學生共同發(fā)展。

一個班級40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樂感很強聽幾遍歌曲就能跟著音樂歌唱,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很快學會歌曲,但也有的樂感較差,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難接受。要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钡哪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我們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這時小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對全體學生來說,我們無法降低難度讓學生演唱歌曲,如果編配簡單二聲部學生更難掌握,因為合唱比齊唱音準更難把握。但是樂器合奏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興趣特長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給以任務。感受力強的同學演奏主旋律或復雜的旋律,同時教師為那些音樂感受和表現(xiàn)力較弱的同學重新編排簡單的旋律,他們只要指法和節(jié)奏正確,就可以與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樂合奏中他們可以感受音樂的魅力和自身的價值,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教育論文2篇九

古箏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xiàn)代社會都備受人民喜愛。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演變發(fā)展,古箏的彈奏技法為了適應音樂審美的變化,也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吸收新的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

自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古箏曲《慶豐年》開創(chuàng)了雙手演奏的古箏演奏技法之后,我國古箏的演奏技法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開始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行不斷的嘗試。在傳統(tǒng)演奏技法的基礎上融入許多新的元素和現(xiàn)代元素,使得古箏演奏能夠更加符合現(xiàn)代化的審美要求。

(一)古代古箏演奏技法。

最早有記載的關于古箏的表演形式,是戰(zhàn)國時期的李斯在《諫逐客令》中所寫的:夫擊翁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聲也。說到的箏就是古箏,意思是邊彈著古箏,邊拍著大腿、唱著歌,讓人耳目愉快,說這才是真正秦國的音樂。這句話雖然沒有確切地說古箏的演奏技法,但是也能從中得知,在那個時候,古箏并非是純演奏的樂器,主要是用作唱歌時候的伴奏樂。在漢魏時期,古箏已經成為了表演活動中重要的伴奏樂器了。古箏最早的演奏技法是建立在伴奏基礎上,和歌曲演唱有密切相關。

(二)近代古箏流派機器演奏技法。

到了近代社會,古箏主要是作為一種民間的說唱音樂形式和戲曲的音樂伴奏,其表現(xiàn)形式有許多呈現(xiàn),如杭州的灘簧、山東的琴書、廣東漢樂等。古箏演奏者通過不同的曲譜加上個人的改編,再加上獨具風格的表演形式和演奏技法,就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鮮明的演奏風格,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古箏流派,如浙江箏派、山東箏派、河南箏派等。從不同的古箏流派及其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演變可以看出,古箏演奏技巧的傳承及發(fā)展和其發(fā)展地的發(fā)展進程和風貌息息相關,而這些,在古箏演奏技法的運用中也得以反映。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逐漸發(fā)展,我國音樂藝術也逐漸與國際接軌,在傳統(tǒng)的音樂元素之上也增加了很多現(xiàn)代元素和國際化的新特點。古箏演奏技法在傳統(tǒng)演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繼承并且不斷加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又吸收和借鑒了其他演奏樂器的優(yōu)勢加以發(fā)展,最終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一)傳統(tǒng)演奏方法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一方面,古箏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樂器,其演奏技法依然是建立在傳統(tǒng)基礎上的。在古箏的演奏中,最主要的是點、揉、吟、顫等傳統(tǒng)技法。這些傳統(tǒng)的演奏技法在長久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凝聚了古箏演奏技法的精髓部分,在古箏演奏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古箏演奏技法又并非一成不變的。在對傳統(tǒng)演奏技法的繼承之上,還加以革新。傳統(tǒng)古箏的演奏方法往往帶有很濃重的地域色彩,雖然各具特色風情,但顯然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多元化的藝術需求了。因此,古箏的演奏技法在繼承的基礎上,又對現(xiàn)代演奏技法進行發(fā)展創(chuàng)新,使得古箏的演奏技法靈活多變。

(二)對其他樂器的吸收和借鑒。

古箏作為一種重要的傳統(tǒng)演奏樂器,其產生和發(fā)展都遵循著其本身的特點和音樂總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在此過程中,為了完善和豐富自身使古箏演奏更富傳承性和包容性,古箏演奏技法也吸收了許多其他樂器的演奏技巧和音樂元素并加以融合。比如對于琵琶,古箏吸收了其演奏中的掃弦法,此外,還吸收了西洋樂器的不少演奏技法。

(三)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在目前古箏的演奏技法中,在對于傳統(tǒng)技法的繼承和傳承基礎上,還吸收了其他樂器的演奏技巧,因此往往表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除了最基礎的傳統(tǒng)指法以外,還發(fā)展形成了如輪指、搖指、點指和轉換音列等技巧。在繼承民族性的基礎上,增加了現(xiàn)代音樂的藝術特色,兼容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化,使得傳統(tǒng)的古箏演奏技法顯現(xiàn)了更豐富的形式。

古箏教育作為一門受歡迎的課程,是古箏藝術今后發(fā)展的基礎和動力。古箏教育一方面為古箏演奏事業(yè)提供動力和源泉,另一方面其本身也在隨著古箏演奏技法的發(fā)展而不斷調整。因此,古箏演奏技法的發(fā)展必然會在音樂教學運用中有所體現(xiàn)。首先,作為古箏學習的入門基礎,教師在一開始就會向學生介紹關于古箏的樂器特征和其發(fā)展概況。這是古箏學習中所必須了解的,其余還有關于彈奏手勢、掌握定弦、音位和一些最基本的手法等等基礎的理論和技巧技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事先為學生講解最基礎的概念知識和彈奏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和原因,并且給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在一開始的時候,需要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手勢和指法。其次,學生在古箏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事先制定好相應的訓練計劃。在教授新曲目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舊曲目的復習和鞏固。在進行新曲目的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分層次、分類別進行教授,尤其是一些難度較大的曲目,更要分層練習,以便更好掌握,在熟悉每個章節(jié)和階段之后再進行總體的練習。而對于已經學習過的曲目,教師也要安排好學生進行復習。由于古箏演奏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除了基本理論知識和演奏技法的講述之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訓練,除了日常的練習以外,還要定期展開一些活動,讓學生能夠有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并通過練習和表演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加以改進。在古箏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對學生演奏技法的培養(yǎng)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對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內涵的培養(yǎng)和重視。現(xiàn)代社會,學習古箏的學生從小是生活在一個流行音樂盛行的社會背景中,流行化是學生對于現(xiàn)代音樂的認識基礎,而這樣的音樂文化氛圍也必然會導致學生對于傳統(tǒng)古典音樂文化的認識不足,對古箏演奏的魅力沒有足夠的體會。目前,許多學習古箏的學生都更重視對古箏技法的訓練,掌握更好的演奏方法,從技術層面達到演奏的正確性,然而這樣的行為往往會導致學生對于自身演奏的音樂中的文化內涵了解過少。針對古箏專項練習的訓練,專注于曲目的經典片段和節(jié)選的技術練習也在某種程度上割裂了古箏這種樂器和音樂本身的獨特風格和韻味。游離于單純的技術練習,為了提高技法水平而進行的練習往往導致所練習的技法風格也是單一的,本身雖然無害,但同時也導致了古箏演奏失去了它獨特的韻味和吸引力,也失去了它的文化內涵。在這樣的現(xiàn)狀下,我們也需要去思考如何將演奏技法和古箏的藝術內涵結合起來,使得古箏演奏在新時期能夠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特色,思考如何將古箏演奏技法的發(fā)展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更好地了解古箏并能真正熱愛古箏,熱愛民族音樂,并通過身體力行為,為古箏演奏技法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還要思考如何讓古箏能夠對這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參考資料:

[1]劉洋洋.演奏技法革新之意義:20世紀80年代后古箏曲的音樂表現(xiàn)[d].武漢音樂學院,20xx.

[2]戴曉.中國現(xiàn)代箏樂發(fā)展及美學特征研究[d].云南大學,20xx.

[3]徐麗鴻.揚琴創(chuàng)新技法對揚琴藝術發(fā)展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xx.

[4]宋經苑.《溪山琴況》表演藝術理論在古箏演奏中的指導意義[d].山西大學,20xx.

[5]楊凡.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與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xx.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

在當今各類時尚元素均躍躍欲試涌動著的大潮中,音樂作為一個一直盛行著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對多元化人才的培養(yǎng)起著莫大的作用,音樂方面的教育也成為我國多面教育的重點。對于學習眾多分支組成的整體音樂,主要是在對學生進行本土民族音樂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樂,這樣在保證同學學習質量的基礎上,更能滲透給學生更多方面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

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取各方之長,棄原本之短的更加適合當代音樂產業(yè)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張在整個音樂教育的大范圍之中,同時解除對其他民族音樂類型的抵制感,培養(yǎng)學生掌握多類型音樂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面音樂時作為共體所存在著的,同時這樣積極、開放的環(huán)境還可以使得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間看到并發(fā)展適合自身的音樂類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對于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優(yōu)秀、積極的內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樂理念當中。

好像在人們的固有印象當中,中學階段音樂課就是教授同學們唱歌的課程,而老師們的授課方式也往往迎合著這樣的想法。而仔細看來,當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樂是欣賞、創(chuàng)作與學習并存的,而教師應當在課程中間更加強調出來音樂整體賞析能力,引導學生對于音樂世界的全面了解。單純的歌唱方式或者相關技能的單一傳授會在一定范圍當中制約同學們的理解與靈感激發(fā),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也會使得音樂課堂缺少活躍的氛圍。其中有關于民族方面的學習也應當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重視,西洋樂是很符合當代音樂發(fā)展規(guī)律,但是很多音樂韻律及譜寫思路均是來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樂本質的。此外對于音樂樂器的學習也可使得同學們更快掌握音樂學習的套路,至于樂器的選擇,大可以古代、近代、現(xiàn)代并重,畢竟多元音樂文化環(huán)境帶給我們的是更多隨性和個性的發(fā)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決定了在文化構成方面,我們是多元化發(fā)生并兼容著共同發(fā)展的。理所當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提高同學們對自身民族音樂文化的領悟力,這樣的.意識可以在教學課堂以及教學實踐當中逐漸培養(yǎng)。比如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個民族的樂器、流傳下來的音樂圣典、獨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們自然感興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經過學習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與音質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學們的所在,它們在不斷變更著的歷史的長流當中被存留下來成為我們都敬仰著的民族感非常強烈的珍貴之物,當然值得我們視若珍寶反復學習并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發(fā)展對于音樂方面的影響。當然,蘊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除此之外,在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學音樂教育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發(fā)進行音樂學習,以主觀的角度學習音樂,最大視角發(fā)揮自身對于音樂的敏感性。

2、融合本土音樂因素的教學。

本土音樂的定義同本土人是一樣的,指的是融合于當?shù)鼐用袢粘Ec歷史。在其中不斷相互融合并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獨具當?shù)仫L土人情氣息的音樂,它融于人們的生活,也能詮釋相關一起發(fā)展著的歷史內容,是整個地區(qū)的精神表達。在教育教學當中,采用融合本土音樂因素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血神對本土音樂有一個更加傾向專業(yè)方面的認知,更是課堂、提高同學情商提升學生的本土意識的大好方式。

3、貫穿世界音樂范圍的教學。

音樂的學習范圍與內容是廣泛并且寬度與深度并存的。世界范圍內的音樂學習同樣也是世界各地民族與當?shù)馗黝愋鸵魳返恼象w。就目前我國中學音樂教學而言,教學內容主要是在對本民族音樂進行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對西方音樂的鑒賞,其中缺乏的是世界更多其他民族音樂的類型也理論,在當代多元教育的體系當中應當上面應當加強對世界不同民族音樂的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對世界不同民族音樂有一個更為全面和深刻的學習和理解,這樣同學才能以自己的眼睛和對聲音的判定真切感受到音樂的多元化和差異化。當然,應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我們大可運用越來越方便的網絡技術,來引領同學們以最直觀的方式感受到,這樣不僅是幫助同學們拓寬對于音樂界面的了解,也包含著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一切風土人情。

對于國內而言,我國本身就是融合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本質;同樣放眼世界,我們面對著的同樣是各類文化、音樂、生活場景并存著的狀態(tài),所以對于在多元音樂環(huán)境下面開展音樂教育是符合我們自身程度又能走上更高臺階的方式。在其中建立的同學們的有關于音樂的審美情趣也是不分國家與民族的。多元音樂文化建立的最終目標在于幫助學生建立一種音樂上的開放視野,這將是讓音樂永葆活力、長盛不衰的不竭動力。要真正建立多元音樂文化,打破常規(guī)的呆板教學模式是必經之途,在此會經歷各種艱辛阻撓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來促使我國中學音樂在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發(fā)展。四、總結在中學音樂教學之中,要融合國內外、各民族的有關于音樂方面的精彩所在,再多元化、多文化的音樂教育背景下面開闊眼界并且找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音樂道路,進而有利于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4]張黎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研究問題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xx.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毫無疑問音樂成為幫助人們舒緩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讓人們通過音樂得到更有效和舒緩的放松,可以在教育階段,就將音樂教育生活化。音樂教育生活化就是指在上音樂課的過程中,音樂教師教會學生仔細聆聽自然的聲音或通過對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的賞析,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為了使教師能夠更好的開展音樂教育生活化,則需要音樂教師首先了解并掌握音樂教育中的三個層次,然后在此基礎上開展一系列的音樂教育活動。

(一)打好音樂基本功。

音樂教師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音樂,那么就需要學會拋棄音樂中華而不實的地方,尋找其最根本的特點,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將音樂的基本功做扎實,為以后的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一首音樂作品的表達是節(jié)拍、旋律、歌詞和演唱者對音樂本身理解的綜合體現(xiàn)。我們將音樂中的旋律和音準作為音樂的本質表達,但是這往往被音樂教師所忽略。我們看到很多音樂演奏大師能夠毫無壓力的將音樂及其自身的思想完全的表達出來,這也依靠其本身扎實的基本功。所以音樂教師要想達到好的上課效果,就需要其練好音樂的基本功,做到上課游刃有余。

(二)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掌握音樂思想。

每一首音樂都有其要表達的思想,其背后都存在著故事。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水平,讓音樂成為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和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想要表達思想,首先要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音樂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對音樂要表達的思想都不能完全的掌握,怎么能做到有效引導學生思想的工作呢。所以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授課之前,應該對本節(jié)課要教授的音樂曲目提前有全面的了解,如提前掌握其創(chuàng)作背景和其要表達的思想,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知識對音樂曲目做到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音樂思想的表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即理解和表現(xiàn)。只有扎實的打好音樂基礎,才能真正意義上展示音樂的意。能夠在上課過程中,向學生展示音樂的本來面目,才能夠稱的上是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在一個合理且正確的角度,向學生做好音樂的展示和授課,是這一個層次的重點。

(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理解音樂的最高層次,就是能夠做好透過現(xiàn)象,看到其本質。那么音樂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呢?想必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回答,一百個人有一個人的理解。但是最主要的是,人們能夠拋棄音樂的一些外界因素,展現(xiàn)出音樂的本質,從而引發(fā)來自于心底的共鳴。這也要求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授課時,能夠拋除來自于外界對于音樂本身的干擾,展現(xiàn)出音樂最原本的聲音,調動起學生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即使佛語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但總會存在相同的情感。即使每一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經歷不同,但是對于父母的愛和對國家的愛一定都是相同的。音樂教師如果能夠進行音樂授課的過程中,將學生內心最本質的情感激發(fā)出來,便可稱為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

(一)選擇與生活有關的音樂。

好的音樂對于音樂的聆聽者來說,是一場聽覺盛宴。毫無疑問,在音樂教育生活化的背景下,為了達到讓學生更加了解生活的目的,應該選取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作品。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種聲音的習慣,培養(yǎng)其傾聽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傾聽,讓學生關注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自身的情感代入其中。生活中的聆聽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來自于自然的聲音,第二種聲音就是來自于學生生活中的聲音,第三種聲音,就是真正音樂的聲音??偠灾處煈摶钣脤W生中的各種資源,豐富學生對于聲音的認知。

(二)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

在學生的不同階段,要選擇適應該階段學生性格特點的`音樂教材,能夠讓他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音樂教學的情景當中,達到更好的音樂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幼兒園階段,音樂教師就要盡量選擇活潑有插圖的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階段,應該選擇一些愛國或民族的歌曲,加強學生對國史和民族特色的理解??偠灾?,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對于音樂教育生活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還沒有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三)創(chuàng)造合適的精神世界。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當然也不例外。好的音樂有正確引導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作用,壞的音樂則有腐蝕學生精神世界的作用。因為學生喜歡音樂,那么我們就應該利用音樂來培養(yǎng)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在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一方面滿足學生放松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緩解他們因學習造成的精神壓力。

三、結語。

音樂教育生活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其中主要有學生家長的不理解、學校的不重視和教師的不專業(yè)等因素。所以要順利開展音樂教育的生活化,不僅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也應該注意培養(yǎng)專業(yè)的音樂老師,提高社會的認同度。

參考文獻:。

[1]哈羅德艾伯利斯.音樂教育原理[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2:120。

[3]張衛(wèi)民,陳金平.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35。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二

長期以來,高中音樂教育一直被當作副科,不被重視。素質教育為音樂教師施展自己的才能、發(fā)揮自身專業(yè)特長開辟了空間。通過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筆者以創(chuàng)作模塊為例,談談對音樂教學的思考。

音樂創(chuàng)作為音樂課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空間。在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精心安排的作曲、編曲練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獨立認識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學效果是以往傳統(tǒng)音樂課無法達到的。

創(chuàng)作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可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多向思維的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深化學生對已學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理解、運用,強化進—步學習的欲望。例如,筆者在20xx年山東省新課程改革暑期培訓觀摩中看到,北京一些學校的教師通過課前的布置,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空塑料桶、啤酒瓶、木板、桌凳甚至滅火器罐等帶到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合作,師生其樂融融,讓人耳目一新。只要開動腦筋,就地取材,就可以做出許多雖顯粗糙但卻能使用的簡易樂器。學生通過敲敲打打,為歌曲伴奏,參與合奏練習,或者根據樂器特點進行簡單創(chuàng)編,課堂上充滿了音響,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音樂知識容易掌握。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促使他們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音樂,提高他們對音樂素養(yǎng)、對美的追求。

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學以欣賞為主,忽視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作用。其實每一位學生都具有音樂創(chuàng)作的潛能,學生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或者作曲的學習過程之中,可以閃耀出耀眼的火花,他們的作品雖然不成熟,但也是一件“藝術品”。事實上,只要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有創(chuàng)作方面的天賦,這需要教師細心發(fā)現(xiàn),加以引導。筆者認為,學校和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給學生一個平臺,讓他們去發(fā)揮、創(chuàng)作,抒發(fā)他們的心聲,滿足學生的'興趣及發(fā)展需要多樣化的選擇。

高中音樂模塊從本質上講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聆聽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是必要的。一些優(yōu)秀的經典歌曲,可以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感知和體驗,再加上一定的理論指導,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會得到有力的激發(fā)。以歌曲創(chuàng)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因為歌曲最接近學生的生活,有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對初學音樂創(chuàng)作的人來說也比較容易掌握。

教師除了鼓勵學生進行單獨創(chuàng)作之外,還應該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充分發(fā)揮各個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在小組創(chuàng)作中學會相互聆聽、相互激勵。在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也要幫助和引導他們去創(chuàng)作、體驗,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路,進行潤色。讓學生在音樂創(chuàng)作模塊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音樂創(chuàng)作是一種樂趣和幸福。學生掌握了創(chuàng)作技巧,有了創(chuàng)作欲望的時候,作曲就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紅五月”校園歌曲大獎賽,每到這個時候,學生的熱情非常高,積極參與歌曲的創(chuàng)作,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參加比賽。這時,只需要教師進行簡單的引導和修改,學生就能獨立或者通過合作完成創(chuàng)作。每年都能評選出很多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作品。這說明學生是有創(chuàng)作潛力的,也有能力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作。

中小學音樂課上的創(chuàng)作教學,旨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作能力。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和技能基礎,決定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作品不可能很完善。因此,不能以學生作品優(yōu)劣和水平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依據,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比如,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動腦筋發(fā)揮,是否能夠領略音樂的情感等。在音樂教學評價中,應注重過程。對學生的想法不要輕易扼殺,應該予以尊重。學生的思維一旦激活,就有延伸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不要輕易否決,鼓勵學生大膽選擇,及時發(fā)現(xiàn)并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創(chuàng)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參與了,實踐了,就離享受音樂更近了一步。盡管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校都還沒有開設音樂創(chuàng)作課程,但我們每一位高中音樂教師都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結語音樂創(chuàng)作課程需要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感受音樂。雖然一些學校還沒有開設或正準備開設這門課,對真正實施新課程還有距離,但筆者相信,音樂創(chuàng)作課程會很快全面實施。因為,音樂創(chuàng)作課程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

[1]朱則平,廖應文.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xx(21).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三

音樂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藝術啟蒙課程,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不少小學對于音樂教育還不夠重視,教師也大多重視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講解和傳授,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音樂本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教育。尤其是現(xiàn)在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快餐式音樂傳播迅速,不少浮躁、流于形式的音樂大大地沖擊了經典的優(yōu)秀音樂的傳播,對小學生的音樂欣賞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材中新加入了不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對于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人文內涵關注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不少小學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還是認識不夠,認為音樂就是一門副科,沒有考試和成績的壓力,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都不夠明確。音樂的課堂教學多是按照教材進行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講解和傳授,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來進行模仿,學生學唱歌曲、學演奏樂器,都是一些技能型的音樂知識。教師僅僅傳授給學生怎么唱歌、怎么彈奏樂器,卻忽略了向學生傳授音樂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樂器的誕生故事和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學生由于缺乏對音樂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對音樂技能型知識的學習效果也不會特別理想。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音樂人文內涵教育的理念和認知,在本身對音樂教學不夠重視的情況下,教師的音樂教學方式和方法都相對比較刻板和單一,且沒有樹立音樂人文內涵教育的教學理念。

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音樂所蘊含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內涵對學生人格、品德和音樂審美的重要作用,沒有認識到音樂課不僅僅應該教會學生唱歌、彈奏樂器、掌握樂理和音樂知識,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情趣和修養(yǎng),在音樂的熏陶下,了解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魅力。教育理念的缺乏導致音樂教學人文內涵教育的缺失。

音樂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下的產物,不同風格和不同時段的音樂作品都蘊含著不同的精神文化風貌和人文內涵。因此,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頤養(yǎng)性情,對于人格塑造和品德培養(yǎng)方面有著巨大的力量。音樂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可以讓人對于音樂所表達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背景理解更加深刻,音樂里所包含的深厚感情和人文精神可以感染他人、影響別人的情緒和靈魂塑造,對人的價值觀形成和情感方面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激發(fā)聽者的審美和創(chuàng)新意識。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傳播方面不受國籍、語言、地域差別的影響,以音符和聲音為媒介和橋梁,讓人們的靈魂相通,精神受到啟迪、情感得到共鳴,從而受到音樂人文內涵方面的影響。在小學音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注重音樂人文內涵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受到音樂豐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想要傳達的感情和精神的同時,在心靈上與作者達到共鳴,在人格和品德的形成上受到積極影響,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受到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1)深入挖掘音樂教材,人文內涵教育從點滴做起新課改背景下,音樂教材中增加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經典優(yōu)秀音樂作品,音樂作品中具有多元性和豐富性。新課改強調,不僅僅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傳授,更要注意音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教師要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根據教材的內容向學生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從音樂教學的點滴入手,讓學生接受音樂中豐富文化內涵的熏陶。例如在小學音樂“堂鼓、小鈸和木魚”樂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些樂器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歷程,以及這些樂器所賦含的人類智慧和藝術價值。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引申古代樂器與人類社會活動的關系、各種樂器的音色的融合。讓學生深入了解樂器的相關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再比如在“獅子舞繡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獅子舞繡球的歷史由來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和寄予的美好希望,還可以舞繡球的種類、特點方面向學生們進行介紹,讓學生們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有一個深入的理解,繼續(xù)繼承我們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瑰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2)靈活、合理地選擇音樂教學的內容音樂之所以可以超越語言、地域等各種差異而讓人們達到心靈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鳴,就是由于音樂本身具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音樂表現(xiàn)風格和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音樂本身,更為受眾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審美體驗。小學的音樂教育在內容選擇方面要注意音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材的編排上精心地選擇了不少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音樂作品,其中包含著多種形式和多種風格,教師要善于使用這些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通過音樂充分感受中華文化多元性的同時,對音樂和我國的文化瑰寶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現(xiàn)在由于網絡技術的發(fā)達,一些不適于小學生聽的流行音樂傳播廣泛,有的對小學生的人格和品德養(yǎng)成有著不利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一味地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喜好選擇教學內容,需要對課堂的音樂做到把控,讓學生多接觸優(yōu)秀的高雅音樂作品。

(3)重視課外的音樂教育延伸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提高音樂人文內涵的教育效果,教師應該組織、安排課外的音樂欣賞和品鑒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地去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經典音樂作品,教師可以留下作業(yè),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資料去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想要通過音樂表達的情感和情懷。例如“紅星歌”的教學時,課堂上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去尋找一些與抗日、抗戰(zhàn)期間小英雄故事相關的歌曲,并自己學著演唱,下節(jié)課的時候進行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唱的歌曲最多,教師會準備一些小禮品贈送。教師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唱歌,感受音樂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1]劉秀敏。音樂教育應挖掘音樂文化內涵。青年時代[j]。20xx年第14期。

[2]劉英坤。談小學音樂中的人文教育。中國校外教育[j]。20xx年第36期。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四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因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教學工作一直屬于尾大不掉的地位,音樂教學更多地屬于從屬教學工作,可有可無。這些都影響了高中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不利于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反作用。

(一)重視音樂技巧,忽視內涵知識。

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一直屬于從屬地位。在教學進度安排上,音樂課程也被擺在了非常尷尬的位置,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其他主流課程的教師還經常擠占音樂教學的課程安排,這些都使得音樂教學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長久的開展。即便部分高中開設了音樂課程,也按照教學進度安排合理調試了音樂課程,但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因音樂課程大多每周一節(jié),所以音樂教師更加注重音樂技巧的培養(yǎng)與提升,而忽視了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就使得很多的音樂教育課程,其關注點往往僅僅停留在認識五線譜、認識音律等技巧方面,對于音樂如何產生、音樂如何發(fā)展等內涵性的東西涉及不多。學生也只是掌握一些皮毛,難以深入地了解音樂的豐富魅力。還有因應試教育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因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為了上大學而轉攻對文化課要求不高的音樂等藝術專業(yè)或藝術院校,這部分學生的初衷并非是為了提升音樂素質,而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這些都影響了高中音樂教育的功能。

(二)重視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師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音樂課程的安排較少,如果增加實踐的內容,教師無法完成教學計劃,另一方面還主要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高中音樂考試也主要停留在閉卷或開卷考試,沒有實踐考核的環(huán)節(jié)。

(一)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影響分析。

高中音樂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樂作品中,特別是優(yōu)秀的經過歷史檢驗的音樂作品,在作品當中,包含著創(chuàng)作者豐富的個人情感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為只有飽含思想的音樂作品才最具有生命力。高中生在享受這些美妙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靜心享受,屏氣聆聽,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到畫面的沖擊力,也能從音樂中,與創(chuàng)作者隔空對話,在聆聽的過程中,高中生的聒噪的心態(tài)會得到放松,世俗的想法也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能夠舒緩身心,減少壓力,在感受與體驗中,高中生能夠在美好的情感享受中,學習創(chuàng)作者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不斷的學習與聆聽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感知音樂中的美好。高中生涯是人身的關鍵階段,為了沖刺考大學,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很大,在繁重的課業(yè)學習中,學生的心態(tài)會變得急躁,享受音樂從音樂中,靜心地感知美好的情感,學生能夠感受到歡快與愉悅,從而提升其精神面貌。從音樂傳遞的情感中,還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鼓勵他們積極應對困難,及時排解心理壓力,養(yǎng)成健康的心態(tài)對應對未來的一切挑戰(zhàn)。

高中音樂教育是一項全面的綜合性的教育,也是一項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讓他們了解音樂的來源與發(fā)展,積累豐富的音樂勵志故事,并將這些勵志故事運用到自己身上,激勵自己不斷攀登,不斷學習。如貝多芬在聽力消失的情況下,仍能創(chuàng)造出舉世聞名的交響曲,學生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這些音樂大家身上的勤勞刻苦。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還能鍛煉與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記憶力與理解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學生其他科目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綜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在音樂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樂器的演奏,能夠綜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因為樂趣演奏是一項綜合性的運動,需要學生手、腳、精神等高度集中并協(xié)調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所以,高中音樂教學工作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它們的功用,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

現(xiàn)代教育是素質教育,是綜合型的教育,既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也需要鼓勵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處事心態(tài),同時也需要提升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高中音樂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是一項美好的聽覺過程,在享受美好音樂時,學生能夠感知到音樂對美麗的形容,能夠幻化出一個美好的畫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音樂本身就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激發(fā)自己的想象空間,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素質教育有序開展的今天,重視高中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能夠綜合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有助于素質教育的正常開展。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五

摘要:李嵐清同志曾講過:音樂的美育功能還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對人的智力開發(fā),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意動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學綜合素質民族文化。

一、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音樂感受和表現(xiàn)能力。

我們說培養(yǎng)和發(fā)展音樂感知的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在音樂藝術領域里不斷地實踐、體驗和鑒賞其美感;這些是欣賞教學的首要前提。同時,欣賞教學還能培養(yǎng)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音樂是聽的藝術。因而,傾聽自然是欣賞音樂的主要方式。音樂藝術及欣賞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決定了欣賞教學的根本方法是傾聽。在欣賞過程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轉瞬即逝的音樂就不會給我們留下鮮明的印象。在欣賞過程中,人們要記住音樂的旋律主題及其發(fā)展變化等。良好的音樂記憶力是極其重要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使人們忘卻時間的流逝而沉浸在音樂美的享受之中,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注意力和記憶力的過程。另外,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樂表現(xiàn)除需要有音樂的感知、記憶、想象能力之外。還需要一定的表現(xiàn)音樂的技能。從學習音樂的先后順序上來說,必須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現(xiàn),通過欣賞學習音樂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從廣義上來講,演唱,演奏和創(chuàng)作都必須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上,音樂欣賞教學是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力手段。

二、音樂欣賞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fā)展審美能力。

所謂審美觀是人們在長期的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觀念,它具有民族的,時代的,階級的特點。所以人們的審美理想是與他的世界觀,倫理觀等緊密相連的。欣賞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最好的審美實踐機會,使學生在感受音樂語言美的同時,還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格調當中理解音樂的內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欣賞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活動,使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東西,憎惡并唾棄假惡丑的東西,在藝術領域中,真善美與假惡丑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時,真假難分,善惡難析,美丑難辨。然而,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卻要求人們必須能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做到徑謂分明,崇揚真善美的,摒棄假惡丑的,欣賞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也可以促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去偽存真,揚善棄惡,褒美貶丑,從而發(fā)展其音樂審美能力。

貝多芬說:“音樂不在譜子上,而在譜子之間。”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的歌唱與欣賞機械地束縛在音符上,而是要啟發(fā)他們根據音樂的各種要素展開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現(xiàn)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教師可通過分析旋律、歌詞,引導受教育者感受音樂的基本要素,即節(jié)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現(xiàn)音樂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樂形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受教育者體會、表現(xiàn)音樂,最終達到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樂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音樂藝術綜合性強,知識面廣,有內容廣泛的文學、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有涉及社會、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音樂傳統(tǒng),總是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緊密相關的,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可以體會到一個國家與一個時代的音樂流向和文化導向,擴大學生知識面。

在欣賞長調風味的歌曲《青藏高原》時,教師可以結合歌曲向學生介紹藏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服飾特征、居住條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的地理環(huán)境等。在與學生共同分析歌詞中滲透的深刻的人文性,以擬人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懷。仔細體會那種悠長久遠的意境,一種對天、地、佛深切的呼喚和期盼。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樂教學與語言、歷史、地理等課程以及民族學、宗教學知識結合起來,由此產生的多元效應,不僅鞏固豐富了學生各方面的知識,也使學生的智力結構得到完善。

四、音樂欣賞教育在開發(fā)人的智力,啟迪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雨果說:“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音符?!笨梢?,音樂在開發(fā)人的智力方面有著與字母和數(shù)學同等的重要性。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需要記憶,觀察,分析、判斷,思維訓練等。所以,音樂欣賞可以培養(yǎng)人的專注力、想象力、反應力、表現(xiàn)力、協(xié)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

1、音樂欣賞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

想象力的發(fā)展是開發(fā)智力的重要途徑。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半球負責邏輯思維,右球負責形象思維。欣賞音樂通過音響和音樂形象,喚起人們對相關的視覺印象,聽覺印象等有關事物的聯(lián)想,由身體各部位、各器官的協(xié)調活動來促進左右腦的興奮,進而促進全腦的發(fā)展。所以音樂在給人以愉悅和享受的時候,也在不斷開發(fā)著人們的聯(lián)想、記憶、觀察、反應和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能力。若一個人長期得到音樂的熏陶,養(yǎng)成創(chuàng)新和想象的習慣,勢必能推動他的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使人思路開闊,思維敏捷。

2、音樂欣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不單單體現(xiàn)在歌曲的即興創(chuàng)作和簡易樂器的制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運用。

五、音樂欣賞可以弘揚民族文化,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1、欣賞民族音樂可以培養(yǎng)民族文化意識。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本V要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突出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地位。一個民族的藝術是歷經數(shù)千年發(fā)展而保留下來的,它直接代表著那個民族的文化,所以藝術的民族性極強。將我國各族的傳統(tǒng)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欣賞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因此,進行民族音樂教育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了解祖國傳統(tǒng)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而有效的途徑。

2、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

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谷諔?zhàn)爭時期,《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鼓舞了一大批進步學生和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許多愛國志士唱著這些革命歌曲奔赴抗日救國的戰(zhàn)場。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扛起紅纓槍,唱著《共產兒童團歌》、《誰說我們年紀小》也加入了戰(zhàn)斗行列,打鬼子,捉漢奸,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以上足以證明,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

總之,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鑒賞能力以及發(fā)展想象能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yǎng)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志之一。正基于此,我認為,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教育的中心內容,重視音樂欣賞已不單是學科發(fā)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眾的呼聲、時代的需要。我們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音樂欣賞教學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默賽爾.音樂欣賞的心理本質.中國音樂,1987(1).

2、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3、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音樂教育論文2篇十六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tài)音樂、現(xiàn)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下面是大學音樂教育論文,請參考!

摘要:聲樂作為一種以人的歌聲來抒發(fā)、交流情感的藝術,是人類表達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藝術方式,其所具有的獨特性和普及性在整個音樂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愈來愈受到學生的重視和喜愛。通過學習聲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與素質教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聲樂藝術教育對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大學生的發(fā)展起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聲樂藝術;發(fā)展;高校;音樂教育;啟示。

1聲樂藝術發(fā)展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啟示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近年來,我國對于在普通高校進行音樂教育的研究成果較多,而致力于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方向的專門研究則相對較少。通過對國內音樂學術期刊的查詢,主要論文有《歌唱教學在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靈活運用》,在文中作者分析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和專業(yè)音樂院校聲樂教學的主要不同點,提出普通高校的聲樂教育要與音樂欣賞、藝術實踐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思路?!镀胀ǜ咝B晿愤x修課的嘗試》,文章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了在理工科大學中開設聲樂選修課的問題,提出以聲樂演唱技巧為輔、注重聲樂欣賞,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聲樂藝術的興趣的觀點?!稖\談普通高師聲樂選修課教學的幾個問題》一文則根據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中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聲樂技巧訓練、聲樂教材的選用及考核辦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討。上述論文多是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闡述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一些理論,并從審美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集中探討在普通高校開設聲樂選修課的重要性,從性質與特征、功能與意義、目的與任務、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課內外教學實踐一體化、教師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實踐研究,力求為廣大高校一線聲樂教師提供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理論指導和可行性的教學建議,為促進我國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的發(fā)展、推動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作出一些理論性的探討。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已具有龐大的規(guī)模,納入教學計劃的音樂類選修課程,是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主要渠道,音樂學科的細分是必然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從單一的理論課擴展到理論、實踐、欣賞多種類型并存的課程,有的學校還根據學生的水平分成了基礎類與提高類課程。近年來,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大力提倡教育改革,音樂教育專業(yè)也融入了改革的大潮,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進而達到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的目的。音樂教育專業(yè)是當前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yè),這一專業(yè)涉及面非常廣。其中,聲樂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教育改革為音樂教育打開了新的局面,所以當前的音樂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聲樂藝術是用人聲唱出的帶有情感的音樂,它是音樂藝術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聲樂藝術是人的本能創(chuàng)造,最能直接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自由而暢快的抒發(fā)。人聲的歌唱是最真實自然、最完美、最動聽、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音樂,這也是任何樂器演奏出的音樂都無法比擬的。難怪我國自古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意思就是說人聲的歌唱是音樂中最美的聲音。中國漢代的音樂理論著述《樂記》中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歌唱給人帶來溫馨、愉悅的精神享受,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激勵人們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因此,聲樂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音樂藝術表現(xiàn)形式。聲樂藝術的學習是一種審美活動過程,人們在對自身優(yōu)美聲音的追求中,在聲樂藝術給人帶來的溫馨、愉悅的精神享受中,逐漸培養(yǎng)起自己健康的審美觀、高雅的審美情趣、活潑的個性和審視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通過對聲樂藝術的學習,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和領悟到音樂藝術內在的美,使人的情感、心靈得到升華,塑造和培養(yǎng)一種超越實用功力的人生態(tài)度。從普通音樂教育的整體上看,聲樂藝術是整個音樂教育中的自然基礎,聲樂藝術的教育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器樂、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欣賞的音樂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歌唱。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無須進行機械操作,技術負擔最少,因而簡便易行、易于收效。在學習歌唱的進程中同時指導學生音樂欣賞、鍛煉聽覺,運用樂譜,了解音樂知識,增進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xiàn)能力,正確的歌唱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良好音樂素質的最佳途徑。技能訓練中,包含音樂知識、歌唱技巧、識譜能力的綜合運用。通過歌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知覺、感受能力,各種不同表演形式的歌唱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歌唱本身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歌唱教學還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集體形式的歌唱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和諧一致、團結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3聲樂鑒賞發(fā)展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意義。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對學生審美體驗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強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參與能力。作為培養(yǎng)基礎教育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必須發(fā)揮聲樂審美教育的作用,在專業(yè)課程中開設綜合了活動課程和實踐課程優(yōu)越性的聲樂作品鑒賞部分,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聲樂文化傳承能力,這是十分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雷默把對音樂(包括聲樂)的鑒賞和文化理解放到了音樂教育中重要的地位,指出:教授藝術的內容和過程不僅來自許多重要的學科,而且從教育學角度來講,“理解、鑒賞藝術作品和創(chuàng)作藝術價值是等同的……從美學上講,藝術作品體驗與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同樣有意義”。梅里亞姆在《藝術與人類學》(1964)中也討論了藝術(包括聲樂)的文化人類學研究的問題。他認為藝術包含四重組織模式:觀念、觀念導致的行為、行為的結果(聲樂作品)、結果對觀念的反饋。通常情況下,我們只對聲樂作品這一結果做各種詳細的研究,而忽視了作品源起的觀念與對當代與未來社會的影響。然而,日常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一些現(xiàn)象:人們認為西歐古典的音樂實踐本質上是超過搖滾、流行音樂或先鋒音樂的,是高雅的、經典的,而民間音樂的本質是自然的、簡單的,說唱(rap)的本質是壞的。再如,把流行音樂做好和壞的簡單區(qū)分等。事實上,每一種聲樂文化都是對特定環(huán)境的一種特定適應,在聲樂藝術的觀念、社會組織、曲庫、音樂物質文化等方面,各文化之間是不同的,而正確評價一種聲樂藝術則要求具有與之相聯(lián)系的文化和社會的某些知識。只有當聲樂藝術置于社會的和民族文化的語境中并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時,它才能獲得最佳的理解。

4結語。

民族聲樂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出現(xiàn)各種問題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我們應當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去解決這些問題。當前,多元的文化發(fā)展趨勢要求我們的民族聲樂教育也要以開放的姿態(tài),在觀念上和措施上都能夠做到兼容并蓄,而不是故步自封。也唯有如此,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推動高校音樂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建民,趙世蘭.培養(yǎng)目標與就業(yè)方向——我國高師音樂學院(系)音樂表演專業(yè)的現(xiàn)狀與思考[j].人民音樂,(6).

[2]郭建民,趙世蘭.三個“鏈接”——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中國音樂教育,(6).

[3]曹廣壯.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訪學啟示[j].中國音樂教育,2014(1).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