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優(yōu)秀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8:02:39 頁碼:9
2023年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優(yōu)秀8篇)
2023-11-12 08:02:39    小編:ZTFB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和組織安排,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教案中的教學內容應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框架。高質量的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教學問題和困惑。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一

教養(yǎng)目標:

1、理解詩意,能說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2、能感情朗誦,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育目標:

1、感受詩人的情感,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2、感受詩人對偉母愛的歌頌,陶冶純潔高尚的情感。

發(fā)展目標:

1、通過學習,提高學習古詩的能力,培養(yǎng)記憶能力。

2、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聽說的能力。

重點:學習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通過讀懂詩句,體會作者對母愛的頌揚,并結合生活實際談母愛。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情導入。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篇或片段。

二、回顧學法。

1、學習古詩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學習的方法。

2、出示學法:

(1)一拆:把詩句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詞。

(2)二釋:采用換詞、擴詞的方法來解拆出的詞語。

(3)三理:有些詩句因壓韻、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裝句式,因此翻譯時要適當調換詞序、句序。

(4)補連:由于古詩語言有凝練和跳躍性大的特點,翻譯時在詩句的詞與詞或句與句之間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3、小結:我們欣賞詩的語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四種自學方法來讀通、讀懂古詩。

三、新授。

1、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根據預習的情況對古詩質疑。

介紹時代背景: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3)范讀詩文。

(4)學生練讀,粗知大意。

2、解字詞,悟詩意。

(1)回憶學習方法。(拆、釋、理、補連)。

(2)自學一~四行詩句。

a學生用“拆、釋、理、補連”的方法進行自學。

b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c質疑。

(3)反復誦讀加深理解,并在讀的過程中在腦海里想象畫面。

(4)感情誦讀,小組讀、賽讀、評讀。

(5)遷移學法,自學五、六行詩句。

a小組交流自學。

b學生匯報。

理解兩行詩句的含義,再說說抓住哪些關鍵詞來理解?

c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xiàn)出母親關愛你們的一幕幕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讀五、六行詩句。(賽讀、評度、小組讀)。

3、連句意、明詩意。

(1)邊誦讀,邊把詩句意思串聯(lián)起來。

(2)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

4、想詩境、悟詩情。

反復吟誦,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

5、誦詩文、入意境。

6、感情背誦。

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板書:

游子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二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難點:

第二至八自然段魯濱孫戰(zhàn)勝困難的經歷。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鑒于個別學生已經大概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因,可以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印象講述故事,以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接著,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的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后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教學準備:

建議學生在課前閱讀《魯濱孫飄流記》原著。

教學時間:1課時。

板書設計:

遇險上島。

建房定居。

養(yǎng)牧種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

救“星期五”

回到英國。

啟示: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向命運挑戰(zhàn)》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霍金那種向命運抗爭的勇氣,頑強的斗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來結識一位與困難作斗爭的勇士,他就是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魯濱孫。(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查找資料,你們對魯濱孫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幾位同學共同完成?

3.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讀流利。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先閱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然后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把不理解的語句畫下來。

四、小組合作學習。

請大家自由組合,三五人一組,先交流對畫出的難理解語句的理解,再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自由說,如,課文是長篇小說的縮寫,小說的其他內容等。

講故事,聽故事。

閱讀“閱讀提示”,并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交流難理解的語句,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討論并歸納。

交流體會并自由發(fā)言。

五、重點研讀感悟。

1.仔細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魯濱孫在荒島上生存下來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難?

2.師生共同討論,從“食物、住處、安全”等方面進行歸納,使學生認識到:這是生存下來的必備條件,為此,魯濱孫想了不少辦法,很不簡單。

3.交流體會。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從魯濱孫的非凡經歷中,感悟學會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氣,要善于因地制宜想辦法,要不斷改善生存環(huán)境。

作者簡介:

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出生于倫敦。父親經營屠宰業(yè)。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稱笛福。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早年經營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制磚業(yè),曾到歐洲大陸各國經商。1692年經商破產,負債達17000鎊,以后又屢屢失敗,因而不得不用各種方法謀生。他曾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設計過各種開發(fā)事業(yè),同時從事寫作。

笛福在59歲時開始寫作小說。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fā)表,大受歡迎。同年又出版了續(xù)篇。1720年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此后,他寫了四部小說:《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弗蘭德斯》(1722)、《杰克上?!?1722)和《羅克薩娜》(1724)。此外他還寫了若干部傳記,幾部國內外游記,還有幾部關于經商的書。據說笛福曾與26家雜志有聯(lián)系,有人稱他為“現(xiàn)代新聞報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論冊子,共達250種,無一不是投合資產階級發(fā)展的需要,寫城市中產階級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

笛福的“魯濱孫小說”,以第一部流傳最廣,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叛變,被拋到智利海外荒島,度過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fā),寫成此書。魯濱孫不聽父親勸阻,出海經商販賣黑奴,在海上遇難,流落荒島28年,在島上與自然斗爭,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變船只的船長,回到英國,又去巴西經營種植園致富。第二部寫他舊地重游,以島的主人自居,開化島上居民,又視察巴西種植園,接著到世界各地冒險,包括中國和西伯利亞。第三部嚴格說來都是道德說教。

……。

笛福的小說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傳統(tǒng),往往寫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靠機智和個人奮斗致富,獲得成功。社會不容許這種人出頭,他或她只好不擇手段,干一系列欺騙、盜竊以至出賣肉體的勾當。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觀,總是使他筆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壞事,但環(huán)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違背誓言。

笛福對他所描寫的人物理解較深,他善于寫個人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克服困難。他的主人公有聰明才智,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情節(jié)結構不落斧鑿痕跡。他尤其擅長描寫環(huán)境,細節(jié)逼真,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身臨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語言自然,不引經據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讀者感到親切。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三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系解有關復雜應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xiàn)為:學生難于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化成什么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并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lián)系,而想到圓能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借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么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xiàn)為:對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面積的問題,學生轉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表面積的計算,由于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xiàn)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huán)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復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借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說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多結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jié)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借助于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著實物來說,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于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中主要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于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并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系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系,能反說、正說、比多少等都能說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說明生活中常說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shù)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系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后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么現(xiàn)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說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于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系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用43頁例2。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四

本單元觀察物體,動手操作,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它們的組成;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歸納出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參透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初步養(yǎng)成樂于思考、勇于質疑、實事求是等良好品質。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本單元包括圓柱與圓錐的特征、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內容。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7課時。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五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第二至八自然段魯濱孫戰(zhàn)勝困難的經歷。

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鑒于個別學生已經大概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因,可以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印象講述故事,以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接著,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的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后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建議學生在課前閱讀《魯濱孫飄流記》原著。

1課時。

遇險上島。

建房定居。

養(yǎng)牧種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

救“星期五”

回到英國。

啟示: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向命運挑戰(zhàn)》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霍金那種向命運抗爭的勇氣,頑強的斗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來結識一位與困難作斗爭的勇士,他就是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魯濱孫。(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查找資料,你們對魯濱孫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幾位同學共同完成?

3.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讀流利。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先閱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然后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把不理解的語句畫下來。

四、小組合作學習。

請大家自由組合,三五人一組,先交流對畫出的難理解語句的理解,再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自由說,如,課文是長篇小說的縮寫,小說的其他內容等。

講故事,聽故事。

閱讀“閱讀提示”,并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交流難理解的語句,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討論并歸納。

交流體會并自由發(fā)言。

五、重點研讀感悟。

1.仔細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魯濱孫在荒島上生存下來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難?

2.師生共同討論,從“食物、住處、安全”等方面進行歸納,使學生認識到:這是生存下來的必備條件,為此,魯濱孫想了不少辦法,很不簡單。

3.交流體會。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從魯濱孫的非凡經歷中,感悟學會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氣,要善于因地制宜想辦法,要不斷改善生存環(huán)境。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六

唐代王建,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齊名,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風格相似,并稱“張王樂府”,后人稱為“張籍王建體”。

二、讀出“望”之畫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詩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lián)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讓人仿佛置身于靜謐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們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樣傾瀉下來,地上仿佛滿浸著清澈透明的水,樹的影子照在地上,隨風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搖曳。

2、“棲”

正常的語序應該是“鴉棲樹”,但為了押韻,詩人調整了語序。

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

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仿佛聽到烏鴉等小鳥一開始被明亮的月色所驚動,撲楞楞地展翅欲飛,聲音喧鬧,逐漸逐漸聲音低落下來,最后終于沒有聲音。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從側面寫了月色之皎潔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3、“濕”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濕潤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潤之久,也表明露水輕盈無跡。

我們仿佛聞到庭院中彌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霸轮泄鹱勇洌煜阍仆怙h”,傳說人間的桂花樹是廣寒宮里那棵桂花樹的種子落到人間后生長出來的。那么人間的桂花香了,廣寒宮里的桂花也應該香了吧。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美妙的聯(lián)想。

4、詩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無聲,望出桂香飄逸,望出天上人間。畫面有聲有色有味,清美靜謐,清雅雋永。

三、讀出“望”之情感美。

“秋思”,秋天的情思。說的很含蓄,點而不露。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王昌齡《秋思》。

“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蕭愨《秋思》。

秋思,秋天思念親人的孤寂傷感之情。

四、讀出“望”之表達美。

但我們從詩句中能直接讀出詩人這種懷人的愁緒嗎?沒有,詩人表達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賞月,不知道這懷人的愁緒會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親人,這濃濃的愁思啊,到底會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難道還有我的愁思深嗎?

不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懷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使自己的情感表達更蘊藉深沉。

這種表達情感表達方法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這叫間接抒情。

也有一種情感表達方法,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兩種情感表達方法各有好處。

2、“落”

“落”:理解詞語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聯(lián)系詩句意思,品味詞語在詩句中的具體意思,并與平常的用法作比較看好在哪里。

運用擬人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致。

五、讀出“望月”之情結美。

1、按老師的要求說出詩中的詞語或詩句。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看到月亮,有許多美妙的感受、聯(lián)想就會自然而然涌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恒懸于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xiāng)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載著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3、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李商隱)。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七

《過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戰(zhàn)船中,元軍強逼文天祥寫信招降在海上堅持抗元斗爭的宋軍將領。文天祥斷然拒絕。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心潮起伏洶涌,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光照天地的愛國詩篇。詩歌回顧了詩人從讀書入仕到救亡報國,直至被俘所經歷的艱辛危難,抒寫“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國的決心。前六句寫國家和個人遭遇的悲慘。先從自己的出身說到報國。表明原先就有艱苦奮斗的閱歷,暗示經得起后來的艱危的磨煉,而儒家思想則是他的精神支柱。接著連用兩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概括抒寫奮戰(zhàn)中的感受:以“風飄絮”表現(xiàn)大好河山遭受蹂躪的慘相和詩人對時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現(xiàn)詩人在抗元斗爭中遭受的種.種打擊和挫折?!盎炭帧倍鋭t借典型事件實寫感受。上句說兵敗,“說惶恐”含有與士卒共度艱危的意思。下句說被俘,“嘆零丁”兼有將士傷亡殆盡的孤獨感。巧用地名作對,運用語義雙關,把紀實與抒寫特有的心情結合得天衣無縫。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愛國忠心。出語斬截有力,氣貫長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無數(shù)仁人志士取義成仁。前六句悲涼沉痛,后二句轉悲為壯,構成了全詩沉郁悲壯的風格。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代詩歌的教學要求,結合授課學生實際情況,及本課內容為古代詩歌的特點,我認為教學詩歌,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全上把握內容,領會詩歌的意境,其次通過研讀、賞析,領悟詩作的精妙,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反復吟誦,只有朗讀成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所以本人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于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容,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的內容。2、熟讀并背誦詩作。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古詩詞。詩的節(jié)奏、韻律,所蘊含的感情內涵都要靠讀來感受體會,因此,朗讀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質疑,以學定教。

四、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愛國的名人名言或愛國故事呢?(學生回答,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順勢導入)。

(二)、簡介作者:簡介文天祥生平。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shù)睦首x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

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十二)、布置課堂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qū)別?

3、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十三)、板書設計:

首聯(lián):讀經入仕、起兵抗元。

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

頸聯(lián):“惶恐”、“零丁”

尾聯(lián):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死觀。

頸聯(lián):對仗雙關。

尾聯(lián):名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

小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范文通用篇八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shù)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單元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27頁圖形、糨糊。

:認識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認識圓柱的側面。

一、復習舊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柱的特征。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么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并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么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說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里?試著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里?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并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高有無數(shù)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征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3)老師說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桿、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