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 山西的著名歷史故事(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2 13:23:04 頁碼:10
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 山西的著名歷史故事(6篇)
2023-01-02 13:23:04    小編:ZT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一

2、入場:

新娘嫁入劉家門,新郎三箭定乾坤:賜弓箭!一箭準,二箭穩(wěn),三定乾坤在法門!

好!執(zhí)事蒞位,禮賓候場一遍鑼聲,祈求吉祥永保平安;二遍鼓響,天地造化賜福新人;三遍鑼鼓吉時到張燈結彩瑞星高照,有請新郎新娘入花堂——!

(邁火盆)邁過火盆升宏運,好日子紅紅又火火!有請新娘邁火盆——!

(跨馬鞍)愉悅路上跨馬鞍,平安吉祥代代傳!有請新娘跨馬鞍——!

3、證婚: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證婚人將為這天的婚禮拉開序幕——有請證婚人為新人證婚!

4、拜花堂:天高地廣,人海茫茫,二位新人鸞鳳呈祥,是上蒼的旨意,是天賜的良緣,為此首先請新郎新娘面對天地臺,(一拜天地)

一拜天地謝姻緣;跪——:謝天降祥瑞,一叩首——!

愿地久天長,再叩首——!盼愉悅安康,三叩首——!起身——!

(二拜高堂)

家族昌盛子孫旺,返哺跪乳敬雙親,二拜高堂養(yǎng)育恩;跪——!

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一叩首——!孝敬父母頤養(yǎng)天年,再叩首——!

祝福父母身體安康,三叩首——!起身——!

(夫妻對拜)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新郎新娘面對面,夫妻對拜花堂前:跪—!

乾坤交泰琴瑟和鳴一叩首;鴛鴦比翼夫妻同心再叩首;摘自:短美文古代中式婚禮主持詞.夫唱婦隨早得貴子三叩首——!起身——!

5、揭蓋頭:稱桿星,稱桿亮,稱桿一伸挑吉祥!有請新郎用這稱桿之星挑出兩府的吉星高照!挑出恩愛夫妻的美滿前程!左一挑,稱心如意;右一挑,雋秀端莊;中間一挑,挑出一個芙蓉出水配成雙

6、賀婚:歡歌笑語喜滿堂,有請賀婚人為新人納吉祥:

7、敬茶改口:

新郎新娘喜結連理,兩府結為秦晉之誼。按著傳統(tǒng)的習俗,二位新人要當眾向公婆、岳父母敬茶改口:請新娘向公公婆婆敬茶改口;請新郎向岳父岳母敬茶改口;從這天起,劉趙兩府結為秦晉之好,有請雙方的親家拉一拉手,讓咱們共同祝福這一美滿的大家庭的誕生!

8、雙方父母寄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的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有請雙方父親為兒女主婚講話。請雙方父母回主賓位落座。超拽qq網名9、燃亮花燭、許愿:

鴛鴦戲水鳳求凰,恩恩愛愛在洞房,親眷貴客同賜福,延續(xù)香火點花燭

洞房花燭夜,締結此生緣!請新郎新娘面對親手燃亮的花燭,許下一個最完美的心愿:(稍等片刻)讓咱們所有來賓真誠地祝福他們心想事成!一生平安!

10。交換信物:

美滿姻緣兩情真,特殊信物伴終身:有請新人向咱們展示相互準備的結婚信物。

咱們看到新郎送給新娘的是——?,新娘送給新郎的是——?(采訪寓意)。有道是:寄情于物、托物抒情,情意心愿蘊藏其中,請交換結婚信物。

(新郎新娘交換信物)

11、合巹酒:

這真是:新婚新偶新人人人如意,佳期佳景佳時時時稱心。

在這愉悅的時刻,新郎新娘將共飲合巹酒,甘苦與共到白頭。有請全福人為新郎新娘斟酒。左合巹:愉悅生活花似錦——!右合巹:恩恩愛愛見真心——!

交換巹具,共碰巹具,碰出曠世好姻緣——!

12、結發(fā)禮:

結發(fā)禮是很久以來十分重要的儀式;夫婦一經結發(fā),終性命運相廝守。夫婦一經結發(fā),一生一世不回頭。有請全福兒人助其結發(fā)。

(新人結發(fā)時)結發(fā)就是一輩子,心相牽來人相守;結發(fā)就是一輩子,相敬如賓到白頭!

(新人結完發(fā))來吧!請把你們這血脈相通的結發(fā),把你們這一生相互的寄托珍藏在這錦盒之中。

13、償三品:

子孫餃家業(yè)興旺,子孫滿堂,歷來是人們完美的期望。接下來,咱們有請新郎新娘同吃子孫餃子,盼吃出一個千秋萬代,祝吃出一個福祿吉祥!上子孫餃子嘍——!

長壽面天長地久,健康長壽,是新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接下來,咱們有請新人同品長壽面:品喜面,吃壽面,新郎新娘情綿綿,你一口我一口,盡享天倫樂悠悠。(新人吃長壽面)

福祿喜壽餅福祿壽喜,吉祥如意,是所有來賓為這對新人帶來的祝福,請新人品嘗福祿喜壽餅,心想事成過一生。

14、主持人宣布禮成:

在眾位賓朋的證明下,締結姻緣,喜結連理。祝福這對新人白頭皆老,恩愛百年:至此,我宣布:新郎官、新娘子新婚典禮到此禮成!順祝各位親朋吉祥如意,福壽安康!

大紅沙曼。背景,龍鳳喜帳,天地桌。桌椅披。火盆。馬鞍。弓箭。天地神位。燭臺。喜蠟。秤桿。香爐。十字披紅。蓋頭。牽手。瓢、剪刀。

參考二:

這天是公元*年元月**日,農歷**年**月初,這天久賦盛名的天津鵬天閣大酒樓6樓的宴會大廳,是高朋滿座,金碧輝煌,正在恭候一對新人的到來。承蒙曹氏家族和邢氏家族的厚愛,在那里為一對新人主持新婚慶典,我感到萬分的榮幸,期望大家在儀式當中,給予一對新人和主持人,多多的掌聲支持,多謝——啦!(響樂)

在那里我也要代表一對新人和他們的雙方家長,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祝各位來賓兄弟姐妹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抬頭見喜,低頭見錢。多謝!(響樂)

現(xiàn)在良辰吉時己到,我宣布曹先生邢小姐新婚慶典現(xiàn)在開始——。有勞嘉賓大架,全體起身。這正是“新人到堂前,賓主站兩邊,才子配佳人,鼓樂響連天。”有請新人入花堂拉-------!(響樂)

“借來天上火,燃成火一盆,新人火上過,日子過的紅紅火火啦!”(響樂)

“一塊檀香木,雕成玉馬鞍,新人邁過去,步步保平安。”(響樂)

"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新人上臺轉過身"。(響樂)

有請新郎官在自己新婚慶典的舞臺上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天賜良緣,新人喜臨門啦!

二箭射地,地配一雙,新人百年好和。

三箭定乾坤,先射天,后射地,天長地久,地久天長。(響樂)

一對新人在大家的掌聲祝福下,已經來到了花堂上,有請來賓落座。

各位來賓,各位貴友,按照咱老祖宗的規(guī)矩,新娘的蓋頭是到了洞房新郎才挑開了,但是,這天來了這么多的客人,這么多的兄弟姐妹,這么多的嘉賓,大家是不是想早一點看看新娘的花容呀!(想)。那好!今兒咱們就來個“與時俱進”,提前在那里讓新郎揭開蓋頭,好不好?(好)(然后拿一稱桿,問?)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呀?(稱桿)對,這是稱桿,稱桿這上方的是什么?(稱星)這秤桿也叫“喜竿”,咱們讓新郎官,拿這個“喜竿”挑開新娘的蓋頭,新郎官“稱心如意”啦!(響樂)

這正是“芙蓉出綠水,新人露花容”。大家掌聲祝福啦!(響樂)

說新人

兄弟姐妹們,下方請允許我向大家說以下這兩位新人:這位英俊瀟灑,精明干練,滿臉沾沾自喜,又有一點洋洋得意的先生,就是新郎先生;掌聲祝賀------。(響樂)站在新郎旁邊的這位美麗大方,滿臉甜蜜的就是新娘小姐。掌聲祝福他們!(響樂)

三拜九叩大禮

下方請新人行大禮,行三拜九叩之禮。

一拜天地

一拜天地日月星,請一對新人轉過身,整衣冠,拱手作揖,拜。

風調雨順,一鞠躬,

五谷豐登,再鞠躬,

家業(yè)興旺,(響樂)三鞠躬,起身。

再拜高堂,老祖宗。

有請雙方家長上臺入座,依次為女方家長,男方家長。

整衣冠,拜。(響樂)

祝父母多福多壽,一鞠躬。

愿高堂愉悅安康,再鞠躬。

愿父母雙親,壽比南山,三鞠躬。請新人起。(響樂)

在那里我也代表一對新人,祝愿雙方老人“福如東海常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愿你們來年的此時共享三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夫妻對拜

請新人面向北,相對而立——互相整衣官——拱手作揖——拜(響樂)

夫妻恩愛,一鞠躬。

百年好和,再鞠躬。

早生貴子,三鞠躬。請新人起。(響樂)

改口敬茶、給紅包

雙方家長握手合影,“天上牛郎會織女,地上才子配成雙,今日兩家結秦晉,榮華富貴萬年長?!?響樂)

早生貴子養(yǎng)蠶日記拿桌上準備好的四喜果(棗、栗子、花生、核桃),問新郎、新郎什么意思?

核桃———白頭偕老

花生———花搭著生

棗、栗子———早生貴子

吃子孫餃子

子孫餃子有七個———五男二女,新娘咬一口餃子,問新娘生不生。、

關于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二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彪y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p>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v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guī)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后,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后建成現(xiàn)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后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tǒng)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xiàn)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筑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xiàn)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后,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后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說:“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睕]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于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xù)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臺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臺上可觀全院。由于兩樓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后,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wěn),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占用權。喬家取得占用權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缭洪g有柵欄通過,并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后,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戶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致。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后,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戶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fā),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占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xù)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瑯環(huán)”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huán),并鑲嵌著銅底板對聯(lián)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弊掷镄虚g透露著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xù)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后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關于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在這個吉祥美好的日子,光臨中華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蒼蒼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許多奇特的景觀,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說,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現(xiàn)為明清建筑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筑具有險、奇、巧的特點,共有樓閣40余間,從低到高三層迭起,最高處三教殿距峽谷深處的高度曾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峽谷河床沙石沉積,現(xiàn)高度僅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臨險境的感覺。這座純木構建筑,矚目遠望,仿佛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民間道:“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大詩人李白則用“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形容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懸空寺為什么建在這懸崖峭壁之上而不與地相接?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著政治勢力的分裂,道教也分為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崇信道教,曾一度滅佛興道,并且迎請嵩山道士寇謙之來京都平城設立道壇。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詔將天師道場移到恒山,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修建了“崇虛寺”,后來人們根據崇虛寺建筑懸空的特點,改稱如今的“懸空寺”。

懸空寺以西為正,大門朝南,整個建筑由南向北擴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勢相對越高越狹窄。寺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層式的樓閣,內設懸梯連接。第一部分是一個標準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懸崖峭壁之間,所以將一個平面的寺院布局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的兩個配殿,為比肩式樓閣。真正體現(xiàn)“懸”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兩座樓之間飛架懸空棧道連接,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插入巖石里的橫梁使用當地產鐵杉,事先用桐油浸過,起到防蟲防腐作用。之前先將木楔置于洞內,后將橫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邊用力越大里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梁就把壓力傳到了巖石上。在橫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撐,這些木柱長短不一,有的著力,有的則虛設,甚至可以晃動,根本不受力,懸空寺像這樣形似虛設、可以晃動的支柱有十多根。當然,這些虛柱不僅僅是作為裝飾用的,一般情況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壓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頂千斤的作用,從而使懸空寺形成一座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的奇特建筑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寺廟建筑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檐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恒山主峰天峰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jié),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筑奇巧著稱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xiàn)“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于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右邊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筑中極為罕見。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于一身,可見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后把里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厘米的塑像,凈重不超過3公斤,為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云游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歷懸空寺后,在他的游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贊譽;英國的一位建筑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為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p>

關于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四

現(xiàn)在我們到了運城市西解州城外的關帝廟。關帝廟是奉祀三國時期武將關羽的寺廟,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乃至海外關帝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國內現(xiàn)存最好、最完整的關廟建筑群之一。關帝廟南倚中條山,北瀕鹽池水,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具湖光山色之勝,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和電視劇,都知曉關羽的盛名,可謂家喻戶曉。關羽(公元160卜—220xx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撞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以后,與劉備、張飛結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xx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關羽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xx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們面前這座氣勢宏偉的建筑就是關帝廟,首先由我介紹一下廟宇的歷史和布局。據文獻記載,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xx年)擴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xx年)毀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歷經數十年修繕,始恢復舊貌。現(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200余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各種房屋200余間,規(guī)模巨大,建筑精美,氣勢恢弘,為中國武廟之最,頗具王宮氣派。整個廟宇的布局分南北兩大部分,南為結義園,北為正廟。正廟又分前后兩院,前為廟堂,后為寢宮,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前朝后寢”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們現(xiàn)在站在關帝廟東側的大門,從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廟部分,進人之前讓我們參觀一下南側的結義園。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桃園結義,現(xiàn)在結義園的景致是依照當時的場景進行設計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義閣、假山、蓮池等建筑組成。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陣陣花香襲人,頗富桃園結義詣趣。

現(xiàn)在我們出結義園,進入主廟。大家腳下的這條路是主廟的中軸線,在這條主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祟寧殿,兩側配以木坊、石坊、鐘鼓樓、祟圣祠、胡公祠、追風伯祠、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等。正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襲著中國古代建筑中軸式對稱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內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對稱,高聳的建筑,參天的古坊,頗具皇宮格局。

端門,又稱山門,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門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鐵柱,名為“檔眾”。古代凡來朝謁關帝的官員,文官在此落轎,武官在此下馬。端門對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龍、人物、鞍馬等圖案,富麗華貴,莊重大方。

我們由端門而人,面前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文官和武官則要由文經門和武緯門出入。東西兩側分列崇圣祠、胡公詞。這樣可以見到一字排開為三門兩祠。大家是由東邊的鐘樓下進入廟內的,西邊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酷似兩尊守護主廟的武士。

跨進雉門,大家可以回頭留意建在高大臺基上的門庭,臺階向內收縮,兩側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這在古代有什么用場?“先生,你猜對了,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動戲臺?!泵糠陱R會演戲時,便將大門關閉,架上木板,變后部為前臺。大家可以遐想當年演“關公戲”的盛況,如今門庭隔扇上,仍鐫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證今”等字樣。

過了雉門看見一座宏敞的廳式建筑,便是午門,雖然稱“門”,實為過道。四周環(huán)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板,兩端鑲嵌五彩琉璃的松鶴和小鹿。步人午門,石欄的匠額,楹聯(lián)引人注目。這幅長聯(lián)是民國時解縣縣長郭象蒙所書,上聯(lián)是“國賊數操,誰曰不然,顧權無以異也。張撻伐,建綱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聯(lián)是“圣鄉(xiāng)說魯,復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靈,明把事,山川磅礴廟堂巍”。聯(lián)中罵操、貶權、頌羽一氣呵成,又盛贊關廟之盛況,可以說是聯(lián)中神品。門廳內東西兩側和中壁有彩繪關羽生平的畫像,為河東民間藝人所繪,表露出百姓對關羽的敬仰之情。

沿著冬青簇擁的大道,穿過雕造華美的“山海鐘靈”木坊,便是御書樓。我們置身樓下仰望,可見建筑造型精巧別致,八角藻井疊架而上,直至頂層,這是座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又稱“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牌匾而改稱御書樓。樓下掛有一長方草書“絕綸逸群”

關于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五

現(xiàn)在我們到了運城市西解州城外的關帝廟。關帝廟是奉祀三國時期武將關羽的寺廟,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乃至海外關帝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國內現(xiàn)存最好、最完整的關廟建筑群之一。關帝廟南倚中條山,北瀕鹽池水,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具湖光山色之勝,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和電視劇,都知曉關羽的盛名,可謂家喻戶曉。關羽(公元160卜—219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撞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以后,與劉備、張飛結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關羽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們面前這座氣勢宏偉的建筑就是關帝廟,首先由我介紹一下廟宇的歷史和布局。據文獻記載,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擴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毀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歷經數十年修繕,始恢復舊貌?,F(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200余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各種房屋200余間,規(guī)模巨大,建筑精美,氣勢恢弘,為中國武廟之最,頗具王宮氣派。整個廟宇的布局分南北兩大部分,南為結義園,北為正廟。正廟又分前后兩院,前為廟堂,后為寢宮,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前朝后寢”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們現(xiàn)在站在關帝廟東側的大門,從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廟部分,進人之前讓我們參觀一下南側的結義園。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桃園結義,現(xiàn)在結義園的景致是依照當時的場景進行設計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義閣、假山、蓮池等建筑組成。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陣陣花香襲人,頗富桃園結義詣趣。

現(xiàn)在我們出結義園,進入主廟。大家腳下的這條路是主廟的中軸線,在這條主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祟寧殿,兩側配以木坊、石坊、鐘鼓樓、祟圣祠、胡公祠、追風伯祠、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等。正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襲著中國古代建筑中軸式對稱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內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對稱,高聳的建筑,參天的古坊,頗具皇宮格局。

端門,又稱山門,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門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鐵柱,名為“檔眾”。古代凡來朝謁關帝的官員,文官在此落轎,武官在此下馬。端門對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龍、人物、鞍馬等圖案,富麗華貴,莊重大方。

我們由端門而人,面前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文官和武官則要由文經門和武緯門出入。東西兩側分列崇圣祠、胡公詞。這樣可以見到一字排開為三門兩祠。大家是由東邊的鐘樓下進入廟內的,西邊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酷似兩尊守護主廟的武士。

跨進雉門,大家可以回頭留意建在高大臺基上的門庭,臺階向內收縮,兩側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這在古代有什么用場?“先生,你猜對了,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動戲臺。”每逢廟會演戲時,便將大門關閉,架上木板,變后部為前臺。大家可以遐想當年演“關公戲”的盛況,如今門庭隔扇上,仍鐫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證今”等字樣。

過了雉門看見一座宏敞的廳式建筑,便是午門,雖然稱“門”,實為過道。四周環(huán)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板,兩端鑲嵌五彩琉璃的松鶴和小鹿。步人午門,石欄的匠額,楹聯(lián)引人注目。這幅長聯(lián)是民國時解縣縣長郭象蒙所書,上聯(lián)是“國賊數操,誰曰不然,顧權無以異也。張撻伐,建綱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聯(lián)是“圣鄉(xiāng)說魯,復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靈,明把事,山川磅礴廟堂巍”。聯(lián)中罵操、貶權、頌羽一氣呵成,又盛贊關廟之盛況,可以說是聯(lián)中神品。門廳內東西兩側和中壁有彩繪關羽生平的畫像,為河東民間藝人所繪,表露出百姓對關羽的敬仰之情。

沿著冬青簇擁的大道,穿過雕造華美的“山海鐘靈”木坊,便是御書樓。我們置身樓下仰望,可見建筑造型精巧別致,八角藻井疊架而上,直至頂層,這是座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又稱“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牌匾而改稱御書樓。樓下掛有一長方草書“絕綸逸群”。

關于古代山西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匯總六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山西省永濟縣,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云仙閣等6個景區(qū),總面積300平方公里。五老峰在中條山上,因五峰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而得名。五老峰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山上巖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昔為旅游勝地。

黃河灘岸有約6700公頃綠色林海,自然風光獨具特色。湮沒一千多年的古蒲津橋畔的4尊鐵牛 和4尊鐵人已于1988年8月重現(xiàn)于世。鐵牛各重3萬公斤,鐵人各重2噸,鐵人代表維吾爾、蒙古、藏、漢上個民族、象征民族團結,蒲津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大橋,也是黃河上最早的大橋,公元720xx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永濟縣境內將原有的竹索浮橋改為鐵索鏈浮橋,并鑄4尊大鐵牛和4尊大鐵人,分置黃河兩岸。后因洪水泛濫,黃河改道,橋毀船腐,鐵牛和鐵人卻抵擋了洪水沖擊等災難。不銹不腐,光潔完整。

《虞鄉(xiāng)縣志》記載:“王官峪,地名。在王官古城之側,因以為名。”

《虞鄉(xiāng)縣志》載:王官谷有十大奇景:“天柱擎天、東瀑飛瀉、石巖噴雪、奇石珠簾、百二盤旋、明鏡映天、休休古亭、貽溪映綠、點石成金、恐龍化石”。登上西瀑巔頂可探幽深莫測,捕捉迷離的地下迷宮大世界----黃沙溶巖洞群。景區(qū)內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tài):“石佛坐嶺、金龜望月、雙人施禮、雄獅觀瀑、石抱翠柏、人面石侶、關公刀痕……”

它為歷代游人所矚目,主要還因為唐末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曾隱居于此,才使王官谷地以人傳,名震河東,吸引著各方游客?!队萼l(xiāng)縣志》記載,谷傍有其先人別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綠樹合圍,風景獨秀。當我們按照志書上的記載,尋找它的遺存時,卻早已湮沒在歷史的變遷之中而沓無蹤跡了。入谷有一石徑小道,盤山而進,曲折回環(huán),似有“曲徑通幽”之感。谷內有天柱峰、東西瀑布、貽溪清流、奇峰珠簾、明鏡映天、百二盤山、休休亭、三詔堂等自然勝景和古建遺存。

五老峰 風景秀麗宜人,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動植物種類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具有雄、險、奇、秀、仙之特點。《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時曾有64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目前,景區(qū)內配套設施完善,有可容納百余人住宿、餐飲、會議的三星級賓館——云峰閣;有驚險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鐵索天橋;有輕松便捷的登山觀光索道;有集消暑納涼、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秀麗景點“北方水鄉(xiāng)”——錦繡谷.

五老峰由玉柱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棋盤山和太乙峰組成,高海拔1993.8米。主峰玉柱峰又名云峰、靈峰,恰似一根 立地的玉柱直插云霄,又如亭亭玉立的天官玉女下凡,在全國的名山大川中,玉柱峰絕無僅有,稱為天下奇峰。其它四峰羅 列四隅,遠望猶如五位彬彬有禮的老人,列座廳堂,侃侃而談,故 稱“五老峰”。這里層層峰巒,森森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t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臺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靈峰”,游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筑遺址。

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

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里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風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山上的古建筑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游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

龍頭山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還有唐代柳宗元的故里,均較聞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 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其故址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廢毀于元初。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zhèn)河外之地,筑為層樓。由于樓體壯觀,結氣勢宏偉,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奔词翘拼娙送踔疁o登樓賞景留下得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外。該樓歷唐經宋,元初(公元1272年)毀于戰(zhàn)火。

1997年12月,鸛雀樓復建工程在黃河岸畔破土動工,該工程歷經幾年建設,于220xx年9月26日主樓竣工,對游人開放,新建鸛雀樓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韻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

鸛雀樓景區(qū)位于永濟市西南20公里處,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3300畝,現(xiàn)有面積1640畝,景區(qū)內以鸛雀樓為中心,四周以古典園林式分布,形成“四區(qū)十二點”的空間結構,式一個國家級旅游景區(qū)。

鸛雀樓內部陳設于20xx年7月底完成,陳設內容以黃河文化和河東文化為主題,時代跨越中華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種形式說明黃河式人類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在這里您不僅可以體會到登高望遠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華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在不久的將來,鸛雀樓將會成為一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典范。

普救寺 坐落在永濟縣城西12.5公里處,始建于唐代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因我國古典戲劇《西廂記》而聞名遐邇。寺內的舍利塔,創(chuàng)建于隋唐迄今1300多年。明喜靖三十四年毀于地震。七年后,明世宗詔令重建寺院,重建寺塔。到了1920xx年,寺院又不幸遭到一場大火。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開始撥??钚迯推諠?。鶯鶯塔在原基礎上重修13層,高50米,時人有詩贊云“繽紛五彩似飛虹,八面凌空八面風。一十三層沖霄漢,琉璃寶塔冠寰中。由于人們對鶯鶯的愛情悲劇的同情,便顧不得佛門的規(guī)矩,口碑相傳把它改稱做了“鶯鶯塔”。舍利塔原名反不為后人所知了。

鶯鶯塔為世界奇塔之一。她和我國北京天壇回音壁、四川石琴、 河南蛤蟆塔同屬四大回音建筑,以鶯鶯塔聲學效應最為顯著,其回聲 機制主要在三方面:

1、 塔內是中空的,站在塔的中層聽上面人說話,由于聲學反射 效應,聲音好像從下面?zhèn)鱽?

2、 塔檐上的復雜結構有反射作用;

3、 墻壁反射。而天壇回音壁主要是通過墻壁反射。所以在塔的 四周擊石拍手,均可聽到清晰的旺音回聲;隨著位置的變換, 這蛙音回聲也可以發(fā)生從空中或地面?zhèn)鱽淼淖兓?/p>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